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们知道人人网吗
人人网首席执行官陈一舟人网站[2]原名校内网,于1999年5月创立。2000年3月15日,人人网站在香港的母公司人人媒体控股有限公司(renrenMediaHoldingLtd)购入香港上市公司安佳集团有限公司(代码为0059)82%的股权,更名为人人媒体有限公司(renrenMediaLtd),实现了买壳上市。新闻集团以2.3亿元入股人人媒体,持有14%股权,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风险投资公司J.H.WhitneyCo.持有21%的股权。2000年5月22日人人媒体开始在香港主板正式挂牌交易,此后还收购了奇迹网、360全景网和中雇网三家网站。[3]
2000年的人人网站十分有限并且增长缓慢的用户流量,限制了广告总收入的增长,微乎其微的广告收入对日益高涨的成本支出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并且,因其整体的受众对象不明确、过于宽泛,本来就不太大的用户规模,其商业价值更是大打折扣。 2001年2月16号上午因控股股东要求出售控股股份,香港股市代码为0059的“人人媒体”停牌。这一天距当初拿到第一笔风险投资则不满两年。
2005年2月人人网再次被千橡陈一舟赋予了生命,完成了一个6年的轮回。青山依旧在,只是风云改,6年后,网络环境以及网民对网络的依赖已非当年可比;6年后,生活消费也在各种互联网的诉求中脱颖而出。2006年5月18日,Renren. com以“本地人,新发现”的思路切入“生活消费资讯”拉起了新的战役号角。 当WEB2.0的盈利能力普遍开始受到质疑的时候,互联网大鳄千橡互动集团却高调复活人人网,其雄心已经不言而喻。而几乎就在悄无声息之中,人人网特色鲜明的黄色小人LOGO已经在全国33个城市悦然启动。但遗憾的是,半年多以后,因发展过慢,人人网在2007年3月底再一次歇菜。 2009年7月,千橡集团将旗下着名的校内网更名为人人网。 2009年8月4日,千橡集团在校内网发布消息,“为了给校内网带来一个更长远、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们需要割舍对校内品牌的依恋之情,去积极的、勇敢的创造一个更伟大,更具延展性的新品牌,一个广大用户心目中的至爱品牌”,将旗下着名的校内网更名为人人网。最实际的原因,是因为当年热衷于校内网的许多大学生毕业并踏入社会后,发现他们并不在学校,然而每天还在登陆校内网,所以感到不适应。同时,千橡集团为了创造一个更加具有广阔性的社交网站,决定把校内网更名为人人网,社会上所有人都可以来到这里。从而跨出了校园内部这个范围。
------ 来自网络
② 请问现在的人人网即原校内网被日本人收购了吗
4月30日,日本共同社发布消息称,日本软 银 公 司已同中国互联网公司千橡互动集团就
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并将其纳入麾下一事达成协议。软 银将斥资约100亿日元(约合人民
币6.75亿元)购买千橡约14%的股份。 再加上定向增发,软件的出资总额将达到约400亿日
元(约合人民币26.89亿元),从而拥有千橡40%的股份。软 银社长将担任千橡的董事,直
接参与经营决策。千橡旗下最大的就是MOP和校内网,其中校内网为实名注册,超过2000万
用户,高达900万的活跃用户,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高等学历人才资料将被日本掌握。资料将
会落入日本情报部门
日本老板的校内我们怎么办吗?
校内网中所有大学生(要包括高中生)的注册资料90%以上都是真实的,当代青年是中国未
来的社会主流,如何防止这些资料落入到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人手中,是一个很严肃的
问题。
由于信息真实性很高,校内网是一个独特的网络,我感觉,这个网络的所有涉外融资
、控股交易都需要经过国家安全部门的审核,如果这个网络归于日企旗下,我们对于日本
将毫无秘密可言,这将会是国家的一次重大泄密,有什么能比向民族对立国家泄露1500万
未来社会精英的详细个人信息更严重呢?!(我不是愤青)
而现在,正面临着这样的挑战!日本软银以融资的名义即将拥有校内网40%的股份!
100亿日元轻松获得1500万大学生的资料,可以轻易的分析你这个国家的未来!
这件事情之后,校内网上已经有上万学生删除了信息.
希望各位转发一下
校内网已经违背了他的宗旨,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注册使用,并不是他所谓的为在校学
生提供交流平台。
大家的电话\QQ之类的隐私信息最好不要暴露于上。
我将这些问题在校内网上写成了日志,结果已经被删帖两次了。昨天网易传出的日本软银
控股校内网的新闻,结果昨天在校内网上“日本软银”这四个字就成了违禁词汇不让发表
,我将“日本软银”改成汉语拼音发表后,很快,我的日志就被删了!(我只是将网易的
新闻基本原封不动的复制了一下而已)。于是,我将上述蓝色和红色的话写成了日志,没
想到今天又被删了!我真的是太郁闷了!校内网显然早有预谋,它不想让它的大学生用户
能够知道它被日企控股的消息。
我和我的舍友都感觉这个问题相当严重,主要是校内网是一个很特别的网络,其一,它的
1500万用户的真实性太高了,其二,它的用户基本都是大学生、研究生。如果被别有用心
的国家获得了这些信息,对你这个国家的未来,岂不是很好分析?
我真的希望我不是在杞人忧天,我一向敬佩你们南都的报道,希望你们能关注一下此事。
校内网以4亿元的价格被日本公司收购 ,校内官方已承认 。
相当于买了1500万大学生的个人档案
日本现在轻松获得2200万大学生的资料,可以轻易的分析你这个国家的未来
.... ....
谴责校内网,同时建议国家保护我们的核心数据库
我们不是反日,但这关乎我们国家的核心战略价值
希望,有关部门有国家数据库战略意识
除非日本的数据库给我们对等交换
中日友好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建立在共担风险,共享资源的基础上的,当然能达到共鸣的默契最好。
唤醒我们相关部门的中国数据库的安全和发展意识
开放、对等、共享、全球化——新经济法则
开放、对等、共鸣、全球化——新商业思想
更何况是作为国家战略的层面
在如此不平等的情况下,不能让日本如此轻松如此大规模地获得我们将来每一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
这些校内网的创业者只有经济意识,没有国家安全和利益意识的小新富
4亿元,当然超出他们的期望了,但我们的大学生的信息库就轻松地给了日本的情报部门,当然是通过企业的形式转手
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注意阿
假借,我们这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业新富的手
这样多轻松,如果日本的企业来做,早就引起国家的警惕了
中国现在,人多,官多,机构多,真正为国家利益用心做事情的不多——这件事情就这么发生了阿
当咱们的安全部门忙得一塌糊涂在费尽心机的维护国家安全时,手段和方式已经变得连他们都理解不了,发现不了,现在60%以上的情报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而通过数据库得到的就更精准更有深度了
因为,校内网看起来是属于新经济下的创业英雄问题
实际上,里面是大学生的信息库问题,而且是大学生专属的
其实,它现在还在投入期,日本看中的不是它的商业价值,是数据库情报
校内网是复制的FACEBOOK,微软投资facebook是为了它的软硬件系统的市场,日本收购校内网则是为了中国新生代的大学生的动态数据库
它可以把这些数据库进行数据分类,深度挖掘,分析打包后给各个行业或企业及国家情报部门
这样,卖数据是可以赚钱的——对日本
我们要想和日本建立一个长期持续的战略伙伴关系,世代友好,首先我们就要有保护好自己利益的手段和能力
越是盛世,越需要危言
越是友好,越需要防备
否则,受伤的总是我们
我们不是要和日本建立东亚共荣圈
而是要和日本建立东亚共同体
共荣圈意味着只可同福 不可共苦——其实,幕后是不平等口号下的忽悠
共同体的内涵是共担风雨 共享进步——这样,才是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发展共同体
也希望日本不要耍小聪明
当然,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要清醒,要智慧
只要我们退出校内网,不去上面交流就可以
当然,重要的是国家有关部门要介入管理
只有我们做好最坏的最危险的预防和准备,我们才能尽最大可能给中日之间的长期持续友好争取最美好的未来。
对伙伴的纵容和绥靖就是对它最大的不负责,对自己最大的伤害。
现在互联网的幕后分析系统很精准
比人工情报要强很多倍(尽管不能完全代替)
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是软银(日本投资公司)
阿里巴巴的企业数据库,应该对日本的情报分析有很大帮助——日本很早就预测,中国的高速发展将会带来日本的振兴——是要数据作支撑的。
相关资料:
2008.05.01
软银将收购千橡互动,完成在华网络业务布局
软银就收购中国互联网大企业千橡互动(OPI,北京市)与该公司达成了协议。软银将斥资约400亿日元购买OPI股票的40%,掌握其经营权。软银将把该公司作为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网络市场上提供手机信息等新服务的基地。中国的网络人口于2008年将超过2亿2000万人,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为此,日本SNS巨头Mixi和谷歌等美国公司也在加快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的速度,围绕庞大的中国网络市场的竞争将趋于激化。
软银已斥资约100亿日元购买了OPI约14%的股票。并得到了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新股预约权。软银最终将投资400亿日元,把出资比例提高到约40%。超过该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陈一舟,成为第一大股东,软银社长孙正义预计将担任董事。
OPI运营的“校内网”是面向学生的网站,拥有约2200万会员,提供网友和熟人之间交换信息的SNS服务。
“校内网”用户数量超过日本第一大社交网站Mixi(约1300万人)。虽然业绩保密,但校内网已经成为了每月新增200万用户的巨大媒体,着眼于未来上市,已有投资基金向其出资。软银将着眼于投资回报,利用庞大的客户基础,开展网络广告和视频发送等服务。
在中国,软银通过其出资约30%的阿里巴巴集团,掌握了企业间电子商务份额的70%,消费者拍卖网站份额的80%。此次通过出资千橡互动,该公司将完成在中国的主要网络业务的布局。(4月30日 《日本经济新闻》晨报
③ “人人网”是什么时候倒闭的愿意
你说的很对。
人人网站(renren.com)于1999年5月创立。2000年3月15日,人人网站在香港的母公司人人媒体控股有限公司(renrenMediaHoldingLtd)购入香港上市公司安佳集团有限公司(代码为0059)82%的股权,更名为人人媒体有限公司(renrenMediaLtd),实现了买壳上市。新闻集团以2.3亿元入股人人媒体,持有14%股权,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风险投资公司J.H.WhitneyCo.持有21%的股权。5月22日人人媒体开始在香港主板正式挂牌交易,此后还收购了奇迹网、360全景网和中雇网三家网站。
2000年的人人网站十分有限并且增长缓慢的用户流量,限制了广告总收入的增长,微乎其微的广告收入对日益高涨的成本支出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并且,因其整体的受众对象不明确、过于宽泛,本来就不太大的用户规模,其商业价值更是大打折扣。
2001年2月16号上午因控股股东要求出售控股股份,香港股市代码为0059的“人人媒体”停牌。这一天距当初拿到第一笔风险投资则不满两年。
2005年2月人人网再次被被千橡陈一周赋予了生命,完成了一个6年的轮回。青山依旧在,只是风云改,6年后,网络环境以及网民对网络的依赖已非当年可比;6年后,生活消费也在各种互联网的诉求中脱颖而出。2006年5月18日,Renren.com以“本地人,新发现”的思路切入“生活消费资讯”拉起了新的战役号角。
当WEB2.0的盈利能力普遍开始受到质疑的时候,互联网大鳄千橡互动集团却高调复活人人网,其雄心已经不言而喻。而几乎就在悄无声息之中,人人网特色鲜明的黄色小人LOGO已经在全国33个城市悦然启动。
但遗憾的是,半年多以后,因发展过慢,人人网在2007年3月底再一次歇菜。
2009年7月,千橡集团将旗下着名的校内网更名为人人网
④ 人人网真的被日本收购了吗
北京商学共同业界消息:校内网以4亿元的价格被日本公司收购 ,校内官方已承认 ;并改名为:人人网 。
这相当于:日本软银买了1500万大学生的个人档案。
日本现在轻松获得2200万大学生的资料,可以轻易的分析你这个国家的未来 大家可以在网络搜索日本软银 。
这件事情之后,校内网上已经有上万学生删除了信息。
校内网上 日本软银 这四个字就成了违禁词汇不让发表。
校内网中所有大学生(要包括高中生)的注册资料90%以上都是真实的,当代青年是中国未
来的社会主流,如何防止这些资料落入到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人手中,是一个很严肃的
问题。
由于信息真实性很高,校内网是一个独特的网络,我感觉,这个网络的所有涉外融资、控股交易都需要经过国家安全部门的审核,如果这个网络归于日企旗下,我们对于日本将毫无秘密可言,这将会是国家的一次重大泄密,有什么能比向民族对立国家泄露1500万未来社会精英的详细个人信息更严重呢?!(我紫龙不是愤青,只是实话实说。)
而现在,正面临着这样的挑战!日本软银以融资的名义即将拥有校内网40%的股份!
100亿日元轻松获得1500万大学生的资料,可以轻易的分析你这个国家的未来!
这件事情之后,校内网上已经有上万学生删除了信息.
更多链接:
校内网已经违背了他的宗旨,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注册使用,并不是他所谓的为在校学
生提供交流平台。
大家的电话\QQ之类的隐私信息最好不要暴露于上。
我将这些问题在校内网上写成了日志,结果已经被删帖两次了。昨天网易传出的日本软银
控股校内网的新闻,结果昨天在校内网上“日本软银”这四个字就成了违禁词汇不让发表
,我将“日本软银”改成汉语拼音发表后,很快,我的日志就被删了!(我只是将网易的
新闻基本原封不动的复制了一下而已)。于是,我将上述蓝色和红色的话写成了日志,没
想到今天又被删了!我真的是太郁闷了!校内网显然早有预谋,它不想让它的大学生用户
能够知道它被日企控股的消息。
我和我的舍友都感觉这个问题相当严重,主要是校内网是一个很特别的网络,其一,它的
1500万用户的真实性太高了,其二,它的用户基本都是大学生、研究生。如果被别有用心
的国家获得了这些信息,对你这个国家的未来,岂不是很好分析?
我真的希望我不是在杞人忧天,我一向敬佩你们南都的报道,希望你们能关注一下此事。
校内网以4亿元的价格被日本公司收购,校内官方已承认 。
相当于买了1500万大学生的个人档案
日本现在轻松获得2200万大学生的资料,可以轻易的分析你这个国家的未来
.... ....
谴责校内网,同时建议国家保护我们的核心数据库
我们不是反日,但这关乎我们国家的核心战略价值
希望,有关部门有国家数据库战略意识
除非日本的数据库给我们对等交换
中日友好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建立在共担风险,共享资源的基础上的,当然能达到共鸣的默契最好。
唤醒我们相关部门的中国数据库的安全和发展意识
开放、对等、共享、全球化——新经济法则
开放、对等、共鸣、全球化——新商业思想
更何况是作为国家战略的层面
在如此不平等的情况下,不能让日本如此轻松如此大规模地获得我们将来每一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
这些校内网的创业者只有经济意识,没有国家安全和利益意识的小新富
4亿元,当然超出他们的期望了,但我们的大学生的信息库就轻松地给了日本的情报部门,当然是通过企业的形式转手
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注意阿
假借,我们这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业新富的手
这样多轻松,如果日本的企业来做,早就引起国家的警惕了
中国现在,人多,官多,机构多,真正为国家利益用心做事情的不多——这件事情就这么发生了阿
当咱们的安全部门忙得一塌糊涂在费尽心机的维护国家安全时,手段和方式已经变得连他们都理解不了,发现不了,现在60%以上的情报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而通过数据库得到的就更精准更有深度了
因为,校内网看起来是属于新经济下的创业英雄问题
实际上,里面是大学生的信息库问题,而且是大学生专属的
其实,它现在还在投入期,日本看中的不是它的商业价值,是数据库情报
校内网是复制的FACEBOOK,微软投资facebook是为了它的软硬件系统的市场,日本收购校内网则是为了中国新生代的大学生的动态数据库
它可以把这些数据库进行数据分类,深度挖掘,分析打包后给各个行业或企业及国家情报部门
这样,卖数据是可以赚钱的——对日本
我们要想和日本建立一个长期持续的战略伙伴关系,世代友好,首先我们就要有保护好自己利益的手段和能力
越是盛世,越需要危言
越是友好,越需要防备
否则,受伤的总是我们
我们不是要和日本建立东亚共荣圈
而是要和日本建立东亚共同体
共荣圈意味着只可同福 不可共苦——其实,幕后是不平等口号下的忽悠
共同体的内涵是共担风雨 共享进步——这样,才是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发展共同体
也希望日本不要耍小聪明
当然,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要清醒,要智慧
只要我们退出校内网,不去上面交流就可以
当然,重要的是国家有关部门要介入管理
只有我们做好最坏的最危险的预防和准备,我们才能尽最大可能给中日之间的长期持续友好争取最美好的未来。
对伙伴的纵容和绥靖就是对它最大的不负责,对自己最大的伤害。
现在互联网的幕后分析系统很精准
比人工情报要强很多倍(尽管不能完全代替) 。
OPI运营的“校内网”是面向学生的网站,拥有约2200万会员,提供网友和熟人之间交换信息的SNS服务。
“校内网”用户数量超过日本第一大社交网站Mixi(约1300万人)。虽然业绩保密,但校内网已经成为了每月新增200万用户的巨大媒体,着眼于未来上市,已有投资基金向其出资。软银将着眼于投资回报,利用庞大的客户基础,开展网络广告和视频发送等服务。
在中国,软银通过其出资约30%的阿里巴巴集团,掌握了企业间电子商务份额的70%,消费者拍卖网站份额的80%。此次通过出资千橡互动,该公司将完成在中国的主要网络业务的布局。(9月19日 《北京经济新闻》晨报 )
以上是我亲自使观察过的 兄弟们 可以看看 自己决定
声明:紫龙(紫艺龙)个人发表,实行自己的言语自由权利,于其他人员无关。
紫龙 呈上
2009-9-15 4:10:11
⑤ 中国哪些互联网大公司日本人是大股东
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 第二大股东是“日本软银”
PPTV(就是PPLIVE)- 大股东是“日本软银”,占股35%
人人网(校内网)- 大股东是“日本软银”
⑥ 人人网是日本人开的吗
2008年4月,日本软银购买千橡集团约14%的股份,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8]。于是有人声称“日本公司成为校内网的老板,校内网大学生的资料将会被泄露给日本人”,并广泛流传于各论坛、QQ群等。对此,校内网发表声明指竞争对手恶意诽谤,并拿出中国互联网协会的文件来证明自身清白。 根据人人网的用户条款第十七条,任何用户在人人上发表的内容其版权将归人人网所有,这一点引起了不少用户的争议。部分用户已经不在人人网上发表有价值的内容。因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人人网放弃了对于用户发表内容的版权声明。
⑦ 听说校内网(现已更名为人人网)被日本公司收购了,是不是真的
别听人家说啥就是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
1、2005年12月 校内网正式成立。
2、2006年10月,千橡互动集团并购校内网。
3、2009年8月 校内网更名人人网。
而争议的人人网并购的是千橡互动集团。
千橡互动集团(China InterActive Corp)成立于2002年,创始人陈一舟先生!是中国第一的互动娱乐集团,集娱乐互动门户、移动增值业务、多媒体内容传输等多元化业务为一身的综合性互联网集团公司。
看准了,是中国的!
而大家所熟知的“猫扑网”就是人家陈一舟旗下的!说敢说,猫扑是日本的!
⑧ 人人网到底是不是被日本软银收购了!
那时假的 新浪科技讯 4月30日中午消息,据千橡互动集团(下称“千橡”)确认,该公司将获得日本软银总额400亿日元(约合3.84亿美元)的投资。交易完成后,软银将持有千橡约40%的股份,这将极大程度地鼓舞国内社交网站(SNS)的士气。
根据协议,软银于4月7日向千橡注资100亿日元(约合9600万美元),获得14%股份。1年后,软银可行使300亿日元(约合2.88亿美元)的认股权证,将持股比例增至40%。
另据陈一舟本人确认,千橡本轮融资总额为4.3亿美元,除了来自软银3.84亿美元的投资外,还有Joho Capital和SBI的战略投资。
软银注资意在校内网
此前,包括千橡旗下校内网在内的国内SNS网站从未获得如此大笔的注资。业内人士预测,软银注资千橡将迅速“搅热”国内SNS市场。
在一些互联网资深人士看来,千橡董事长陈一舟一直有校园社区“情结”。1999年他曾与杨宁、周云帆联合创办大学生社区ChinaRen,2000年该网站出售。 随后陈一舟创办社区网站猫扑,猫扑先后经历转型门户,进军网游及裁员风波,最终回归社区定位。2006年,陈一舟从王兴手中接过校内网,千橡在国内互联网市场的影响力随着校内网的高速发展而迅速扩大。
千橡目前在中国主要客户群是在校学生,该公司旗下的校内网目前是国内用户量第一的社交网站,对外宣布的会员数已超2千万。分析人士认为,软银投资千橡是看中其校内网的价值。实际上,软银总部所在的日本网络市场中,社交网站亦非常发达,这一定程度上也促使软银加大对中国SNS的重视。
校内网一位创始人与新浪科技谈及软银控股对校内网未来业务发展的影响,称目前尚不好判断。“校内的发展取决千橡管理层,但软银作为大股东,会不会强加资本意志也不好说。”该人士说。他还表示,拿到资金后校内能做的事情更多一些,“相比较之前千橡拿到四、五千万美元的风投,他们现在显得更成熟。”
易观国际总裁于扬表示,校内网是千橡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软银最看好的部分,因此软银此次的资金将更多的帮助校内巩固优势地位,短期不会对千橡策略作出重大调整。但是从长期看,软银有可能将旗下投资的公司业务进行互动和整合,但这要取决于校内网的发展状况。
对于软银看好校内网而砸巨资的观点,一起网CEO、互联网资深人士谢文提出了不同看法,他指出,孙正义一直看好无线宽带市场,目前软银在日本宽带市场已拥有350万用户,投资千橡可能与孙正义的整体布局有关系,“他有可能在中国通过社区切入无线运营”。
软银一直积极在中国市场寻求扩张。除了千橡,软银还持有阿里巴巴近三分之一的股份。
陈一舟:是“注资”不是“收购”
千橡这两年在资本市场动作频繁,2006年曾有意与华友世纪合作并实现“借壳上市”,华兴资本当时负责幕后操盘。后来,该合作因故放弃。今年1月份,业内有消息称软银计划以3亿美元入股千橡。
今日上午,千橡相关负责人透露,陈一舟目前暂时不便和外界交流细节,但他刚刚与陈一舟电话确认了上述消息。
另据外电报道,软银发言人Takeaki Nukii今天表示,根据本月早些时候签署的协议,软银已投资约100亿日元(约合9667万美元)获千橡14%的股份,软银未来对千橡互动的总投资可能会达到400亿日元。交易完成之后,软银总裁孙正义可能会成为千橡互动的执行董事。
具体做法是,千橡将面向软银发行新股,从而软银持有的股份将由现在14%增至40%。预计软银将为此支出略高于200亿日元(约合1.92亿美元)到300亿日元。陈一舟对上述交易数字给予了确认。不过他强调指出,软银此次是“注资”千橡,而不是“收购”千橡。
陈一舟解释说,软银在持有千橡40%的股份后,确实会进入董事会并成为董事一员。但软银进入中国任何一家公司的习惯做法都是,在股权上为第一股东,但软银不会去控制和主导这些公司的发展(你信吗???)。
截稿前,千橡一位高管告诉新浪科技,目前集团还在内部讨论此事,下午将对外给出官方消息。另据软银中国一位合伙人透露,此次注资千橡由日本软银公司全盘负责,软银中国未参与其中。(全智 韩枝)
注:虽然不是收购行为,但是控股百分之四十也应该成为最大股东了,虽说会保持校内网的独立性。。。。但是。。。呵呵 大家注销校内吧
⑨ 陈一舟&孙正义谁是人人网的最大股东各占百分之多少
呵呵 不知道 反正日本第三大移动运营商软银是人人网最大的股东,拥有人人网40%的股份。(
⑩ 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哪个市值高
据中青报报道,腾讯、网络、阿里巴巴、人人等几大国内互联网巨头的真正大老板是谁?答案肯定不是马化腾、李彦宏、马云和陈一舟,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网站创始人,而是只出现在各家公司财务信息中的大股东。今年以来,围绕阿里巴巴IPO的各种消息和讨论不绝于耳,马云与软银、雅虎之间的恩怨情仇也被不断解读。如何处理创始人和大股东之间的关系,是国内外互联网公司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平时这些大股东大多隐匿于公众的视野之外,只出现在各家公司的财报信息中。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 软件、 ——目前市值2500多亿的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腾讯,它的幕后大老板是谁?答案不是马化腾,而是南非MIH。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网络、人人网、阿里等国内互联网巨头身上。而这也是为什么马云一再坚持将控制权掌握在阿里巴巴合伙人手中的真正原因吧。腾讯:南非MIH持股近34%腾讯是目前国内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2004年上市时的发行价为3.7港元,昨日收盘时已经上涨到416港元,9年多以来的涨幅超过百倍。今年7月,腾讯CEO马化腾凭借560亿元成为《2013胡润IT富豪榜》头名。不过,马化腾却不是腾讯的最大股东。腾讯创业初期,IDG和盈科数码分别向腾讯投资220万美元,各占腾讯20%股份,马化腾及其团队持股60%。此后,南非MIH集团从盈科数码和腾讯创始人团队手中收购了一部分腾讯公司的股份。在2004年上市之前,腾讯对股权结构重新调整,MIH与创业团队分别持股50%。目前,南非MIH集团持有腾讯33.93%的股权,马化腾持股10.22%,还不及MIH的三分之一。所幸的是,南非MIH集团对于马化腾给予充分信任,一开始就放弃了所持股份的投票权,因此马化腾持有腾讯的股份比例虽然不高,但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主要还是由他和几位联合创始人来负责。网络:美国德丰杰持股25.8%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中概股中,网络超过560亿美元的市值远高于其他公司,2005年网络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发行价为27美元,2010年曾以10比1的比例进行拆分,目前股价仍然超过160美元。同样,网络创始人、CEO李彦宏也不是公司的最大股东,网络从创到上市前一共进行过三轮融资,来自美国的投资基金德丰杰都是主要投资人。网络上市时,德丰杰的持股比例已经达到25.8%。当时,网络高管团队持有公司43.5%的股份,其中李彦宏个人持股22.4%,为最大的个人股东。根据网络2012年年报,李彦宏持股比例变为15.98%,其妻子马东敏持股4.8%。虽然李彦宏和马东敏持股比例合计为20.78%,少于德丰杰,不过美国股市允许“AB股”的双重架构,通过该模式李彦宏和马东敏的投票权高达68.17%,稳稳地掌握了公司控制权。阿里巴巴:日本软银持股31.9%2012年,阿里巴巴和雅虎签署协议,前者以76亿美元回购雅虎持有的20%阿里巴巴股份。回购之后,雅虎和软银持股比例分别为24%和31.9%,来自日本的软银成为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阿里巴巴管理层目前仅持有公司股份10%左右,马云一人就占7.43%。如果按照香港股市“同股同权”的原则,投票权应与股权比例相当,阿里巴巴管理层的投票权只有10%左右。摆在阿里巴巴管理层面前原本只有两条路,要么采用“AB股”架构赴美上市,要么效仿腾讯,说服大股东放弃投票权。此前有消息称,为了让阿里巴巴能够顺利在香港IPO,软银愿意放弃部分投票权。不过,阿里巴巴管理层却希望通过“合伙人制度”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与港交所形成了僵持局面。人人网:日本软银持股34.2%2008年4月,人人公司的前身千橡互动集团对外宣布,获得软银总额400亿日元(约合3.84亿美元)的投资,交易完成后软银持有千橡约40%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人人公司2011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日本软银是最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34.2%,日本软银CEO孙正义曾表示,希望将人人公司的持股比例保持在35%左右。创始人陈一舟拥有22.8%的公司股份,但通过“AB股”架构拥有55.9%的投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