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软银宣布“卖掉”阿里巴巴持股,套现345亿美元,软银为何这么做
引言:根据媒体报道,软银集团发布了最新的公告,会抽出在阿里巴巴集团中投入的一部分股份。软银集团之前持有阿里巴巴23.7%的股份,现在下降到了14.6%。这部分抽出的股份,软银集团已经卖掉,成功变现了345亿美元。为什么软银集团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面对众人的疑问,软银集团创始人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做出了回应,说提前结算股份是为了减少对于未来收入的担忧,也能够降低交易的风险。
软银集团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虽然现在软银集团还处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但是已经变成了一个躯壳,亏损额逐年增长。2022年8月3日,相关报刊发布了世界企业的榜单。软银集团在企业亏损榜单中,成功的位居第一名,并一再地刷新亏损的记录。在这样的形势下,软银集团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就是出售在阿里巴巴持有的股份。现金在手,软银集团应对危机有了更加充足的底气。
② 阿里成软银“提款机”,抛售股票再套现345亿美元,是缺钱还是另有打算
软银就是因为缺钱了才这么干的,软银的老板孙正义因为之前的投资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有亏损,所以为了填补这部分亏损,才会这么做。
总的来说,不用多说,软银这次抛售这么多的某里股票,就是因为缺钱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孙正义的投资导致的。
③ 2020年,软银红杉高瓴鼎晖开始“炒股票”
文丨柴佳音 马慕杰
编辑丨王庆武
来源丨投中网
“在职场,我们似乎永远不会知道,下一个被边缘化的是哪一个部门。”一PE机构投资总监林唐感慨称。
入职五年,林唐所处的一级市场投资部从最初汇集各路名校人才、承包公司80%以上主营业务的明星部门,沦为了如今存在感极弱的“游兵散勇”。
“这大半年来,公司实在是募不到钱,在一级市场只投出了一个项目。但是,公司的营收却并不难看,二级市场的好几个部门都大赚了一笔。”林唐告诉投中网,在这样的局势下,公司创始合伙人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二级市场“炒股票”,“为了赚钱,不难理解。”
2020年,部分一级市场由募资难所传导而来的寒意犹存,但二级市场的高光时刻已接踵而至:几近疯狂的造富效应几乎无人不晓。
对于此般盛况,敏锐的一级市场投资者自然有所垂涎。于是,大踏步进场,便成为了那些以往低调淘金的VC/PE此时最合宜的姿态。
进军二级市场,软银、红杉、鼎晖、高瓴加码
2020年10月,软银高管Rajeev Misra在线上会议中透露称,软银愿景基金将列出计划,要在未来两周内成立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
SPAC又被称为空头支票公司,属于公募型并购基金的一种。据了解,SPAC比其他并购基金募资能力更强,其投资者的退出更加简单,只需在二级市场减持SPAC公司的股票即可。
实际上,近期软银在二级市场频频出手。美国证监会报告显示,2020年二季度,软银斥资约40亿美元购买了特斯拉、亚马逊、Alphabet、英伟达、Zoom、拼多多等多家 科技 股,短期浮盈约40亿美元。
在中国,踏足二级市场的VC/PE机构亦不少见。鼎晖投资、高瓴资本、红杉中国、深创投、弘毅投资、九鼎投资等诸多VC/PE机构皆已在二级市场布局。
“鼎晖投资早在2006年起,开始通过关联公司润晖投资布局二级市场,二者都有相同顶尖的国际机构投资者作为LP持有共同的投资理念和研究方法论。”鼎晖投资告诉投中网,“润晖投资是极少数在中国A股市场上,以国际超长线资金践行价值投资的机构。”
润晖投资设立后,获得了包括全球顶级主权基金,国家养老金,捐赠基金,慈善基金会和家族办公室的广泛认可,目前管理规模超过80亿美元。据悉,在过去的14年里,润晖投资取得了净值增长10倍的优秀业绩。
红杉也在二级市场频频发力。外媒报道称,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显示,2020年8月,红杉成立了红杉中国公开市场投资基金(Sequoia China Equity Partners),这支拥有独立团队的新基金有着明确的使命,投资于二级市场、全球公开交易的股票。
此外, 2020年6月,红杉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向中国证监会相关部门申请《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审批》,成为首家申请QFII的国际知名创投机构。
深创投、弘毅投资、九鼎投资则选择公募基金方式出击。2014年6月,中国首家PE系基金公司红土创新基金获得证监会批复设立,深创投100%出资;同年7月,九泰基金获得证监会批复设立,其大股东为九鼎投资。
2017年12月,弘毅远方基金获批,注册资本为1亿元,弘毅投资持股比例100%。这意味着弘毅投资正式进军公募领域。此外,成立于2015年的金涌投资是弘毅投资旗下专事境内外二级市场投资管理的全资子公司。
诚然,如今二级市场红利来临之际,更多的一级市场投资者在通过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增、收购等方式尽可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自再融资新规落地,被机构称为“一级半”的定增市场迎来多家巨头机构入场。如高瓴资本23亿拿下凯莱英的八折锁价定增,当天涨停板浮盈40%,开启了“一级半”市场的疯狂前奏。
近期,私募排排网调查显示,超七成PE机构看好定增项目带来的业绩增厚机会,并认为相关定增产品有望享受3-6个月的政策红利期。
定增市场火热的同时,并购大潮亦汹涌而至。
2020年1月,高瓴资本豪掷超400亿元入主格力电器,成为其新晋第一大股东。这一经典案例曾在彼时引起投资圈震动。
在泰合资本看来,2020年,相较此前每年凤毛麟角的并购交易,新常态下的并购交易数量或将倍增。
投中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7月,并购市场整体持续上升,交易金额受头部大额案例的影响环比增长过半;仅在1个月内,共计31支PE基金以并购的方式成功退出,超1亿美元规模完成并购交易31笔。
一并购基金创始人潘辛然对投中网表示,一方面,融资难、增长难等困境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小型玩家将“卖身计划”提上日程;另一方面,疫情不断催化的“二八效应”下,巨头对于整合、延展的需求日益旺盛。
快钱诱惑?资产配置多元化
不过,在长期主义盛行的当下,“博短期”一度被视为无法登上台面的“鄙陋”策略。
当然,也有投资人坚信,精准的短线战术回报效率最高,“且本质上,短期生意也并不背离投资最根本的‘高风险、高回报’的运转逻辑。”
尤其在市场周期利好的行情下,当二级市场的企业价格比一级市场更低,短期投资收益率更高,通过各种方式将业务触角伸向二级市场并有所为自然成为了那些一级市场的投资机构无可厚非的选择。
14年前就布局二级市场的鼎晖和润晖则有自己更长线的理解,回想当年润晖投资设立的设立初衷,主要有三点,一是从企业的生命周期看,VC-PE-二级市场,涵盖了企业的诞生、成长、成熟的各个阶段,在投资研究上看,可以综合的审视一个行业中不同企业的竞争动态,对行业的生态展开研究;二是从研究上看,PE在项目点上扎的深,二级市场则是对行业的持续跟踪,紧扣行业脉搏,二者形成了立体的研究;三是从国际比较看,一二级市场的估值最终会趋于一致,更宽的覆盖可以捕捉到更多的投资机会。
上述观点,亦是一二级市场跨界投资之典型逻辑,在当下得以充分演绎。恰逢,2020年,二级市场迎来了繁荣时刻。
根据巨丰 财经 数据,2020年上半年,全球主要指数表现中,A股普遍较佳。其中,创业板指以涨幅32.5%位列第一,深成指、沪深300指数、上证指数位列全球主要指数涨幅前五。
这其中,表现最亮眼的无疑是医药行业。巨丰 财经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医药行业以36.81%的涨幅傲居全市场,是唯一一个每个月都上涨的行业,也是唯一一个涨幅超过创业板的行业。
此际,诸多一级市场投资者开始摩拳擦掌。
不可否认,投资于二级市场,VC/PE有着其天然的优势。“通常,在一级市场投资,基金内部一定会自上而下把投资赛道研究地透彻清楚,包括竞争对手、行业龙头等。这种情况下,一级市场的基金更容易捕捉到大赛道的机会。”道彤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孙琦表示。
众海投资管理合伙人李颖同样对投中网提到,一些知名机构对于趋势的把握相对更准确,特别是在二级市场表现比较好的时期,投资机构也希望可以多元化配置资产。再者,市场本身充满波动性,一二级市场联动可能会带来更长期的价值。
“压力”使然?寻找价值洼地
一级市场的VC/PE涌入二级市场或许还有个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一级市场近年来愈发沉重的压力。
资管新规出台以来,一级市场募资越发艰难,私募股权行业优胜劣汰加剧。投中研究院报告显示,2020年受疫情影响,创业项目、投资机构全部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更多机构减缓投资节奏,“活下去”成为了VC/PE市场各参与主体共同的目标。
林唐直言,做二级市场其实也是一些老牌VC/PE在寻找出路。“一个有品牌有投研能力的基金,在二级市场募资会相对容易很多,因为二级市场基金投资门槛要低得多,发行门槛要低得多,发行渠道要畅通得多。”
那么,主动也好,被迫也罢,当一级市场投资者选择对二级市场进行延伸,又将对资本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价值挖掘会更充分,是毫无疑问的。”孙琦告诉投中网,“美国资本市场很早就是这样,一二级互相流通,市场的价值被挖掘得更深。”
此时,投资人会发现,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寻找价值洼地都在变得愈加艰难:各家机构的雷达已对市场进行全面扫描,基本不留死角。
所以,孙琦相信,对于资本市场整体而言,一二级互相流通是件好事,市场的效率也将逐步提高。
但是,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在这样价值挖掘更加充分的资本市场中,寻找投资机会的挑战也在变得更大。
同样以医疗领域为例。“2020年二季度有大量医疗股创了新高,而且还在不断地创下 历史 新高,这样的二级市场走势反过来对一级市场也有很大的刺激,我几乎从未见过市场的争抢如此激烈。”孙琦对投中网表示。
一医疗机构投资人吴宁嘉向投中网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2020年6月,国内一知名大型PE为了抢到一个即将IPO的医疗案子甚至放弃了深度尽调,在没有完全了解项目基本风格的情况下就执意打出了子弹。而且,该知名PE全然不顾锁定期三年的投资风险。
“从接触到交割,一个月全部完成,这个速度简直匪夷所思。”吴宁嘉告诉投中网,如此快速的流程背后,除了简单的尽调外,投资协议也基本参照早期投资的条款报告。
事实上,这或许正是二级市场不同于一级市场的惯用打法——以更大的逻辑布局某个赛道,在大趋势中抓住细分机会。
有投资人就直言,近年来,投资行业鱼龙混杂,这实质与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投资管理人的偏差较大。
“市场永远是对的”,孙琦提到,“做投资的人最好不要去赌市场是错的,不要站在市场的对立面。VC要尽早预判市场的大势,PE也要在保有自我判断的基础上顺势而为,不要逆着潮头,同时也要有所克制,有所警惕。”
一二级通吃,一场专属于头部基金的 游戏
一个残酷且客观的事实是,这场一级市场参与者掘金二级市场的 游戏 或将只属于头部机构。
换句话说,“二八法则”已然渗透到了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的每一寸肌理。即使想换个打法,也得先评判基金自身是否真正具备了“横跨一二级市场”的资格。
扩充团队的首要条件自不必多说。要知道,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的投资策略、管理风格、研究体系等大不相同,因而,投资机构染指二级市场也并非容易之事。
正如李颖所说,二级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进入门槛颇高。在一级市场马太效应愈发强烈的行业现状下,大型投资机构可优先跨越多个阶段布局一体化。
加之,在公募基金市场本身中,“强者恒强”的行业格局已横亘多年,中小基金的日子也不好过。根据wind数据,2020年以来,95家公募基金高管发生变更,涉及人数达256家。与此同时,公募基金离职基金经理人数已达168人,不少中小基金面临人才流失的困境。
某一级市场投资机构HR何朋娜告诉投中网,二级市场的基金经理有一部分流向了一级市场。当前,一级市场投资机构在招募投资经理或投后团队时越来越看重对方的行研能力,而这也正是那些基金经理的优势所在。然而,对于某些中小机构而言,配置拥有二级市场背景的人才却实属艰难。
“我们机构当时面试了好几个二级市场的求职者,但均被对方拒绝了。说到底,还是机构体量太小,那些二级市场的人都想找一些有稳定LP支撑的大机构,至少不用发愁子弹的问题。”何朋娜称。
“一级市场机构如果要向二级市场延伸,基金的体量、投研能力、品牌各方面都要能达到相当的层次。”孙琦对投中网表示,一家机构的品牌和投研能力越强,布局越广,迈入二级市场的动力就会越强。这是因为,这些机构可以将一级市场的品牌和投研优势带到二级市场实现变现。
比如,某些头部VC/PE拥有自己的二级市场团队,完全可以自己操盘,不需要将二级市场的蛋糕分给合作伙伴。当这些机构投资的企业上市后,他们还可以在二级市场捕捉另外的机会。
不过,潘辛然也对投中网提到,虽然相对而言,只有头部机构具备同时布局一二级市场的底气,但不一定非要自己做,与第三方合作的形式也很常见。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一级市场投资者迈向二级市场的趋势共识下,并不是每一家有条件延伸的机构都涌向了这股潮流。
甚至,可以说,大部分投资机构仍坚持专注于一级市场。
终归到底,即便对于头部机构,是否横跨一二级市场做全域投资的根本依旧在于基金自身的定位,包括机构目标、价值取向等。就像孙琦口中的那样,如果机构以资管定位要做全平台的服务,追求的是AUM(资金管理规模),那么相较于一级市场,近两年基金在二级市场的规模扩张相对容易很多。
但是,相对容易走的路亦非捷径。“因为不同领域看似是有关联性的,但是如果真去做,大家会发现一二级市场的团队基因不一样,文化也不一样,还是有很大挑战的。”孙琦表示。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林唐、吴宁嘉、潘辛然、何鹏娜均为化名)
④ 软银卖出价值22亿美元阿里巴巴股份,卖给了谁
软银卖出价值22亿美元阿里巴巴股份,卖给了银行。
软银集团是一家风险投资公司,而软银创始人孙正义是阿里巴巴的最早投资,此后阿里巴巴发展的越来越好,两公司的合作也长达二十多年,不过上个月,也就是六月份,马云和孙正义纷纷从对方的董事会离任,不知道这两家企业的合作关系是否还会维持下去呢?而且马云在阿里巴巴的话语权已经转交给逍遥子,阿里巴巴的领导者已经改新换代了,也就意味着这家公司的某些方面已经不会是向刚开始那样了,发展空间并不大,面对这种情况,软银集团也许会决定结束这段合作关系吧?
⑤ 软银有34%的阿里巴巴股票 价值680亿美元。软银总市值才912亿美元 ,为什么不直接买下软银。
你以为孙正义傻啊,自己又不缺钱,留着资金慢慢薅羊毛不更好吗!!
⑥ 软银投资阿里巴巴增殖的具体过程
全文共3042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在63岁生日的当天,软银CEO孙正义收获了一份大礼。上个季度还在巨亏,这个季度就实现了大幅盈利,软银的翻盘来得太快,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资本操盘手”的光环还在。
不过,鉴于利润的背后是变卖资产及其投资公司的股价反弹,仅靠一次盈利就证明软银东山再起还为时过早。从投资FAANG的计划来看,孙正义已经痛定思痛,不知道在独角兽身上跌倒的软银,能否从通过投资科技巨头再爬起来?
01
环比扭亏为盈
在孙正义的“铁腕”风格下,软银终于从摇摇欲坠的边缘被拉回来了,从巨亏到大幅盈利,软银只花了3个月。当地时间2020年8月11日,软银集团公布了截至6月30日的第一财季财报,业绩从上一季度创纪录的亏损中反弹,实现了大幅盈利。
具体数据显示,软银集团第一财季的净利润达到1.26万亿日元(约合118亿美元),这个数字也是软银成立以来最好的季度业绩。有趣的是,在上一财季,软银的净亏损达到1.44万亿日元,也创下了日本企业有史以来最大的单季亏损。
大落大起的表现着实令外界震惊,但也并非无迹可寻。事实上,自巨亏之后,软银一直在努力变卖资产自救。今年3月23日,软银披露了4.5万亿日元(约合410亿美元)的筹资计划,其中2万亿日元(约合180亿美元)将用于回购股票,其余资金用于偿还债务、购买公司债券和增加存款。
截至目前,软银出售了4.3万亿日元的资产,占此前计划的出售4.5万亿日元资产的95%。比如,软银出售无线运营商T-mobile部分股份的收益为2.4万亿日元。此外,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员、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还提到,软银也减持了所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孙正义退出了阿里董事会,按照计划还要继续减持,这些也弥补了软银的亏空。最近一次软银套现了22亿美元的阿里股票。
受出售资产消息的影响,软银的股价已经从3月份的低点翻了一番,达到了20年来的最高水平。对此,孙正义还打算继续,软银正准备超越4.5万亿日元的资产出售目标。
除了卖卖卖带来的收益以外,软银投资的公司最近也传来了好消息。数据显示,软银愿景基金第一财季的净利润达到1296亿日元,相比之下上一财季的净亏损达到1.13万亿日元。
王超表示,去年软银财报的亏损,主要是因为投资WeWork以及Uber以及愿景基金投资失败带来的。今年这些软银和愿景的投资得益于全球股市的好转,以及投资的公司都比较给力,所以今年表现不错。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跟美股大幅度反弹有关,纳斯达克自3月跌至谷底之后,4月至今一直处于恢复状态,软银投资的公司也相应地出现反弹。”比如Uber,其股价在今年二季度就上涨了11%。
“愿景基金实现了翻盘,鉴于疫情仍然充满不确定性,所以我不能保证未来能够持续盈利。”孙正义在8月11日的业绩说明会上坦言。
值得注意的是,从此次财报开始,软银也打破了传统,没有报告营业利润,称这一指标在衡量集团的投资业绩方面是 “无用的”。
02
成立新投资部门
靠出售资产不是长久之计,而被投资公司的股价涨跌也难把控,毕竟软银去年就栽在了自己投资的独角兽上,因此,软银的转型也变得紧要起来。
事实上,在此次财报电话会议上,孙正义已经透露了软银的下一步,“作为一家投资公司,我需要展开多方面的探索和拓展。但我们的重点依然着眼于推动信息革命的企业。这是我们公司的使命。”
因此,孙正义表示,将成立新的投资部门,初始资本约为5.55亿美元,旨在拓展软银集团的投资举措。软银将拥有这家资产管理公司67%的股份,而孙正义本人则将持有余下股份。
不过,有知情人士透露称,软银这个新的投资部门将会投资购买超过100亿美元上市公司股票,远超孙正义周二向股东披露的数字,5.55亿美元的数字只是相当于“占位符”,“555”在日本游戏文化中相当于“加油,加油,加油”的意思。据悉,该部门目前的负责人是阿克沙伊·纳赫塔,过去数月内该团队一直在悄悄地购入美国大型科技公司股票,购股规模已多达数十亿美元。
对于这一消息的真实性,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软银集团,不过截至发稿对方并未给出回复,也未予以公开置评。但根据孙正义的说法,软银的确已经收购了大量“FAANG(Facebook、亚马逊、苹果、Netflix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股票。
从WeWork、Airbnb、Uber等企业,到FAANG,软银的投资转向已经很明显了。过去,软银通过愿景基金捕捉未上市的独角兽,大举投资并在其上市后获利。但无论是WeWork的惨败,还是Uber的流血上市、Airbnb的估值大跌,都让软银和旗下的愿景基金遭受了接二连三的打击,致使愿景基金二期大幅缩水。
而现在,FAANG这样的上市科技巨头,对于打算从电信全面转向投资的软银来说,似乎更稳妥,风险也更小。杨德龙表示,投资于初创企业是一级市场,投资成熟的科技公司,更偏向于私募,投资二级市场。现在软银的资产量已经很大了,投资初创企业的话,一是买不到那么多好的资产,第二风险也比较大。而如果投资成熟的上市公司,可以大量投入,且风险低,成熟稳定。当然,风险和回报是成正比的,成熟的公司回报率相应地也会低一些。
比如,苹果就为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根据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财报,截至6月30日,该公司持有915亿美元的苹果公司股票,而这一数字在3月31日为638亿美元。今年以来,苹果的股价上涨已经超过50%。苹果目前的股价相较于3月23日的低点223.764美元,几乎翻了一倍。
英大证券首席分析师李大霄表示,如果软银转向二级市场,不确定性就会稍微小一些,没有PE、VC的风险那么大,当然收益就没有那么大了。现在的投资策略肯定是更想长期、短期收益的平衡。
“愿景基金在过去几年来从一期变成二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险基金,每次募资1000亿美元,比所有风险投资加起来都高。但是孙正义偏爱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所以在WeWork和Uber上吃了亏。软银成立投资部,如果投后期,风险会减小很多,这是孙正义对自己的一种风险对冲。”王超指出。
03
出售ARM
当然,在维持公司现金流方面,孙正义是不遗余力的,毕竟虽然扭亏了,但软银目前的财务状况还谈不上稳健。目前,除了阿里巴巴和Sprint之外,孙正义手里还有另一张牌,软银旗下的芯片设计公司ARM。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孙正义的确承认了出售ARM的可能性,孙正义表示,出售ARM是帮助改善公司财务状况的一个选择。目前,软银集团正在评估其战略。孙正义还透露,软银已经在就部分或全部出售ARM展开谈判,但他拒绝透露更多细节。
早在7月,ARM会被出售的消息就已经沸沸扬扬,潜在的买主也传了一轮又一轮,从苹果到三星,最新的“绯闻对象”是英伟达,7月下旬,有知情人士称,英伟达有意收购ARM。目前,这两家公司正在就收购事宜进行深入谈判,交易价值超过320亿美元。
这不是一笔小数,2016年,软银也是以差不多的价格收购了ARM。彼时,那笔交易是软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孙正义还放言称:“我把Arm视为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交易”。之后,在2018年软银股东大会上,软银也承诺,在五年内即2023年进行IPO。
但在收归麾下之后,ARM的表现并不如软银的期待。根据软银财报,ARM在2017年-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18.31亿美元、18.36亿美元和18.98亿美元,增幅并不明显。目前,软银持有ARM 75%的股份,剩下25%的股份由该公司旗下的愿景基金(Vision Fund)持有。
“ARM是整个半导体的基础公司,虽然直接产生的营收不高,但是市值却是很高。”王超分析称,软银上次并购ARM花了309亿美元,据说这次出手价格在410亿美元左右,能够吃下这么大公司,世界上没有几个,尤其对ARM感兴趣的,是半导体行业相关,比如英伟达、英特尔、台积电、苹果、高通等。在当前的状况下,很可能是这几大美国半导体手机巨头中的一家并购ARM。
不过,软银似乎也没放弃ARM的上市梦。在透露可能出售ARM的同时,孙正义还表示,仍有可能进行IPO。
⑦ 谁知道日本软银集团地址吗
软件银行集团公司(SOFTBANK Corporation)在1981年由孙正义先生在日本创立,当时公司业务是推销套装的软件。
1988年,软银集团公司业务扩大,开始了多国贸易,在美国成立了美国软件银行分公司(SOFTBANK America);
1989年,软银集团公司在日本发行了日语版PC Home Magazine计算机杂志;
1990年,软件银行技术公司(SOFTBANK Technologies, Inc)成立;
1994年,软件银行控股公司(SOFTBANK Holdings, Inc.)在美国成立;
1994年,软银集团公司成为日本上市公司;
1995年,软银集团公司购买了Interface Group's Technology Events部门(Comdex, Windows World),从此软银集团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大展的东道主;
1996年,软银集团公司又买下了Ziff-Davis出版公司,该公司掌握了全世界计算机和网络高科技信息,成为科技信息的权威;1996年,软件银行公司成为雅虎(Yahoo!)公司主要股东,这标志着软件银行从此迈入网际网络行业;
1997年,雅虎日本公司在日本上市;
1998年,软银集团公司股票开始在日本东京股市进行第一轮交易;
1999年,软银集团公司拥有的ZD Inc. (即原来的Ziff-Davis Inc.)公司股票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
1999年,软件银行财务集团公司和软件银行出版集团公司成立;
1999年,软件银行技术集团公司在日本上市;
1999年,软件银行商务集团公司成立;1999年,软银集团公司成为以网络产业为主的控股集团公司。
从以上的大事记,可以清楚地看出软银集团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其涉猎的行业,软银集团公司是一个网络产业创造者,它以网络产业为主,兼作投资和电子商务的工作。金融和高科技是当前企业的致胜的法宝,软银集团公司二者都拥有,从此可见该公司总裁孙正义先生的雄心壮志和高瞻远瞩的气魄。
目前软银集团公司是一个大家庭,其中软件银行集团公司(SOFTBANK CORP.)是这个大家庭的核心,它以网际网络产业为重点,在全球主要的300多家网络公司拥有多数股份。SOFTBANK CORP.通过其独特的管理留念,与其大家庭的成员公司协调,运作全球的产业。它在日本主要业务是从事产品推销、出版业、网络媒体及电子商务。它和微软、雅虎、Cisco、Nasdaq等在网络产业中居领先地位的公司合作投资。在美国,SOFTBANK CORP.是Yahoo!、Etrade及ZDnet等公司主要投资人。在欧洲,与News Corp.及Vivendi等公司联合开发网络市场。
美国的软件银行公司是软银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主要负责管理和协调软银集团在美国所有的业务。
软件银行风险投资公司(SOFBANK VentureCapital)是软银大家庭负责管理风险资金,它的前身是软件银行技术集团公司。软银风险投资公司主要是帮助网络初始公司壮大和发展。该公司的董事们都是经验丰富的技术和管理专家。截至到现在,它已投资扶植了E-Loan、GeoCities、Interliant、MessageMedia、Net2Phone、Preview System、和TheStreet.com等公司。
软件银行资本伙伴公司是(SOFTBANK Capital Partneers)软银大家庭的另一个特殊伙伴,它由软银集团公司主持,拥有十二亿五千万美元风险资本。
孙正义先生的伙伴,美国的软银公司副总裁兰纳德菲舍(Ronald Fisher)亲自挂帅。该公司总部在美国马里兰州。目前它在Buy.com、Global Sports、Law.com、1-800-flowers.com、OptiMark Technologies、PeoplePC、SmartAge、Webhire和Webvan等公司都有投资。
⑧ 软银有34%的阿里巴巴股票 价值680亿美元。软银总市值才912亿美元 ,为什么不直接买下软银
这个是商业策略,你试想一下,你比如说自己去外地务工,要去找工作,找到工作要适应,要是不适合你干,耽误的时间不说,还得再找工作。如果你那边有个朋友,在你没去的时候他就在那边已经混的很不错了。
你去之前和他约定了,帮你找个适合你的工作,到时给他好处,他会怎么做呢。再说说阿里巴巴的事,他想要立足生存,不可能破坏掉自己生存的环景,再者说,他还是一个很好的帮手。钱不是一个人能挣完的,如果没有对方的加入,那边的那块蛋糕你也一口都没有。
⑨ 软银到底控股和投资了多少家公司
软件银行集团在1981年由孙正义在日本创立并于1994年在日本上市,是一家综合性的风险投资公司,主要致力IT产业的投资,包括网络和电信。软银在全球投资过的公司已超过600家,在全球主要的300多家 IT 公司拥有多数股份。
1981年,孙正义在日本创立软银集团;
1988年,软银集团公司业务扩大,在美国成立了美国软件银行分公司
1989年,软银集团公司在日本发行了日语版PCHomeMagazine计算机杂志;
1990年,软件银行技术公司成立;
1994年,软件银行控股公司在美国成立;
1994年,软银集团公司成为日本上市公司;
1995年,软银集团公司购买了InterfaceGroup'sTechnologyEvents部门从此软银集团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大展的东道主;
1996年,软银集团公司又买下了Ziff-Davis出版公司,该公司掌握了全世界计算机和网络高科技信息,成为科技信息的权威;
1996年,软件银行公司成为雅虎公司主要股东,这标志着软件银行从此迈入网际网络行业;
1997年,雅虎日本公司在日本上市;
1998年,软银集团公司股票开始在日本东京股市进行第一轮交易;
1999年,软银集团公司拥有的ZDInc.(即原来的Ziff-DavisInc.)公司股票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
1999年,软件银行财务集团公司和软件银行出版集团公司成立;
1999年,软件银行技术集团公司在日本上市;
1999年,软件银行商务集团公司成立;1999年,软银集团公司成为以网络产业为主的控股集团公司。
2005年1月28日软件银行成为日本专业棒球队福冈软件银行鹰的所有者。
2006年3月17日软件银行宣布收购日本沃达丰的协议,以进入日本价值7800亿的手机市场。
2006年10月1日日本沃达丰将其公司名称、手机品牌名称与手机电邮地址进行了更改。
2012年10月15日,Sprint公司在东京宣布,该公司已经被软银以201亿美元收购。
2014年10月28日晚间软银公司宣布,将向印度大型电子商务企业Snapdeal投资6.27亿美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还将向使用智能手机等开展出租车调配业务的该国企业,与现有股东一起投资2.1亿美元。两项投资都将在11月内完成相关手续
⑩ 软银卖出价值22亿美元阿里巴巴股份,这是怎么回事
起初,马云创立阿里巴巴的时候,国内的投资人还没有互联网的思维,当初没有人愿意为马云投资,最终马云找到孙正义,在马云为孙正义讲解完自己的宏伟蓝图之后,孙正义说:“马云是想要改变这个世界啊”。最终孙正义就为马云投资了20,000,000美元。软银对阿里的投资落地,也就意味着两家企业的渊源也开始了。有很多人表示,到目前为止,阿里巴巴仍然是孙正义最成功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