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股评 » 股票稀释让股东出局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股票稀释让股东出局

发布时间: 2022-05-22 09:07:13

A. 稀释股权能单独释释单个股东吗朋友说我占的股份不变,以后入股的人只占他那边的股,我的股份不变。

这样没问题的,因为吸纳新股东进入,常用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增资,这种情况下,你和朋友的股权都会被稀释;
另一种方式是股权转让,如果股权由你朋友转让出去,那你的股权不受影响,你可以和你朋友达成一个协议,让他承诺未来新股东进入,由他转让股权,未经你的书面同意,不得稀释你的股权。
关键是要有协议,并且约定清楚。
有更进一步的问题,可以私信我。

B. 如何降低股权稀释对原股东的影响

优先给原股东配股、发行优先股、提高增发的股价使其高于原股东目前持有的股票的价格等。

从根本上说,新进股权所带来的资产产生的收益大于其分流出去的收益就不会对原股东的收益造成不利影响。

例如,增发1000万股,占增发后股权10%,筹资1亿。而用1亿购买的资产预计能每年能提供2000万的净利润。而公司原来每年净利也就只的9000万。按未增发之前的情况,每股每年可以获得1元的净利润。而增发之后,每股每年可获得1.1元的净利。这就不会对原有股东造成负面的影响。

C. 公司股权稀释是什么意思呢

在上市公司股权方面,咱们常常听到公司股权稀释这个术语,许多出资者不知道公司股权稀释是什么意思,那么公司股权稀释是什么意思呢?


股权稀释是指当企业由于分段出资的战略再追加出资时,后期出资者的股票价格低于前期出资者,或发作配股、转增红股而没有相应的财物注入时,前期出资者的股票所包括的财物值被稀释了,即股权稀释。


在私募股权出资进程中发作股权稀释时,有必要添加前期出资成优先股转化成普通股时的最终所取得的股票数来平衡,即调整转化份额,使前期什么是公司股权稀释?


出资者的股票价格与所有融资进程中所发行股票的加权平均价或最低价相同。在或许存在有后期出资者的情况下,私募股权出资家们一般都是选用反稀释股权法来防备本身股权被稀释的风险的。


股权稀释能够区分为两种类型,即短期股权稀释与长时刻股权稀释。


1.短期股权稀释


所谓股权短期稀释,是指单位股利的暂时性下降。当企业购并溢价小于或等于企业购并协同效应时,尽管从理论上或长时刻来说,是不会导致股权稀释的。但短期单位股利摊薄仍然不可避免。这是由于,企业购并协同效应的完结首先取决于方针企业潜在价值的发掘,而发掘方针企业潜在价值,则不只需求具有特定条件(资金、技能、高效管理等),而且需求一定的整合时刻。由于在方针企业潜在价值没有彻底发掘出来之前,企业购并增值额肯定会小于购并溢价,然后会呈现主并企业股民的股权稀释现象。同时,一旦企业购并协同效应彻底完结,企业购并增值额就会大于或等于购并溢价,然后主并企业单位股利稀释现象就会主动消失。因而,咱们把这种由于企业购并整合所形成的单位股利暂时性下降,称之为短期股权稀释。

2.长时刻股权稀释


所谓长时刻股权稀释,是指单位股利的永久性下降。形成这种股权稀释的根本原因是购并溢价大于企业购并的协同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购并协同效应彻底得以完结,企业购并增值额仍然不能补偿购并溢价,然后单位股利摊薄现象无法主动消失。由于这种股利摊薄现象并不随购并协同效应彻底完结或企业购并整合的完结而主动消失,所以咱们将其称之为永久性股权稀释。


股权稀释一般会形成两层结果:


一是股权内涵价值缩水,


二是企业财富在新老股民之间的搬运与。


股权稀释之所以会形成股权内涵价值缩水,首先原因在于,股权内涵价值是股票预期收益的折现值,而股权稀释的明显特征则是单位股利下降,由于股权内涵价值的计算公式为:


股权内涵价值=股利/折现率


因而,假如折现率不变,由股权稀释所形成的单位股利下降必然会形成股权内涵价值下降。股权稀释之所以会形成财富或收益在新老股民之间的重新,这是由于,在过度支付情况下,方针企业股民以价值含量较低的财物换取了价值含量较高的主并企业股权,同时由于购并后联合企业实行同股同利,然后方针企业股民能够以同量出资获取比主并企业股民更高的收益。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稀释是一种零和游戏。在这场游戏中,老股民是受损者,新股民是受益者,而且新股民的所得与老股民的所失彻底持平。从这一意义上说,股权稀释也能够理解为新股民对老股民利益的切割。只不过这种切割并不是方针企业股民的强制行为,而是企业购并支付决议计划的结果与产品。清楚明了,企业购并支付所形成的股权稀释是就主并企业股民而言的,或许说是主并企业的股权内涵价值的缩水。由于在这场零和游戏中,方针企业股民所获的股权非但没有被稀释反而取得了增值。


测算股权稀释程度的公式为:


股权稀释程度=[(购并前主并企业单位股利一购并后主并企业单位股利) 主并企业购并前单位股利] 100%


西方国家经历标明,企业购并所形成的股权稀释程度的临界值为6%。


以上便是今日给我们介绍的所有内容了,期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相关协助哦~

D. 如何稀释别人的股份

股权进行稀释,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一、进行增资;二、通过股权转让。

一、通过增资的方式进行股权稀释:

我国《公司法》并未规定增资需要全体股东同意,其实现实中也会有很多股东不同意增资。公司新增注册资本,“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公司法》第三十五条)。因此进行股权稀释比较通行的方法就是增加注册资本。

二、通过转让股权(股份)的方式进行股权稀释:

我国《公司法》对于股权转让的规定,依据公司性质不同,即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对于股权(股份)转让的规定并不相同。

(4)股票稀释让股东出局扩展阅读:

众所周知,很多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发生了股权稀释的现象,因此后悔莫及。但也有很多企业在融资之初就已经有详细的方案可预防出现这种现象,如何在融资中避免股权稀释呢,我们以卡联科技与LP签订的“反稀释条款”来说明,具体内容:

增资完成后,如果卡联科技再次增加注册资本,新股东增资前对公司的估值不应低于本次投资完成后的估值,以确保PE所持的公司权益价值不被稀释。

如公司再次增加注册资本,新股东增资前对公司的估值低于公司投资后估值的,PE有权调整其在公司的权益比例,以保证权益价值不被稀释;如果公司以低于本次投资后的估值再次增加注册资本的,则将向PE进行现金补偿。

E. 我是有限公司大股东,想稀释其中某一个股东的股份,应该怎么办

一、通过增资的方式进行股权稀释:

我国《公司法》并未规定增资需要全体股东同意,其实现实中也会有很多股东不同意增资。公司新增注册资本,“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

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公司法》第三十五条)。因此进行股权稀释比较通行的方法就是增加注册资本。

二、通过转让股权(股份)的方式进行股权稀释:

我国《公司法》对于股权转让的规定,依据公司性质不同,即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对于股权(股份)转让的规定并不相同。

(5)股票稀释让股东出局扩展阅读

1、短期股权稀释

所谓股权短期稀释,是指单位股利的暂时性下降。当企业购并溢价小于或等于企业购并协同效应时,虽然从理论上或长期来说,是不会导致股权稀释的。

但短期单位股利摊薄依然不可避免。这是因为,企业购并协同效应的实现主要取决于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挖掘,而挖掘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则不仅需要具备特定条件(资金、技术、高效管理等),而且需要一定的整合时间。

由于在目标企业潜在价值没有完全挖掘出来之前,企业购并增值额肯定会小于购并溢价,从而会出现主并企业股东的股权稀释现象。

2、长期股权稀释

所谓长期股权稀释,是指单位股利的永久性下降。造成这种股权稀释的根本原因是购并溢价大于企业购并的协同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购并协同效应完全得以实现,企业购并增值额依然不能弥补购并溢价,从而单位股利摊薄现象无法自动消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股权稀释

F. 股权稀释是什么意思

股权股份稀释顾名思义就是股权股份所占比例减少了。
一般情况下股权股份代表的是对公司企业的投票权和分红权,所以股权股份被稀释就意味这两个权利相应减少。
当公司企业具有复杂的股权股份结构,即除了普通股和不可转换的优先股以外,还有可转换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股份证的时候,由于可转换债券持有者可以通过转换使自己成为普通股股东,认股权股份证持有者可以按预定的价格购买普通股,其行为的选择有可能造成公司企业普通股增加,使得每股收益变小。通常称这种情况为股权股份稀释,即由于普通股股份的增加,使得每股收益有所减少的现象称为股权股份的稀释。
股权股份稀释类型
短期股权股份稀释
所谓股权股份短期稀释,是指单位股利的暂时性下降。当企业购并溢价小于或等于企业购并协同效应时,虽然从理论上或长期来说,是不会导致股权股份稀释的。但短期单位股利摊薄依然不可避免。这是因为,企业购并协同效应的实现主要取决于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挖掘,而挖掘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则不仅需要具备特定条件(资金、技术、高效管理等),而且需要一定的整合时间。由于在目标企业潜在价值没有完全挖掘出来之前,企业购并增值额肯定会小于购并溢价,从而会出现主并企业股东的股权股份稀释现象。
长期股权股份稀释
所谓长期股权股份稀释,是指单位股利的永久性下降。造成这种股权股份稀释的根本原因是购并溢价大于企业购并的协同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购并协同效应完全得以实现,企业购并增值额依然不能弥补购并溢价,从而单位股利摊薄现象无法自动消失。
免股权股份稀释
众所周知,很多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发生了股权股份稀释的现象,因此后悔莫及。但也有很多企业在融资之初就已经有详细的方案可预防出现这种现象,如何在融资中避免股权股份稀释呢,我们以卡联科技与LP签订的“反稀释条款”来说明,具体内容:
增资完成后,如果卡联科技再次增加注册资本,新股东增资前对公司企业的估值不应低于本次投资完成后的估值,以确保PE所持的公司企业权益价值不被稀释。
如公司企业再次增加注册资本,新股东增资前对公司企业的估值低于公司企业投资后估值的,PE有权调整其在公司企业的权益比例,以保证权益价值不被稀释;如果公司企业以低于本次投资后的估值再次增加注册资本的,则将向PE进行现金补偿。

G. 什么是股权稀释可以举例说明吗

“股权稀释”名词解释

股权稀释实例说明

为了使大家更好的理解股权稀释这个名词,我们来分别举个小例子

示例一:公司增发股份

假设现在有两个合作伙伴张三、李四准备创业,创业初期,张三拿出了60万,李四拿出了40万,共计100万,作为初始投资,公司顺利开业后,张三占60%的股权股份,李四则占据剩下的40%股权股份,这很好理解,按照每个人的投资金额作为比例,后来公司发展得不错,挣到了不少钱,公司估值约400万。为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两人找到了天使投资,并获得了100万,在这个时候,张三和李四的股权就被稀释了,张三现在持有 60% * 0.8,也就是48%,李四持有 40% * 0.8 ,也就是32%,而天使投资占据20%的股权,在这种情况下,股权稀释有助于公司发展。

示例二:公司追加投资

还是张三李四,前面我们说了公司发展了挣钱了,拉来了天使投资,但是后来公司遇到了危机,走了下坡路,公司开始赔钱了,原先估值1000万,但是现在就只剩下了500万,在这个时候,天使投资的股份在同份额上已经不值钱了,股权也就被稀释了。

合理地稀释股权

公司想要发展壮大,股权稀释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定要合理地稀释股权,尤其是公司发展前期,一定要保证创始人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也是股权大于50%,经过市场多年的发展,要想减小股权稀释所带来的影响有这几个方式:1.委托投票权,2.一票否决权,3.一致行动人协议,4.通过有限合伙企业持股

H. 股权稀释,为什么股权反而增加了急急急,求解

什么是股权稀释?
股权稀释,有两个层面上的理解。
一是企业增发股份,导致原持股股东手里的股份占比降低,股权被稀释,原持股股东一般指的就是创始人团队。

例如,一家创业公司有两个创始人,小王持有60%股权,小李持有40%股权。公司在天使轮融资1000万,给到投资人10%的股权。那么融资后,小王的股权就变成了60%*90%=,54%,小李的股权就变成了40%*90%=36%,被稀释的就是投资人拿走的那部分。

二是当公司追加投资时,后期投资者的股票价格低于前期投资者,或者产生配股,转增红股而没有相应的资产注入时,前期投资者的股票所包含的资产值就被稀释了。
对于企业来说,在融资扩大的发展过程中,股权稀释是必须的,合理的进行股权稀释,也能实现股东和企业的双赢。
对于创始人来说,股权稀释意味着投票权比例的减少,但是持有股权的价值在稀释前后是否减少,关键取决于稀释前后公司价值的变化。
“股权稀释”如何合理进行?
首先,公司向外融资,创业者要有一定的原则,坚持一定的控制权。特别是前期,创始人对公司要有绝对控制权。
从有律服务过的项目经验来看,一般来说在天使轮,尽管股权比例与投资方的项目估值以及投资额挂钩,但是创业者不宜出让过多的股权,一般应保持在10%左右。
其次,对于股权分配的设计,要考虑到后期进行股权激励以及后续新投资人加入的股权需求,综合考虑来确定股权分配的比例。
股权稀释有什么正面效应?
对内,股权可以用来激励核心员工,对外,可以用来换取投资人的资金。
举个例子,假设公司初期估值1000万元,创始人有100%的股权,那么这些股权就值1000万元;
◆如果稀释20%的股份给到员工,做好股权激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那么如果公司的业绩提高了,公司的估值也就相应提高。假设提高到估值5000万,那么创始人手里剩下的80%股权就价值4000万,同时员工们也分到了1000万。
◆如果稀释20%的股权给到投资人,投资人以5000万元的估值,投资1000万元,占有20%的股权,公司获得资金,同时创始人股权的价值也就相应提高。
如果能做到股权分配合理,公司业绩做起来了,即使股权稀释,也会达到双赢的效果。
如何减少股权稀释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于创业者来说,股权稀释带来的后果就是投票权比例缩小,后期甚至会慢慢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
从服务过的项目经验来看,有律建议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保障控制权。
一、委托投票权
这是指公司部分股东通过协议约定,将其投票权委托给其他特定股东(如创始股东)行使。
如果投资人拒绝在有限合伙企业持股,那么可以让他们把投票权以书面形式委托给创始股东,收益权仍归投资人,同时提升创始人的控制权比例。
比如京东,根据京东的招股书,在京东发行上市前,京东有11家投资人将其投票权委托给了刘强东行使。刘强东只持股20%左右,但是通过老虎基金、高瓴资本、今日资本以及腾讯等投资人的投票权委托,掌控了京东上市前过半数的投票权。
二、一致行动人
这是指通过协议约定,公司部分股东就特定事项采取一致行动。在投资人拒绝委托投票权的情况下,创始股东之间,或者也可以加上投资人,就可以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
在股东会上,行使股东权利时,签了协议的股东就可以做出相同的意见,来加大创始股东的投票权比例,从而巩固在公司的控制地位。
三、通过有限合伙持股
有限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分为普通合伙人(GP)和有限合伙人(LP)。普通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承担管理职能,而有限合伙人只是作为出资方,不参与企业管理。
采用有限合伙企业作为新增股东的持股平台,由创始人担任普通合伙人,掌握合伙企业的控制权,同时股东不直接持有公司股权,而是把股东放在有限合伙里面,股东通过间接有限合伙间接持有股权。
这样的方式,创始人可以掌握控制权,分红则是按照每个人的出资比例来分,就可以很好的解决控制权和收益权的平衡。
股权稀释后,创始人丢失控制权的后果?

2001年,新浪在美国上市的第二年,其创始人王志东被赶出董事会,失去对新浪的控制权;
2010年,1号店以80%股权为代价从平安融资8000万元。后来,平安又将1号店控股权转让给了沃尔玛,最终沃尔玛全资控股1号店,于刚离开;
2015年,俏江南创始人张兰被扫地出门;
2016年,万科股权大战,创始人王石早在1988年就放弃了个人股权,因此当宝能一举成为最大股东,王石面临出局万科的窘境。
总的来说,股权稀释,最好的局面是达到股东与企业的双赢,但如果这个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度,随着不断稀释,创业者逐渐丧失了控制权,最终很有可能向上述案例一样,被淘汰出局。
股权激励不是让公司所有人成为股东,而是让公司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股东。股权激励的核心目的并非仅仅在于培养了多少个股东,而更在于打造了多少个像老板一样思考和行动的小老板、合伙人。
懂股权的老板
任正非1.4%股权,掌握3000亿华为!

刘强东16.2%股权却掌握80%话语权!

柳传志0.28%股权,联想还是他的!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 ...
人员激励的动力,股权是核心。

商业模式的创新,股权是桥梁。
资本市场的博弈,股权是货币。
您是否有一些公司治理,股权激励与顶层布局等的疑惑一直藏在心里面,不知道怎么解决,也不知道找谁解决?
什么是合伙人?
公司股权的持有人,主要包括合伙人团队(创始人与联合创始人)、员工与外部顾问(期权池)与投资方。其中,合伙人是公司最大的贡献者与股权持有者。
合伙人必须要设定进退出机制
合伙人是要陪企业走一辈子的人
如何设计股权绑定期?
创业公司股权真实的价值是所有合伙人与公司长期绑定,通过长期服务公司去赚取股权,就是说,股权按照创始团队成员在公司工作的年数,逐步兑现。
后期核心人才被吸纳成为合伙人须采用135渐进式
不拿工资,该多给股份?
建议采用的一种方式是创始人是给不拿工资的合伙人记工资欠条,等公司的财务比较宽松时,再根据欠条补发工资。如果有的合伙人为公司提供设备或其它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专利、知识产权等,最好的方式也是通过溢价的方式给他们开欠条,公司有钱后再补偿。
合伙相关事宜都必须以协议呈现
中途退出的股东,如何处理股份?
1、提前约定退出机制,管理好合伙人预期
2、股东中途退出,股权溢价回购
3、设定高额违约金条款
将丑话说在前头
如何确定退出价格?
股权回购实际上就是“买断”,建议公司创始人考虑“一个原则,一个方法”。
“一个原则”,是他们通常建议公司创始人,对于退出的合伙人,一方面,可以全部或部分收回股权;另一方面,必须承认合伙人的历史贡献,按照一定溢价/或折价回购股权。
“一个方法”,即对于如何确定具体的退出价格,建议公司创始人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退出价格基数,一个是溢价/或折价倍数。
一切以公司利益为主
合伙人股权与贡献不匹配怎么办?
(1)合伙人之间经过磨合期,是对双方负责。因此,可以先恋爱,再结婚;
(2)在创业初期,预留较大期权池,给后期股权调整预留空间;
(3)股权分期成熟与回购的机制,本身也可以对冲这种不确定性风险。
不同类型的股东股权成熟机制不同

来华一线上股权微课堂,这不仅仅是一节分享实在干货的线上课堂,更是能解决实际问题,有温度,有深度的学习交流绝佳之地
做股权激励,我们是认真的。
华一世纪股权激励整体解决方案《线上股权激励微课堂》邀请您参加学习!不讲理论,只讲干货与落地案例。

添加微信:张老师 15327150236,拉您进群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