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宏观经济学里的投资和个人购买股票或债券有什么区别
美股研究社指出: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是指资本支出,购买资产用于生产,例如土地、厂房、设备等这些都是属于资产,还有商标、专利这些无形资产。而普通人说的投资,可能只是购买股票、债券等以取得财产性收入。
一般认为,宏观经济学上的投资能形成实际支出,创造需求和财富;而我们普通人的投资,在经济学家眼中只是各种资产之间的转换(例如现金、存款换成股票),不创造财富,即不计入GDP,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中介或经纪收取的服务费才计入GDP。
拓展资料: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联系作为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学文献对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
然而,在古典经济学家和后来的许多经济学家的着作中,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都并存在一起,并未分清。特别是自边际革命以来,经济学家大多不承认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不承认国民经济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只注重于微观经济分析,以致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在一般经济学着作中几乎被淹没了。
但随着传统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破产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宏观经济分析才在凯恩斯的收入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㈡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是投资,而经济学上不算投资
从经济学对投资的定义是: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器设备)等的支出。而购买债券和股票只能说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或者说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而非生产经营活动,所以并不能被称为投资
宏观经济学中,投资的定义是:为了资本存量的提高而进行的支出。
投资的主体是企业,因为只有企业才是生产的单位,个人进行家庭生产时,个人也是企业,即“个体户”。炒股、炒期货这种我们日常口语中的“投资”其实在宏观经济学看来是“储蓄”。
投资行为需要信贷市场的支持,需要借钱来购置机器和厂房,原因是:从公司金融的角度,现金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为了投资把现金流弄得很紧张属于脑残;
投资伴随着不确定性,因为投资的收益是未来发生的,信贷市场可以帮助投资行为分散风险;
即使企业使用自有现金投资,利率仍然是这样投资的机会成本,因为企业本可以把这些钱借出去由其他企业投资。
所以,进行投资需要在信贷市场上借钱,也就是说,投资者是信贷市场的需求者。
广义的储户是信贷市场的供给者,银行和金融机构是中介,把供给方闲置不用、消费不完的资源拿来,匹配给需要借钱投资的企业,包括以贷款、债券、股票、甚至是一些基金等等多种融资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然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仅仅是为了一点收益而已,和投资相比收益相差甚多。并且投资所面临的风险比债权和股票更大。投资所需要的资本是很多的,动则几百上千万,然后买股票却几千块钱就是可去买。
与投资相比,购买债券和股票更像是一种理财手段,用较小的风险,较低的成本来换去较小的回报。
㈢ 买股票属于投资还是消费
购买股票在宏观经济里是属于储蓄。投资是指你投入的资金会进行生产,而股票只是分工的一种形式,不属于生产。
有些股民,在炒股过程中只关注股价的涨跌,却不关注自己需要付出的成本,大多数都没什么盈利,学姐今天就来介绍一下。建议大家仔细阅读下午,重点关注最后一点,80%的股民曾在上面吃过亏。
开始之前,先给大家推送九大炒股神器,让你在炒股时如鱼得水,点击链接即可获取:超实用炒股的九大神器,建议收藏
印花税、过户费和佣金都是投资股票需要缴纳的费用。
印花税:印花税只有在卖股票的时候才会收取,占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一,最终税局会收取印花税。
过户费:过户费是指股票成交后,过户时所需支付证券登记清算机构的费用,由券商代为扣收。在A股里是按照成交金额的0.002%比例收取,这个费用是向买卖双方共同收取的。
佣金:佣金就是股民要向券商缴纳的费用,是股民交易中成本耗费最多的一个项目,这个费用是向买卖双方共同收取的。现下收取的开户佣金中不会高出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三,但市场上也有超低佣金的情况。
如果买入每股10元,并且入手10000股,佣金的收费比例按照千分之三计算,那么买入的成本就达到了302元,不考虑盈亏的情况下,402元是卖出去的总成本,不一会儿功夫,一次买卖的总交易成本就有704元。
只要大家析微察异就能够察觉,这些成本中佣金占了大头。倘若交易金额不算小,且交易有点频繁,日积月累之下佣金的金额就变得非常庞大了。
因为印花税和过户费不能做出调整,从账户方面解决成本问题,是不少投资者所做的明智决定,专门找一些佣金不是那么高的开户方式。为了节约大家的时间,只需要点击链接即可实现低佣开户,很快就可以落实整个开户流程,也就十几分钟左右:点击获取低佣金免费开户渠道
仅有低佣账户是远远不够的,股市最忌讳的就是交易频繁,大多时候,钱在交易中就没有了,所以建议大家,尽量减少买卖多看看,观望好了,再出手。
如果小白没时间学习,这个工具可以帮助你,可以给你一些交易的机会的提醒,使我们能够解决时刻盯盘的问题:【智能AI助攻】一键获取买卖机会
应答时间:2021-09-23,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