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贵州茅台全球最大基金股东悄然易主,易主的原因是什么
易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很多人觉得贵州茅台的市值已经非常高了,上涨的潜力也不大了。
在我个人看来,我觉得贵州茅台的市值虽然已经非常高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贵州茅台的基本面发生了变化。如果贵州茅台的基本面没有任何变化,我会选择继续持有贵州茅台,我也在通过持有基金的方式来持有这个股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我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并没有因为这个新闻而选择减持贵州茅台。
一、贵州茅台的最大基金股东悄然易主。
这是关于贵州茅台的新闻,贵州茅台一直是A股市场的龙头股票。在此之前,很多人非常看好贵州茅台的发展,同时也在大量增持贵州茅台的股票。但当贵州茅台的股票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多人开始减持贵州茅台,就连贵州茅台全球最大的基金股东也开始减持这个股票,这个事情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
❷ 贵州茅台全球最大基金股东易主,这是否会影响茅台集团的运营
茅台的最大股东发生变化,并不会影响到茅台集团未来的经营以及发展。
由于持有茅台股份最多的基金大量抛售茅台的股票,这也导致金融市场认为茅台集团未来的前景并不明朗,因而导致茅台集团的股票价格出现了连续的大幅度波动。不过笔者觉得金融市场上的变化,并不会影响到茅台集团的未来运营。
一、茅台的产品已经深入了消费者的内心。
茅台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附加价值,就是因为消费者一直把茅台的产品当成奢侈品来对待。可以说正是由于茅台的产品在老百姓心目中树立了这样的形象,这也导致茅台集团并不可能因为一时的市场波动,出现企业经营困难的问题。
作为中国的知名白酒品牌,茅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之后,依然能够在消费者心里有如此高的地位,这就足以说明茅台集团在经营上,并没有遇到任何的困难,而最大股东易主这件事情,也并不能够给茅台的发展带来任何根本性的影响。
❸ 茅台股票突然大跌,发生了什么,官方如何回应
一家知名美国投资机构减持茅台的股票,随后茅台股价大跌。近日,白酒股出现不小的跌幅,从公开数据来看,美国资管巨头资本对茅台减持了45万股,据悉,该基金是持有茅台股份最多的机构,截止去年年底,该基金持有141亿人民币左右的股份。其实从去年年底机构抱团白酒开始,市场就开始对茅台类的白酒的质疑。有投资者表示,白酒股已经被抱团过度,导致其价格远远脱离其实际业绩,70倍市盈率的茅台已经消化了它未来两年的业绩,所以现在白酒股已经助于价格顶峰了,而且一旦机构抱团松动,白酒板块的股价很容易就出现各种波动。所以此时已经不是投资白酒的最佳时间了。
而且更为关键在于从未来长期经济结构来看,内需有望成为经济的主要拉动力,中产阶级的崛起,叠加消费升级的市场,未来高端白酒的需求一定会持续上升,市盈率高只是阶段性的现象,长期来,白酒的基本面是不断向好的,尤其茅台,其领先位置并没有改变,对超高端白酒市场垄断优势依然具备。
❹ 贵州茅台股价跌盘,市值蒸发670亿,是否有人在背后暗箱操作
茅台股价崩盘严重,除了经济的不可调控性,市值蒸发如此之多的原因,依旧还离不开人为资本操控的影响。
2021年1月19日,茅台出现了罕见的大跌情况,许多买了白酒基金和股票的网民不得不重新考虑茅台股价的走向趋势来选择去留。不得不说,茅台股价的大跌着实伤了许多网民的心,有的股民选择及时抛售股票以避免更大的损失,而有的股民则选择继续保持信心,希望股票回升。但是在当今股票市场中,股民想要期望茅台股票的再次回升只能仰望资本家以及众多基金经理的股票市场操作风向了。
总而言之,市场瞬息万变,谁也不能完全把握好股票市场的变化与风向。国民无论是买股票还是基金有部分经验支持,要想获得巨大收益还得靠一部分运气。但是在股票市场中,往往资本家的运作和股票操作方式对股民的收益影响最大。
❺ 白酒首份三季报出炉!贵州茅台股东数连降两季,这是怎么回事呢
白酒首份三季报出炉!贵州茅台股东数连降两季,这是因为受到疫情所带来严重影响。并且受到人民经济消费水平不断下降也能够带来非常长远影响。
因此要面对疫情和其他外部因素做好相对改善与调整,这样才可以加强股票的投入力度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和市场消费模式,也能够让各个公司之间的利润能有所增长。
❻ 贵州茅台股票跌停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大跌
消息面上,贵州茅台昨日晚间发布公告,公司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3.77%,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仅为2.71%。
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522.42亿元,同比增长23.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34亿元,同比增长23.77%。
然而,第三季度,贵州茅台的业绩回落到仅有个位数增长,营收仅增长3.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速也仅有2.71%。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前三季度以及去年第三季度,贵州茅台的营收增速分别可以达到59.40%和115.88%。而今年中报,公司的营业收入尚保持四成的增速。
根据贵州茅台曾发布过公司年度销售计划,2018年,公司茅台酒销售计划为2.8万吨以上。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四季度白酒消费旺季,贵州茅台有可能会大幅放量。
根报道,一位白酒行业资深观察人士表示,茅台酒确实自身存在着产能不足情况,但公司最终出货多少,也跟着市场节奏走。今年以来,市面上的茅台酒炒作气氛有所放缓,因此公司的整体投放量也有所放缓。
白酒专家铁犁分析,未来高端白酒增长还将保持平稳,但整体增速可能会放缓,毕竟这一轮行业增长的动能在2017~2018年已经有所释放。
❼ 茅台最大的基金买家出手减持,他究竟为何会这么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奇怪的现象,尤其是很多基金公司现在正在抛售自己手中的茅台基金的这种现象更是让人们对此表示非常的好奇,为什么这些基金公司要抛售自己手中的茅台基金,其实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去保持自己的经济利益。
所以我们相信不管怎么做,基金公司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自己的公司获益,那么只能够去抛售自己手中的相关基金,才能够去选择购买新的基金,才能够去为自己重新获得很大的利益,这些本来就是很多基金公司最主要的操作手段和操作方法,所以我们不必要感觉到非常的惊奇。
❽ 贵州茅台罕见暴跌,它的利润去哪里了
贵州茅台开盘之后一路走低,午后一度大跌5%,股价逼近2000元大关。截止收盘,贵州茅台仍大跌4.6%,成交金额148亿,报收于2058元,总市值为2.58万亿。开年以来,茅台累计下跌21%,进入技术性熊市。
贵州茅台大跌不要紧,关键是贵州茅台的市场核心地位,它这一跌,市场就恐慌。今天盘面的情况是,原本大盘股、抱团股继续反弹,结果茅台大跌,市场的反应立竿见影,大盘股、抱团股跟着纷纷跳水,最后把大A指数也带下去了。
在茅台大涨的时候,增持、减持的消息都有,这是基金的自主行为,但是在下跌途中,减持、利空性的声音则会不断放大。在尺度的茅台股东群,股民对茅台大跌议论纷纷,“买了茅台的小散要三五年解套”、“茅台永套牢”、“不要骂茅台,一起买茅台才是救市的出路。”
对于茅台大跌,你有什么看法?
❾ 谁在抛弃茅台
作者:沈晖
支持:远川资管报道部
2009年4月,贵州遵义的茅台股东大会,还没有成为中国投资者的奥马哈,但也已经吸引了一众投资者和基金经理。
他们眼里放着光,只想寻得一个答案:贵州茅台发生了什么?7年上涨接近30倍的股王,两个半月跌去23%。而调研茅台镇,除了酒香之外并不能获得什么。调研完茅台的基金经理和投资者还没有走出茅台厂就掏出了手机,选择了一键卖出。在此之前,基金经理们在一个季度创纪录地减持了茅台7.24%的股票。
此后,茅台管理层和投资者开启了长达十年的相爱相杀。
2013年,贵州茅台经历了最冷的一个冬天,曾经“一瓶难求”的茅台,在一向销售大热的春节量价齐跌,不少烟酒店三天都卖不出去一瓶。很多人把茅台的滞销归罪于“三公”消费的一纸禁令和塑化剂风波,殊不知,时任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的政策为这场终结白酒黄金十年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1998年,袁仁国刚上任茅台股份总经理时,接手到的是其实是一个烂摊子,茅台两个季度销售量不到700吨。袁仁国上任之后,立马对营销渠道进行市场化改革,精挑具备政务关系的经销商作为团购渠道的特约经销商,并在一个销售区域设置多个经销商避免个别经销商话语权过大。短短十年间,经销商148家发展到900多家。
在扩大渠道和销售队伍的同时,对茅台践行涨价政策,飞天茅台01年出厂价仅仅218元,十年后的11年上涨到619元,市场价达到了当时颇为离谱的2000元。
自此,茅台已不是一瓶酒。出厂价和市场价之间隐含了1000多元的巨大价差,巨额的利润都涌入了疯狂扩张的经销商。当时,行业内有个说法:“做五粮液需要资金,做茅台需要关系”,很多销售点的供货渠道对外是对外保密的。这显然是不正常的市场。[1]这极其容易把阳光下的企业收益变成灰色的个人收益。
11年底,对于茅台要上调出厂价的传言,曾在茅台股票上赚过大钱的“茅台03”冯柳,发出了自己的冷思考。
冯柳认为,好的价差可对渠道产生良性推动,帮助产品渗透进而加强消费扩大需求培养,再反过来推动价差的坚挺,但是万事皆有度,过大的价差会导致疯狂的市场行为从而扭曲需求。冯柳当时回避了茅台管理层放任涨价背后的利益关系,单纯戳穿当时的茅台就是泡沫下的价格幻觉。
在冯柳作出判断之后,中央“八项规定”大刀挥下,政务消费渠道被切断的茅台,三年内不仅市场价格从2299跌到了888元的谷底,而且股价调整了近70%,更有囤货1000箱的经销商断销损失近2000万。
直到14年贵州茅台原副总经理房国兴,被指控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牟利。此时,已经不是“价值”投资者们投资腰斩的问题那么简单了,不乏投资者对于茅台管理层背后是否蕴含“利益输送”产生怀疑。
手中下金蛋的鸡眼看就要被自己掐死,袁仁国深刻认识到深度绑定政务消费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于是开始转战商务消费及个人消费市场。不仅拓展了茅台酒的品类,还尝试茅台云商的 探索 ,不断促进渠道扁平化发展。
或许是茅台管理层的积极转变,国内顶级投资人段永平看到了茅台蕴含的契机,在茅台180元左右开始买入茅台。当谈到茅台与管理层的腐败问题时,段永平认为茅台和腐败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减少公款短期内确实会减少茅台的销量,但公款消费不应该是茅台消费的大头,茅台之所以被人喜欢,因为它是特别好的酒,喜欢的人自然会喜欢喝。
当时,对茅台饱含信心的不仅只有段永平,更有易方达中小盘的掌管者张坤,在目前7年5倍公募王者的“光辉”背后,曾经一度业绩不振,原因就是重仓了茅台。
在张坤的眼里,茅台在2013年遇到的问题是需求侧的断崖,但在供给侧并没有人替代它,它还是中国白酒的第一品牌。大家想的是,三公需求占一半,这种需求没有了。如果只看一年,这是对的,是核心矛盾。但如果看十年,这就不是核心矛盾,东西好不好才是核心矛盾。
15年前,茅台管理层和投资者虽有所裂缝,但不难看出,茅台还是能为投资者做出改变,但接下来呢?
2018年,茅台迎来了重大的人事变故。
李保芳接任袁仁国成为了茅台集团新一任董事长,而袁仁国的去向未知,令人不禁遐想。
随后李保芳大砍经销商,并不断扩大直销渠道建设,特别是对于商超及电商加大直投力度。在双十一那一天,茅台仅仅用了14个小时就实现了销售额的破亿。不过,在线上被抢爆的同时,茅台官微发布公告因利益输送问题撤销电商负责人聂勇的职责。
而在此前,茅台因为业绩不及预期刚经历了跌停,再加上电商负责人的利益输送问题,此时的茅台分外扎眼。18年,茅台一直接受到投资者们的质疑,包括毛利率连跌四年的问题、产能跟不上消费的问题以及预收账款下滑明显的问题。而此时茅台电商负责人的革职更是将投资人们的质疑推向了高潮。
在众多言必称茅台的投资机构彰显出叶公好龙气质的同时,景林对茅台的看法还是颇为乐观的。景林资产高云程解释了茅台三季度业绩不及预期的原因是去年三季度同比增长100%,基数较高,而这个跌停是由于市场情绪脆弱,对未来悲观的氛围下形成的。茅台供求关系并没有变化,只是季度间的业绩有不平衡性。
高云程表示并不会因为茅台三季度少赚了20 亿利润,而四季度或者明年会多赚20亿利润,就把公司打75折出售。
半年后,袁仁国落马,茅台管理层呈现出大观园式的复杂。然后茅台衰事不断,收到证监会对于茅台设立营销公司是否形成金额较大关联交易的问询函。
投资者们开始质疑茅台堂堂一个万亿市值的上市公司,为何不能自己卖酒却要设立一个销售公司。这背后是否涉及了利益输送的问题。
而茅台集团成立营销公司,市场认为有两个利空。一是集团蚕食鲸吞渠道利润。茅台的渠道扁平化将由茅台集团主导,渠道的丰厚利益,也将被茅台集团完全抢走。二是未来茅台提价动能枯竭,差价越大,集团利润越丰厚。[2]
面对市场的热议,长期坚持持有茅台的但斌也发微博表示,茅台成立营销公司对茅台酒提价不会有任何影响,但是本属于股份公司收回的酒本却受影响。
在投资者们的深挖下,茅台账面上1120亿的现金并没有拿来购买理财,反而成立了一家财务公司统筹使用。而财务公司的设立,直接导致的问题就是股东获得的利润分红减少了,而集团可能会占据更多的利息收入。
而此时,长期持有茅台,大赚100亿的聪明资金(市场上盛传是李录)“某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客户资金(交易所)”开始大举减持贵州茅台。
茅台管理层开始充分发挥茅台这个摇钱树的作用,隐晦的转移了茅台的利润,而这部分钱的去处,或许是用于改善贵州债务格局,或许又是别的用途。茅台管理层与投资者小股东的矛盾已经开始激化,但问题被随后茅台飞涨的股价所掩盖。
2020年6月10日,茅台如期召开股东大会,这也是原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高卫东接棒李保芳成为茅台集团董事长主持的首个年度股东大会。
戏剧的是,一改“售酒”的惯例,改为搭售包含飞天茅台、生肖酒和各系列酒的大礼盒。匪夷所思的捆绑销售遭到投资者们的一众吐槽。
令投资者最为不解的是,贵州茅台开始“阳光下”大开大合地输血贵州,从凭机票换购2瓶廉价茅台带动贵州 旅游 岛无偿划转4%的股份到贵州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从花600亿大笔投资基建项目到拟发行150亿债券用于贵州高速的股权收购。
这两天,贵州茅台捐赠5.46亿转向建设习水县习新大道建设更是神来之笔,似乎股民手里的股王随意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10月25日,贵州茅台三季报出炉,茅台业绩略为低于市场预期。而其中2019年四季度新进的第三大股东贵州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在三季度减持套现280多亿元。同时,贵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在三季度退出贵州茅台前十大股东之列。
贵州茅台对于管理层和投资者的天平已经彻彻底底倾向于管理层的一边。
贵州确实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平平无奇的小镇可以拖欠教师5亿的工资款,一年财政收入几亿的小县城可以花几百亿去投资建设,肩负离谱的债务,饱受外省的质疑却不妨碍贵州培育出茅台这样一只会下蛋的鸡。
而如今贵州茅台已经变得不是一瓶酒,可能也变得不是那个一心只为投资者带来永续收益的股王,现在的茅台愈发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投融资平台。今天,贵州茅台大跌4.22个点,成交额高达一百多亿,仿佛是投资者对于管理层近期操作最大的宣泄。
固收投资者常常调侃贵州城投债最牢不可破的城投信仰,真的出现问题,也可以去遵义搬茅台抵账。地方财政利用优质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为自己反哺输血,不可谓不是一种好的融资方式。而且,上市国企本身具备带动 社会 发展的责任,而现在很多省份也面临了贵州一样的问题,茅台也成为了别省学习的样本,例如山东兖州煤业也开始并购集团资产。
但是,地方国资不能过于短视而一味地与投资者背道而驰,管理层和投资者只有成为“夫妻”,伉俪情深,才能使得企业对地方、对 社会 价值最大化。
在土地财政愈发不可维系的今天,审视过去的茅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完美的地方财政样本。而未来,管理层若不珍惜手中这只会下金蛋的鸡,茅台终有一天会跌落神坛。
参考资料
[1]. 时评:“利益输送”成谜,茅台为何自背骂名。
[2]. 茅台1天没了850亿!更有大股东被投诉侵犯上市公司利益,私募大佬但斌也发话,发生了什么?——中国基金报
[3]. 贵州茅台 换届和激励问题是关键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观点不对市场走势构成任何保证, 历史 业绩不保证未来表现。提及行业不构成任何推介,境外市场及个股情况仅供参考。
❿ 贵州茅台全球最大的基金股东悄然易主了,这会对茅台有影响吗
这对茅台基本上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即便茅台的基金股东悄然易主,茅台本身也有着一定的上涨属性。
这个道理其实非常简单,虽然资本市场上的减持确实会影响到股价和基金的波动,但如果减持的份额能够被迅速补上,我们只需要把这种情况理解为正常的交易行为,没有必要过分当真,更没有必要因为这种事情而产生恐慌性的情绪。换而言之,如果我们相信贵州茅台的基本面的话,我们只需要长期持有就可以了。
一、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
这是来自于贵州茅台的股价的一份分析,因为贵州茅台的股价在2021年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很多人也关注到了贵州茅台的最大股东发生了变化。在此之前,贵州茅台的最大的股东一直是海外的欧洲太平洋成长基金。但在此之后,第1股东已经成为了招商中证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