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蚂蚁战配基金祭出LOF模式遭疑:给退出需求带来复杂性
证监会11月5日晚表示,已经要求相关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充分考虑投资者合理诉求,坚持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依法合规提出可行措施,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当晚,5只基金的管理人同步发公告称,将通过申请基金份额上市(LOF)的方式满足基金持有人的流动性需求。
但不少业内人士质疑,解决方案是否考虑了监管提出的“持有人利益优先”?鉴于LOF背后涉及的转托管、开立证券账户等复杂操作,加之这5只基金均由公募机构直销及蚂蚁基金代销,因此,该解决方案可能仍会给投资者的退出需求带来复杂性。而且不少投资者认为,作为公募基金,基金做出这类改变是否应该通过召开持有人大会来决定。
“空欢喜”
IPO遭遇暂缓的蚂蚁集团,已经启动退款。
11月4日,蚂蚁集团在港交所宣布进行股款退回;而11月6日,A股市场的募资款退回也正式启动。
这让上述五只战配基金入围战配名单“竹篮打水一场空”。
彼时,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蚂蚁集团利用旗下平台独家销售参与自身股票战略配售的情况,在行业中尚无先例,因此其行为是否构成利益冲突,也有待进一步调研和论证。“这种情况没有出现过,相关规定也只做了原则性的约束,并没有明令禁止,但是否违规还需要进一步论证。”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
对于蚂蚁集团的暂缓上市,五家基金公司曾表示基金运作不受影响,但是不少投资者质疑,当初是因为宣传的是参与蚂蚁战略配售,才奔着参与蚂蚁IPO而申购的基金,如今投资标的上市日期没有了,相关基金是否应该开持有人大会讨论基金下一步安排?
在部分公募机构的直销和蚂蚁集团的代销过程中,广泛使用了“战略配售蚂蚁集团股票”等字样或相关海报,但未从中提示未能上市风险。
“一些管理人和代销机构的宣传是有问题的,因为没有考虑到蚂蚁可能上市失败或暂缓的风险。”一位公募合规人士认为,“这些内容没有体现在基金合同里,但是通过宣传的方式讲出来,当然最终是否违规也有一定的争议,因为宣传称可以参与蚂蚁战略配售的前提是蚂蚁会上市,但是现在前提不在了。”“其实很多投资者是看重蚂蚁的配售权来认购的,但是最大的亮点没有了,对投资者带来了比较明显的影响,就算这些基金通过稳健运作不会亏本,但实际还是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匹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一位公募销售人士也指出。
转LOF再遭质疑
然而这一做法再度引起市场争议,因为转换LOF基金需要投资者执行转托管、开户等一系列复杂操作。“这实际上加大了投资者的操作难度,给投资者带来了麻烦,比如有的投资者没有开户的,反而需要去开户。”上海一名公募运营人士称,“而且转LOF往往需要一定的运行时间等条件,并不是立刻就能转换的。”“实际上这个方案就相当于没给方案,因为战略配售作为封闭基金,本来就是要转LOF的,2018年的几只CDR基金现在不是都转LOF了么?”一位战略配售基金投资者表示。
资深基金研究专家王群航也指出,转换LOF可能带来折价、手续繁琐等多种问题。
“上市之后,那么多的人想卖出,折价几乎就是必然。这时的折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行为了;这样的上市,或会有较为显着的损害投资者利益之嫌?”王群航称。
对于战配基金的处置方案,一些公募人士建议协商处理,并给投资者选择退出的机会。
“如果出现这种突发事件,基金管理公司是可以选择召开持有人大会讨论基金的下一步安排,或者设一个开放期,让希望退出的投资者选择退出,而且其实5只基金都是大型公司,损失一些费用承担得起,也赚了名誉。”上海一家公募运营人士表示。
而在王群航看来,对5只基金直接进行清盘,反而是最干净利落的选择。“这是最干净利落、直截了当的方法,不拖泥带水,不留后患。”
目前,上述5只基金已经成立并进入运作状态,且净值已经出现微小变化。
成立最早的为易方达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混合基金,成立日期为9月29日,鹏华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混合基金9月30日成立,中欧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混合基金为10月9日成立,华夏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混合基金和汇添富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混合基金的成立日期均为10月13日。
其中,截至11月4日,两只成立最早的鹏华创新未来和易方达创新未来成立至今分别亏损0.28%和0.25%;华夏创新未来成立至今亦亏损0.13%,仅汇添富创新未来和中欧创新未来成立至今实现盈利,持有收益分别为0.06%和0.15%。
而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之所以选择转LOF模式来为投资者提供流动性,主要原因仍然在于基金管理人不愿放弃600亿规模的管理费及尾随佣金。“这么大规模的产品,如果清盘反而有一大堆成本摆在面前,蚂蚁和这些公募肯定不愿意让到手的鸭子飞了。”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
‘贰’ 天弘基金可以参与蚂蚁打新吗
天弘基金不是蚂蚁集团的,它是成立于2004年11月8日,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全国性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2015年以后天弘基金目前股权结构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1.0%,所以天弘基金是蚂蚁集团的控股公司,但不是子公司。
基金和打新股是两回事,申购蚂蚁的股票需要开通科创板的权限,有50万的资金可以开通,基金是另外的一种投资品种。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
应答时间:2021-11-0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叁’ 蚂蚁战略配售基金如何解封蚂蚁战略配售基金如何场外转场内
五只蚂蚁战略配售基金已经全部上市交易,这五只基金分别是易方达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运作混合基金,鹏华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运作混合基金,中欧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运作混合基金,华夏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运作混合基金,汇添富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运作混合基金。这五只基金自从上市交易以来,连续涨停,基金存在超过25%的溢价,这些基金的持有人可以通过转入场内并卖出解锁封闭期。简单来说就是这些基金转入场内之后就灵活买卖了。
应该如何操作呢?
第一步,开通证券账户
场内交易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股票市场进行基金买卖交易,所以,首先需要准备一个证券账户,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开通证券账户和购买蚂蚁打新基金必须是同一个人,当然,如果你已经有证券账户的就可以忽略这第一步。
第二步,建立场外基金账户与股票账户对应关系
证券账户开通之后,需要先绑定场外基金账户和投资者的证券账户,一般都是可以通过对应证券公司的手机交易软件,电脑交易软件或者是网上营业厅操作的,不需要去线下的营业部。
办理的时候,先选择购买的蚂蚁战略配售金,提交建立对应关系申请,等待审核通过,办理成功之后,获取证券公司营业部的席位号。如果不知道操作步骤的,可以拨打证券公司人工客服请求指导。
第三步,通过购买平台提交转场内的申请
场内外账户对应关系建立成功之后,前往购买平台,根据对应基金上市的市场填写席位号提交申请。
一般来说,完成上述步骤,基金会在提交申请后两个交易后转入对应的证券账户。
‘肆’ 蚂蚁战配基金风波:独家代销是否有利益冲突会影响IPO吗
据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报道,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正在调查蚂蚁集团进行的350亿美元股票上市的潜在利益冲突,而推迟批准了这个原本可能是全球最大的上市计划。
报道称,中国证监会正在研究蚂蚁集团的支付宝平台作为唯一的第三方渠道让散户投资者购买五只蚂蚁战略配售基金。
蚂蚁集团发言人对此表示,公司上市流程正在沪港两地有序推进,目前没有预设的时间表,任何关于时间表的猜测都没有事实依据。
蚂蚁集团回应称,有关战略配售基金的细节已经做了 “完全充分的披露”,它没有承销自己的 IPO。基金是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蚂蚁集团的首次公开募股,一直由基金公司独立运作。
战配基金不受影响
蚂蚁集团IPO一路走来可谓“顺风顺水”。2020年7月20日,蚂蚁集团宣布“A+H”上市计划,8月25日,IPO申请就获得了上交所和港交所的同步受理,仅5天之后,蚂蚁集团IPO获得“已问询”。
9月18日,上交所正式同意蚂蚁集团科创板上市申请,从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到过会,蚂蚁集团仅用时25天。
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蚂蚁IPO计划更是受到知名机构投资者的追捧。公开消息显示,目前全球十大主权财富基金中五家已经明确计划参与其IPO项目,包括新加坡淡马锡、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阿布扎比投资局、沙特公共投资基金、中国社保基金等。
这5只引发争议的蚂蚁战配基金,于9月25日开售,除了在基金公司直销渠道发售外,仅在支付宝平台发售。
9月22日晚,华夏基金、汇添富基金、鹏华基金、中欧基金、易方达基金五家基金公司的“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混合型基金”正式获得批文,计划战略配售10%的蚂蚁新股,总募集规模600亿。
9月25日,易方达创新未来率先达到120亿销售限额, “一日售罄”。9月26日,鹏华创新未来也突破120亿募集规模上限,提前结束募集并启动比例配售。9月29日,中欧创新未来基金购买页面显示“售罄”。10月5日晚间,汇添富创新未来成为第四只售罄战略配售基金,距离开售过去10天。10月8日晚,华夏创新未来售罄,最终用时近14天。
市场更关心,一旦蚂蚁集团上市进程出现变数,上述五家基金公司发售的蚂蚁战略配售基金该如何运作?
按照监管规则及基金合同规定,投资蚂蚁战略配售的投资比例不超过10%,相关基金公司人士认为,即使不能参加与蚂蚁集团的战配,对基金的运行影响并不大。
是否构成利益冲突?
蚂蚁集团利用旗下平台作为第三方独家销售参与自身股票战略配售的情况,这在行业中尚无先例,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讨论。业内对其所质疑的点主要包括,此举是否构成利益冲突,有无涉嫌违规。
按今年10月1日生效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基金销售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业务范围管控制度,审慎评估基金销售业务与其依法开展或者拟开展的其他业务之间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完善利益冲突防范机制。
在外媒的报道中,认为蚂蚁基金配售违反了这条相关规定。对此,蚂蚁集团表示,有关战略配售基金的细节已经做了“完全充分的披露”,蚂蚁集团没有承销自己的IPO。基金是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蚂蚁集团的首次公开募股,一直由基金公司独立运作。
“参与蚂蚁战配,只是基金公司和蚂蚁集团签订了一个战配协议,合同中也没有明确写‘将战略配售蚂蚁IPO’,并不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有基金公司人士分析。
“首先,并不是说只有这几家可以参与蚂蚁的战略配售,其他家就不允许了。只是说有几家参与战略配售的公募基金只能在支付宝平台发行而已。其次,这几个基金也只是10%用于认购蚂蚁的股票,并不是专门投资蚂蚁,其他股票不参与。再次,就算是只能买蚂蚁的股票,只在蚂蚁平台上进行销售也没有问题,又不是在这个平台之外就不能投资蚂蚁股票了。”王冀跃并不认为,蚂蚁独家发行战配基金涉嫌违规。
根据业界流传的一组测算估计,五家基金公司在18个月封闭期内至少获得13.5亿元管理费的收入,浦发银行能收获1.2亿元托管费,蚂蚁财富则有2.4亿元的销售服务费到手。
显然,在这场争议的背后,最主要还在于对传统渠道的颠覆及背后涉及的利益。
“对于一些细节,没有必要纠结。独家销售产品,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以往的销售中,有过很多这样的案例,只是因为那些产品不好卖,因此就被忽略了。”资深基金研究专家王群航指出,这次是风口,好卖、规模大,有人就眼红了。
王群航认为,股票的IPO是一回事,公募基金的“7 24”认购制度创新是另一回事。只是这次,它们在某个特定的项目上有交叉而已。在他看来,如果对于独家销售有意见,相关销售机构以后是否可以接单所有的公募基金产品,并发行结束之后,及时披露对于每只产品代理发行的销售规模?基金公司比基金的业绩,销售机构可以比销售量的大小。从“5 4”扩展到“7 24”,是网络时代和 科技 进步的必然,是对于 历史 短板的修正和补齐,是进一步强化公募基金标杆形象的力举。
校对:丁晓
‘伍’ 蚂蚁战略配售名单
蚂蚁战略配售基金需要等蚂蚁集团上市才能产生收益,2020年10月20日消息,蚂蚁初步计划于27日至30日招股,拟在11月6日A+H股同步挂牌。
这次蚂蚁IPO融资规模大约是2400亿元,而蚂蚁集团整体的估值也会达到1.7万亿元。如此大的IPO规模,存量的市场资金很难一口气吞下,所以又该是战略配售基金站出来发光发热的时候了。
(5)参与战略配售蚂蚁股票的基金扩展阅读
2020年,10月14日晚间,汇添富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和华夏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均发布了基金合同生效公告。此前,其他3只参与蚂蚁集团股票战略配售的公募基金均已成立。
根据基金公告,5只基金首募有效认购户数超过1350万户。其中,有2只基金有效户数超过300万户,2只基金有效认购户数超过200万户。
‘陆’ 支付宝的五大基金
支付宝的五大基金?股票小白建议慎买!!!
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又有一笔两年内用不到闲钱的老司机,可以适当参与,想比来看,蚂蚁的这个基金,还是比现在80%以上的新发基金要靠谱很多的。
最近蚂蚁股票配售基金大火,
知乎、支付宝、抖音、电梯开屏,广告随处可见
宣传力度,可谓是史无前例!!!
1元"必中"蚂蚁新股
1元成为支付宝的股东
半天超百万人抢先订阅
1小时卖100亿!!!
整个市场似乎都在为之疯狂!!!
全网力推的蚂蚁股票配售基金,是否真的如广告所宣传的那么好?
本次新发的五只基金,究竟是散户绞肉机,还是韭民的新型印钞机?
本篇文章,多多就带大家好好分析一下。
01
首先分析一下蚂蚁配售基金的仓位构成。
根据信息披露,这五只基金是由10%的成本价的蚂蚁股票+90%新兴行业(科技+医药)组成。
(1)10%成本价的蚂蚁股票
这是本次新发基金最大的吸引点。
据报道,蚂蚁集团(支付宝)将在十月中下旬在港股和A股同步上市。
像这种顶级优质企业,很让人流口水。
尤其在科技热的当下,如果能打中新股的话,极大概率能够赚钱。
不过单纯打新的话,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港股那边,港卡开户很难弄,而A股科创板这块有50万资金的门槛要求。
即便是满足了门槛,打中的概率也是非常的低。
对小白来说,很不友好。
支付宝这边的五只战略配售基金算是一条捷径,一元起购,几乎没有门槛。
这些基金参与蚂蚁的战略配售,相当于可以以发行价直接拿到新股。
而蚂蚁在基金中占10%的份额,是单只股票的持仓上限。
0门槛直接以发行价拿到蚂蚁的股票,支付宝的这一手,可以说是诚意满满。
(2)剩下90%的份额,由基金经理自主选择。
投资行业集中在: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生物医药。
都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版块,高价值高增长的行业也比较多。
最终的收益取决于基金经理的能力和市场的表现。
02
再先分析下这批基金的优劣势。
优势一:10%成本价的蚂蚁集团,按A股尿性,如果不是定价过高,新股理论上有一波上涨。
我看好蚂蚁股票的原因三点:
(1)业绩牛逼,市场想象空间大
据蚂蚁集团的招股书显示,支付宝的年度活跃用户数已超10亿人次,月度活跃人数超过7亿人次。去除掉4亿人次的老人和小孩,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国人都是支付宝的忠实用户,市场想象空间极大。
业绩方面,蚂蚁旗下的微贷科技平台、理财科技平台、保险科技平台的占有率稳居市场第一。
单拿消费信贷来看,2019年蚂蚁消费贷余额约等于邮储、中信、工行、建行、农行、招行等10家全国性银行总和。
公司近三年的净利润、营收增长率(40%左右高增长)方面的数据表现也是非常的漂亮,属于科技龙头中的龙头。
(2)估值不算太高
目前蚂蚁给自身的估值大约为2500亿美元,由此可知整个公司的PE大约在46.3倍左右。
而A股同类型的公司,
东方财富,互联网业务仅占体量1/3(剩余三分之二是低估值的券商业务),PE就高达76倍;
同花顺,纯互联网股票交易平台,PE高达80倍估值;
同为科技类的科创50,PE高达80倍估值。
想比这些公司来看,蚂蚁的估值水平确实不算太高。
(3)市场弹药充足
物以稀为贵,像蚂蚁这样的优质股,十年难得一见,必将成为机构热捧的对象。
根据科创50的编制规则,市值体量超10倍金山(科创50最大成分股)的蚂蚁,发行一个月后,即刻成为科创50第一大成分股。
上证500、沪深300的纳入,也是板上钉钉的事,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但凡配置科技类的基金,蚂蚁都是基金经理的首选。
行情热+市场弹药充足的情况下,蚂蚁未来的走势大概率不会差。
优势二:顶级基金公司,顶级基金经理团队。
剩余90%的仓位,需要考验基金经理的能力。
五家头部基金公司几乎动用了最强的基金经理来掌舵这批基金。
像汇添富的劳杰男,行业分散加大龙头风格,入围多多所有的优质主动基榜单。
中欧的周应波,近几年崛起的新星,连续四年收益前10%,全市场唯一。
鹏华的王宗合,十年老将,风格跟劳杰男有点像,沉稳老练。
易方达的陈皓,华夏的周克平,风格像周应波,都是专攻新兴行业的名将。
有了五大王牌基金经理强势坐镇,最终表现出来的收益不说一定牛逼,但至少看起来不会太离谱。
这就是我认为蚂蚁新发基金能秒杀市面上80%以上的新基金的根本原因。
03
优点说完了,再聊聊风险。
劣势一:新兴行业点位偏高。
目前中证科技指数市盈率57.65倍,历史百分位84.62%。
中证医疗指数市盈率72.25倍,历史百分位77.27%。
都非常贵!不是很好的买入节点。
即使有10%的蚂蚁撑着,如果90%的仓位成长不及预期,价值回归。
可能会有比较大的浮亏,千万小心。
而且新兴行业波动很大,动不动就暴涨暴跌,不太适合偏稳健的朋友。
劣势二:18个月的锁定期。
这是战略配售的特点,你能拿到成本价的新股,也要承诺上市后不立即抛售。
对基民来说,买入这批基金后,想卖出,要等到2022年。
这点比不上灵活的开放式基金,随时可以交易。
如果在这18个月中有一波大的泡沫,那么则无法及时止盈。
04
那么,能买吗?
如果你是厌恶波动,风格稳健的投资者,不建议。
高点位+高波动+封闭式会让你很难受。
如果你看好新兴行业,想尝尝蚂蚁的鲜。
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又有一笔两年内用不到的闲钱。
可以适当参与,但建议仓位不要过高。
重点关注最牛的基金经理,像周应波、劳杰男。
想比来看,蚂蚁的这个基金,还是比现在80%以上的新发基金要靠谱很多的。
05
最后再多聊一下新发基金的风险。
每次新基金发布,各大渠道对外宣传从来都是只谈收益,不谈风险。
搞的基金像是个稳赚不赔的理财产品,但事实上根本不是这样。
(1)对于高点位新发的基金,大家一定要有起码的警惕。
目前股市已经跑到了3200-3300之间,已经很难说是一个特别理想的点位。
这个时候募集的新基金没有任何仓位,在牛市上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高达3个月的封闭期逐步建仓。
如果未来3个月继续涨到3500乃至4000点,那大概率是高位接盘
哪怕基金经理再厉害也无法用这么昂贵的筹码在短期内挣到钱。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基金经理不选择在高位抛售股票呢?
有两个原因:
1. 公募基金和大家签署的基金合同里,强制要求基金经理在任何时候都需要维持一定的仓位(证监会规定股票类基金65%+, 合同一般规定80%+)。
即便是15年股灾那种千股下跌的惨剧,基金经理还是不能把股票全部卖出换成现金,因为合同不让。
有些纯股类基金连想在这个时候买入债基都被规则限制无法做到。
2. 有些公募基金的规模太大,根本无法在市场拐点时立刻撤出资金,只能抱着仓位死死扛住波动。
如果是在低位建仓的老基金那倒还好说,毕竟还有一些浮盈在,只要控制得当整体上还是不亏的。
但对于那些在牛市建仓的新基金,就是在高点买入被狠狠套牢,让基民的钱在短短几周时间内快速蒸发。
尤其是那些一口气封闭三年的基金,连想赎回止损都很难。
(2)你或许会好奇,为什么基金公司明知道这种情况会发生,还是坚持在这个时候发新基金?
傻孩子,因为有韭菜会买呀。
基金公司靠管理费赚钱
以股票基金为例子,股票基金的年化管理费为0.8%-1.5%。
基金公司赚钱主要在于它的规模效应,管理1个亿和管理100个亿的收入差100倍,但成本几乎是一样的。
基金公司在这种情况下确实有动力把业绩做好,毕竟基民也不傻,
没有业绩就不会有人买,基金就没有规模就挣不到钱。
可以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基民和基金公司的利益都是统一的。
基民挣到钱,基金公司才能挣到钱。
但是当大热点+大行情来临事情就完全不同了。
市场上的钱疯狂涌入股市,
大爷大妈恨不得堵在基金公司门口,把钱从门缝里塞进去。
大有一幅你不发新基金追热点,我就睡在门口不走的意思。
一个1000亿的盘子,1.5%的管理费,一年就是15亿,平均每天都能挣躺着挣410万。
换作是我也不会把韭菜拒之门外。
即便下跌,韭菜也只能怪自己看走眼,非要在错误的时间买错误的产品。
毕竟基金销售页面下面都写了: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