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买指数基金要注意些什么
目前A股市场上的指数各种各样,能查到的指数至少有600多种,这些指数大抵可分为宽基指数、行业指数,策略指数,主题指数、大数据指数这么几类,其中宽基指数是最为大家所熟悉的,比如广泛用作指数基金基准的沪深300指数就是典型的宽基指数。这些指数往往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那么购买指数基金又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第一、要注意费率差异,这关系到你的投资成本
一般的指数基金、增强型指数基金、指数分级基金、ETF、ETF联接基金的费率其实都存在差异,比如管理费率、销售服务费率、托管费率等,大家在挑选时一定要留意一下。
其中手续费在平台一折之后C类产品是0,其他的0.1%~0.15%不等。其他的各种费率也是有差别的,大家买基金的时候一定要看看,要明白直接买基金需要承担哪些成本。还有持有低于7天赎回费1.5%,所以千万别用场外基金短炒。
从基金类型来看,综合费率基本是ETF和ETF联接基金较低,费率较高的是增强指数型基金。因为增强指数型基金的管理费率比较高。
另外,相比银行渠道和券商渠道,建议大家到第三方销售平台或基金公司官网申购基金,因为申购费率会便宜很多。尤其对于定投的基民来说,由于每次扣款都相当于申购,所以要主动挑选申购费率低的指数基金,长期算下来也能省不少钱。
第二、注意跟踪误差
跟踪误差指的是指数基金表现和指数表现的差距,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我们追求的,当然是跟踪误差越小越好。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最好选择日跟踪误差在0.2%(年跟踪误差1.5%)以内的指数基金。
一般来说,跟踪误差主要源自以下情况:
(1)复制误差。由于指数基金无法完全复制标的指数配置结构带来的结构性偏离。
(2)现金留存。开放式指数基金必须要留存一定比例现金以备基民赎回之需。
(3)管理费及其它各项费用。各类费用越高,跟踪误差也就越大。
(4)股利分配。ETF与基准指数在成份股的股利分配数量和登记分配时间上存在着差别。
(5)估值效应。因采用不同的估值模型对基准指数中交易不活跃的成份股估值有差别从而导致的跟踪误差。
建议大家最好选择日跟踪误差控制在0.2%以内或者年跟踪误差在1.5%以内的指数基金。具体跟踪误差数据,大家看基金的品种页就知道了。
第三、注意成分股
对于行业指数基金或主题指数基金,我们还要注意成分股的问题。同一个行业的指数,它的细分不一样,我们挑选时要关注相关指数的投资风格,然后根据市场风向做出选择。
第四、找准指数基金跟踪标的
指数基金的投资目标就是要获得与跟踪指数一致的收益,所以,挑选一个合适的指数是投资指数基金的关键。
从投资方式来说,如果投资者选择了定期定额的方式并计划长期持有,建议选择跨市场的宽基指数,比如上证50、沪深300指数,其特点是市值覆盖率比较高,可以力争较为稳定的获取市场平均收益。有的投资者对于市场风格比较敏感,就可以选择深圳100指数、中证500指数进行波段操作。一般而言,即使考虑经济周期的扰动因素,长期中市场还是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所以,投资者的投资也会随之获得较为稳定的收益。
第五、比较各基金所属公司
指数型基金是被动式投资,运作相对简单。但其跟踪的基准指数分析和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精密的计算和严谨的操作流程。基金公司实力越强,付诸投研的成本就越高,投资水准更高。
第六、清醒面对分级基金
而对于分级指数基金来说,投资者需要对杠杆的大小和跟踪的指数都有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很好的控制风险。
通常来说,分级指数基金分为优先份额和进取份额,在基金合同中将对两者的搭配比例进行一定的规定,这一比例决定了指数被放大的倍数,而优先份额的比例越重,杠杆的放大效果越明显,投资者需要承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当然,如果恰逢指数上涨,那么收益也随之被放大。另外,中小板指的波动幅度往往也大于大盘指数,这些因素也将在杠杆中被不同程度的放大。
第七、注意观察该基金的投资指数
指数基金购买前,要观察该基金投资的指数,分析它包换哪种股票或产业、哪些包括大盘蓝筹、哪些包括中小股、创业板类的。你看好哪种就增加购买的比重。总之,要购买前要注意观察。
第八、注意购买指数基金背后的主题和行业发展如何?
想要投资获益,那就要在选择该行业基金时相信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值得你期待的。其指数基金的走势是取决于行业的发展程度和相关政策的。因此投资者不要单方面只看走势,不分析行业未来趋势。
第九、注意观察指数基金的历史业绩
投资者要清楚即使是相同的指数基金,那各个金的投资回报率也是不同的,主要取决于基金的投资方法、投研能力的不同。历史业绩较佳的基金才是在未来会让你取得较高回报收入值得那你选择的基金。
⑵ 什么是指数基金跟踪误差
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指的是指数基金的收益率与标的指数收益率之间的偏差,用来描述基金与标的指数之间的密切程度,同时揭示基金收益率围绕标的指数收益率的波动特征。一般来说,跟踪误差的准确性与观察周期的长短有关,观察周期越长,观察点越多,计算出的跟踪误差就越准确。
简单说,跟踪误差就是指数基金走势,和它跟踪的指数走势出现的偏差。比如在一年内,沪深300指数上涨了20%,而一只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基金只上涨了15%,即出现了较大的跟踪误差。这种情况对投资者很不利,所以选择指数基金,跟踪误差越小越好。
任何指数基金都难以做到与基准指数完全同步且一致的配置,所以,跟踪误差是绝对存在的,影响指数基金跟踪误差的主要因素包括投资者申购赎回引起的基金仓位的变化,指数成分股调整、停牌、交易受限以及指数增强等原因引起的阶段性结构差异,指数成分股流动性不足造成的成本差异,指数成分股分红、重新估值以及各种费用的支出引起的收益性损益。
跟踪误差是如何产生的?
指数基金跟踪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大额申购赎回、股票分红、指数成分股变动和基金费率等。
下面简单以指大额申购为例说明。为了应对投资者的申购和赎回,指数基金通常会预留一部分现金比例。假设一个指数基金最近的表现非常优秀,吸引大批投资者前来申购。但是基金经理拿这些资金购买股票是需要时间的,如果资金过多或市场短期大涨,就会导致指数基金落后指数。
如何查询跟踪误差?
我们可以通过指数基金的定期报告来查询。每一个指数基金,基金公司都会发布定期报告,主要包括:4份季度报告、1份半年报和1份年报。基金报告能在基金官网和代销平台查到。查询方法通常是找到一只具体的指数基金,然后依次寻找:基金档案 → 基金公告 → 定期报告,不同平台可能略有差异。
⑶ 指数基金跟踪误差的形成原因
指数基金(Index Fund),顾名思义就是以指数成份股为投资对象的基金,即通过购买一部分或全部的某指数所包含的股票,来构建指数基金的投资组合,目的就是使这个投资组合的变动趋势与该指数相一致,以取得与指数大致相同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而指数基金跟踪误差,指的是指数化跟踪投资组合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与目标指数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偏差。
跟踪误差越小,表明指数基金的运作状况也越理想,更能体现其跟踪标的指数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水平的能力。除了合同既定的费率因素之外,指数基金跟踪误差的产生主要有两点原因。
1、复制误差
首先是由于指数基金无法完全复制标的指数配置结构带来的结构性偏离。当指数基金的某些成分股因流动性不足而难以以公允的价格买到时,指数基金将只能采用抽样复制法,增加交易活跃股票的权重,减少流动性差的股票权重。在这个过程中,指数基金的管理团队需要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数量模型来控制、修正跟踪误差。对复制误差的修正是非常考验管理者能力的。
2、现金留存
另一个误差产生的因素则是基金组合中的现金留存。这一点ETF基金则占有一定的优势。由于ETF是采取实物申赎的方式进行一级市场的交易,因此组合中的现金存量一般会非常低,基准指数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与现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不一致而导致的跟踪偏离会更小。
3、管理费及其它各项费用
管理费是运营ETFs、复制基准指数的成本,也是基金管理人付出劳动所应得到的报酬。管理费一般占基金净值的一定比例,如美国ETFs的年度管理费率一般占基金净值的不等。管理费一般是逐日计算、逐月计提。从表1管理费的计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管理费是如何减少基金单位净值从而加大ETFs跟踪误差的。
很显然,管理费越高,ETFs组合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就会越低,从而跟踪误差就会越大,因为基准指数是“不收任何管理费”的。因此,管理费是影响ETFs组合不能很好地复制基准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其他包括印花税、扣缴税(WithholdingTaxes)、经纪佣金、买卖报价价差、市场冲击成本、股利拖累成本、外汇波动成本、注册登记费、指数使用费和其他交易成本等各项费用成本,在ETFs复制基准指数时,也都会造成净值跟踪误差。因为基准指数作为一组股票的构成,其反映的是这组股票的市值,它并不真正拥有一个股票组合,因而也就不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税费。
4、收入及再投资差别
首先,ETFs与基准指数在成份股的股利分配数量和登记分配时间上存在着差别。采用抽样法复制基准指数的ETFs所获得的股利收入与基准指数所获得的股利收入数量不一致,因为ETFs持有成份股的只数与所持股数与基准指数是不同的。同时,ETFs与基准指数在登记股利分配的时间上也不相同(股利分配一般经历宣布日、除权日、登记日和支付日,此处指登记日)。比如MSCIiShares系列ETFs是在股票除权当日登记股利收入的,而MSCI指数则是将股利收入按12个月进行分摊后再作登记的(自2001年以后MSCI指数也采用了股票除权当日登记股利收入的做法)。此外,有些ETFs的收入来源除了股利外,还包括融出证券所获得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而基准指数却只有股利一个收入来源。有些ETFs还没有股利收入,比如科技板块的ETFs就是如此,因为成份股不分配股利。再者,美国ETFs对非美国投资者还要征收收入扣缴税,并且实行浮动税率。可见,ETFs的收入总额受诸多因素影响。由于二者在上述几个方面存在着差别,跟踪误差就不可避免。
其次,关于股利等收入再投资。ETFs的股利等收入再投资除了受到ETFs结构影响外,比如上面谈到单位投资信托结构的ETFs不能在除权后支付日立即进行再投资外,还受经纪人是否提供“股利分配自动再投资”业务的限制。比如美国ETFs的经纪人有的提供此项业务,有的则不提供,而持有人通常不能够用数额较少的股利去购买非整数单位的ETFs,只有经过经纪人的特殊处理后才能实现再投资。这样,ETFs在股利等收入再投资方面或多或少都会与其基准指数不同步,往往形成现金拖累。结果,在上涨行情中,ETFs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可能会微低于基准指数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而在下跌行情中,则会微高于基准指数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从而形成跟踪误差。
再次,关于ETFs本身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分配,很多ETFs每个季度向股东支付一次股利,就像股票股利分配一样。在除权日,ETFs的价格会受到股利分配数量的消极影响。因此,在该季度内,ETFs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可能会超过其基准指数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体现为资本增值,形成二者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偏差。但当股利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被正确地计入恰当的投资期内时,二者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偏差就会立刻消失。同样,资本利得的分配也会导致类似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偏差。显然,这种偏差不属于真实的跟踪误差。
5、估值效应
估值效应是指,因采用不同的估值模型对基准指数中交易不活跃的成份股估值有差别从而导致的跟踪误差。也就是说,当基准指数中含有交易不活跃的成份股时,若ETFs的基金经理采用不同于基准指数组合的估值模型的话,就会导致对同一只成份股形成两个估值,从而导致净值跟踪误差。
介绍:
指数基金入门详解及购买指南
⑷ 什么是指数基金跟踪误差
所谓跟踪误差,指的就是指数基金的收益率与标的指数收益率之间的偏差。跟踪误差是根据历史的收益率差值数据来描述基金与标的指数之间的密切程度,同时揭示基金收益率围绕标的指数收益率的波动特征。一般来说,跟踪误差的准确性与观察周期的长短有关,观察周期越长,观察点越多,计算出的跟踪误差就越准确。影响指数基金跟踪误差的因素主要包括基金仓位的影响、标的指数成份股的变化、增强型指数化组合、计算尾差及基金资产的费用支出等。总的来说,提高跟踪标的指数的精度,降低跟踪误差是指数投资最为核心的技术,也是指数基金这一投资工具能够用之于投资者大类资产配置的前提。
⑸ 指数基金投资解惑:同一类指数基金收益为何差异巨大
不少投资者会问,为何同一类指数基金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有天壤之别,有时基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差异能达到30个百分点,有时日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差异也超过5个百分点,甚至跟踪同一指数的指数基金存在1~2个百分点的差异。这些差异从哪里来,为什么产生?下面从五个可能吞掉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的方面,给你分析分析指数基金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差异。
套利资金过多影响预期年化预期收益
套利资金过多而影响指数基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这是两年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最容易被投资者忽略的一个方面。
港股火爆,一众投资港股的指数基金表现突出,但其实仔细来看,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也存在差异。港股指数型产品大概有14只(分级基金分开算),主要是跟踪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其中跟踪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达到6只,而4月8日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首尾差异达到4个百分点。同样跟踪恒生指数的8只基金,4月8日的单日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首尾差异也超过4个百分点。类似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差异4月7日也出现,到9日、10日逐渐收窄。而在二三月份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基本步调一致。
为何会出现这一差异?业内人士分析,这一差异主要是因为投资者上周二级市场上抢购港股基金,导致二级市场价格飙升,港股基金普遍呈现超20%的大幅溢价,不少套利资金涌入这些基金,可能摊薄了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
其实,这一情况经常出现在分级基金溢价套利上。在去年11月、12月期间,一批分级指数基金溢价率超20%,也导致套利资金涌入,也引发不少指数基金单日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差异巨大。
因此,投资者一定要注意这类套利资金所带来的“踏空”风险。短期内资金大幅套利,会影响基金仓位。假设本身是1个亿规模的基金,若当天新申购的资金有1亿元,这些资金往往需要T+2或者T+3才能完全建仓。若建仓过程跟踪指数上涨3%,可能因为这只基金仓位下滑,导致净值涨幅仅2%左右,跑输指数,这也会影响最后的套利预期年化预期收益。
因此,最好选择相对规模稳定,以及因巨量限购而让套利资金入场密集程度不太高的产品,或者选择较大规模的分级基金。
同一主题不同指数差异或近30个百分点
同样是医药行业指数基金,怎么最高业绩差异逼近30个百分点?这其实是同一主题下跟踪不同指数所导致的差异。
以ETF产品为例,名字有“医药”的ETF达到8只,而业绩最好的是500医药卫生ETF,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达到58.28%,表现略显逊色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为28.47%,两者差异达到29.8个百分点。
出现这一差异,其实主要是因为跟踪指数不同,南方中证500医药卫生ETF跟踪标的为中证500医药卫生指数,聚集了沪深两市具有较高成长潜力的中小型医药卫生企业,成长优势明显。而后者跟踪沪深300医药,代表了行业里相对强大的优势医药企业。今年中小盘风格占优,因此南方中证500医药卫生ETF表现更为突出。
值得关注的是,同样名为“医药”的8只ETF,其中跟踪6种不同指数,因此这些基金业绩差异较大。
同样,名称中带“消费”的ETF产品达到5只,均跟踪不同的指数,今年表现最好和表现最差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差异也达到17个百分点。这一情况也出现在名称中含有“金融地产”字样的ETF上:5只带有该字样的ETF今年最大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差异也超过12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表示,行业指数基金日益增多,虽然跟踪的是同一类行业,但是跟踪不同指数也会导致最后实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出现较大差异。投资者在选择之前要辨别标的指数的成分股、权重股、以及风格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跟踪同样的指数,若投资者特别看好的话,可以选择有杠杆的B级基金来投资。
增强型是“双刃剑”
今年积极效果多
虽然跟踪同一指数,但也存在纯被动和增强型区别,而增强型是把“双刃剑”,可能增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也可能吞噬预期年化预期收益。
所谓增强型基金,是指“被动投资为主、主动投资为辅”,一般80%仓位按照指数进行配置,剩余20%的仓位进行主动管理以期增强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基金。而从实际运作看,两年更多为正效果。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增强型指数基金区间净值超越基准的产品达到25只,而低于基准的产品为15只。去年也有22只产品跑赢了业绩基准,只有13只产品未能超越基准。
这也是同一指数基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以兴全沪深300指数增强型基金为例,去年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为57.162%,而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仅51.66%,很多纯跟踪沪深300的指数基金涨幅则在50%左右。不过,也有一只跟踪创业板的增强基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为68%,而同期创业板涨幅为75.15%,同样跟踪创业板的ETF则上涨70.55%,出现了较大偏差。
投资者需要注意,从历史数据看,牛市中一般增强型指数基金不敌纯指数基金,而熊市中增强型指数基金表现更好。此外,随着股指期货、融资融券业务的和深入应用,增强型指数基金有了更多的投资策略和增强手段,有望增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投资者最好选择量化投研能力较强的基金经理管理产品。
此外,基金管理费率方面,增强指数型基金一般为1%,标准指数型基金平均为0.6%。
等权重也有影响
跟踪同一指数,是否“等权重”也影响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而且影响很大。
数据显示,全部指数基金“等权重”的品种大概有23只(A、B算两只),主要是沪深300等权、180等权、上证50等权、中小板等权等。
何为“等权重”?以博时标普500ETF和大成标普500等权重为例,前者跟踪的是标普500,采取市值加权法;而后者跟踪的是标普500等权重,同样是标普500,但赋予每个指数成分股相同的权重,并通过定期调整,确保单个成分股权重相等。
“等权重”有啥好处?等权重指数相对提高了中小市值股票的权重,通常波动幅度要大于市值加权指数。若市场偏向中小盘股,等权重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较高。
以中银沪深300等权重为例,该基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达到31.037%,而沪深300涨幅为22.94%,一只普通的沪深300指数基金今年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为22%左右,两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差达到10个百分点。同样景顺长城180等权ETF涨幅为28.27%,而一只同样跟踪上证180的普通指数基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仅为18.68%,也存在较大差异。
不过,若是去年下半年偏大盘蓝筹股市场环境,则“等权重”类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要低于普通指数基金。海外市场来看,“等权重”也往往有这一表现。若看好中小市值的蓝筹股的投资者,可以在同等情况下选择“等权重”类基金。
跟踪误差大小体现管理能力
考察指数基金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考察其跟踪误差,这是管理能力的体现,投资者最好选择长期跟踪误差较小的品种。特别是做定投的投资者,更要注意,长期而言,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差距会被放大。
上海一位指数基金经理曾表示,控制跟踪误差是指数基金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指数基金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如果在规定的区间设置区间 过大,可能是基金经理管理能力较差。数据显示,一般指数基金契约要求跟踪误差在3%~4%以内,也有要求指数基金日平均跟踪误差不超过0.35%。投资者最好选择日跟踪误差控制在0.2%以内或者年跟踪误差在1.5%以内的纯指数基金,若是年跟踪误差在1%以内的品种更优。
而从实际运作上看:
第一,大型基金公司或者某些量化方面有优势的基金公司旗下指数基金跟踪误差较小。这主要是因为管理费、托管费等固定费用也是影响跟踪误差的一个原因,而大型基金公司谈判能力更强,往往费率上突破。同为沪深300指数基金,如大成、广发、华夏等基金持有一年,总费率约为1.2%,另有一部分基金则为1.5%。
第二,定期调整指数成分股,也对跟踪误差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体现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
第三,指数基金组合也必须持有一定的现金资产以应对赎回,相对来说采取实物申赎方式进行一级市场交易的ETF基金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从跟踪误差来看,ETF这一品种最好。
此外,基金会遭遇一些投资限制,导致不同基金的组合有所差别。比如某基金不能投资托管行、管理人股东等关系方股票,而这些股票恰好是基金所跟踪指数的成分股,这对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会产生一定影响。
建议投资者在买入指数基金之前,对以下五点进行考虑,这五点是影响指数基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关键因素:
一、汹涌而来的套利资金,可能让基金经理短期内因建仓速度慢而产生跟踪误差。
二、同一行业不同编制方法的指数成分股差别很大,由于行业内也有风格差异,重仓小盘与重仓大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不同。
三、不当的指数增强管理方式,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可能不如不做增强。
四、指数成分股买入权重不同,等权重基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与非等权重指数基金大不同。
五、基金经理的量化管理能力,费用也会影响预期年化预期收益。
介绍阅读
百发100指数基金今日起分红并恢复申购
2015年指数基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排名一览表
如何购买指数基金 指数型基金哪个好?
⑹ 怎么知道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
选择跟踪误差小的指数基金投资。指数基金跟踪误差有三个方面:现金头寸、结构化差异和成本因素,任何一个环节控制不到位,就会扩大跟踪误差。一般而言跟踪误差越小,表明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越强。
基金的跟踪误差常见于指数基金,是基金净值增长率与基准收益率之间的差异程度。跟踪误差并不会每日即时跟踪,而是每个季度通过季报公布。
(6)股票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不超过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在上涨趋势时,投资那些大盘指数基金会比较好。大盘指数基金就是跟踪那些上证和深证系列指数的基金,且成分股往往很多,在趋势向好的情况下,大盘指数表现肯定不会差。
投资指数基金不必过于分散。很多人说,投资就是要分散风险啊!可是你想,基金本身就是一次分散风险,指数基金中的股票组合算是二次分散风险,又来个三次分散风险。这样一弄,把机会都分没了,反而会降低收益。
⑺ 怎么选指数基金挑指数基金的三大技巧
指数基金是指投资某个指数的基金,它通过购买这个指数的成分股,来跟踪指数表现,赚取与指数涨跌相同的预期收益。巴菲特曾经说过,普通人投资股市最好的选择就是指数基金,那么怎么选指数基金?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以投资股市为例,股票指数一般有综合指数、宽基指数和行业指数。比如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就是综合指数,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就是宽基指数,而行业指数特指某一个行业股票的集合,比如医药指数、消费指数、金融指数等。
国内基金市场上,投资宽基指数和行业指数的基金比较多。投资宽基指数基金的优势是能够避免某一行业黑天鹅的风险,而行业指数基金则方便投资人专门投资特定的行业。投资行业指数的风险较宽基指数要高一些,对投资人的专业要求也更高。普通投资人选择宽基指数基金比较合适。
二、选择跟踪误差低的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是跟踪指数的涨跌来赚钱的,选好指数之后,关键的下一步就是选择跟踪误差小的指数基金。另外,指数基金的股票持仓比例也很重要。股票仓位越小,跟踪指数的误差越大,如果指数大涨,而跟踪指数的指数基金却没怎么涨,这只指数基金的误差就比较大,会出现“赚了指数不赚钱”的情况。
三、选择费用低的指数基金
投资基金的成本越低越好,在这方面,选择ETF指数基金比较划算。ETF基金是可以在交易所交易的基金,和买卖股票的过程一样。它的投资费用基本上和股票佣金是一个水平,相比场外基金的申赎费用要低得多。所以选择指数基金,最好选ETF指数基金。
以上是选择指数基金的三个技巧。指数基金的风险比较高,是否赚钱完全看指数的涨跌表现,投资者要充分衡量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再考虑投资。
⑻ 基金会随指数一起涨一起跌吗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
指数基金就是跟踪某一指数,购买该指数全部或者部分成分股来构建投资组合,追踪指数的表现,以获取市场平均收益。这样说来,指数基金应该是指数涨多少,基金想多少,但是为什么有时候会发生指数和指数基金发生很大偏差的情况呢?造成跟踪误差的原因有这些。指数基金的大额申购会造成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主要是因为大额申购导致对上涨幅度的稀释,因为基金的交易是当天申购,第二个交易日确认份额,第三个交易日可以查看盈亏,当天申购的大额资金会享受第二天的涨幅盈利,但是这一笔资金还属于在途资金,并没有确认到账,所以也不计入基金的总规模,基金经理是无法用这笔资金操作的。这就好比是家里请客吃饭,原本准备了10个人的菜,但是来了13个人,所以只能每个人少吃一点,共享这10人分量的菜。
同样的,如果说基金大额申购的第二天,基金是下跌的话,下跌的幅度也会被稀释。
第二,大额赎回
大额赎回对基金价格也会产生影响,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
(1)赎回费用的影响,基金的合同规定,发生赎回的时候,赎回费的25%以上需要归入基金净资产,假设某指数型基金的赎回费率是发生50%的基金份额的赎回,如果赎回费的25%归入基金的净资产,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基金净值就会多加的增长幅度。
(2)赎回价格的影响,赎回基金的时候价格是按照赎回当天的净值计算的,股票的价格是实时波动的,发生赎回之后,基金经理需要在第二个交易日卖出部分股票,卖出的时候股票的价格对基金净值会产生影响,假设某支指数基金发生了50%的赎回,第二天,该指数最高上涨5%,最低下跌5%,收盘的的时候涨跌幅是0,那么,如果基金经理能够在上涨5%的时候卖出,那么,这部分赎回对当天基金净值增长会额外增加5%,反过来,如果基金经理在下跌5%的时候卖出股票,那么这部分赎回对当天基金净值造成额外5%的下跌。
第三,停牌股票的影响
停牌的股票对指数跟踪也有一定的影响,假设,某一支指数基金停牌的股票资金占比20%,股票停牌,其每天的涨跌幅度都为零,如果当天该指数上涨5%,那么这支指数基金的净值会额外增长1%,相反的,如果指数下跌5%,指数基金净值则会额外下跌1%。
除了以上三个因素之外,影响指数跟踪误差的还有指数基金的分红、成分股仓位的调整等等。在这里也就是考验基金经理对指数基金管理能力的时候。
以上就是关于指数基金跟踪误差影响因素的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⑼ 跟踪误差小的指数基金 什么意思
1、跟踪误差是根据历史收益率的差值数据来描述基金与跟踪标的指数之间的密切程度,同时揭示基金收益波动特征。跟踪误差越小,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越强。
2、影响指数基金跟踪误差的因素主要包括基金仓位的影响、标的指数成份股的变化、增强型指数化组合、计算尾差及基金资产的费用支出等。总的来说,提高跟踪标的指数的精度,降低跟踪是指数投资最为核心的技术,也是指数基金这一投资工具能够用之于投资者大类资产配置的前提。
3、在投资的技巧中,投资者应该要选择投资那些跟踪指数比较小的基金。这是有一定的经济依据的,因为当误差越小的时候,就越能够说明基金管理的能力是越强越厉害的,而选择了管理能力强的基金,自然投资者得到的回报就会越多了,所获得的利益也是越高。
⑽ 怎么可以知道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
指数基金和标的指数一定会有误差的,因为指数基金仓位上限不过95%。
目前来看没有一个每日跟踪指数基金误差的对照。
只能手动自己来查看了。
指数基金每个季度都会出季报,上面会有当季度业绩比照
通常情况下基金是不会每日公布基金误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