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十二地支
十二地支。《尔雅·释天》中讲,“岁阴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月。同样十二地支的顺序也蕴含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子”就是“孽”,表示万物繁茂的意思;“丑”就是“纽”,是用绳子捆住的意思;“寅”就是“演”,指万物开始生长的意思;“卯”就是“茂”,指万物茂盛的意思;“辰”就是“震”,指万物震动生长的意思;“巳”就是“已”,指万物已成的意思;“午”就是“仵”,指万物已过极盛之时,又是阴阳相交的时候;“未”就是“味”,是万物已成有滋味;“申”就是“身”,是万物初具形体的意思;“酉”就是“鲍”,指万物十分成熟的意思;“戌”就是“灭”,指万物消灭归土;“亥”就是“核”,指万物成种子的意思。
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亥子属水,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辰戌丑未属土。
十二地支配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地支二合局:子丑合化土,寅亥合化木,卯戌合化火,辰酉合化金,巳申合化水,午未合化土。
十二地支三合局:申子辰合化水局,亥卯未合化木局,寅午戌合化火局,巳酉丑合化金局。
十二地支三会局:寅卯辰会木局,巳午未会火局,申酉戌会金局,亥子丑会水局。
十二地支相冲: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
十二地支相害: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巳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戌相害 。
十二地支相刑:子卯相刑为无礼之刑,寅巳申为恃势之刑,丑未戌为无恩之刑,辰午酉亥为自刑。
十二地支暗藏:子宫癸,丑宫己癸辛,寅宫甲丙戊,卯宫乙,辰宫戊乙癸,巳宫丙戊庚,午宫丁己,未宫己丁乙,申宫庚壬戊,酉宫辛,戌宫戊辛丁,亥宫壬甲。
天干地支配五行方位:甲乙寅卯东方木,丙丁巳午南方火,戊己中央土,辰戌丑未四库土,庚辛申酉西方金,壬癸亥子北方水。
⑵ “十二地支”各表示什么
“十二地支”表示如下;
1子是兹,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2丑是纽,既萌而系长;
3寅是移,指物芽稍吐而伸之移出于地;
4卯是冒,指万物冒地而出;
5辰是震,物经为动而长;
6已是起,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7午是仵,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8未是昧,阴气已长,万物稍衰,体暧昧;
9中是身,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10酉是老,万物老极而成熟;
11戍是灭,万物皆衰灭;
12亥是核,万物收藏皆坚核。
⑶ 十二天干,十二地支,分别是什么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于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补充典故: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于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
⑷ 十二地支是什么他们的由来和与他们相对的又是什么麻烦高手解答
十二地支。《尔雅·释天》中讲,“岁阴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月。同样十二地支的顺序也蕴含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子”就是“孽”,表示万物繁茂的意思;“丑”就是“纽”,是用绳子捆住的意思;“寅”就是“演”,指万物开始生长的意思;“卯”就是“茂”,指万物茂盛的意思;“辰”就是“震”,指万物震动生长的意思;“巳”就是“已”,指万物已成的意思;“午”就是“仵”,指万物已过极盛之时,又是阴阳相交的时候;“未”就是“味”,是万物已成有滋味;“申”就是“身”,是万物初具形体的意思;“酉”就是“鲍”,指万物十分成熟的意思;“戌”就是“灭”,指万物消灭归土;“亥”就是“核”,指万物成种子的意思。
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亥子属水,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辰戌丑未属土
十二地支配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地支二合局:子丑合化土,寅亥合化木,卯戌合化火,辰酉合化金,巳申合化水,午未合化土
十二地支三合局:申子辰合化水局,亥卯未合化木局,寅午戌合化火局,巳酉丑合化金局
十二地支三会局:寅卯辰会木局,巳午未会火局,申酉戌会金局,亥子丑会水局
十二地支相冲: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
十二地支相害: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巳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戌相害
十二地支相刑:子卯相刑为无礼之刑,寅巳申为恃势之刑,丑未戌为无恩之刑,辰午酉亥为自刑
十二地支暗藏:子宫癸,丑宫己癸辛,寅宫甲丙戊,卯宫乙,辰宫戊乙癸,巳宫丙戊庚,午宫丁己,未宫己丁乙,申宫庚壬戊,酉宫辛,戌宫戊辛丁,亥宫壬甲
天干地支配五行方位:甲乙寅卯东方木,丙丁巳午南方火,戊己中央土,辰戌丑未四库土,庚辛申酉西方金,壬癸亥子北方水
⑸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用来表示什么
在中国古代,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作“十天干”,据史料记载天干来源于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一种非汉藏语的数词系统,当初所使用民族可能融入了汉族,也可能离开了汉族,但是他们所使用的文字在中原留存了下来。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被称作十二地支,地支是中古古代天文学的核心内容,天文即对星象的观察所总结规律。天干与地支按照一个固定的顺序排列组合就组成了干支纪法。
天干中的:乙、丁、己、辛、癸为阴, 甲、丙、戊、庚、壬为阳。地支中:丑、卯、巳、未、酉、亥为阴,子、寅、辰、午、申、戊为阳。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以阳配阳,阴配阴的组合相搭配,天干从甲开始,地支从子开始,每年按照顺序各取一个字,组成一个干支,这就是干支纪年法。用上述方法继续类推就可以天干用六轮,地支用五轮,正好配一周为六十年,这就是所说的一个甲子,也叫六十花甲。
干支纪年法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它与国代的天文,历法,祭祀,数学,哲学,文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它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块瑰宝,它代表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应该被每个中国人所熟知,也都应该得到我们的传承。
⑹ 十天干,十二地支分别是什么
在中国传统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大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天干中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丑卯巳未酉亥为阴,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配是阳配阳,阴配阴,如甲为阳,子为阳,可配成甲子,乙为阴,丑为阴,可以配成乙丑,甲为阳,丑为阴,不能相配,以此类推,天干用六轮,地支用五轮,正好配一周为60年,这叫一个甲子,也叫六十花甲。
⑺ 与十二生肖所对应的十二地支是什么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生肖是指: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7)十二地支对应股票板块扩展阅读:
在夏代就有了十天干的记日法,而商代,也出现了十二地支纪日,商代还没有发现十二兽纪年法的使用,这说明十二兽记年法形成于商代之后,同时也说明十二地支早于十二兽,十二兽的起源与十二地支有着密切的关系。
十二地支起源极早。从眼下的资料看来,对十二生肖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战国时期,因此十二地支应早于十二生肖或十二兽。大概由于干支纪年法不易记,可能主要用于朝廷和知识阶层,而十二兽纪年法形象易记,所以民间后来就主要采用十二兽纪年法。
⑻ 十二地支对应的生肖是什么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生肖是指: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来源
远古的天皇时代,已有干支历法及岁时的雏形。“干支”古名“岁”(摄提)。明代着名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古代文献文记载确定天皇氏时代已发明干支历,在其着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载。天干地支的这一发明影响深远,后世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北宋时编撰的官方正史着作《资治通鉴》就以这套干支术语纪年)。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十二地支
⑼ 十二地支对应什么方向
子:五行属阳水,位居北方。
丑:五行属阴土,位居东北方。
寅:五行属阳木,位居东北方。
卯:五行属阴木,位居东方。
辰:五行属阳土,位居东南方。
巳:五行属阴火,位居东南方。
午:五行属阳火,位居南方。
未:五行属阴土,位居西南。
申:五行属阳金,位居西南方。
酉:五行属阴金,位居西方。
戌:五行属阳土,位居西北方。
亥:五行属阴水,位居西北方。
⑽ 十二生肖对应的方位是什么
1、东【卯兔】;西【酉鸡】;南【午马】;北【子鼠】。组成“子午卯酉”、“四败”。有逢和而喜冲。
2、东北偏东【寅虎】;西南偏西【申猴】;东南偏南【巳蛇】;西北偏北【亥猪】。寅申巳亥组成“四生”:火生于寅;水生于申;金生于巳;木生于亥。四生忌“冲”。
3、东南偏东【辰龙】;西北偏西【戌狗】;东北偏北【丑牛】;西南偏南【未羊】。辰戌丑未组成“四库”也。宜冲开。
这就是十二生肖的方位,与组合、喜忌。
一般确定家人适合在什么位置居住采用后天八卦图来确定,可以结合自己的属相,确定自己适合居住在什么位置;这里有个原则一般来说是这样的:
1、属相子鼠适合居住在房屋的东北、西北、西方;忌住东方、南方;
2、属相丑牛适合居住在房屋的东北、北方、东南、西方;忌住西南、西北;
3、属相寅虎适合居住在房屋的西北、东北、东方;忌住东南、西南;
4、属相卯兔适合居住在房屋的东方、东南、西南;忌住西北、西方;
5、属相辰龙适合居住在房屋的东方、西南、北方;忌住西北;
6、属相巳蛇适合居住在房屋的南方、西方、西南、东南;忌住东北、西北;
7、属相午马适合居住在房屋的西北、东方、东南;忌住北方、西南;
8、属相未羊适合居住在房屋的南方、西南、西北;忌住北方、东北、东方;
9、属相申猴适合居住在房屋的西南、西方、东南;忌住东北、西北、北方;
10、属相酉鸡适合居住在房屋的东方、西南、西北、东北;忌住西方、北方;
11、属相戌狗适居住在房屋的南方、西北、北方、东方;忌住东南、西方;
12、属相亥猪适居住在房屋的东北、西边、西南、北方;忌住西北、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