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股评 » 奥泰股票股吧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奥泰股票股吧

发布时间: 2022-05-26 09:04:02

① N奥泰股票是我中签薪股,请问能操持有不卖可以吗

你中签的股票,你自己想卖就卖,不想卖你就一直拿也行

② 奥泰股份.去补仓适合吗

不少的投资者都有亏损过,也会通过补仓的行为而降低亏损的情况,不过补仓时机准吗,何时补仓最适宜呢,如何计算补仓后的成本呢,接下来就马上跟各位朋友详细讲讲。开始之前,不妨先领一波福利--机构精选的牛股榜单新鲜出炉,走过路过可别错过:【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补仓与加仓
补仓其实是由于股票价格出现下跌被套牢,为了减少这个股票的花费成本,而进行继续买入该股的行为。补仓可以在被套牢的情况下使成本变少,但若是股价没有停止下跌,那么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损失。补仓这种策略属于被动策略,它是用来应对套牢的情况,从这个策略本身来说,它并不属于一种非常理想的解套方法,然而在特殊情况下是最适合的方法。
另一方面,补仓和加仓是不一样的,加仓说的是由于连续看好某只股票,而在该股票上涨的过程中继续追加买入的行为,两者所处的环境不同,补仓是下跌时进行买入操作的,加仓是在上涨的时候进行的买入操作。

二、补仓成本
以下股票补仓后成本价计算方法(依据补仓1次为例):
补仓后成本价=(第一次买入数量*买入价+第二次买入数量*买入价+交易费用)/(第一次买入数量+第二次买入数量)
补仓后成本均价=(前期每股均价*前期所购股票数量+补仓每股均价*补仓股票数量)/(前期股票数量+补仓股票数量)
这两种方法都需要手动计算,现在大多数的炒股软件、交易系统里面都含有补仓成本计算器的,打开之后直接就可以看了不用我们计算。不知道手里的股票好不好?直接点击下方链接测一测:【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三、补仓时机
补仓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补的,还要把握机会,尽量一次就成功。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对手里一路下跌的弱势股不要轻易补仓。市面上对弱势股的定义是指成交量较小、换手率偏低。这种股票的价格特别容易下滑,补仓的话可能会赔钱。一旦被界定为弱势股,那么应当留意补仓。补仓的目的是解放资金,不是为了进一步套牢资金,那么,在不能确认补仓之后股市会走强的前提下在所谓的低位补仓,这样是非常危险的。只有明确知道手中持股为强势股时,敢于持续对强势股补仓才是资本增长、利益增加成功的保证。有以下几点要多多注意:
1、大盘未企稳不补。大盘在下跌趋势中或还没有任何企稳迹象中都不建议补仓,大盘代表的就是个股的晴雨表,大盘下跌几乎个股都会下跌,在这个时候补仓是有风险的。能够补仓使利润实现最大化的,当然是熊市转折期的明显底部时。
2、上涨趋势中可以补仓。在涨高过程中你在阶段顶部中买入股票但呈现亏本,出现回调后可以进行补仓。
3、暴涨过的黑马股不补。若以前有过一轮暴涨的,通常来说回调幅度大,下跌周期长,也不知道底部在哪。
4、弱势股不补。用后来补仓的盈利弥补前面被套的损失才是补仓的目的,千万不要为了补仓而补仓,一旦决定要补就补强势股。
5、把握补仓时机,力求一次成功。想着分段补仓、逐级补仓的都不对。首先,我们的资金根本没有多少,想多次补仓几乎不可能。
奥泰股份补仓适不适合,可以结合上述情况进行分析。
补仓以后相应的持仓资金也会增加,若是股价接连下跌了就会损失更多;另外,补仓是对前一次错误买入行为的补救,它着实不能再成为第二次错误的交易,争取一次性做对,不要继续犯错误。无论如何,股票买卖的时机非常重要!有的朋友买股票,经常碰到一买就跌、一卖就涨的情况,还以为是自己运气不好…………其实只是缺少这个买卖时机捕捉神器,能让你提前知道买卖时机,不错过上涨机会:【AI辅助决策】买卖时机捕捉神器

应答时间:2021-09-25,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③ 什么成就微软大业

在1995年7月的《福布斯》杂志上,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被评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他个人拥有的资产达到129亿美元。但是你可曾知道,盖茨却是与其好友保罗·爱伦从合伙开始创业的。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内,盖茨与爱伦开办的合伙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着名的大公司。微软公司的发展壮大过程,是合伙企业从弱小到强盛的艰苦创业过程,是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同心协力、团结合作的创业过程。它反映了一个弱小的合伙企业如何走向强盛,反映了一个合伙企业准备、开办、发展的全过程,反映了一个合伙企业如何从低级走向高级、从不规范走向规范的过程。

盖茨与爱伦是中学时的同学,虽然爱伦比盖茨高两个年级,但对电脑的共同爱好使他们走到一起来了。在中学的校园里,经常见到他们两人一边喝着可乐,一边嚼着薄饼,面对面地谈得相当热烈。有的同学想加入他们这个圈子,可是对他们的话题听不进去,也无从插嘴,坐不多久就离去了,最终只有他们两人形影不离。他们经常埋头在电脑的控制台上,沉迷于程序字符串成的海洋,如鱼得水。正是这种共同的爱好和志向,为他们今后的合伙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那时他们经常合作,为一些公司设计的程序找出错误,也为学校设计电脑排课程序。一般来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共同创业之前,合伙人都应该像盖茨与爱伦这样,尝试着进行一些合作,在合作中考察对方。因为有些人眼高手低,耐心不足,往往是说的比做的好,说的比做的多。与这种人进行一些合作,你就会发现许多平时难以发现的问题,这比你合伙之后才发现问题要好处理,因为这种松散合作的终止,比正式的合伙终止容易得多。

1971年,爱伦中学毕业后考入华盛顿大学攻读电脑专业,虽然与盖茨相隔两地,但是两人仍保持密切的往来。大学的生活平淡无奇,爱伦便向盖茨提议成立一间交通数据公司,专门为交通管理系统设计程序。盖茨非常赞同这一构思,两人就着手筹办公司,购买电脑实施创业计划。这是盖茨与爱伦第一次在一起开办公司,合伙创业。

当时的电脑价格太贵,盖茨与爱伦的财力无法承受,惟有另觅途径。爱伦密切关注电脑科技的发展,希望能得到性能新颖、价钱低廉的设备。过不多久,爱伦在电子杂志上看到了一条消息:英特尔公司推出了型号为8088的微处理器,功能相当于旧式大型电脑内的中央处理装置,但是体积要小得多。他大喜过望,打算在8088微处理器上运用BASIC语言设计程序,但是盖茨估计8088的速度还是太慢,不足以满足软件开发的需要,不同意这样做。这时,两人的分歧产生了。

合伙企业中,合伙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友好相处,这是合伙企业得以发展的基础。爱伦平时比较注重计算机硬件的研究,觉得这种方法可以试一试。但他并没有仗着自己对硬件有一些研究,就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地发号施令,或是与盖茨大吵大闹、冷嘲热讽,而是耐心细致地向盖茨作进一步的解释。盖茨很容易跟人相处,对爱伦的见解尽管不赞成,但还是相当尊重。盖茨想,既然老搭档爱伦对于这8088芯片如此执着,也不好再泼他的冷水,那就试试吧,反正没有坏处。就这样,盖茨顺从了爱伦的意愿,合资360美元,买了一个8088微处理器。

合伙人的优势互补或能力的聚合是合伙企业赖以成长的基础,合伙人必须据此进行合理的分工。在交通数据公司里面,根据两人的不同兴趣,盖茨和爱伦实行分工合作。爱伦负责利用华盛顿大学的小型电脑用组合语言编写一个程序,模拟8088的功能,盖茨再在这个作为模拟器的程序的基础上开发应用程序,用来分析交通资料。由于没有经验,盖茨和爱伦花了不少时间去反复探索一些问题,最终还是成功了。产品一出来,他们就到处发信推销自己的第一个劳动成果,做成了几笔生意,从中赚了2万美元。可惜好景不长,美国联邦政府决定开始免费为各城市提供类似的交通数据分析服务,这样一来,谁还会光顾这家二人公司呢?只好关门。交通数据公司虽然只存在了一段时间,但盖茨与爱伦第一次成功地进行了合伙经营,两人在经营中合作得非常愉快,为后来创办微软公司打下了基础。

高中毕业后,受父母的影响,盖茨进入哈佛大学攻读法律,但他仍沉醉于电脑中。后来,爱伦也来到了波士顿。平日的课余时间和周末,他便去学校看望盖茨。他们经常谈到的一个话题,是什么时候可以成立一家电脑公司。尽管他们多次聚到一起讨论创办自己公司的计划,但研究来、商量去,仍感到时机尚未成熟。

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一年多。1974年冬季,爱伦去大学看望盖茨。在穿过广场时见到一个书报亭,他习惯性地走过去,看看有什么最新的电脑杂志。他一向十分关注微处理器的发展,每当有新产品出现时,他总要收集有关资料,研究一番。当他拿起一本《大众电子》杂志时,突然发现一篇封面文章,所刊登的内容是“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商业竞争力的小型电脑工具”,这篇文章描述了一家名为“密提斯”的小型电脑公司新推出一种叫“奥泰”的微电脑8088型。这篇文章简直把爱伦给迷住了,他立刻买下了这本杂志,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三步并作两步去找盖茨。见到盖茨后,爱伦的第一句话就是:“亲爱的比尔,我们终于可以一圆我们中学时代的电脑梦了,我们终于有机会运用BASIC语言干一番事业了!”奥泰电脑的面市,是盖茨原来根本想象不到的,而今天却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盖茨看完文章后,也是激动不已。事不宜迟,说干就干。那天上午,盖茨和爱伦就决定开发“奥泰”电脑的BASIC语言程序。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终于完成了任务。

当时的很多电脑公司认为,微电脑至多只是一种电脑发烧友的“玩具”,万万没有想到它对未来电脑业的巨大冲击。随着开发微电脑BASIC语言程序的成功,盖茨和爱伦充分认识到了微电脑对未来电脑市场的冲击力,意识到微电脑可以变成商业上的有用工具,通过它可以创业,可以赚钱。1975年盖茨和爱伦终于作出了决定,合伙创立微软公司。他们的宗旨是:要为各种各样的微电脑开发软件。由于盖茨在BAsIC开发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微软公司中的股份,他占64%,爱伦占36%。

创业之初的微软公司可以说是一间没有资金和物业的公司。公司没有一间正式的办公室,一家公司的老板在其公司办公大楼的清洁间为他俩隔出了一间办公室。盖茨一方面要在大学继续攻读学位,另一方面要经营公司,不停地在两地来回奔跑。爱伦则还在另一家公司任职。盖茨与爱伦的合作,密切、和谐,一如既往,中学时代建立的友谊从未出现过瑕疵。公司的决策都由他们两人共同决定,不过工作范围有所不同,盖茨负责公司的日常事务,例如行政、销售方面的活动,而爱伦则负责新软件的开发。爱伦在回忆公司开业初期的工作时说:“一开始,我们的管理风格是松散的。我和比尔都参与每项决策,现在记不清什么事到底是谁决定的了。如果说我们各自的特色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可能就是我注重开发新产品,而比尔对谈判及合同等商务方面的事情更感兴趣,也很内行。”他们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雇员工、租房子、订合同等等都要努力躬亲,常常工作到深夜。

1976年4月,微软公司来了第一位正式员工麦克·麦唐纳,他是盖茨的中学同学,负责改良8088微处理器的BASIC语言程序。第二个正式员工也是盖茨中学的同学。后来,又招收了两位程序设计师。1976年11月,爱伦辞去了在另一公司的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微软公司。与此同时,盖茨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退学了。微软公司的发展一帆风顺,在短短的时间内,公司的客户名单中就出现了通用电器公司、安迅公司、德州仪器公司、日本理光公司和美国银行等大企业。

随着微软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的迅速增加,盖茨与爱伦决定微软公司应从松散式的管理向规范式的管理过渡,使微软公司由低级向高级、从松散向规范发展。1980年,对微软而言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年6月,盖茨在大学的同学帕尔梅进入微软任总裁助理。帕尔梅具有天生的经商才能,他的加入,把盖茨和爱伦从经销琐事中解放出来,这位曾攻读过商业管理硕士学位的高材生很快便让微软公司各项事务系统化起来,走上了有条不紊的运作经营之路。正因为帕尔梅的到来,微软有了新的转机。为了留住这个难得的人才,盖茨让帕尔梅拥有了5%的股权。

与此同时,历史悠久、规模庞大,号称“蓝色巨人”的大型电脑制造公司——IBM公司向微软公司表达了合作意向,共同进军微电脑市场。IBM不仅要与微软合作开发IBMPC机程序软件,而且还要合作开发一种全新的操作系统。与IBM合作,盖茨和爱伦都主张立足于语言程序设计,但为IBM开发操作系统软件的风险又太大,因为IBM制定了严格的交货期限,万一在期限内交不出货来,在经济上和声誉上微软都将蒙受重大损失。而这时的微软正处于上升时期,绝不能遭受重大失败。当时,微软日本分公司负责人西和彦力排众议,极力主张与IBM全面合作,他慷慨激昂,高声陈述了自己的主张。在他的气势强压下,盖茨和爱伦不可能再提出清晰的分析,最终和西和彦达成了共识。1981年,IBM公司推出了第一代个人电脑IBMPC机,并接受了微软公司开发的MS--DOS1.0版作为IBMPC机的操作系统。由于IBMPC机的销售量日增,MS—DOS便成为了开发的标准和基础,这是决定性的一步,从而使微软公司成了最大的赢家。1981年,微软公司的收入已增加到1600多万美元。

在此基础上,盖茨和爱伦又把目光盯住了欧洲刚刚兴起的个人电脑市场,希望再建新功。然而,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爱伦在与几个微软的员工在法国巴黎进行一次商业旅行和巴黎市场调查时,突然发高烧,脖子上长了一个小肿块,他急忙返回美国。经过医生几次诊断的结果表明,爱伦有了某种癌变。医生建议,为保命起见,应立即进行化疗和放射性治疗。在治疗期间,爱伦显得对享受人生更感兴趣,于是决定离开微软。盖茨对爱伦的离去十分难过但又难以拒绝。因为只要在微软,这里除了工作就是工作,一天到晚,每个人都得玩命地干。这样,爱伦离开了微软公司,但是他仍然是微软的董事,拥有微软9.6%的股份。

从1975年创业到1981年,微软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相当原始,公司的进出账目全靠人工处理,把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忙得不亦乐乎。盖茨忙于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完全顾不上公司内部的管理,税务方面也没有进行合理的计算,结果所赚的钱相当部分流入了税务机关。微软公司的内部管理到了不得不改善的地步了。于是,盖茨聘请了原泰克特朗斯公司的总经理詹姆斯·陶恩担任微软公司的总裁。由此,盖茨消除了后顾之忧,全力投入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

此后,微软公司在盖茨的主持下,继续在电脑软件市场进军,取得了辉煌的成绩。1992年,微软的市场价值高达219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久负盛名的巨型企业——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自1986年微软股票上市以来,已上涨了12倍,微软的员工几乎都成了超级富豪,盖茨、爱伦和帕尔梅的资产则超过10亿美元。

作为一个白手合伙起步,在短短20年时间内快速发展为世界着名企业的微软公司,留给我们的启迪是十分长远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感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