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买卖 » 买股票不买实业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买股票不买实业

发布时间: 2023-01-12 02:08:31

1. 请问实业与炒股的区别,越详细越好!

实业就是自己永远企业全部或大部分股权,以生产经营来创造利润。炒股则是只买入企业少部分股票,持有时间较短,主要是以买卖差价来获取利润。

2. 云学堂丁云鹏:买实业股票好还是买科技股票好

实业股票跟科技股票其实区别不大,该涨都会涨,该跌也会跌,如果你觉得心里拿不准那就去买大企业的股票,这种股票比较稳定,涨跌都不会太大。

3. 炒股和做实业哪个风险大

炒股和做实业,炒股风险大。
炒股的风险比做实业要大,炒股如果选股不当,或股市处于熊市,亏损可达50%,甚至更高。
简介: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购买股票也是购买企业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业共同成长发展。
这种所有权为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差价等,但也要共同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获取经常性收入是投资者购买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红派息是股票投资者经常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4. 什么是股票买卖股票有什么风险

股票就是公司发行的股份,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发到市场上来,市场上的人,然后去买不是拿着这个钱去发展他的实业,做产品运营,股票就是一个融资的方式大家买股票呢,就是想从他这个公司的发展当中分得收益,所以票就是融资公司,你只要在证券公司开户就可以买股票。

风险之三、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也是造成股票投资风险的原因之一。人的喜怒哀乐,贪婪和恐惧,在股票市场被无限的放大,盲目自信,过度乐观,过度悲观,情绪落差大,赚钱的时候是风险厌恶者,亏钱的时候是风险喜好者, 结果往往是输的时候大输,赢的时候小赢。长期做下去,被削光也是早晚的事情。

5. 股市与实业

股票最终的基础还是实体经济,不可能完全、永久背离。

你的这个疑问是这样的。经济有其周期,一般从复苏——成长——成熟
——萧条。这样一个过程。
从历史角度看的话,股市一般提前4-6月反映实体经济上!一般大牛市结束时,实体经济在4——6个月才会出现萧条现象!

6. 为什么好多人买股票不喜欢买行业龙头股

因为龙头股涨完了才叫龙头股

这主要是和市场的风格有关。

A股投资者向来有炒小炒新炒概念的习惯。而你说的行业龙头股大多是不符合这些特征的。

首先,行业龙头股的规模普遍较大,几百上千亿的规模和市值,游资的资金量,很难拉升涨停或者连续涨停。因此市场资金的跟风效应也就不明显。如果赚钱效应不出现的话,自然不会被投资者所喜爱。

其次,行业龙头股大多已经进入成熟期。市场占有率大,但这也意味着未来的成长空间相对有限。对于股票投资来说,成长型的个股显然能获得更高的收益,而这种已经进入成熟期的个股,想象空间是比较有限的。

但是,在某些时候,龙头股也可能受到市场资金的喜爱。

比如市场的风格,从中小创转向大市值的白马蓝筹股,在这个时点,行业龙头会受到资金的追捧。

最近的例子发生在2017年,大家可以看一看相应股票的市场走势。2020年的4月以来,市场中的风格也有向着绩优股和行业龙头股转变的迹象。

未来随着A股市场去散户化以及机构投资者力量的日渐庞大,对行业龙头股的偏好会有所提升。这一点从欧美发达市场的 历史 经验中可以得知。

这些行业龙头股大多现金流不错,盈利能力也不错,有着较强的跨越牛熊周期的特点,而且还有着高现金分红比例等诸多优点,适合长线投资,所以更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贝佐斯曾问过巴菲特:“你的投资体系这么简单,为什么别人不做和你一样事情?”

巴菲特回答:“ 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

巴菲特很喜欢龙头,可口可乐、美国银行、苹果...基本都是各个行业里的龙头,也因此创造了财富神话,他的逻辑很简单,找看得懂的公司在合理的价格买入,并长期持有。

可口可乐大家耳熟能详,走到哪都有卖的,苹果手机很多人用,基本是个股民都知道这是好公司,巴菲特的持仓也告诉大家他买了什么,为什么仍然只有一个巴菲特呢?应该说巴菲特说的那句话狠狠揭露了现实: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他的成功是靠70多年的复利慢慢变富的,过程持久又漫长,我们绝大多数没有这个耐心,迫于生活和内心欲望,我们当然希望越快暴富越好,什么来钱快什么越好,行业龙头虽然不错,但太慢了,一年20%,抓两个板就回来了,干嘛非得等一年呢?这是很多人不喜欢行业龙头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因为找龙头太难。

比如白酒中的茅台,家电中的格力,食品中的榨菜,工程机械中的三一...一说股民都知道,也都涨得不错,持有三到五年,算上分红,年化20%的收益不难。但是,相比行业龙头的慢慢变富,市场龙头的快速暴富吸引力更大。

比如前段时间的金健、以岭,一周多股价就翻倍了,一周就抵持有行业龙头五年的利润,诱惑力实在太大,很多人看中了其中利润,但也有一点被忽略掉了,那就是背后的风险,利润与风险永远是对等的,可能赚取100%的收益也可能亏损50%的本金,而要再回到原有水平,也需要翻倍才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可能很多次成功的战果很可能在某一次的失败中就化为泡影。

这是非常现实的,除了市场的一些游资外,绝大部分参与市场龙头的人最终都以遗憾收场,习惯了快速上涨和短线刺激,再回头看时,仍然看不上那些慢悠悠上涨的行业龙头。

什么是龙头股?如何选择龙头股?捕捉龙头股的操作技巧?有些投资者在追龙头股上屡屡失手,原因在于追买龙头股,虽然是一种短线快速获利的好方法,但是,它对操作者的心态、操盘技巧、看盘基本功和应变能力等有非常高的要求。

什么是龙头股?

龙头股指的是某一时期在股票市场的炒作中对同行业板块的其他股票具有影响和号召力的股票,它的涨跌往往对其他同行业板块股票的涨跌起引导和示范作用。龙头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地位往往只能维持一段时间。成为龙头股的依据是,任何与某只股票有关的信息都会立即反映在股价上。

如何判断板块的龙头呢?对于散户来说很难判断,由于散户对公司基本面了解很缺乏,所以散户很难从基本面角度了解板块的龙头。那有什么好方法呢?很简单,当一个板块启动时,最快涨停的就是这个板块的龙头。

总体来说,并不是散户不喜欢龙头,而是龙头并不是那么好选。

行业龙头,顾名思义,既然龙头,肯定有过高光时刻,有过大涨,或者维持在高位,相对而言,龙头股比较成熟,价值基本体现过,或者说,涨幅相对不会特别大(相对而言),比较稳定一些,起伏没有那么大。

而行业其他股票,名声没有那么大,或者还处在发展阶段,有部分公司潜力无限,但却没有被普罗大众太多了解,可能是看好,比如2010年的腾讯和阿里巴巴,那个时候,大家都在关注新浪搜狐得时候,能知道发展到现在的巨无霸呢,所以炒股需要超前的眼光,需要锐利的视野,当然这需要专业的团队去调查去专研。

所以,相对龙头而言,有潜力的非龙头企业等待我们去发掘,享受巨大成长的红利。

股票市场 有做长线的 也有做短线的。

做长线的人 喜欢买 行业龙头,例如 贵州茅台等,一直都是某些价值投资者的最爱。

以贵州茅台为例,季线,2010-6-30 向前复权后股价开盘价61.98元,目前最新价格1265.70元,10年成长约20倍,比大多数股民的业绩都要好。

做长线的代表人物应该是巴菲特 吧。

做短线的喜欢快进快出,行业龙头一般市值较大,价值已经被大家所熟知,不容易炒作。所以短线炒家一般喜欢自己创造出 短期股票炒作“龙头”。龙头战法。

做短线的人也有很多,很多游资都在做短线,例如

总舵主徐翔,超级牛散章建平,炒股养家等等

网络 徐翔

徐翔,1978年生,人称“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私募一哥”。从营业部成名,到公开发行阳光私募产品,徐翔在创造一个又一个资本市场奇迹的同时始终保持神秘。曾任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

徐翔 1993年带着家里给的几万元入市。18岁放弃高考,专心投资股市。20世纪90年代后期,徐翔和几个以短线擅长的朋友被市场冠名“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投资风格彪悍,被“敢死队”选中的股票,大进大出,大起大落。

16年股票投资经历,在证券市场多轮的牛熊市考验中稳定获利,实现个人资产数万倍增长,同时在成长中不断转变和完善自我投资策略。以其“凶悍的业绩,难以超越”被认为股市神一样的存在。


以上仅供参考,股票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因为发现是龙头的股票已经涨了很高了!

因为所谓行业龙头,被大家认可为龙头时,往往价值已被高估甚至严重高价了。有的所谓龙头,是被人为炒作成龙头的,并不一定是真正有价值并高成长的龙头。再者在当今A股虚假信息成风的环境中,人们的质疑、防范意识也使“龙头”光环大打扣。

其实我是比较喜欢龙头股的,但是得看什么阶段!

1. 如果是熊市末期,龙头股是必须要买的,因为龙头股代表整个市场的人气,龙头股没有起来的话,其他个股也不会起飞,因为资金大部分都会去做,比如 2019年春季行情,非常多的龙头股都翻了三倍以上,计算机的同花顺和大智慧,半导体的闻泰 科技 ,北京君正,深 科技 等非常多的个股都是直接三倍,五倍的,不做龙头太亏!

2. 如果是牛市来了,龙头由于股价已经非常高了,那么一定要选择次龙头,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去布局的,不要一直把心思放在底部股上,因为太低的股反倒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启动!

3. 在龙头股的任何一次大的回调后,买入都会有不错的收益,所以一定要注意,这种收益务必要抓住,龙头还是会比其他股表现好!

不过我们说的龙头非那些业绩差的,因为折腾不了几天自然就会下跌,而那些业绩好的股,永远是应该优先考虑的!

[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

我是刚入的小散,本金很少。。比如我原来也很看好中兴,,但是我发现这个盘子太大了,未来股价肯定会涨,对于我们这种小散就算翻一番其实也盈利不大。。所以喜欢买那种小点的企业,涨跌快,风险也大。。。。这是我新韭菜个人的想法

7. 1为什么做股票的人不做实业投资2做实业投资的人不做股票

做股票的如有机会也会做实业。因为炒股票的最基本的一点就是需要有大量闲置资金。如果你没钱你说你做股票,那是笑谈。做实业的人往往需要流动资金,同时也忙于实业没空暇时间,资金和时间使实业家一般不做股票。做股票的往往因为有闲置资金投资,又有时间,他想做投资人,所以不想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实业

8. 我发现无论是炒股票还是买一些什么理财产品都不如干实业收益高

实业也需要有实力的人来做啊。你10W块钱能干什么实业。但是10W块钱就能炒股。炒股对于会的人来说很好。不会的就很容易被套了。还不做做理财。

9. 为什么不做投机做实业

温州人赚钱务实而精明,务实就是没有把握的事情不做,精明就是能够分析某项生意能否赚钱。因此,温州人炒房不炒股。

为什么不炒股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敢于冒险的温州商人几乎都不炒股。其实,这正是温州商人聪明之处:他们敢闯,但决不乱闯。他们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不妄想一夜暴富。一旦看准某个商机,就会扎下根来,踏踏实实地赚钱。而不靠投机发财。据温州市城调队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温州参与炒股的居民仅占城镇居民家庭总数的7.2%,远低于浙江省23%的平均水平。同时,在该调查中表明,温州人资产投资的流向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做生意,其次是投资房产,炒股票被排在了第八位。

温州人的不爱炒股,上海人很是不明白。《解放日报》甚至还曾把“温州股票不热”当成新闻。一向以头脑灵活、精明能干着称的温州人,超前意识强、勤劳而不甘落后,事事都走在国人前头。可是,唯独对股市避而远之。这是为什么呢?

在温州人看来炒股好比赌博,这是很多股民的切身感受。而赌博是一种病态反应性疾病。在赌徒身上,几乎反映了人类的全部缺点。赌徒基本上是这么一些人:急躁易怒、过度紧张、患得患失、没有节制、意志不坚、拼命三郎、不听劝告、得意忘形……因此,做人实实在在,做生意脚踏实地的温州人决不会炒股。那么,温州人炒什么呢?炒房!开始于1999年的这一轮中国房价大涨中,温州人以其大胆、敏感,赚足了钱。而且这些炒房大军还是“业余”的投资者,其中还以中年主妇为主,她们自有资金不多,文化程度不高,就利用银行的贷款频频出击。她们东征上海、杭州;南下广州、深圳;西取重庆、成都……一路下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

目前温州现有民间闲置资金上千亿元。本来可以投入股市,因为温州人极为务实,只想投资,不愿投机。即使那么有钱的温州,股市一直冷冷清清、静悄悄,这就是温州人特有的经商理念。更多的温州人喜爱做实业,或办厂经商,或投资开发。因此,有了闲置资金,转向购房置业,也就合情合理了。

买房如买菜

温州人对于炒房的热情,有人以“买房如买菜”来形容,这点与香港人类似,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下面这几个温州人炒房的场面,就足以让人瞠目结舌了。

在上海:陆家嘴102套住宅仅两天就被温州人一抢而空,成交近亿元:

在杭州:西子湖畔每平方米逾万元的“黄金房产”的主人大多是温州人:

在重庆:温州人昼夜排队抢购时代广场,最多一人买下一个楼层1000多平方米的商铺;

在苏州:苏州大学学生公寓数十套房子不到半天时间就被温州炒家抢购一空;

在北京:2003年国庆期间推出的北京丽高王府别墅在温州房交会之前就被预订一空:

在成都:熊猫城一年时间在温州的销售额就高达2亿元;在昆明:一个姓朱的温州人独吞1000多个摊位;

在喀什:至少1000名温州人吃下喀什商贸城半壁江山;

在香港: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推出的钻石豪宅“海名轩”为维多利亚港地标,每平方米均价港币7.5万元,有些温州人悄悄地将11套收入囊中;

……

在过去的财富神话里面,一夜暴富后的人总是在10个手指上戴满金灿灿的金戒指。而今天,炒房的温州人身上挂着很多把钥匙。这些故事曾见诸多家媒体,唯一的差别是腰上所挂钥匙的多寡,有挂22把钥匙的、35把的、50把的、最惊人的是72把。

一个在上海炒房的温州人,身上就有着60把钥匙,他将房产全部租了出去,每天的唯一工作就是按照钥匙的顺序,挨家收租金。一天两户,轮一圈,一个月正好收完一遍租。这些钱来的实际,没有风险,比炒股来得实在,来得快。这个温州人其貌不扬,和颜悦色,虽然身家数百万,却很节俭,一般不会“打的”,每次都是挤公交车上门收钱。如果不知底细,的确容易被误认为是抄煤气表或催缴电费的。有钱不张扬,经商很务实,从这个人的身上,我们就能明白到温州人为什么不炒股而炒房了。

很多诚实的人都曾批评温州人,是温州人炒高了房价,甚至对温州人恨之入骨。其实,这是不公平的。因为楼盘摆在那里,人人可以去买、去炒,为什么自己不去炒呢?有人说那是因为温州人有钱,但要知道,也有很多温州人是靠借贷来的钱炒房的,旅行时他们有时候还要因为5元钱盒饭的品质要跟带团的人理论。无论大钱小钱,他们都必须要花得值,花对地方。

为什么炒房

以前的周芳不过是“温州炒房团”里面的普通一员,她24岁开始炒房,跟随温州炒房团周游全国,到处出击,所到之处,房价一片“飘红”。从最初的个人炒房,到如今与人合伙开起房产代理公司、带“团”炒房,如今29岁的她身价早已超过百万。

1999年,周芳的主职是做保险,因为业绩好,手就里有了十几万元闲钱。她想,钱放在银行里,利息那么少,不如做一些投资。

然而选择什么样的投资呢?当时才24岁的周芳,既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又从没认真动脑筋盘算过投资的行业。

懵懵懂懂中,她想起以前看书翻杂志,看到很多富翁都是做房地产起家的。于是,抱着“暴富”的憧憬,周芳去了第一个房展会。

当时温州还没有兴起炒房热,她发现房展会上,看的人多,买的人少;自住的人多,投资的人少。

那次周芳看中了一个名叫嘉景花园的项目,位于温州新城,地段很偏,但周芳不介意。她有自己的想法,温州老城区差不多都建好了,市区肯定要往新城发展;而且当时温州没有太多成片的小区,而这个小区的盘子较大,造型也很漂亮。有的是投资的热点。

左思右想,周芳把心一横:反正自己还没房子,买就买了,投资不行也可以自己住。那时她也不懂应该怎么挑,就很随意地选了一套房子。首付了30%,其余的选用了银行按揭。令周芳又惊又喜的是,不过四五个月的时间,房价很快从每平方米3380元涨到了4300元。

尝到甜头之后,周芳把赚钱的主要目标瞄准了房地产。哪里有房展会、推介会,她都会去,只要留下信息,房产代理公司就会主动打电话给她。

开始时她只在温州买来卖去,顺利做成三四套房后,她就把目标扩大,开始向外地发展。周芳做的第一个外地楼盘在江苏昆山。2001年,周芳的一个熟人去昆山做生意,回来后跟她说:“昆山的房子挺漂亮的,但房价很便宜,不到两千块钱。”周芳就带着另一个同事去了昆山。由于昆山离上海很近,生活环境很好,台资企业比较多;而当时上海房价已开始上涨。周芳敏锐的意识到,昆山的房价也会涨,而且空间很大。

当时有个楼盘的房价不过1800多元,每套100多平方米。那里的政策非常宽松,每套订金只收1000元。而且时间比较长,交订金后3个月左右才转“大订”。不仅那1000元钱是随时可以退的。而“大订”也只有1万元钱。于是,周芳就第一次带动了二三十人一起炒,有了点儿“炒房团”的雏形。他们一起包了一整幢楼。后来,每套房最少赚了2万元。

昆山算是初战告捷。到现在为止,周芳已做过十几个楼盘,北京、上海、青岛、海南、重庆、成都……基本上几个大城市都去过了。因为做得比较顺,带动了周围的一批亲友和同事,为此周芳就和别人成立了一个代理公司,开始牵头组织“炒房团”,去外面看楼、组织推介会和房展会等等,从单纯的投资者组成了一个专门从事这个行业的团队。进而形成了一种行业。

温州人喜欢炒房,善于炒房的原因,说到底,还是因为温州人的商人本性:赚钱第一、精明过人、眼光长远……更愿意赚实实在在的钱!

炒房的原由

温州人炒作房地产的来历是这样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温州人几乎挨家挨户盖起了新楼房,当时盖新楼房主要是满足自己居住。而到了90年代中后期,温州人已不满足一家一幢楼房的居住水平,又开始疯狂地建新房或购买设计优良的商品房,因此有的人家一户就拥有了几套房子。房子多了温州人就开始打房子的主意。

他们将过去的房子转手出去,或者一直闲置在那里。这样超常的购买力导致当地房价几年来一路攀升,至今仍居高不下。

温州人多年摸爬滚打的经历,成就了一批炒楼的行家里手。温州人炒热了本地房地产,又开始到外地炒。先是进军杭州,继而挺进上海,然后四面出击,向北跨越长江,转战青岛、济南、北京、哈尔滨、大连、沈阳;向西则溯长江而上,攻克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向南则是奔赴海滨城市厦门、海口、三亚……

温州人赚钱务实而精明,务实就是自己不能把握的事情是绝对不会去做的。因为他们不能把握股票的涨跌,所以他们就不会去炒股。

精明则表现在他们能够通过仔细地分析来判断某项生意是否能赚钱,对于炒房正是这样的。温州人结合全国经济发展,乃至世界发展行情,认为炒房有利可图。对于在全国各地频频出击的温州购房团,人们都知道他们“下单迅速,团体购买,出手很大,快进快出,富有冲击力”。

很多人一直都对房屋买卖中的“霸王”条款愤愤不平,而温州人买房只要看中了某处楼盘,拿在手中的购房合同看都不看,随手就签,偏偏就能赚大钱。雄厚的资金是坚强的后盾。

说到底,这还是温州人头脑精明,对商业机会有着天生的敏感性。秦皇岛一房产公司老总曾佩服地说:“温州人对市场的分析太细致了,从大处着眼小处,要在秦皇岛炒房就做了全面的分析。他们先分析秦皇岛的环境要素对房地产升值的影响,再分析中央取消“夏都”后,秦皇岛市投入100亿元资金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扩张了房地产的升值空间;又将秦皇岛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的房价与对岸大连每平方米1万元的房价作比较;为了了解当地的生活水平,他们向餐馆服务员仔细询问每月的工资收入等。最后才认定秦皇岛的房价有上升的空间开始炒作。”

因此,温州炒房团不仅仅是单一的大小老板,还包括一般的工薪阶层,炒房项目也从炒住宅楼逐步转到炒商铺、写字楼。温州人炒楼带有明确的目的,就是赚钱。因此,他们往往选择客流量大、经济发达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他们在这些城市蹲点寻觅楼盘,每天上午待在房间里睡觉,下午去看楼盘,晚上去收楼盘。这些炒家们每天见面问候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那里有楼盘吗?多少钱?”炒房实际,炒股虚幻;炒房即使下跌,也可以出租,出售保本;炒股只会被套牢。因此温州人赚塌实的钱,而不赚赌博的钱。

10. 为什么有些富人不去买股票

有些富人不去买股票的原因很多。

我先举几个例子:

我同学的父亲是水产公司经理。他手中有一部分余钱时,他会投资养鱼塘。因为他对水产之类比较熟悉,对市场的销售养殖这个供应链业务比较懂。这时你与他讨论股票,他肯定不会理你。因为做养鱼塘对他来说几乎是稳定赚钱的事情,而炒股他一窍不通。谁又愿意把钱投到自己不熟悉的事情上呢?

后来他退休以后,手中的钱就买股票了。结果一套10年才出来。这进一步使他认识到炒股票的风险。

还有一位很出名的经济学家,经常在电视上做节目聊金融。但是他从来不买股票。因为他知道股票的风险。他的闲余资金一般是投入到房地产中。其实很多的经济学家都不炒股票,因为经济学家很理性,懂得股票的风险。他们宁肯钻研学术。

我的一位朋友资产上亿,是他也从来不买股票,他的资金都用来做工厂。他经营电热板生意。很多年了,越做越大。因为他不懂股票,也对股票不感兴趣。

相反他的弟弟非常喜欢炒股票。他的弟弟做股票有20多年了,虽然一直没有赚多少钱,但是非常喜欢,现在还依然持有很多股票。他的弟弟比他穷一些,资产数千万。

在我看来富人有更多的选择可以来使自己的资产增值,没有必要一定要炒股票。富人可以做实业、房地产、黄金、债券甚至银行理财产品。富人的投资途径很广,可有更大的选择范围。所以其中一部分富人由于经历和对风险的认同,他们不买股票。

而普通人由于投资途径较少,资金有限,所以普通人中很大一部分人投资股票。

所以富人不买股票的原因很复杂。有些富人即使买股票也只是配置一部分,他们还有其他的财富增值途径。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分散风险,使自己的财富稳定增值。

其实这个问题有些极端。

并不是所有的富人都不去买股票,只是有大部分的富人买的股票占比非常少而已。

就好比我一个朋友,他是做土建生意的,身价过亿,他也买股票啊。

他自己持有了将近500万的股票市值,就放在那里不动。

虽然500万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多,但是对于他来说,资产占比并不大,也就算一门投资吧。

你会发现,大部分的富人都有着一个固定的思维,那就是不在不熟悉的领域里投入太多的资金!

就好比,做股票致富的人,不太会去创业;

而创业致富的人,不太会去涉及股票;

因为术业有专攻,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处处开花,也不可能什么地方都赚到钱,因此,不是富人不去买股票,是因为他们有自己更好的,更有把握的赚钱方式,自然也就取重避轻了。

我把这种行为,称之为“理智”!

而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说,其实是非常“不理智”的,就好比明明自己是一个新人散户,是一个还没有摸透股市规律,学习到股市投资的新人,就敢于拿出所有的积蓄,甚至“杠杆”进入股市买股票。

那么结果一定是输多赢少。

因此,想要成为富人,想要在股市里投资获得持续盈利,你就必须考虑到风险第一,盈利第二的道理。

这个世界最大的公平在于: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认知的时候,这个 社会 就会有100种方法来收割你,直到你的认知和财富相互匹配为止。

富人之所以越来越富,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在哪一个领域花精力,花功夫,投入大量的资产,而不是去贸然尝试那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甚至投入巨大的资产。

这就是“理智”和“风控”!

有些富人不去买股票和有些钱不多的人会去买股票是一样的道理,只是个概率而已,可能不是自己直接买、买了没让外人知道的,不买的话也有不买的道理。

我们把这里说到的富人定义为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既然是事业有成,那么使之富有并保持的自然是这个事业,这也是最擅长的,谁不是把时间精力重点花在重要的事上。

除了投资在事业上,富人接触到的投资品可能也相对较多一点,与其把钱投在股票里花了大把的时间还弄不好,就不如做其他的选择了。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能赚到这么富足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当自己拥有了一定的财富之后,怎么样能够守住或者提升就成了主要考虑的。

守财的过程中,因为已经不再需要有那种一夜暴富之类的举动,所以,“稳”字当头,对于风险性较大的可能会少量的尝试,最后对比投入和收获。即使做股票这样的,也未必会自己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琢磨。

因此,作为这里说到的富人而言,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取舍、懂得了用所长避所短,股票可能在当下还不太适合自己而已。

为什么有些富人不去买股票?

溯源认为,主要是(1)富人更知晓股票市场的本质;(2)理财和资产配置收益不是优先选项,安全性才是首选标准;(3)富人投资股票途径并非中小投资理解的那样开立账户,直接买卖。

1、富人更知晓股票市场的 游戏 规则

之所以成为富人,因为其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很多的富人本身就是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在公司上市过程中和之后交易中,对股票、股市的理解绝非你我韭菜理解那么肤浅,他们明白其中的利弊,特别的弊端,这点你们都懂,咱就展开。

2、富人资产配置倾向于稳健,收益并不是最优选标准

富人资产配置多样化,但共性的稳健,谨慎。同样回报率10%,富人一个亿的10%就是1000万,而普通三五十万的投资,回报10%也就三五万收益,其绝对数额收益决定稳健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3、富人投资股票的途径隐蔽

普通投资者认为,富人投资股票也像大众一样,证券公司开立账户,银证转账买卖股票,那就大错而特错,由于资金体量太大,自然人账户资金进出受限和诸多不便,富人进入股市的途径都是以机构身份入场,国内很多产品,特别的私募,其实是为某一些或者某一个富人量身定做的,当然统计中没有富人,只有机构投资者。

所以,富人不是不买卖股票,而是咱们中小散户不了解富人买卖股票的途径,收益预期以及资产配置问题而已。

因为富人没有急迫的心态想要发财,他们更希望能长久的保存好不容易得来的财富,所以在本金足够多的情况下,不用冒风险赚钱。

富人最大的优势就是本金多,在本金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哪怕年收益低,富人也可以赚到足可以养活自己的钱。股票虽然好,但是风险高,很可能会亏掉本金,反而得不偿失。

举个例子,一个富人如果有1千万人民币,他将这笔钱放在银行五年定期存款里里,大约收益是4%左右,也就是说,富人只要存银行,每年就可以拿到40万,算到每月的话就是3万多,这是无风险的收益。只要有这1千万存款,富人就可以毫不花力气年复一年的拿到这些钱。

但是如果投资股票,金融里有条原则:收益多大,风险就有多大,想让1千万翻倍到2千万很难,一不小心可能就亏损到500万了,甚至全部亏光。就好像寓言里说的杀了一只下“金蛋的鸡”。

所以富人为了长久的安乐生活,当然会远离股票投资,而把大多数的钱放在稳健增值的地方。

股票是高风险的理财方式,虽然我们常说炒股七亏二平一赚,但是在牛短熊长的市场中,多数时候绝大多数人是账面亏损的。

富人之所以是富人,有多方面原因,或者是创业成功,或者能力出众拿着高薪,或者手握权力,或者炒房致富,或者运气好得了一大笔财富。虽然也有数以十万计的股民通过炒股致富,但是相对于庞大的炒股人群来说,致富比例依然非常低。

国内股市正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在此期间财务造假时有发生,上市公司不务正业炒房炒股的不在少数,更不用说大股东减持动力强劲,灰犀牛黑天鹅横冲直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机构虎视眈眈,庄家操纵股价,散户炒股盈利的难度可想而知。

富人已经积累了可观的财富,自然就有了无数选择的权利。继续原来的生意也好,拓展其他业务也好,收益远高于银行存款,并不比炒股赚的少,关键风险小得多。

实事求是的讲,国内缺乏安全稳妥的投资渠道,国债、银行存款、宝宝类货币基金是极为有限的选择,同时也对应着较低的收益,跑赢通胀是做不到的。

富人的选择更多,已经不再限于无风险理财,信托、民间借贷、私人银行、海外投资、股权投资,在分散投资的情况下,往往回报更高,风险也大幅降低。就以股权投资为例,投资靠谱的人,成功一次就能获得超高回报。

再从上市公司表现来看,多数股票是没有投资价值的,主业盈利不堪入目,更多靠炒房炒股等非主营获利,一有机会大股东就会减持套现。在股市低迷时,投机价值出现,但是依然挡不住各种意外发生,白马股也会突然闪崩,曾经光鲜的外表也会因卸妆显露原型。

炒股,高风险的 游戏 ,玩的是心跳,适者才能生存。鳄鱼进去,壁虎出来,地球进去,乒乓球出来,一些富人不炒股,嗯,很理性。

富人不是不买股票,很多富人做投资都买股票,只是不一定买A股,也不一定买二级市场的股票。

富人投资的特点,就是他资金大,有资金优势,这个 优势主要是渠道优势 ,而不是富人更聪明。

资金在几百万到几千万级别的富人,多是自己操作买卖股票,基本是二级市场或者是基金。

资金在几千万到几亿级别的富人,一般会组建个投资团队,靠团队的智慧来屏蔽掉个人判断的倾向和主观风险。

所以,资金越大的富人,他可以雇佣的人才更多,他可以投资的渠道更多。

还比如说,富人可以去做风险投资,国内最好的风险投资是张磊的团队,但是他们的门槛至少2000万起步。他的团队投资过京东和腾讯,买还没上市公司的股票,这些是原始股,或一级市场的股票,那么股票上市就可以翻很多很多倍。

A股市场,是二级市场,如果你资金量足够,你也不一定去做二级市场的股票。

有些富人为什么不去炒股,笔者有以下几个观点。

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除了出生在富人家庭的特例之外,大多是富人都有其较为精通的领域以及来钱的门道。主业其实已经填满了多数富人有限的时间, 根本没法兼顾需要付出大量心血才能盈利的股市 ,这是多数富人不炒股的一个重要原因。

富人之所以成功,往往是其在自己专业的领域有所建树之后,财富水到渠成的来了。靠哪个行业发家,大多数都会精通这个行业,而且精通此道之后,积累到一定阶段之后,赚钱的效率和持续性是很高的。而股市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精通,并稳定盈利的。 因此,富人们大多喜欢在自己熟知、精通的领域精耕细作,而不是到自己明显不具备优势的资本市场冒险。

富人的能力圈以及社交范围通常比穷人要广一些,圈子里不乏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找到炒股方面专业的人士帮助其理财,实现财务增长不是难事。私募、公募基金都都可以成为富人的选择,这样既实现了财富的增长,又兼顾了自己的本业,富人通常会有这样的选择,所以,很难看到富人亲自上阵炒股的。

更多观点关注懿 财经

打开福布斯世界富豪排行榜哪个富豪手里没有股票?

当然了中国富豪排行榜里的富豪,也是个个都有股票资产的。

不管全球还是中国国内的富豪,只要在福布斯富豪榜有名字的,手里都有股票的。手里没股票那还叫富豪吗?或许叫暴发户或者中产比较合适。

上图中国富豪前十名里面,哪个富人手里没有股票?马云没股票?马化腾没股票?许家印没股票?都有吧。

不是有些富人不去买股票,也不是手里没有股票,而是因为你所谓的富人还没有富到一定程度!对吧?

他们暴富的方式更多的是通过一级市场发行股票,从而实现上市暴富。

说实话,目前我国的股票账户大概1.6亿户,如果以三口之家算的话,平均每4户人家就有一家有股票账户。难道都是没钱人开的账户?

美国股市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到现在,已经涨了11年的牛市了,这11年里美国股市涨了4倍多。包括我们的邻居印度,其股市也涨了11年,涨幅超过美国,涨了5倍多。我国股市从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的这11年来,熊了11年。我们的股市依然在毁灭着二级市场股民的财富。我们的资产由于政策的导向,大都在房市。欧、美、印度等国家的资产主要在股市。 所以,这也是富人或者叫中产阶级手里没股票的原因,因为都变成了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