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巴菲特经验谈:如何应对暴跌
闪牛分析:巴菲特的面对暴跌的经验可以归纳为:淡定。
第一次,1973年1月到1974年10月暴跌50%
1973年1月11日,S&P500指数最高121点。
1974年10月4日,S&P500指数最低60点。
股市暴跌,就像发生火灾一样,所有人都想赶快逃离,纷纷不计成本,低价抛售。
巴菲特却非常淡定,从从容容出手,大胆买入。
他早在1969年9月就退出股市,然后一直抱着现金,等待估值过高的股市暴跌。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虽然一年之后的1970年5月26日股市最低跌到68点,但又迅速反弹,连续上涨两年多,1973年1月11日,S&P500指数最高121点。之后才开始下跌,直到1974年10月4日,S&P500指数最低60点。巴菲特等待暴跌,一等就是5年。
等了那么久,终于到了出手的时机。巴菲特在接受《福布斯》的记者访问时说:“我觉得我就像一个非常好色的小伙子来到了女儿国。投资的时候到了。”
这次巴菲特面对暴跌的启示是:不要低估市场的疯狂,高估值持续的时间可能很漫长,等待市场恢复理性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其间要淡定,有耐心,因为可能要等上几年。
第二次,1987年8月到1987年10月暴跌36%
这一次股市跌得快,反弹也快,结果巴菲特只能遗憾没有时间“让子弹飞”。面对暴跌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投资机会,巴菲特仍然非常淡定,因为他相信下一次机会还会来,只要耐心等待。
在1987年度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回顾大跌:
“对于伯克希尔公司来说,过去几年股票市场上实在没有发现什么投资机会。1987年10月,确实有几只股票跌到了让我们感兴趣的价位,不过还没有买到对组合具有影响意义的数量,它们就大幅反弹了。
“到1987年底,除了作为永久性的持股与短期套利的持股之外,我们没有其它任何大规模的股票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不过你们可以放心,市场先生将来一定会提供投资机会,而且一旦机会来临,我们十分愿意也有能力好好把握住机会。”
这次巴菲特得到的启示是:有时暴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让你无法抓住抄底良机,对此同样要淡定,不要因为试图把握住每一次机会而自责甚至投资行为失控。
暴跌后第二年机会来了,巴菲特开始大量买入可口可乐,到1989年,两年内买入可口可乐10亿美元,1994年继续增持后总投资达到13亿美元。1997年底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股票市值上涨到133亿美元,10年赚了10倍。
第三次,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暴跌50%
巴菲特早就预言,科技网络股推动的这波股市大涨后泡沫必然破裂。尽管股市三年跌了一半,巴菲特却并不急于抄底,因为他想买的很多股票还不便宜。
2002年度致股东的信中,在暴跌之后,巴菲特依然非常淡定:
“在股票投资方面,我们仍然没有什么行动。查理跟我对于伯克希尔公司目前主要的持股感到越来越满意,因为这些公司的收益在增长,而与此同时市场对其估值却进一步降低。”
不过现在还无意增持这些股票。虽然这些公司的前景良好,但我们并不认为其内在价值被市场低估。
同样的结论也适用于大多数的股票。尽管股市连续3年下跌,从而大大增加了股票的吸引力,但只有很少的股票能让我们稍有兴趣而已。这一令人不快的事实正好表明了在大泡沫时期股市对于股票的疯狂高估。不幸的是,狂饮的酒越多,宿醉的夜越长。
“查理跟我现在对于股票退避三舍的态度,并非与生俱来的。我们热爱拥有股票,如果是以具有吸引力的价格买入的话。
“在我61年的投资生涯中,其中约有50年中都有这样的机会出现。今后也一定会有很多类似的好年份。但是,除非发现至少可以获得10%的税前收益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后6.5%-7%的收益率)的概率非常高时,否则我们宁可闲坐在一边观望。”
2003年巴菲特终于开始出手,买入中石油。2005年大量买入,投入股市资金规模从2002年底的90亿猛增到160亿。
巴菲特第三次面对暴跌的启示是:暴跌后有些股票未必便宜,抄底也要淡定。
因为即使是股市大跌一半,并不代表你想买的股票也大跌一半,而且有些股票即使大跌一半也未必便宜。
第四次,2007年10月到2009年3月暴跌58%
在市场恐惧气氛最大的时候,2008年10月17日,巴菲特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公开宣布:我正在买入美国股票。
在文章中他再次重申他的投资格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他在2009年度致股东的信中说暴跌时要贪婪到用大桶接:“如此巨大的机会非常少见。当天上下金子的时候,应该用大桶去接,而不是用小小的指环。”
巴菲特过去两年接金子的大桶有多大呢?“2008年初,我们拥有443亿美元的现金资产,之后我们还留存了2007年度170亿美元的营业利润。然而,到2009年底,我们的现金资产减少到了306亿美元(其中80亿指定用于收购伯灵顿铁路公司)。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在金融危机的暴跌中如此淡定地大规模投资,关键在于他对于价值投资的坚定信仰:“过去两年对真正的投资者来说是最理想的投资时期,恐惧气氛反而是投资者的好朋友。那些只在根据市场分析人士做出乐观分析评价时才买入的投资者,为了毫无意义的保证付出了严重过高的价格。最终在投资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你支付的价格和这个公司在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的盈利之间的差额,不管你是整体收购,还是只在股市上买入这家公司的一小部分股份。”
巴菲特第四次面对暴跌的启示是:暴跌越狠抄底越狠。
巴菲特说,投资最重要的是理性。
但股票投资中,最困难的就是保持理性,尤其是在暴涨和暴跌中保持理性。
㈡ 巴菲特收购可口可乐时是怎么估算的内在价值
未来现金流量预测:1988年的现金流量为8.28亿美金,1988年后的10年间,每年以15%的复合速度增长(前7年实际为17.8%),从第10年之后,每年以5%的复合速度增长。
贴现率:以1988年的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9%为标准。贴现率是个会变动的数据。
估值结果:1988年可口可乐股票的内在价值为484.01亿美金;即使现金流量一直以5%的复合速度增长,内在价值依然有207亿美金。即1988年可口可乐的内在价值区间为207亿到484.01亿美金之间。1998年巴菲特买入时可口可乐股票的市值为148亿美金。
估值结果的计算过程如下:
1、将前10年期间各年的现金流量分别贴现到1988年之总和:
应当按照1988年的现金流量8.28亿元每年复合增长15%,计算出各年的现金流量,再将各年的现金流量按照9%的贴现率分别贴现到1988年,最后将每年的贴现值相加求和,即:
案例:巴菲特在1988年投资可口可乐的估值分析 - 价值投资的忠实信徒,投资复利的实践者 - 杨富勇
2、将第10年之后的现金流量使用永续年金现值公式贴现到第10年底:
将第10年的现金流量视为永续年金,由于第10年之后的现金流量每年复合增长5%,所以贴现率应调整为9%-5%,即:
案例:巴菲特在1988年投资可口可乐的估值分析 - 价值投资的忠实信徒,投资复利的实践者 - 杨富勇
第10年之后的现金流量贴现到第10年底的现值=33.5÷(9%-5%)=837.5
3、使用复利现值公式,将“第10年之后的现金流量贴现到第10年底的现值”再贴现到1988年,即:
案例:巴菲特在1988年投资可口可乐的估值分析 - 价值投资的忠实信徒,投资复利的实践者 - 杨富勇
4、将前10年的现金流量贴现到1988年的现值与第10年之后的现金流量贴现到1988年的现值相加,得到1988年可口可乐股票的内在价值为112.5+353.77=466.27亿
5、即使现金流量一直以5%的复合速度增长,使用永续年金现值公式可计算出1988年可口可乐的内在价值依然有207亿美金。将1988年现金流量8.28视为永续年金,由于现金流量每年复合增长5%,所以贴现率应调整为9%-5%,即:
未来现金流量贴现到1988年的现值=8.28÷(9%-5%)=207
6、因此1988年可口可乐的内在价值区间为207亿到466.27亿美金之间。
以上由会计培训专家理臣教育推送,我们不生产知识,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㈢ 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盈利的原因
可口可乐公司之所以能给巴菲特带来如此大的利润,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1,业务简单易懂
2,着名的品牌优势
3,持续竞争优势
4,出众的利润创造能力
5,超级内在价值
6,优秀的企业管理者
可口可乐公司是巴菲特最成功的投资,比他自己想象的还要成功。他于1988-1989年间分批买入可口可乐公司股票2335万股,投资10.23亿美元 1994年继续增持,总投资达到12.99亿美元。
拓展资料:
一、可口可乐公司业务非常简单易懂 公司买入原料,制成浓缩液,再销售给装瓶商。由装瓶商把浓缩液与其他成分调配在一起,再将最终制成的可口可乐饮料卖给零售商,包括超市、便利店、自动售货机、酒吧等。可口可乐公司的名声不仅来自于它的着名产品,还来自于它无与匹敌的全球销售系统。目前70%的销售额和80%的利润来自于国际市场。而且国际市场的增长潜力仍然很大。美国人均可乐年消费量为395瓶。
二、而全球范围内人均可乐消费只有64瓶。这一巨大的差距代表着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饮料市场继续增长的巨大潜力。在全球最着名的5种碳酸饮料中,公司独揽4种品牌:可口可乐、雪碧、芬达、Tabe其中,可口可乐已经成为全球最被广泛认同、最受尊重的着名品牌。巴菲特称可口可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品牌 据评估,可口可乐品牌价值400多亿美元。可口可乐公司1995年年度报告中宣称: "如果我们的公司被彻底摧致、我们马上就可以凭借我们品牌的力量贷款重建整个公司。”
㈣ 巴菲特在可口可乐这只股票上获利几倍
在1988年,巴菲特认准可口可乐公司后,他拿出了伯克希尔市场价值的1/4左右以10.23亿美元的总价买下了它。这个大胆的举措使可口可乐的股票在伯克希尔的投资组合中占了35%。
巴菲特与可口可乐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时代。他5岁时第一次喝可口可乐。不久以后,他就开始在祖父的小店里用25美分买6瓶可乐,再以每瓶5美分的价格卖给邻居们。在这之后的50年中,他一直在观察可口可乐公司的成长,但却一直没有买进过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即使在1986年,他正式宣布可口可乐生产的樱桃可乐为伯克希尔股东年会上的指定饮料时,仍然没有买进一股。直到两年后的1988年,他才开始买入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1989年,巴菲特公开承认,他已持有可口可乐公司63%的股份。为什么现在买进呢?巴菲特解释说,可口可乐公司的特性已存在了几十年。他看上了可口可乐公司80年代由罗伯托·格伊祖塔和唐纳德·考夫领导下所发生的变化。
7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摇摇欲坠,总裁奥斯汀的多角化经营策略更使之雪上加霜。1980年新总裁格伊祖塔一上任就着手削减成本,制定80年代的经营战略:可口可乐公司下属的每个公司都要使资产收益率最大化;要抛弃掉任何已不能产生可接受的权益资本收益率的业务与资产;投资的每~个项目都必须能增加每股收益率和权益资本收益率。可口可乐公司在格伊祖塔的领导下,财务业绩比奥斯汀时代翻了两到三倍。1980年至1987年,尽管1987年10月份股票市场发生了灾难性的大跌,可口可乐股票的市价仍以19.3%的速度递增。公司每1美元留存收益产生了4.66美元的回报。1987年,它的利润的3/4来自非本土,而未知的潜力仍是无穷的。
其实华尔街的每一位分析家都注意到了可口可乐的“奇迹”,因为畏惧和别的一些因素——并非公司价值的因素使他们裹足不前,在巴菲特做完投资但股票并未飞涨时他写道:“当时我看到的是:很明白很引人……世界上最流行的产品为自己建立了一座新的丰碑,它在海外的销量爆炸式的迅速膨胀。"尽管有人认为可口可乐的股票高估了,但巴菲特自信地认为以市场前期最高价75%的价格买下它,是以雪弗莱的价买奔驰。在巴菲特买入可口可乐后的3年里,它的每股收入涨了64%,股价上涨3倍。不管是谁,只要事先知道这种结果都会买的。但华尔街的投资商怀疑巴菲特是否值得学习。
㈤ 巴菲特现金储备达1466亿美元,他为何要拿这么多现金
光明网8月9日讯:
伯克希尔现金储备达历史新高:【巴菲特公司现金储备达1466亿美元 达到历史新高】伯克希尔哈撒韦第二季度营业性收入55.13亿美元,去年同期为61.39亿美元。第二季度EPS为16314美元。现金储备升至1466亿美元,达到历史新高。
在证券投资方面,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伯尔希尔哈撒韦公司71%的证券投资集中在四家公司。其中包括915亿美元的苹果股票、226亿美元的美国银行股票、179亿美元的可口可乐股票和144亿美元的美国运通股票。与第一季度相比,该公司第一季度持有约638亿美元的苹果股票,而第二季度苹果股价上涨约44%。
因此,持股价值增加的高概率是由于苹果公司股价上涨,而苹果是1比4的股权分置。该公司表示,今年5月和6月,该公司回购了价值51亿美元的股票、逾46亿美元的b股和约4.866亿美元的a股。
在疫情泛滥的今年,许多固定资产被进行了减值评估。现在世界局势不稳,瞬息万变,持有大量的现金方能伺机而动,这一点老爷子做得我很认同。
㈥ 为什么巴菲特选择可口可乐而不是百事可乐
5岁那年夏天,巴菲特有生以来第一次喝可口可乐。当时,可口可乐带给股神的感觉是凉冰冰的。从此,他爱上了可口可乐。
巴菲特1988年购买了5.93亿美元的可口可乐股票,1989年增持近两次,总投资增至10.24亿美元。1997年底,巴菲特持有的可口可乐股票市值升至133亿美元,10年内赚了10倍,只有一只股票为巴菲特赚了100亿美元。成功投资者的历史再一次告诉我们,找到一家伟大的公司并与之成为朋友是多么的重要。
㈦ 可口可乐股票每年分红多少
巴菲特长期持有可口可乐股票,每年大概能得到4000万分红。普通股分红不确定大,优先股每年的分红都是固定。
㈧ 巴菲特面对四次暴跌都干了啥
巴菲特面对四次暴跌都干了啥
巴菲特一生遇到过四次股市暴跌,其中三次S&P500指数跌幅过半。巴菲特的经验教训可以归纳为三个字:要淡定。
第一次,1973年1月到1974年10月暴跌50%
1973年1月11日,S&P500指数最高121点。
1974年10月4日,S&P500指数最低60点。
股市暴跌,就像发生火灾一样,所有人都想赶快逃离,纷纷不计成本,低价抛售。
巴菲特却非常淡定,从从容容出手,大胆买入。
他早在1969年9月就退出股市,然后一直抱着现金,等待估值过高的股市暴跌。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虽然一年之后的1970年5月26日股市最低跌到68点,但又迅速反弹,连续上涨两年多,1973年1月 11日,S&P500指数最高121点。之后才开始下跌,直到1974年10月4 日,S&P500指数最低60点。巴菲特等待暴跌,一等就是5年。
等了那么久,终于到了出手的时机。巴菲特在接受《福布斯》的记者访问时说:“我觉得我就像一个非常好色的小伙子来到了女儿国。投资的时候到了。”
这次巴菲特面对暴跌的启示是:不要低估市场的疯狂,高估值持续的时间可能很漫长,等待市场恢复理性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其间要淡定,有耐心,因为可能要等上几年。
第二次,1987年8月到1987年10月暴跌36%
这一次股市跌得快,反弹也快,结果巴菲特只能遗憾没有时间“让子弹飞”。面对暴跌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投资机会,巴菲特仍然非常淡定,因为他相信下一次机会还会来,只要耐心等待。
在1987年度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回顾大跌:
对于伯克希尔公司来说,过去几年股票市场上实在没有发现什么投资机会。1987年10月,确实有几只股票跌到了让我们感兴趣的价位,不过还没有买到对组合具有影响意义的数量,它们就大幅反弹了。
“到1987年底,除了作为永久性的持股与短期套利的持股之外,我们没有其它任何大规模的股票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不过你们可以放心,市场先生将来一定会提供投资机会,而且一旦机会来临,我们十分愿意也有能力好好把握住机会。”
这次巴菲特得到的启示是:有时暴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让你无法抓住抄底良机,对此同样要淡定,不要因为试图把握住每一次机会而自责甚至投资行为失控。
暴跌后第二年机会来了,巴菲特开始大量买入可口可乐,到1989年,两年内买入可口可乐10亿美元,1994年继续增持后总投资达到13亿美元。1997年底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股票市值上涨到133亿美元,10年赚了10倍。
第三次,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暴跌50%
巴菲特早就预言,科技网络股推动的这波股市大涨后泡沫必然破裂。尽管股市三年跌了一半,巴菲特却并不急于抄底,因为他想买的很多股票还不便宜。
2002年度致股东的信中,在暴跌之后,巴菲特依然非常淡定:
“在股票投资方面,我们仍然没有什么行动。查理跟我对于伯克希尔公司目前主要的持股感到越来越满意,因为这些公司的收益在增长,而与此同时市场对其估值却进一步降低。”
不过现在还无意增持这些股票。虽然这些公司的前景良好,但我们并不认为其内在价值被市场低估。
同样的结论也适用于大多数的股票。尽管股市连续3年下跌,从而大大增加了股票的吸引力,但只有很少的股票能让我们稍有兴趣而已。这一令人不快的事实正好表明了在大泡沫时期股市对于股票的疯狂高估。不幸的是,狂饮的酒越多,宿醉的夜越长。
查理跟我现在对于股票退避三舍的态度,并非与生俱来的。我们热爱拥有股票,如果是以具有吸引力的价格买入的话。
“在我61年的投资生涯中,其中约有50年中都有这样的机会出现。今后也一定会有很多类似的好年份。但是,除非发现至少可以获得10%的税前收益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后6.5%-7%的收益率)的概率非常高时,否则我们宁可闲坐在一边观望。”
2003年巴菲特终于开始出手,买入中石油。2005年大量买入,投入股市资金规模从2002年底的90亿猛增到160亿。
巴菲特第三次面对暴跌的启示是:暴跌后有些股票未必便宜,抄底也要淡定。
因为即使是股市大跌一半,并不代表你想买的股票也大跌一半,而且有些股票即使大跌一半也未必便宜。
第四次,2007年10月到2009年3月暴跌58%
在市场恐惧气氛最大的时候,2008年10月17日,巴菲特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公开宣布:我正在买入美国股票。
在文章中他再次重申他的投资格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他在2009年度致股东的信中说暴跌时要贪婪到用大桶接:“如此巨大的机会非常少见。当天上下金子的时候,应该用大桶去接,而不是用小小的指环。”
巴菲特过去两年接金子的大桶有多大呢?2008年初,我们拥有443亿美元的现金资产,之后我们还留存了2007年度170亿美元的营业利润。然而,到2009年底,我们的现金资产减少到了306亿美元(其中80亿指定用于收购伯灵顿铁路公司).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在金融危机的暴跌中如此淡定地大规模投资,关键在于他对于价值投资的坚定信仰:“过去两年对真正的投资者来说是最理想的投资时期,恐惧气氛反而是投资者的好朋友。那些只在根据市场分析人士做出乐观分析评价时才买入的投资者,为了毫无意义的保证付出了严重过高的价格。最终在投资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你支付的价格和这个公司在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的盈利之间的差额,不管你是整体收购,还是只在股市上买入这家公司的一小部分股份。”
巴菲特第四次面对暴跌的启示是:暴跌越狠抄底越狠。
巴菲特说,投资最重要的是理性。
但股票投资中,最困难的就是保持理性,尤其是在暴涨和暴跌中保持理性。
http://ik9.net/article-15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