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基金仓位“88魔咒”是什么 基金仓位魔咒还会灵验吗
物极必反,致盈则亏,一个弹簧总是弹到最大限度,寿命便也损耗殆尽了,基金仓位与股票市场存在一个“88魔咒“的说法,意思就是很高时(88%以上),就预示着A股市场将迎来大跌,那么历史上这个基金仓位的魔咒究竟有多灵验,以后还会继续灵验吗?
“88魔咒”还会继续灵验吗?
何谓“88魔咒”,即当股票型基金仓位水平达到88%左右的时候,股市可能会形成阶段性的顶部,由此成为股市见顶的一个敏感信号。
实际上,“88魔咒”还是相当灵验的。每当市场面临某一重要压力区域时,“88魔咒”却开始“显灵”,随后的股市多以下跌为主。
2014年下半年,A股市场出现了罕见性的上涨行情,期间累计最大涨幅超过15%。不过,遗憾的是,当市场挑战2400大关之际,股市“88”魔咒又开始出现。
数据显示,2014年9月1日至9月5日,样本内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自上一期的上升个百分点至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较前期上升个百分点,;而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较前期上升个百分点。
除此以外,其他多个机构的基金仓位数据均显示出浓烈的“88魔咒”色彩。其中,有机构统计,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仓位是较之前的提高了个百分点。毫无疑问,当时的基金仓位数据已经非常接近“88魔咒”的水平。
那么,“88魔咒”为何屡试不爽呢?
其实,以公募基金为主的基金机构对市场的占比依然很大。与此同时,基金增仓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暗示着中小股民的操作方向。待市场的做多氛围大幅提升之际,又将面临空头的反扑。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88魔咒”的影响力正逐步削减。
一方面,虽然公募基金的市场影响力依存,但是以私募基金、险资等机构正逐步壮大,并逐步削弱公募基金对市场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公募基金管理办法》的落实,股票型基金仓位被设置了80%的最低仓位,由此改变了之前公募基金持仓下限60%,上限95%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对公募基金的仓位控制有着严格的要求。其中,将股票型基金仓位的下限设置为60%,上限设置为95%。由此一来,为公募基金经理的操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至此,当股票型基金仓位临近88%的水平时,则预示了基金可增仓的空间将相当有限。相反,因存在60%的仓位设置下限,基金可减仓的空间却相当巨大。因此,“88魔咒”的影响就无法避免了。
显然,新规对公募基金的操作空间将更加收窄,不仅考验着基金经理的操作本领,而且还对市场起到很好的稳定性作用。但是,就而言,仍然有不少公募基金没有满足80%的仓位下限规定,其执行效率值得怀疑。
纵观成熟发达的资本市场,其整体的基金仓位水平长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以美国市场为例,其国内多样化的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保持在95%以上,而一般的基金仓位也长期保持在80%以上的水平。
对于当地基金机构而言,因市场长期的运行趋势保持向上,一旦基金选择了波段的操作方式,则容易错失市场的上涨机会,从而降低基金的整体投资回报率。至此,当地更多的基金机构更热衷于长期持有,而不是波段操作。
反之,在国内市场,因市场长期的运行趋势不明朗,市场整体的投资回报率偏低。若基金机构采取长期持有的方式,则难以获取较理想的投资回报率,甚至会录得亏损。因此,国内的基金机构更热衷于随波逐浪,激进投机,其实从国内股票型基金仓位的变化幅度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不可否认,这就是成熟市场与不成熟市场之间的区别。
所以,针对A股市场,因市场制度规则设计的不合理,大机构大资金更容易操纵整个市场。一旦市场发生任何的风吹草动,则基金机构的异动表现也足以让市场产生大幅波动的行情。因此,作为弱势一方的散户,对“88魔咒”的破坏力仍然不能掉以轻心。而随着中国A股市场的逐步成熟,基金仓位”88魔咒“也会渐少出现。
❷ 股票型基金持有股票的仓位从60%上升至80%啥意思
持有股票的仓位从60%上升至80%,就是在原有60%仓位的基础上再增加20%,达到80%。
为了便于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例如,满仓(把全部可用资金都买了股票,仓位100%)是1000股,60%仓位就是600股,80%仓位就是800股。仓位从60%上升至80%就是在原有600股的基础上再买进200股,这时仓位就从60%上升至了80%。(而剩余的可用资只能够再买200股。即,只剩下20%的资金)。
❸ 基金为什么都在跌,它受什么影响受股市影响吗
如果是股票型基金:风险跟买股票一样的。大盘下跌时,风险甚至比股票大。股票型基金,基本上跟大盘走势一致。要是能买上一只跑赢大盘,已经很不错的。所谓的“潜力基”,是需要个人操作的。 因为,股票型基金,与大盘走势一致。如果不做差价,2010年几乎必亏,因为大盘跌了14%。 所以,股票型基金必须要高抛低吸。建议用大盘周K线MACD指标操作,金叉申购、死叉赎回。但基金的手续费往往很高的,一般要1.2%,甚至1.5%。做差价的成本太高。 股票型基金中,也要分的,像ETF,属于指数型基金,完全跟大盘同步。可以跟股票一样买卖,手续费很便宜的,一般都是万分之几,而不是百分之几。可以做差价。 (有时候,你会听到ETF套利,但实际操作中一般要300万以上才可以,国泰君安的套利通一年最多14%左右。这个属于无险套利。跟普通的基金操作不一样。) 如果是开放式基金,就是LOF基金,那要看这个基金是做什么股票了,有时候是大盘股、有时是小盘股。但这些的实际操作意义并不大。因为,接下来是大盘股行情,还是小盘股行情,谁也不知道的。 唉,你看我写了这么多,给点分吧。这可是全部原创。
❹ 基金最近老跌,请高人指点
天弘精选,今年回报104.67%(数据截止10月23日)
工银平衡,今年回报97.40%,排第165(数据截止10月22日)
你买的这2个业绩都不是很好,反弹即将展开,你可以考虑换好的基金。
你要高回报其实可以选择老基金,没必要非是刚拆分的,或低价的。下面说说我的建议及推荐:
个人觉得,买东西一定要买好的,不然买了做什么。基金也是如此,选了好公司旗下的产品,你的理财将更省时省力,同时收益也高。
华安宏利,今年回报165.83%,排第12
华安中国A股,今年回报163.31%,排第13
融通100,今年回报160.51%,排第15
华安中国A股、融通100是非ETF里做得最好的2个指数基金。
广发旗下的5个基金的数据如下(数据截止10月19日):
广发小盘,今年回报152.72%,排在全部基金第31
广发聚丰(10月12号起暂停申购),今年回报160.50%,排第18,现在想买只能定投。
广发策略优选,今年回报152.43% ,排第33
广发聚富,今年回报113.01%,排第162
广发稳健增长,今年回报136.13%,排第66
公司旗下5个基金中的上面3个都在前35,可见公司整体实力的强大。 广发基金的购买你可以在工行、建行、农行、兴业银行。
广发,规模1000亿+。在此规模下还能有如此业绩,也不容易。
现在马太效应在基金业内,已经越来越明显了——强者恒强。
❺ 股票型基金仓位什么时候调整的
理论上说,作为一只基金,仓位是随时都可能会调整的。
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得出:
从股票型基金的季报得出结论,观察相邻两个季度的季报,十大重仓股基本都会有变化,或者是在持仓比例上,或者干脆就是换了几只股票,也就是说在上一个季度里,进行过比较大的持股调整,这个调整可以是随时的,根据该基金大小不同,换股调整的速度也肯定不同
从新基金建仓这方面考虑,一只新基金建仓期是1-3个月,基金对股票的建仓基本在2-3个月才能完成,建仓是用现金购买股票的过程,那么调仓还要更加麻烦,是先要卖出现有股票,再买其他股票的过程,所以从操作难度上说要更大,所以从这方面考虑,基金要调整仓位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基本不可能一下子在某一个短期时间内完成
❻ 股灾一周年 看好基金如何降低最大回撤
只有在退潮时,才知道谁是裸泳者!
用这句投资名言回顾2015年至今的国内A股市场,或许再恰当不过。2015年初上证指数[-0.35%]从3000点附近一路飙升至5178点后遭遇股灾,兜兜转转一年,沪深各大指数又几乎纷纷回到原点。而所有投资者的心情也是大喜大悲如冰火两重天。对于国内公募基金业而言,亦不例外。
Wind资讯数据统计显示,在市场上有可比数据的494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自去年上证指数创下5178点的年内新高以来,平均最大回撤超过达到46.93%,而这当中有多达413只基金净值最大回撤超过40%,占比达到83.60%。偏股混合型基金经历了一次名副其实的“回撤潮”。
但是Wind资讯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取得正收益的混合型基金亦有不少,这类基金在市场最疯狂的时候及时减仓,锁定收益,成功有效降低了最大回撤比例。这其中,又以兴业全球基金(下称兴全基金)旗下轻资产、合润以及商业模式三只基金最具代表性。
及时躲过“回撤潮”
投资者并不在乎过程,只看重结果。因此只有在经历过资本市场剧烈波动之后,仍然能取得高收益的基金,才能真正赢得投资者的信赖。
事实上,相较于之前牛市行情中不少基金遭遇A股大幅回调、无法及时降低仓位的不利情况,以兴全基金为代表的一批旗下运作时间比较久的老基金,却经受住了考验,一定程度上也验证了这些基金背后的管理者对于市场的判断力和敏锐度。
仅以金牛奖得主兴全轻资产基金为例,这只成立于2012年4月的混合型基金,在2014年12月由谢治宇担任基金经理后,总体采取了谨慎建仓的策略。据兴全基金相关人士介绍,该基金在去年5月份左右就已经开始逐步降低股票仓位,虽然没有在最高处逃顶,却躲过了6月到7月初的第一波大幅杀跌;直到第三季度在上证指数已经跌至较低位置时又加仓,较好地分享了股灾之后最大一波反弹,并最终在2015年全年获得超过100%的净值增长率。
记者也发现,在市场上有可比数据的494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自去年上证指数创下5178点的当年新高以来,平均最大回撤超过达到46.93%,而这当中有多达413只基金净值最大回撤超过40%,占比达到83.60%。偏股混合型基金经历了一次名副其实的“回撤潮”。
而兴全轻资产的最大回撤只有30%,远远跑赢同期平均回撤。
“这些基金躲过股灾依靠的是较强的选时能力,也有基金依靠较强的选股能力战胜股灾。尽管公募基金面对始料未及的股市暴跌,不可能都具备先知先觉的能力,但是对于那些始终遵从市场规律的基金业从业者而言,当旗下基金的持有股票估值达到高点,会在这个减仓的绝佳时机果断减仓。而不能等到进入下降通道时,再进行调仓减仓动作就会陷入被动。”对此,有业内资深人士分析指出。
“兴全基金可能是公募基金业中新基金发行速度最慢的一家公司。即使在去年,我们也并没有在A股难得的牛市行情中发新基金冲规模。在资本市场比较火热的时候,对于公募基金而言,更应该头脑冷静。管理好旗下每一只基金是第一要务。”对此,兴业全球基金相关人士表示。
尊重市场
A股作为一个波动较为剧烈的新兴资本市场,无论对于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而言,只有尊重市场是保持常胜不败的真理。自今年以来A股市场已经围绕着3000点(上证指数)持续长达半年的拉锯战,对于未来的后市研判,市场也比较迷茫。
对此,兴全基金投资总监、兴全趋势投资以及兴全新视野基金经理董承非表示,现阶段股市整体还是牛皮市,很难有趋势性的大行情。
“经济基本面上,一季度的经济指标其实还是不错的,但是在政策预期方面并不是太明确。至于近期的一些热点事件,包括MSCI调整成分指数以及美联储加息等,对A股的直接影响都相对有限,A股市场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具体到操作上,近期还会采取‘大涨减仓、大跌加仓’的思路,以波段操作为主,总体仓位不会太高。”董承非称。
董承非也指出,下半年可以重点关注可转债领域的投资机会,一方面供给上预期会有一些大的品种推出,有助于改善转债目前整体估值虚高的状况。另一方面,市场上到期收益率转正的可转债品种越来越多,给转债投资提供了更好的“安全垫”。
而具体到行业方面,兴全基金投资副总监、兴全商业模式以及兴全全球视野[-0.11%]基金经理吴圣涛则表示看好医疗和医药行业。吴圣涛强调看好医疗主要基于医改,以及未来会弱化“以药养医”而更加强调医疗服务的提升。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医院一方面会朝着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因为这一行业的特殊性,竞争又会相对有序,整体上利好那些实力突出的医疗机构。而在医药方面,主要看好血制品,之前很长时间,血制品一直受到管制,如果放开的话,价格可能有上升的空间。
资产配置为王 部分基金股灾中斩获正收益
过去一年,股市见顶回落,牛去熊来,偏股基金普遍亏损惨重,但仍有一些基金不仅成功规避了股市下跌,还抓住市场反弹机会为投资者带来了一定的正收益。凭借较强的选股能力,该基金净值一度在去年底创出新高,今年以来的跌幅也只有5.58%,股灾以来净值不仅没有下跌,还出现了上涨。
❼ 两市持续上涨 私募仓位升至过去一年最高
截止3月5日收盘,A股已成功站稳3000大关。A股狂飙之下,机构的子弹不断上膛。据各方机构测算数据显示,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目前的整体仓位都已升至高位,在现有水平上进一步加仓的空间已不大。在不少市场人士看来,这意味着A股进一步向上的助推力量有所减弱,而部分较早加仓者,兑现浮盈的需求也在上升。【 私募仓位大幅上升 集体看多春季行情 】
不过,亦有机构人士认为,A股的放量上涨有望吸引更多场外资金加速入场,新增资金将较好地对冲浮盈筹码抛售带来的压力。
公私募基金仓位高企
A股重返3000点之际,公私募仓位亦随之不断抬升。
据国金证券测算统计,截至3月4日,公募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87.92%,较2月25日的89.1%下滑了1.18%,同2018年底相比提高了2.57%;混合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67.38%,较2月25日的68.56%下滑了1.19%,同2018年底相比提升了7.27%。
具体到基金公司而言,较2018年末相比,仓位上升最多的前十家公司依次是东海、国融、弘毅远方、中科沃土、凯石、太平、华润元大、浙商资管、新疆前海联合及天治,主要以小型基金公司为主。大中型基金公司中,新华、中邮、建信、财通、富国、兴全等加仓幅度较大,在11%至19%之间。
可以看到,尽管公募仓位在上周有所下滑,但相较去年末已明显提升。与历史水平相比,目前公募仓位处于中高水平,可加仓空间较小。
私募加仓同样积极。据融智评级研究中心数据统计,目前股票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1.99%,相比上个月同期的60.85%,环比上升了近11%,相比于去年9月份的最低仓位52.61%,更是上升了将近20%,整体平均仓位迅速放大到过去一年的最高水平。不过,相对而言,私募可加仓幅度要高于公募。
具体仓位分布来看,调查显示,27.82%的私募目前处于满仓状态,相比上个月的22.48%基本持平;84.96%的私募基金在5成仓或者5成仓以上,高仓位的私募占比相比上个月大幅上升,基本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另外只有15.04%的私募基金处于半仓以下,其中只有0.75%的私募处于空仓观望状态,创近一年新低。
“今年这波行情完全是逼空式行情,不加仓根本难以跟上指数涨幅,所以基本上大家都有一定程度加仓,但有时候未必事事能全”,3月4日,沪上一位公募基金经理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其负责的两只基金中,一只年内收益已经超过25%,但另一只却几乎无增长。
两只基金收益差距之所以如此之大,主要是由于其中一只基金年初即大幅加仓股票,而另一只基金在2018年因重配债券躲过了股票大跌,今年未能及时调整产品定位,没有配置股票,无奈错过今年权益市场行情。
上述基金经理表示,“以目前的市场状态而言,机构大幅下调仓位的概率较小,毕竟很多时候做投资要顺势而为,以A股近期成交量屡破万亿来看,市场还处于火热阶段,虽然后期还有社融数据、企业盈利数据等市场变量因素,但至少在这个节点而言还不到下车时机。”
后续子弹驰援
在机构仓位已然高企的背景之下,场外是否仍有子弹可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处了解的情况来看,虽然部分基金公司旗下少数产品短期内获得大量资金申购,但大规模的基金净申购现象并未出现。
以非货币ETF基金来看,截至3月4日,年初至今份额增加最多的前5只基金依次是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华宝中证全指证券ETF、国泰中证军工ETF、南方中证500ETF以及浦银安盛中证高股息ETF,合计净申购份额为26.87亿份。
而同期内,工银上证50ETF、华安创业板50ETF、华夏上证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分别遭遇了66.16亿份、49.84亿份、33.7亿份和25.99亿份的净赎回。两相对比之下,资金在市场回暖之下赎回权益ETF的动作较申购显然更为猛烈。
不过,在基金发行市场方面,确实有一定回暖。近期包括华夏、嘉实等大型基金公司打造的明星产品纷纷提前结束募集,其中华夏科技成长仅募集5天时间,据悉募集金额在10亿以上,虽不及市场火热时期动辄数十亿的申购,但仍然体现了投资者积极度的提升。
3月4日,华南一位资深公募人士指出,“权益类新基金的成立以及存量基金的净申购,还是会带来一定新增资金,另外货基和债基的赎回也是值得关注的变量,但从目前来看,权益类公募获得的增量并不算大。我认为近期入场的增量资金主要还是以散户直接入市和其它机构资金入市为主。”
以北向资金来看,3月4日再度净流入35.4亿元,年内净流入资金增至1276.4亿元,这部分资金构成A股重要增量资金之一。
此外,不少踏空资金后续会否进入市场,被认为是决定A股能否进一步向上的关键。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看,虽然沪指已然连续拉高,但部分踏空者还是决定开始行动。
百 亿级私募加速布局
在市场见底回升的过程中,不少百亿级私募开始积极看多,加码布局A股。
基金业协会相关信息显示,今年以来秉承价值投资理念的知名私募高毅资产已连发10只产品,包括高毅—晓峰1号睿远30号、高毅世宏精选赋能1号、高毅晓峰2号致信40号等。
除了高毅,私募巨头景林资产今年新成立了1只产品——景林全球基金专享私募证券投资子基金JS1期。据了解,景林资产注重价值研究,强调以实业家和PE心态做投资。此外,百亿级私募映雪投资今年以来也发行了2只股票策略私募基金,分别是映雪吴钩36号及映雪吴钩33号。
值得注意的是,兴全基金原总经理杨东去年3月登记成立的上海宁泉资产,今年以来也成立了3只股票策略产品,包括宁泉春晓1号、宁泉春晓2号、宁泉致远12号等。目前,宁泉旗下产品数量已多达15只,布局可谓神速。
除了发行新产品加速布局市场,百亿级私募也在不断加仓。私募排排网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百亿级私募整体仓位不断上调。1月4日至2月22日,百亿级私募整体仓位从75%升至78.5%。其中,百亿级私募整体仓位在2月上旬曾一度达到巅峰,高达86%。
从整体业绩来看,今年以来百亿级私募业绩喜人。2018年12月28日至2019年3月1日,百亿级私募的整体收益高达9.13%。其中,不少百亿级私募旗下的“爆款”产品年内收益率更是超过10%。比如,今年以来,拾贝投资2号资产管理计划、深国投—星石1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及平安信托—淡水泉成长一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收益率分别高达11.43%、13.7%、10.44%。(上海证券报)
私募预计A股风格将向蓝筹转换
在近期市场做多热情持续升温的背景下,银行、保险、地产等蓝筹板块持续走强,板块内多只权重龙头个股表现强势。对此,多家一线私募机构分析认为,从板块轮动、MSCI将逐步提高A股纳入因子等因素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A股市场整体运行风格有望逐步向蓝筹方向进行切换。
权重板块接力走强
在上周以来沪深股市持续震荡推升的背景下,银行、保险、地产等蓝筹板块整体表现较为突出。一方面,大金融板块内的券商、银行、保险等权重龙头股近期股价持续表现强势,整体表现相较于近期做多气氛浓厚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滞后;另一方面,自上周五至本周一(3月4日),权重蓝筹板块的接力拉涨,也成为了推动上证指数攻破3000点整数关口的最大推手。
其中,本周一万科、保利地产、金地集团等龙头地产股顺利“接棒”,成为大蓝筹板块的领涨主线。在此背景下,以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为代表的银行股、保险股,近期纷纷刷新股价的历史新高或逼近历史高点;而地产行业中的多数权重龙头个股,也大多刷新了近一年的股价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2月以来A股市场中小市值个股整体股价弹性相对较高的背景下,上周以来,权重蓝筹板块的股价走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后来居上”的特征。仅从上周(2月25日至3月1日)来看,中小板指、创业板指当周分别大涨4.41%和7.66%,而同期上证50、中证100等两大权重指数,当周的涨幅也分别高达7.49%和7.01%。
蓝筹风格或重回市场
2月以来,中小板、创业板曾经保持了较长时间的领先。而在上周权重板块发力之后,不少私募机构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风格能否向蓝筹方向切换,整体持较为积极的观点。
耀之资产董事长王小坚表示,从MSCI将A股纳入因子大幅提升和外资长期增量资金入场的角度来看,大消费和金融龙头将会持续成为外资首选,如食品、家电、银行、非银、医药等。以全球市场估值的横向对比来看,A股市场相关板块的“性价比”较高。在此背景下,经过前期中小市值个股的阶段性强势之后,未来市场运行风格将有望向绩优蓝筹等外资增量的方向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过2019年以来A股市场的一轮全面普涨之后,目前在后期个股选择上,私募更加关注业绩表现。私募排排网上周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3月份私募集中看好的板块主要包括消费、基建和大金融等板块,并且相对更加看好其中的绩优股。(中国证券报)
❽ 最近的基金为什么老是在跌呢
基金一跌全部都跌是因为大盘行情不好,大盘行情不好,股票大都下跌,而基金持有大量股票,所以基金也会跟着跌。
一、什么是基金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证券投资基金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1)根据基金单位是否可增加或赎回,可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这要看情况),通过银行、券商、基金公司申购和赎回,基金规模不固定;封闭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续期,一般在证券交易场所上市交易,投资者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基金单位。
(2)根据组织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基金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成立投资基金公司的形式设立,通常称为公司型基金;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投资人三方通过基金契约设立,通常称为契约型基金。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均为契约型基金。
(3)根据投资风险与收益的不同,可分为成长型、收入型和平衡型基金。
(4)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期货基金等。
二、基金下跌的原因有哪些
1、本身风险高,基金市场上种类很多,其中有一些高风险的投资基金本身就具有高风险,比如偏股票型基金。
2、市场利空影响,每一只基金都会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当大环境出现下跌迹象时,基金下跌也就顺理成章了。
3、基金分红,基金分红会导致当日净值下跌。在除息日当天,要在基金净值的基础上扣减这次分红的金额,这很有可能会导致原本是涨的基金变成看起来是跌的。
4、巨额赎回,这个更个股里面的机构出仓是一个意思,主力出走了,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自然会持续下跌。
5、决策失误,基金管理人对基金的运行配置问题也会影响基金的走势,基金经理决策中的一个小失误就可能会造成投资基金的下跌。
6、股市大跌,当股市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必然会造成基金的下跌,因为的债券的收益率相对较低,而且较为稳定,债券的收益很难弥补或者冲抵股票的亏损。
❾ 股票型基金持有股票的仓位从60%上升至80%啥意思
持有股票的仓位从60%上升至80%,就是在原有60%仓位的基础上再增加20%,达到80%。
为了便于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例如,
满仓
(把全部
可用资金
都买了股票,仓位100%)是1000股,60%仓位就是600股,80%仓位就是800股。仓位从60%上升至80%就是在原有600股的基础上再买进200股,这时仓位就从60%上升至了80%。(而剩余的可用资只能够再买200股。即,只剩下20%的资金)。
❿ 股票型基金的持仓量
上周中国A股连续调整,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报收2989.29点,下跌4.45%,沪深300指数上周下跌4.81%,可见大盘股跌幅更甚,我们构造的开放式股票型基金股票组合指数上周下跌4.33%,而开放式混合型基金股票组合指数下跌2.64%。
上周市场大幅调整,收盘跌破3000点大关。指数向下破位,虽然大规模基金公司显示的更加谨慎,但总体来看,股票型基金却不为所动,平均仓位还继续上升。在当前指数快速下跌的过程中,基金还保持如此高的仓位,我们认为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就是基金的确对市场还比较乐观,另外一个可能是这次下跌根本就在基金的预期之外,究竟是哪一个,我们拭目以待。
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仓位逆势向上。具体来看,仓位由84.15%上升到了上周的86.7%,上升了2.55个百分点,仓位逆势出现反弹,考虑市场的下跌之后,主动加仓比例则达到3.09%。从基金数量上来看,上周只有111(63.1%)只的基金仓位在上周上升,另外有41(23.3%)只基金是仓位下降,加仓基金的数量占据绝对上风。
近五周混合型基金的仓位首降。具体来看,仓位70.97%下降至69.3%,仓位下降的幅度为1.67%,考虑股票组合下跌的影响之后,基金主动减仓1.08%。从基金数量上来看,上周有48(35.8%)只基金仓位上升,
而另外只有79(59%)只基金是做出了减仓的操作,从混合型基金角度来看,减仓基金数量稍占上风。
前10大基金公司更加谨慎。开放式股票基金仓位为85.05%,开放式混合型基金仓位为70.24%,两者在绝对水平的变化方向和总体平均变化的方向一致。如果和市场的平均仓位水平比较的话,前十大基金公司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仓位较市场平均水平总体来看,一个偏低,一个偏高。总体来看,大基金公司表现的更加稳健。
从开放式主动投资股票型基金在三个地区的平均仓位的情况来看,均有上升。仓位分布比较平均,分别为87.65%(北京)、87.86%(上海),85.34%(广东)。与之前一周比,三地基金的仓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说明三地股票型基金都进行了加仓的操作。
从加减仓基金公司数量对比可知市场加仓意愿更加强烈。股票基金加仓的基金公司有46只,减仓的基金公司数量是12;而混合型基金中,加仓基金数量为15,减仓基金数量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