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晶晨半导体过会科创板 TCL电子成首个受益概念股
随着科创板开市在即,有望首批上市的科创板公司及其相关概念股也成为近期市场重点聚焦的对象。值得关注的是,作为科创板首家受理企业,晶晨半导体于6月28日通过科创板上市委审核,有机会跻身首批科创板上市的公司名单,而身为公司第二大股东的TCL电子(1070.HK)亦有望成为最先享受科创板红利的上市公司之一。
智能电视、机顶盒芯片龙头
晶晨半导体主营业务为多媒体智能终端SoC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芯片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机顶盒、智能电视和AI音视频系统终端等 科技 前沿领域。公司在多媒体智能终端机SoC芯片领域深耕多年,有非常深厚的技术积累,累计获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39项、已授权国内专利14项、海外专利33项。目前公司的芯片产品方案已经被阿里巴巴、小米、网络、海尔、TCL、创维、中兴通讯、中国移动、俄罗斯电信、印度Reliance等企业采用。
晶晨半导体拥有领先的技术实力与优秀的基本面,其所在的芯片制造行业亦受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公司作为目前国内机顶盒芯片领域的绝对龙头,有望在科创板上市后享受远超同业的估值溢价。
除了晶晨半导体即将登陆科创板的消息之外,在港股上市的TCL电子(1070.HK)作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亦有望同步获得更多市场关注。TCL电子是国内电视行业的龙头之一,全球前二,近年实现快速发展,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19年第一季度TCL电子电视机销售量约844万台,同比大幅增长32.5%,表现胜预期,其中海外市场销售量达约595万台,同比强劲增长50.9%。除了在国内与国际市场上拥有长期领先的份额优势,公司近年来亦专注于技术的研发升级,其在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等方面的研发实力处于行业前列。TCL电子正积极推动“AI×IoT”战略,致力于完成“硬件+软件+万物连接+场景融合”的智能生态圈落地。
随着当前家电行业的智能化趋势日渐明显,TCL电子战略投资晶晨半导体,不仅体现出公司在芯片领域战略布局的长远眼光,同时公司也能与晶晨半导体发挥出较大的战略合作协同价值。另一方面,TCL电子亦加速构建起“AI×IoT”赛道的核心竞争力,朝全球领先的智能 科技 公司方向发展。
目前港股市场对科创板概念股的关注热度持续升温,此前心脉医疗的成功过会便带动其股东华兴资本控股(1911.HK)逆市飙升9%。而TCL电子与晶晨半导体除股东关系之外,两者在业务方面的“强强联合”也使得两家公司的利益实现紧密联动,此次晶晨半导体即将登陆科创板有望为TCL电子带来更大的估值传导效应。
本文源自香港信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② 科创板亏损第一股年亏26亿 核心技术依赖母公司
(原标题:科创板亏损第一股年亏26亿背后:核心技术依赖母公司 与台积电相差3代)
芯片产业国产化迫在眉睫!
2018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519.3亿,但其中自给率仅为15.35%。也就是说,85%——超过2000亿元的芯片要依赖于进口。
事实上,我国在核心领域的芯片自给率更低。比如计算机系统、通用电子系统、通信装备、存储等设备中使用的芯片,国产芯片占有率都几乎为零。
但集成电路制造是砸钱的产业,要大力发展,除了国家的支持,更少不了资本市场的帮助。科创板的诞生的初衷,正是支持这些产业发展。
在昨天公布的首批9家企业中,就出现了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的和舰芯片。招股书显示,其最先进的产品是28nm的晶圆。
这也是9家企业中唯一一家亏损的企业。2018年和舰芯片亏损26亿,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资产折旧。没办法,生产线投入大,但芯片更新迭代快,导致生产线折旧率高,这是行业属性决定。一旦资产折旧完成,实现盈利并非难题。
和舰芯片大幅亏损的另一个原因是无形资产摊销。招股书显示,公司的核心技术全部需要取得控股股东联华电子授权。账面原值高达23.87亿元无形资产,主要是技术授权费。技术授权费的摊销,加大了和舰芯片的亏损金额。
与资产折旧不同,巨额无形资产反映出和舰芯片的核心技术能否进步只能取决于母公司联电。目前来看,联电已经放弃7nm晶圆的研发,加上台湾经济部规定在大陆地区投资建厂的晶圆制程工艺需落后公司在台湾制程工艺的一代以上。和舰芯片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在28nm晶圆的市场中争夺。
一方面,这个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随着三星、台积电10nm晶圆已经进入量产阶段,中芯国际的14nm晶圆也已进入了客户验证阶段。28nm市场的热度还能持续多久是个大问题。
对于即将登陆科创板的和舰芯片来说,前途依然充满挑战。
和舰芯片亏损26亿真相:生产线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
集成电路制造有垂直整合制造(IDM )和晶圆代工(Foundry)两种模式。
IDM指企业业务范围涵盖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封装及测试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模式,代表企业有英特尔、三星等;晶圆代工则只是承接其中一个制造环节,代表企业有中芯国际、台积电、联华电子等。
登陆科创板的和舰芯片是联华电子的子公司,同样是一家晶圆代工厂 。
联电成立于1980年,是台湾第一家半导体公司。集团旗下有5家晶圆代工厂,包括联电、联诚、联瑞、联嘉以及合泰半导体,是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厂商,市场占有率在9%。
晶圆指的是硅片,可以理解为制造芯片的“地基”。“英寸”代表硅晶圆的直径。晶圆尺寸半径越大,每片晶圆上可制造的芯片数量就越多,意味着大批量生产成本的降低。目前,主流晶圆代工厂都在从8英寸向12英寸转型。
晶圆的生产中,良品率很重要。当下12寸晶圆生产还在进行良品率的技术爬坡,成本居高不下,而8英寸晶圆已具备了成熟的特种工艺。
和舰芯片原本主要从事8英寸晶圆研发制造,良品率基本上能达到99%;2016年,和舰芯片设立公司子公司厦门联芯,开始从事12 英寸晶圆研发制造业务。
2018年,和舰芯片实现36.94亿元收入,亏损26亿元。实际上,2016年、2017年,和舰芯片亏损额分别为11.49亿元、12.66亿元。
和舰芯片巨额亏损的原因之一,就是转型造成的巨额固定资产折旧 。
对各晶圆代工厂商来说,竞争力由其制程工艺的水平决定。截至2018 年,具备28nm及以下先进制程技术的纯晶圆代工厂仅剩台积电、格芯、和舰芯片母公司联华电子、中芯国际、发行人、华力微六家,14/16nm以下厂商剩台积电、格芯、 联华电子3家;目前能提供7nm制造服务的纯晶圆代工厂商仅剩台积电。
掌握最先进的制程工艺,除了技术要过关,更要有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正常情况,一条28nm工艺集成电路生产线的投资额约50亿美元,20nm工艺生产线高达100亿美元。
去年,联华电子、格芯宣布停止10nm以下技术投资。 这背后,跟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以及能否产生的性价比 。
2016年,和舰芯片选择在厦门设立子公司厦门联芯用于生产28nm、40nm、90nm等制程的12英寸晶圆,总投资额高达到62亿美元。但芯片又是一个更迭迅速的产品。
英特尔创始人摩尔在1965年提出,至多在10年内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会每两年翻一番。后来,大家把这个周期缩短到18个月,即每18个月,集成电路的性能会翻一番,指每代制程工艺都要让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翻一番。
你也可以理解为,性能不变的芯片,每18个月价钱会降一半。这也意味着到第5年的时候,芯片的价格只有5年前的十分之一,基本上不值钱了,需要换代。
对于晶圆制造厂来说,每次换代都需要购置新的制造设备。 理论上,生产线迭代很快,在会计处理上,需要折旧 。
巨额的生产线资产加上大比例的折旧,这就产生了巨大的折旧金额。和舰芯片的会计政策是6年折旧,也就是每年折旧16.67%。
2018年,和舰芯片折旧金额28亿。截至2018年年底,和舰芯片生产设备净值为126亿元。
不过生产线使用期限在5年,只是存在于理论上。虽然芯片迭代很快,但实际应用场景中芯片更新速度并不会这么快,一条生产线的寿命也不只5年。
在折旧期限后,一般这些企业马上会实现盈利。所以生产线折旧造成的亏损,只是会计上的亏损。 据说没有一家晶圆厂能够在头5年在报表上实现盈利,台积电为此花了6年,和舰芯片母公司联电花了9年 。
如果从现金流来看的话,实际上和舰芯片表现非常好。2016年—2018年,和舰芯片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分别为12.67亿元、29.13亿元以及32.06亿元。
除了巨额资产折旧,和舰芯片亏损的原因还有无形资产摊销,去年无形资产摊销金额大约为4.77亿元。
巨额无形资产摊销背后:
核心技术依赖母公司,与台积电相差3代
和舰芯片巨额无形资产摊销, 主要是给母公司付的“税”费 。
根据招股书显示,生产晶圆的核心技术全部需要取得控股股东联华电子的技术授权。账面原值高达23.87亿元无形资产,主要是技术授权费。这部分费用分为5年均摊,正因如此,每年大概需要摊销4.77亿元。
虽然和舰芯片每年数亿的研发投入, 和舰芯片的研发投入更多应用于具体行业产品的研发和本身制造工艺改良,而非实质性的技术突破 。
实际上,和舰芯片每年数亿的研发投入也只够用于技术改良。过去三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88亿、2.91亿和3.86亿。反观中芯国际,2016年、2017年其研发投入高达3.18亿美元和4.2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1.3亿和28亿。
如此来看,和舰芯片的核心技术能否进步,只能取决于母公司联电。但从目前来看, 和舰芯片的核心技术已经很难再进一步 。
根据联电所述,公司未来还会投资研发14nm晶圆及改良版的12nm晶圆工艺。不过在更先进的7nm晶圆及未来的5nm晶圆等工艺上,联电已经基本放弃。原因很简单,联电无法像台积电那样持续大规模的投入研发。
再加上台湾经济部的规定,在大陆地区投资建厂的晶圆制程工艺需落后公司在台湾制程工艺的一代以上。
这意味着, 如果联电放弃对高端制程的冲击,单凭和舰芯片很难取得更大突破,其制造工艺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停留在28nm 。
对和舰芯片来说,只能竞争28nm的市场。
现阶段28nm晶圆市场看上去前景依然不错。随着研发难度和生产工序的增加,IC制程演进的性价比提升趋于停滞,20nm和16/14nm制程的成本一度高于28nm。
这是摩尔定律运行60多年来首次遇到制程缩小但成本不降反升的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28nm作为最具性价比的制程工艺也拥有较长生命周期。
在28nm制程,和舰芯片主要的竞争者有台积电、格芯、联电、三星和中芯国际,以及刚刚宣布量产联发科28nm芯片的华虹旗下的华力微电子。
虽然竞争对手不多,但28nm的竞争却异常激烈。由于台积电技术突破最早,目前凭借较小的折旧压力打低价战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加上整个制程扩产相对激进,供大于求,给其它几家厂商带来很大的压力。
价格竞争的背后是技术实力的沉淀问题 。要知道,能做先进制程了不代表技术实力就过关,其中还涉及到工艺成本、良品率等诸多问题。
以中芯国际为例,其制程工艺技术早早突破28nm,但始终没有产生理想的收益。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28nm收入仍然只占在中芯国际总收入中的8.6%。
从毛利率情况看,不想办法突破更高的制程工艺,很难获得超出同行业的利润水平。
但如果一直停留28nm,对和舰芯片来说,这个市场的热度还能持续多久是个大问题。目前三星、台积电10nm晶圆已经进入量产阶段,中芯国际的14nm晶圆也已进入了客户验证阶段。换句话说,和舰与台积电的差距至少在表面上是28nm对10nm,差距为三代。时代总是会进步的。
据IBS估算,2014年全球28nm晶圆需求量为291万片,2018年将增至430万片,预计2024年将缓减至351万片。
即使和舰芯片成功上市,也掩饰不了联电发展缓慢,日益没落的大趋势。相比于三星、英特尔、台积电、格芯, 联电不仅营收规模小,增幅缓慢, 而且先进制程已经远远落后,短期内都没有追赶的打算 。
而和中芯国际相比, 背后没有海量资本作为靠山,在集成电路这个要依靠大量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的行业里面,联电处于不利的地位 。2017年年初,联电传出28nm技术团队被上海华力微电子挖角的消息就是个例证。
早年间,和舰芯片还能依靠国产化率的红利获得可观增长。但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晶圆厂落地,行业整体产能释放速度将远远超过下游产业链需求增加速度,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
根据SEMI的数据统计,预估在2017年至2020年间,全球将有62座新的晶圆厂投入营运,其中中国大陆将有26座新的晶圆厂投入营运,占新增晶圆厂的比重高达42%。
更要命的是,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可能也将面临拐点。
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宣布,2019年1月的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比2017年1月减少5.7%,减少至355亿美元,创下了自2016年7月以后30个月的首次负增长。 核心原因是,储存芯片价格的回归,AI等增量市场又尚未形成真实的需求 。
核心技术停滞不前,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又面临产能过剩。不说和舰芯片的处境危机四伏,至少往后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最高270亿估值!
发行后市值或逼近中芯国际,值不值?
招股说明书显示,本次发行不超过4亿股,预计募集资金近30亿。预计发行后,4亿股占比在11.1%。
这意味着,和舰芯片的估值最高能到270亿。从目前科创板的热度来看,270亿并非没有可能。
大家可能并不理解270亿意味着什么。这么说吧,截至本周五,中芯国际的市值在394.72亿港币,换算成人民币337.88亿。2017年中芯国际收入31.01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207.77亿。而2018年和舰芯片的营业收入也仅有36.94亿
不出意外, 和舰芯片的收入应该是中芯国际的六分之一,而市值却到了80% 。这还不算上市后,股价上涨所带来的市值增加。
更重要的是,即使在美股,和舰芯片母公司联电的市值也仅有308亿。从2000年在纽交所上市,初期股价最高达11.73美元,到如今股价仅1.88美元。毫不夸张的说, 在相当长时间,联电都是一家没有给投资人带来回报的公司 。
2017年,联电营业收入1492.85亿台币,净利润却只有66.79亿台币,净利率仅4.5%,表现也完全不像一家高 科技 公司。
核心技术严重依赖的和舰芯片又将表现如何?
近几年,随着摩尔定律的极限在逐渐逼近,先进制程的发展速度在减慢,加上中国本土芯片设计产业蓬勃发展,带来了物联网等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的芯片产业迎来 历史 机遇。
随着科创板的推出,国家举全国之力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疗、人工智能等重点行业,资金也不用发愁。
所以,读懂君衷心希望,在这个过程中,绝大部分的资源可以用到真正有核心技术的公司上。
当然,考虑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相对国外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差距,和舰芯片在国内仍然是比较优质的集成电路公司,和舰芯片的28nm晶圆甚至好于中芯国际的同类产品。
期待登陆科创板后的和舰芯片,获得更好发展。将来有一天,期待公司不仅仅局限于28nm晶圆产品,不断冲击更高等级的晶圆,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作出贡献。
只要咬着牙,把技术做出来,不愁没有客户和市场,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产业也会迎来光明的前途。
本文源自读懂新三板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③ 半导体5OE丅F和芯片E丅F有区别吗
半导体 50和芯片当然大不相同,区别很大要分析。
ETF 是金融界工具,主要用股票范围内数据库做衍生工具,投资有风险。
④ 开盘:两市低开沪指跌0.52% 经开区概念股集体大涨
金融界网站5月29日讯 开盘沪指跌0.52%,报2894.83点;深成指跌0.71%,报8971.22点;创业板指跌0.84%,报1492.58点。稀土永磁概念、经开区概念、国产芯片概念等板块涨幅靠前;ST概念、贵金属、券商信托等板块跌幅靠前。
【机构策略】
中信建投:
本次MSCI实施调整对市场的冲击远大于过往两次,与近期北上资金流入偏弱、市场交投不活跃有关。主动资金在配置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而被动资金则主要采用实施前后建仓以减少跟踪误差,MSCI跟踪绝大部分为主动资金。依据过往两次纳入经验,在调整实施后,北上资金流动受事件影响即消除。主动资金更多会受市场估值、汇率走势等因素的影响。从近期央行稳汇率的政策取向看,我们认为汇率大概率能在当前位置企稳震荡,前期人民币贬值的不利影响消除将有利于外资重新流入A股市场。
当前A股积极因素不断积累,但不确定性尚未完全消化。从短期来看,虽然贸易冲突逐步升级,A股市场在5月1-2周下跌已经部分反映。芯片、操作系统国产化和自主可控国产成为中国当前的迫切需求。从4月中旬市场回调之后, 科技 龙头的性价比回升,驱动力最为确定。仍然维持市场震荡触底的判断不变,行业配置依然是成长>消费>金融地产>传统周期,建议投资者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加大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领域的配置。
东北证券:
周二北上资金主动与被动的流入,拉升了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等众多板块,在被动产品在尾盘的集中买入使得收盘前股指大幅拉升,影响幅度上也能侧面印证当前的市场交易情绪较为低迷。市场对于中美之间博弈的预期逐渐走向修昔底德陷阱等大国冲突方面,而即使在最悲观的假设下双方走向全面对抗,其过程也将是曲折的,而且距离6月底日本G20中美双方首脑会晤还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双方提前恢复高层谈判的概率更大。市场后续上行的动力在于贸易问题边际改善的可能以及在外部压力以及4月经济读数走弱之后,政策偏宽松的空间的增大,如上周下调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及车辆购置税的调整等。
中泰证券:
5月以来股权融资规模环比小幅下滑,并购重组的通过率持续回落,未来一周限售解禁的压力有所减轻。资金供给方面,全市场日均成交额环比持续下滑,融资余额持续回落,产业资本持续净减持,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出163.4亿,尽管如此,考虑到近期MSCI被动资金逐步开始建仓,6月24日,富时罗素纳入A股也将开始实施,市场增量资金有望回暖。
安信证券:
整体来看,当前外部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全球宏观经济有趋于恶化的迹象,海外市场下行风险可能加剧,A股市场的风险偏好受到一定的抑制。短期来看,伴随着人民币汇率趋稳,A股纳入富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等利好作用下,市场在一个多月的调整之后接下来可能会存在技术性反弹的交易性机会,但由于外部环境依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类技术性反弹空间可能不大。
中银国际证券:
金融界网站投资工具箱:
必读资讯: 早盘内参 24小时要闻滚动 24小时上市公司新闻速递
题材宝典: 机会早知道 概念板块大全
涨跌停面面观: 涨跌停温度计 涨跌停原因揭秘
白马追踪: 业绩预告 预披露时间 高送转个股一览
⑤ 收评:A股震荡走弱创业板指跌1.13%,赛道股低迷电池产业链大跌
金融界7月8日消息 周五A股高开,早盘市场呈现震荡态势,三大指数盘中曾短暂翻绿;午后各股指回落后分化,沪指横盘整理,创业板指持续走弱跌超1%。
截至收盘,沪指跌0.25%,报3356.08点,深成指跌0.61%,报12857.13点,创业板指跌1.13%,报2817.64点,科创50指数跌%。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10293.6亿元,为连续第12个交易日超1万亿元;北向资金实际净买入12.36亿元。两市74股涨停(含ST股),13股跌停。
行业板块方面,专业服务、工程咨询服务、中药、通信服务、医药商业等涨幅居前,电池、光伏设备、航天航空、化肥行业、风电设备等板块跌幅靠前;题材方面,虚拟电厂、虚拟数字人、F5G、CRO、元宇宙、智慧城市等概念活跃。
汽车 产业链维持热度,福田 汽车 、江铃 汽车 、福然德、索菱股份、北特 科技 、路畅 科技 、合力 科技 、协和电子、秦安股份、天永智能等涨停;
机器人概念活跃,新时达、兆威机电、达实智能、弘讯 科技 、泰禾智能、天桥起重涨停;
智能电网概念走高,大连电瓷、长城电工、积成电子、万胜智能等涨停;
绿色电力概念分化,湖南发展、赣能股份、粤电力A涨停,易成新能、明阳智能、京运通等跌超5%;
元宇宙概念盘中异动,宝鹰股份、智度股份、国光电器等涨停,平治信息、中青宝等涨幅居前;
半导体芯片板块大涨,德明利、大港股份涨停,恒实 科技 、宏微 科技 等跟涨;
中药板块午前崛起,贵州百灵触及涨停,东阿阿胶、昆药集团、青海春天、太极集团等纷纷走高;
个股方面,预计上半年净利同比增51%-66%,立达信涨停;
预计上半年净利同比增130.93%到182.25%,上海雅仕立达信涨停;
预计上半年净利1500万至2200万元同比扭亏,广电计量涨停。
【机构策略】
⑥ 国产芯片概念暴涨 盈方微等约10股集体涨停
金融界网站3月11日讯 今日国产芯片概念暴涨,盈方微、太极实业、士兰微、东软载波、必创 科技 、北京君正、晓程 科技 、大港股份、康强电子、兆日 科技 等集体涨停。
有分析人士表示:在国家大力支持国产芯片进口替代,以及5G、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新兴产业带来需求增长的推动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将迎来成长拐点期,相关上市公司短期和中长期机会均十分明显。
中航证券也表示:据海关总署1月14日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我国集成电路(俗称芯片)进口额突破3000亿美元,达到3120.58亿美元,同比增长19.8%,市场空间巨大。
国联证券则提出: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额均创新高,表明中国集成电路市场持续景气,其原因首先是全球电子制造产业持续向大陆转移,其次是资本和政策加大了扶持力度。面对3000亿美元进口额,在产业资本和政策的帮助下,国内集成电路企业有望争夺市场,特别是对于分立器件以及部分模拟电路,由于市场需求稳定、工艺制成成熟,国内企业有望快速赶上,实现国产替代。
⑦ 中芯国际AH股价大跌是怎么回事
9月7日数据显示,目前中芯国际AH溢价率约为255%,创上市以来新低。
当地时间9月4日,有媒体报道称,美国政府正考虑将中芯国际列入贸易黑名单。国防部本周早些时候提出了一项建议,将中芯国际列入实体清单。美国国防部发言人称,国防部正在与其他机构合作,以确定是否对中芯国际采取行动。
消息人士则称,美国政府正在评估中芯国际与中国军方的关系。9月5日晚间,中芯国际发布声明称,任何关于“中芯国际涉军”的报道均为不实新闻,该公司对此感到震惊和不解。
9月7日,芯片股早盘分化,龙头股跌幅较大,中芯国际一度跌逾9%,港股市场上中芯国际一度跌近20%,目前报19.14港元。数据显示,目前中芯国际AH溢价率约为255%,创上市以来新低。
(7)芯片股票金融界扩展阅读
中芯国际回应的具体内容
9月5日晚间,中芯国际发布声明称,任何关于“中芯国际涉军”的报道均为不实新闻,该公司对此感到震惊和不解。
中芯国际称,中芯国际作为一家同时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及中国大陆A股上市的国际化运营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公司严格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并在此基础上一直合法依规经营;且与多个美国及国际知名的半导体设备供货商,建立多年良好的合作关系,美国商务部多年来针对中芯国际进口采购的设备,也已经核发多件重要的出口许可。
同时,中芯国际自成立以来作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上的重要成员,客户遍及美国、欧洲及中国大陆等世界各地,其产品及服务皆用于民用和商用,从没有任何涉及军事应用的经营行为,与中国军方毫无关系。
2016年及以前,中芯国际还是经美国商务部正式认可的‘最终民用厂商’(Validated End-User) ,并曾有多位美国商务部官员实地到中芯国际进行访查。
⑧ 午评:沪指微跌创业板指涨0.94%,钢铁行业领涨,国产芯片概念活跃
金融界网4月22日消息 早盘A股三大股指高开并于盘初走弱翻绿,10点后市场企稳回升,沪指翻红后震荡整理,创业板指继续走高并一度涨超1%。
截止午间收盘,沪指跌0.05%,报3471.23点,深成指涨0.5%,报14221.71点,创业板指涨0.94%,报2944.42点。沪深两市成交额4537亿元;北向资金实际净流出2.52亿元。两市53股涨停,5股跌停(含ST)。
行业板块方面,钢铁行业、煤炭采选、有色金属、电子元件、食品饮料等涨幅靠前,船舶制造、银行、民航机场、工艺商品、农牧饲渔等跌幅靠前。低碳冶金、医疗美容、华为 汽车 、3D摄像头、氮化镓等概念板块活跃。
无人驾驶概念再度发力,中原内配、安凯客车、小康股份、华锋股份、华西能源涨停;
新能源车板块活跃,银宝山新、北特 科技 、京泉华、振邦智能涨停;
医美概念维持热度,奥园美谷、长江 健康 、创新医疗涨停,贝泰妮、朗姿股份等大涨;
国产芯片概念拉升,士兰微、中晶 科技 、国星光电涨停,芯原股份、腾信股份、合众思壮、国科微等亦有出色表现;
储能板块升温,动力源涨停,盛弘股份、智光电气、圣阳股份涨超5%;
食品饮料板块发力,甘源食品涨停,三只松鼠触及涨停,良品铺子、元祖食品、品渥食品纷纷上涨;
钢铁板块拉升走高,八一钢铁涨停,马钢股份、华菱钢铁、鞍钢股份等跟涨;
个股方面,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1.78%,特一药业连续两日涨停;
一季度净利润升128.32%,杭氧股份涨停;
一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248%-262%,天地 科技 涨停;
一季度净利同比增42%,上海家化一字涨停;
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8.02%,信捷电气涨停;
中潜股份连续三日20%跌停,此前股东刘勇被强制平仓导致被动减持68万股。
【机构策略】
和信投顾:沪指方向尚未明朗,因而操作上还是以谨慎小心为主,等待方向明朗之后再做抉择,在3496-3516及以上,逢高降低仓位;反之,选择向下,则在下方支撑区间分批低吸,但需踏准节奏,并合理控制仓位。
百瑞赢:目前看,难度依旧较大。但中期无需悲观,总会突破的,现在需要的只是时间。操作上,因为抱团股的虹吸效应,和强不过两天的题材轮动,所以短线操作难度加大,不太适合开新仓。对于手中已有的筹码,可以波段操作,回落就等低吸,逢高需减仓,闲麻烦操作不好的,就耐心拿着。
东方证券:海外因为疫情反复以及涨幅过大等原因,短期股票市场出现一定波动,但无论是疫情变量还是指数涨幅,对于现阶段的A股而言,都是一种优势,国内投资者无需对这种层面的波动过度担心,我们前期强调的海外风险,是系统性风险,而非一些短期因素的扰动;操作上,建议保持谨慎乐观,逢低布局景气上行的 科技 及设备制造板块。
粤开证券:3月9日上证综指达到3328低点,此后在3360-3500中间震荡,目前指数再次逼近上限,指数能否突破,一在于经济增长的韧性,以及业绩风险、信用风险、国际贸易风险演化情况,二在于后续一季度政治局会议对于货币财政政策的定调,货币流动性边际收紧的情况下,内外资能否提供增量资金。
⑨ 国产芯片概念大涨 富满电子等7股集体涨停
金融界网站23日讯 今日国产芯片概念大涨,飞利信、润欣 科技 、光力 科技 、富满电子、振芯 科技 、康强电子、综艺股份涨停,国民技术、国科微、东土 科技 等涨幅靠前。
财政部、税务总局正式发布公告,给予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受此消息影响,集成电路板块异动拉升,港股市场软件股尾盘集体异动拉升。机构认为,华为事件加速了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产业的发展。该板块已经成为A股市场近期风口,在税优政策的支持下,华为概念有关的芯片和软件板块有持续活跃的可能。
⑩ 收评:沪指冲高回落遇阻20日线 北向资金尾盘大幅流入
金融界网站28日讯 早盘两市微幅低开后震荡上扬,创业板指则高开后围绕1500点横盘整理,沪指涨近1%收复2900点;午后券商板块一度拉升,三大股指冲高回落,沪指盘中触及20日线,尾盘两市集体翻绿。
行业板块方面, 猪肉股、种业股回暖,农牧饲渔板块领涨两市,敦煌种业、天马 科技 、天山生物涨停,傲农生物触及涨停,新五丰、正邦 科技 涨超5%;
三家科创板企业下周三首批上会,影子股华立股份、江苏国信、搜于特、南天信息涨停;
创投概念同样受提振大涨,苏州高新、大众公用、宇信 科技 、西陇化学、大唐电信、龙蟠 科技 、中元股份、飞力达、大晟文化集体涨停;
国产芯片概念冲高回落,大唐电信、智光电气、富满电子、朗科 科技 、江化微、汇鸿集团、力源信息涨停;
特斯拉国产Model 3本周五正式开启预定,概念股午后爆发,威唐工业、天汽模、文灿股份集体涨停,旭升股份、保隆 科技 、上海临港纷纷大涨
稀土永磁板块分化,金力永磁9天7板暴涨115%,英洛华、有研新材涨停,北矿 科技 、正海磁材大涨,科力远、盛和资源、厦门钨业、北方稀土下跌;
工业大麻概念午前异动,晨光生物、顺灏股份触及涨停,龙津药业、广州浪奇、塞力斯、美晨生态等跟涨;
伴随着市场近两日的反弹,ST板块在重挫后亦迎来反弹,ST银亿、*ST美丽、*ST中捷、*ST康得、*ST雏鹰等10余股涨停;
氢能源、有色金属、煤炭采选、油气设服、券商信托等板块下跌。
个股方面, 非洲猪瘟疫苗或将问世,蔚蓝生物受益连续3天2板;
继续收购中科光芯股权,跃岭股份连续两日涨停;
阿里网络拟35.95亿元收购15%股份,千方 科技 涨停;
浪潮云拟于科创板IPO,浪潮软件尾盘涨停,浪潮信息大涨;
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海润、华泽退、众和退连续两日涨停,后两者成交仅3手。
【机构策略】
山西证券:短期看,市场恐慌现象已经显着改善,但市场热度明显降低,由于后期仍具备较强不确定性,市场整体仍将维持弱势格局,当前仍未到加仓抄底阶段。策略上仍需谨慎,控制仓位,底仓配置基本面扎实、政策优待、更具业绩改善确定性、具备对冲风险因子的板块,高风险偏好投资者也可考虑小仓位、左侧介入中小盘 科技 高弹性品种的超跌反弹行情。
联讯证券:市场调整会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很可能会贯穿整个二季度。由于同时受到外围扰动增加、政策节奏变化、通胀将临高点及企业盈利还未彻底拐头的压制,市场的调整很可能会呈现波动剧烈、分化大的特点。预计沪指大概率会处在2730点-3050点的区间内调整。
中信证券:上证2800点是预警线,在政策积极的预期管理下,A股有“政策底”。以底线思维看A股的底线,当前依然是战略配置的窗口,展望未来几个月,市场向下空间要明显小于向上空间。
新时代证券:这一次调整是牛市初段的大休整,不会改变熊转牛的大格局。从幅度上来看,比较充分,但时间上可能还不够充分,所以市场未来一段时间依然处在休整的状态,只是速度可能会变慢,甚至不排除震荡式休整。三季度开始,市场将会重新进入上涨趋势。至于休整的方式,最乐观的情况是出现类似2005年的情形。2005年牛市第一阶段中,政策(股权分置改革、汇改)、利率环境(下行)、经济预期(领先指标见底),所有的大逻辑都很好。2005年6月到9月,股市进入了第一波上涨。但是随后利率下行趋势放缓、上市公司财报欠佳等因素出现,市场出现了季度级别的调整,之后随着经济进一步改善,2006年股市迎来了更猛烈的上涨。
金融界网站投资工具箱:
必读资讯: 早盘内参 24小时要闻滚动 24小时上市公司新闻速递
题材宝典: 机会早知道 概念板块大全
涨跌停面面观: 涨跌停温度计 涨跌停原因揭秘
白马追踪: 业绩预告 预披露时间 高送转个股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