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股评 » 重庆力帆股票吧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重庆力帆股票吧

发布时间: 2023-02-21 11:54:36

‘壹’ 力帆陷落 其实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投机救不了车企

今年8月份,力帆集团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进行破产重整。

破产的下一步就是资产重组,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吉利对力帆势在必得。此后,吉利将工作重点转移向力帆,想要借助力帆的上市资格来借壳资源进行资本运作。

而这批被筛选掉队的企业中,绝大部分是抱有投机初衷进入国内汽车市场的,还是为了挣快钱。很多车企看到国内汽车市场呈现井喷式发展,便在没有任何核心技术,也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制造和装配经验的基础上,便进入了汽车市场,周期非常短,尤其是一些新品牌,推新车就像下饺子一样,速度和频率非常快,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因此这种带有投机性质的企业被市场淘汰掉实际上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行业规范的一种负责。

百姓评车

力帆们的集体衰败实际是一种市场选择的结果。“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潮水褪去之后,方才知道是谁在裸游。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贰’ 力帆科技债权人股票卖了吗

没有卖。
力帆股份公告,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进行司法重整。目前公司已经被债权人申请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若法院依法受理债权人对公司重整的申请,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叁’ 重庆力帆集团的介绍

力帆集团成立于1992年,历经25年艰苦奋斗,力帆已迅速发展成为以新能源产业为战略发展方向,融科研开发、汽车、摩托车和发动机的生产、销售(包括出口)为主,并投资金融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

公司现有员工10481名,其中具有大中专文化程度8133余人。力帆已连续多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连续多年成为重庆市汽摩行业出口第一名。2010年11月25日,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601777,首次公开发行2亿股,募集资金29亿元人民币,是中国首家上市A股的民营乘用车企业。2014年2月28日,重庆首家民企财务公司——重庆力帆财务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同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许可证》。

截止目前,专利申请总量10413件(含国外),拥有授权专利8901件,各项指标居全国同行领先地位,是重庆民营企业纳税大户。各项指标居全国同行领先地位,是重庆民营企业纳税大户。

‘肆’ 重庆力帆破产,吉利接盘侠,李书福图啥想再造一个蔚来

“ 遍地是丰田,到处雅马哈,问问力帆人,要我们干啥? ”,于是乎力帆摩托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想当年骑着力帆摩托在大街上驰骋是多么的闪眼睛。

时也,命也, 自2003年,各地遭遇“禁摩令”,力帆摩托风光不再,并出现亏损,力帆加速转型 汽车 赛道来救火, 入局四轮车行业。

“力帆的死敌是不争气的力帆”,路上的四轮车啥时候少见力帆的踪影。力帆来到 汽车 行业之后再也没有以前那般辉煌。 2020全年力帆总销量252台,月均21台。

前几日*ST力帆披露人事变动消息,公布公司9名董事候选人,在6名非独立董事中,杨健、徐志豪以及钟弦三名董事均来自吉利,吉利入局力帆被实锤。

来回顾一下力帆摩托辉煌 历史 :

力帆集团成立于1992年,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其在摩托车领域是民族的骄傲。

全国第一个100毫升4冲程发动机

中国第一个100毫升电启动发动机

全国首创立式100(110)型发动机

全国首创 V型双缸250发动机

率先开发出水冷、多气门、电喷、双燃料、二次燃烧、大排量等领先技术

力帆摩托远销 东南亚 、 西亚 、 欧洲 、 非洲 、南美等100多个国家,并首销日本,改写了中日摩托车有来无往的 历史 ,并做到了摩托行业的NO.1.

汽车 转型中惨败:

2003年,尹明善收购了重庆专用 汽车 制造厂80%的股份,并将企业名称改为重庆力帆 汽车 有限公司,正式进军 汽车 制造领域。 2006年1月,力帆第一辆轿车520正式上市,月均销量1000台左右,而此时比亚迪F3当年的月销已经突破1万辆。而后力帆开始山寨宝马MINI成了力帆320,山寨宝马3系的力帆620、山寨福特新款S-Max的轩朗、山寨汉兰达的力帆x80。 始终没有一款爆款车型。随着国内 汽车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力帆也慢慢陷入销量和利润双跌的困境。

四轮车行业是个修罗场,欧美日已发展近百年,内燃机核心技术的壁垒岂能如此突破。国内竞争你死我活,国产品牌只能在中低档价格水平中过家家,以性价比拼市场。而 力帆在近十年的四轮车行当中始终没有一款爆款车型。随着国内 汽车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力帆慢慢陷入销量和利润双跌的困境。

汽车 企业江山:

合资厂中有大众,宝马,奔驰,通用,福特,本田,本田,Nissan,现代等

民族企业中有,长安,长城,吉利,比亚迪,广汽等

倒闭的已有华晨,华泰,海马,夏利等

那么问题来了, 汽车 领域力帆无技术,无市场, 力帆老矣? 李书福图啥呢?

2018年,力帆不得已靠卖地和卖身救急(鸳鸯工厂作价12亿卖给了吉利,多余的造车资质作价6.5亿卖给了车和家),2019年,力帆亏损46.81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力帆亏损34.45亿,力帆基本处于破产状态,此时入局,性价比合适。

天眼查显示,满江红公司注册成立于2020年8月6日,股东分别为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51%和49%。两江股权投资的实控人是重庆国资委。


力帆摩托车有强势基础,2020年力帆销售摩托车53万辆,发动机85.5万台,同比增长5.41%,通用汽油机47.9万台,同比增长25.53%。力帆的价值很大程度来自于摩托车相关业务多年来打下的产业基础。吉利旗下已有钱江摩托,二者整合与竞争并行,挑战与机遇并存。

各地禁摩令有望松动,摩托车行业迎来转机。

蔚来的换电模式显示,前景无限,钱景无限。

蔚来在3月份销量破7000辆,市值4000亿元,而吉利月销量超10万台车,市值仅1600亿。蔚来市值是吉利的2.5倍。

公告显示吉利方面拥有力帆34.7%股份,成为控股股东。吉利将为力帆导入产业、管理及销售网络等资源。力帆也将在换电 汽车 领域进行更多 探索 ,吉利终极目的是再借力帆的壳把换电车型装进力帆,蔚来是如此的美好。

期待力帆再次立帆起航,

那么问题又来了,力帆品牌在 汽车 行业影响力可以忽略,整合后新产 汽车 还会使用力帆品牌吗?

‘伍’ 力帆公子哥现状

截止2021年1月,力帆公子哥尹喜地被立案调查。2020年10月14日,ST力帆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力帆”)以及公司实际控制人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收到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原因是力帆控股、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尹明善创建了力帆集团,创建之初尹喜地就加入了该企业。创建初期的力帆集团规模不大,尹明善就让尹喜地从普通的销售人员干起。随后,尹喜地又在父亲的授权下管理过公司的财务。

随着力帆集团的逐渐壮大,当力帆旗下的摩托车厂数量达到5家时,尹明善将其中的3家厂交给尹喜地来打理。

(5)重庆力帆股票吧扩展阅读:

50岁的尹喜地早年曾陪尹明善创业,一度掌管力帆的房地产、期货以及足球俱乐部。

在网络上,关于尹喜地的报道,多是讨论其拥有的豪车。有报道称尹喜地在某汽车论坛的网名为“精彩哥”,爱车如命。

尹喜地在网络上声名鹊,源自一条视频:其驾驶着一辆价值3000万元号称中国最牛跑车的布加迪威龙。尹喜地曾透露,他先后购买了30多辆国外名贵汽车,在买车上的总开销高达5000多万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尹喜地

‘陆’ 吉利出资约9亿元接盘直线坠落的力帆“起死回生”究竟美了谁


文 | Autodealer综合

欢迎供稿 | [email protected]

2012年,在俄罗斯一座年产量达5万辆的 汽车 厂中,力帆 汽车 的产量占比一半还多,同时工厂还少量生产吉利和长城车型。——自主品牌这一时期的出海,是力帆曾与吉利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例证。

8年后,彼此的境遇已经天差地别,曾经在 历史 上产生过的交集,在2020年的结尾迎来了戏剧性变化。

12月22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力帆股份的控股股东由力帆控股变更为重庆满江红基金,后者由吉利迈捷、两江基金共同发起设立。作为公司控股股东满江红基金的唯一普通合伙人及执行事务合伙人,满江红公司及其背后的重庆两江管委会和吉利,成为力帆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3天后,力帆股份发布《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这意味着正式交割指日可待。同时吉利 科技 集团旗下重庆江河汇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将正式入股力帆股份。

力帆在今年8月申请破产重组,并于11月发布重整计划,作为“白衣骑士”的吉利 科技 出面入主,规避了力帆破产的结局。

去年,力帆前11月的销量还不及吉利11月当月销量的五分之一,在 汽车 市场寒冬的常态化和黑天鹅事件影响下,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如今已经转变为实质性的兼并。

早在2018年入股戴姆勒时,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便曾经谨慎地预测,未来全球传统 汽车 行业只有2到3家企业能活下来,“届时谁能占领技术制高点,谁就是胜利者。”

吉利为何要出手救力帆

11月9日,ST力帆发布《*ST力帆管理人关于重整计划(草案)之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的公告》。公告称,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将取代力帆股份,成为*ST力帆控股股东。根据公告信息估算,吉利 科技 集团财务出资约9亿多资金,同时以产业投资人身份参与本次重整,成为力帆股份第二大股东。

之所以是间接占股,因为参与*ST力帆重整的并非吉利及其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而是吉利迈捷。后者成立于2015年,隶属于吉利 科技 集团,主要从事新能源、未来出行等前瞻业务,例如飞行 汽车 、低空卫星轨道等。而吉利 科技 集团是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子集团,在产业重组、战略管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据了解,本次围绕着力帆的交割完成后,吉利 科技 作为产业投资人,将在主营业务升级、现金流支持和运营管理革新等方面全方位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这是中国资本史上首个 汽车 摩托车行业上市公司重整案。复杂的债权人关系和经营业务体系,堪称史上最复杂的民企重整案例,其成功交割,毫无疑问也能为未来企业重整提供经验。

此次吉利 科技 参与重整,正是看中力帆在市场上仍具备一定的品牌认可度和影响力,并拥有较为深厚的产业积淀和技术积累,成熟先进的生产技术、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及广泛的销售网络渠道,以及一大批成熟的产业工人。

同时,重庆地处的成渝经济圈致力于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大数据智能化升级,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区位优势与吉利 科技 在新能源、物联网方面也存在较大协同空间。

换电业务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想象空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指出,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提出鼓励“换电”等商业模式创新。

早在2018年,力帆股份宣布通过定增方式募资的24.8亿元,用于智能轻量化快换纯电动车平台开发、智能新能源 汽车 能源站项目、智能新能源 汽车 16亿瓦时锂电芯等项目。

今年9月,吉利 科技 发布了全行业首个集换电技术研发,换电车制造和换电站运营“三位一体”的商业模型,以技术的开放共享推进换电商业服务快速普及。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重整投资人将通过授权生产的方式,免费授权上市公司生产一款车型,并通过合作开放等多种途径开发后续车型并改造上市公司新能源 汽车 生产线。

此前力帆 汽车 在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表示,一旦完成重整工作,首先将量产吉利 科技 集团旗下换电型纯电动MPV枫叶80V。

资料显示,吉利 科技 集团已在重庆、济南、杭州、淄博等地签约运营超过1000座换电站。根据计划,吉利今年将在重庆建成35座换电站,到2021年建成100座、到2023年计划落成200座。

当然对于此次吉利 科技 参与力帆重整,有业内人士指出,近两年吉利扩张膨胀之下,投资一家债务高企的车企,存在一定的风险。

力帆终得起死回生

力帆的兴衰起伏,与创始人尹明善高度相关。

高龄创业的尹明善由摩托车业起家,反超嘉陵和建设两大品牌,成为重庆摩托车业的龙头老大。2010年上市后市值曾最高达到300多亿,尹明善也成为重庆首富。

随着摩托车逐渐被 汽车 所取代,力帆也投入到了 汽车 制造业中。但之后连续走的几个弯路,让力帆彻底失去了竞争力。

对于传统 汽车 发展不可缺少的核心技术,力帆一再选择抄袭,最终失去了自主设计的实力。在新能源补贴时期,力帆又因电池不符符合标准规定,被财政部纳入"骗补"企业名单,品牌因此一落千丈。

2017年,尹明善在力帆股份股东大会上正式宣告卸任董事长职位。从此力帆控股便持续面临债务风险。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债务的连锁效应显现,力帆集团门口聚集了大量讨债的供应商。

让力帆的落败真正走入大众视线的,是2019年底央视对于力帆的报道。报道中,力帆 汽车 总部的重庆北碚区生产基地已经处于半停工状态,员工已两个月没有收到工资。与此同时,力帆 汽车 的业绩也被爆出暴跌了20倍。

去年11月,力帆乘用车销量为514辆,其中传统乘用车仅为73辆,同比下滑98.6%。新能源 汽车 为441辆,同比下滑67.7%。前11个月力帆乘用车的累计销量约为2.5万辆。

一方面,过去两年跌跌不休的销量让力帆在国内市场基本丧失了存在感,仅依靠少量出口订单维系,乘用车品牌已经处于自我放弃的边缘。另一方面,力帆也曾经尝试过积极自救,甚至由高龄的尹明善重新回归带队重整。

为了回笼资金,力帆也多次断臂求生。比如,将具有15万辆乘用车项目的鸳鸯地块生产基地以约33.15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了重庆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再比如,将旗下子公司重庆力帆 汽车 有限公司100%股权以人民币6.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理想 汽车 。

但这些举措都没能让力帆“起死回生”,连曾经力保不让力帆破产、直接下令银行不准断贷力帆集团的重庆市政府也不得不寻求外兵的援助。

今年6月,当“吉利收购力帆”的传闻出现时,力帆股价直线拉升并封住了涨停。截至当日收盘,力帆股份股价报5.5元,涨幅为10%。创下了力帆股份近一年多来的股价新高。

7月,吉利与重庆两江新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吉利将推动其高端新能源整车项目、吉利工业互联网总部暨数字化工厂项目落户两江新区。 汽车 产业是重庆两江新区的支柱性产业,包括长安 汽车 、长安福特以及上汽红岩等多家企业都驻扎于此。

有业内人士表示,吉利对于力帆的接触,当地政府早有撮合之意。而吉利的加入,不仅能够加强双方的资源整合,加强吉利与重庆当地的链接,同时也能够共同承担 历史 遗留债务。

无论如何,此次交割完成意味着双方已就债务分配达成了共识。本次破产重整方案顺利实施,对于力帆股份而言,可以获得诸多方面的支持,这些支持来自基金投资、产业资本以及债转股股东的支持。这种股权结构将为全新的力帆继续开展业务奠定基础。

‘柒’ 重庆力帆今年战绩如何

重庆力帆最近五轮中超比赛3胜1平1负,在足球杯对阵大连阿尔滨取得了胜利,近五场进球8个,失球6个,总体上讲战绩颇佳,下轮对阵广州富力期待有上佳表现 2015-06-04 19:45 中超 上海申鑫 0-1 重庆力帆 2015-05-30 19:35 中超 重庆力帆 2-3 江苏舜天 2015-05-24 15:35 中超 辽宁宏运 1-1 重庆力帆 2015-05-16 19:35 中超 重庆力帆 2-1 长春亚泰 2015-05-13 19:00 足协杯 大连阿尔滨 1-2 重庆力帆 2015-05-09 19:35 中超 石家庄永昌 2-0 重庆力帆 有问题可以追问,希望能帮上你

‘捌’ 吉利成力帆股份实控人回应称以公告信息为准

财经网汽车讯?力帆实际控制人为满江红公司。

近日,中国网报道,吉利或成为力帆股份实际控制人。中国网称,吉利科技集团持有力帆股份第一、第二两大股东股权,直接间接持有的股权或让吉利成为力帆股份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吉利科技集团由吉利100%持股。

对此,财经网汽车联系到吉利科技集团,相关负责人回应,报道存在失实,一切以公告信息为准。

12月21日,*ST力帆(601777)发布公告,表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更。

力帆股份控股股东由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控股”)变更为重庆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满江红基金”),重庆满江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满江红公司”)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公开资料显示,力帆股份管理人与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江基金”)、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迈捷”)及吉利迈捷母公司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科技集团”)共同签署重整力帆股份的投资协议。吉利迈捷、两江基金共同发起设立满江红基金。

另外,吉利迈捷、吉利科技、或吉利迈捷/吉利科技持有股权达70%以上的公司(以下简称“产业投资人”),作为参与力帆股份重整投资的实施主体。

本次权益变动后,满江红基金和产业投资人成为力帆股份第一、第二两大股东;力帆控股持有力帆股份比例由之前的47.08%下降为13.75%。

天眼查数据显示,力帆股份现实际控制人满江红公司,是由两江基金和吉利迈捷共同成立,分别持有51%和49%的股权。

而满江红公司仅直接持有满江红基金0.03%的股权。满江红基金的最大股东为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江产业集团”),持有49%的股权。两江基金为两江产业集团全资子公司。

吉利迈捷两大股东为吉利科技集团和杭州吉行科技有限公司,后者是吉利科技集团全资子公司。

吉利虽直接或间接持有力帆股份股权,但力帆股份实控人为满江红公司。

对于吉利收购力帆,招银国际研究部白毅阳表示,吉利科技集团换电模式的推广,需要整车生产、动力电池供应、金融配套等方面的配合;另外,吉利需布局西南市场,其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渗透率较高,但未来中国汽车市场有望将向西南、西北等市场扩张。多重因素促成了吉利收购力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玖’ 重庆“力帆”曾经那么厉害,为何现在却走下坡路了

重庆力帆曾经是享誉国内的民族品牌,也是重庆的城市名片之一,以造摩托车而闻名天下,该集团创立于90年代初期,创始人是尹明善,据传他曾经被誉为重庆首富,可见财力雄厚。当初尹明善凭借敏锐的商机嗅觉以及精明管理,在集团成立后的10多年里,带领集团取得了迅速发展,2003年力帆集团成为了国内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一举超越嘉陵和建设这两大传统品牌,表明了此时的力帆正走向巅峰,力帆的商业“帝国”也开始逐渐壮大。不过如今的力帆却急速陷入困境,步履挣扎,身背诸多债务以及最终到了宣告破产这一步,这个创造过很多辉煌的企业不禁令人感到惋惜。2015年,力帆已经成为一个大型综合集团,拓展了汽车、房地产、金融等领域,但是危机已经开始出现。2016年,力帆的汽车和摩托车市场整体销售额下滑,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因新能源汽车电池标示不符规定,力帆还被财政部取消了力帆新能源汽车补助资格,还深受汽车质量问题的困扰,困局加大的力帆,集团的发展便步步走向下坡。众所周知,汽车行业的烧钱程度也是非常大的,竞争力度很大,力帆虽然选择继续坚持,但是最终还是难以熬过这场非常艰难的危机困局,走向了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