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理解詹森指数,夏普比率和索提诺比率
第一、理论概念
一、詹森指数 = (平均收益 - 国债利率) - 股指同动率*(股指平均收益 - 国债利率)
理论取值区间: 负无穷-正无穷
实际常见取值区间: 再0左右晃荡
用法: 越大越好
通俗来讲: 这个数值代表了基金经理的"能力." 如果股指暴涨, 你的资产组合也暴涨, 那是应该的, 不算你的能力, 只能算你的运气. 如果不管股指暴涨或者暴跌, 你的资产组合总能比股指多赚一点, 那证明你有"能力."
二、夏普比率 = (平均收益 - 国债利率)/波动率
理论取值区间: 负无穷-正无穷
实际常见取值区间: 再0左右晃荡
用法: 越大越好
通俗来讲: 平均净收益与平均波动率的比值
三、所提诺比率 = (平均收益 - 国债利率)/损失波动率
理论取值区间: 负无穷-正无穷
实际常见取值区间: 再0左右晃荡
用法: 越大越好
通俗来讲: 平均净收益与平均损失波动率的比值
第二、更通俗的解释
比如你去菜场买白菜,你手上的买白菜的钱就是承担的风险就是分母,你也可以看做是成本,买来的白菜就是分子,你也可以看做收益。那宗旨是不是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白菜啊,追求性价比是吧,sharp sortino 就是风险和收益的性价比啦。为嘛要减去国债收益呢,因为是无风险市场白送的东西,不是你的本事,所以减掉。sharp和sortino不同在于sortino只看下行波动,因为上行波动理论上是波越大越好,是吧。。。
Jenson本质算的是阿尔法,好了 不说这么高大上。比如说家里人给你5块钱去买一斤白菜,你硬是依靠自己舌灿莲花从一个卖菜的小鹏宇那里买(骗)了两斤白菜,那么多的一斤就是阿尔法,你的本事带来的大于市场的收益。
㈡ 詹森指数如何计算
Rm,t为市场投资组合在t时期的收益率;Ri,t为i基金在t时期的收益率;Rf,t为t时期的无风险收益率,βi为基金投资组合所承担的系统风险。
詹森指数”(jensen’s measure),当大于零时,说明基金组合表现优于市场组合,基金能战胜市场;当小于零时,说明基金没有战胜市场。该指数越大越好。詹森指数隐含了一个假设,即基金的非系统风险已通过投资组合分散掉了,该模型只反映了收益率和系统风险因子之间的关系。
㈢ 风险收益率计算公式
风险收益率的计算公式:
Rr=β* V
式中:Rr为风险收益率;
β为风险价值系数;
V为标准离差率。
Rr=β*(Km-Rf)
式中:Rr为风险收益率;
β系数也称为贝塔系数,是一种风险指数,用来衡量个别股票或股票基金相对于整个股市的价格波动情况。
β系数是一种评估证券系统性风险的工具,用以度量一种证券或一个投资证券组合相对总体市场的波动性,在股票、基金等投资术语中常见;
Km为市场组合平均收益率;
Rf为无风险收益率
(Km-Rf)为 市场组合平均风险报酬率
风险收益率是投资收益率与无风险收益率之差;
风险收益率是风险价值系数与标准离差率的乘积;
拓展资料:
风险收益率,就是由投资者承担风险而额外要求的风险补偿率。风险收益率包括违约风险收益率,流动性风险收益率和期限风险收益率。
影响因素
风险大小和风险价格。在风险市场上,风险价格的高低取决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程度。
风险收益率包括违约风险收益率,流动性风险收益率和期限风险收益率。
风险收益相关指标
根据不同的风险度量方式,风险调整的收益指标包括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基于均值-方差模型调整的收益指标。
这类指标基于马科威茨的均值-方差模型和CAPM模型,采用收益率的标准差(波动)或者β系数来衡量市场风险的大小。
有几种风险收益指标往往是相对通用的,海外不少对冲基金使用这些指标来反映其风险收益特征。
这些指标主要包括夏普比率(Sharp Ratio)、索提诺比率(Sortino Ratio),信息比率(Information Ratio)、詹森指数(Jensen's Alpha)、特雷诺比率(Treynor Ratio)、历史最大回撤(Max Drawdown)、卡玛比率(Calmar Ratio)等等。
㈣ 詹森指数和夏普比率的区别
詹森指数和夏普比率的区别 & 詹森指数特雷诺
在评价基金绩效时,收益和风险需要综合考虑,业绩好的基金可能是由于其承担的风险较高,并不能说明基金经理具有很强的投资能力,而业绩差的基金可能是风险较小的基金,并不能说明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很差。选择基金不能将收益率作为唯一的衡量指标,一味追求高收益的结果可能导致投资组合超出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为了全面地评价基金的绩效,需要对收益进行风险调整,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风险调整收益指标。
夏普指数以基金收益率的标准差作为风险度量指标,夏普指数越大说明风险调整收益越高,公式为:(其中为收益率均值,为无风险收益率均值,为标准差)
Stutzer指数可以看作是对夏普指数的改进,夏普指数假定基金的收益率遵循正态分布,对于非正态分布的情况难以进行有效的衡量,而Stutzer指数考虑收益率分布的偏斜度(Skewness)和峰度(Kurtosis),偏斜度为正、峰度较小的基金业绩更好。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Stutzer指数和夏普指数的结果是一样的。
特雷诺指数以基金面对的系统性风险作为风险度量指标,特雷诺指数越大说明风险调整收益越高,公式为:(其中为基金的系统性风险)
詹森指数同样以系统性风险作为风险度量指标,和特雷诺指数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计算结果是收益率的绝对差值,后者为比率指标,公式为:
(其中为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率)
举例而言,两只基金A、B某年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0%、8%,市场平均收益率为5%,标准差分别为14%、10%,系数分别为0.9、1.1,该年的无风险收益率为2%,则基金A、B的夏普、特雷诺、詹森指数分别为=(10%-2%)/14%=0.57,
=(8%-2%)/10%=0.60,=(10%-2%)/0.9=8.89%,=(8%-2%)/1.1=5.45%,=(10%-2%)-(5%-2%)×0.9=5.3%,=(8%-2%)-(5%-2%)×1.1=2.7%
在这个例子中,基金A的夏普指数小于基金B,但特雷诺指数和詹森指数大于基金B。
不同风险调整收益指标的比较。首先,夏普、特雷诺指数计算的是比率值,即单位风险带来的超额收益,詹森系数计算的是差异值,即由于基金经理积极管理产生的系统性风险报酬以外的超额收益,在对基金绩效排序时不同计算方式可能得出不同结论。
其次,指标采用的风险度量标准不同,采用不同的风险度量标准也会对基金绩效排名造成影响。比如詹森和特雷诺指数使用系数度量风险,仅考虑基金的系统性风险,而夏普指数使用标准差度量风险,标准差度量的是基金面对的所有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很高时,基金组合和市场走势更为接近,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如果非系统性风险降为0,那么基金将获得市场平均收益,所以许多基金经理往往会通过重配某些行业或某些股票的方式,在承担较高非系统性风险的同时谋求超越市场的收益。就上文中的例子而言,基金A的系数小于基金B,标准差大于基金B,说明基金A的系统性风险相对较小,但由于基金经理的积极管理,基金A没有充分分散投资仍保留了较高的非系统性风险,使得其整体风险(即标准差)高于基金B,所以当仅考虑系统性风险(即使用特雷诺指数和詹森指数)时,基金A的绩效好于基金B(=8.89%,=5.45%; =5.3%,=2.7%),当考虑全部风险(即使用夏普指数)时,基金A的绩效差于基金B(=0.57,=0.60)。
夏普指数在计算上尽管非常简单,但在具体运用中仍需要对夏普比率的适用性加以注意:
1、用标准差对收益进行风险调整,其隐含的假设就是所考察的组合构成了投资者投资的全部。因此只有在考虑在众多的基金中选择购买某一只基金时,夏普比率才能够作为一项重要的依据;
2、使用标准差作为风险指标也被人们认为不很合适的。
3、夏普比率的有效性还依赖于可以以相同的无风险利率借贷的假设;
4、夏普比率没有基准点,因此其大小本身没有意义,只有在与其他组合的比较中才有价值;
5、夏普比率是线性的,但在有效前沿上,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变换并不是线性的。因此,夏普指数在对标准差较大的基金的绩效衡量上存在偏误;
6、夏普比率未考虑组合之间的相关性,因此纯粹依据夏普值的大小构建组合存在很大问题;
7、夏普比率与其他很多指标一样,衡量的是基金的历史表现,因此并不能简单地依据基金的历史表现进行未来操作。
8、计算上,夏普指数同样存在一个稳定性问题:夏普指数的计算结果与时间跨度和收益计算的时间间隔的选取有关。
特雷诺指数给出了基金份额系统风险的超额收益率,通俗的讲就是说衡量基金对于每单位系统风险的收益率。特雷诺指数考虑的是系统风险,而不是全部风险,因此,无法衡量基金经理的风险分散程度。系统风险不会因为投资组合的分散而降低,因此,即便基金经理的风险分散做的很好,特雷诺指数可能并不会因此变大。
特雷偌指数和詹森指数使用的都是系统性风险,因此他们只考虑了基金风险评价的深度,夏普指数使用的是总风险,因此它考虑了基金风险评价的深度和广度。
㈤ 基金詹森测度怎么算
19-(6+1.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