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股评 » 上市公司大股东转让公司股票给员工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上市公司大股东转让公司股票给员工

发布时间: 2023-04-17 09:34:51

❶ 上市公司股权转让

当然可以。不过,以前的股权投资是上市前还是后?是否进行过公告、信息披露,如果没有就有关联交易问题,不能及时并报表。

❷ 大股东可以把定向增发股转让给员工吗

可以,但是一般的员工持股,资金量和人数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可以考虑用一个员工持股计划,或者少数几个人来集中代持

❸ 股票大股东转让票权是利好还是利空

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上市公司实控人发生变更后,或引入新的优质资产,对公司未来发展有利,大概率提高盈利能力。因此,上市公司实控人变更大多数属于利好消息。司法第35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向公司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出资时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出资,如果不购买该转让的出资则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出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出资有优先购买权,按照这个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事先将与转让事项有关的信息包括受让方主体情况、拟转让股权比例、转让价格等向公司通报,由公司股东会对是否同意该股权转让作出决议。
法律依据
《公司法》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❹ 关于公司收购本公司股份用于奖励公司职工的说法

《公司法》规定的上市公司可以回购本公司股份的法定情形

(1)减少公司注册资本(自回购之日起10日内注销);

(2)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应当在6个月内转让或者注销);

(3)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有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的(应当在6个月内转让或者注销);

(4)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1年内转让给职工)。

奖励职工的要求:

(1)应当经股东大会决议;

(2)回购数量不得超过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5%;

(3)用于回购的资金应当从公司税后利润中支出;

(4)所回购的股份应当在1年内转让给职工。

《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 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1. 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2. 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
  3. 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
  4. 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的。
公司因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的原因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应当经股东大会决议。公司依照前款规定收购本公司股份后,属于第(一)项情形的,应当自收购之日起十日内注销;属于第(二)项、第(四)项情形的,应当在六个月内转让或者注销。公司依照第一款第(三)项规定收购的本公司股份,不得超过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百分之五;用于收购的资金应当从公司的税后利润中支出;所收购的股份应当在一年内转让给职工。

❺ 公司给员工股权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上市公司给员工发股份的作用:

第一,提高公司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劳有所酬。

第二,加强员工的归属感,稳定性。

第三,提高公司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四,提高员工的收入的流动性。

第五,减少员工现金分红量,提高公司现金流动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贺州。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禅没蔽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察笑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❻ 新三板大股东减持股份,通过大宗交易低价转让给员工,合理吗

新三板大股东减持股份,通过大宗交易低价转让给员工,合理吗?这个应该是合理的,但是大股东并没有太大的损失,大股东减持大宗交易给员工持股了,相誉兆轿当于大股东让渡折价一些权益给员工持股,从经营层面上有利于凝聚员工信心,控股权本质上不管大股东还是员工都无变化左右倒猜野右手而立,减持价格给员工也不算离谱,对于多数股东无益也无害。所以说新三板大股东减持庆肆股份,通过大宗交易低价转让给员工是合理的。

❼ 公司上市前卖给员工的股票,在3年后解禁卖出时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吗

公司上市前卖给员工的股票,在三年后解禁卖出时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水果要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股票登记日股票市价+本批次解禁股票当日市价)÷2×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被激励对象实际支付的资金总额×(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被激励对象获取的限制性股票总份数)计算。
员工行权时,其从企业取得股票的实际购买价(施权价)低于购买日公平市场价(指该股票当日的收盘价,下同)的差额,是因员工在企业的表现和业绩情况而取得的与任职、受雇有关的所得,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对因特殊情况,员工在行权日之前将股票期权转让的,以股票期权的转让净收入,作为工资薪金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拓展资料:股票解禁的字面意思,就是指上市公司或者大股东持有的股票在一定期限内本来是无法售卖的,可是在一定的期限后过后就可以出手了,“股票解禁”就是这个定义。
解禁股票还分为两种 ,一种是“大小非”,另一种是“限售股”。这就是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由于大小非是因为股改而产生的,而公司增发的股份是限售股。据解禁前后股价表现的统计,无论是小非还是大非,股价在解禁期前后短期范围_都是非常差的,并且大幅度跑输大盘,而且小非解禁比大非解禁影响更大。解禁股本占总股本的比例越大,股票的抛压越大,股东有抛售股票的需求,本来就会造成股价的动荡,加上二级市场的散户在此时也会争相卖出股票,容易造成踩踏。
股票解禁时间通常都是上市时间到一两年后,通常在解禁后,大股东就有可能抛售股票进行套现,投资者的这种预期往往会造成股价下跌。在解禁前投资者对解禁的预期可能使得股价下跌,解禁后若无大规模套现行为,股价自然会回升到原来位置。大股东是否套现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公司经营状况,因为他们是公司的管理者,对公司的情况最为了解。

❽ 上市公司转让股权是利好还是利空

存在很多种可能,市场反应也不尽相同,这个需要考虑很多因素。
1.如果是转让给另外一家机构或者投资人的话就是利好,可以继续持用。说明股权结构有变更了,但是会提升业绩,是利好。
2.而如果是上市公司股东转让出售股份,对股价有影响,影响是说明股东对公司未来信心不足,或将引起股价下跌,是利空消息。
【拓展资料】
一般来说,股权转让对于现持有人来说是利好消息,对场外散户是利空消息。股权登记后就要分红、配股,多数公司配股、分红后股票一般都会下跌,调整好长一段时间。
我国的非流通股市场过去的流通受到国家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限制,导致股权转让十分困难。按照规定,超过总股本5%的非流通股股权转让清算中心才给过户,不足5%的原则上无法过户(交易所公关之后的地下通道不计)。
对于公司来说,股权的转让也分以下几种情况,当然,公司转让股权,存在很多种可能,股票市场反应也不尽相同。
(一)公司有计划的转让股权可以改善财务结构,提升现股东每股权益,那么可能构成利好。
(二)公司经营出现问题,重要股东减资,转嫁投资风险,那么可能构成利空。
(三)上市公司转让子公司股权是利空,还是利好,不能一概而论。主要看是对什么人转让。
(四)要是定向转让,引入大资本,那就是利好。
(五)要是对不定向人转让,那就是缺钱才转让股权,说明缺钱,就算利空!不过缺钱的股权转让本身增加了上市公司的流动资金,增强了公司的资金流动性,也有利好的成分。
这就使得非流通股股东除了第一大股东之外,基本都是处于极其弱势的地位,无法流通,没有话语权。这也变相增加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上市公司的容易程度。
可以说,除了控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其余非流通股东基本处于套牢地位,除了少数公司的分红,基本没有任何回报,还要为大股东变相掏空上市公司而提心吊胆。
现在明确了非流通股东转让的合理合法和正确渠道。对第一大股东而言,他控制上市公司将不再轻松,因为其它非流通股股东可以随时转让,也潜在恶意收购争夺控制权的可能。

❾ 股权激励大股东以零对价转让给员工持股平台,是否会有问题

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股份支付》的有关规定,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
拟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实质上多为通过权益对价换取职工的服务,符合准则特征,股份支付准则是更能反映股权激励返困经济实质的会计处理方式。
按照证监会野世敏目前的要求,拟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适用增资、股东股权转让等方式)按照股份支付准则处理,相关折价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举例说明:某企业管理层及PE机构分别各获得公司100万股份,但员工获得股权价格为每股1元,而PE机构获得股权价格为每股10元,双方之间差价9元。按证监会规定,此时,员工所获股权应按股份支付原则处理,视同公司给予员工900万元的权益奖励(差价9元每股乘以100万股),该900万元直接从公司当年净利润中扣除,调整到管理费用或资本公积金的会计科目中。
按照上述处理方式,如果拟上市公司在报告期内存在金额较大的股份支付行为时,会对公司当年的净利润产生较大影响,甚至可能导致部分企业当年实施股份支付后,当年净利润较低或为负数,从而不再附合上市条件。
目前,对于拟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股权激励价格公允性的确定等问题存在着诸多争议,证监会已在几家新上市公司中试点该制度,现正制定股份支付的具体实施细则,可能会在近期内公布。
二、股权激励的方式
1、拟上市公司员工股权激励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股东低价转让股份给相关职工,二是职工低价对拟上市公司进行增资。结合股份支付定义、特征以及财政部、证监会相关文件规定,均属于股份支付。
2、员工持有公司股份的形式有两种:
一是员工以其个人名义直接持有股份,即员工出资,股份登记在其个人名下。该种方式的股份登记在员工名下后,属于员工个人合法资产,其依法独立行使股权权利不受限制,亦可自由将相关股份转让给愿意接手的下家。
二是由获股权激励的员工成立持股公司,由持股公司代表各员工持有拟上市公司股份,相关股份登记在持股公司名下,颂枝员工通过持有持股公司股权来间接持有拟上市公司股份。此种方式,员工行使股东权利必须通过持股公司来实施。
3、重点问题——员工获得股权的价格
根据前述股份支付的规定,员工获得股权的价格应当公允。由于证监会现正在制定股份支付细则,这一问题尚无定论。
从已有几家试点案例来看,员工入股价不能显失公允(股权激励前未有PE,激励后一年内也不打算引入PE的,定价尽量高于每股净资产),管理层及员工薪酬水平不能显着低于地方及行业平均水平。
拟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一定要选好时点,在PE机构前进入迅速且要有适当的间隔期间(从目前试点企业案例来看,应间隔一年以上)。
4、未来实现股权价值的方式
直接持股方式时,股权变现较为便利,未来腾达如果上市成功,在证监会规定的股份禁售期满后,员工可直接在二级市场转让股票;如果上市未成功,众多员工可将股份创造转让给愿意收购其股权的下家。
间接持股方式时,股权变现较繁琐,未来如果上市成功,个别员工拟转让股份时,可将其所持有的持股公司股权转让给下家,若无下家接手,则可通过持股公司在二级市场空间出售相应股票,然后持股公司以注册资本减资的方式将所获售股款交至相关股东。如上市未成功,员工可将其所持有的持股公司股权转让给愿意收购其股权的下家。
5、根据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员工持股后拟上市公司的股东人数(包括间接持股情况)合计不得超过200人。
6、根据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拟上市公司不得存在委托持股、信托持股或其它有关股权事宜的特殊约定或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