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证券发行方式公募与私募优缺点各是什么
一、公募:
1、优点:
(1)公募针对大众投资者,筹集资金数目多,适合于大量发行证券、筹大量的资金。
(2)公募发行投资者范围大,可避免证券被人恶意囤积或以后发展被少数人操纵。
(3)在公开发行的证券方,可以申请上市,这种发行方式可增强证券的流动性,有利于增强发行方的社会信誉。
2、缺点
登记核准所需时间较长,发行费用高,发行过程比较繁琐。
二、私募:
1、优势:
(1)私募基金一般是封闭式的合伙基金,不上市流通。在基金封闭期间,合伙投资人不能随意抽资,封闭期限一般为5年至10年,故运作期稳定,无资金赎回的压力。
(2)和公募基金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相比,私募基金在这方面的要求低得多,加之政府监管比较宽松,故私募基金的投资更具隐蔽性、专业技巧性,收益回报通常较高。
(3)基金运作的成功与否与基金管理人的自身利益紧密相关,故基金管理人的敬业心极强,并可用其独特有效的操作理念吸引到特定投资者,双方的合作基于一种信任和契约,故很少出现道德风险。
(4)投资目标更具针对性,能为客户度身定做投资服务产品,能满足客户特殊的投资要求。如索罗斯的量子基金除投资全球股市外,还大量投资外汇、期货等,创造了很高的收益率。
(5)组织结构简单,经营机制灵活,日常管理和投资决策自由度高。相对于组织机构复杂的官僚体制,在机会稍纵即逝的关键时刻,私募基金竞争优势明显。
2、劣势:
(1)不公开发行的股票流动性差,不能公开在市场上转让出售;由于通过非公开方式募集资金,准入门槛高,对象一般是少数特定投资者。 这样如果投资者撤资或者出现其他重大变动,风险也较大。
(2)同样由于对象是少数投资者,信息披露比较宽松,存在被杀价和控股的危险。
(1)公开间接发行股票的优点是扩展阅读:
私募的组织形式:
1、公司式:
公司式私募基金有完整的公司架构,运作比较正式和规范。公司式私募基金在中国能够比较方便地成立。半开放式私募基金也能够以某种变通的方式,比较方便地进行运作,不必接受严格的审批和监管,投资策略也就可以更加灵活。比如:
(1)设立某"投资公司",该"投资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有价证券投资;
(2)"投资公司"的股东数目不要多,出资额都要比较大,既保证私募性质,又要有较大的资金规模;
(3)"投资公司"的资金交由资金管理人管理,按国际惯例,管理人收取资金管理费与效益激励费,并打入"投资公司"的运营成本;
2、契约式:
契约式基金的组织结构比较简单。具体的做法可以是:
(1)证券公司作为基金的管理人,选取一家银行作为其托管人;
(2)募到一定数额的金额开始运作,每个月开放一次,向基金持有人公布一次基金净值,办理一次基金赎回;
(3)为了吸引基金投资者,应尽量降低手续费,证券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根据业绩表现收取一定数量的管理费。其优点是可以避免双重征税,缺点是其设立与运作很难回避证券管理部门的审批和监管。
3、虚拟式:
虚拟式私募基金表面看来像委托理财,但它实际上是按基金方式进行运作。比如,虚拟式私募基金在设立和扩募时,表面上是与每个客户签定委托理财协议,但这些委托理财帐户是合在一起进行基金式运作,在买入和赎回基金单元时,按基金净值进行结算。具体的做法可以是:
(1)每个基金持有人以其个人名义单独开立分帐户;
(2)基金持有人共同出资组建一个主帐户;
(3)证券公司作为基金的管理人,统一管理各帐户,所有帐户统一计算基金单位净值;
(4)证券公司尽量使每个帐户的实际市值与根据基金单位的净值计算的市值相等,如果二者不相等,在赎回时由主帐户与分帐户的资金差额划转平衡。
4、组合式:
为了发挥上述3种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可以设立一个基金组合,将几种组织形式结合起来。组合式基金有4种类型:
(1)公司式与虚拟式的组合。
(2)公司式与契约式的组合。
(3)契约式与虚拟式的组合。
(4)公司式、契约式与虚拟式的组合。
5、有限合伙制:
有限合伙企业是美国私募基金的主要组织形式。
2007年6月1日,我国《合伙企业法》正式施行,一批有限合伙企业陆续组建,这些有限合伙企业主要集中在股权投资和证券投资领域,
6、信托制
通过信托计划,进行股权投资或者证券投资,也是阳光私募的典型形式。
2.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缺点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公开市场业务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可以得当控制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第二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市场,公开市场业务可以主动调节市场,能够保质保量的达到中央银行的预期目标,处于主动地位;
第三,公开市场业务可以根据经济形势调整准备金,对于市场的影响先比较而言规模较小,影响可控;
第四,公开市场业务由于可操作性强,并且伸缩性强,所以适合中央银行进行日常调节;
第五,公开市场业务在面对市场的突然变化时可进行反向操作,灵活性极强。
公开市场业务虽然有许多优点,但是同时也存在缺点。
公开市场业务属于细微操作,只能较弱的影响大众预期和商业银行;因为公开市场业务可灵活调整,故没有预告效果。公开市场业务也会受到市场以及民间债券的变动的影响,减轻或削弱其自身影响力;并且公开市场业务需要商业银行以及社会公众的配合。
拓展资料:
证券,是多种经济权益凭证的统称,也指专门的种类产品,是用来证明券票持有人享有的某种特定权益的法律凭证。
证券主要包括资本证券、货币证券和商品证券等。狭义上的证券主要指的是证券市场中的证券产品,其中包括产权市场产品如股票,债权市场产品如债券,衍生市场产品如股票期货、期权、利率期货等。
证券实质上是具有财产属性的民事权利,证券的特点在于把民事权利表现在证券上,使权利与证券相结合,权利体现为证券,即权利的证券化。它是权利人行使权利的方式和过程用证券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法律现象,是投资者投资财产符号化的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信用发达的一种标志和结果。
证券必须与某种特定的表现形式相联系。在证券的发展过程中,最早表彰证券权利的基本方式是纸张,在专用的纸单上借助文字或图形来表示特定化的权利。
因此证券也被称为"书据"、"书证"。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前进,尤其是电子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现代社会出现了证券的"无纸化",证券投资者已几乎不再拥有任何实物券形态的证券,其所持有的证券数量或者证券权利均相应地记载于投资者账户中。"证券有纸化"向"证券无纸化"的发展过程,揭示了现代证券概念与传统证券概念的巨大差异。
证券作为表彰一定民事权利的书面凭证,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证券是财产性权利凭证。
证券表彰的是具有财产价值的权利凭证。在现代社会,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对财富形态的直接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而是更重视对财富的终极支配和控制,证券这一新型财产形态应运而生。持有证券,意味着持有人对该证券所代表的财产拥有控制权,但该控制权不是直接控制权,而是间接控制权。
例如,股东持有某公司的股票,则该股东依其所持股票数额占该公司发行的股票总额的比例而相应地享有对公司财产的控制权,但该股东不能主张对某一特定的公司财产直接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只能依比例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讲,证券是借助于市场经济和社会信用的发达而进行资本聚集的产物,证券权利展现出财产权的性质。
2.证券是流通性权利凭证。
证券的活力就在于证券的流通性。传统的民事权利始终面临转让上的诸多障碍,就民事财产权利而言,由于并不涉及人格及身份,其转让在性质上并无不可,但其转让是个复杂的民事行为。
比如由于"债权相对性"的民事规则,债权作为财产的表现形式是可转让的,但债权人转让债权须通知债务人,这种涉及三方利益的转让行为受制于法律规范的调整,并不方便快捷。但一旦民事权利证券化,财产权利分成品质相同的若干相等份额,造就出一种"规格一律的商品",那么这种财产转让不再局限于转让方和受让方之间按照协议转让,而是在更广的范围内,以更高的频率进行转让,甚至通过公开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形成了高度发达的财产转让制度。证券可多次转让构成了流通,通过变现为货币还可实现其规避风险的功能。证券的流通性是证券制度顺利发展的基础。
3.证券是收益性权利凭证。
证券持有人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收益,这是证券持有人投资证券的直接动因。一方面,证券本身是一种财产性权利,反映了特定的财产权,证券持有人可通过行使该项财产权而获得收益,如取得股息收入(股票)或者取得利息收入(债券);另一方面,证券持有人可以通过转让证券获得收益,如二级市场上的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证券持有人可通过差价而获得收益,尤其是投机收益。
4.证券是风险性权利凭证。
证券的风险性,表现为由于证券市场的变化或发行人的原因,使投资者不能获得预期收入,甚至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证券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是相联系的。在实际的市场中,任何证券投资活动都存在着风险,完全回避风险的投资是不存在的。
3. 对企业而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优点有
对企业而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优点有如下:
1、增强公司筹资能力。
2、没有使用约束股票筹资的资金成本一般较高。
3、降低公司财务风险。
4. 股票发行时,委托证券发行时中介机构出售股票的发行方式是A私募B公开C直接D间接
股票的发行方式
(一)公开发行与不公开发行。公开发行即公募发行,是指股份有限公司为筹集资金,通过股票经销商公开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公开发行的好处是,有利于股东队伍的扩大和产权的分散化,有利于克服垄断和提高股票的适销性。不公开发行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向公司内部职工和与公司有关的法人(发起人)发售股票。向公司内部职工发行股票也叫内部发行。向与公司有关的法人发行也叫私募发行。
(二)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直接发行是股份有限公司自己承担发行股票的责任和风险,而股票发行的代办者及股票的经销商只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而不承担股票发行的风险。间接发行是指股份有限公司把股票委托给股票承销商等金融机构发行,而股份有限公司不负担风险。
(三)定向募集发行与社会募集发行。定向募集发行是指公司发行股票时,除发起人认购外,其余部分不向社会公众发行,而是向与公司有关的法人发行及向公司内部职工发行。定向募集发行,实际上类似于私募发行与内部发行,但有时也不完全相同。1994年7月之后,由于《公司法》的实施,已经取消了定向募集发行。社会募集发行是指公司发行股票除由发起人认购之外,其余部分向社会公众发行,社会募集发行就是公募发行。
(四)增资发行。增资发行是指已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在经过一定的时期后,为了扩充股本而发行新股票。增资发行分有偿增资和无偿增资。
5. 哪一位朋友有CPA财务管理闫老师的第七章讲义请帮忙,谢谢。
第七章筹资管理
本章考情分析
从考试来说,本章属于筹资管理的基础章节,近几年分数较少,从题型来看在历年试题中一般为客观题型,客观题的主要考点是各种筹资方式的比较、可转换债券的基本要素、营运资金融资政策。从今年新增内容来看融资租赁部分既有可能出客观题,也有可能出计算题。
本章从内容上看与2004年相比主要是增加了融资租赁筹资的有关内容。
第一节普通股筹资
一、股票的发行和销售方式
l.股票发行方式
发行方式 特征 优点 缺点
公开间接发行 通过中介机构,公开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 发行范围广,发行对象多,易于足额筹集资本;股票的变现性强,流通性好;还有助于提高发行公司的知名度和扩大影响力。 手续繁杂,发行成本高。
不公开直接发行 不公开对外发行股票,只向少数特定的对象直接发行,因而不需经中介机构承销。 弹性较大,发行成本低 发行范围小,股票变现性差
例题1:以公开、间接方式发行股票的特点是()。
A.发行范围广,易募足资本
B.股票变现性强,流通性好
C.有利于提高公司知名度
D.发行成本低
答案:ABC
解析:公开间接方式需要通过中介机构对外公开发行,所以成本较高。
2.股票的销售方式
销售方式 优点 缺点
自销方式 发行公司可直接控制发行过程,实现发行意图,并节省发行费用; 筹资时间较长,发行公司要承担全部发行风险,并需要发行公司有较高的知名度、信誉和实力
委托承销方式 包销 不承担发行风险 发行成本高,损失部分溢价
代销 可获部分溢价收入;降低发行费用 承担发行风险
例题2:对于发行公司来讲,采用自销方式发行股票具有可及时筹足资本,免于承担发行风险等特点()。
答案:×
解析:采用包销方式发行股票具有可及时筹足资本,免于承担发行风险的特点。
二、股票上市的目的和条件
(一)股票上市的目的
股票上市指的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股票经批准在证券交易所进行挂牌交易。股份公司申请股票上市,一般出自于以下目的:
(1)资本大众化,分散风险。
(2)提高股票的变现力。
(3)便于筹措新资金。
(4)提高公司知名度,吸引更多顾客。
(5)便于确定公司价值。
但股票上市也有对公司不利的一面。主要指:公司将负担较高的信息披露成本;各种信息公开的要求可能会暴露公司的商业秘密;股价有时会歪曲公司的实际状况,丑化公司声誉;可能会分散公司控制权,造成管理上的困难。
(二)股票上市的条件
例题3:某国有企业拟在明年初改制为独家发起的股份有限公司。现有净资产经评估价值6000万元,全部投入新公司,折股比率为1。按其计划经营规模需要总资产3亿元,合理的资产负债率为30%。预计明年税后利润为4500万元。
请回答下列互不关联的问题:
(1)通过发行股票应筹集多少股权资金?
(2)如果市盈率不超过15倍,每股盈利按0.40元规划,最高发行价格是多少?
(3)若按每股5元发行,至少要发行多少社会公众股?发行后,每股盈余是多少?市盈率是多少?
(4)不考虑资本结构要求,按公司法规定,至少要发行多少社会公众股?(1998年)
答案:
(1)股权资本=3×(1-3O%)=2.1(亿元)筹集股权资金=2.1-0.6=1.5(亿元)
(2)发行价格=0.4O×15=6(元/股)
(3)社会公众股数=1.5/5=0.3(亿股)
每股盈余=0.45/(0.3+0.6)=0.5(元/股)
市盈率=5/0.5=10(倍)
(4)社会公众股=0.6×[25%/(1-25%)]=0.2(亿股)
三、普通股融资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1)发行普通股筹措的资本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2)发行普通股筹资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由于普通股筹资没有固定的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所以筹资风险较小。(3)发行普通股筹集的资本是公司最基本的资金来源,反映公司的实力,可作为其他方式筹资的基础,尤其可为债权人提供保障,增强公司的举债能力。(4)由于普通股的预期收益较高,并可一定程度的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因此普通股筹资容易吸收资金。 (1)普通股的资本成本较高。首先,从投资者的角度讲,投资于普通股风险较高,相应地要求有较高的投资报酬率。其次,对筹资来讲,普通股股利从税后利润中支付,不具有抵税作用。此外,普通股的发行费用也较高。(2)以普通股筹资会增加新股东,这可能分散公司的控制权。
第二节长期负债筹资
一、负债筹资的特点(与普通股相比):
(1)到期偿还;
(2)支付固定利息;
(3)成本较低;
(4)不分散控制权。
二、长期负债的特点(与短期负债相比):
1.筹资风险较小
2.成本较高
3.限制较多
(1)比较 权益资金 负债资金
资本成本 >
筹资风险 <
限制条款 <
公司控制权 分散 不影响
(2)比较 长期负债资金 短期负债资金
资本成本 >
筹资风险 <
限制条款 >
三、长期借款筹资
1.长期借款的保护性条款:
(1)一般性保护条款
(2)特殊性保护条款
例题4:按照国际惯例,大多数长期借款合同中,为了防止借款企业偿债能力下降,都严格限制借款企业资本性支出规模,而不限制借款企业租赁固定资产的规模。()(2003年)
答案:×
解析:本题考察长期借款的有关保护性条款。一般性保护条款中也对借款企业租赁固定资产的规模有限制,其目的在于防止企业负担巨额租金以致削弱其偿债能力,还在于防止企业以租赁资产的办法摆脱对其资本支出和负债的约束。
2.长期借款的特点
与其他长期负债融资相比,长期借款的优点是融资速度快,借款弹性大,借款成本低。主要缺点是限制性条款比较多,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借款的作用。四、债券筹资
(一)债券发行价格的确定方法: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债券的发行价格是债券发行时使用的价格,即投资者购买债券时所支付的价格。公司债券的发行价格通常有三种:平价、溢价和折价。
债券发行价格计算公式为:
式中:
n--债券期限;
t--付息期数。
市场利率指债券发行时的市场利率。
例题5:某公司拟发行5年期债券进行筹资,债券票面金额为100元,票面利率为12%,而当时市场利率为10%,那么,该公司债券发行价格应为()元。(2001年)
A.93.22
B.100
C.105.35
D.107.58
答案:D
解析:
(二)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与其他长期负债筹资方式相比,发行债券的突出优点在于筹资对象广、市场大。但是,这种筹资方式成本高、风险大、限制条件多。
例题6:长期借款筹资与长期债券筹资相比,其特点是()。
A.利息能节税
B.筹资弹性大
C.筹资费用大
D.债务利息高
答案:B
说明:借款时企业与银行直接交涉,有关条件可谈判确定,用款期间发生变动,也可与银行再协商。而债券融资面对的是社会广大投资者,协商改善融资条件的可能性很小。
五、可转换债券
可转换证券是指可以转换为普通股股票的证券,主要包括可转换债券和可转换优先股。其中可转换债券应用比较广泛。
(一)可转换债券的要素
指构成可转换债券基本特征的必要因素,它们表明着可转换债券与不可转换债券(或普通债券)的不同。
要素 内容 需要注意的问题
标的股票 可转换债券对股票的可转换性,实际上是一种股票期权或股票选择权,它的标的物就是可以转换成的股票。 可转换债券的标的股票一般是其发行公司自己的股票,但也有的是其他公司的股票,如可转换债券公司的上市子公司的股票。
转换价格 可转换债券在发行之时,明确了以怎样的价格转换为普通股,这一规定的价格,就是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格,即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普通股的每股普通股价格。 转换价格越高,能够转换成的股数越少。逐期提高可转换价格的目的就在于促使可转换债券的持有者尽早地进行转换。
转换比率 是每张可转换债券能够转换的普通股股数。 可转换债券的面值、转换价格、转换比率之间存在下列关系:转换比率=债券面值÷转换价格
转换期 指可转换债券的持有人行使转换权的有效期限。 可转换债券的转换期可以与债券的期限相同,也可以短于债券的期限。
赎回条款 赎回条款是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企业可以在债券到期日之前提前赎回债券的规定。赎回条款包括下列内容:不可赎回期、赎回期、赎回价格、赎回条件。 设置赎回条款的目的可以促使债券持有人转换股份;可以使发行公司避免市场利率下降后,继续向债券持有人支付较高的债券票面利率所蒙受的损失;限制债券持有人过分享受公司收益大幅度上升所带来的回报。
回售条款 回售条款是在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司的股票价格达到某种恶劣程度时,债券持有人有权按照约定的价格将可转换债券卖给发行公司的有关规定。 设置回售条款可以保护债券投资人的利益。它可以使投资者具有安全感,因而有利于吸引投资者
强制性转换条款 指在某些条件具备之后,债券持有人必须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股票,无权要求偿还债权本金的规定。 设置强制性转换条款,在于保证可转换债券顺利地转换成股票。
举例:发行面值为1000元的债券,期限为3年。债券转换为股票的每股作价为25元/股。
转换股数=债券面值/转换价格=1000/25=40
可以看出:转换价格越高,转换的股数越少。
又如:第一年转换为25元/股,第二年为40元/股
逐期提高可转换价格的目的就在于促使可转换债券的持有者尽早地进行转换。
举例:发行面值为1000元的债券,期限为3年。债券转换为股票的每股作价为25元/股。目前,公司股票市价一直上涨到80元/股。
为了限制享受收益大幅上涨带来的回报,有时需要赎回债券。
例题7:以下关于可转换债券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2004年)
A.在转换期内逐期降低转换比率,不利于投资人尽快进行债券转换
B.转换价格高于转换期内的股价,会降低公司的股本筹资规模
C.设置赎回条款主要是为了保护发行企业与原有股东的利益
D.设置回售条款可能会加大公司的财务风险
答案:BCD
解析:在转换期内逐期降低转换比率,有利于投资人尽快进行债券转换。
(二)可转换债券的发行资格
目前我国只有上市公司和重点国有企业具有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资格,它们在具备了有关条件之后,可以经证监会批准发行可转换债券。
(三)可转换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1)筹资成本较低(2)便于筹集资金(3)有利于稳定股票价格和减少对每股收益的稀释(4)减少筹资中的利益冲突 (1)股价上扬风险(2)财务风险(3)丧失低息优势
六、租赁融资(本部分为今年新增内容)
(一)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区别
租赁是出租人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在一定期间内将所拥用的资产转让给承租人使用的一种交易。
项目 融资租赁 经营租赁
目的 租赁是为了满足承租人对资产的长期需要,租赁资产的报酬和风险由承租人承受 租赁是为了满足承租人对资产的临时性需要,承租人并不寻求对租赁资产的长期占有,所以租赁资产的报酬与风险由出租人承受(这里的报酬包括资产使用收益、资产升值和变现的收益等;风险则包括资产的有形和无形损失、闲置损失、资产使用收益的波动等):
期限 租赁的期限较长,一般会超过租赁资产寿命的一半 租赁的期限较短,不涉及租赁双方长期而固定的义务和权力
合同约束 租赁合同稳定,非经双方同意,中途不可撤消 租赁合同灵活,在合理的范围内可较方便地解除租赁契约。
资产的维修、保养 承租人通常负责租赁资产的折旧计提和日常维护 出租人通常负责租赁资产的折旧计提和日常维护(如维修、保险等)
期满处置 租赁期满后承租人可以按廉价购买租赁资产 租赁期满租赁资产归还出租人
程序 要提出正式申请。一般是先由承租人(企业)向出租人提出租赁中请,出租人按照承租人的要求引入资产,再交付承租人使用。 可随时提出租赁资产要求
例题8:融资租赁的特点有()。
A.租赁期较长
B.不得任意中止租赁合同或契约
C.租赁资产的报酬和风险由承租人承受
D.出租方提供设备维修和人员培训
答案:A、B、C
解析:融资租赁期间由承租方(即企业)对设备进行维修和对人员进行培训。
(二)融资租赁的形式
形式 特点
售后租回 主要涉及承租人、出租人两方当事人。售后租回是承租人(企业)先将某资产卖给出租人,再将该资产租回的一种租赁形式。这种形式下,承租人(企业)一方面通过出售资产获得了现金;另一方面又通过租赁满足了对资产的需要,而租金却可分期支付。
直接租赁 直接租赁即直接向租赁公司或生产厂商租赁生产经营所需设备的一种租赁形式。主要涉及承租人、出租人两方当事人。
杠杆租赁 杠杆租赁是有贷款者参与的一种租赁形式。在这种形式下,出租人引入资产时只支付引入款项(如购买资产的贷款)的一部分(通常为资产价值的20%~40%),其余款项则以引入的资产或出租权等为低押,向另外的贷款者借入;资产租出后,出租人以收取的租金向债权人还贷。主要涉及承租人、出租人和资金出借人三方当事人。出租人既是资产的出租者,同时又是借款人,既收取租金又支付利息偿还本金。
例题9:出租人既出租某项资产,又以该项资产为担保借入资金的租赁方式是()。
A.直接租赁
B.售后回租
C.杠杆租赁
D.经营租赁
答案:C
解析:在杠杆租赁这种情况下,出租人既是资产的出租人,同时又是贷款的借入人,通过租赁既要收取租金,又要支付本息。由于租赁收益大于借款成本,出租人借此而获得财务杠杆好处,因此,这种租赁形式被称为杠杆租赁。
(三)融资租赁租金
1.融资租赁租金的构成
出租人出租资产,除了要从租金中抵补其购入资产的各项成本和费用,还要获取相应的利润,因此融资租赁的租金就包括租赁资产的成本、租赁资产的成本利息、租赁手续费三大部分。
构成项目 内容
租赁资产的成本 租赁资产的成本大体由资产的购买价(若出租人是资产的生产商,则为出厂价)、运杂费、运输途中的保险费等项目构成。如果资产由承租人负责运输和安装,运杂费和运输途中的保险费等便不包括在租金中。
租赁资产的成本利息 租赁资产的成本利息,即出租人向承租企业所提供的资金的利息。
租赁手续费 租赁手续费既包括出租人承办租赁业务的费用,还包括出租人向承租企业提供租赁服务所赚取的利润。
例题10:相对于借款购置设备而言,融资租赁设备的主要缺点是()。
A.筹资速度较慢
B.融资成本较高
C.到期还本负担重
D.设备淘汰风险大
答案:B
解析:出租人出租资产,除了要从租金中抵补其购入资产的各项成本和费用,还要获取相应的利润,因此融资租赁的租金就包括租赁资产的成本、租赁资产的成本利息、租赁手续费三大部分。所以融资成本相对于借款购置设备的成本而言较高
2.融资租金的计算和支付方式
融资租金计算和收取,可以通过租赁双方的协商,灵活地采取多种方式。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三类:
租金包括租赁资产的成本、成本利息、租赁手续费,采取期初或期末等额或不等额的方式支付
①如果租金在期初支付,计算每期租金时,租赁资产成本和成本利息按照预付年金现值法计算;
先付租金=
②如果租金在期末支付,计算每期租金时,租赁资产成本和成本利息则要按照普通年金现值法计算。而租赁手续则往往按租赁期限平均计算。
租金=购置价款/年金限制系数
后付租金=
P203教材例题1
例1:某企业向租赁公司租入一套价值为1 300 000元的设备,租赁合同规定:租期5年,租金每年年初支付一次,利率6%,租赁手续费按设备成本的2%计算,租期满后设备归该企业所有。
先付租金=
={1 300 000÷[3.4651+1]}+(1 300 000×2%÷5)
=291 147+5 200
=296 347(元)
根据上述计算的结果所编制的租金摊销表,见表7-1。
表7-1租金摊销表单位:元
年度 租金 应计利息④ 支付本金⑤=①-④ 未付本金 ⑥
设备成本① 手续费② 合计③=①+②
第1年初 1300 000
第1年初 291 147 5 200 296 347 — 291 147 1008 853a
第2年初 291 147 5 200 296 347 60531b 230 616 778 237
第3年初 291 147 5 200 296 347 46694 244 453 533 784
第4年初 291 147 5 200 296 347 32027 259 120 274 664
第5年初 291 147 5 200 296 347 16483c 274 664 0
合计 1 455 735 26 000 1 481 735 155735 1 300 000 0
注a=1 008 853=1 300 000-291147; b=60 531=1 008 853×6%; c=16 483=291 147-274 664
P203教材例题2
例2:沿用例1资料,假定租金每年年末支付一次,其他约定不变,每期租金的计算为:
每期租金=[1 300 000 ÷(p/A,6%,5)]+(1 300 000 × 2% ÷ 5)
=[1 300 000 ÷ 4.2124]+1 300 000×2% ÷ 5)
=308 613 + 5 200
=313 813(元)
(2)租金包括租赁资产的成本、成本利息,采取期初或期末等额或不等额的方式支付;租赁手续费单独一次性付清。
①如果租金在期初支付,计算每期租金时,租赁资产成本和成本利息按照预付年金现值法计算;
先付租金=
②如果租金在期末支付,计算每期租金时,租赁资产成本和成本利息则要按照普通年金现值法计算。
后付租金=
(3)租金仅含租赁产的成本,采取期初或期末等额或不等额的方式支付,成本利息和手续费均单独计算和支付
租金=
P204教材例题5
例5:沿用例1,假定合同约定以设备的成本为租金,利息单独计算并按年支付,手续费于租赁开始日一次性付清。企业每年支付的租金额为:
每年的租金额=1300000÷5=260 000(元)
表7—3租金及利息摊销表单位:元
年度 租金① 应付利息② 支付本金③=① 未付本金④
第1年初 1 300 000
第1年初 260 000 260 000 1 040 000
第2年初 260 000 62 400a 260 000 780 000
第3年初 260 000 46 800 260 000 520 000
第4年初 260 000 31 200 260 000 260 000
第5年初 260 000 15 600 260 000 0
合计 1 300 000 156 000 1300000 0
本例中,企业第1年租赁设备的现金流出为:
260 000+1 300 000×2%=286 000(元)
(四)融资租赁的决策
1.决策时应考虑的相关流量
若租赁期满后设备归企业所有,则因为无论融资租赁还是借款购买,设备的折旧费、维护保养费对公司的影响是一样的,故可将它们视为不相关因素,在决策中不予考虑。于是,通常需要考虑的相关现金流量只有租金、借款和利息偿还额及其低税额。
2.决策方法
将设备融资租赁和借款购买的现金流量净现值对比,可以判断出哪种融资方式更好。
教材P205例题6:某公司需增添一台数控设备用于产品生产,购置成本100000元,使用寿命5年,折旧期与使用期一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满无残值。使用该设备还需每年发生50000元的维护保养费。如果公司从银行贷款购买该设备,贷款年利率10%,需在5年内每年末等额偿还本金。此外,公司也可以从租赁商处租得该设备,租期5年,每年末支付租金(含租赁资产的成本、成本利息和租赁手续费)260000元,租赁期满后公司可获得设备的所有权。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为40%,若投资人要求的必要收益率为10%。
融资租赁的税后现金流量就是每年租金的现值,即:
260000×(P/A,10%,5)=260000×3.7908=985608(万元)
表7-4
年度 贷款偿还额① 利息支付额②=④×10% 本金偿还额③=①-② 未偿还本金④
0 1 000 000
1 263 797 100 000 163 797 836 203
2 263 797 83 620 180 177 656 026
3 263 797 65 603 198 194 457 832
4 263 797 45 783 218 014 239 818
5 263 797 23 979a 239 818 0
注:a=23979=263797-239818
表7-5
年度 贷款偿还额① 利息支付额② 利息抵税③=②×40% 税后现金流出④=①-③ 现值系数⑤ 税后现金流出现值⑥
1 263 797 100 000 40 000 223 797 0.9091 203 454
2 263 797 83 620 33 448 230 349 0.8264 190 360
3 263 797 65 603 26 241 237 556 0.7513 178 476
4 263 797 45 783 18 313 245 484 0.6830 167 666
5 263 797 23 979 9 592 254 205 0.6209 157 836
合计 263 797 897 792
因为借款税后现金流出量的现值(897792)小于融资租赁税后现金流出量的现值(985608),所以应当采取借款购买的方式增添设备。
例题11:某公司需增添一台数控设备用于产品生产,购置成本1000万元,使用寿命3年,折旧期与使用期一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满无残值。使用该设备还需每年发生50000元的维护保养费。如果公司从银行贷款购买该设备,贷款年利率6%,需在3年内每年末等额偿还本金。此外,公司也可以从租赁商处租得该设备,租期3年,租赁公司确定的利率为7%,租赁手续费率为购置成本的1.5%,约定每年末支付租金(含租赁资产的成本、成本利息和租赁手续费,手续费按照租赁期限平均计算),租赁期满后公司可获得设备的所有权。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为40%,若投资人要求的必要收益率为10%。
要求:(1)要求编制下列租金摊销表
年 度 租金 应计利息 支付本金 未付本金
设备成本 手续费 合计
第1年初
第1年末
第2年末
第3年末
合 计
答案:
每期租金=1000÷(P/A,7%,3)+(1000×1.5%÷3)=1000/2.6243+5
=381.05+5=386.05(万元)
年 度 租金 应计利息 支付本金 未付本金
设备成本① 手续费② 合计③=①+② ④ ⑤=①-④ ⑥
第1年初 1000
第1年末 381.05 5 386.05 1000×7%=70 311.05 688.95
第2年末 381.05 5 386.05 688.95×7%=48.23 332.82 356.13
第3年末 381.05 5 386.05 24.92 356.13 0
合 计 1143.15 15 1158.15 143.15 1000
(2)通过计算分析应采用何种方式取得设备。
融资租赁的税后现金流量就是每年租金的现值,即:
386.05×(P/A,10%,3)=386.05×2.4869=960.07(万元)
借款分期偿还表
年度 贷款偿还额 利 息支付额 本金偿还额 未偿还本金
第1年初 1000
第1年末第2年末第3年末合计 374.11374.11374.111122.33 6041.1521.18122.33 314.11332.96352.931000 685.89352.93------
注:374.11=1000/(P/A,6%,3)
借款购买现金流量单位:万元
年度 贷款偿还额 利息支付额 利息抵税 税后现金流出 税后现金流出现值(贴现率10%)
① ② ③=②×40% ④=①-③ ⑤
1 374.11 60 24 350.11 318.29
2 374.11 41.15 16.46 357.65 295.56
3 374.11 21.18 8.47 365.64 274.71
合计 888.56
比较融资租赁和借款购买的税后现金流量可知,融资租赁的税后现金流出量大于借款购买的税后现金流出量,所以宜采取借款购买的方式增添设备。
第三节 短期筹资与营运资金政策
一、短期负债筹资
(一)短期负债筹资的特点
1.筹资速度快,容易取得;
2.筹资富有弹性;
3.筹资成本较低;
4.筹资风险高。
(二)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所形成的企业间的借贷关系。商业信用的形式: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
1.应付账款
免费信用,即买方企业在规定的折扣期内享受折扣而获得的信用;有代价信用,即买方企业放弃折扣付出代价而获得的信用;展期信用,即买方企业超过规定的信用期推迟付款而强制获得的信用。
(1)应付账款的成本
教材P207例1:某企业按2/10、N/30的条件购入货物10万元。如果该企业在10天内付款,便享受了10天的免费信用期,并获得折扣0.2万元(10×2%),免费信用额为9.8万元(10-0.2)。
倘若买方企业放弃折扣,在10天后(不超过30天)付款,该企业便要承受因放弃折扣而造成的隐含利息成本。如果30天付款应付全额,有三种选择:
①折扣期内付款
利:享受折扣
缺:少占用对方20天资金
②信用期付款
利:多占用资金20天,保持信用
缺:丧失折扣
③展期付款
利:长期占用对方资金
缺:丧失信用
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的公式:
10天付款,需付9.8万元
30天付款,9.8+0.2(放弃折扣),0.2是多占用20天资金的应计利息
放弃折扣成本率=(0.2/9.8)×(360/20)
上式中分子就是10×2%=0.2,分母是10×(1-2%)=9.8,分子分母同时约掉10即可得出教材上给出的公式:
放弃现金折扣成本=[折扣百分比/(1-折扣百分比)]×[360/(信用期-折扣期)]
运用上式,
6. 企业发行股票的优缺点
发行普通股票是筹集资金的一种基本方式,其优点主要有:
(1)能提高的信誉。发行股票筹集的是主权资金。普通股本和留存收益构成借入一切债务的基础。有了较多的主权资金,就可为债权人提供较大的损失保障。因而,发行股票筹资既可以提高的信用程度,又可为使用更多的债务资金提供有力的支持。
(2)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用偿还。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是永久性资金,在持续经营期间可长期使用,能充分保证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
(3)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有盈余,并且认为适合分配股利,就可以分给股东;盈余少,或虽有盈余但资金短缺或者有有利的投资机会,就可以少支付或不支付股利。
(4)筹资风险小。由于普通股票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用支付固定的利息,不存在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
(5)股票融资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发行股票筹集的是主权资金。普通股本和留存收益构成借入一切债务的基础。有了较多的主权资金,就可为债权人提供较大的损失保障。因而,发行股票既可以提高的信用程度。
发行股票的缺点主要是:
(1)资本成本较高。一般来说,股票筹资的成本要大于债务资金,股票投资者要求有较高的报酬。而且股利要从税后利润中支付,而债务资金的利息可在税前扣除。另外,普通股的发行费用也较高。
(2)容易分散控制权。当企业发行新股时,出售新股票,引进新股东,会导致控制权的分散。另外,新股东分享未发行新股前积累的盈余,会降低普通股的净收益,从而可能引起股价下跌。
(3)普通股的发行费用也较高。
另外,为了股票一上市就给公众一个大有潜力、蒸蒸日上的深刻印象,上市在选择股票上市的时机时,经常会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在筹备的当时及可预计的未来一段时间内,股市行情看好。
(2)要在为未来一年的业务做好充分铺垫,使公众普遍能预计到企业来年比今年会更好的情况下上市;不要在达到顶峰,又看不出未来会有大的发展变化的情况下上市,或给公众一个成长的印象。
(3)要在内部管理制度,派息、分红制度,职工内部分配制度已明确以后上市,这样会给所及公众一个稳定的感觉,否则,上市后的变动不仅会影响股市,严重的还可能造成暂停上市。
7. 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
普通股筹资金的优点:\x0d\x0a一,普通股票没有任何的届满日期,其所筹资本是公司永久性资本,除非公司清算才需偿还。因此,普通股本是公司资本中最为稳定的资金来源,它对保证公司最低的资金需求,促进公司长期持续稳定经营至关重要。\x0d\x0a二,公司没有支付普通股利的义务。这使得公司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相机行事:当盈利较多,或虽有盈余但资金短缺或有更有利的投资机会时,则可以少支付或停付普通股股利。\x0d\x0a三,利用普通股筹资的风险小。由于普通股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也不用支付固定利息,因而实际上不存在无法还本付息的风险。\x0d\x0a四,发行普通股筹资属于公司主权资本的筹措,可以使公司免受债权人及优先股股东对公司经营所施加的各种限制,保证公司经营的灵活性。\x0d\x0a普通股筹资金的缺点:\x0d\x0a一,普通股筹资成本较高。\x0d\x0a二,利用普通股筹资容易使公司原有股东的参与淡化。\x0d\x0a三,增发新的普通股股票,可能被投资者视为消极信号,从而导致股票价格下跌。
8. 股票发行方式
1、公开间接发行。指通过中介机构,公开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我国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募集设立方式向社会公开发行新股时,须由证券经营机构承销的做法,就属于股票的公开间接发行。2、不公开直接发行。指不公开对外发行股票,只向少数特定的对象直接发行,因而不需经中介机构承销。我国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发起设立方式和以不向社会公开募集的方式发行新股的做法,即属于股票的不公开直接发行。这种发行方式弹性较大,发行成本低;但发行范围小,股票变现性差。
拓展资料:
发行股票有两种情况:
①新公司成立,首次发行股票;
②已成立的公司增资发行新股票。二者在发行步骤和方法上都不相同。
创建新公司首次发行股票,须办理一系列手续。即由发起人拟定公司章程,经律师和会计师审查,在报纸上公布,同时报经主管机关经审查合格准予注册登记,领取登记证书,在法律上取得独立的法人资格后,才准予向社会上发行。
股票发行人必须是具有股票发行资格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我国《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对新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原有企业改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增资发行股票及定向募集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分别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股票在上市发行前,上市公司与股票的代理发行证券商签定代理发行合同,确定股票发行的方式,明确各方面的责任。
1、包销发行:
是由代理股票发行的证券商一次性将上市公司所新发行的全部或部分股票承购下来,并垫支相当股票发行价格的全部资本。
由于金融机构一般都有较雄厚的资金,可以预先垫支,以满足上市公司急需大量资金的需要,所以上市公司一般都愿意将其新发行的股票一次性转让给证券商包销。如果上市公司股票发行的数量太大,一家证券公司包销有困难,还可以由几家证券公司联合起来包销。
2、代销发行
是由上市公司自己发行,中间只委托证券公司代为推销,证券公司代销证券只向上市公司收取一定的代理手续费。
股票上市的包销发行方式,虽然上市公司能够在短期内筹集到大量资金,以应付资金方面的急需。但一般包销出去的证券,证券承销商都只按股票的一级发行价或更低的价格收购,从而不免使上市公司丧失了部分应有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