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定向增发成功与失败案例
定向增发则因其低门槛、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受到了广大企业的青睐,自2006年中国证监会出台《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来,定向增发己成为上市公司进行外部融资的首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定向增发成功案例,欢迎阅读!
一、什么是定向增发?
定向增发是指上市公司向符合条件的少数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行为。
1.人数限制:规定要求发行物件不得超过10人
2.折价发行:发行价不得低于董事会预案公告日前20日均价的90%
3.锁定期:发行股份12个月内认购后变成控股股东或拥有实际控制权的36个月内不得转让
4.高门槛:单个专案一般需要几千万甚至几亿资金。2013年定增专案平均参与起点1.31亿元。
二、定增市场新趋势
定向增发作为融资方式的一种,在资本市场的重要程度正逐渐增强。Wind资料统计显示,2006-2013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规模、家数、实际定增数量及规模均呈现快速上升。2014年,两市定增募资金额超过6000亿元,接近2013年3463亿元的一倍。
让我们再深入一些……
定向增发的收益来源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即折价率、市场波动收益β、个股成长性收益α,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表示:
定向增发收益=折价率+市场波动收益β+个股成长性收益α
折价率:定增参与价格较二级市场一般有10%-30%的折价,具有一定的“安全垫”作用。
市场波动收益β:目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较低,各大机构预期未来市场上涨概率较大。根据历史资料统计,在市场低位参与定增投资,可分享市场上涨带来的β收益,定增盈利概率较大。
个股成长性收益α:从定向增发的成功案例来看,定向增发后公司股价上涨与其定增资金用途、对公司当前经营状况的改善程度盈利增厚、单位盈利能力提升、财务健康等等息息相关。定向增发股的上涨逻辑,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新入资产/新投专案改变了公司原有估值;2新入资产/新投专案提升公司单位盈利能力;3定向增发专案公布吸引市场关注。
定向增发成功案例:
东、西大众定向发股。两大众公司初上市时,由上海国资控股西大众大众交通,再由西大众控股东大众大众科创。后来,大众公司职工持股会受让了西大众持有的东大众股份,东大众“国退民进”,而西大众还是国有控股。为了改变西大众的实际控制人身份,1999年西大众向东大众定向发行1.4亿股法人股,东大众则用1000辆营运车的实物资产认购增发股份,增发后,东大众成为西大众的第一大股东。这是通过定向增发引进新股东,且不动用一分钱现金的成功案例。
定向增发失败案例:
万科向华润定向增发B股。2000年底,万科拟向香港华润集团定向增发4.5亿股B股,希望以此引进控股股东,同时又可募集近20亿资金。但终因B股价格过低、遭到A股股东的反对而作罢,这是定向增发流通股失败的又一个经典案例。
定向增发——高阶投资者的吸金石
在市场的大环境下,定向增发与股权激励、员工持股都被视为利好行为,受到资金密集关注。为什么定向增发如此受欢迎?主要是增发募集的资金往往被投入到新专案中,用于改善上市公司基本面,先不论新专案在A股往往是题材炒作的主线之一,统计资料表明,2009-2014年定增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均值为805.54%,远高于整体的166.16%,超越4倍有木有!
当然,从定向增发的成功案例来看,定向增发后公司股价上涨与其定增资金用途、对公司当前经营状况的改善程度盈利增厚、单位盈利能力提升、财务健康等等息息相关。定向增发股的上涨逻辑,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新入资产/新投专案改变了公司原有估值;2新入资产/新投专案提升公司单位盈利能力;3定向增发专案公布吸引市场关注。
但是普通投资者却无法直接参与到定向增发中。
“定向”两字表明增发是面向特定物件不超过10个人发行股票,具有高门槛 2014年近500个定增专案平均参与起点为1.4亿元的特点。另外,定向增发参与价格较二级市场一般有20-40%的折价,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因此也一直是机构投资者角逐的热点。根据申万巨集源的报告,2月12日当周增发一年期专案有9宗,平均发行折价率达19.52%,当周有12个定增专案解禁,解禁资金规模达205.22亿元,解禁绝对收益率均值为84.56%。
后定增专案呈现集中爆发
资料显示,2016年春节前定增预案修订曾出现集中爆发的现象。面对年初震荡的市场行情,定增预案多修改为下调预案价或募资额、延长有效期、或直接改变定价方式定价发行改为竞价,反映上市公司较为谨慎的态度。
节后2月12日当周增发日共有24宗定增专案,募资总额为394.02亿元,相比之前一周翻了两倍有余。其中一年期专案有9宗,募资总额为187.16亿元,平均发行折价率19.52%,三年期专案募资总额为394.02亿元,平均发行折价率为30.75%。
定增也有投资风险,但相对可控
定增市场目前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三方面: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个股风险。
首先,从市场风险角度看,应尽量选取合适的投资时点,避免在市场高估值的水平下参与。
其次,因参与增发获配股票数量较多,可能造成解禁后短期内无法抛售,给定向增发资金带来流动性压力。参与机构应评估整体增发股份占流通股本比例过高的增发专案,同时分批选择合理价位出售,以规避相应的流动性风险;
最后,定增个股有可能出现“黑天鹅”事件,对于只有几个亿的机构而言,一般只能参与一两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但这样过度集中投资,存在较大的“踩雷”风险,规模较大的基金平台能帮助投资者进行组合投资,使得本来只能参与1个定增专案的有限资金参与到10-15个定增专案,降低定增参与门槛,有效平滑个股风险。
借道定增基金 普通投资者也能成“玩家”
门槛那么高,那么是不是普通投资者就与定增彻底无缘了呢?NoNoNo,目前市场就有专做定增专案的公募基金产品,门槛较低一般1000元起投,能帮助投资者获取上市公司定增专案的丰厚收益。需要提醒的是,定增类公募基金产品一般设有18个月的封闭期,投资者需要注意开放认购时间进行积极参与,若错过开放时间,就需要等下一个开放周期。
㈡ 股票市场对增发往表现为负面反应,你对此现象给予怎样的解释。
楼主:
人的记性往往是很差的,还记去年的情形吗?无论什么样的公司,只要一跟增发沾边,不管是公开的,还是定向的增发,股价都会大涨,那时候,人们对增发可不是这样认为的唷!他们认为增发是大大的利好.
人性是脆弱的,善变的,而且容易走极端,从盲目的乐观,一下子转为盲目的悲观,这正是人性的可悲之处,怪不得股市的铁律:70%亏损,20%保本,10%益利,难道真理真的只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吗?我看不见得吧.
首先,要从增发对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来看,不要老跟着市场心理走,一致看多或看空.
其次,要看增发的价格,总的来说,如果是定向增发,价格是越高越好,这样对原有的,不能参与配售的股东有利;如果是公开增发我也认为是越高越好,我们散户如果认可其价格,我们可以参与,如果不认可就放弃,没人敢说我们的不是,但是大股东就不同了,它如果不参与,就有圈钱之嫌,如果参与了,价格越高,公司的股东权益就增加得越多,我们散户就越受益.
给你举个例子,万科去年8月公开增发超过3亿股,筹集资金近100亿,大股东华润集团,管理层里的王石,郁亮,丁福源,孙建一等是全额配售,我也参与了,万科的现在跌破了发行价,但我却也从来没抱怨过万科,首先,万科的这次增发,我认为是有利于公司抓住机会做大做强的,是公司了展所必须的;其次,管理层选择全额配售,这让人很放心,我们一些散户看见股价不对头还可以抛掉,但是管理层却是不能随意抛售,他们配售的金额比我们散户大多了,他们都不怕,我们怕什么? 管理层全额配售其实也传达了他们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看待事情应该多用逆向思维,现在这种市场的过度悲观也许正是可以低价买进好公司的最好时机呢.当然前提是你做的是价值投资长线持有,否则,结果可能只会更惨.
㈢ 别了万科董事长王石是怎么回事
宝万之争结束了,王石走了。
在宝万之争的风波中,面对宝能罢免提议,王石曾回应,“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出场了,就有谢幕的一天。但还不到时候,着啥子鸡(急)嘛。”
如今,在股权纷争落幕,深圳地铁最终入主万科尘埃落定之后,王石谢幕的时候终于到了。从1988年出任改制后的万科董事长兼总经理,30年间万科已经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毫无争议的龙头公司,而王石也已经成为标杆性的企业家,正如他的好友秦朔讲的那样,在中国房地产业王石赢得了“他说第二,无人称首”的大哥大地位。
通过这一提名名单可以看出,在非独立董事的提名人选中无宝能人选,无安邦人选,而深圳地铁已经“一家独大”。
深圳地铁表示:
深圳地铁集团将依法、依规履行基石股东职责,继续支持万科的混合所有制结构,支持万科城市配套服务商战略和事业合伙人机制,支持万科管理团队按照既定战略目标,实施运营和管理,深化“轨道+物业”发展模式,与各方股东共同推动万科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对于此次董事会改选,万科董秘朱旭回应记者称,目前没有收到宝能及其他股东的提名方案。而根据万科的公司章程,新一届董事会提名名单应该在股东大会至少十天前提出。记者问到,此份提名名单是否有与宝能进行沟通,朱旭回应,“深圳地铁集团作为万科的基石股东,在向万科提交临时提案前,征求了万科现有主要股东等各方意见。”
对于王石的去留,王石自己曾直言,“公司我是创立者之一,我的去留不重要,只要文化能延续下去。”
所以王石就算选择退出,只要文化能继续延续,相信他也就无憾了!
㈣ 万科刚上市时,有人花了300万元购买万科股票,这人是谁
刘元生,香港人,现定居加拿大,他的投资经历,也经常被做为在中国做价值投资的正面教材.
㈤ 企业上市会面临哪些风险-股城经验
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司上市也称IPO(initialpublicofferings),是指公司首次在公开市场挂牌交易。在中国内地来说就是通过向上交所,深交所申请,把公司的股票在这两个股票交易所进行交易。其他知名的交易所包括香港股票交易所,纳斯达克交易所和纽约交易所以及伦敦交易所等。虽然说企业上市好处很多,但是风险也不少,那企业上市会面临哪些风险呢?
1、花费巨大。最重要的是企业为达到上市条件进行的企业重组的成本,具体包括企业资产债务重组的成本、雇佣职业经理人的成本、为了满足企业业绩要求而增加的前期财务成本、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成本。还有企业为了上市,还要花费各种各样的中介费用。为了获得更好的发行价格,所花费的路演等费用。
2、敏感问题会曝光。出于保护投资者的目的,监管机构要求上市企业对企业的重大信息进行定期或临时的披露,这些信息包括重要的财富数据、重大交易、股本变化、赢利和预算等。这样一来,一些不便公布的敏感商业信息也不得不公开,而这些信息一旦被竞争对手知道,可能也会给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敏感信息的纰漏确实会成为企业拒绝上市的理由。
3、削弱控制权。企业上市,实质上就是将企业的股权卖给投资人以获得他们的资本投入,这可能使原始股东持股比例出现或多或少的下降,导致其对企业的控制地位从单纯控制或绝对控制转化为相对控制,更为极端的情况是,原始股东的控制权会被夺走。随着控制权市场的发展,股票公开发行上市后,对企业虎视眈眈的收购方就可能通过二级市场收购获得企业的股份,从而与原控股东争夺控制权,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万科和宝能股权争夺战。
4、严管之下提高了企业成本。为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官方出台了《企业被捕控制指引》,内容涉及企业总体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等各个方面的规范条例,这些条例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建立起复杂的公司治理机构,构建规范的内部审计架构和审计委员会,进行详细的信息披露,成立这些规范化的机构,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5、股价波动。为了维持股价,企业不得不采用各种手段维持业绩,这种压力很容易导致企业经营行为的短期化,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股价波动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运营决策,很多上市公司,为了迎合媒体和投资者的口味,有时候会做出错误的运营决策,结果往往会配了夫人折了兵。
以上就是企业上市会面临哪些风险的介绍。简单而言,上市就是将公司的所有权分成若干份,放在公开市场上流通,机构或个人投资者如果看好公司的发展,就会买入该公司的股票,为此公司可以募集到资本金。同时公司上市有利有弊。
㈥ 万科筹资案例分析中用了那些筹资方式
1.吸收直接投资: 金额 884346 54578 1486474 2425398
2.发行股票:1099521
3.留存收益: 金额 1364873 1893462 3258335
4.金融机构贷款: 金额 172445 2097196 项目 短期借款 长期借款 项目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合计 项目 资本公积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少数股东权益 合计 2184582 1180 4455403 长期借款。
5.商业信用: 金额 2974581 3125 11110172 169035 407862 27230 3021679 1704 77891 3868 17797147 注:交易性金融负债为利率互换契约。
6.发行公司债券:585040 筹资方式汇总 金额 2425398 1099521 3258334 4455404 17797147 585040 29620844 项目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其他非流动负债 合计
注明: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主要是:银行借款,其他借款,一年内到期的 项目 应付账款 应付票据 预收款项 应付职工薪酬 应交税费 应付利息 其他应付款 交易性金融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 预计负债 合计 比例 8% 4% 11% 15% 60% 2% 100% 吸收直接投资 发行股票 留存收益 金融机构贷款 商业信用 发行公司债券 总计.
㈦ 宝万之争后,万科股票是跌了,王石能留在万科吗
我的判断是宝能成功控股万科,王石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