1. 按照市价发行股票,为什么不会稀释每股收益
新股发行按照市场定价,就是市价发行;因为是按照市价发行的新股,当然不存在稀释股权问题。因为是按照市价公开或者非公开增发股票,不会有人受约,发不出去或者增发失败,当然也不存在稀释股权问题。
如果问题是针对CPA教材稀释每股收益而提出的话: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都是假设在当期期初(当期发行的为发行日)行权,而每股收益是在当期期末计算。市价发行新股的对价已等比例地带来了净利润的增长,所以不稀释每股收益。
一般情况下就是:股票发行在先(期间发行需要加权平均),每股收益计算在后,市价发行新股带来同比例增长的净利润。
拓展资料:
关于增发原因主要有几个:一是公司有好的项目,但缺乏资金,二是为消除关联交易的资产注入等。关于增发对股价的影响要分两方面来看:
1、上市公司选择的增发方式是公开增发还是非公开增发,如果是公开增发,那么对二级市场的股价是有压力的,对资金的压力就更大,如果在市场不好时增发,就绝对是利空。如果是定向增发,那么对二级市场的股价影响就小一些,而且如果参与增发的机构很有实力,表明市场对其相当认可,可以看做利多。一般情况下就是:股票发行在先(期间发行需要加权平均),每股收益计算在后,市价发行新股带来同比例增长的净利润。
2、增发价格,如果是公开增发,价格如果折让较多,就会引起市场追逐,对二级市场的股价反而有提升作用。如果价格折让较少,可能会被市场抛弃。如果是定向增发,折让就不能太高,否则就会打压二级市场的股价。股票发行在先(期间发行需要加权平均),每股收益计算在后,市价发行新股带来同比例增长的净利润。
2. 公司上市IPO发行股票后,原始股的权益是不是稀释了
控股比例减半,原来100%控股,现在控股50%,看似权益减半其实并非如此!IPO1亿股,每股10元,募集资金10亿元,总股本2亿,那么这家公司的市值是20亿元,也就是说IPO前,这家公司的市值还是10亿元,IPO的实质就是投资者出资10亿元给这家公司,于是公司的股东不再是原先那些人,又增加了出资的投资者,这家公司的市值增加10亿元,所以,原始股东原先拥有这家公司的全部股票对应的是10亿的市值或者说资产,现在有投资者出资10亿给你这家公司,你原先的股分比例当然要减半,投资者得到另一半的股份,否则,你的公司突然多出10亿元价值翻倍,而原始股东的持股比例不下降,那岂不是等于白送10亿给他们?这是不现实的。第二个问题你搞错了逻辑,正确的应该是这样的:某公司有原始股1亿股并准备上市,市场先对这家公司进行估值比如10亿,那么每股的价值就是10元,IPO1亿股就是融资10亿元,2亿股就是融资20亿元,3亿股就是融资30亿元......每股的价格在计划发行多少股前就已经根据公司的总价值通过询价招标确定了,然后再确定发行多少股,也就是募集多少资金,发行多少股理论上对原始股的权益是不会产生影响的,但是原始股东的控股比例会下降,比如IPO1亿股,原总市值10亿元,控股比例100%,权益10亿元;IPO后总市值20亿元,控股比例下降到50%,但权益还是10亿元,IPO融资后,公司的价值增加了10亿元,原始股东的持股比例下降了50%,但这些股票的价值不变。大金额或大数量的交易会通过大宗交易平台,信息会披露的。原则上是这样的,但是公司赚取的利润不会全部拿来分红,甚至完全不分红,赚的钱会留在公司发展经营用,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公司,手握760亿美元现金,无负债,不并购,不分红,抱着持现金为王道的理念,每一季度还将增加100亿美元,预估不久将手握千亿美金,它仅凭自己产生的现金流就做到全球上市公司市值第一!市值3400亿美元!还有就是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他的公司始终保持400亿美元以上的现金!
3. 为什么发行新股票可以稀释股权
一,发行新股票可以稀释股权的原因:
发行新股票是在原有股票的基础上新增加了股票,股份的总数变大了,由于原来的股东并不参与新股票的认购,所以他们的持有股份的数量没有变,在股份总数变大的情况下,自然持股比例(持有股份数量除以股份总数)就降低了,这就叫股权稀释。
公司上市会发行25%的新股,原股东的持股比例会稀释到上市前的75%。
4. 股票会稀释吗
股票会稀释的,例如价格十元的股票!10送10或10转10股后,第二天开盘时显示昨天的收盘价就只有五元。当然开盘后是上涨或是下跌是另外回事。
5. 公司上市为什么会稀释股权
企业上市就是公司能够面向投资人增发股份,投资人就用钱来购买上市公司增发的股份,这些钱的总和就是公司上市募集资金的总额,因为总的股份数量增多了,那么原来的股东持股数量虽然没有变化,但是占总股份的比例减少了。这个就是公司上市股份被稀释的原因
一、什么是股权稀释?
股权稀释,简单来说就是持股人所持股份在公司内部的股权比例被降低了,出现股权稀释的原因一般来说,是因为公司的注册资本增加。股权稀释一般是通过公司的增资来进行。当然增资不必然导致股权比例降低,因为我国《公司法》规定了股东享有优先认购权,即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从本条规定可以看出,原股东有权要求按照原出资比例进行增资,使增资后的股权比例不变,避免股权稀释。
二、股权稀释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即短期股权稀释与长期股权稀释。
1.短期股权稀释
所谓股权短期稀释,是指单位股利的暂时性下降。当企业购并溢价小于或等于企业购并协同效应时,虽然从理论上或长期来说,是不会导致股权稀释的。但短期单位股利摊薄依然不可避免。企业购并增值额肯定会小于购并溢价,从而会出现主并企业股东的股权稀释现象。同时,一旦企业购并协同效应完全实现, 企业购并增值额就会大于或等于购并溢价,从而主并企业单位股利稀释现象就会自动消失。因此,我们把这种由于企业购并整合所造成的单位股利暂时性下降,称之为短期股权稀释。
2.长期股权稀释
所谓长期股权稀释,是指单位股利的永久性下降。造成这种股权稀释的根本原因是购并溢价大于企业购并的协同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购并协同效应完全得以实现,企业购并增值额依然不能弥补购并溢价,从而单位股利摊薄现象无法自动消失。于这种股利摊薄现象并不随购并协同效应完全实现或企业购并整合的完成而自动消失,所以我们将其称之为永久性股权稀释。
6. 公司上市后股份会稀释吗,例如一个企业上市前大股东有百分之60股份,那企业上市后大股东还依然持有百分之60
会被稀释,公司上市,也称为公司ipo上市。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一、募集资金不能白拿,我国A股的规定是,IPO时上市公司总股本低于4亿股的,至少要发行25%的公众股;超过4亿股,至少发行10%。也就是说,如果上市前大股东持股60%,根据总股本规模不同,IPO后会被至少摊薄25%,或是10%。
二、上市”这两个字都很多的人来说都有着的极大的魔力,很多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能够有更多的资金用来研发,运营都会选择上市,而很多企业的创始人更是将上市视作自己的目标。一般来说,上市增资发行的股份比例是25%,也就是说发行的股份占到发行后总股份比例的25%,比如上市前的股本是7500万股,而上市的时候发行了2500万股,那么上市后总股本就变成了1亿股,新发行的股份比例就是25%。
三、因为股权的稀释,公司是否上市的很大一个不同点就是融资,公司上市之后发行股票可以帮助公司融资,但是要想融资卖自己的股份是不行的,因为如果股东们将自己的股份给卖出去了,得到的钱也不是属于公司的,而是属于持股人自己所有。所以公司上市之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公开募股,这里我们可以看作是公司额外发行的股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增发股份,在原有的股份基础之上再增加几个亿股,然后在将这些新增加的股放到市场按照申购价格出售给其他人,经过交易后股民拿到了股票,公司拿到了资金。所以说原有的那些股东的比例虽然减少了,但是其本身的股份是没有变的,变化的只是股份的总体基数。
拓展资料:融资是企业融资,企业引入外部投资者的资金做大公司,投资人则拿到公司的一部分股权成为公司的新股东(即“增资入股”)。 而创始人转让出自己手里的公司股权,其实质是股东的套现,股权转让的收益归属于股东个体而非公司,除非,该股东又将转让收益作为新的注册资金再次投入公司,这样的投入会导致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与融资效果类似。 融资时,企业注册资本增加,且原股东股权计税成本不变;股权转让时,企业注册资本不变,且原股东股权计税成本调整。
7. 初创公司的原始股到B轮,到上市会被稀释吗
答:会被稀释。
融资过程其实就是新股东加入的过程,他们称为新的股东必然需要老股东出让自己的股份,因此,每次融资,原有股东的股份都会降低。融资过程其实就是新股东加入的过程,他们称为新的股东必然需要老股东出让自己的股份,因此,每次融资,原有股东的股份都会降低。
上市是一个证券市场术语。狭义的上市即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指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增发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当大量投资者认购新股时,需要以抽签形式分配股票,又称为抽新股,认购的投资者期望可以用高于认购价的价格售出。
8. 增发股票会稀释股权吗
定向增发会稀释股权,而且是一定的。
因为定向增发是只有特定的个人和机构才能购买新股,所以对于原先持股股东来说,他们并不具有新发行股票的优先购买权。对此,他们只能被动接受上市公司稀释后的股权。
定向增发是指向有限数目的资深机构(或个人)投资者发行债券或股票等投资产品,所以它也称“定向募集”或“私募”。
拓展资料:
上市公司增发股票的一般条件是指上市公司采用不同增发股票方式都应当具备的条件。该条件有:
组织机构:
上市公司的公司章程合法有效,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健全,能够依法有效履行职责;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健全,能够有效保证公司运行的效率、合法合规性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不存在重大缺陷;
现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具备任职资格,能够忠实和勤勉地履行职务,不存在违反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行为,且最近36个月内未受到过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最近12个月内未受到过证券交易所的公开谴责;
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能够自主经营管理;最近12个月内不存在违规对外提供担保的行为。
盈利能力:
上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计算依据;业务和盈利来源相对稳定,不存在严重依赖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情形;现有主营业务或投资方向能够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和投资计划稳健,主要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前景良好,行业经营环境和市场需求不存在现实或可预见的重大不利变化;
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稳定,最近12个月内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重要资产、核心技术或其他重大权益的取得合法,能够持续使用,不存在现实或可预见的重大不利变化;不存在可能严重影响公司持续经营的担保、诉讼、仲裁或其他重大事项;最近24个月内曾公开发行证券的,不存在发行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降50%以上的情形。
财务状况:
上市公司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严格遵循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最近3年及一期财务报表未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所涉及的事项对发行人无重大不利影响或者在发行前重大不利影响已经消除;
资产质量良好。不良资产不足以对公司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经营成果真实,现金流量正常。营业收入和成本费用的确认严格遵循国家有关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最近3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充分合理,不存在操纵经营业绩的情形;最近3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9. 公司增发新股,如何稀释大股东的股权
公司增发新股,公司总股数增加,但是股东的股数不变,所以股东的占股比例就下降了,所以会稀释大股东的股权。
公开增发也叫增发新股:所谓增发新股,是指上市公司找个理由新发行一定数量的股份,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上市公司“圈钱”,对持有该公司股票的人一般都以十比三或二进行优先配售,(如果你不参加配售,你的损失更大.)其余网上发售。增发新股的股价一般是停牌前二十个交易日算术平均数的90%,增发新股对股价肯定有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