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股评 » 贝因美大股东增持股票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贝因美大股东增持股票

发布时间: 2022-06-22 13:06:53

❶ 贝因美更名“去食品化”,贝因美股价上涨与此有关吗

据消息显示,贝因美更名遭问询。据了解,该公司此前拟将“贝因美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但证券简称保持不变。值得一提的是,贝因美公司股价近日以来有较大幅度上涨,不少股民认为,此现象或与其更名有关。

据资料显示,贝因美一度涉足母婴店、母婴平台等。2012年,贝因美作出两项重大战略转型决定,剥离了生活馆、保险代理、婴童用品等非食品业务,将战略由“孕婴童产业综合运营商”转变为“婴童食品第一品牌”。有业内人士表示,贝因美市场份额已被其他品牌赶超,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如果此时不在主营业务上发力还去搞其他业务,并不是明智选择。

其他方面,随着外资合作伙伴恒天然的决意退出,浙江省国资委正在洽谈入股贝因美,并就进入方式和持股比例等问题与后者大股东展开讨论。此次更名反映了贝因美在企业生存上的一次革新,对整个公司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❷ 昔日国产奶粉老大为什么打算一口气卖掉22套房

对于曾经的国产奶粉巨头来说,频繁出售手中的房产实属情非得已。贝因美从2014年开始走下坡路,在二孩政策实施后业绩也未见明显好转,2016年更是亏损7.81亿元。公司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贝因美亏损3.83亿元,预计今年全年亏损3.5亿元至5亿元。

通过紧急出售房产来改善财务,以防ST戴帽,成了年末的头等大事。

由于贝因美首发上市时间为2011年4月12日,所以不难发现,这些房产均是该公司上市前购置的。

本次22套房产处置不进行整体或部分打包出售,且转让价格在不低于各套房产评估价值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二手房市场行情,与交易对方协商确定各套房产的最终成交价格,采取全款付清方式的,交易价款须在房产过户前付清,采取按揭付款方式的,将在收到合法金融机构出具的按揭合同后才办理房产过户手续。

控股股东增持股份浮亏较大

今年4月20日,贝因美发布其控股股东计划增持股份的公告称,“基于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坚定广大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结合对公司股票价值的合理判断,贝因美集团拟自2017年5月3日起6个月内(2017年5月3日至2017年11月3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包括但不限于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累计增持不超过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2%。”

截至今年11月3日收盘,贝因美集团已经完成本次增持计划。如下图所示,贝因美集团在今年5月3日至11月3日期间,动用资金1.55亿元,累计增持了1176.94万股,占贝因美总股本的1.15%。

按贝因美昨天的收盘价7.26元/股计算,这1176.94万股对应的市值为8544.58万元,浮亏比例高达44.87%。

此外,贝因美集团还在今年11月23日、11月24日合计进行了补充质押3000万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2.93%。

贝因美集团本次质押后,累计质押的股份数量为2.2亿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62.88%,占公司总股本的21.52%。

❸ 业绩由盈转亏,贝因美再陷退市危机,谢宏复出能否保壳

我觉得短时间内不能。

首先,我先来废话一下。

贝因美,它是一个卖奶粉的。

贝因美创建于1992年,公司主要从事婴儿食品的研发和生产销售,目前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位列前三,是奶粉前三行业中唯一一家本土奶粉品牌。

贝因美是中外合资企业,但资料显示是本土奶粉品牌,这让我觉得有点矛盾和无语,大概应该是中国企业家占股份大吧。

贝因美在2011年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旗下产品为婴儿辅食、配方奶粉、儿童乳制品、母婴营养品、亲自食品等。

贝因美曾获得过众多奖项,但在2016年的时候陷入“假冒”案件中。

此案件经过国家的多个部门审查,最终贝因美设计假冒被立案侦查。

谢宏,贝因美创始人。

谢宏是贝因美的首席科学家、成功生养教体系创立者、育儿专家、亲自顾问,他还是北京大学的兼职教授。

谢宏是多个食品科学、食品安全的研究员或者是理事,并且谢宏还着有多本书籍。

好了,我的废话完毕。

❹ 赚钱股票怎么选

一、公司名字听起来枯燥乏味,甚至听起来很可笑则更好

完美的股票应该属于完美的公司,而完美的公司经营的必定是很简单的业务,这种很简单的业务应该有一个听起来枯燥乏味的名字。

深交所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应根据实际经营业务情况审慎对公司名称进行变更,不得随意变更。变更后的公司名称应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匹配,不得利用变更名称影响公司股价、误导投资者。因此,从公司名称这个角度选股的话,其实应该是选择那些看一眼就知道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什么、有哪些产品或服务等公司名称,比如“老板电器”“同仁堂”等等。

二、公司业务枯燥乏味

如果一家公司盈利水平很高,资产负债表稳健,从事的业务枯燥乏味,那么你就有充分的时间来以较低的价格买入该公司的股票,那么当他变成投资者争相追捧的投资对象并且价格又被高估时,你就可以把它转手卖给那些喜欢追风的投资者们。

三、公司业务令人厌恶

当一家公司的业务让人耸肩表示怀疑和蔑视,令人作呕或者恶心的避之唯恐不及,那这家公司需要我们深入的去研究一下。

我们可以统计一下券商研究报告在每个行业或板块的分布情况,新材料、新科技、雄安新区,这些概念应该是近期券商研究报告最集中的板块。而处于夕阳行业、持续亏损(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是这么认为)的钢铁、煤炭、造纸,还有那些厨房里用的油盐酱醋等等,除了行业研究员定期要出行业研究报告外,很少有专门去研究的。而当这些行业的公司盈利能力出现大幅度提升,股价从低迷状态走出来甚至已经有了一定涨幅后,研究员们才开始关注,他们的关注又进一步推升了股价。

四、公司从母公司分拆出来

公司的分公司或部分业务分拆上市变成独立自由的经济实体,经常会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经管人的投资机会。大型的母公司不愿意看到分拆上市的子公司陷入困境,因为这样可能会对这家子公司产生非常不利的公众影响,反过来又会使得母公司受到不利的影响。

五、机构没有持股,分析师不追踪

如果你找到一只机构持股很少甚至没有持股的股票,你就找到了一只有可能赚大钱的潜力股。如果你找到一家公司,既没有一个股票分析师拜访过,也没有一个股票分析师说自己十分了解这家公司,你赚钱的机会就又大了一倍。同时,对于那些曾经风光无限而后来又被专业人士打入冷宫的股票,例如股价跌入低谷时被机构投资者抛售的股票,也是值得我们去重点关注的。

其实股价上涨,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公司盈利,一个是资金推动。对于机构没有持股、分析师不追踪的公司,如果盈利可以持续增长,那么受到市场资金关注是迟早的事情,而在市场资金关注后逐步流入会进一步推升股价。

六、公司被谣言包围:据传与有毒垃圾或黑手党有关

被谣言包围的公司,股价往往会有较大的下跌,原因很简单:新的投资者不愿意进场,老的“散户”股东受谣言影响离场意愿增强。这个时候往往是好的淘金机会。

七、公司业务让人感到有些压抑

那些让人觉得压抑的业务,不仅研究员不愿意去深入的研究,甚至整个行业的竞争都会较那些“高大上”的业务要更少,而这些“压抑”的行业,毛利率却高的吓人。殡葬服务的毛利率高达80%,远远超过了大部分传统行业。

八、公司处于一个零增长行业中

一个公司能够在一个陷入停滞的市场不断争取到更大的市场份额,远远胜过另一个公司在一个增长迅速的市场中费尽力气才能保证日益萎缩的市场份额。

成长性投资,投的是行业快速成长,里面相关的公司快速成长,蛋糕越做越大,每个参与者越分越多。而低迷行业中,行业产值或者产品需求是固定的,而从事该行业的公司越来越少。

九、公司有一个利基

“一个完美的公司必须拥有一个利基”。利基市场中,那些被市场中的统治者/有绝对优势的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或者小众市场,企业选定一个很小的产品或服务领域,集中力量进入并成为领先者,从当地市场到全国再到全球,同时建立各种壁垒,逐渐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比如,平安证券的视频投资顾问直播)

十、人们要不断购买公司的产品

厨房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小到不能再小的东西,我们每天都能见到的东西,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恒顺醋业、莲花健康、安琪酵母、黑牛食品、维维股份、西王食品、海天味业、伊利股份、光明乳业、涪陵榨菜、贝因美、三全食品、克明面业、洽洽食品~~~~

我们如果回顾他们的历史走势会发现,每一只在月线结构都是一个重心不断上移、或维持固定斜率向上的结构。如果我们在历次股灾、大跌后买入,并长期持有的话,都会得到不菲的收益,甚至比我们买入科技股后不停的做差价来的更为丰厚。

十一、公司是高技术产品的用户

高科技公司往往能够受到市场资金的追捧,追捧的原因很简单:科技创造价值!而当过多的资金追逐这些高科技产业后,会导致“量升而价跌”。

而对于那些充分利用这些高科技、高技术的公司来说,科技进步了,价格又降下来了,公司盈利自然就提升了。我们在关注高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关注一下受益高科技发展的相关下游企业,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十二、公司内部人士在买入自家公司的股票

从历史数据来看,大股东增持被看作是信心的一种重要体现。增持的数量是考量其未来表现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些增持数量大、且不断增持往往表明了股东的一种态度:公司的股价确实被低估、对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十三、公司在回购股票

股票一旦大量被公司购回,其结果必然是在外流通的股份数量减少,假设回购不影响公司的收益,那么剩余股票的每股收益率会上升,使每股的市价也随之增加(1亿元净利润/1亿股=每股收益1元。1亿元净利润/5000万股=每股收益2元)。

免责申明:

本资讯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资讯中的内容和意见仅做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因依赖本报告进行投资决策而导致的财产损失平安证券不承担法律责任。

❺ 贝因美股价为什么跌的这么低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很多年轻的夫妇都不愿意生孩子,甚至是不敢生孩子,要知道如今养育孩子的成本,完全不能和以前相提并论。仅仅是婴儿用品,都可以让一个本不富裕的家庭压力重大,更何况还没有涉及到孩子的教育投资。即使国家目前已经开放三胎,面对于孩子抚养的支出,很多人都止步于此。

在当今竞争压力激烈的今天,从事任何事情面对机遇的同时也有存在挑战。无论从事任何事情时,凡事都要与时俱进,才有可能扭转干坤。

❻ 贝因美这只自大盘上涨至今未涨的奇葩股票会大涨吗

不会了,这一只股票死了,像这种一直在走下跌趋势的票,庄家和私募团体这种大资金不会入股这种票,从成交量就可以看出来。如果说你现在持有这只股票,反弹就卖了吧。

❼ 贝因美奶粉股票怎么啦

没有浪莎掺哦

❽ 哪个国产奶粉打败巨头捱过三聚氰胺没躲过什么劫

“国际品质,华人配方”,你还记得这句有些年头的广告词,和那个曾被誉为“国产奶粉第一品牌”的贝因美么?

(图文无关)

贝因美在奶粉新政后推行的总承销模式是由一个总承销商将负责一两个产品品类在全国范围的渠道规划、营销推广。但是对于贝因美的总承销模式,行业内却备受争议。

据报道,有大型乳企奶粉事业部负责人认为,这种承销模式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一是承销商同时代理几个品牌,不可能把资源集中起来只做贝因美;二是不排除承销商为开拓市场挖贝因美经销商墙脚的可能。

母婴行业独立评论员年永威认为,贝因美把这些稀缺品牌拱手交给承销商令人匪夷所思

对此,贝因美此前回应表示,总承销商带来的是杂牌清退后的增量市场,原有市场依然掌握在公司经营团队手中,因覆盖的区域和渠道不同,不存在价格和促销等方面的冲突。

❾ 谁能给推荐支能赚钱的股票

能赚钱的股票,他自己就买了,谁还会推荐给你。
我的建议,买股票就要在熊市买,买被低估的股票。如:跌破发行价的质优小盘股,跌破大股东和高管增持价的股票,跌破定西增发价的股票。
按照这个思路,推荐几只:
诺普信,江中制药,时代出版
天瑞仪器,海立美达,

❿ 恒天然集团减持贝因美股票,6元多不减,非要跌到5元多减,有什么讲究

大股东减持有很多约束条件,现在应该减持障碍扫除了,减持完成后股票会有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