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买卖 » 股票市场卖出效应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股票市场卖出效应

发布时间: 2022-08-17 15:51:43

A. 消费效应的股票市场

简单地说,股票市场的消费效应来自于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这是一种虚拟经济的产物。因为股票市场的价格上扬往往会给投资者一个财富增加的印象,但是只要投资者的股票没有变现(全部出售变成现金),或者没有把其中的现金转帐出股票市场的资金帐户,那么这种股票市场的股价上涨带给投资者的只是所谓“纸上富贵”。但是,因为有股票市场的上涨心理影响,投资者感觉到自己的财富已经增加(实际上暂且没有实现),所以在衡量自己的消费能力方面有着超过现实的夸大效应。这时,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部分投资者的消费行为(实际上是提前消费行为的一种)形成了一种倾向或者潮流,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或者现状。
相反,如果股票市场的价格下挫,投资者的财富心理感受是负面的,现实中也会影响他们的实际消费,使得他们比正常消费,变得更加谨慎和小心。

B. 股票市场与马太效应,什么是股票市场中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就是两极分化,好的越好,坏的越坏。反映到股市里那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市场认可的股票飞速上涨,而其他股票表现平平。投资者应踏准股市和个股的趋势。

C. 股票一点不懂,有个问题想请教下,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它一升我就卖,这样我不就稳赚不赔啦

股票价格有什么决定

正统的定义:

所有的价格升降都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股票说到底是一种商品,一种以货币标价的特殊商品,所以股票市场的升跌和买卖双方有关,也和市场货币供应量有关。

从买卖双方来看,当买方力量大于卖方,也就是觉得股市未来值得投资的人大于看淡后市的人就会出现需求大于供给,多数人愿意出比现价更高的价格买股票,个股价格就会上升带动股市指数上升,出现牛市。反之当看淡后市的人大于看好后市的人,就有人低价抛售股票,个股价格下降带动股市指数下降。一般买卖双方力量变化和宏观经济走势有关,宏观经济趋缓,投资者预计对未来经济走势悲观就会抛售股票,反之则持有股票。所以股票市场可以预先反映经济走势,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从货币供应量来看,如果国家出于刺激经济增长的需要降低银行利率,投资于银行得到的收益就会下降,部分资金就会从银行储蓄流出去寻找更高的投资回报,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其中一部分就会被投资于有价证券主要是投资股票市场。举个例子:原来有100亿资金来买100亿股,现在多了100亿流入证券市场但股票数量不变,股票价格肯定会上升。所以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刺激股市上涨。反之如果货币供应量减少,股票价格必然下降。

当然中国股市有它的特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资本市场也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可能会出现人为操纵股市变化的情况,一般是部分上市公司和证券商勾结操纵股价变化损害投资者利益。但国家调控股市不属于人为操纵,属于正常的避免经济波动的调控,这在西方国家也很流行
看看这个比喻就可以清楚的知道股票涨跌是什么回事了

假设一个市场,有两个人在卖烧饼,有且只有两个人,姑且称他们为烧饼甲、烧饼乙
假设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
假设他们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包括他们的劳动力价值)
假设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
——经济模型都这样,假设需要很多。
再假设他们生意很不好,一个买烧饼的人都没有。这样他们很无聊地站了半天。
甲说好无聊。
乙说好无聊。
看故事的你们说:好无聊。

这个时候的市场叫做很不活跃!
为了让大家不无聊,甲对乙说:要不我们玩个游戏?乙赞成。
于是,故事开始了。。。。。。
甲花一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一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两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两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三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
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包括看故事的你)烧饼的价格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烧饼数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亏钱,但是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甲乙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他们身价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这个时候有路人丙,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异。
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00元一个,他更惊异了。
又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20元一个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价格上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在股票市场,他叫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叫研究员)。
在烧饼甲、烧饼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甚至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的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兴奋,因为很希罕:所有人都没有亏钱。。。。。。
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见,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即谁的资产少,谁就真正的赚钱了。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就真正赚钱了!而且卖了的人都很后悔——因为烧饼价格还在飞快地涨。。。。。。
那谁亏了钱呢?
答案是:谁也没有亏钱,因为很多出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认的优质等值资产——烧饼!而烧饼显然比现金好!现金存银行能有多少一点利息啊?哪比得上价格飞涨的烧饼啊?甚至大家一致认为市场烧饼供不应求,可不可以买烧饼期货啊?于是出现了认购权证。。。。。。
有人问了: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看样子是的。但这个世界就那么希罕,忽然市场上来了一个叫李子的,李子曰:有亏钱的时候!那哪一天大家会亏钱呢?
假设一:市场上来了个物价部门,他认为烧饼的定价应该是每个一元。(监管)
假设二:市场出现了很多做烧饼的,而且价格就是每个一元。(同样题材)
假设三:市场出现了很多可供玩这种游戏的商品。(发行)
假设四:大家忽然发现这不过是个烧饼!(价值发现)
假设五:没有人再愿意玩互相买卖的游戏了!(真相大白)
假如有一天,任何一个假设出现了,那么这一天,有烧饼的人就亏钱了!那谁赚了钱?就是最少占有资产——烧饼的人!
这个卖烧饼的故事非常简单,人人都觉得高价买烧饼的人是傻瓜,但我们再回首看看我们所在的证券市场的人们吧。这个市场的有些所谓的资产重估、资产注入何尝不是这样?在ROE高企,资产有高溢价下的资产注入,和卖烧饼的原理其实一样,谁最少地占有资产,谁就是赚钱的人,谁就是获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为一个投资人,要理性地看待资产重估和资产注入,忽悠别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钱!
在高ROE下的资产注入,尤其是券商借壳上市、增发购买大股东的资产、增发类的房地产等等资产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为,你很可能成为一个持有高价烧饼的路人

D. 处置效应对股市的影响

传统金融理论告诉我们投资者应该如何管理投资,而行为金融理论则告诉我们投资者实际上是如何行动的。理解投资者的实际行为对于证券投资管理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一个大型营业部的近 1万个投资者帐户,研究了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即投资者太长时间地持有亏损股票而太短时间地卖掉赢利股票的倾向。研究发现,这些投资者无条件地非常愿意实现赢利股票,而持有亏损股票。

传统金融经济学假定,人们理性地采取行动。但是,实际并非如此,而且人们对理性的偏离是系统性的。行为金融理论放松金融经济学的传统假设,在金融理论标准模型中结合了这些可观测的、系统的、实际的、对理性的偏差。本文重点研究一种偏差:处置效应。

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但在国内尚很少见到。本文对这两种行为金融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其意义在于,国外的研究都基于发达的成熟的股票市场,这些现象对处于发展中的中国股市是否存在?回答这个问题对于把握投资者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一、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和处置效应

什么是“前景理论”?什么是“处置效应”?两者的关系是什么?Kahneman and Tversky(1979)批评了被广泛接受的von Neumann-Mongnstern期望效用理论,提出了前景理论。这一理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特别是行为金融理论的倡导者接受,用来解释风险情况下人们的选择行为,特别是金融市场上涌现出的“异常现象”。同时,这一理论与其他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一起正在动摇传统金融理论的基础:理性人假说、期望效用理论、有效市场假说。为了理解前景理论,我们从这篇文章中(p273)的几个问题出发。

问题11:假设你比今天更加富裕1000美元,现在面临如下选择:

A、得到500美元;(84%)N=0

B、以50%的概率得到1000美元,以50%的概率得到零美元。(6%)

其中:N为受试者人数,括号中数为做此选择的受试者比例(下同)。

问题12:假设作比今天更加富裕2000美元,现在被迫在下面二者之间作出选择:

A、损失500美元;(31%)N=68

B、以50%的概率损失1000美元,以50%的概率损失零美元。(69%)

如果你象大多数人那样,那么,当面临这两个问题时,1.你很少注意初始状况:你比今天更加富裕一些;2.你认为这两个问题很不一样;3.如果你对其中一个问题选择冒险赌博,而对另一个问题选择确定性的结果的话,那么你更可能对问题11选择确定性结果,对问题12选择冒险赌博。上述试验的统计结果都在 1%的水平上显着。

尽管这种想法非常自然,但是,它违反了理性决策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则。一个完全理性的决策制定者会把两个问题视为等同。因为如果按照财富状态的标准来衡量,这两个问题是完全一样的。

道理非常简单:对于完全理性的决策制定者,最重要的是它最终的结果,而不是在过程的得失。对于问题11或问题12,这样的决策制定者要么都选择确定性结果,要么都选择冒险赌博。而不是象大多数人那样改变偏好。对于上述两个问题做出不同回答的决策制定者一定受到了与得失相关的不合理情绪的影响,而不是在头脑中始终保持最大化财富效用的重要目标。下面是另外一个问题。

问题**:有人与你采用抛硬币的方式赌博。如果是正面,你损失100元。如果是反面,你至少得到多少才愿意参与该个赌博。

大多数人的回答是200一250元。这个数值反应了人们对盈利和损失的重视程度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性被称为损失回避(loss aversion)。

我们从大多数人对上面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中至少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在实际决策中:

1.人们更加看重财富的变化量而不是绝对量。

2.人们对面临条件相当的损失前景时(如问题12)倾向于冒险赌博,而面临条件相当的盈利前景时(如问题11)倾向于接受确定性盈利。

3.盈利带来的快乐与等量的损失带来的痛苦不相等,后者大于前者。

根据这三条,Kalmelnan and Tversky(1979)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S”型的价值函数和前景理论。依据这个理论,当面临风险或不确定时,人们的行为似乎在最大化这个“S”型的价值函数。这个价值函数类似于(但不完全等同于)标准的效用函数。这个函数具有三个特点,首先,它的定义基于盈利和损失,而不是财富;其次,它在盈利定义域中是凸函数,在损失定义域中是凹函数。最后,它对损失比对盈利更加陡峭,这意味着人们通常是风险厌恶的。把前景理论推广到投资领域,可以得到处置效应(Shefrin and Staman,1985)。即投资者倾向于出售赢者而留下输者。因为赢者呈现给投资者的是盈利前景,投资者此时倾向于接受确定性结果,而输者呈现给投资者的是损失前景,投资者此时倾向于冒险赌博。于是,投资者持有输者更长时间,持有赢者更短时间。

这个价值函数的关键在于参考点,它被用来判断盈利和损失。通常将现状作为参考点。但是,在有些情况下,盈利和损失的确定是按照有别于现状的期望水平来确定的,因为其他人得到了这个水平的盈利。……当一个人不能容忍他的损失时,他可能接受(在其他情况下他不会接受的)赌博(Kahneman and Tversky 1979,p286)。

例如,假设投资者购买了一支股票,他认为这支股票的期望收益足以补偿它的风险。如果股票升值了,他将采用购买价格作为参考点,于是,股票价格就处于投资者价值函数的凸的、风险厌恶(risk-averse)的部分。这支股票的期望收益可能仍然足以补偿它的风险,但是,如果投资者降低了对这支股票的收益预期,他可能卖出这支股票。如果这支股票没有升值,而是贬值了,它的价格将处于投资者价值函数的凹的、风险寻求(risk-seeking)的部分。这时,即便它的期望收益降低到本来不应该购买它的程度,投资者也将继续持有这支股票。这样,与已经上涨了的股票相比,投资者关于这支下跌了的股票的期望收益的信念必须进一步下降才能促使他出售这支已经下跌了的股票。类似地,如果投资者拥有两支股票。一支上涨了,一支下跌了。如果他面临流动性需要,并且没有任何关于这两支股票的新信息,他更可能卖出上涨的股票。

在本研究中,我们假设投资者的参考点就是他们的购买价格。尽管这个假设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是,应该注意到对于某些投资者,特别是持有股票相当长时间,经历了大幅度的价格变化后,购买价格仅仅是他们参考点的决定因素之一。例如,一个投资者以每股10元的价格买入一支股票,价格上涨到30元时他没有卖出,现在价格是15元,那么他在下一步决策中的参考点显然会受到这支股票价格波动历史的影响。

二、数据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于某着名证券公司的大型营业部,包括了最近三年(1998/1/19一2000(12/25) 该营业部内所有投资者的全部交易记录,活动的投资者账户数目为9748个,交易记录总数为1216886条,买卖股票(我们的研究所采用的样本不包括基金等其他证券)交易记录总数为用8326条。每条记录包括日期、资金帐号(出于保密起见,该字段经过处理,其他能够暴露投资者的字段一律删除)、交易类别、买卖标志、股票代码、业务标志、成交数量、成交价格、成交金额、本次股票余额、申报时间、成交时间、股票类别、清算金额、资金余额、佣金、印花税、过户费。

复权价格数据来自于嘉实基金管理公司,包括了最近三年所有股票的复权数据。

三、方法

为了判断相对于卖出输者,投资者是否更加倾向于卖出赢者。一种办法是简单地查看一下卖出的赢者的数量和卖出的输者的数量。然而,假设卖出赢者和卖出输者对于投资者没有差异的话,那么,在股票市场上涨时,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将有较多的赢者和较少的输者,从而会卖出更多的赢者。在股票市场下跌时,他们会卖出更多的输者。为了“滤掉”股票市场涨跌的影响,我们应该查看投资者卖出赢者的频率和卖出输者的频率。

通过依据时间顺序扫描每个帐户的交易记录,我们构造了买入日期和价格已知的股票组合。由于我们得到的交易数据是“流水”数据,所以,这个组合仅仅包含投资者的部分股票。许多帐户包含了在1998年初之前买入的股票,这些股票的买入价格本知,被剔除出样本集。另外,投资者可能拥有其他帐户,这些帐户的数据没有包含在本研究中。最后,本研究的取样可能受到另一种质疑的地方是交易数据所涉及的投资者多集中在北京地区,可能对全国不具有代表性。尽管本研究的数据具有上述缺憾,但作者并不认为这些缺憾会使本文的主要结论出现偏差。

如果某日某个帐户卖出股票,我们将比较这个股票的卖出价格与其平均成本来确定这个股票是实现盈利还是实现亏损。该回该帐户其他没有卖出的股票要么处于票面盈利,要么处于票面亏损。我们通过比较这些股票的平均成本与该回它们的复权最高价和复权最低价来确定它们是否处于票面盈利。如果该回复权最高价和复权最低价均大于平均成本,则这个股票处于票面盈利;如果该回复权最高价和复权最低价均小于平均成本,则这个股票处于票面亏损;如果该日平均成本介于复权最高价和复权最低价之间,则这个股票既不是票面盈利,也不是票面亏损。

加总该日所有帐户的实现盈利数目、票面盈利数目、实现亏损数目、票面亏损数目。然后计算:

“盈利实现比例(PGR)”=实现盈利/(实现盈利+票面盈利)

“亏损实现比例(PLR)”=实现亏损/(实现亏损+票面亏损)

如果盈利实现比例大于亏损实现比例的话,那么说明投资者更加愿意卖出赢者。

四、统计结果

处置效应检验是关于投资者处置倾向和参考点设定的联合检验。上述我们采用平均成本作为参考点。参考点设定的其他选择包括:最近成本、首次买人成本、最高买人成本、最低买入成本、以及经利率调整的平均成本(因为投资股票的机会成本是损失利率)等等。我们采用“最近成本”或“首次买入成本”作为参考点的实证结果与采用“平均成本”作为参考点的实证结果类似。下面仅报告采用“平均成本”作为参考点的实证结果。对于上述提到的第一种样本数据缺憾:我怕的样本数据没有包括1998年初以前买入的股票,考虑到中国股市具有非常高的换手率(根据中国证监会网站统计数据,1998年为395%,1999年为388%, 2000年为477%),我们认为这种缺憾造成的影响至多维持半年。所以,报告期定为1998年7月1日到2000年12月25日。

表1显示了报告期内每日盈利实现比例(PGR)和亏损实现比例(PLR)的统计量。这些统计量显示,投资者的确倾向于卖出赢者。

如果投资者频繁地实现小额盈利,不太频繁地实现大额盈利的话,那么尽管他们按照交易次数来判断,更加倾向于实现盈利,但是按照交易金额来看也许未必如此。为此,我们计算了基于交易金额的PGR和PLR.发现基于交易金额的PGR同样显着大于基于交易金额的PLR.

在表1中,PGR/PLR的均值接近2.这表明投资者卖出赢者的概率是其卖出输者概率的两倍。在Odean(1998)的研究中,投资者卖出赢者的概率是其卖出输者概率的1.5倍。图2显示了报告期内月度PGR和月度PLR.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PGR大于PLR.图3显示了报告期内月度PGR与月度 PLR的比率。这一比率接近于2.odean(1997)的实证结果显示,从1月到12月,这一比率逐步下降,其原因在于投资者的年末避税行为(年末实现损失,抵减税收)。但是,本文实证结果没有发现同样的季节性变化趋势,这并不奇怪,因为中国股市不征收证券交易所得税。这从反面证实了Odean (1997)关于这一趋势的解释。

五、结论

行为金融理论的一大贡献是帮助我们理解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投资者行为。本文采用中国数据实证分析了前景理论在投资领域的应用之一:处置效应,发现中国投资者的确更加倾向于卖出赢者而不是输者。而且这种倾向比国外同类研究的发现更加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投资者更加“不理性”的一面。

E. 股市的规律是什么

股票市场规律是股市上股票价格运动所遵从的规律。股票市场上的股票价格涨落存在一个盘旋——转变——活跃——再盘旋的循环过程。

股价循环规律即股票市场中的股票价格本身存在一种循环现象,其过程是自盘旋期,经转变期、活跃期、回落期,又到盘旋期。在盘旋期,股票的交易量不大,股票价格涨跌的幅度较小。

(5)股票市场卖出效应扩展阅读;

股票市场的活动对股份制企业,股票投资者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亦有不利影响的一面。股票价格的形成机制是颇为复杂的,多种因素的综合利用和个别因素的特动作用都会影响到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

股票价格既受政治,经济,市场因素的影响,亦受技术和投资者行为因素的影响,因此,股票价格经常处在频繁的变动之中。股票价格频繁的变动扩大了股票市场的投机性活动,使股票市场的风险性增大。

股票市场的风险性是客观存在的,这种风险性既能给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亦可能给股份制企业以及国家的经济建设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这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F. 怎样理解股票市场的消费效应

简单地说,股票市场的消费效应来自于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这是一种虚拟经济的产物。因为股票市场的价格上扬往往会给投资者一个财富增加的印象,但是只要投资者的股票没有变现(全部出售变成现金),或者没有把其中的现金转帐出股票市场的资金帐户,那么这种股票市场的股价上涨带给投资者的只是所谓“纸上富贵”。但是,因为有股票市场的上涨心理影响,投资者感觉到自己的财富已经增加(实际上暂且没有实现),所以在衡量自己的消费能力方面有着超过现实的夸大效应。这时,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部分投资者的消费行为(实际上是提前消费行为的一种)形成了一种倾向或者潮流,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或者现状。
相反,如果股票市场的价格下挫,投资者的财富心理感受是负面的,现实中也会影响他们的实际消费,使得他们比正常消费,变得更加谨慎和小心。

G. 为什么人们容易卖掉赚钱的股票,却舍不得卖

是的,很多人都是很容易卖掉赚钱的股票,却舍不得卖被套的股票。其主要原因有可能:一是落袋为安心理,担心赚的钱坐过山车;二是被套的钱不卖就不是最终的赔钱,以后还会有可能慢慢的解套;三是有侥幸心理,总期待前期超跌的股票不久的将来就会启动上涨。

H. 在股票市场获利是否只有等股票涨后出手赚取差价这么一种方式

股票市场获利主要是两种:一个是差价,一个是分红
差价获利一种是先买入等上涨之后卖出,另外一种是先借入股票先行卖出,等跌下去的再买回来还掉(这个需要融券支持,目前国内A股仅一部分股票可以实现融资融券)。
分红获利,是指每年或者每半年一次财报公布后的利润分配,其中有派现和送股两种。派现会直接获利现金,但分红后股价会作除权除息处理,股价会相应变化。

I. 如何在理想价位卖出股票

一、怎样在理想价位买入股票
要把握买入点,就必须学会判断股市的走势。底部是由长期下降趋势向长期上升趋势过渡期。当投资者最终对个股的底部和趋势做出准确判断时,你就能掌控市场。
绝大部分多数的投资者来说都是在个股底部并没有构筑完成的时候就买入,然后就长时间地经历着底部的巩固和洗盘,渐渐失去耐心,当股价可能出现一个小幅上升后又回落洗盘的时候,投资者就急忙抛出,而这时候也正是这个股票开始起飞的时候。
所以投资股市一定要把握好股票的最佳买入点。在把握购买点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股价不断向上发展突破前夕;
2,股价突破后的回调。
3、股价回抽完成后可以进入一个上涨主要阶段的追涨买点;
4、注意股票成交量,股价发生变化时,首先必是成交量的变化,然后导致股价的变化。
如果前三个重要条件只要具备其中之一即可,最后就是一个条件则是必须具备的。一般来说,绝大多数股票跟随市场走势。大盘处于不断上升发展趋势时买入股票较易获利,大盘下跌股市赚钱机会不多,所以股票最佳买入点的把握十分重要。
股票买入时间点
(1)大盘下跌时,最好选择低位且抗跌的股票。
因此,选股应选择安全的股票。安全股是低股和抗跌股。因此,当市场下跌时,会出现很多低位股票,我们在市场中找到一些对下跌股票有抵抗力的股票。所以,大盘指数下跌的时候是选股的好时机,此时能选出一个安全的好股票。
(2)当市场刚刚触底时,是选择热点板块、龙头股和低强势股的最佳时机。
当大盘刚见底并且启动的时候,也是选股的好时机。如果市场大盘不是底部,则不能进行选股买股,因为在大盘见顶的时候,任何选股方法研究都是我们没有用的,只有在市场底部的时候才买入股票。这是选股技术的关键点之一。
二、怎样在理想价位卖出股票
买对股票只完成投资过程的一半或更少,跟踪股票,并在股价大幅上涨之后卖掉股票,所以对于如何卖股票同样也是至关重要。俗话说,能买的是银,能卖的是金。如果买了好的股票,未能选择好的卖出时机,将会带来诸多遗憾。
“赌徒谬论”抛售股票是最难的事。买者一旦买了股票,他是持有还是卖出,决定会比较困难,投资者正确抛售股票的概率很低。究其问题根源,起因于心理学上的“赌徒谬误“。
如果你一次掷出2点5次,你再次掷出2点的几率将小于1/6。这种传统说法对不对呢?如果你对这个社会问题回答说“对“,你就陷入了一个所谓“赌徒谬误“之中。掷骰子时,每次掷出的点数与之前掷出的点数无关。
“赌徒谬误“是说当一个赌徒看到中国连续不断抛出的10次正面硬币问题之后,他将倾向于选择相信自己下一次将抛出反面硬币。
“赌徒谬误“其根本原因是参与者的启发式思维:人们倾向于认为,如果一件事总是有一个接连的结果,那么很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来对其进行“平衡”。
在股票市场市场上,“赌徒谬误“主要表现为投资者在股价上涨时,急于抛出股票,实现价值增值,股价下跌时,则不会进行及时止损,而是继续持有,避免投资亏损,并且我们期待着股价会反弹,而且连跌股票的持有时间要显着高于连涨股票,即“跌得越多,投资者越是持有“。
因此,投资股市必须把握股票的最佳卖点,在把握卖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金九银十,五穷六绝七翻身,年前必有一跌。这些在股票市场上是众所周知的,也就是说九月和十月会有一个好的市场,五月和六月会有一个坏的市场,七月好,每个中国新年 a 股都会有一个下跌。根据我们这些顺口溜的话股票市场一般选择最佳的卖出时间是十月革命以后,春节之前,四月份。也就是说,每年的这三个时间段将是a股变现最差的时候,出票优先。
2,上午十点以后,下午进行两点半以后。经常看盘的投资者都知道,A股市场一天中有两个时间内较为活跃,一个是上午开盘后半小时,也就是上午10点前,另一个是临近下午尾盘的半小时(下午2点半到3点)。如果我们决定当天出掉股票,可以选择一个上午十点以后,该涨的早都涨过了,没涨的上午机会也不多了,这个时候出掉股票比较科学合理;下午两点半以后,如果午后出现跳水那就尽快出掉,如果存在两点半以后手中个股还是没动静,可能今天的机会就没有了,可以充分考虑在临近收盘时出掉。
股票卖出时间点:
(1) 最好在上涨途中卖出。在上涨途中,投资者占主导地位,拥有主导权;如果投资者在下跌的途中卖出,就会发展面临一个被动逃跑的情况,就会有所减少损失,严重问题的话,若恰好我们遇到跌停,投资者就没有卖的机会。
(2)卖出股票时要果断。投资者一旦我们决定卖出股票市场的话,就要有坚定的魄力,不要在意盘中高低,只要有盈利,就是一个正确的操作。
(3)注重正面的卖点。在股市中,这是一个比较简单容易进行把握的卖点,投资者都清楚公司在公布利好消息之前,股价就会导致出现连续性的拔高,在一般这种情况下,主力都是借着利好出货的,利好公布其实是短期内最大的利空。好公告后,如果没有涨停,就要坚决卖出。
(4)把握好高位开始放量的卖点。股市往上走对投资者来说是常识,但在主要的上涨浪中,股票筹码被锁定后,越往高处走,就越不需要更多的量能来实现上涨。股价处于高位震荡,放出巨量,就说明主力是一路派发的,有可能我们会在短时间内见顶。在发行后的一两天内,短期应适时出售。
(5)高位收阴线也是我们一个重要卖点。如果投资者不在阳线卖出,股价达到高位后,阴线出现了,没有进一步上涨的机会,这种情况就是买断。若伴随放出一个巨量的情况,就是见顶信号,必须要进行坚决的卖出,持币观望。
个股布局上,我的一贯作风就是提前埋伏潜力股,而且我每天圈子都会准时公布三支一周内能涨幅30%以上的票,例如:3月24号早盘提示的002269美邦服饰 ,盈利137%。3月11号早盘提示的南网能源,目前盈82%。对于20%以下的票,我不屑一顾!相信跟上节奏的朋友现在都已盆满钵溢 ,等待下波机会了,本周金股已经发布,公众号(晓亦解盘)中自行查看!绝对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