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股票发行方式
1、公开间接发行。指通过中介机构,公开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我国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募集设立方式向社会公开发行新股时,须由证券经营机构承销的做法,就属于股票的公开间接发行。2、不公开直接发行。指不公开对外发行股票,只向少数特定的对象直接发行,因而不需经中介机构承销。我国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发起设立方式和以不向社会公开募集的方式发行新股的做法,即属于股票的不公开直接发行。这种发行方式弹性较大,发行成本低;但发行范围小,股票变现性差。
拓展资料:
发行股票有两种情况:
①新公司成立,首次发行股票;
②已成立的公司增资发行新股票。二者在发行步骤和方法上都不相同。
创建新公司首次发行股票,须办理一系列手续。即由发起人拟定公司章程,经律师和会计师审查,在报纸上公布,同时报经主管机关经审查合格准予注册登记,领取登记证书,在法律上取得独立的法人资格后,才准予向社会上发行。
股票发行人必须是具有股票发行资格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我国《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对新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原有企业改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增资发行股票及定向募集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分别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股票在上市发行前,上市公司与股票的代理发行证券商签定代理发行合同,确定股票发行的方式,明确各方面的责任。
1、包销发行:
是由代理股票发行的证券商一次性将上市公司所新发行的全部或部分股票承购下来,并垫支相当股票发行价格的全部资本。
由于金融机构一般都有较雄厚的资金,可以预先垫支,以满足上市公司急需大量资金的需要,所以上市公司一般都愿意将其新发行的股票一次性转让给证券商包销。如果上市公司股票发行的数量太大,一家证券公司包销有困难,还可以由几家证券公司联合起来包销。
2、代销发行
是由上市公司自己发行,中间只委托证券公司代为推销,证券公司代销证券只向上市公司收取一定的代理手续费。
股票上市的包销发行方式,虽然上市公司能够在短期内筹集到大量资金,以应付资金方面的急需。但一般包销出去的证券,证券承销商都只按股票的一级发行价或更低的价格收购,从而不免使上市公司丧失了部分应有的收获。
‘贰’ 公开间接发行股票弹性较小指的是什么
具体如下:
间接发行是指通过券商经营机构向投资者推销股票的发行方式。即证券发行主体委托发行中介机构发行证券,由发行中介机构代表发行主体办理发行业务若证券应募额达不到预定发行额时,中介机构不负承购剩余额的责任。
间接发行方法现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其优点是,利用证券发行中介机构众多的金融网点和客户,以及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良好的信誉,可以迅速募集到大量资金,保证证券发行任务顺利完成。
‘叁’ 股票公开间接发行和不公开直接发行,为什么不是公开直接发行、不公开间接发行呢能不能举几个例子谢谢
公开发行股票是针对不特定的人群,需要中介机构承销的,定向发行是对特定对象发行,公司直接向特定对象发的
‘肆’ 股票发行种类
总的来讲,股票的发行方式可分为如下两类:
(1)公开间接发行。指通过中介机构,公开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我国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募集设立方式向社会公开发行新股时,须由证券经营机构承销的做法,就属于股票的公开间接发行。这种发行方式的发行范围广、发行对象多,易于足额募集资本;股票的变现性强,流通性好;股票的公开发行还有助于提高发行公司的知名度和扩大其影响力。但这种发行方式也有不足,主要是手续繁杂,发行成本高。
(2)不公开直接发行。指不公开对外发行股票,只向少数特定的对象直接发行,因而不需经中介机构承销。我国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发起设立方式和以不向社会公开募集的方式发行新股的做法,即属于股票的不公开直接发行。这种发行方式弹性较大,发行成本低;但发行范围小,股票变现性差。
‘伍’ 股票发行的方式有哪些
股票的发行方式可分为如下两类:
1、公开间接发行。指通过中介机构,公开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我国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募集设立方式向社会公开发行新股时,须由证券经营机构承销的做法,就属于股票的公开间接发行。
这种发行方式的发行范围广、发行对象多,易于足额募集资本;股票的变现性强,流通性好;股票的公开发行还有助于提高发行公司的知名度和扩大其影响力。但这种发行方式也有不足,主要是手续繁杂,发行成本高。
2、不公开直接发行。指不公开对外发行股票,只向少数特定的对象直接发行,因而不需经中介机构承销。我国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发起设立方式和以不向社会公开募集的方式发行新股的做法,即属于股票的不公开直接发行。这种发行方式弹性较大,发行成本低;但发行范围小,股票变现性差。
(5)属于公开间接发行股票的特点扩展阅读
发行股票有两种情况:
①新公司成立,首次发行股票;
②已成立的公司增资发行新股票。二者在发行步骤和方法上都不相同。
创建新公司首次发行股票,须办理一系列手续。即由发起人拟定公司章程,经律师和会计师审查,在报纸上公布,同时报经主管机关经审查合格准予注册登记,领取登记证书,在法律上取得独立的法人资格后,才准予向社会上发行。
股票发行人必须是具有股票发行资格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我国《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对新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原有企业改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增资发行股票及定向募集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分别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陆’ 股票的发行发式及推销方式
股票发行方式 在各国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下,特别是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管理的差异使股票的发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概括如下:
(1)公开发行与不公开发行 这是根据发行的对象不同来划分的。公开发行又称公募,是指事先没有特定的发行对象,向社会广大投资者公开推销股票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扩大股东的范围,分散持股,防止囤积股票或被少数人操纵,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社会性和知名度,为以后筹集更多的资金打下基础。也可增加股票的适销性和流通性。公开发行可以采用股份公司自己直接发售的方法,也可以支付一定的发行费用通过金融中介机构代理。不公开发行又叫私募,是指发行者只对特定的发行对象推销股票的方式。通常在两种情况下采用:一是股东配股,又称股东分摊, 即股份公司按股票面值向原有股东分配该公司的新股认购权,动员股东认购。这种新股发行价格往往低于市场价格,事实上成为对股东的一种优待,一般股东都乐于认购。如果有的股东不愿认购,他可以自动放弃新股认购权,也可以把这种认购权转让他人,从而形成了认购权的交易。二是私人配股, 又称第三者分摊,即股份公司将新股票分售给股东以外的本公司职工、往来客户等与公司有特殊关系的第三者。采用这种方式往往出于两种考虑:一是为了按优惠价格将新股分摊给特定者,以示照顾;二是当新股票发行遇到困难时,向第三者分摊以求支持,无论是股东还是私人配售,由于发行对象是既定的,因此,不必通过公募方式,这不仅可以节省委托中介机构的手续费,降低发行成本,还可以调动股东和内部的积极性,项固和发展公司的公共关系。但缺点是这种不公开发行的股票流动性差,不能公开在市场上转让出售,而且也会降低股份公司的社会性和知名度,还存在被杀价和控股的危险。
(2)直接发行与间接发行 这是根据发行者推销出售股票的方式不同来划分的。直接发行又叫直接招股。是指股份公司自己承担股票发行的一切事务和发行风险,直接向认购者推销出售股票的方式。采用直接发行方式时,要求发行者熟悉招股手续,精通招股技术并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果当认购额达不到计划招股额时,新建股份公司的发起人或现有股份公司的董事会必须自己认购来出售的股票。因此,只适用于有既定发行对象或发行风险少、手续简单的股票。在一般情况下,不公开发行的股票或因公开发行有困难( 如信誉低所致的市场竞争力差、承担不了大额的发行费用等)的股票; 或是实力雄厚,有把握实现巨额私募以节省发行费用的大股份公司股票,才采用直接发行的方式。 间接发行又称间接招股,是指发行者委托证券发行中介机构出售股票的方式。这些中介机构作为股票的推销者,办理一切发行事务,承担一定的发行风险并从中提取相应的收益。股票的间接发行有3种方法:一是代销,又称为代理招股,推销者只负责按照发行者的条件推销股票,代理招股业务,而不承担任何发行风险,在约定期限内能销多少算多少,期满仍销不出去的股票退还给发行者。由于全部发行风险和责任都由发行者承担,证券发行中介机构只是受委托代为推销,因此,代销手续费较低。二是承销,又称余股承购,股票发行者与证券发行中介机构签订推销合同明确规定,在约定期限内,如果中介机构实际推销的结果未能达到合同规定的发行数额,其差额部分由中介机构自己承购下来。这种发行方法的特点是能够保证完成股票发行额度,一般较受发行者的欢迎,而中介机构因需承担一定的发行风险,故承销费高于代销的手续费。三是包销,又称包买招股,当发行新股票时,证券发行中介机构先用自己的资金一次性地把将要公开发行的股票全部买下,然后再根据市场行情逐渐卖出,中介机构从中赚取买卖差价。若有滞销股票,中介机构减价出售或自己持有,由于发行者可以快速获得全部所筹资金,而推销者则要全部承担发行风险,因此,包销费更高于代销费和承销费。股票间接发行时究竟采用哪一种方法,发行者和推销者考虑的角度是不同的,需要双方协商确定。一般说来,发行者主要考虑自己在市场上的信誉、用款时间、发行成本和对推销者的信任程度;推销者则主要考虑所承担的风险和所能获得的收益。
(3)有偿增资、无偿增资和搭配增资 这是按照投资者认购股票时是否交纳股金来划分的。有偿增资就是指认购者必须按股票的某种发行价格支付现款,方能获得股票的一种发行方式。一般公开发行的股票和私募中的股东配股、私人配股都采用有偿增资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发行股票,可以直接从外界募集股本,增加股份公司的资本金。无偿增资, 是指认购者不必向股份公司缴纳现金就可获得股票的发行方式,发行对象只限于原股东,采用这种方式发行的股票,不能直接从外办募集股本,而是依靠减少股份公司的公积金或盈余结存来增加资本金,一般只在股票派息分红、股票分割和法定公积金或盈余转作资本配股时采用无偿增资的发行方式,按比例将新股票无偿交付给原股东,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股东分益,以增强股东信心和公司信誉或为了调整资本结构。由于无偿发行要受资金来源的限制,因此,不能经常采用这种方式发行股票。搭配增资,是指股份公司向原股东分摊新股时,仅让股东支付发行价格的一部分就可获得一定数额股票的方式,例如股东认购面额为100元的股票,只需支会50元就可以了,其余部分无偿发行,由公司的公积金充抵。这种发行方式也是对原有股东的一种优惠,只能从他们那里再征集部分股金,很快实现公司的增资计划。
‘柒’ 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举例说明.
二、普通股融资的优缺点
(一)普通股融资的优点
与其他筹资方式相比,普通股筹措资本具有如下优点:
1、发行普通股筹措资本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这对保证公司对资本的最低需要、维持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极为有益。
2、发行普通股筹资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股利的支付与否和支付多少,视公司有无盈利和经营需要而定,经营波动给公司带来的财务负担相对较小。由于普通股筹资没有固定的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所以筹资风险较小。
3 、发行普通股筹集 的资本是公司最基本的资金来源,它反映了公司的实力,可作为其他方式筹资的基础,尤其可为债权人提供保障,增强公司的举债能力。
4、由于普通股的预期收益较高并可一定程度地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通常在通货膨胀期间,不动产升值时普通股也随之升值),因此普通股筹资容易吸收资金。
(二)普通股融资的缺点
但是,运用普通股筹措资本也有一些缺点:
1、普通股的资本成本较高。首先,从投资者的角度讲,投资于普通股风险较高,相应地要求有较高的投资报酬率。其次,对于筹资公司来讲,普通股股利从税后利润中支付,不像债券利息那样作为费用从税前支付,因而不具抵税作用。此外,普通股的发行费用一般也高于其他证券。
2、以普通股筹资会增加新股东,这可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此外,新股东分享公司未发行新股前积累的盈余,会降低普通股的每股净收益,从而可能引发股价的下跌。
[返回]
三、股票发行
股份有限公司在设立时要发行股票。此外,公司设立之后,为了扩大经营、改善资本结构,也会增资发行新股。股份的发行,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必须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同次发行的股票,每股的发行条件和价格应当相同。任何单位或个人所认购的股份,每股应支付相同的价款。同时,发行股票还应执行的管理规定,主要包括股票发行条件、发行程序和方式、销售方式等。
(一)股票发行的规定与条件
按照我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应符合以下规定与条件:
1、每股金额相等。同次发行的股票,每股的发行条件和价格应当相同。
2、股票发行价格可以按票面金额,也可以超过票面金额,但不得低于票面金额。
3、股票应当载明公司名称、公司登记日期、股票种类、票面金额及代表的股份数、股票编号等主要事项。
4、向发起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法人发行的股票,应当为记名股票;对社会公众发行的股票,可以为记名股票,也可以为无记名股票。
5、公司发行记名股票的,应当置备股东名册,记载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各股东所持股份、各股东所持股票编号、各股东取得其股份的日期;发行无记名股票的,公司应当记载其股票数量、编号及发行日期。
6、公司发行新股,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前一次发行的股份已募足,并间隔一年以上;公司在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并可向股东支付股利;公司在三年内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公司预期利润率可达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7、公司发行新股,应由股东大会做出有关下列事项的决议:新股种类及数额;新股发行价格;新股发行的起止日期;向原有股东发行新股的种类及数额。
(二)股票发行的程序
股份有限公司在设立时发行股票与增资发行新股,程序上有所不同。
1、设立时发行股票的程序
(1)提出募集股份申请。
(2)公告招股说明书,制作认股书,签订承销协议和代收股款协议。
(3)招认股份,缴纳股款。
(4)召开创立大会,选举董事会、监事会。
(5)办理设立登记,交割股票。
2、增资发行新股的程序
(1)股东大会做出发行新股的决议。
(2)由董事会向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申请并经批准。
(3)公告新股招股说明书和财务会计报表及附属明细表,与证券经营机构签订承销合同,定向募集时向新股认购人发出认购公告或通知。
(4)招认股份,缴纳股款。
(5)改组董事会、监事会,办理变更登记并向社会公告。
(三)股票发行方式、销售方式和发行价格
公司发行股票筹资,应当选择适宜的股票发行方式和销售方式,并恰当地制定发行价格,以便及时募足资本。
1、股票发行方式
股票发行方式,指的是公司通过何种途径发行股票。总的来讲,股票的发行方式可分为如下两类:
(1)公开间接发行:指通过中介机构,公开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我国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募集设立方式向社会公开发行新股时,须由证券经营机构承销的做法,就属于股票的公开间接发行。这种发行方式的发行范围广、发行对象多,易于足额募集资本;股票的变现性强,流通性好;股票的公开发行还有助于提高发行公司的知名度和扩大其影响力。但这种发行方式也有不足,主要是手续繁杂,发行成本高。
(2)不公开直接发行:指不公开对外发行股票,只向少数特定的对象直接发行,因而不需经中介机构承销。我国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发起设立方式和以不向社会公开募集的方式发行新股的做法,即属于股票的不公开直接发行。这种发行方式弹性较大,发行成本低;但发行范围小,股票变现性差。
2、股票的销售方式
股票的销售方式,指的是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时所采取的股票销售方法。股票销售方式有两类:自销和委托承销。
(1)自销方式:股票发行的自销方式,指发行公司自己直接将股票销售给认购者。这种销售方式可由发行公司直接控制发行过程,实现发行意图,并可以节省发行费用;但往往筹资时间长,发行公司要承担全部发行风险,并需要发行公司有较高的知名度、信誉和实力。
(2)承销方式:股票发行的承销方式,指发行公司将股票销售业务委托给证券经营机构代理。这种销售方式是发行股票所普遍采用的。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必须与依法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签订承销协议,由证券经营机构承销。股票承销又分为包销和代销两种具体办法。所谓包销,是根据承销协议商定的价格,证券经营机构一次性全部购进发行公司公开募集的全部股份,然后以较高的价格出售给社会上的认购者。对发行公司来说,包销的办法可及时筹足资本,免于承担发行风险(股款未募足的风险由承销商承担);但股票以较低的价格售给承销商会损失部分溢价。所谓代销,是证券经营机构仅替发行公司代售股票,并由此获取一定的佣金,但不承担股款未募足的风险。
3、股票发行价格
股票的发行价格是股票发行时所使用的价格,也就是投资者认购股票时所支付的价格。股票发行价格通常由发行公司根据股票面额、股市行情和其他有关因素决定。以募集设立方式设立公司首次发行的股票价格,由发起人决定;公司增资发行新股的股票价格,由股东大会作出决议。
股票的发行价格可以和股票的面额一致,但多数情况下不一致。股票的发行价格一般有以下三种:
(1)等价。等价就是以股票的票面额为发行价格,也称为平价发行。这种发行价格,一般在股票的初次发行或在股东内部分摊增资的情况下采用。等价发行股票容易推销,但无从取得股票溢价收入。
(2)时价。时价就是以本公司股票在流通市场上买卖的实际价格为基准确定的股票发行价格。其原因是股票在第二次发行时己经增值,收益率己经变化。选用时价发行股票,考虑了股票的现行市场价值,对投资者也有较大的吸引力。
(3)中间价。中间价就是以时价和等价的中间值确定的股票发行价格。
按时价或中间价发行股票,股票发行价格会高于或低于其面额。前者称溢价发行,后者称折价发行。如属溢价发行,发行公司所获的溢价款列入资本公积。
我国《公司法》规定,股票发行价格可以等于票面金额(等价),也可以超过票面金额(溢价),但不得低于票面金额(折价)。
[返回]
四、股票上市
(一)股票上市的目的
股票上市,指的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股票经批准在证券交易所进行挂牌交易。经批准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则称为上市股票。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非公开募集发行的股票或未向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的非上市证券,应在证券交易所外的店头市场(Over The Counter market,简称OTCmarket)上流通转让;只有公开募集发行并经批准上市的股票才能进人证券交易所流通转让。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转让其股份,亦即股票进人流通,必须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里进行。
股份公司申请股票上市,一般出于这样的一些目的:
1、资本大众化,分散风险。股票上市后,会有更多的投资者认购公司股份,公司则可将部分股份转售给这些投资者,再将得到的资金用于其他方面,这就分散了公司的风险。
2、提高股票的变现力。股票上市后便于投资者购买,自然提高了股票的流动性和变现力。
3、便于筹措新资金。股票上市必须经过有关机构的审查批准并接受相应的管理,执行各种信息披露和股票上市的规定,这就大大增强了社会公众对公司的信赖,使之乐于购买公司的股票。同时,由于一般人认为上市公司实力雄厚,也便于公司采用其他方式(如负债)筹措资金。
4、提高公司知名度,吸引更多顾客。股票上市公司为社会所知,并被认为经营优良,会带来良好声誉,吸引更多的顾客,从而扩大销售量。
5、便于确定公司价值。股票上市后,公司股价有市价可循,便于确定公司的价值,有利于促进公司财富最大化。
但股票上市也有对公司不利的一面。这主要指:公司将负担较高的信息披露成本;各种信息公开的要求可能会暴露公司商业秘密;股价有时会歪曲公司的实际状况,丑化公司声誉;可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造成管理上的困难。
(二)股票上市的条件
公司公开发行的股票进入证券交易所挂牌买卖(即股票上市),须受严格的条件限制。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不允许公司在设立时直接申请股票上市。
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
3、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属国有企业依法改建而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或者在《公司法》实施后新组建成立,其主要发起人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有限公司,可连续计算。
4、持有股票面值人民币1000元以上的股东不少于1000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5%以上。
5、公司在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6、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
具备上述条件的股份有限公司经申请,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其股票方可上市。股票上市公司必须公告其上市报告,并将其申请文件存放在指定的地点供公众查阅。股票上市公司还必须定期公布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每一会计年度内半年公布一次财务会计报告。
(三)股票上市的暂停与终止
股票上市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
1、公司股本总额、股权分布等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限期内未能消除的,终止其股票上市)。
2、公司不按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或者对财务报告作虚假记载(后果严重的,终止其股票上市)。
3、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后果严重的,终止其股票上市)。
4、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限期内未能消除的,终止其股票上市)。
另外,公司决定解散、被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责令关闭或者宣告破产的,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
‘捌’ 普遍使用的股票发行方式是
总的来讲,股票的发行方式可分为如下两类:
(1)公开间接发行。指通过中介机构,公开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我国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募集设立方式向社会公开发行新股时,须由证券经营机构承销的做法,就属于股票的公开间接发行。这种发行方式的发行范围广、发行对象多,易于足额募集资本;股票的变现性强,流通性好;股票的公开发行还有助于提高发行公司的知名度和扩大其影响力。但这种发行方式也有不足,主要是手续繁杂,发行成本高。
(2)不公开直接发行。指不公开对外发行股票,只向少数特定的对象直接发行,因而不需经中介机构承销。我国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发起设立方式和以不向社会公开募集的方式发行新股的做法,即属于股票的不公开直接发行。这种发行方式弹性较大,发行成本低;但发行范围小,股票变现性差。
‘玖’ 哪一位朋友有CPA财务管理闫老师的第七章讲义请帮忙,谢谢。
第七章筹资管理
本章考情分析
从考试来说,本章属于筹资管理的基础章节,近几年分数较少,从题型来看在历年试题中一般为客观题型,客观题的主要考点是各种筹资方式的比较、可转换债券的基本要素、营运资金融资政策。从今年新增内容来看融资租赁部分既有可能出客观题,也有可能出计算题。
本章从内容上看与2004年相比主要是增加了融资租赁筹资的有关内容。
第一节普通股筹资
一、股票的发行和销售方式
l.股票发行方式
发行方式 特征 优点 缺点
公开间接发行 通过中介机构,公开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 发行范围广,发行对象多,易于足额筹集资本;股票的变现性强,流通性好;还有助于提高发行公司的知名度和扩大影响力。 手续繁杂,发行成本高。
不公开直接发行 不公开对外发行股票,只向少数特定的对象直接发行,因而不需经中介机构承销。 弹性较大,发行成本低 发行范围小,股票变现性差
例题1:以公开、间接方式发行股票的特点是()。
A.发行范围广,易募足资本
B.股票变现性强,流通性好
C.有利于提高公司知名度
D.发行成本低
答案:ABC
解析:公开间接方式需要通过中介机构对外公开发行,所以成本较高。
2.股票的销售方式
销售方式 优点 缺点
自销方式 发行公司可直接控制发行过程,实现发行意图,并节省发行费用; 筹资时间较长,发行公司要承担全部发行风险,并需要发行公司有较高的知名度、信誉和实力
委托承销方式 包销 不承担发行风险 发行成本高,损失部分溢价
代销 可获部分溢价收入;降低发行费用 承担发行风险
例题2:对于发行公司来讲,采用自销方式发行股票具有可及时筹足资本,免于承担发行风险等特点()。
答案:×
解析:采用包销方式发行股票具有可及时筹足资本,免于承担发行风险的特点。
二、股票上市的目的和条件
(一)股票上市的目的
股票上市指的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股票经批准在证券交易所进行挂牌交易。股份公司申请股票上市,一般出自于以下目的:
(1)资本大众化,分散风险。
(2)提高股票的变现力。
(3)便于筹措新资金。
(4)提高公司知名度,吸引更多顾客。
(5)便于确定公司价值。
但股票上市也有对公司不利的一面。主要指:公司将负担较高的信息披露成本;各种信息公开的要求可能会暴露公司的商业秘密;股价有时会歪曲公司的实际状况,丑化公司声誉;可能会分散公司控制权,造成管理上的困难。
(二)股票上市的条件
例题3:某国有企业拟在明年初改制为独家发起的股份有限公司。现有净资产经评估价值6000万元,全部投入新公司,折股比率为1。按其计划经营规模需要总资产3亿元,合理的资产负债率为30%。预计明年税后利润为4500万元。
请回答下列互不关联的问题:
(1)通过发行股票应筹集多少股权资金?
(2)如果市盈率不超过15倍,每股盈利按0.40元规划,最高发行价格是多少?
(3)若按每股5元发行,至少要发行多少社会公众股?发行后,每股盈余是多少?市盈率是多少?
(4)不考虑资本结构要求,按公司法规定,至少要发行多少社会公众股?(1998年)
答案:
(1)股权资本=3×(1-3O%)=2.1(亿元)筹集股权资金=2.1-0.6=1.5(亿元)
(2)发行价格=0.4O×15=6(元/股)
(3)社会公众股数=1.5/5=0.3(亿股)
每股盈余=0.45/(0.3+0.6)=0.5(元/股)
市盈率=5/0.5=10(倍)
(4)社会公众股=0.6×[25%/(1-25%)]=0.2(亿股)
三、普通股融资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1)发行普通股筹措的资本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2)发行普通股筹资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由于普通股筹资没有固定的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所以筹资风险较小。(3)发行普通股筹集的资本是公司最基本的资金来源,反映公司的实力,可作为其他方式筹资的基础,尤其可为债权人提供保障,增强公司的举债能力。(4)由于普通股的预期收益较高,并可一定程度的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因此普通股筹资容易吸收资金。 (1)普通股的资本成本较高。首先,从投资者的角度讲,投资于普通股风险较高,相应地要求有较高的投资报酬率。其次,对筹资来讲,普通股股利从税后利润中支付,不具有抵税作用。此外,普通股的发行费用也较高。(2)以普通股筹资会增加新股东,这可能分散公司的控制权。
第二节长期负债筹资
一、负债筹资的特点(与普通股相比):
(1)到期偿还;
(2)支付固定利息;
(3)成本较低;
(4)不分散控制权。
二、长期负债的特点(与短期负债相比):
1.筹资风险较小
2.成本较高
3.限制较多
(1)比较 权益资金 负债资金
资本成本 >
筹资风险 <
限制条款 <
公司控制权 分散 不影响
(2)比较 长期负债资金 短期负债资金
资本成本 >
筹资风险 <
限制条款 >
三、长期借款筹资
1.长期借款的保护性条款:
(1)一般性保护条款
(2)特殊性保护条款
例题4:按照国际惯例,大多数长期借款合同中,为了防止借款企业偿债能力下降,都严格限制借款企业资本性支出规模,而不限制借款企业租赁固定资产的规模。()(2003年)
答案:×
解析:本题考察长期借款的有关保护性条款。一般性保护条款中也对借款企业租赁固定资产的规模有限制,其目的在于防止企业负担巨额租金以致削弱其偿债能力,还在于防止企业以租赁资产的办法摆脱对其资本支出和负债的约束。
2.长期借款的特点
与其他长期负债融资相比,长期借款的优点是融资速度快,借款弹性大,借款成本低。主要缺点是限制性条款比较多,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借款的作用。四、债券筹资
(一)债券发行价格的确定方法: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债券的发行价格是债券发行时使用的价格,即投资者购买债券时所支付的价格。公司债券的发行价格通常有三种:平价、溢价和折价。
债券发行价格计算公式为:
式中:
n--债券期限;
t--付息期数。
市场利率指债券发行时的市场利率。
例题5:某公司拟发行5年期债券进行筹资,债券票面金额为100元,票面利率为12%,而当时市场利率为10%,那么,该公司债券发行价格应为()元。(2001年)
A.93.22
B.100
C.105.35
D.107.58
答案:D
解析:
(二)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与其他长期负债筹资方式相比,发行债券的突出优点在于筹资对象广、市场大。但是,这种筹资方式成本高、风险大、限制条件多。
例题6:长期借款筹资与长期债券筹资相比,其特点是()。
A.利息能节税
B.筹资弹性大
C.筹资费用大
D.债务利息高
答案:B
说明:借款时企业与银行直接交涉,有关条件可谈判确定,用款期间发生变动,也可与银行再协商。而债券融资面对的是社会广大投资者,协商改善融资条件的可能性很小。
五、可转换债券
可转换证券是指可以转换为普通股股票的证券,主要包括可转换债券和可转换优先股。其中可转换债券应用比较广泛。
(一)可转换债券的要素
指构成可转换债券基本特征的必要因素,它们表明着可转换债券与不可转换债券(或普通债券)的不同。
要素 内容 需要注意的问题
标的股票 可转换债券对股票的可转换性,实际上是一种股票期权或股票选择权,它的标的物就是可以转换成的股票。 可转换债券的标的股票一般是其发行公司自己的股票,但也有的是其他公司的股票,如可转换债券公司的上市子公司的股票。
转换价格 可转换债券在发行之时,明确了以怎样的价格转换为普通股,这一规定的价格,就是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格,即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普通股的每股普通股价格。 转换价格越高,能够转换成的股数越少。逐期提高可转换价格的目的就在于促使可转换债券的持有者尽早地进行转换。
转换比率 是每张可转换债券能够转换的普通股股数。 可转换债券的面值、转换价格、转换比率之间存在下列关系:转换比率=债券面值÷转换价格
转换期 指可转换债券的持有人行使转换权的有效期限。 可转换债券的转换期可以与债券的期限相同,也可以短于债券的期限。
赎回条款 赎回条款是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企业可以在债券到期日之前提前赎回债券的规定。赎回条款包括下列内容:不可赎回期、赎回期、赎回价格、赎回条件。 设置赎回条款的目的可以促使债券持有人转换股份;可以使发行公司避免市场利率下降后,继续向债券持有人支付较高的债券票面利率所蒙受的损失;限制债券持有人过分享受公司收益大幅度上升所带来的回报。
回售条款 回售条款是在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司的股票价格达到某种恶劣程度时,债券持有人有权按照约定的价格将可转换债券卖给发行公司的有关规定。 设置回售条款可以保护债券投资人的利益。它可以使投资者具有安全感,因而有利于吸引投资者
强制性转换条款 指在某些条件具备之后,债券持有人必须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股票,无权要求偿还债权本金的规定。 设置强制性转换条款,在于保证可转换债券顺利地转换成股票。
举例:发行面值为1000元的债券,期限为3年。债券转换为股票的每股作价为25元/股。
转换股数=债券面值/转换价格=1000/25=40
可以看出:转换价格越高,转换的股数越少。
又如:第一年转换为25元/股,第二年为40元/股
逐期提高可转换价格的目的就在于促使可转换债券的持有者尽早地进行转换。
举例:发行面值为1000元的债券,期限为3年。债券转换为股票的每股作价为25元/股。目前,公司股票市价一直上涨到80元/股。
为了限制享受收益大幅上涨带来的回报,有时需要赎回债券。
例题7:以下关于可转换债券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2004年)
A.在转换期内逐期降低转换比率,不利于投资人尽快进行债券转换
B.转换价格高于转换期内的股价,会降低公司的股本筹资规模
C.设置赎回条款主要是为了保护发行企业与原有股东的利益
D.设置回售条款可能会加大公司的财务风险
答案:BCD
解析:在转换期内逐期降低转换比率,有利于投资人尽快进行债券转换。
(二)可转换债券的发行资格
目前我国只有上市公司和重点国有企业具有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资格,它们在具备了有关条件之后,可以经证监会批准发行可转换债券。
(三)可转换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1)筹资成本较低(2)便于筹集资金(3)有利于稳定股票价格和减少对每股收益的稀释(4)减少筹资中的利益冲突 (1)股价上扬风险(2)财务风险(3)丧失低息优势
六、租赁融资(本部分为今年新增内容)
(一)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区别
租赁是出租人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在一定期间内将所拥用的资产转让给承租人使用的一种交易。
项目 融资租赁 经营租赁
目的 租赁是为了满足承租人对资产的长期需要,租赁资产的报酬和风险由承租人承受 租赁是为了满足承租人对资产的临时性需要,承租人并不寻求对租赁资产的长期占有,所以租赁资产的报酬与风险由出租人承受(这里的报酬包括资产使用收益、资产升值和变现的收益等;风险则包括资产的有形和无形损失、闲置损失、资产使用收益的波动等):
期限 租赁的期限较长,一般会超过租赁资产寿命的一半 租赁的期限较短,不涉及租赁双方长期而固定的义务和权力
合同约束 租赁合同稳定,非经双方同意,中途不可撤消 租赁合同灵活,在合理的范围内可较方便地解除租赁契约。
资产的维修、保养 承租人通常负责租赁资产的折旧计提和日常维护 出租人通常负责租赁资产的折旧计提和日常维护(如维修、保险等)
期满处置 租赁期满后承租人可以按廉价购买租赁资产 租赁期满租赁资产归还出租人
程序 要提出正式申请。一般是先由承租人(企业)向出租人提出租赁中请,出租人按照承租人的要求引入资产,再交付承租人使用。 可随时提出租赁资产要求
例题8:融资租赁的特点有()。
A.租赁期较长
B.不得任意中止租赁合同或契约
C.租赁资产的报酬和风险由承租人承受
D.出租方提供设备维修和人员培训
答案:A、B、C
解析:融资租赁期间由承租方(即企业)对设备进行维修和对人员进行培训。
(二)融资租赁的形式
形式 特点
售后租回 主要涉及承租人、出租人两方当事人。售后租回是承租人(企业)先将某资产卖给出租人,再将该资产租回的一种租赁形式。这种形式下,承租人(企业)一方面通过出售资产获得了现金;另一方面又通过租赁满足了对资产的需要,而租金却可分期支付。
直接租赁 直接租赁即直接向租赁公司或生产厂商租赁生产经营所需设备的一种租赁形式。主要涉及承租人、出租人两方当事人。
杠杆租赁 杠杆租赁是有贷款者参与的一种租赁形式。在这种形式下,出租人引入资产时只支付引入款项(如购买资产的贷款)的一部分(通常为资产价值的20%~40%),其余款项则以引入的资产或出租权等为低押,向另外的贷款者借入;资产租出后,出租人以收取的租金向债权人还贷。主要涉及承租人、出租人和资金出借人三方当事人。出租人既是资产的出租者,同时又是借款人,既收取租金又支付利息偿还本金。
例题9:出租人既出租某项资产,又以该项资产为担保借入资金的租赁方式是()。
A.直接租赁
B.售后回租
C.杠杆租赁
D.经营租赁
答案:C
解析:在杠杆租赁这种情况下,出租人既是资产的出租人,同时又是贷款的借入人,通过租赁既要收取租金,又要支付本息。由于租赁收益大于借款成本,出租人借此而获得财务杠杆好处,因此,这种租赁形式被称为杠杆租赁。
(三)融资租赁租金
1.融资租赁租金的构成
出租人出租资产,除了要从租金中抵补其购入资产的各项成本和费用,还要获取相应的利润,因此融资租赁的租金就包括租赁资产的成本、租赁资产的成本利息、租赁手续费三大部分。
构成项目 内容
租赁资产的成本 租赁资产的成本大体由资产的购买价(若出租人是资产的生产商,则为出厂价)、运杂费、运输途中的保险费等项目构成。如果资产由承租人负责运输和安装,运杂费和运输途中的保险费等便不包括在租金中。
租赁资产的成本利息 租赁资产的成本利息,即出租人向承租企业所提供的资金的利息。
租赁手续费 租赁手续费既包括出租人承办租赁业务的费用,还包括出租人向承租企业提供租赁服务所赚取的利润。
例题10:相对于借款购置设备而言,融资租赁设备的主要缺点是()。
A.筹资速度较慢
B.融资成本较高
C.到期还本负担重
D.设备淘汰风险大
答案:B
解析:出租人出租资产,除了要从租金中抵补其购入资产的各项成本和费用,还要获取相应的利润,因此融资租赁的租金就包括租赁资产的成本、租赁资产的成本利息、租赁手续费三大部分。所以融资成本相对于借款购置设备的成本而言较高
2.融资租金的计算和支付方式
融资租金计算和收取,可以通过租赁双方的协商,灵活地采取多种方式。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三类:
租金包括租赁资产的成本、成本利息、租赁手续费,采取期初或期末等额或不等额的方式支付
①如果租金在期初支付,计算每期租金时,租赁资产成本和成本利息按照预付年金现值法计算;
先付租金=
②如果租金在期末支付,计算每期租金时,租赁资产成本和成本利息则要按照普通年金现值法计算。而租赁手续则往往按租赁期限平均计算。
租金=购置价款/年金限制系数
后付租金=
P203教材例题1
例1:某企业向租赁公司租入一套价值为1 300 000元的设备,租赁合同规定:租期5年,租金每年年初支付一次,利率6%,租赁手续费按设备成本的2%计算,租期满后设备归该企业所有。
先付租金=
={1 300 000÷[3.4651+1]}+(1 300 000×2%÷5)
=291 147+5 200
=296 347(元)
根据上述计算的结果所编制的租金摊销表,见表7-1。
表7-1租金摊销表单位:元
年度 租金 应计利息④ 支付本金⑤=①-④ 未付本金 ⑥
设备成本① 手续费② 合计③=①+②
第1年初 1300 000
第1年初 291 147 5 200 296 347 — 291 147 1008 853a
第2年初 291 147 5 200 296 347 60531b 230 616 778 237
第3年初 291 147 5 200 296 347 46694 244 453 533 784
第4年初 291 147 5 200 296 347 32027 259 120 274 664
第5年初 291 147 5 200 296 347 16483c 274 664 0
合计 1 455 735 26 000 1 481 735 155735 1 300 000 0
注a=1 008 853=1 300 000-291147; b=60 531=1 008 853×6%; c=16 483=291 147-274 664
P203教材例题2
例2:沿用例1资料,假定租金每年年末支付一次,其他约定不变,每期租金的计算为:
每期租金=[1 300 000 ÷(p/A,6%,5)]+(1 300 000 × 2% ÷ 5)
=[1 300 000 ÷ 4.2124]+1 300 000×2% ÷ 5)
=308 613 + 5 200
=313 813(元)
(2)租金包括租赁资产的成本、成本利息,采取期初或期末等额或不等额的方式支付;租赁手续费单独一次性付清。
①如果租金在期初支付,计算每期租金时,租赁资产成本和成本利息按照预付年金现值法计算;
先付租金=
②如果租金在期末支付,计算每期租金时,租赁资产成本和成本利息则要按照普通年金现值法计算。
后付租金=
(3)租金仅含租赁产的成本,采取期初或期末等额或不等额的方式支付,成本利息和手续费均单独计算和支付
租金=
P204教材例题5
例5:沿用例1,假定合同约定以设备的成本为租金,利息单独计算并按年支付,手续费于租赁开始日一次性付清。企业每年支付的租金额为:
每年的租金额=1300000÷5=260 000(元)
表7—3租金及利息摊销表单位:元
年度 租金① 应付利息② 支付本金③=① 未付本金④
第1年初 1 300 000
第1年初 260 000 260 000 1 040 000
第2年初 260 000 62 400a 260 000 780 000
第3年初 260 000 46 800 260 000 520 000
第4年初 260 000 31 200 260 000 260 000
第5年初 260 000 15 600 260 000 0
合计 1 300 000 156 000 1300000 0
本例中,企业第1年租赁设备的现金流出为:
260 000+1 300 000×2%=286 000(元)
(四)融资租赁的决策
1.决策时应考虑的相关流量
若租赁期满后设备归企业所有,则因为无论融资租赁还是借款购买,设备的折旧费、维护保养费对公司的影响是一样的,故可将它们视为不相关因素,在决策中不予考虑。于是,通常需要考虑的相关现金流量只有租金、借款和利息偿还额及其低税额。
2.决策方法
将设备融资租赁和借款购买的现金流量净现值对比,可以判断出哪种融资方式更好。
教材P205例题6:某公司需增添一台数控设备用于产品生产,购置成本100000元,使用寿命5年,折旧期与使用期一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满无残值。使用该设备还需每年发生50000元的维护保养费。如果公司从银行贷款购买该设备,贷款年利率10%,需在5年内每年末等额偿还本金。此外,公司也可以从租赁商处租得该设备,租期5年,每年末支付租金(含租赁资产的成本、成本利息和租赁手续费)260000元,租赁期满后公司可获得设备的所有权。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为40%,若投资人要求的必要收益率为10%。
融资租赁的税后现金流量就是每年租金的现值,即:
260000×(P/A,10%,5)=260000×3.7908=985608(万元)
表7-4
年度 贷款偿还额① 利息支付额②=④×10% 本金偿还额③=①-② 未偿还本金④
0 1 000 000
1 263 797 100 000 163 797 836 203
2 263 797 83 620 180 177 656 026
3 263 797 65 603 198 194 457 832
4 263 797 45 783 218 014 239 818
5 263 797 23 979a 239 818 0
注:a=23979=263797-239818
表7-5
年度 贷款偿还额① 利息支付额② 利息抵税③=②×40% 税后现金流出④=①-③ 现值系数⑤ 税后现金流出现值⑥
1 263 797 100 000 40 000 223 797 0.9091 203 454
2 263 797 83 620 33 448 230 349 0.8264 190 360
3 263 797 65 603 26 241 237 556 0.7513 178 476
4 263 797 45 783 18 313 245 484 0.6830 167 666
5 263 797 23 979 9 592 254 205 0.6209 157 836
合计 263 797 897 792
因为借款税后现金流出量的现值(897792)小于融资租赁税后现金流出量的现值(985608),所以应当采取借款购买的方式增添设备。
例题11:某公司需增添一台数控设备用于产品生产,购置成本1000万元,使用寿命3年,折旧期与使用期一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满无残值。使用该设备还需每年发生50000元的维护保养费。如果公司从银行贷款购买该设备,贷款年利率6%,需在3年内每年末等额偿还本金。此外,公司也可以从租赁商处租得该设备,租期3年,租赁公司确定的利率为7%,租赁手续费率为购置成本的1.5%,约定每年末支付租金(含租赁资产的成本、成本利息和租赁手续费,手续费按照租赁期限平均计算),租赁期满后公司可获得设备的所有权。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为40%,若投资人要求的必要收益率为10%。
要求:(1)要求编制下列租金摊销表
年 度 租金 应计利息 支付本金 未付本金
设备成本 手续费 合计
第1年初
第1年末
第2年末
第3年末
合 计
答案:
每期租金=1000÷(P/A,7%,3)+(1000×1.5%÷3)=1000/2.6243+5
=381.05+5=386.05(万元)
年 度 租金 应计利息 支付本金 未付本金
设备成本① 手续费② 合计③=①+② ④ ⑤=①-④ ⑥
第1年初 1000
第1年末 381.05 5 386.05 1000×7%=70 311.05 688.95
第2年末 381.05 5 386.05 688.95×7%=48.23 332.82 356.13
第3年末 381.05 5 386.05 24.92 356.13 0
合 计 1143.15 15 1158.15 143.15 1000
(2)通过计算分析应采用何种方式取得设备。
融资租赁的税后现金流量就是每年租金的现值,即:
386.05×(P/A,10%,3)=386.05×2.4869=960.07(万元)
借款分期偿还表
年度 贷款偿还额 利 息支付额 本金偿还额 未偿还本金
第1年初 1000
第1年末第2年末第3年末合计 374.11374.11374.111122.33 6041.1521.18122.33 314.11332.96352.931000 685.89352.93------
注:374.11=1000/(P/A,6%,3)
借款购买现金流量单位:万元
年度 贷款偿还额 利息支付额 利息抵税 税后现金流出 税后现金流出现值(贴现率10%)
① ② ③=②×40% ④=①-③ ⑤
1 374.11 60 24 350.11 318.29
2 374.11 41.15 16.46 357.65 295.56
3 374.11 21.18 8.47 365.64 274.71
合计 888.56
比较融资租赁和借款购买的税后现金流量可知,融资租赁的税后现金流出量大于借款购买的税后现金流出量,所以宜采取借款购买的方式增添设备。
第三节 短期筹资与营运资金政策
一、短期负债筹资
(一)短期负债筹资的特点
1.筹资速度快,容易取得;
2.筹资富有弹性;
3.筹资成本较低;
4.筹资风险高。
(二)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所形成的企业间的借贷关系。商业信用的形式: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
1.应付账款
免费信用,即买方企业在规定的折扣期内享受折扣而获得的信用;有代价信用,即买方企业放弃折扣付出代价而获得的信用;展期信用,即买方企业超过规定的信用期推迟付款而强制获得的信用。
(1)应付账款的成本
教材P207例1:某企业按2/10、N/30的条件购入货物10万元。如果该企业在10天内付款,便享受了10天的免费信用期,并获得折扣0.2万元(10×2%),免费信用额为9.8万元(10-0.2)。
倘若买方企业放弃折扣,在10天后(不超过30天)付款,该企业便要承受因放弃折扣而造成的隐含利息成本。如果30天付款应付全额,有三种选择:
①折扣期内付款
利:享受折扣
缺:少占用对方20天资金
②信用期付款
利:多占用资金20天,保持信用
缺:丧失折扣
③展期付款
利:长期占用对方资金
缺:丧失信用
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的公式:
10天付款,需付9.8万元
30天付款,9.8+0.2(放弃折扣),0.2是多占用20天资金的应计利息
放弃折扣成本率=(0.2/9.8)×(360/20)
上式中分子就是10×2%=0.2,分母是10×(1-2%)=9.8,分子分母同时约掉10即可得出教材上给出的公式:
放弃现金折扣成本=[折扣百分比/(1-折扣百分比)]×[360/(信用期-折扣期)]
运用上式,
‘拾’ 公开间接方式发行
【答案】ABC
【解析】以公开间接方式发行股票,发行成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