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股评 » 香港港灯股票股价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香港港灯股票股价

发布时间: 2023-02-14 06:04:39

‘壹’ 中广核在a股股票有哪些

中广核唯一的A股平台梅雁吉祥(600868)。
三大核电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的情况:中电投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电力(02380.HK)、上海电力(600021)、吉电股份(000875)、东方能源(000958)、中电远达(600292)、露天煤业( 002128 )、中国电力新能源(00735.HK)、漳泽电力(000767,参股)中核集团上市公司:中核科技( 000777 )、东方锆业( 002167 )、中核国际(02302.HK)中广核集团上市公司:中广核电力(01816.HK)、中广核矿业(01164.HK)、中广核美亚(01811.HK)以上可以看出,中国三大核电集团中,唯有中广核集团旗下没有A股上市平台。事实上并非如此!随着前不久中广核电力(01816.HK)刚刚在香港成功IPO上市,中广核集团在香港已经有三家上市公司,这三个上市平台的主体资产分别是核电站、非核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铀矿,相较国内国有电力“五大系”动辄六、七家上市公司而言,三家上市公司对于目前总资产已超过3500亿元的中广核集团来说其实远远不够。尤其在A股市场,中广核方面定会尽快解决尚无一家上市公司的尴尬局面。下一步,中广核集团仍会助推旗下不同板块的资产上市,而主要的方式会选择在A股市场借壳,中广核集团下属的中广核能源公司已经觊觎梅雁吉祥(600868)数载,并已经花出不下20亿元帮助梅雁吉祥解困,而且梅雁吉祥的实际控制人在三年前就开始淡出。七年磨一剑!中广核能源公司此次是志在必得,即将通过举牌 的方式入主梅雁吉祥(600868)!港股 “三驾马车”难承3500亿资产:中广核A股寻壳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原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核电事业发展逐步成长壮大起来的中央企业,由核心企业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和30多家主要成员公司组成的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1994年9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2亿元人民币。2013年4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正式更名为中国广核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同步更名为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14年8月31日,中国广核集团拥有在运核电装机1162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13台,装机1550万千瓦;拥有风电投运装机达500万千瓦,太阳能 光伏 发电项目发电装机容量50万千瓦,水电控股在运装机147万千瓦,在分布式能源、核技术应用、节能技术服务等领域也取得了良好发展。中国广核集团自成立以来,以“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为基本原则,坚持“一次把事情做好”的核心价值观,在成功建设大亚湾核电站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的核电生产、工程建设、科技研发、核燃料供应保障体系。2005年以来,集团进入风电、水电、太阳能、节能技术等新业务领域,拥有七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具备了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面向全国、跨地区、多基地同时建设和运营管理多个核电、风电、水电、太阳能及其他清洁能源项目的能力。中广核集团官网显示,核电业务是集团的核心支柱业务,可再生能源业务是集团的新兴成长业务;其他新能源、核技术应用、能源利用与能效服务等新业务是集团的战略性拓展业务。2014年12月10日,我国最大的核能发电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电力”,01816.HK)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中广核电力(01816.HK)在港的IPO募资额为245.3亿港元(合31.6亿美元)。这一募资水平超过今年最高集资额港灯的243.1亿港元,刷新今年港股募资纪录,成为港股“集资王”。中广核电力董事长兼非执行董事张善明表示:“中广核电力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铸就了中广核电力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广核电力站在一个全新的事业起点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在当日致辞中指出,中广核自1994年成立以来,经过20年的努力,成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核电、核燃料、非核清洁能源和金融四大产业板块,总资产超过3500亿元,综合经营业绩在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的中央企业中排名第24位,是全国最大的核电运营商和全球最大的核电建造商,在非洲拥有中国最大的实体投资项目,在韩国拥有中国最大的能源投资项目。除了经营核电主业的中广核电力(01816.HK)以外,中广核集团在香港还有两家上市公司:一家是2014年10月3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的中广核美亚(01811.HK),该上市资产是集团于2010年下半年收购的以清洁能源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美亚电力;另一家上市公司中广核矿业(01164.HK)则是中广核于2011年通过借壳维奥集团,从而实现集团核燃料板块的上市。查阅中广核集团年报,对比三家上市平台的资料后发现,其在香港的三个上市平台的资产主要是核电站、非核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以及铀矿。根据摩根士丹利报告推算,作为中广核集团核电主业的旗舰企业,中广核电力(01816.HK)的合理估值为920亿至1227亿元人民币,而中广核矿业(01164.HK)和中广核美亚(01811.HK)的资产规模并不算大。所以,以中广核集团目前超过3500亿元的总资产来讲,相较国内国有电力“五大系”集团动辄拥有六、七家上市公司而言,三家上市公司对于目前总资产已超过3500亿元的中广核集团来说其实远远不够。尤其在A股市场,中广核方面定会尽快解决尚无一家上市公司的尴尬局面。下一步,中广核集团仍会助推旗下不同板块的资产上市,由于A股IPO依然处于“堰塞湖”状态,等着排队的漫漫煎熬的确是不现实,所以对于中广核而言,主要的方式会选择将旗下部分相关非核电业务板块资产在A股市场借壳上市。事实上,中广核集团下属的中广核能源公司已经觊觎梅雁吉祥(600868)数载,经过几年的“温水煮青蛙”,中广核能源公司志在必得!中广核能源公司蛰伏7年“温水煮青蛙”:梅雁吉祥实际控制人淡出虚位以待虽然在国资委对中广核集团主业的定位当中,并没有发展风电、水电、太阳能等清洁电力的表述,但中广核集团这一发展方向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国资委的认可。2009年,国资委对央企负责人进行考核,中广核集团首次在这项考核中进入A级。一位国资委人士亦表示,中广核集团的做法与国家对其主业的定位并不冲突。而也有接近中广核的人士认为,国际上,核电企业至少要有10%-15%的其它电力,中广核集团应该是按这个标准来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广核集团发展多元清洁能源的思路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紧密契合,在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15%及单位GDP碳排放降低40%的“双目标”面前,中广核集团挥师清洁能源也具有了合理性。事实上,在2006至2010年的发展规划中,中广核集团就已经将发展风电、太阳能、水电等清洁能源看作是履行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利用其在核电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管理优势,迅速形成了清洁能源的规模化。中广核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广核集团重要的专业化子公司之一,以水力、抽水蓄能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为主,肩负集团内探索性、示范性新类型发电项目的投资与开发重任,于2003年4月25日在深圳注册成立。截止到2012年年底,公司总资产达到162亿元,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良好。中广核能源公司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清洁能源,公司先后在四川、广东、广西、湖北、陕西、云南等地获得多个项目控股开发权,在新能源发电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公司的总体发展策略是大力发展水电,积极开发抽水蓄能,探索培育新能源产业。公司采取流域性、区域性项目集中开发策略,实行资源储备与资产运营并行,拥有水电权益容量341万千瓦,其中,控股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按照大力开拓水电的发展策略,先后在四川、广东、广西、湖北、河南取得多个项目控股开发权。作为中广核集团在国内非核清洁能源领域的旗舰成员企业,中广核能源公司肩负着整合国内非核清洁能源的重任。目前中广核能源公司专门负责中广核集团除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以外的水电等清洁型能源、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开发、建设和运营。从中广核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其它成员企业来看,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项目在当前并非上市的合适时机,只有以水力、抽水蓄能发电为主营的中广核能源公司最适合拿出来运作上市。据了解,近年来国内电力五大发电集团均分拆新能源公司上市,如国电集团分拆国电科环(01296.HK)、华能集团分拆华能新能源(00958.HK)、大唐发电集团分拆大唐新能源(01798.HK)、中电投集团分拆中国电力新能源(00735.HK)、华电集团分拆华电福新(00816.HK)。事实上中广核方面早在多年前便布了一着暗棋。查阅梅雁吉祥(600868)的历史资料可以发现:2008年6月6日,梅雁吉祥(600868)将所持广西柳州红花水电有限责任公司96.47%的股权,以总价12.3亿元转让给中广核能源公司。2010年1月11日,梅雁吉祥(600868)再向中广核能源公司出售其持有的广西柳州市桂柳水电有限责任公司61.91%的股权,作价4.1亿元。2012年7月4日,梅雁吉祥(600868)公告以2.52亿元转让所持广西融水古顶水电公司95.4%的股权,以及对其享有的2.46亿元债权,受让方还是这个中广核能源公司。仔细研究梅雁吉祥(600868)的相关历史资料和财务报表之后可以发现,中广核能源公司屡屡以巨资接盘其水电资产的年份,均为梅雁吉祥(600868)扭亏和摘帽的关健时间窗口。这就有些让人费解了,中广核能源公司本与梅雁吉祥(600868)毫无关系,为何多次扮演关健先生的角色呢?而且中广核能源每次救场的时点都很敏感,感觉是双方早已达成默契,因为这一幕幕戏上演得太精彩了!更让人不解的是,中广核能源公司几年前直接入主梅雁吉祥(600868)不就行了么?因为作为梅雁吉祥(600868)实际控制人的杨钦欢,其控制的梅雁吉祥实业公司在经过多次减持后,目前仅占梅雁吉祥总股本的2.2%,成为A股市场大股东持股比例最低的上市公司。尽管梅雁吉祥目前的总市值约70亿元,但是由于第一大大股东持股比例很低,第三方想要控制这家上市公司所需动用的资金估计不到5亿元。2011年9月,梅雁吉祥(600868)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杨钦欢和公司董事李江平、叶新英于9月13日递交了辞呈。三人随后辞去了董事职位,杨钦欢自此不再担任梅雁吉祥(600868)的董事长和董事职务。杨钦欢自己也曾表示:“还会继续减持,谁当(梅雁吉祥的)大股东都可以,不在乎控股权,谁来管理都行。”因此,当时市场普遍猜测,杨钦欢辞职很可能是第三方想要入主梅雁吉祥(600868),其辞职是为梅雁吉祥的重组铺路。但是,市场各方所猜测的重组方为何一直未有现身呢?根本原因在于梅雁吉祥(600868)身上的巨额债务。由于梅雁吉祥2006年欠下超过80亿元的负债,因而前些年上市公司已经将大半的家当卖掉抵债。然而截至2011半年报,其负债总额仍达到了15.6亿元,其中7000万元已逾期。因此,在这个时候想要接手梅雁吉祥(600868)还是困难重重。实际上近些年里中广核能源公司屡次高价从梅雁吉祥手中购买水电站,粗略统计就接近20亿元,其目的就是为了帮梅雁吉祥理清债务。按说吧,中广核能源公司在二级市场上花几个亿去控股梅雁吉祥(600868),远比花几十个亿去高价购买梅雁的水电站划算的多。但是正是因为缠绕梅雁吉祥(600868)多年的巨额债务,令中广核能源公司不得不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来从长计议借壳梅雁吉祥上市的谋划。就这样,一步一步地,中广核能源公司如剥茧抽丝般将梅雁吉祥(600868)的债务问题逐步解决。201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已经下降到21%。而且,梅雁吉祥(600868)的大股东梅雁实业减持所持上市公司的股权越多,中广核能源方面的重组成本也就越低。经过中广核能源公司7年多来“温水煮青蛙”般的运筹与帷幄,梅雁吉祥(600868)终于被改造成一只干净的壳,不仅巨额债务被清理得差不多了,而且公司实际控制人也已经基本淡出上市公司。可以说,如今的梅雁吉祥(600868),已经是虚位以待!随时等候中广核能源公司的入主。再回顾一下,梅雁吉祥(600868)为什么从不对中广核借壳做出正式的澄清公告?上市公司现在董事会8名成员中,为什么竟然有5名之多的独立董事还外加一名职工代表董事?为什么梅雁吉祥(600868)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如此之低,却无人愿意接手?这其中一切的一切,看来都能够在中广核能源身上找到答案!当然啰,梅雁吉祥(600868)真正的易主应该还是在二级市场上。中广核能源花了7年多的时间浸淫其中,同时也花了不下20亿元的巨大代价,这最后一步当然也是最关健的一步,就是通过二级市场举牌直接拿下早已虚位以待的梅雁吉祥(600868)!最后再啰嗦一句,中广核能源对梅雁吉祥(600868)的并购大戏即将上演!抢不到中电投集团旗下的吉电股份(000875)和上海电力(600021)就快去抢即将成为核电三大集团之一的中广核集团旗下A股唯一上市平台的梅雁吉祥(600868)吧!
风险提示:以上发布的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仅供参考,万隆网证券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数据来源东财。 万隆证券网一直维护证券市场舆论环境的稳定,坚决反对各种混淆视听的消息,虚假信息的传播,经发现将给予删帖并举报至相关部门。

‘贰’ 香港“四大家族”都去哪儿了

"香港四大家族"是指在香港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四大豪门,包括主要以房地产发家的李嘉诚、郭得胜、李兆基、郑裕彤四家。
李嘉诚家族
长子李泽钜,妻子王俪桥。1996年,李泽钜大女儿李燕宁出世,次女于2000年6月出生。2004年8月5日,李泽钜第三个女儿出世,2006年李泽钜儿子出生,为李嘉诚的第一个男孙。
李嘉诚幼子李泽楷,未婚。 2009年,李泽楷和女星梁洛施秘密拍拖一年半,两人证实恋情,已于2009年4月底在多伦多为李泽楷诞下7磅重男婴,李嘉诚亲自替孙取名“长治”。2010年7月14日,梁洛施于6月底在美国旧金山生下男双胞胎。
旗下公司
长江实业
长江实业为长江集团的旗舰。长江集团奠基于香港,业务包括物业发展及投资、房地产代理及管理、港口及相关服务、电讯、酒店、零售及制造、能源、基建、财务及投资、电子商贸、建材、媒体及生命科技等。集团在香港的成员包括四家同为恒生指数成份股的上市公司:长实 1997‘长和系’重组前后架构、和记黄埔有限公司、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及香港电灯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和记电讯国际有限公司、和记港陆有限公司及TOM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在创业板上市的长江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TOM在线有限公司。截至2006年2月15日,长江集团旗下在香港上市之公司的联合市值为7060亿港元,占香港股票市场总市值约8% 。长江集团的业务遍及全球54个国家,雇员人数约22万名。 2007年9月长江实业总市值应为8,050亿港币,遍布全球55个国家,雇佣员工约25万人。
和记黄埔
是业务遍布全球的大型跨国企业,一向锐意创新,并勇于采用新科技,经营多元化业务 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包括全球多个市场最大的零售连锁集团、地产发展与基建业务,以至技术最先进的电讯服务。和黄在全球五十四个国家经营五项核心业务,雇员超过二十万人,核心业务计有港口及相关服务、电讯、地产及酒店、零售及制造、能源及基建等业务。和黄是《财富》全球500大企业之一。
长江基建
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综合基建公司,专注于发展、投资及经营本港、内地、澳洲、英国、加拿大、菲律宾以 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至全球的基建业务。长江基建为中国基建最大投资者之一,旗下主要附属及联营公司包括青洲英坭——香港唯一的综合水泥产品制造商;及香港电灯——香港两家供电及输电公司之一。
电能实业
港灯国际有限公司包括香港电灯有限公司(港灯)、港灯国际有限公司(港灯国际)、港灯协联工程有限公司(港灯协联)及若干附属公司。港灯成立于1889年,是港灯集团主要的营运公司,负责发电、输电及配电予香港岛及南丫岛。港灯国际成立于1997年,是港灯集团的国际投资公司,与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经营多项香港以外的电力相关业务。
家产安排
2012年5月25日,李嘉诚首次宣布分身家安排,在股东大会后会见传媒,首次谈及资产分配表示,他将40%长江(00001-HK)及和黄(00013-HK)股份和22家上市公司,市值逾8500亿港元,名下上市资产逾2900亿港元,全归予长子李泽钜,长和系日后由他打理。二子李泽楷则将获得李嘉诚对其生意上的资金支持。
李嘉诚通过复杂的信托方式对旗下资产进行控制,其中终极的控制方是李嘉诚家族信托(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imited),而这一信托又由李嘉诚及其长子李泽钜、次子李泽楷各持有1/3的权益。由此,在此次的分家中,李泽楷持有的家族信托1/3的权益转移至李泽钜旗下。完成之后,李泽钜持股量将增至2/3,余下1/3继续由李嘉诚持有,李泽楷将完全退出。2012年7月29日,李嘉诚将1/3家族信托权益全部转让给长子李泽钜。
李泽楷拥有电讯盈科、香港电讯信托、及盈大地产三家香港上市公司股权。按他所持股份的市值计算,李泽楷所拥有的上市公司账目价值约136.48亿港元。此外,他还拥有私人投资,包括2009年以5亿美元收购AIG亚洲资产管理业务,现管理资产约670亿美元。
资产抛售
2014年8月12日,泛海控股发布公告称,拟斥资近40亿港元(约31.76亿元人民币),收购中国香港首富李嘉诚麾下和记黄埔(简称:和黄)两间全资附属公司所持有和记港陆逾七成股权。
另据统计,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李嘉诚通过抛售手中资产,累计套现金额已超过800亿元人民币。其中,作为李嘉诚控股的唯一A股上市公司长园集团也为其贡献了22.56亿元。据悉,李嘉诚旗下长和投资1995年以2400万元人民币入股长园集团,20年后投资回报率超百倍。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李嘉诚父子通过卖楼盘就套现了约250亿港元(约198.5亿元人民币)。
除了房地产资产,李嘉诚也加快了旗下其他资产的出售。2013年7月份,李嘉诚曾高调宣布将出售百佳超市,这则消息一时闹得沸沸扬扬,但随后暂时搁浅;2014年3月份,李嘉诚转而将屈臣氏股份近25%作价440亿港元(约349.36亿元人民币)卖给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2014年3月14日,和记黄埔旗下在新加坡的上市公司和记港口信托,减持亚洲货柜码头60%股权,套现最多24.72亿港元(约19.63亿元人民币)。另外,2014年1月22日,同属李嘉诚旗下的电能实业分拆港灯电力投资(简称:港灯)上市,电能实业宣布以下限定价,港灯每个股份合订单位为5.45港元,集资约241亿港元(约191.35亿元人民币)。

世纪重组
2015年1月,李嘉诚宣布了旗下两大集团的重组方案,此方案有两大重点,一是李嘉诚长实、和黄先合并成“长和”,再将所有地产业务装进新成立的“长地”重新打包上市;二是两个新公司注册地改在开曼群岛,并在香港上市。
长江基建实业
2015年9月8日下午,长和、长江基建(01038.HK)及电能实业(00006.HK)联合发布公告,拟将长江基建及电能实业合并,合并后的名称为“长江基建实业”。这是他今年第二次重组自己的庞大企业帝国。新公司将在中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经营公共事业、废弃物管理和交通运输相关资产。
合并后,电能实业将会退市。随着电能实业这个香港本土注册公司的消失,87岁的李嘉诚通过去年以来的一系列大规模资产腾挪,最终完成了公司注册地的全部外迁。
撤资论
2015年9月29日,李嘉诚首次就此前热炒的撤资传闻做出回应,发布了一份长达三页的声明。针对此前“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李嘉诚表示,“我明白言论自由是一把两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发热烈讨论,这是可以理解的,文章的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
李嘉诚回应称,“过去十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超过70%(包括国企)的架构,也选择离岸设立公司,目的是为了让企业取得更现代化架构和更高效运作模式;我们做法相同,集团进行重组及于开曼群岛成立公司,而集团在港注册及上市地位不变。”
郭得胜家族
创始人郭得胜,已故。

郭得胜家族的四大接班人,2008年曾发生家族内讧。
接班人邝肖卿(身价640亿元)、郭炳江(身价450亿元)、郭炳联(身价450亿元).
旗下新鸿基地产是香港最大地产发展商之一,也是香港土地储备最多的公司之一。郭氏家族开发的楼盘,包括香港最高的3座建筑以及香港最高的摩天大楼等。该家族还控制着香港多家主要手机运营商和最大的巴士公司。
2008年郭氏家族内乱,郭得胜夫人邝肖卿取代长子郭炳湘成为新鸿基地产董事局主席。2012年3月29日,新鸿基地产联席主席郭炳江及郭炳联涉嫌贪污被捕。
新鸿基地产在北京、上海及长三角、广东及珠三角、成都及附近城市拥有物业投资。在北京,新鸿基地产拥有的物业包括北京APM商场和新东安广场写字楼。在长三角的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城市拥有12座物业,在珠三角拥有玖珑湖、御花园等10座物业。在成都有2座物业。
笔者查阅新鸿基地产最新发布的2014-2015年度业绩报告看到,截至今年6月底,该集团在内地的土地储备有增无减,其中逾六成为高级住宅或服务式公寓,其余是优质写字楼、商场和酒店。在内地的投资物业组合继续扩展,租金收入增长不俗。而在建的投资物业大多坐落一线城市,预计落成后可以进一步加强租金收入的增长动力。
对于未来,新鸿基地产仍保持乐观,“在内地将维持选择性的业务发展策略,并把焦点放在一线城市”,并将继续在内地一线城市物色发展机会。
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末香港掀起移民浪潮时,郭得胜就说:“除了在内地投资之外,新鸿基不会考虑将资金调往海外。”
李兆基家族
创始人李兆基,87岁,身价1600亿元。2015年6月李兆基宣布退任恒基发展主席兼董事总经理,7月1日起交棒小儿子李家诚。

李兆基是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及董事长。其家族主要涉足行业包括能源,金融,酒店,地产、交通运输。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是香港最大的地产开发公司之一,旗下地产涉及商务楼、住宅楼及酒店集团。
李兆基家族还经营能源产业。他是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的主席,该公司是香港家用和供暖天然气的唯一供应商。其长子李家杰和次子李家诚均为恒基兆业副主席和中华煤气有限公司董事。
据笔者统计,截至目前,恒基兆业在内地的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成都、南京、重庆、大连、西安、杭州、苏州、沈阳等16个城市拥有29处物业地产。而恒基兆业旗下的港华燃气在山东、安徽、河北、江苏、广东、河南、江苏和吉林等25省份取得212和项目。
港华燃气还透过全资附属公司易高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属下企业致力开拓之新兴环保能源业务之发展亦稳步向前。在江苏、陕西、山东、山西、河南和辽宁拥有液化气项目。
恒基兆业2015年中报显示其在内地的业务取得了不俗表现。截至6月30日,中国内地物业发展销售收入28.04亿港币,同比暴增190%。内地的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除税前盈利达3.39亿港币,同比暴增377%。内地物业租赁总收入为8.52亿港币,同比增21%。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除税前租金净收入6.56亿港币,同比增20%。
这些数据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恒基兆业及旗下公司为何在大陆数十个城市开拓新物业和新的能源项目。
郑裕彤家族
创始人郑裕彤,90岁,身价约1000亿元。接班人儿子郑家纯,长孙郑志刚。

郑裕彤是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香港四大地产发展商之一)、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主席及恒生银行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
香港新世界发展旗下有新世界中国地产、新创建、新世界百货三家上市公司。家族产业涵盖珠宝业、酒店、百货、物流、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服务等。
新世界发展集团在中国内地物业旗舰——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其物业组合包括在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部20个城市的35个主要项目,可供发展及投资的总楼面面积达2738万平方米。
截至去年底,新世界百货经营及管理共43家百货店,遍布中国内地21个城市,总楼面面积超过160万平方米。
过去数年,中国内地物业销售表现伴随着一系列行政主导的调控措施出现多番起伏。新世界发展地产表示,楼市启动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去行政化、趋市场化”的目标已日渐明确,中国内地楼市可望朝着平稳化格局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综览新世界发展集团去年年报和今年的中报,我们并未看到其欲在内地收缩业务或者撤资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