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控股的股票,股价会翻倍吗
国资委控股的股票本身未来价格会不会翻倍,这个说的还真有点远了,就是说这个事情是非常不确定的,可能性不大你们国资委真正控股的企业占据50%以上股权的企业,都是真正的国有企业或者央企这样的企业。它本身的市场表现上来说就不是那么的好,因为它本身不是特别追逐利润。
你不要指望这些企业能够短期内股票价格飞速上涨帮助你发家致富,这一些国有企业央企它本身的发展就是比较稳定的,不太有可能那么一个飞快的上涨,也不太有可能迎来一个飞速的下降。你要真想能赚钱,还不如考虑一下现在新能源半导体行业的一些新兴企业私企业,本身规模比较大,行业影响力比较大的那种,因为他们在短期内是具备一定市场空间的。虽然这个短期不是特别短,但跟你指望这些国资委控股的企业国家,飞速上涨的时间比起来还是要短得多的。
② 国企的股票为什么不值得投资
我不喜欢投资大型国有企业的股票——虽然说投资上讲究将观点以模棱两可的方式暗示出来,但我认为,在投资大型国有企业股票的问题上,并不需要模棱两可;而作为业余投资者,我也没必要模棱两可。
不符合投资的定义
格雷厄姆和多德在经典的1934年版的《证券分析》一书中指出:
“投资是指根据详尽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就是投机。”
(来源:格雷厄姆,多德:《证券分析》,海南出版社,2006. 43-44页)
对于大型国企的普通股股东来说,其最大的缺陷就是满意回报无法得到保证,即使在企业经营良好的情形下。下面解释一下原因。
内在的利益冲突
大型国有企业的使命和最大化股东利益的原则是存在显着的利益冲突的。大型国有企业的使命通常是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维护社会稳定。这并不包括“最大化股东利益”一项。在实践中,大型国有企业经常奉政府之命,以规定价格提供产品,而这一价格水平往往低于正常的供需平衡时的价格水平,这样将减少或损害股东利益。例如,电力等公用事业产品的价格由政府严格管控,此行业的大型国企即使明知因此而微利或亏损,它们也不得不继续生产,最多只能略微降低供给。同一行业的小型国企或民营企业的处境要略好于大型国企,因为它们至少还有停产可供选择。除此之外,大型国有企业还承担着吸收就业以维护社会稳定的使命,特别是在竞争性领域,大型国有企业激烈竞争,但又不能裁员,产能明显过剩,最终导致全行业微利或亏损,但竞争失利者又因维稳而无法退出,大大延长了全行业的困难时期,这对股东来说是非常糟糕的,钢铁业就是一个例子。
最近的一则新闻《国资委:石油石化电网通信向公益型国企改革》(来源:http://news.163.com/11/1212/04/7L20G38I0001124J.html)更佐证了此观点。新闻中,国务院国有资产委员会副主任邵宁表态:
“谈及公益型国企,邵宁指出,此类国企具备四个特征,首先,其产品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基本条件;第二,在经营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垄断或寡头竞争;第三,定价机制由政府控制,该类企业自身没有定价权;第四,企业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应经常承受政策性的亏损。‘在中央层面包括如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领域的企业,而在地方包括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方面的企业’,他解释。”
这里的意思非常明确,即这些国企是公益性的,可以“经常承受政策性的亏损”,股东利益根本不做考虑。在这个大前提下,投资者为何要把钱投入到不考虑自己利益的企业中去呢?甚至,这些国企是否应上市都存疑。公益性的慈善机构不能上市,公益性的国企上市,有资格么?
综上所述,大型国企的使命和股东利益存在内在冲突,导致股东利益无法最大化,甚至国企掌门人根本不考虑股东利益,导致其并不适合投资。
普通股股东的弱势地位
巴菲特曾经在《通货膨胀如何欺诈股票投资者》中指出:
“美国的投资者已经只拥有D级的股票。A、B、C级股票的拥有者是对企业征所得税的联邦、州、市级政府。确实,那些“投资者”并不拥有企业的资产。但是,他们却获得企业盈利的主要一块。D级股票拥有者把盈利再投入来积累资本。增加的资本所创造的盈利却被政府收走。
A、B、C级股票的另一个诱人之处就在于股票持有者可以不经任何一方投票,就立刻,突然地提高对企业的盈利分成。比如A级股票(联邦一级)只要国会采取行动就行了。更有趣的是,这3个等级的其中一级有时投票决定增加企业过去盈利的分成。1975年在纽约运营的企业就发现自己处于这种可怕的境地。无论何时,只要A、B、C级股票拥有者自己投票决定增加盈利份额,剩下的部分– 也就是留给D级普通股票投资者的部分,肯定减少。
展望未来,长期看A、B、C级股票拥有者投票决定减少自己份额的可能性不大。D级股票能保住自己那一份就不错了。”
(来源:http://barrons.blog.caixin.com/archives/2948)
对于中国的大型国企的普通股股东来说,情况甚至更糟糕,普通股股东大概只能算是E级。排在他们前面的有:
A级:大型国企的管理层;
B级:国税和国家征收的费用;
C级:地税、地方征收的费用,地方维稳的开支;
D级:债权人;
在这样低级别的位置上,普通股股东想扩张他们在利益中分成比例,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他们能保住他们在分成比例中的那一份都难。现成的例子非常多:
在煤炭行业因煤炭价格上涨而获益时,资源税开始征收,并以各种方式逐渐提高税率,导致股东的分成比例降低;
某些有优势地位的国企受政府的维稳压力,被迫兼并效率低下的其他企业,使自身处境困难甚至倒闭,股东受巨额损失,钢铁行业的例子甚多;
有人认为在香港上市,受境外的监管和境外股东的压力,普通投资者能保住自己的那一份分成,但最近的例子告诉我们这也是靠不住的。财政部控股的交通银行2010年经营相当好,其净利润高达390亿元,但在对待普通股股东上,却十分吝啬,其派发的现金红利仅为11亿元,相对于390亿元的利润简直就是九牛之一毛。不仅如此,这11亿元中的5.6亿元还被作为税收上缴给了交通银行的控股股东财政部。上市公司分红时不尽量帮助股东减税,却想方设法设计方案多交税,这么荒唐的分红方式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各位见多识广的资深投资者,你们曾经见过吗?在这里,股东的利益被严重地损害了。即使有香港知名股评人的强力质疑和H股小股东的批判,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来源:http://finance.people.com.cn/bank/GB/15834114.html)。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即使在大型国有企业经营良好,普通股股东的权益也无法得到保障,有随时被剥夺走的可能,这是由于股东的极低的地位决定的。
结论
由于上述原因,我认为大型国有企业股票不值得投资。即使某些人争辩说,有些大型国企股的股价极其便宜,有“交易性机会”,但这种“交易性机会”并不属于投资的范畴,这只能算是投机。如果真的要去做这种投机,也请做出精明的决策,应该着重于找那些毛利率相对低的行业中的经营较规范的大型国企,因为比普通股地位高的利益分成者暂时还不会提更高的分成要求,并且此时这家企业的使命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要求暂时还没有冲突:它们都要求更高的利润。对于毛利润特别高的行业,则应该回避,因为随时可能有地位高的利益分成者要求更高的分成比例,股东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
对于小型的、处于和民企激烈竞争环境中国有企业,我认为还是值得投资的,但这仍然需要仔细地分析。当然,这样的小型国企最好还是民营化,由此才可解除其体制上的禁锢,释放盈利潜力。
③ 什么是国企股买国企股可以保值吗
从现在开始,喜欢炒国企股的要将政策关注的重心从发改委转向国资委,从关注国企改革转向关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加快,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目前走在进退的十字路口:进则产业升级和二次创业;退则从企业家转为投资者,面临资产的保值增值。如果选择退,那么货币资产的保值增值将是面临的首要问题:买黄金?买房子?买外汇?存银行?买债券?拆借给别人?参股企业?参股创投?购买基金?购买股票?选择哪一种投资方式或投资组合最合适,这是典型的投资学理论问题。
报酬率、风险和流动性是判断和评价投资方式的三大要素。
就目前的实际经济状况来分析,货币资产的保值增值方式中,我比较看好购买上市国有企业的股票
,包括由国家控股的银行股、其他金融股、资源类股、基础设施股等。
国企股是否会成为中国股市的历史?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看,从长远趋势判断,似乎有这种可能。但是,中国不同于欧美,不可能实行以私有化为基础的完全市场经济体制。眼下,中国股市从现在开始步入历史性的转型期,民企股会迅速发展壮大,国企股会相对弱化和转化。但是,我相信,国企股会在中国股市中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国股市的国企股特色会长期存在。因此,无论是投机者还是投资者,国企股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关注对象。
目前,国企股股价和收益率及净资产相比明显处于偏低状态,即市盈率和市净率双双处于低位,意味着投资的回报远远高于银行的存款和各种债券,10倍以下的市盈率完全可以抵消每年3%-5%的通货膨胀率和实现借贷资本5%左右的内含报酬率,保值和增值效果双双为正。至于风险和流动性,这些特殊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的风险是很小的、流动性都非常大。所以,尽管从长期趋势看,我看好世界市场的黄金、中国市场的房产、更看好民营企业的创投和民营股;但仅从保值增值角度,我仍然主张比较谨慎地购买国企股作为一种重要的选择。不过,买外汇、存银行、买国债就很难实现货币资产保值增值了!
随着农行的上市,中国国企股的政策使命正在悄悄地发生重大的变化为国企改革服务转变为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服务。在这种重大的政策转变过程中,投机者和投资者应与时俱进。在以国有股为主的沪深主板市场上,最大的庄家无疑是国资委。国资委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与过去二十年主导中国股市的发改委有显着的差异,因为,发改委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国有企业的改制和转型。因此,我建议,喜欢炒国企股的朋友从现在开始将政策关注的重心从发改委转向国资委,从关注国企改革转向关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为国企改革服务的股市理论上可以实现双赢,但二十年的事实表明赢家只有一个;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服务的股市肯定会实现双赢,即政府和股民的皆大欢喜。政府要利用股市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股民为什么不能同样利用股市为私有资产保值增值呢?因此,在今年以来的讲课中,我一谈到国企股,就强调国企股的保值增值功能。要发财买民企股,要保值买国企股。在目前国企股仍处在周期性偏低价位时,投资购买国企股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资产保值手段!(作者为浙江大学教授、货币金融学者)
④ 国有银行股票持有好处和缺点
国有银行的优势:创新。
1. 我记得中国农业银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张俊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有银行在机构、网络、客户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金融创新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因此,与其他银行相比,国有银行在创新方面具有非常好的自然优势。
2. 事实表明,与其他外资银行相比,金融创新是重点。缺乏创新能力一直困扰着中国的银行。已经想到了许多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因此,金融创新是所有国有银行和全国银行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解决世行的创新问题,也就解决了世行的发展问题。国有银行由于其创新优势,发展相对较快。
3.专家张俊周在该出版物中表示,无论是银行经济的稳定发展,还是银行业本身都离不开金融创新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创新也有许多要求。首先,创新必须是全面的。是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工具和产品创新。它包括建筑、人才、财务管理、监督、游戏规则等方面。单一的创新没有任何效果。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共同创新银行的发展。这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从目前的形式来看,以国有银行为代表的中国银行业改革已经逐步完善,并取得了显着成效。例如,在公司治理结构、经营机制和成长方式、风险防范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4. 从这些方面说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也是有益的。虽然发展方向良好,但随着全球金融业全面开放,国内银行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我们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国有银行的劣势:
1. 与城市商业银行相比,国有银行的经营方式更加繁琐,决策链更长。当市场发生变化时,国有银行不能迅速做出反应,这必然会给银行带来不利影响。
2. 国有银行的分行结构较大,难以控制。另一方面,高分结构必然会导致成本增加,需要更多的投资,这需要每年国家的支持。
⑤ 国有企业多余资金可以用来投资股票吗
国有企业可以投资股市。
从现有的法律法规上看,国有事业单位用自有资金购买国债、申购基金和投资股票没有任何法律上的障碍。
1997年5月21日,国务院证券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经贸委下发《关于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的规定》的通知,
1999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法人配售股票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这两个通知并没有对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投资行为作出限制,只是规定了国有企事业单位在进行投资股票时,不得进行股票的炒作。
根据以上规定,国有企事业单位在进行上述投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该笔资金必须是单位自有资金。如系上级单位拨款或银行贷款,则只能专款专用,不能用作上述投资。
2、用自有资金进行股票投资,只能以单位法人的身份开设一个B字帐户,不得开设多个帐户,也不得以个人名义开设股票帐户或者为个人买卖股票提供资金。
3、国有企事业单位不得用于炒作股票的涵义是:无论是配售股票或投资二级市场股票,必须持有该股6个月以上方可抛售(即在二级市场买入又卖出或卖出又买入同一种股票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6个月)。
违反上述规定,证监会对此将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及追究法定代表人责任等。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配售股票过程中,承销商一般都会规定最高申购限额,因此,使用的资金量不会很大。如自有资金量大,可考虑用组合投资的方式(如再购买国债及申购基金方式)使自有资金保值增值。
⑥ 买国企的股票最安全吗
不安全
国企上市公司特点如下:
1、业绩平稳,国企业绩通常比较平稳,赚不到什么利差,所以对于投资者吸引力不大
2、资金量不足,资金量是影响股票涨跌非常重要的因素,没有资金量的进入,股票基本面再好,上涨难度很大。
3、市值大,多数国企市值都很大,想要拉动股价需要很大的资金,市场上的资金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选择这种市值大的股票。
国有企业,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所监管的企业本级及其逐级投资形成的企业。
国有企业,由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商业类和公益类的特点,其商业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权限划分,国有企业分为中央企业(由中央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和地方企业(由地方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对于个别中央企业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较为特殊,归属于国务院直属管理,这些中央企业属于正部级。
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的行政性。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的分类相当复杂。对于中国的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投资或持股超过50%的即为国有企业。 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乃至到20世纪末,国有企业一直是政府支持和扶植的对象,国有企业的建立,其中政府税收的很大部分都投入到国有企业中,大量的国有企业因此建立和出现,有的国有企业还是由原来的政府部门转变而来的,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原来是邮电部,改为电信局,后来在20世纪九十年代末本世纪初改组成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电信企业。中国的国有企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登记注册,资产的投入主体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就是国有企业。
⑦ 买国有企业的股票和私人企业的区别
国有企业的股票容易事先从国家政策变动预测股票跌涨。私人股的浮动比国有股大,回报率高。
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的区别:
一】管理体制不同。
国企是以国有资产为主体,包括独资、控股的国有企业。国企是地方政府独资或控股,由当地国资委管理。国企中的巨无霸企业,由中央直接管理和控股的,叫做“央企”。国资委管理90多家(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变化),还有财政部代管的几十家金融央企(比如五大银行),另外还有少量其他部门管理的央企(比如铁路、邮政、烟草、黄金、出版等集团)。私企,就是私人企业。国企(包括央企),就是国家的产业。以前叫做全民所有制企业,字面意思是属于全国人民的企业。国企是税收和财政的主要来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政治属性不同。私企姓私。国企姓党。国企特别是央企,是党执政的物质基础。和平时期,国企也要经营也要盈利。关键时期,当党需要的时候,国企央企的经济利益必须服从政治责任,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彻底放弃经济利益。比如,这次疫情中,国企央企不计成本转产防疫物资。比如,对抗金融攻击时,国企央企必须团结一心、合力抗击。比如,国家出现危机,国企央企必须挺身而出,不顾一切,保卫安全。私企,以盈利与发展为根本目的。当然了,一些优秀的私企,也会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让出部分经济利益。但不太可能愿意彻底放弃经济利益,不太可能做到无条件付出。
【三】肩负责任不同。
国企,尤其是央企,企业责任主要是: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私企与国企都是一样的,企业的核心是盈利和发展。社会责任,私企,主要责任是:经济责任,兼顾社会责任,兼顾社会责任的目的,还是为了经济责任。归根到底就是盈利,这是天经地义的。比如,私企也会搞慈善,搞捐助,搞绿水青山,目的是赢得当地民众好感,获取更有利的营商环境。
⑧ 假如全部股民都去买国有企业的股票再等到10年后再卖出,那是不是所有人都稳赚不赔
如果假设国有企业是不会垮的,并且每年都有盈利,那么在这个前提下,至少所有的股东都能拿到相应的股金分红。不考虑物价上涨因素的话,可以说,是只赚不赔的。
⑨ 国资委控股的股票,对股票本身和散户来说有什么意义没有谢谢!
国资委控股的股票,对股票本身和散户来说没有什么特殊意义。根据决策层的决议做战略性建仓或减仓。但按照相关规定一次增减仓都会有比例额度限制。法人和原始股份都有限售规定,在出售期限和额度比例都有限制。 国资委控股的股票,至少没有像在股市里的大户、小户一样炒作。有稳定的一段时期。但不见得就是好的行业股票。
国家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如下:
直接针对股市的政策影响,国家对待股市的态度是决定股市发展前景的根本。建立股市当初是为国企改革服务,实现国企脱贫的目标。为国企提供融资场所成为股市的使命,一直贯穿中国股市十几年。随着国企脱贫目标的实现,国家对待股市的态度也在发生转变,十六大定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国有经济在竞争性行业中逐渐退出,健全的资本市场成为政府有效管理国有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场所。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得到了国资委的支持。
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与股票价格的影响非常大。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扩大社会上货币供给总量,对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交易有着积极影响。一方面企业融资成本相对降低,同时也为市场提供了相对充裕的资金,为市场行情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弹药。但是货币供应太多又会引起通货膨胀,使企业发展受到影响,使实际投资收益率下降;紧缩的货币政策则会减少社会上货币供给总量,不利于经济发展,不利于证券市场的活跃。与宽松货币政策相反,紧缩政策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负担,并减少了市场中的活跃资金总量,对行情发展不利。另外,货币政策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也非常大,这种影响对股市的涨跌又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⑩ 买国有企业的股票和私人企业的区别
您好
国有企业的股票和私人企业的区别是没有的,因为股票就是股票,我们投资企业的时候要注意的是行业的估值和分析行情,而国企和私企只要上涨就是好股票,说起来很难理解,您可以看看我的经验文章就明白了。希望您采纳。下面是我原创的网络经验一共十六期,您的所有问题都在里面了。
http://jingyan..com/article/066074d67e1651c3c21cb0cd.html
http://jingyan..com/magazine/4329
http://jingyan..com/magazine/5582
http://jingyan..com/magazine/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