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股票成本和现价都各有两种数值
因为现价是当前股票的价格,举个例子,假如你上午10时进入这个页面,你看到的现价就是当时该股票的成交价格,如果是收盘时看的,就是收盘时的价格。成本价就是买入价格加上手续费加上印花税(如果有)的价格。
现价就是最新价,成本价是你买卖股票的成本价,因为一只股票可以买卖多次,也可以部分买卖,综合起来的成本价格。
成本价是指买入股票之后包括手续费,佣金在内的所有费用;现股价是指股票现在的价格,这个价格是一个动态的价格。这两个价格都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根据这两个价格作出买卖决策。
股票中的成本价是指用户在购入该只股票时产生的总费用,大陆股市规定是,买入时不收印花税,只有手续费,然后该总金额除以用户购入的股票总股数,就是用户目前看到的成本价,现行规定是买入时,交纳手续费,卖出时,交给手续费及印花税。
拓展资料
买入股票后为什么股票成本价变了?
1.股票市场中,投资者买入股票后,股票的成本价会包含买入股票的手续费用,因此,投资者的成本价会显示比买入成交价格略高一些。
2.股票交易手续费用包括:交易佣金、印花税、证管费、经手费、过户费。交易佣金是由券商收取的,最高不能超过成交金额的0.03%双向收取。佣金最低5元起,单笔交易佣金不满5元按5元收取。如果投资者的资金量大、交易频繁的可以向所开户券商申请降低佣金比例。 而印花税是由政府收取的,根据2008年9月19日财政部对证券印花税的政策进行的调整,由之前的双边征收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印花税,卖出方征收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对受让方不再征收印花税,而印花税税率依旧是0.1%。
B. 为什么股票成交价与市价不一样
股票你在选择买进或者卖出的时候你看到的价格是多少,但是从你选择买进或者卖出到成交之间股市还在波动。如果你是买进,你选择的价格高于成交时候的价格就能买进成功,否则可能买不到的。如果你卖出,你选择的价格低于成交时候的价格就能卖出成功,否则就卖不出去的。所以,股票成交时候的价格与市场价是有区别的。
C. 我标价5.8元买在的股票,为什么买到之后成本显示为5.72元
这是因为在上海、深圳交易所的交易规定的。规定价格第一优先,时间第二,打个比方,如果当时的买一价格是5.8元,你愿意用5.8元买A股票,卖一的价格是5.81元,可是我更愿意在5.72元把A股票卖掉,而且我的卖的量比你买的量多,由于你出的价格比别人高,所以根据交易价格第一优先的规则,你就有可能优先成交,所以你成交的价格会比当时的价格低,如果在卖出股票时也是同样的道理。
D. 我13.68买的一手股票,成交后怎么成12,74一股了
股票交易费用的收取(买卖分别收取):1. 印花税(目前只有卖出时才收取):交易金额的0.001。2. 佣金:买进时收交易金额的0.0025(至少5元),卖出时收交易金额的0.003(至少5元)。3. 过户费(只有沪市A股收取):每10手1元(至少1元)。操作技巧:1. 深市不收取过户费,只要考虑佣金的起步价5元。一笔交易金额在2000(按0.0025算)、2942(按0.0017算)或1667(按0.003算)元以下,佣金不足5元却要付5元,金额越少越不划算。比如花2000元和200元买2元/股的股票分别可以买1000股和100股。前者佣金5元,占本金的0.0025。后者佣金5元,占本金的0.025。前者如在2.02元/股卖出,印花税2.02元+佣金5.05元=7.07元。后者如在2.02元/股卖出,印花税0.2元+佣金5元=5.2元。前者合计缴纳费用12.07元,股票市值上涨20元,实际盈利7.93元。后者合计缴纳费用10.2元,股票市值上涨2元,实际亏损8.2元。后者如在2.11元/股卖出,印花税0.21元+佣金5元=5.21元。合计缴纳费用10.21,股票市值上涨11元,才可实现盈利,这时股价上涨5.5%。2. 沪市同样如此,尽量每笔交易金额达到2000元,另外还要考虑过户费。同样的金额买较便宜的股票可以多买,就要多缴纳过户费,越便宜的股票越不划算。比如花20000元买2元/股和20元/股的股票分别可以买100手和10手。前者佣金50元+过户费10元=60元,占本金的0.003。后者佣金50元+过户费1元=51元,占本金的0.00255。你的这笔交易,金额太少,所以缴纳的交易费比平常要高一些.
E. 我的股票挂了2手卖出,怎么会显示只成交了74股
这个不用担心,你还是可以卖掉的。这是交易系统设置的原因,一般情况下买进、卖出的时候只能按100股(1手)去买卖,只是一只股票会配股(即常说的10送1、10送10等等);配送股股票总配股量肯定是一手的公倍数,但一个账户内还是会出现不足一手的情况(例如我只有一手,配股后100股,增值110股)。为了让股票持有者卖出这不足一手的股票,交易系统是允许不按1手去卖的,这些账户是可以挂74股的单子,这时候你的问题就出现了,现在你也可以挂不足一手的单子去交易。
F. 为什么股票成交价和成本价格不一样
因为股票的成交价格和成本价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所以也就不一样了。股票的成交价格指的是投资者买入股票的价格,也就是设置的委托的价格。而股票买入价+费用=股票成本价。每一笔的交易都有交易的成本,包括政府征收的千分之三印花税、券商收的佣金以及证券交易所收的手续费和委托费。而成交价格里是不包括这部分成本的,但是成本价格里包括了,所以股票的成本价要高于股票的成交价。股票交易的每一次都需要缴纳每一次的手续费,买入几次,卖出几次就需要收取几次手续费,具体的股票交易的手续费的计算公式:买入手续费=交易佣金*成交金额+过户费/转让费*成交数量;而卖出手续费=(交易佣金+印花税)*成交金额+过户费/转让费*成交数量。
股票交易手续费
股票交易手续费指的就是投资者在委托买卖证券的时候应该支付的各种税收和费用的总和。按照当前的规定,股票的交易手续费是由证券公司收取的交易佣金、中国登记结算公司和证券交易所收取的过户费以及转让费、以及国家税务总局收取的印花税三部分组成的。
1.印花税:是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一 。目前已经由向双边征收改为向卖方单边征收了。就是指投资者在买卖成交后支付给财税部门的税收。在上海股票及深圳股票均按实际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一支付,印花税收是由券商代扣后然后交易所再统一代缴的。而在债券与基金交易中不用交此项税收。
2.证券监管费,也叫做三费:大概是成交金额的0.2‰,而实际中还有尾数,一般省略成0.2‰。
3.证券交易经手费:在A股中,按照成交额双边收取0.087‰;在B股中,按照成交额双边收取0.0001%;在基金中,按照成交额双边收取0.00975%;在权证中,按照成交额双边收取0.0045%。
4.过户费,此项仅在上海股票中收取:指的是在股票成交之后,更换户名所需支付的费用。过户费用按照成交股票面值(发行面值为每股一元,也就等同于成交股数)的0.06%来收取。
5.券商交易佣金:佣金的最高值为成交金额的3‰,最低从5元起收取,单笔交易佣金不满5元的按照5元收取。
G. 买股票为什么买的价格与显示的参考价格不一样
1、买入股票后,所显示的价格为实时价格,包括了手续费。而参考价格仅仅是成本价。所以,买股票的买入的价格与显示的参考价格不一样。买入的时候成本价增加了一次,是加了买入手续费。买入的时候最后又从盈利的金额扣除了一部分,是预扣了卖出手续费。委托价和成交价可能不同,就是买入时的价格在委托时下跌了,结果成交价低了;又如委托卖出时价格又涨了,结果成交价高了。
2、在股市中,买卖股票的交易费用包括:
①不同的营业部的佣金比例不同,极个别的营业部还要每笔收5元委托(通讯)费。
②交易佣金一般是买卖金额的0.1%-0.3%(网上交易少,营业部交易高,可以讲价),每笔最低佣金5元,印花税是买卖金额的0.1%(基金,权证免税),上海每千股股票要1元过户手续费(基金、权证免过户费),不足千股按千股算。
③由于每笔最低佣金5元,所以每次交易为5÷佣金比率、约为(1666-5000)元比较合算。如果没有每笔委托费,也不考虑最低佣金和过户费,佣金按0.3%,印花税0.1%算,买进股票后,上涨0.81%以上卖出,可以获利。
④买进以100股(一手)为交易单位,卖出没有限制(股数大于100股时,可以1股1股卖,低于100股时,只能一次性卖出。),但应注意最低佣金(5元)和过户费(上海、最低1元)的规定。
H. 我的股票交易上显示601008现价是7。65实际应 是7。68这是怎么回事
是你的股票软件有问题吧.我这显示正常.
7月17号的.收盘价7.68元.最高价7.69元.最低7.55 开盘7.61 上涨7分钱.
I. 股票交易成本价怎么算的··我76块·75块·74块分别买入同一支股票·每次买入100股··后显示成本价75块·
等于你之前300股均价75元,后来买的100股均价69元,涨到72元卖出100股,就等于你用69元的100股每股赚了3元出售的,相当于你所赚取的利润和你之前75元的300股抵消了一部分成本
J. 为什么买股票我填7.14买入,成交后右侧成本价却是7.384呢
1、你填7.14元买入股票,成交价也确实是不高于7.14。但是你得付出一些交易税和手续费。这些费用也是成本对不对?所以软件在成交之后,把这些费用也均摊到每股成本中去,就显示成本价是大于7.14元的。这是因为“成交价”和“成本价”的区别所在!
2、股票交易本就是这种方式。你设定7.15元买入,就只会在不高于7.15元的情况下成交,甚至低于7.15,连7.151的成交可能性都没有。都是大型计算机在撮合交易,不可能错的。你如果确实想把成本价控制在7.15元以下,就要按照你的资金量、股票现价迅速地计算出应该的出价(肯定低于7.15元),挂单成交后,成本价也就大致是7.15元。还是要区别“成交价”和“成本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