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6大传媒集团是
NO.1 Omnicom集团(纽约),中文名:宏盟集团
NO.2 WPP集团(伦敦),简称:WPP
NO.3 Interpublic集团(纽约),简称:IPG
NO.4 Publicis Groupe(巴黎),中文名:阳狮集团
NO.5 Dentsu电通(东京),中文名:电通
NO.6 Havas(法国)
㈡ 美国福克斯广播公司的节目介绍
⒈主要频道
⑴福克斯新闻频道(FOx News Channel)
福克斯新闻频道(FOX News Channel,简称FNC)成立于1996年,并发展成为与CNN以及MSNBC新闻频道鼎足而三的全天候新闻频道。在福克斯有线电视网的基础上,这个新闻频道一开始就占有了美国l。700万户家庭。福克斯新闻台对观众的承诺是公平及客观地报道新闻,其分布世界各地的新闻分社拥有大批获奖记者,提供直接而有力度的新闻报道。福克斯新闻台是美国惟一一个每小时都能够提供最新消息的新闻传播网络。从早上6时至下午5时(美国东部时间),福克斯新闻台在每个小时开始及结束时均会提供最新的新闻报告,然后深入探讨各个不同专题,例如:健康、娱乐、体育、金融、生活方式、宗教、家庭、心理及政治等。福克斯新闻频道在新闻的制作中,在背景设计上颇具匠心,最大可能地增加信息容量。在新闻报道中,电视画面上会打出相关资料或数据。福克斯新闻频道致力于为观众提供透明度高,准确客观的新闻消息,并为观众呈献有关国际问题的全面可靠的报道。
⑵福克斯体育网(FOX Sports NetWorks)
福克斯体育网(FOX Sports Networks)成立于1996年4月,是由福克斯公司和自由媒体公司(Liberty Media Corporation)合资而成。1999年,福克斯将其所有股份全部买下,从此福克斯体育网完全属于福克斯公司所有。福克斯体育电视网(FOX Spinls NetWorks)通过21个所有的或者是控股的地方体育有线电视网向7900万个家庭提供体育电视节目。在全国性体育节目制作公司福克斯体育网(FOX Sports Networks)中控股50%r,为电视网进行节目供应。旗下还有FX娱乐电视网,以及40%麦迪逊广场花园的股份。福克斯体育电视网播出全国50%的体育节目,为各大电视网提供节目内容o
2.品牌节目介绍
1987年,福克斯电视网开始播出节目,为争夺前三大电视网的受众市场,通过精确的市场调查,把节目的定位主要确立在年轻的都市男性受众上。由于福克斯电视网~开始就瞄准了年轻一代的城市观众,所以它播出的节目大多为娱乐和体育节目以及电视剧等。从整体上来说,福克斯的电视节目以新鲜刺激为特色,受众以年轻人为主体。
⑴美国偶像
由Simon Cowell主持的《美国偶像》(Ametrican idol)节目(参见图1—9)连创收视率新高,被誉为“福克斯电视台的福星”,吸引了众多18—49岁年龄段的观众。据2003年美国摩根·斯坦利(MorganStanley)公司分析师理乍得·毕络提供的一项报告显示,该节目为福克斯公司盈利l亿美元。收视率曾击败收视率“大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全国广播公司(NBC),跃居第一。《美国偶像》实际是美国的业余青年歌手大奖赛,源于由英国金牌经理人富勒构思的《流行偶像》Pop idol)节目。最近风靡世界的“草根偶像”孔庆祥就是通过《美国偶像》的选秀节目“脱颖而出”的。
⑵辛普森一家
1986年,默多克创立福克斯广播公司时着名动画片《辛普森一家》就开始热播,当时同《和孩子一起结婚》一起创下收视率高峰。片中以主人公辛普森~家单调而又不寻常的生活为题材,他们的经历讽刺着当代美国社会的生活和文化。辛普森一家的形象随着电视剧的走红而成为世界性的流行符号,其中爱捣乱的长子巴特·辛普森已经成为一个大众偶像。这部卡通剧另一特色是邀请许多政界、商界和演艺界名人在片中客串配音,其中有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比尔·克林顿、吉米·卡特,以及默多克、比尔·盖茨、《时间简史》作者斯蒂芬·霍金、歌手埃尔顿·约翰、演员伊丽莎白·泰勒、乔治·克鲁尼、英国首相布莱尔及中国的姚明等人。
经典剧目还有24小时、识骨寻踪、豪斯医生、橘子郡男孩、左右做人难(Malcom in the middle),着名的科幻系列剧X档案以及詹姆斯卡梅隆制作的末世黑天是也是Fox出品。
三、经营与管理
1.通过购并,快速拓展
FOX的扩展路径非常清晰,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甚至不惜巨额负债来获得购并机会,借助购并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壮大。1987年,默多克和新世界传播集团(New Wodd Commu—nications Group)的总裁罗纳德·帕瑞曼(Ronald Perelman)达成协议,FOX投资5亿美元给新世界传播集团,作为交换,在美国国内拥有一些电视台的新世界传播集团把自己12家附属于三大广播电视网的城市电视台(主要分布在达拉斯、底特律、亚特兰大等地)转为福克斯电视网的附属台。当时,这笔买卖并没有引起行业内人士的过多注意,但此后福克斯便晋升美国“四大电视网”之列。1999年之后,有50家城市电视台加入福克斯的联盟,福克斯电视网的成员达到188家电视台,其中包括列入全国前20名排位的达拉斯电视台和圣路易斯电视台o 188家附属台的拥有量足以使FOX与三大电视网平起平坐。当时CBS拥有215家电视台;NBC有214家电视台;ABC有225家电视台。据专家估计,FOX的收视率因此上升了约20%。
2.定位明确,优势突出
FOX经营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其目标受众非常明确,瞄准的就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这正是广告商极力寻求的潜在消费对象群体,而三大联播网目标受众则出现了年龄日益老化的情况,所以,相对于三大广播网而言,FOX的定位和市场细分对广告商无疑具备更大的吸引力。在吸引目标受众眼球方面,FOX是不惜血本的。1993年12月,FOX付出16亿美元争夺到了全美橄榄球联盟比赛4年的转播权,而CBS在近40年中对该联盟赛事转播的垄断价格仅为4亿美元。为此,FOX每年将损失1亿美元,但橄榄球联盟比赛的转播给FOX带来数以万计的观众。
3.及时调整,差异化经营
FOX对经营重点的调整富于前瞻性,并且能针对市场情况做及时的调整,力图相对其他竞争对手采取有差异的经营。2005年5月19日,FOX宣布计划在下一年度将经营重点放在情节喜剧上,以此减少其对《美国偶像》真人秀的依赖。尽管美国偶像是美国收视率排第二位的节目,拥有2000多万的观众,但其内容的不确定性导致节目对吸引广告商来说并不是很好的选择。根据计划,FOX将于2005年9月份推出12个情节喜剧,这比同类竞争者的秋季方案多出一倍以上。据FOX娱乐部经理Liguori所称,公司将与对手ABC、NBC及CBS采取不同的竞争策略。消息发布后,新闻集团每股股价上涨0.05~15.43美元。
三、FOX的大事记
1904年,匈牙利籍移民威廉·福克斯出资1600美元购买了纽约市尼克罗丁频道,并将其扭亏为盈。很快,他和两名合伙人又掌管了纽约市的25家电影院。三人随即创办了一个电影交易公司——The Greater New York Rental Company。
1913年,成立电影制作公司(Box Office Attraction Company),开始进行电影制作。
1915年,成立福克斯影业集团,将工作室迁往加利福尼亚州。福克斯影业集团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家集电影制作、发行、放映于一体的公司。
1935年,福克斯影业集团同前“华纳兄弟”公司前制片人Darryl Zanuck创办了两年的“20世纪图景”公司合并,组成了20世纪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公司在Zanuck的领导下,1930~1940年间曾经发展得十分繁荣,制作了两部着名电影《怒火之花》(The Grapes of Wrath)和《慧星美人》(Af2 About Eve)。19世纪60年代,制作发行了着名电影《音乐之声》,公司因此声誉鹊起。1977年,出产电影《星球大战》,创下了当时电影史上最高票房纪录。1981年,石油商马文·戴维斯出资72200美元购买了20世纪福克斯公司。1985年,公司再易其手,被新闻集团总裁默多克买下。1986年,默多克从国际媒体集团Metromedia手中买到6家电视台,创办了福克斯广播公司(FOX Broadcasting Company)。当时热播的节目是《和孩子一起结婚》以及《辛普森一家》。1995年,默多克出任新闻集团执行总裁(CEO)。1996年,默多克创办福克斯新闻频道FOX News Channel。1997年,购买了Pat Robertson的国际家庭娱乐公司(International Family Entertainment)。1996年,该公司加入自由媒体集团(Liberty Media),成为迪斯尼下属ESPN体育网的强劲对手。1997年,福克斯电视公司的排名从1996年的第五位跃居1997年的第一位,覆盖率达到34.8%,拥有23座自己的电视台,比第二名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多9座。1998年11月,福克斯娱乐集团(FOX Entertainment Group)成立。成立之初,融资2.8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媒体集团。tvtnt 1998年,默多克收购了斯坦普斯体育中心俱乐部40%的股份,因此可以获得洛杉矶国王队和洛杉矶湖人队少量分成。1999年,新闻集团购买了福克斯/自由电视网(FOX/Liberty Networks)50%的业务。至此,福克斯/自由电视网已经不属于自由媒体旗下,而正式收归于福克斯(后更名为福克斯体育网FOX Sports Networks)。而自由媒体公司也获得了新闻集团8%的股权。2000年6月,公司对内部有线电视业务(包括福克斯新闻频道)重新进行了整合,组成了一个新的分支机构——福克斯有线电视网,其中包括福克斯新闻频道、福克斯体育网、福克斯电影频道等。
㈢ 美国自由媒体集团的介绍
自由媒体集团是世界六大媒体集团之一,同时也是新闻集团的第二大股东和时代华纳的最大股东。总裁是约翰·马龙先生。LMC 自由媒体集团是世界最大的传媒联合企业之一,它是美国在线/ 时代华纳公司最大的股东,也是仅次于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自由媒体集团在美国、欧洲、南美及亚洲等地的视频节目、通讯、技术 和互联网等领域均有广泛投资。其他主要资产包括在星光映佳集团、探 索通讯公司(Discovery)、QVC公司、SPRINTPCS集团、摩托罗拉公司 (Motorola)、博酷在线等的投资。国际方面,自由媒体集团通过日本的JUPITER和 英国的西部电信成为当地有线运营和节目平台的主要产权合伙人。在南美、澳大利亚及欧 洲大部分地区,它与UPC公司一起经营有线电视。自由媒体集团拥有映佳国际传播公司90%的股份。自由媒体集团的任务是管理其资产,使其每股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值。
㈣ 毒丸计划中折价购已方新发股票和对方新发股票都是什么意思呀
在所有反收购案例中,毒丸(poisonpill)长期以来就是理想武器。毒丸计划是美国着名的并购律师马丁·利普顿(MartinLipton)1982年发明的,正式名称为“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最初的形式很简单,就是目标公司向普通股股东发行优先股,一旦公司被收购,股东持有的优先股就可以转换为一定数额的收购方股票。 在最常见的形式中,一旦未经认可的一方收购了目标公司一大笔股份(一般是10%至20%的股份)时,毒丸计划就会启动,导致新股充斥市场。一旦毒丸计划被触发,其他所有的股东都有机会以低价买进新股。这样就大大地稀释了收购方的股权,继而使收购变得代价高昂,从而达到抵制收购的目的。美国有超过2000家公司拥有这种工具。
“毒丸”计划一般分为“弹出”计划和“弹入”计划。“弹出”计划通常指履行购股权,购买优先股。譬如,以100元购买的优先股可以转换成目标公司200元的股票。“弹出”计划最初的影响是提高股东在收购中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如果目标公司的股价为50元,那么股东就不会接受所有低于150元的收购要约。因为150元是股东可以从购股权中得到的溢价,它等于50元的股价加上200元的股票减去100元的购股成本。这时,股东可以获得的最低股票溢价是200%。
在“弹入”计划中,目标公司以很高的溢价购回其发行的购股权,通常溢价高达100%,就是说,100元的优先股以200元的价格被购回。而敌意收购者或触发这一事件的大股东则不在回购之列。这样就稀释了收购者在目标公司的权益。“弹入”计划经常被包括在一个有效的“弹出”计划中。“毒丸”计划在美国是经过1985年德拉瓦斯切斯利(DelawanceChancery)法院的判决才被合法化的,由于它不需要股东的直接批准就可以实施,故在八十年代后期被广泛采用。
毒丸计划一经采用,至少会产生两个效果:其一,对恶意收购方产生威慑作用;其二,对采用该计划的公司有兴趣的收购方会减少。
有许多研究认为,毒丸计划这一反收购工具往往用于抬高主动收购方的价码,而非真正阻碍交易的达成。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易手率高,公司股权控制变化极大,毒丸计划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反收购手段。但在公司治理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毒丸计划的采用率已大幅度下降。公司董事会不愿给外界造成层层防护的印象。公司治理评估机构也往往给那些有毒丸计划的公司较低的评级。一般情况下,投资者也不愿意看到董事会人为设立一道阻碍资本自由流通的障碍
毒丸术有如下常见表现形式:
1、股东权利计划
该计划表现为公司赋予其股东某种权利,多半以权证的形式体现。
[1.1]权证的价格一般被定为公司股票市价的2-5倍,当公司被收购且被合并时,权证持有人有权以权证购买新公司/合并后公司的股票。例如,A公司股票并购前的市价为5美元/股,其毒丸权证的执行价格被定为股票市价的3倍即15美元,此时B公司拟收购A公司(吸收合并情形),或B公司收购A公司后新设合并成立C公司(新设合并情形),若并购后的合并公司/新公司的股票市价为20美元/股,则原A公司股东即权证持有人可以15美元的价格购买3股B公司(吸收合并情形)或C公司(新设合并情形)股票,对应市值就达到3股×20美元/股=60美元。
[1.2]当恶意收购者收集超过了公司预定比例(比如15%)的股票后,除恶意收购者以外的权证持有人被授权可以半价或折扣一定的比例购买公司股票。在某些情况下,每一权证可以直接兑换该公司1股普通股。
[1.3]当目标公司遭受被并购风险时,权证持有人可以目标公司董事会认可的任何“合理”价格,向其出售手中所持目标公司股票套取现金、短期优先票据或其他证券,若目标公司股票出售比例较高,则必然大大消耗/耗尽目标公司现金,致使目标公司现金流吃紧,财务状况极其恶化,使恶意收购者望而却步。
2、兑换毒债
这就是指公司在发行债券或借贷时订立毒药条款,该条款往往作如下规定,即在公司遇到恶意并购时,赋予债权人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行使向公司要求提前赎回债券、清偿借贷或将债券转换成股票的选择权。这种毒药条款存在,促进了债券发行,大为增加了债券的吸引力,并且令债权人有可能从接收性出价中获得意外收获。
毒丸术也可作如下分类:
1、负债毒丸计划
该计划指目标公司在恶意收购威胁下大量增加自身负债,降低企业被收购的吸引力。例如,目标公司发行债券并约定在公司股权发生大规模转移时,债券持有人可要求立刻兑付,从而使收购公司在收购后立即面临巨额现金支出,降低其收购兴趣。
2、人员毒丸计划
该计划指目标公司全部/绝大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共同签署协议,在目标公司被以不公平价格收购,并且这些人中有一人在收购后将被降职或革职时,全部管理人员将集体辞职。这一策略不仅保护了目标公司股东的利益,而且会使收购方慎重考虑收购后更换管理层对公司带来的巨大影响。
作为防御性条款,正常情况下,毒丸术体现不出其存在价值。但公司一旦遇到恶意收购,或恶意收购者收集公司股票超过了预定比例,则该等权证及条款的作用就立刻显现出来。毒丸术的实施,或者是权证持有人以优惠价格购得兼并公司股票(吸收合并情形)或合并后新公司股票(新设合并情形)或者是债权人依据毒药条款向目标公司要求提前赎回债券、清偿借贷或将债券转换成股票,从而客观上稀释了恶意收购者的持股比例,增大收购成本,或者使目标公司现金流出现重大困难,引发财务风险,使恶意收购者一接手即举步维艰,这种感觉,好似人吞下毒丸,得不偿失。
在过去的20多 年中,毒丸一直是公司最受欢迎的反收购策略之一,毒丸计划的着名案例有仁科与甲骨文,新闻集团与自由传媒集团,克朗.兹拉巴与戈德史密斯等等。
美国两案例:
1984 年,克朗.兹拉巴公司为抵御并购专家戈德史密斯的收购,制定了一套三重毒丸计划:一是压低股息;二是宣布新股东没有选举权,董事会每年最多更换1/3,任何重大决定须经董事会2/3票通过;三是公司高级负责人离职时须支付其3年工资和全部退休金,总计1亿美元,公司骨干离职时须支付其半年工资,总计300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戈德史密斯避其锋芒,曲线进攻。他一方面突然对外宣布收购计划,促使毫无准备的投资者大肆抛售克朗公司股票,导致股价大跌;另一方面暗地收购克朗公司各位大股东和董事的股票。到1985年7月15日,戈德史密斯持有的克朗公司股份已超过 50%。由于他只是购买股票而并没有进行合并这一触发毒丸计划的条件,所以他没有触发“毒丸”。其实已暗中控制了公司。7月25日,戈德史密斯召集了临时股东大会,他凭借控股地位成为克朗公司的新任董事长并宣布取消毒丸计划。
另一个例子是,20年之后,2004年11月,自由传媒集团与美林公司签订了一项股票收购协议。自由传媒集团有权在2005年4月从美林手中收购新闻集团大约 8%有投票权的股票,这一计划将使自由传媒集团所持有的新闻集团具有投票权的股权比例增至17%,仅次于默多克的19.5%。传媒大亨默多克绝对不允许他计划传位给儿子的新闻集团的控制权受到任何侵犯,随即发布一项反收购股东权益计划:当有人收购公司的股份超过15%,或者持股数已超过15%的股东增持1%的股份时,公司现有的每一位股东将有权以半价购买公司的股票,购买量是其已持有股份的一半。这一毒丸一旦被激活,自由传媒集团如果想收购新闻集团更多的股份,将需额外付出数倍的代价。新闻集团发布这一消息后,自由传媒集团的老板马龙马上顺水推舟卖一个人情,不再继续增持新闻集团的股份,维持第二大股东的地位。
新浪案例:
美国东部时间2005年2月18日19:00(北京时间2月19日8:00)消息,盛大(Nasdaq:SNDA)于美国当地时间周五透露,截至2005年2月10日,该公司同控股股东地平线媒体有限公司一起通过公开股票市场交易收购了新浪公司(Nasdaq:SINA)大约19.5%的已发行普通股。而且,盛大已经按照美国证券法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Schele 13 D报告,该公司在报告中表明了对所持有新浪股票的受益所有权,同时还公布了相关交易以及其它需要在Schele 13 D中报告的特定内容。紧接着,2月19日23时,新浪CEO兼总裁汪延代表管委会发给全体员工一封信,表明了新浪不被控制不受影响的态度。2 月24 日,新浪正式表态,不欢迎通过购买股票的方式控制新浪,同时其管理层抛出“毒丸”计划,以反击盛大收购。根据Nasdaq 数据显示,盛大此时的市值约为21.3亿美元,新浪是12.9 亿美元。在一般情况下,新浪可以以每份购股权0.001美元或经调整的价格赎回购股权,也可以在某位个人或团体获得新浪10% 或以上的普通股以前(或其获得新浪10%或以上普通股的10天之内)终止该购股权计划。最终盛大只能无奈放弃新浪。
盛大对新浪的股票收购,“这是在美国资本市场上第一次一个亚洲公司对另一个亚洲公司进行‘没有想到的’收购。无论对法律界还是投资银行界来说都是里程碑式的事情。”
九城案例:
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1月8日6:00(北京时间1月8日19:00)消息,第九城市(Nasdaq:NCTY,以下简称“九城”)今天宣布,为保护九城及其股东的最佳利益,该公司董事会已决定实施一项股东权益计划。
在2009年1月22日营业结束后,每一份第九城市已发行普通股将被授予一份权益,该权益将附属于九城已发行股份上,而不会单独发放权益证明。仅当某一个人或团体(即收购人)拥有九城不少于15%有投票权的股份(即触发事件)时,该权益方能被行使。
在触发事件发生后,除收购人外的股东可以以股东权益计划中设定的行权价格购买价值为行权价格两倍的股权。除非被九城中止,或在到期前被九城赎回权益,此项股东权益计划直至2019年1月8日前均有效。
过去52周,第九城市最高股价为28.5美元,最低股价为9.97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