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员工持股的股票好吗
员工持股在短期内来看是利好,上市公司进行员工持股计划,势必会从二级市场上回购一部分股票,把这一部分股票作为激励奖励,派发给员工,这在短期内能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但是,从长期来看,他不能长期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员工绝大多数是以低于市场价格获得公司的股票,有些甚至是无偿方式购买该公司的股票,相对于那些以市场价格购买的投资者而言,他们有更多的亏损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股票的健康发展。
㈡ 员工持股价高于现价的股票能买吗
员工持股价高于现价的股票肯定可以购买。增持价低于市场价,对员工持股是不利的。只说明现在股价低迷,但员工增持一般是对本企业看好是一个长期的利好。
㈢ 股票跌破了员工持股价,是不是意味着将来某一天肯定会涨到甚至超过那个价位啊各位大侠帮个忙!
这个问题那要看此股是在历史高位还是低位,如果是低位肯定现在风险不大,未来会超过员工持股价的
㈣ 怡亚通:饼那么大,股价为什么还是这么低
周董:每一个饼都是含着泪画出来的
周董的员工及股民:周董画的饼,含着泪也要假装吃下去。
这里的周董,指的是周国辉,怡亚通的实控人、董事长、总经理和顶级推销员。
先来扒一扒怡亚通:1996年成立的公司,2007登录A股中小企业板,作为供应链服务业的带头大哥,简单概括就是年事已高,曾经辉煌,跌入神坛,一蹶不振。
说起它的股价,李宗盛《山丘》有句歌词到是很应景:越过山丘,虽然已白头,跌跌不休,时不我予的哀愁。从2015年37元的高位到现在7元,怡亚通足足跌了2年,跌幅达到超80%。
2017年11月中旬生生地被移出沪深300指数样本股。
悲者,周董也,痛者,怡亚通。
强心针不强
2017年12月7日,怡亚通发布公告:董事长周国辉号召员工积极买入公司股票。
董事长一声吼,股价抖三抖。
2017年12月7日,午后,怡亚通股价一度上涨超8%,最后以7.47元/股收盘,上涨5.81%。
兜底增持曾被视为是拯救股价的“特效药”,而周董对公司发展前景的这一信念发声,顶多算是一剂强心针,果然没多久,怡亚通又焉了(目前横盘中)。
这一针强心针之所以不强,当然是有踪迹可寻的——一、周董号召员工增持,但自2016年中期至今,周董本人却没有增持过公司股票。而在此这号召员工增持前不久,公司监事张家兄弟,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常晓艳先后两次减持公司股票共计7.5万股;
二是此次号召增持不兜底,要知道,目前股价远远低于员工持股的11元和定增价格的12元,员工持股也被深套,心疼员工10秒。现在又来搞这一波空头喊话,不知道怡亚通员工作何感想;
三是戏路太重复,观众视觉疲劳。今年宣布兜底增持的上市公司一抓一大把,已成振奋市场的固定戏码,其感动大众的效果自然要减分。说白了,投资者不吃这一套,毕竟骗子都是戏精;
四是个人英雄主义已不被追捧。在前有贾某人不让高管减持自己狂套现100亿的神操作之后,大众已被深深刺痛。
最后,当然最核心的问题,那就是此次公告暗戳戳地指明,本次倡议仅代表周国辉先生的个人建议,并非董事会决议,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看到这里,悲伤的眼泪掉下来,拿什么来拯救小怡的股价?
怡亚通模式
关于怡亚通的主营业务收入,怡亚通周董曾曰过:“不靠某一块业务挣钱,而是靠很多‘+’挣钱。”
于是,20年里,一个自带狼性文化的供应链服务企业,至少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战略转型,时间点分别在2004年、2009年和2015年。
2004年2月20日,经深圳市人民政府出具深府股20044号文批准,深圳市怡亚通商贸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
随后,怡亚通专注于为各类企业、客户、增值服务商、商店以及它们的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生态产品和服务。
不过,在2008年的时候,因为“广度供应链服务”的低门槛、低技术含量的特点,大批模仿者进入,代理费点数不断下降,怡亚通的业务量在突破200亿后增长放缓,同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怡亚通不得不再次转型,将目光投向国内快消领域,开始启动了380平台建设(即“深度供应链服务”)。
所谓的380平台指的是计划3-5年内,入驻380个城市(覆盖1~6级城镇),设立深度供应链分销平台,推动集团业务量达1000亿元。380平台的目标,是期望提供一站式分销服务,将品牌商产品直供终端,淘汰落后的多级分销渠道,减少品牌商和终端门店之间的分销层级和渠道成本,最终实现渠道的扁平化。
看起来非常牛逼,当然, 当时的资本市场也是争相吹捧。
当时的一些研报、股吧、博文,清一色对怡亚通杀入快消,布局380,对万亿市值充满了想象空间。当时和怡亚通对标企业都是亚马逊、沃尔玛等世界巨头。
2015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线上线下资源出现整合趋势,怡亚通顺势升级“380计划”,提出了“O2O商业生态”的构想,华丽转身成一家“贸易+物流+地产+金融”的四不像企业。
如果对O2O有印象的话,2015年可以说是其顶峰,于是,一众散户被这一副奔放洋气有深度的供应链生态“帝国”图景所迷惑,高位接盘。
事实上,自2009年推出深度380平台战略之后,怡亚通前期经营并不是很顺利,2012年深度供应链业务收入仅同比增长1.66%,不过从2013年开始,该项业务收入加速增长,2013年、2014年、2015年上半年,深度供应链业务收入同比增速分别达到98.47%、107.99%、55.43%。
但是,故事的背后是有原因的——怡亚通收入连年高增长是以牺牲现金流为代价的。380平台的基本业务是分销,分销的商业模式是需要垫资,且怡亚通本身无任何的造血能力,这意味着未来新增的运营资金需求,要全部来自外部融资,这已为后面惨淡慢下伏笔。
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底,怡亚通在全国布局了280个平台,持股比例均在60%以上,业绩量为753亿元。2017年预计会达到千亿营收。但是,这过程中出资60%形成合资公司,网点铺货,仓储网络建设,存货周转,全部需要大量资金垫付。这也是为什么怡亚通净利润高的同时,负债也更是惊人。
周董战略宣传的“三通、三合、三维、三纵”开始逐步走向现实:2009年怡亚通开始380平台建设,2013年380平台开始爆发,2017年开始了星链新流通征程,按周董的话怡亚通就是b2b的沃尔玛,然而,这也是一种风险极高的重资产模式,扼住了整个企业命运的咽喉,却没有人提示风险。
但是,我们还是要敬畏风险,高达80%负债率,且定增计划实在是进程缓慢,这让怡亚通每天都在走钢丝当中,因为怡亚通的扩张方案当中,目前只有融资这一条道路,在2018年预测融资不能继续支撑的情况下,怡亚通的营收和利润增速可能进一步减慢,加上央行加息,又削减了怡亚通微薄的利润,预测2018年将更加难熬。
一直以来,怡亚通都是如下模式:它的行情、业绩与它的融资速度息息相关,当融资顺利的时候,业绩增长的速度会远远高于股权稀释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带动股价飞速上涨,而股价飞速上涨又使融资更加容易,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但是定增方案迟迟不通过,商业模式的泡沫破裂,资金吃紧,股价跌倒谷底,分分钟爆仓的威胁,让从来不在乎市值管理的周董事长也开始焦头烂额起来,似乎大量发行发债和可转债,集团没有任何办法可想。
除了现金流这个狼之外,怡亚通的业务也迎来了更强烈的竞争对手——腾讯和阿里,从2016年开始,阿里、京东、腾讯等线上大头开始布局线下新零售,这给怡亚通这种老牌的带头大哥带来了前后夹击,市场份额进一步被压榨,且其烧钱也烧不过这些个互联网公司。
行业利润太薄,重资产的运作模式导致怡亚通一步步把自己逼到了悬崖边。
或许,怡亚通的未来还是有光的,只是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走出黑暗。
摘自雪球: 我觉得现在布局怡亚通还真是不错的一个长线选择,假设一:加紧定增实施,客服现金流问题,公司度过难关,加快发展,自然股价有所回升,如预期实现,进入快车道,那股价也会表现出来。假设二:定增推迟,靠发债维持现金流,期间股价会在次处横盘(7.6—8.5之间),跌多了危及质押股权,公司会自救,涨多了,拉高定增价格,股东成本上升,唯有待定增通过,股价可缓慢回升。假设三:定增不通过,借债无法周转,资金链彻底断裂,那周董请交出股权,阿里、腾讯随便嫁一个,那股价……真不敢想了。
㈤ 员工持股价格和定增价格一样吗
不一样,定增价肯定不会低于去年的员工持股价,即24.3,而且上一次定增价17.5左右,这次怎么也不能低于27,那么今后半年任意连续20个交易日平均股价不会低于33.75,也就是目前股价附近就是低点。定增和员工持股一起推出,而且是在上一期员工持股还没满一年,可见公司管理层信心满满!个人预计未来半年股价会摸高到50左右。
㈥ 嗯!A股创7年来“最差上半年” 35股跌破员工持股价
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下降2.89%,创下七年来“最差上半年”。但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A股半年报中,也透露了一些值得关注的“亮点”。
营收微增利润下滑,金融业营收净利稳居第一
A股上市公司中期报告全部披露完毕。根据数据统计,上半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61万亿元,同比增长3.78%;合计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38万亿元,同比下降2.89%。
这意味着从净利润增速角度观察,A股创下了七年来的“最差上半年”。根据记者查阅到的历史数据,继受全球金融危机余波影响2009年上市公司中期业绩大幅下滑之后,2010年至2015年的A股半年报表现均好于今年,其中2010年和2011年同比增幅分别超过四成和两成。
从行业看,上市公司业绩分化也比较显着。根据数据,金融行业以逾8300亿元的净利润、超27%的营业收入净利率稳居第一,公用事业、食品饮料、文化传媒行业的营收净利率也在10%以上。从同比增速角度观察,综合类、农林牧渔和钢铁三行业年报业绩增幅翻番,信息技术、文化传媒、旅游餐饮和电气设备净利润增幅超过三成。与此同时,能源、机械设备、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净利润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
上市公司单体表现差异明显。上半年“最挣钱”公司排行中,位列前三的工商银行(601398)、建设银行(601939)、农业银行(601288)净利润均超过1000亿元。而在“亏损大户”中,中海油服(601808)以净利润-84.03亿元排名居首,亏损额超过10亿元的公司还包括中国远洋(601919)、石化油服(600871)、重庆钢铁(601005)和*ST舜船(002608)。
“中小创”业绩领跑,传统产业部分指标改善
总体平淡的A股半年报中,也不乏亮点。以高成长为主要特征的“中小创”业绩领跑,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显示,在汇聚众多优秀中小企业的中小板,793家公司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近1.25万亿元,实现净利润934.67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4.87%和12.70%。
而在致力于打造创业创新“市场化引擎”的创业板,516家公司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142亿元,实现净利润379.83亿元,同比增幅分别高达33%和近五成。
凯石益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研究总监仇彦英分析认为,符合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现出良好成长性,是“中小创”业绩大幅跑赢同期全市场水平的重要原因。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一些传统产业也依靠稳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呈现出部分指标改善的趋势。上海证券交易所供应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沪市煤炭、钢铁等过剩产能行业上市公司存货余额同比下降17%,21家钢铁行业公司中三分之二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减少。
从去年上半年亏损近46亿元,到今年同期获利32.75亿元,钢铁板块成为A股市场上传统产业从转型中汲取动能的“样板”之一。
410家公司净利润为负,百余家业绩“变脸”
对于投资者而言,上半年成绩单中既有值得挖掘的“金矿”,也暗藏着需要规避的“雷区”。
数据显示,上半年共有507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翻番,占总数的18%,另有216家业绩增幅在50%至100%之间。与此同时,1143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占比高达39%。
此外,上半年共有41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为负值,其中87家上市公司亏损过亿元。120多家上市公司当期净利润不足500万元。
与往年相似,“变脸”仍非个别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共有百余家上市公司相继发布公告,对上半年业绩预告运行修正,其中不少因宏观或行业环境变化而出现“下修”。
以华峰氨纶(002064)为例,其一季报中预计2016年半年度净利润在2245万元至5611万元之间。其正式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为-4.13亿元,同比减少逾320%。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上半年创业板业绩数据抢眼,但主要贡献来自于十多只白马成长股和56家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在招商证券(600999)看来,创业板的高成长是“少数派”的高成长,如果不依靠外延,创业板公司整体内生增速非常低。
“
连自己人都坑的这35家公司 员工持股最惨的亏了27%
”
2016年的A股市场从第一个交易日(1月4日)开始就在挖坑,花了五个月时间,这个坑还没有填完,未来还需要多长时间来抚平创伤,不得而知。直到现在,2016年的年内高点还停留在第一个交易日的高点,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在这种龟速填坑、步步为营的低位震荡行情之下,很多上市公司都觉得自己的股价被市场低估,尝试通过类似大股东增持、员工持股计划等交易手段提振投资者持股信心。2016年以来,共有267家上市公司采用员工持股计划增持股票,已经实施完成的有140家,员工持股计划夭折的25家(多因股价一跌再跌),其余的则运行到董事会通过、股东大会通过流程,尚未完成。
已经实施完成员工持股计划的140家上市公司,从最新的股价来看,35家处于浮亏状态。受伤的上市公司自己人一点不比韭菜轻松,其中苏宁云商(002024)员工持股价已经亏损了27.22%,列各家上市公司员工计划收益之末。苏宁云商该员工持股计划资金总额10亿元,购买均价15.17元,最新股价为11.04元,锁定期限为48个月,参加对象涵盖了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线上线下运营管理、商品供应链经营、物流服务等业务体系中高层人员;技术开发体系骨干;职能管理体系的中高层人员以及公司认可的有特殊贡献的其他员工。
员工持股计划中收益翻番的有三家,分别是达华智能(002512)、秀强股份(300160)、启明星辰(002439),盈利收益率分别高达153.69%、135.26%、101.84%。
不过话说回来,员工持股计划一般都有锁定周期,现在统计的盈利和亏损都是暂时的,时间还有。另外,上市公司的股价受市场波动太大,很多低估值的股票确实是具备底部参与价值的,投资者不妨区别对待,享受比员工还优惠的价格买入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遇到的。
㈦ 员工持股到期股价仅为一半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没有什么影响。员工持股到期股价仅为一半对股市没有什么影响。由于增发价比市场价低,所以实施员工持股,股价短期不会有上涨和下跌所以没有什么影响。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新型股权形式。公司员工在该公司(或一组公司的母公司)中拥有股份的位置。员工通常通过购股权计划获得股票。
㈧ 股票收盘价比员工持股价低是什么意思
1、若现价买入,你所持有该上市公司股票的成本较员工更低;
2、一般情况下,若股价低于员工持股价,该上市公司会鼓励员工增持该公司股票;
3、我们理解若股价长时间低于员工持股价,会对该上市公司的员工信心产生动摇。那该上市公司大股东会进行二级市场增持。
㈨ 中国联通员工股票低于持服价,公司回收吗
中国联通下一步要做的方案很有可能是“员工持股计划”。按照国企一般精简员工的方案来看,一般多是“一次性买断”,公司会给员工一笔钱,一次性买断员工在正式退休前的工龄。
中国联通在停牌前压低股价,也是在为一步做准备。部分员工将以停牌前的价格获得一部分股票,获得数量很有可能是按照工龄来计算的。
不可置否的是,营业厅部分员工将在“持股计划”的范畴内。基于前夕中国联通和阿里频繁的动作,阿里必在混改之列。北京西单的营业厅已经改为互联网体验馆,目的似乎不言而喻。 形如每个朝代的更替,中国联通的员工将会面临“失业”现象。但是,为了将这些为通信事业服务了近30年的员工妥善安排。中国联通必然要将“伤害值”将到最低,甚至还会对这些员工加以弥补。而每年以7%速度的通货膨胀,一次性买断必然不是对员工最好的交代,所以,员工持股计划似乎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