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贝莱德基金骗我18万怎么办
保留你们的交易记录,比如说与平台签订的投资协议、转账凭证、资金往来情况(钱是通过什么渠道打到平台上的)等,有关该平台的一切资料,直接到当地公安机关报警就可以了,数额够大直接立案侦查。
拓展资料:
贝莱德基金公司详情
贝莱德基金公司又称黑岩集团,并不是大家听过的黑石,那是家以私募为主的投资公司。而Blackrock可以说是目前世界第一大基金公司,以共同基金为主。贝莱德公司在1988年成立,总部在美国,分布涉及全球,目前为上市公司。贝莱德通过兼并和收购,迅速壮大,其中关键两步包括和美林证券的投资管理部门合并,和最近来的收购了巴克莱国际投资管理公司从而成为世界最大的基金公司。 目前贝莱德公司旗下拥有超过300只共同基金,其中有很多均为世界着名和高评级基金,总管理资产高达3万亿美圆,目前为美联储Fed的投资顾问。之前在和美林合并时,给贝莱德带来了154只全球共同基金,之后在收购了巴克莱国际投资管理公司之后,又获得了着名的安硕(iShare)品牌,熟悉港股的人肯定知道这个牌子,它是一个以跟踪指数为主要的投资品牌,在美国指数基金占有市场超过5成。
贝莱德基金是一家外资全资控股的公墓基金管理公司。随着中国业务进一步拓展到公募基金领域,贝莱德将进一步结合其全球成功经验和深谙中国市场的本土智慧,为更多中国投资者提供全面的投资解决方案,助力中国投资者达成投资目标,实现财富幸福。
1、选择基金购买平台:在实际的交易市场中,可供选择的基金购买平台由很多种,投资者可以根据意愿选择合适的基金购买平台;2、选择基金:在了解基金后选择适合自身投资的基金。还需要考虑基金投资的风险因素;3、开户:投资者需要在购买基金之前进行开户;4、购买基金:在开户等措施完成后,就可以直接购买心仪的基金。
2. 请问ssga,blackrock是不是就是基金公司
ssga即道富投资管理公司是道富集团的投资管理机构,是全球第七大投资管理公司。道富为投资者提供一系列卓越的投资服务,使其基金持有人可以分享到全球的投资机会。核心的投资战略包括:积极管理型美国股票基金、被动管理型美国股票基金、积极管理型国际股票基金、被动管理型国际股票基金、固定收益型基金、混合基金、房地产基金、外汇基金、根据客户特殊需要而制定的整套解决方案。道富投资管理公司在资产管理业务上排名领先,现为美国第三大资产管理公司。道富投资管理公司旗下现管理的资产有7932亿美金。在世界各地设有33 个办事处,及9 个全球投资中心。
贝莱德集团(BlackRock, Inc.)又称黑岩集团,不同于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基金之一的黑石集团(The Blackstone Group)。 贝莱德集团(纽约证券交易所:BLK)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集团。集团总部位于美国纽约,通过其遍布美国、欧洲与亚洲的办事处为客户提供服务。
3. 新浪财经查到的股本结构除主要股东外其他股份是谁的
前四大股东分别为BlackRock, Inc.、Thornburg Investment Management Inc.、Platinum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T. Rowe Price Associates, Inc.。
新浪大股东为BlackRock, Inc.,持股比例仅为8.3%,BlackRock, Inc.为贝莱德集团,又称黑岩集团,不同于私募股权基金之一黑石集团(The Blackstone Group),贝莱德是美国上市投资管理集团,通过其遍布美国、欧洲与亚洲的办事处为客户提供服务。
新浪第二、三、四位股东的持股比例分别为7.0%、6.4%、5.6%。新浪管理层总共持有的股权为2.8%,仅为新浪第四大股东股权一半,新浪管理层中曹国伟持股比例最高,股数为1,308,116股。
曹国伟持有的股权中包括922,603股是通过曹国伟控制的New-Wave Investment Company控制,190,653 股曹国伟自行持有,另有194,860股曹国伟可以行权。一旦曹国伟行权,其股权数将降至2%以下。
新浪的股权结构十分分散和复杂,新浪目前的核心管理层处于“四权分立”的状态。目前的大股东是盛大,董事长为段永基,总裁和CFO为曹国伟,CEO为汪延,COO是林欣禾,董事会中可以说没有日本人。新浪由日本人控股的传闻来自于新浪成立之初“软银”(soft bank)对新浪的投资,软银的老板孙正义是日裔美国人,soft bank是美国公司,他对很多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都进行了投资,而且早期新浪的大股东也不是soft bank,而是四通集团,可以说新浪并不是日本人控股。
4. 世界上现存的着名基金公司
全球十大着名基金公司:
贝莱德基金公司(BlackRock)
贝莱德基金公司又称黑岩集团,并不是大家听过的黑石,那是家以私募为主的投资公司。
而Blackrock可以说是目前世界第一大基金公司,以共同基金为主。
贝莱德公司在1988年成立,总部在美国,分布涉及全球,目前为上市公司。
贝莱德通过兼并和收购,迅速壮大,其中关键两步包括和美林证券的投资管理部门合并,和最近来的收购了巴克莱国际投资管理公司从而成为世界最大的基金公司。
目前贝莱德公司旗下拥有超过300只共同基金,其中有很多均为世界着名和高评级基金,总管理资产高达3万亿美圆,目前为美联储Fed的投资顾问。
之前在和美林合并时,给贝莱德带来了154只全球共同基金,之后在收购了巴克莱国际投资管理公司之后,又获得了着名的安硕(iShare)品牌,熟悉港股的人肯定知道这个牌子,它是一个以跟踪指数为主要的投资品牌,在美国指数基金占有市场超过5成。
在国内,可以说贝莱德品牌的影响力也为第一,国内引入了多只着名基金。
包括贝莱德独步全球的核心旗舰级别产品,世界最佳全球配置型基金——贝莱德环球资产配置(GA),该基金评级为十年晨星5星,标普AAA,LIBOR最高评级。
另外,贝莱德基金公司的天然资源投资系列(世界黄金基金,世界矿业基金,世界能源基金,世界新能源基金)也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以上四只均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一行业股票基金。
另外还包括了很多着名的区域基金,例如拉美基金,新兴市场基金,印度基金,新兴欧洲等等。
富达基金公司(FidelityInvestment Group)
说起富达基金,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说起彼得•林奇,相信无人不知。
富达基金是一家1946年创办的基金公司,未上市,曾经是世界最大的基金公司,直到贝莱德快速收购完成之后。
目前富达公司分成两个主要投资集团,分别主要在欧洲和美国投资。
富达最出名的基金为富达麦哲伦基金,彼得•林奇掌管其十三年里,年平均收益率为29%,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涨幅平均只为14%。
最近媒体注销过一篇报道,总结了巴菲特在其45年的投资中,复合投资回报在20%。
投资研究公司Morningstar Inc,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巴菲特任伯克希尔哈撒韦董事长期间,表现最好的两只基金之一,Fidelity Magellan
Fund的年平均回报率为16.3%,Templeton Growth
Fund的年度回报率为13.4%。
可以见,虽然之后继任的基金经理并没有彼得林奇如此优秀,但是也依然保持了较高水准。
值得一提的是,富达基金在新成立一只基金时,往往会有自由资金成立一只领航基金,进行1-2年的实际投资,才会对外募集。
富达基金高度追求自下而上的投资策略,是该方面的专家。
富达基金投资有很多非常有经验的优秀基金经理,虽然整体上看,目前引入国内基金不多,但是都代表了富达基金比较高的水准。
例如富达亚太股息增长基金,在08年的大跌里几乎排名第一。
富达欧非中东基金,成立以来一直领先市场指数,为世界新兴市场投资的第一梯队,排名在全球前十以内。
富达拉美基金也在去年的拉美狂潮里,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
施罗德基金公司(Schrodersgroup)
这是家非常老牌的基金公司,成立在1804年。
之前一度长期成为世界最大上市基金公司。
在香港,该基金公司被称为宝源基金,在中国,和交通银行(601328,股吧)合作成立了交银施罗德基金。
施罗德基金公司品种很多,在国内也是可以说是第2大主要品牌,涉及债券,股票,商品期货等诸多方面投资。
有些国内外资银行就是以施罗德基金公司产品为主。
施罗德目前国内比较有特色的为债券类投资和另类投资。
例如施罗德环球企业债,是一只非常优秀的企业债基金,而新兴市场债券,更是一只采用对冲基金手法,追求绝对回报的债券基金,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另类投资的话,施罗德有提供很多商品股票和商品期货方面的投资,例如着名的施罗德商品基金,将资金直接投资到期货市场上,通过掉期对冲等手段降低风险,在07-10年都取得了比较好的回报和抗跌性。
施罗德金属基金则是同时投资在黄金等贵金属和工业金属上,采用期货和ETF投资,最大程度反映了商品期货的价格涨跌。
另外施罗德的环球房地产股类投资也是很有名。
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公司(FranklinTempleton Investments)
该公司于1947年由鲁伯特·强生先生于纽约创立,极富传奇色彩,曾经一度为世界最大上市基金公司,目前为亚洲区最大的基金投资者之一。
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公司以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稳健理财的最早倡导者——本杰明·富兰克林先生的名字为公司命名,遵循富兰克林先生的一句名言-“理财规划,稳健为先”。
该公司拥有非常强大的研究力量,和重视研究的富达基金一样,研究员遍布全球各地。
在中国,和国海证券(000750,股吧)合作,成立了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公司。
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公司最出名的为其债券类投资,拥有邓普顿全球债券,邓普顿环球总收益,邓普顿新兴市场债券,三为一体的核心债券组合,其业绩为世界骄楚,是一家在债券上可以和PIMCO抗衡的基金公司。
例如邓普顿环球总收益全债基金,在今年3个月以来已经取得了6%以上正回报,去年回报高达33%,08年仅下跌2.7%。
但是别以为该基金公司只擅长做债券,在股票方面依然有非常强大的实力。
前面说的巴菲特的投资对比,其中排名第3的就是邓普顿环球增长基金,仅次于富达麦哲伦基金。
该公司,更是有被誉为新兴市场教父的麦朴斯博士(Mark
Mobius)作为新兴市场投资的管理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作为基金管理人把钱投资到新兴市场的基金经理,当时新兴市场还被称为欠发达市场。
1996年,他与巴菲特、彼得•林奇等并列《 *** 》”全球十大基金经理”,可以说投资新兴市场首选投资管理人,非他莫数。
目前,他负责有超过380亿美圆的新兴市场基金,国内目前也引入了邓普顿亚洲增长,邓普顿拉美等他亲自负责的基金,可以说是国内投资者的一大福气。
霸菱(Barings)
霸菱为全球投资巨头之一,成立在1762年,历史悠久,为英国历史上主要投资管理公司。
这家公司目前国内引入产品不多,但是最有名气的就是霸菱中国香港基金,这是一只成立27年的着名基金,以香港为主,一直以来都是香港表现最佳的基金,以至于该基金成为香港本地人的最爱。
目前该基金也引入国内。
联博(AllianceBernstein)
联博资产管理公司为美国最大公开上市之资产管理公司,总部设于纽约。
大联庞大的投资能力包括成长型股票、价值型股票和固定收益投资,除了服务全球各地的零售客户之外,亦同时满足全世界包括企业、 *** 机构、中央银行等的各项专业资产管理之需求,美国五十州的州 *** 当中,有高达四十三家的州 *** 委托大联资产管理公司为其管理资产。
大联资产管理公司拥有国际化且完整的股票及债券管理经验,旗下基金绩效领先同业,并屡获多项国际大奖肯定,2002年与2001年亦连续获颁标准普尔及国内智富杂志合颁之”最佳基金团队奖”。
首域(theFirst)
首域基金为澳洲联邦银行旗下CFS
GAM管理公司,主要是在香港地区。
首域基金有两只非常有名的基金,分别是首域亚洲增长基金和首域中国增长基金,代表了世界第一流的亚洲区和中华概念投资实力。
两只基金均多次获得同一组别,晨星,理柏的最高评级和金奖,可以说是和霸菱香港一样,在香港地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基金。
这两只都引入了中国。
百达(Pictet)
瑞士私人银行始于1805年;以私营无限责任公司形式运作;惠誉国际信用评等公司给予AA-长期信用评等;专注于财富管理、私人银行、资产管理、基金销售及环球托管服务;管理资产总额超过3,230亿美元。
百达基金公司为百达集团下属,属于瑞士的投资机构。
目前在国内该基金公司引进并不多,主要包括一些特别的行业基金,例如百达医药,百达生物科技,百达保安等等。
亨德森(Henderson)
主要业务集中在投资管理以及为法人或个人投资者量身订作投资组织者之产品,包含多元之资产种类,提供投资产品与服务予法人或个人投资者于亚洲、欧洲与北美洲,Henderson之投资管理者投资于全球之主要市场,由全球顶尖研究分析师与经济学家组成之投资管理团体,注重风险管理,确保投资组合之风险与报酬架构符合投资者之要求,1998年3月被AMP购并,被并入AMP于英国与澳洲之资产管理事业群,改名为Henderson
GlobalInvestors,2003年12月, AMP于英国与澳洲之资产管理事业群由公司总管理分离出来,Henderson成为HHG
PLC(新成立之英国控股公司,于伦敦与雪梨交易所均有挂牌)之一部份
5. 贝莱德中资美元债基金能买么
贝莱德中资美元基金可以买,贝莱德基金可以在蚂蚁 财富、天天基金、私募排排网等第三方网站上购买贝莱德基金的投资门槛并不高,但贝莱德的平均分红都还可以,可以看出其投资平均门槛不高。
拓展资料:
1、贝莱德集团背景:
贝莱德集团又称黑岩集团,不同于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基金之一的黑石集团, 贝莱德集团(纽约证券交易所:BLK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集团。集团总部位于美国纽约,通过其遍布美国、欧洲与亚洲的办事处为客户提供服务。
2019年9月30日,贝莱德集团增持汇丰控股近7558万股,取代平安资管,重新成为汇丰控股最大股东。[1]
企业简介 贝莱德集团(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BLK)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不同于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基金之一的黑石集团。贝莱德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市。贝莱德集团代表全球各地的个人与机构投资者管理资产,提供种类繁多的证券、固定收益、现金管理与选择性投资产品。除此之外,贝莱德集团还面向数量不断增长的机构投资者提供风险管理、投资系统外包与财务咨询服务。
2009年12月,该公司收购巴克莱全球投资者,巩固了其作为全球最大的投资管理公司在世界上的位置。截至2011年6月,该公司所管理资产超过36,500亿美元。 贝莱德为6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其中包括北美,欧洲,亚太和中东地区。集团在达拉斯,洛杉矶,旧金山,芝加哥,普林斯顿大学,威尔明顿,伦敦,苏黎世,巴黎,法兰克福,圣保罗,东京,香港,台北,北京,悉尼,迪拜,以及世界其他各城市设有办事处。贝莱德现拥有约10,100名员工,其中包括700多名世界各地的投资专业人士。
2、贝莱德集团合并事件:
合并事件 贝莱德集团和美林证券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MER)在2006年2月15日宣布已经达成协议合并美林证券公司的投资管理业务、美林投资管理公司(Merrill Lynch Investment Managers,MLIM)和贝莱德集团来成立一家新的独立企业,这家企业将会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将近一万亿美元的资产。美林证券公司的股权比例为49.8%,其在合并公司里的表决权比例则为45%。新公司将会以贝莱德公司为名称进行经营,并且由独立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进行管理。 合并企业将能够提供全系列的资产、固定收益、现金管理与选择性投资产品,在美国以及美国以外市场中均拥有强大的零售与机构渠道。其在18个国家中拥有超过4,500名员工,在包括美国、英国、亚洲、澳大利亚、中东与欧洲在内的主要市场中均设有大型机构。 交易已经得到了两家董事会的批准,预计将在2006年第三季度完成。
3、贝莱德集团高管背景、
为了确保管理的连续性以及能够为两家企业的客户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贝莱德公司首席执行官 Laurence D. Fink将会担任合并企业的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而Ralph L. Schlosstein则将会继续担任总裁兼董事。美林投资管理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Robert C. Doll将会担任董事会副主席、首席全球资产信息官兼私人客户经营委员会主席。在得到董事会批准之后,Doll先生们与贝莱德公司董事会副主席兼资产组合管理负责人预计将会成为合并企业的董事会董事。美林证券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和美林证券公司全球市场与投资银行总裁预计将会代表美林证券公司出任董事会董事。
6. 揭秘黑石:全球最牛逼的房地产公司的崛起
“黑石是什么?不太了解”
身边很多互联网朋友都没听说过,甚至房产圈内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知道房地产不一定了解黑石,但是了解黑石的人一定懂房产。金融圈也流行这样一句话:懂PE的人不一定了解黑石,但是不了解黑石的人一定不懂PE。
如此低调的名气和巨大的财富实力差距让人叹为观止,他就是“ 美国的房东 ”,美国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 传奇私募之王 “。如今在疫情期间,疯狂买入各国低价资产已经成为“ 全球的房东 ”。
黑石创建于1985年,由彼得和苏世民(Steve Schwarzman)共同创建。
彼得出身是贫穷的希腊移民家庭,他一生践行自己信仰的美国梦:虽然出身平凡,但是通过个人努力,在时代的浪潮中终于 从尼克松政府财政部长 做 到雷曼兄弟公司一把手 。
苏世民其个人净资产为167亿美金(截止今年3月),桥水(bridgewater)管理的资金规模达 1600 亿美元,达利欧也是畅销书《原则》的作者,他的个人资产大约 168 亿美元, 黑石的苏世民与桥水达里欧曾并称“投王”和“投神” 。
目前黑石是全球最大的另类资产管理机构,其管理资金规模为5650亿美金 。黑石投资的公司用过超过50万名员工。传统的资产指现金、股票、债券,而另类资产含义宽泛,包括所有其他类型资产,专注于组建、收购、完善、和出售公司以及房地产,服务方包括主权财富基金、保险公司和近亿退休人员的养老基金。
Blackstone is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investment firms. We seek to create positive economic impact and long-term value for our investors, the companies in which we invest, and the communities in which we live and work.
我们的“美国房东”是如何实现他的“房东帝国”的呢?我们来看看黑石发展的重要节点:
在黑石成立早期,在募集资本期间还吃了不少闭门羹,在一次募资拜访中,两位创始人大老远下大雨赶去麻省理工学院,接待人完全不记得有这次会议。他们灰头土脸的在暴雨中打车,根本打不到车,在雨中走了半小时后,才拦下来一辆愿意跟他们拼车的人。 结果拼车人临时涨价100美金才同意他们上车。好消息是这是他们在公司成立最初半年内,唯一达成的一笔100美金交易。
这让我想起了我在东京的一个客户预约了在台风天看房,看房子位置就在他住的这栋楼的旁边,中间有步行通道相连。电视新闻说这是最近五年东京最大的台风,我本来想善意的提示改约再看,但是客户时间珍贵只有这天能看房。
台风当天,我一出门,妈呀,大风大雨直接把我的伞给吹飞了,我手里只剩下一个伞把,衣服全部湿透,bra贴着胸,内裤贴着屁股的走路感觉让我怀疑人生,我觉得自己就像 傻逼 一样,在努力的凭直觉干活去做了一个很多人不看好的方向。有的时候付出肯定有 回 报,幸运的是后来客户成交了。
后来我才知道,只有极少数人能在首次推介中完成销售,仅仅因为你对一些事物有信念,并不意味着其他人也接受,所以你需要能够一次又一次的坚定推销你的愿景。大多数人并不喜欢改变,所以你需要说服他们为什么要接受改变,不要因为畏惧而不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果你渴望一件事情,即使没有条件,也总是会找到方法达成所愿。只要你努力,只要你坚持,就会变不可能为可能,就回功到自然成。
黑石转折点在1987年在日本获得日兴证券1亿美金投资,陆续在33个国家募集33笔投资募集金额8亿美金左右。
1988年黑石在欧洲开始首笔大型交易,收购了英国的萨伏伊集团(Savoy Hotel),萨伏伊集团持有四大伦敦 历史 悠久的高级酒店:萨伏伊酒店、克拉里奇酒店、伯克利酒店和凯美莱酒店,其 中克拉里奇酒店,这家酒店是伦敦最大最传统的一家酒店,也是女王的最爱。
当时黑石还没有在伦敦开始固定的办事处,交易谈判也很困难(包括业主心理和 社会 舆论)。签约当天苏世民乘坐飞机去伦敦签字,之后他去了拉克里奇酒店,随便在一个沙发,做下去后整个身体深深地陷入进去,膝盖几乎和耳朵一样高,陈旧的设备以及物业管理,使他有信心必须将酒店彻底整修。
但是黑石有什么资格去改造酒店呢?英国媒体当时称他们为 “野蛮人” 是一群要毁掉这些国宝的美国人,克里拉奇酒店的重新装修效果决定英国对黑石的评价。
能让英国人满意,可能最好的办法是聘请一位英国装饰设计师来翻新酒店,黑石找到了英国知名的装饰师,又组织了上层 社会 女性组成专家组,大概花了9个月的时间让装饰师和专家组聚集在一起,讨论方案,但是最终他们达成一致:每一个方案他们都不喜欢。
后来,一个朋友 想 他推荐了 蒂里德蓬,这个人就视金钱为粪土的设计师的典范了。
蒂里的工作出色完成, 黑石收到了住在伦敦的流亡的希腊国王感谢信, 它 曾给英国报纸写信,他以为粗鲁的美国人会摧毁他最喜欢的酒店,而看到了黑石以及法国装饰师的工作后,给苏世民写信表示自己之前言论是错的 。
众所周知,大型投资交易中有一个潜规则就是支付分手费 ,即卖家最终决定卖给其中潜在的一个买家,则会赔偿其他潜在买家参与竞标的相关费用,包括时间成本、法律成本、会计成本以及尽职调查成本等。如果市场对交易反应冷淡,参与竞标的少,卖家可能会同意支付高额的分手费,以此吸引不愿承担风险的买家。但是市场反应强烈,参与投标的买家多,卖家就能支付较低的分手费, 类似分手费的标准费率是交易规模的1%-3% 。
2006年黑石参与EOP竞标就是大型交易,由于市场上EOP感兴趣的非常多,EOP将分手费率定位1%的1/3 。黑石出价比其他市场价格高出8.5%溢价,EOP提出各种财务数据,整个房地产行业都跃跃欲试,各种各样的投资者聚集在一起,试图超越黑石的出价。
EOP公司的房地产规模比黑石以往任何房地产交易规模都大六七倍,对于这种体量的交易他们采取了黑石标准做法利用杠杆,找到银行并让其承诺至单独为黑石一家的出价提供资金资源。
黑石也担心由于规模庞大如果对形式的判断有误,就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公司也会承担巨大的风险无法 出手 业务无法偿还债务,但是如果投资正确其回报将会极为丰厚。
最后其他竞标者都退出了,只剩下黑石和沃拿多,黑石内部开会时曾讨论过是收下5.5亿美金的分手费,不参与竞标还是继续参与呢,毕竟对投资人来说5.5亿美金也是不错的结果。但是能成功拿下EOP公司的话,其价值回报率要比分手费高太多。最终EOP以估值390亿美金(包括其债务在内)被黑石收购,以现金形式支付。
但是黑石并没有着急庆祝交易达成,华丽的完成转身。黑石在交易达成当天就立即出EOP房产组合中的一部分:63亿美金价格出售了西雅图和华盛顿1100万平方英呎的房产,出售了洛杉矶价值近30亿美元的房产,同样在旧金山、波特兰、丹佛、圣迭戈以及亚特兰大都 出手 价值约10亿美金的房产。黑石当天即迅速回收了一半以上的收购资金,这与黑石自己计算的房产价值比已经赚了一大笔 。
原来,要解决极其复杂的问题,其实只需要专注于两三个决定性因素就可以了。
1994年黑石与黑岩分家是苏世民最后悔的决定,黑石错过了成为全球最大传统资产管理者。苏世民当时作为一个新手CEO 首席执行官,拉里负责金融管理公司的负责人管理的非常好,他同时希望能够引入新的投资。但是苏世民坚持执行尊重原始协议的条款,并认为是道德原则。结果双方认知差距逐渐扩大,最终导致两家公司分家。
苏世民在回忆回忆这段经历,如果再让他面对当年场景,他不会把黑石金融管理公司卖掉,因为拉里是一个11分的人才,他所带领的团队不仅对黑石原有业务产生会巨大利润,同时还能为公司的其他业务提供信息,增强黑石公司全领域业务的能力,知识成本的力量是无穷的。
疫情期间很多人对日本房产持观望态度,但是黑石却迅速入手,黑石集团从大和收购日本四家仓库,总价超过5.23亿美金。
黑石集团从日本大和房屋工业公司(Daiwa House Instry)手中收购日本的四家物流设施 ,这笔最新交易中的四处设施总计耗资约550亿日元(5.23亿美元),位于关东地区,包括东京以及中部地区。在购买黑石集团之后,Daiwa House将继续管理设施,仓库将保留Daiwa House的DPL品牌。
同时在8月28日, 黑石对加拿大房地产公司对Tricon进行3.95亿美元股权投资,9月10号新闻披露黑石收购Merlcombe在法国和德国的28处不动产资产, 面积超过200,000平方米,价格暂时无公开数据。
这一操作完全符合其投资风格:在市场不看好时选择选择被低估价值的投资标的然后等合适的经济周期节点进行交易。
黑石的投资范围包括不限于各类不动产,特别是医药以及生物 科技 方向:
随着黑石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布局深入,黑石苏世民曾表示,“黑石基本上拥有所有领域、种类的产品和投资工具,黑石的规模和多样性带来了话语权,我们可以做其他公司做不了的事情。”
安桥作为一家专注于日本房产与虚拟货币投资的公司,研究黑石这家公司的前世今生,对我有很多启发:
0、在寻找投资人的过程中,投资人的决策难度越低,双方获得 得 利益越大,时间会对所有的交易产生负面影响,等待的时间越长,越有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棘手之事。
1、做大事和做小事的 难以 程度是一样的,所以要选择一个值得追求的宏伟目标,让回报与你的努力相匹配。
2、尽量招聘10分人才,最优秀的高管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磨砺的结果,他们好学不倦,永无止境。
3、投资的首要原则:不要赔钱,创立一个投资流程,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完善这一流程,需要打造一个极为可靠的风险评估框架,把每个重要的投资机会提炼为2个到三个投资主要变量,这些变量将决定投资是否成功,是否创造价值。投资决策的核心在于流程严格,冷静文件的风险评估,这不是仅仅是一个流程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4、如何面对压力?请客观的理性的认识眼前的形式;屏蔽其他所有内容,只关注交易要点;花点时间让自己舒缓下来,倾听者不建议多花点时间
也许,在人生的某些阶段你必须认清楚自己是谁。越早认清自我越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机会,而不是活在他人制造的梦境中。仅仅有欲望是不够的,追求高难度的目标,有时难免会事与愿违,不得其所。这就是志存高远的代价。
7. 谁有贝莱德集团的简介
贝莱德集团(BlackRock, Inc.)又称黑岩集团,不同于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基金之一的黑石集团(The Blackstone Group)。
贝莱德集团(纽约证券交易所:BLK)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集团。集团总部位于美国纽约,通过其遍布美国、欧洲与亚洲的办事处为客户提供服务。
贝莱德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市。贝莱德集团代表全球各地的个人与机构投资者管理资产,提供种类繁多的证券、固定收益、现金管理与选择性投资产品。除此之外,贝莱德集团还面向数量不断增长的机构投资者提供风险管理、投资系统外包与财务咨询服务。
2009年12月,该公司收购巴克莱全球投资者,巩固了其作为全球最大的投资管理公司在世界上的位置。截至2011年6月,该公司所管理资产超过36,500亿美元。
贝莱德为6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其中包括北美,欧洲,亚太和中东地区。集团在达拉斯,洛杉矶,旧金山,芝加哥,普林斯顿大学,威尔明顿,伦敦,苏黎世,巴黎,法兰克福,圣保罗,东京,香港,台北,北京,悉尼,迪拜,以及世界其他各城市设有办事处。贝莱德现拥有约10,100名员工,其中包括700多名世界各地的投资专业人士。
贝莱德公司和美林投资管理公司在分销平台上正好相辅相成。美林投资管理公司的零售业务在美国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在欧洲与亚洲拥有卓越声誉,这正好与贝莱德公司的全球机构客户库相得益彰。美林投资管理公司拥有强大的互助基础平台,在全球拥有154支互助基金。美林投资管理公司在美国管理着108支开放式与封闭式股票与债券基金,其中有42支基金被Morningstar评为五星和四星基金。而贝莱德公司旗下则也拥有超过100支基金,这使得客户能够拥有丰富的证券、固定收益与流动性基金选择。
8. 为什么李宁股份这么少
李宁最新公布的财报是2022年的上半年财报,其中披露了公司的股东持股情况。
目前持有李宁公司最多股份的是非凡中国,持股比例为10.36%,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李宁和李麒麟,谁是李麒麟呢?他是李宁哥哥的儿子,也就是李宁的大侄子。
持股第二多的是拥有5.8%的blackrock,也就是黑岩,这是一家美国的基金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投资。
持股排在第三和第四位的是李宁和李麒麟,不过持股比例都很低,分别是0.14%和0.04%。
这么来看李家人实际拥有李宁10.54%的股份,确实不多,考虑到李宁是在香港上市的,外资可以非常轻松地买入李宁的股票以提高持股比例。
从股东持股情况来看李宁是一家股权十分分散的公司,到底是外资持股多还是内资持股多不太好判断。
实际控制人为李家人,所以李宁并不是外资公司
还记得前文我提过判断一家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主要看控制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吧?
大股东拥有的表决权超过三分之二的为绝对控股、超过一半叫作相对控股,李宁公司的大股东离着这个标准相距甚远。
既然没有掌控大权的股东,那么我们只能观察李宁董事会的构成情况来判断了。
李宁一共有6位董事,三位是执行董事,三位为非执行董事。
一般来说独立董事的权力很小,说得难听点就是为了满足监管要求凑个数的,董事会的核心是执行董事,李宁的三位执行董事分别是李宁、李麒麟和高坂武史,董事长为李宁。
三人中两人是李家人,谁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一目了然。
值得注意的是,李宁的侄子李麒麟出生于1987年,现年35岁的李麒麟很早就进入李宁担任高级管理人员,现在在集团内部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李宁的孩子目前年纪还小,未来是以高管身份进入公司接班还是自己创业犹未可知,而李宁已经59岁了,随时可能退居二线,公司未来很有可能交到李麒麟手上,也算是家族传承。
此外,李宁母公司虽然注册在开曼群岛但实际做业务的重要子公司基本上都注册在国内,这一点进一步证明了这家体育巨头的公司性质。
因此,李宁不是外资企业,是一家正儿八经的民营公司,用时下流行的讲法叫作民族企业,只不过最近的冬季新款翻车事件实在很难将其与“民族企业”联系到一起。
9. 一个韩国男人引发的中概股血案!“雷曼事件”还会重演吗
Bill Hwang是谁?
一位名叫Bill Sung Kook Hwang、对外简称Bill Hwang的韩国人,Tiger Cub 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本次对冲爆仓的基金)创始人。重仓股都以中概股为主,其中包括Viacom、腾讯音乐、网络、跟谁学、Discovery。
有知情人士称,该基金收到某一投行要求补交保证金的要求,但是他却来不及筹措新的资金,因此该基金的部分持股就被强制平仓。
据悉,Bill Hwang的150亿美金里100%是自己朋友的,因为他曾在2012年被SEC勒令不得管理基金,只能通过家族办公室的形式炒股。
这张图,或许可以让大家对Bill Hwang有更多了解:
大家目前更关心的是:风波结束了吗?现在可以趁低位买入这些股票吗?
Bill Hwang爆仓事件发生后,多家券商遭遇冲击波
3月29日,野村控股发布公告表示,2021年3月26日发生的事件可能会使其美国子公司在与美国客户的交易中遭受重大损失。
同日,瑞士信贷也警告称,其第一季度业绩将受到“非常重大”的打击,原因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大型对冲基金,在瑞信和某些其它银行上周发出的追加保证金通知中违约”。
风险似乎还在加剧扩散,这让我想起了2008年的“雷曼危机”
雷曼兄弟公司倒闭时账面上的次贷资产比例不大,直接拖垮雷曼的是商业不动产。一直让我困扰的是,美国政府当时为什么没救雷曼...
处于行情极度不稳定的市场状态,不多说了,整理了一些关于雷曼兄弟的资料,大家看看。
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简称雷曼)是为全球公司、机构、政府和投资者的金融需求提供服务的一家全方位、多元化投资银行。其 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1850年,雷曼三兄弟亨利、伊曼纽、麦尔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成立“雷曼兄弟”,专营贸易与干货买卖,1858年在纽约开立办事处,1870年协助创办了纽约棉花交易所,1887年获得纽交所交易席位,随后进军股票与债券买卖。
雷曼曾经是全球最具实力的股票和债券承销和交易商之一,公司还担任全球多家跨国公司和政府的重要财务顾问,并拥有多名业界公认的国际最佳分析师。由于雷曼的业务能力受到广泛认可,因此它的客户群涵盖了众多世界知名公司,如阿尔卡特、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戴尔、富士、IBM、英特尔、美国强生、摩托罗拉、NEC、百事、壳牌石油、住友银行及沃尔玛等。这个拥有一个半世纪的投资银行是华尔街的“巨无霸”之一,同时还享有“债券之王”的美誉。
发展过程中,雷曼经受了很多次挑战:1930年的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1994年从美国运通独立出来之后的资本短缺以及1998年的俄罗斯债务违约,雷曼都安然度过。尽管从前几次的危机中全身而退,雷曼却倒在了美国次贷危机中。当年毫不犹豫的一头扎进次级贷款市场被证明是灾难性的决定。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雷曼公司因持有大量抵押贷款证券,资产大幅缩水,公司股价在次贷危机后的一年之内大幅下跌近95%。为筹集资金渡过难关,雷曼公司被迫寻找收购方。但与韩国开发银行的收购谈判无果而终,而美国银行和英国巴克莱银行也在美国政府拒绝为收购行动提供担保后宣布放弃收购。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悠久 历史 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公司正式宣布破产。
Richard Fuld在1993即成为雷曼的最高领袖,他对公司的发展始终持有乐观的态度,是华尔街任期最长的CEO,多次带领雷曼避免破产的命运,一次次走向辉煌。正因为如此,公司上下在其领导下难免也产生了盲目自满和乐观的情绪。
公司业务拓展速度过快,不仅将风险管理搁置在了一边,管理层还对未来形势产生了严重的判断失误,使得雷曼在房产市场出现危机苗头的2007年还在继续拓展业务。次贷危机初期的雷曼损失很小,甚至还一度被业界赞扬为能在非常时期成功处理危机的典范,这更使得管理层忽视了风险。然而,所有的一切都为雷曼后来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雷曼高层在危机发生时,优柔寡断错失良机。在2008年3月,贝尔斯登倒下的时候雷曼就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是雷曼管理高层多次出面辟谣,试图向市场证明自己情况良好,一直盲目乐观地宣称自己不是贝尔斯登,但又斤斤计较于和韩国产业银行谈判时的要价。雷曼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机会,等到它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只能坐等美联储来拯救。在这外部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的时候,雷曼自身已无力回天。
雷曼兄弟破产的原因
雷曼的破产倒闭有着众多的原因,有次贷危机的外部经济环境影响,也有公司内部控制的过失因素。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固定收益产品、金融衍生品的流行和交易的飞速发展,雷曼也开始大力拓展这些领域的业务,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是获得了华尔街上“债券之王”的美称。
“债券之王”的称号固然是对它的褒奖,但同时也暗示了它的业务过于集中。过于集中与固定收益部分,为之后被收购埋下了隐患。同样处于困境的美林证券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将它所投资的彭博和黑岩公司的股权脱手而转换成急需的现金,而过于集中于固定收益业务的雷曼就没有这样的应急手段。
倒闭前几年,虽然雷曼也在其他如兼并收购和股票交易业务上有了进步,但仍远低于其它竞争对手所具有的业务多元化水平。
自从2000年后,由于房地产和信贷这些非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蓬勃发展,雷曼兄弟和其它华尔街上的银行一样,着手尝试该类业务。业务拓展本无可厚非,问题是雷曼的扩张速度太快。雷曼迅速成为住宅抵押债券和商业地产债券业务的顶级承销商和账簿管理人。即使是在房地产市场下滑的2007年,雷曼的商业地产债券业务仍然保持高达13%的增长率。这使得雷曼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十分巨大。在市场情况好的年份,整个市场都在向上,市场流动性泛滥,投资者被乐观情绪所蒙蔽,巨大的系统性风险给雷曼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可当市场行情反转、恐慌情绪泛滥、市场濒临崩溃的时候,如此的系统风险必然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2008年9月15日雷曼申请破产保护时,其杠杆率高得令人咋舌,而且它的资产价值暴跌,其他银行也紧随其后。雷曼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报告显示,2007年年底之前,其杠杆率为30.7倍。这个比率在之前的几年持续攀升——2006年为26.2倍,2005年为24.4倍,2004年23.9倍——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使银行处于经营险境,尤其是在与住房相关的市场中,因为存在大量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作为高风险的行业,投资银行的财务状况很容易受到无法预知的市场变化的影响,因此对雷曼这样的投行,其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司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以及将风险与其潜在收益进行匹配的平衡掌控能力。
事实上雷曼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流程和方法来对公司的风险进行管理,例如每年年初针对当年能够承担的风险建立限额,使用一系列的压力测试来确定经济环境对其资产和投资组合产生的不利影响可能导致的损失等等。然而这些风险管理措施却没有真正落实,也就是管理层在认为合适的情况下,可以突破一些“限额”或者改变部分流程,例如雷曼在商业地产和杠杆贷款[4]两类投资上面临着投资过于集中的风险,在破产时商业地产超过风险限额70%,而杠杆贷款更是超限100%。更严重的是,在计算压力状态下公司资产可能产生的损失时,公司甚至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将上述高风险的资产纳入到计算范围内,当发现公司的风险敞口已经超过了设定的警戒线时,管理层没有尽量降低风险,而是通过提高公司的风险限额来处理这些可能带来过度风险的投资业务。尤其是在激进战略的指导下,雷曼的高管们依赖自己的经营经验和成功记录,将增加利润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而不是将公司的风险水平控制在根据风险管理制度和计量工具确定的限额以内,这使得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被轻易凌驾。
在雷曼逐步走向破产的过程中,雷曼管理高层负有相当大的责任。
2007年夏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这一响彻全球的金融风暴为雷曼的倒闭带来了无法回避的影响。2000年到2006年,美国房价指数上涨了130%,达到历次上升周期最高涨幅。这一阶段利率大幅下跌,房价大幅上涨,借贷双方在高收益催使下风险意识日趋薄弱,次级贷款和衍生出的次级债券[1]、CDO[2]与CDS[3]等金融衍生品在美国快速增长。但从2004年中期开始,美国连续加息17次。2006年起,房地产价格开始回落,仅一年内房价平均下跌高达3.5%。
雷曼持有巨大规模的次级贷款和以次级贷款为背景的金融衍生品,一旦市场利率上升和房价下跌,其本身蕴含的高风险顷刻爆发,迅速产生巨额的亏损。
次贷危机持续不断地对市场形成冲击,市场异常脆弱,市场参与者产生恐慌情绪的后果是人们对旋涡中心的银行或者券商产生信用危机。
危机之下,雷曼的众多客户将业务迅速转往相对安全的对手,进而被债权人停止提供银行间市场拆借,造成流动性危机。客户的大量转移资金,形成“挤兑”现象,同时评级机构大幅调低信用等级,造成雷曼的融资成本大幅上升,最终无力继续维持。
做空的机理是在高点将借来的证券卖掉,期待其价格下降,然后在低点买进。这中间的价差就是做空者获利的空间。随着市场表现对雷曼越来越不利,众多的资本开始做空雷曼,信用违约互换的基点越来越高,造成雷曼的信用评级下调,融资的成本大幅上升,公司没有办法融资,运营就越加困难,进而加深市场的怀疑,导致业务停顿,恶化事态的发展。大量的做空导致雷曼股价呈自由落体状下跌,极大增加了市场上的恐慌情绪。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部相关电影:《雷曼兄弟三部曲》
横跨近二百年延续子孙三代,《雷曼兄弟三部曲》讲述了改变世界的家族企业雷曼兄弟的传奇史诗。1844年九月的一个寒冷的早晨,一位来自巴伐利亚的年轻人站在纽约的码头边,梦想新世界的新生活。他的两个兄弟加入了他,一段美国奋斗史就此拉开序幕。163年后,他们建立的公司惨遭破产,并引发 历史 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该剧原作由意大利人斯蒂法诺·马西尼创作,被翻译成11国语言并被搬上欧洲多个国家的舞台
10. 贝莱德和黑石及高盛的区别
贝莱德和黑石的区别如下:
1、名称不同:贝莱德英文名为Blackrock,黑石英文名为Blackstone;
2、类型不同:贝莱德是投资管理公司,黑石是私募股权基金公司;
3、专注领域不同:贝莱德专注的资产管理,可以简单将它视为一家基金公司,投资全球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各个种类的标的,而黑石的业务包含资产管理和财务顾问,也包括私募股权投资、重组咨询等贝莱德集团又称黑岩集团,不同于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基金之一的黑石集团。
贝莱德集团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集团。集团总部位于美国纽约,通过其遍布美国、欧洲与亚洲的办事处为客户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