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股评 » 香港股票泡泡玛特的股价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香港股票泡泡玛特的股价

发布时间: 2022-08-19 20:47:38

Ⅰ 泡泡玛特股价大跌,与二次销售的消息有关系吗

狂奔上市后的泡泡玛特,遭遇了上市以来第一个波折。

12月28日,泡泡玛特股价最低下跌至72.05港元/股,跌幅一度达到16.4%。截至收盘,泡泡玛特股价报77.65港元/股。连跌2个交易日后,其市值蒸发近150亿。

店员违规操作、私自拆开盲盒,很有可能就是在寻找稀缺款。

而如果一个盲盒是被拆开过的,就意味着破坏了消费者购买盲盒的核心体验,最终可能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危机。

12月26日,新华社在一篇文章中评论称,“惊喜和期待的背后,‘盲盒热’所带来的上瘾和赌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费,不少盲盒爱好者每月花费不菲,正所谓‘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并引用专家建议称,“家长和老师应引导未成年人形成良好消费观,避免误入消费圈套。同时,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盲盒经营模式,避免其畸形发展,给社会和青少年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店员私拆盲盒再二次售卖时间的曝光,对泡泡玛特今后的规范管理、加强品牌价值和运营敲响了警钟。

Ⅱ 150亿市值蒸发,“盲盒第一股”的股价为何如此波动

刚刚上市的泡泡玛特遭遇烦恼。

12月28日,泡泡玛特(09992,HK)开盘突然闪崩,一度暴跌逾16%。此前,新华社刊文表示,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盲盒经营模式,避免畸形发展。此外,泡泡玛特被曝二次销售。截至收盘,泡泡玛特跌幅收窄至9.19%,报77.65港元,成交13.84亿港元,市值蒸发150亿港元左右。

据了解,一套盲盒一般由12个“普通款”和1个“隐藏款”组成,获得后者的概率很低。在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上,“隐藏款”和“热卖款”的价格甚至高于原价十倍,这也就导致了店员们徇私舞弊的牟利行为。

需要强调的是,在此之前,泡泡玛特的港股上市可谓公司高光时刻。12月11日,泡泡玛特在港股挂牌上市,开盘后迅速拉升到每股77港元,较每股38.5港元的认购价上涨100%,公司市值破1000亿港元。截至12月28日暴跌前一个交易日泡泡玛特总市值依然超1200亿港元。33岁的创始人王宁及妻子持近49.8%股权,夫妻身家突破500亿港元。

事实上,泡泡玛特此次港股上市乃二次上市,早在2017年2月,其曾登陆新三板,挂牌2年后,于2019年4月终止挂牌,后重启上市。

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泡泡玛特成立于2010年,主要专注于集潮流商品零售、艺术家经纪、新媒体娱乐化平台和大型展会举办于一体的IP综合运营服务领域。2017年-2019年,泡泡玛特的营收从1.58亿元增长至16.83亿元,最近两年营收增幅分别高达225%、227%。此外,其净利润分别为156万元、9952万元、4.51亿元,净利润翻了289倍,毛利率高达64%。

新华社评“盲盒热”:上瘾和赌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费

据新华社12月25日消息,新华社发文评价盲盒经济,文中称,盲盒就是在盒子中放置不同样式的玩偶,消费者凭借运气抽取,有时抽到重复的固定款,有时则抽到心仪款或者隐藏款。这种随机化的体验让不少年轻人感到新鲜刺激,选择“入坑”。

天猫2019年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显示,手办超过潮鞋和电竞成为“95后”热度最高的爱好之一,过去一年在国内知名电商平台上,大约20万消费者在盲盒上的花费超过2万元人民币。跟踪玩具市场动向的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国内盲盒市场市值已超过25亿元人民币,2014年至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6%。

盲盒不仅成为一个经济现象,也反映了当下中国年轻人,特别是“95后”一代的心理和生活状态。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韦文琦对记者表示,对学生和上班族来说,写一篇论文做一个项目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盲盒的即时性能让消费者在当下就得到满足,“在物质丰富的时代,比起实用价值,年轻人更注重物品带给自己的情绪价值。”

一个盲盒的售价在49元到79元人民币不等,也有上百元的。不少玩家表示,花几十元获取一个小快乐挺值得的。

盲盒不仅是一个玩具,还是一种能够满足归属与爱等需求的媒介。特别是对于面临社交恐惧症等问题的年轻群体而言,盲盒不仅给予他们精神寄托,更带给他们认识朋友的机会。

惊喜和期待的背后,“盲盒热”所带来的上瘾和赌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费,不少盲盒爱好者每月花费不菲,正所谓“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对此专家建议,家长和老师应引导未成年人形成良好消费观,避免误入消费圈套。同时,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盲盒经营模式,避免其畸形发展,给社会和青少年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Ⅲ 这几天股价大跌,泡泡玛特为何变成了“泡沫玛特”

因为有机构预测,泡泡玛特的去年业绩可能不如预期,利润可能下滑10%左右,该消息一出,泡泡玛特随即股价暴跌。其实引起泡泡玛特股价暴跌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这段时间,多家媒体连番报道,有关盲盒经济的纠纷事件,包括盲盒二次封装,产品假冒伪劣等现象。同时泡泡玛特最大的竞争对手,名创优品旗下的TOPTOY盲盒品牌的崛起,也给泡泡玛特的股价带来压力。当然最重要的自然是,机构发布最新预测,泡泡玛特的2020年业绩,可能不如预期,利润出现不小的下滑。

Ⅳ 泡泡玛特股价大跌

是的,“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12月28日开启暴跌模式,开盘价77.15港元,低开逾10%,股价一路下跌,最低下探至72.05港元/股,跌幅近16%。

12月11日,泡泡玛特才在香港挂牌上市,开盘后迅速拉升到每股77港元,较每股38.5港元的认购价上涨100%,公司市值破1000亿港元。对于不玩盲盒的股民来说,千亿市值的泡泡玛特实在是无法理解,甚至一度理解为智商税。

但对于热衷于收集以及抽取盲盒上瘾的资深玩家来说,他们和炒鞋等圈子一样,也是忠实度极高的一群人。对于盲盒的变现价值,如果抽到概率极低的特定隐藏款,在不少二手交易平台上,可以卖到高于原价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

(4)香港股票泡泡玛特的股价扩展阅读

新华社发文评价盲盒经济:

近日,新华社发文评价盲盒经济,文中称,盲盒不仅成为一个经济现象,也反映了当下中国年轻人,特别是“95后”一代的心理和生活状态。惊喜和期待的背后,“盲盒热”所带来的上瘾和赌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费,不少盲盒爱好者每月花费不菲,正所谓“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对此专家建议,家长和老师应引导未成年人形成良好消费观,避免误入消费圈套。同时,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盲盒经营模式,避免其畸形发展,给社会和青少年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韦文琦说,“对待烧钱的爱好,还是应当保持正确的消费观念。我们可以为快乐买单,但不该为冲动买单。”

Ⅳ 泡泡玛特市值自高点蒸发逾千亿港元,股价暴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泡泡玛特股价暴跌背后的原因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和国际因素的变化而导致的。根据媒体报道,泡泡马特大跌8%,最新的股票价格在21.2港元,从这个跌点上就可以看出泡泡玛特跌价的幅度非常之大,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而根据该公司的官方报道,泡泡玛特公司股价已经破发,而这家公司的招股价在38.5港元,跌破率达到了40%,历史最高点的市值竟然高达1500亿港元,如今却只剩下了295亿港元,这个落差这么大很影响这家公司的根基。然而泡泡玛特发布的公告中还显示,公司预计在上半年的收入可能同比增长不低于30%,同期股价将会减少不高于35%,从官方所发布的信息来看这家公司完全是在自导自演,因为以这个价格暴跌下去,那么对泡泡玛特这家公司的生存力存在很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