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干部提拔重用填报个人事项漏报股票资金4万元如何处理
分两种情况:
一是报告持有股票,但金额少了4万元。定性为漏报且情节较轻,处理可能是: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作出检查、限期改正等。
二是未报告持有股票。定性为隐瞒不报,处理可能是:诫勉、取消考察对象资格等。
若系填报对象,应当尽快向组织反映,也许组织看你反映及时、态度好,且暂未造成不良影响,可能就请你补填,免予处理或只作批评教育、责令作出检查等轻处理。
⑵ 干部家属漏报基金怎么办
请联系负责人及时补报并说明漏报原因。
根据相关规定:领导干部应当按照本规定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自觉接受监督。
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责令作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免职等处理。构成违纪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告的。
不如实报告的。
隐瞒不报的。
不按照组织答复意见办理的。
不按照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同时该事项构成另一违纪行为的,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合并处理。
⑶ 如何认定处理“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行为”
依据《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规定,如果没有报告相关个人事项,可以认定为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行为,具体规定如下:
1、第三条领导干部应当报告下列本人婚姻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等事项:
(一)本人的婚姻情况;
(二)本人持有普通护照以及因私出国的情况;
(三)本人持有往来港澳通行证、因私持有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以及因私往来港澳、台湾的情况;
(四)子女与外国人、无国籍人通婚的情况;
(五)子女与港澳以及台湾居民通婚的情况;
(六)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的情况,或者虽未移居国(境)外,但连续在国(境)外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情况;
(七)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的从业情况,含受聘担任私营企业的高级职务,在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境内设立的代表机构中担任由外方委派、聘任的高级职务,以及在国(境)外的从业情况和职务情况;
(八)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
本规定所称“子女”,包括领导干部的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规定所称“移居国(境)外”,是指取得外国国籍或者获取国(境)外永久居留资格、长期居留许可。
2、第四条 领导干部应当报告下列收入、房产、投资等事项:
(一)本人的工资及各类奖金、津贴、补贴等;
(二)本人从事讲学、写作、咨询、审稿、书画等劳务所得;
(三)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为所有权人或者共有人的房产情况,含有单独产权证书的车库、车位、储藏间等(已登记的房产,面积以不动产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记载的为准,未登记的房产,面积以经备案的房屋买卖合同记载的为准);
(四)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投资或者以其他方式持有股票、基金、投资型保险等的情况;
(五)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的情况,包括投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注册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以及在国(境)外注册公司或者投资入股等的情况;
(六)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在国(境)外的存款和投资情况。
本规定所称“共同生活的子女”,是指领导干部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子女和由其抚养的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
本规定所称“股票”,是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等发行、交易或者转让的股票。所称“基金”,是指在我国境内发行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所称“投资型保险”,是指具有保障和投资双重功能的保险产品,包括人身保险投资型保险和财产保险投资型保险。
(3)领导干部漏报家属基金股票扩展阅读
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是党组织对领导干部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的有力手段。
2010年5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中办发〔2010〕16号),其中对报告的范围、要求和责任追究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应认真贯彻执行。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是党员的基本义务,不报告、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行为,在本质上是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应受到严肃处理。
近年来,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制度不断完善,同时加大抽查核实力度,逐步推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凡提必核”。从纪律审查实践看,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抽查的43.92万名副处级以上干部中,因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问题被取消提拔资格的3900多人,受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降职等处理的124人,因抽查核实发现问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160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纪委答疑:如何认定处理"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行为"
⑷ 干部提拔重用填报个人事项漏报股票资金4万元如何处理
可以进行补报,并说明漏报原因。
根据《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第九条领导干部在执行本规定过程中,认为有需要请示的事项,可以向受理报告的组织(人事)部门请示。
请示事项属于具体执行中的问题,受理报告的组织(人事)部门应当认真研究,及时答复报告人;属于本规定的解释问题,受理报告的组织(人事)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请示,并按照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组织部、监察部的意见答复报告人。报告人应当按照组织答复意见办理。
拓展资料:
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最易出错的10个事项
1、 配偶、子女从业情况发生变化的
学龄前儿童、待业、退休及退休后再就业等情况均要反映;学生的学校发生变化的,需要填报。
2、在企业入股实际未出资的
工商登记已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从今年起,投资入股或注册企业(个体),无论注册资本为实缴或认缴,都要如实报告,不得以“实际未出资”为由隐瞒不报。
3、正在办理离婚手续的
填报个人有关事项时,婚姻状况应以填报日期当天在民政部门的登记情况为准。不能以此为借口,说对即将离婚的配偶情况不了解、不报告,更不能觉得难为情不向组织报告。
4、子女正在国外读硕士的
不管年龄多大,只要是未婚子女不能实现经济独立、不能独立生活的,都应算作共同生活的子女。其房产、投资、理财等情况都应当如实报告。
5、出国(境)证件交组织保管的
仍然需要如实、完整报告,少报告因私出国(境)证件1本或出(国)境情况1次即认定为瞒报行为。填报时应由本人填写,如果自己记不清证件或出(国)境情况的,需要自己去查找核对。
6、与配偶之间财务独立的
既已签署承诺书,应对配偶的情况进行过充分沟通。无论是配偶婚前财产还是现有投资、理财、房产,都应当按规定如实报告。
7、凭印象估算房产面积的
有的人觉得回家翻房本过于麻烦,于是就凭感觉估算了。中组部规定,漏报、少报房产面积超过一定数额,将认定为隐瞒不报。
8、 股票账户委托他人操作的
不管是自己炒股还是交给别人操作,只要是在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名下的股票、基金、期货、保险、银行短期理财产品、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等,都应当如实详尽地报告。
9、持有股票较多、投资分散的
也许有的人觉得自己持有股票数量太多,每支股票数额都不算大,平时工作忙,若都填太过麻烦,自己只需要选填几支数额较大的就可以了。但是不行,漏报、少报累计超过一定数额,将认定为瞒报行为。
10、亲朋借配偶名字注册公司的
领导干部须如实报告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经商办企业的情况。抽查核实中一旦发现涉及违规经商办企业的,将移交执纪执法机关处理。
⑸ 领导干部漏报的股票基金是卖出还是补报
投资本身没有风险,只有失控的投资才有风险,好像是索罗斯说的.所以说怎么规避风险,最主要的是要让自己的操作在自己的可承受和可掌控的范围之内吧,说点自己的经验吧:
1、一定要抓住趋势,如果行情是上涨,一定不要做空,说起来很简单,执行起来刚开始有点难,刚开始做什么样的单子都想试试,一定要hold住;
2、做单要控制好仓位,一般使用1/3的资金就够了,不要重仓,切记;
3、一定带好止损止盈,不能因为行情就麻痹大意,我刚开始做就老是这样,行情小的时候没事,等到行情一旦爆发了,你做错了想去弥补就晚了
⑹ 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持有股票情况不报会查吗
会的。
领导干部向组织报告的个人事项经组织查核,结果与领导干部当年年度集中报告的个人有关事项内容不一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认定为漏报行为:
(一)未报告本人持有往来港澳通行证、因私持有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或者因私往来港澳、台湾情况的;
(二)少报告房产面积或者未报告车库、车位、储藏间的;
(三)少报告持有股票、基金、投资型保险金额等情况的;
(四)少报告投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者注册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投资金额等情况的;
(五)存在其他漏报情形的。
经认定,查核结果凡属漏报行为,情节较轻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作出检查、限期改正等处理;情节较重的,应当给予诫勉、取消考察对象(后备干部人选)资格、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等处理。情节较重是指少报房产面积50平方米以上,或者少报告投资金额30万元以上,或者其他漏报情形较重的。
存在两种以上漏报情形的,从重处理。
⑺ 干部漏报配偶股票1万会影响提拔吗
会。
瞒报的事项主要集中在领导干部个人或其配偶名下的基金、股票和房产。
经认定,查核结果凡属漏报、瞒报行为,视情节轻重,会受到批评教育、诫勉、取消考察对象(后备干部人选)资格、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降职等处理。
受到诫勉处理的,半年内不得提拔或者进一步使用。
受到取消考察对象(后备干部人选)资格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或者进一步使用。
受到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
⑻ 干部漏报配偶股票谁会去查啊
纪检。干部漏报配偶股票纪检会去查,瞒报的事项主要集中在领导干部个人或其配偶名下的基金、股票和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