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菱公司的简介
日本三菱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联合企业,其全球业务包括在日本有 35 个机构,在海外有 115 个机构
1946年,根据当时的战后政府的政策,三菱被分割成许多独立的公司。这些新的独立公司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发展壮大。随着美国对日本战后政策的变化,这些公司又开始相互密切合作并最终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实体称为三菱集团或三菱系列
其中着名的公司是三菱重工,它属于三菱财阀的成员。今天的日本财阀,是以所谓keiretsu(日文汉字“系列”的发音)的形式出现的。三菱系列公司均为三菱集团组织“金曜会”(意为星期五俱乐部)的成员,它们包括:旭硝子(玻璃、化工方面公司)、麒麟啤酒、新日本石油、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东京三菱银行、尼康相机、日本邮船、P.S三菱(从事建筑行业)、三菱铝业(Mitsubishi Aluminum)、三菱化学、三菱化工机、三菱气体化工、三菱地所(从事房地产业)、三菱自动车、三菱重工、三菱树脂、三菱商事、三菱信托银行、三菱伸铜、三菱制钢、三菱制纸、三菱仓库、三菱综合研究所(日文汉字为“三菱总合研究所”)、三菱电机、三菱电线工业、三菱扶桑卡客车、三菱材料(Mitsubishi Materials)、三菱人造纤维(“三菱Rayon”)、明治安田生命保险
‘贰’ 日本三菱集团的创始人是谁
岩崎弥太郎是日本“第一财阀”三菱集团的创始人,他幼时生活在下层社会,由下级官员开始,逐步走上了经商的道路。由于经营官方的“土佐商会”成绩卓着,后来他买下了商会,并改名为“三菱商会”,从事船运业。几经周折,三菱不断壮大,已拥有61艘汽船,占日本全国汽船总吨位的73%,成为海上霸王。岩崎弥太郎因病去世后。其弟弟岩崎弥之助继承了家业,使三菱又由“海上王国”变成了“陆上王国”。到1970年,三菱垄断集团44个公司的总资产已占日本全部企业总资产的1/10,被称为日本“最强最大的企业军团”。
1834年12月11日,岩崎弥太郎出生在四国安艺郡井口村的一个“地下浪人”的家庭。
1869年1月,因长崎土佐商会已被封闭,弥太郎由长崎调至土佐藩开成馆大阪商会,7月被任命为开成馆代理干事。
1870年,土佐藩基于财务困难,决定缩小“大阪商会”。也正是这一年,明治维新政府认为藩营事业会压迫民间企业,决定大举废止藩营事业。弥太郎在这一年9月来到东京,与后藤等商谈,决定9月底“大阪商会”脱藩自立,以“土佐开成商社”这一民间商社的名义继续营运。但是新商会在正式开张时,商号却不叫“土佐开成商社”,而称“九十九商会”。这个商号取名于土佐九十九湾。
1872年1月,“九十九商会”改为“三川商会”。1873年3月,弥太郎又将“三川商会”改名为“三菱商会”,正式向各界表明,三菱商会是他个人的企业。
三菱商会拥有原来隶属于藩的商会财产以及汽船6艘、拖船2艘,库船、帆船、脚船各1艘。弥太郎长久以来在官场服务,虽无大过,但也无所建树。回想过去,弥太郎感慨万千,他决心脱下官服,专心从事海运事业,准备大于一番,希望有所作为。
1869年,涉泽荣一被任命为大藏角租税正(官员),即现在的国税局长。当时,涉泽才30岁,他的上司是比他小一岁的伊藤博文。但是,涉泽在大藏省工作时,和他最默契的上司却是井上馨。
1870年1月,涉泽等组织的邮政蒸汽公司成立后,毫不客气地把许多民间的弱小船运公司挤到破产的边缘,弥太郎的公司也受到很大的冲击。
1873年日本发生政变,一直庇护三井、支援邮政蒸汽分社的井上馨等长州派政治家逐渐失势。结果,井上辞去内阁职务,涉泽也跟着辞职。11月,大久保利通被任命为内务大臣。
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大清帝国的台湾岛。弥太郎积极向大久保利通请示承揽一切军需输送工作。大久保利通同意以771万日元为政府购得13艘汽船,托与三菱。从这个时候开始,涉泽的邮政蒸汽公司与三菱商会的地位就颠倒过来了。侵台之役后,被邮政蒸汽公司视为命脉的补助金也被停掉。政府将邮政蒸汽公司的18艘船以225万日元买下,连同政府所有的13艘几乎不要代价地借给三菱商会。另外,政府又在1875年9月15日发布命令:每年给予三菱25万日元补助金。
1877年,三菱共拥有61艘汽船,吨位高达35464吨,占日本全国汽船总吨数的一半以上,三菱公司一跃成为海上霸王。
从此,弥太郎以汽船为中心,将事业范围扩大到汇兑业、海上保险业、仓储业等。在三菱公司进行押汇的货物都由三菱的船只来运送,由三菱负责保险,收在三菱仓库之中。于是,三菱的汇兑、保险、运输、仓储等方面的利润都成倍地增长,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与三菱公司相反,昔日对三菱不屑一顾的三井物产公司,在三菱的迅速扩张中受到猛烈的冲击。
正当三菱独霸海运,业务如日中天之际,涉泽荣一与三井物产公司的董事长益田孝商量,纠集敌视三菱的地方船只、批发商、货主,采取涉泽最擅长的合股方式,创立一家大型海运公司,企图对“骄恣”的弥太郎进行反击。
他们成立的新公司取名“东京风帆船会社”,投入资金36.6万日元,董事长预定由海军上校远武秀行担任,头取(相当于总经理)由涉泽荣一的堂弟涉泽喜作担任。
面对来势凶猛的威胁,岩崎弥太郎也未敢怠慢。他迅速召开会议寻求对策。
在真真假假的舆论攻势面前,涉泽在米业及银行上早已一天不如一天,如第一国立银行、抄纸公司等都连连亏损,加上谣传四起,更使涉泽等人陷入进退维谷的局面。
另外,弥太郎还开始秘密收购涉泽与三井派合股创立的东京股票交易所的股票。弥太郎绞尽脑汁收购股票的策略成功,涉泽荣一的堂弟涉泽喜作被迫辞去头取之衔。
涉泽虽在与三菱的竞争中败得一塌糊涂,却未彻底垮台,随着局势的发展,意外地得到了卷土重来的契机。
1881年,大久一派的当权者大阪重信被反对派排挤,被迫下台,而弥太郎的支持者大久保利通也被杀。明治政府内部已无人能帮助弥太郎的三菱。而与三井息息相关的井上、同县及伊藤等长州人物开始掌权。下野的大阪组织改进党与政府相抗衡,弥太郎鼎力支持大阪的反政府运动。于是,形成“长州藩阀政府加三井”的联盟对抗“大阪的改进党加三菱”的局面。
对弥太郎而言,真正的龙争虎斗才刚开始。
就在政坛斗争激烈,陷入一片混战之时,涉泽荣一再度活跃起来。他指使心腹田口卯吉在《东京经济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论三菱公司的补助金》的攻击性文章。由于涉泽的推波助澜,三菱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地位。明治当局看到,若是弥太郎的财力和大阪的行动结合在一起,图谋颠覆政府,那将是一件最可怕的事。1882年,明治当局计划成立一个打垮弥太郎三菱公司的大海运公司,由涉泽出面,井上赞助、农商大臣品川负责指挥。
弥太郎在政府这一计划出台前得到消息,立即提出“意见书”阻止,然而政府却以一篇《辨妄草案》的长文加以驳斥。
就这样,规模空前的大公司——共同运输公司按计划成立了。
这个公司采取涉泽最擅长的合股形式,其中260万日元由政府投资,其余由三井集合民间游资形成,共计总创业资本为600万日元。
两家公司为了抢乘客,抢业务,几乎是“不择手段”——共同公司企图通过附赠礼品来吸引乘客;三菱公司也不甘示弱,不惜把船费降到不能再降的地步。
后来,两家公司的竞争演变为降价竞争。最高兴的还是乘客和货主们,他们甚至威胁说:
“你们不多打折扣,我就去坐别家的船。”
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弥太郎以坚定的信念、过人的谋略与共同公司角逐。
他既重视对方的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也非常注意内部整顿。他将公司重新改组,精简人员,削减开支,采取战斗到底的姿态。他的心腹近藤廉平(后来的日本邮船社长)利用公司便笺写私信,弥太郎发现后立刻给予处分:从他月薪(70元)中扣除15元钱。
当时有人讽刺说:
“近藤使用一张纸花了15元,近来物价实在太贵。”
尽管有人觉得弥太郎对属下太苛刻了,但他的办法却的确使三菱走出了危机。
1884年,三菱每吨汽船的平均收入为100元。
与共同公司的竞争,三菱虽获得了胜利,却使它元气大伤,三菱不得不停止香港至琉球间的航线,连三菱汇兑所也被迫停业。而共同公司也筋疲力尽,其股票在1884年下半年已陷入毫无红利的窘境,股价落到面额的2/3以下,持股人争相抛售。弥太郎抓住机会,秘密收购这些抛出的共同公司股票。到1884年末,弥太郎已控制了过半数的股权。
1885年2月7日,岩崎弥太郎因饮酒过量,再加上日夜劳心,胃癌难愈,终于带着无限遗恨撒手西归了。他弟弟岩崎弥之助继承了他未竟的事业。
1885年10月1日,两家公司合并成立日本邮船公司。共同公司出资600万,三菱公司出资500万。由于共同公司股份分散,加上许多股票早已被三菱秘密收购,实际的权力便掌握在弥之助手中,后来,这家新公司终于成为日本最大的公司。
‘叁’ 寻三菱的股票代码,谢谢!
在中国没有三菱的相关股票上市的,在日本有这些公司与三菱有关的,这些都是在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股票及其代码如下:
18710ピーエス三菱
34040三菱レイヨン
36360三菱総合研究所
38640三菱制纸
41820三菱瓦斯化学
41880三菱ケミカル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45080田辺三菱制薬
56320三菱制钢
57110三菱マテリアル
58040三菱电线工业
63310三菱化工机
65030三菱电机
70110三菱重工业
72110三菱自动车工业
79760三菱铅笔
80580三菱商事
83060三菱UFJフィナンシャル・グループ
85930三菱UFJリース
88020三菱地所
93010三菱仓库
‘肆’ 三菱集团是家族企业吗
三菱集团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在明治维新以后,三菱集团才开始步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根据明治政府的增产兴业政策,三菱集团收购了政府管辖的碳业、造船业,进一步扩大了经营范围。
弥太郎过逝后,弥之助、久弥接手三菱集团,更进一步地扩大了三菱集团经营范围,实现了由政治商人向财伐的转化。借助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三菱的事业突飞猛进。三菱合资企业一跃成为拥有银行部、造船部、营业部等部门,以及东京海上火灾、东京仓库等多家公司的垄断企业。从1917年至1921年三菱合资公司直接经营的产业逐渐分离进一步确立了财伐垄断体制。三菱是伴随着明治维新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三菱集团从相关的产业逐渐入手,实现了连续的发展。从海洋运输业到进行海洋运输业不可缺少的燃料--碳业的发展以及造船业的发展,此后转形为三菱重工业,与此同时也开始着手于重化学工业领域。二战后,由于财伐的瓦解,三菱财伐也遭受重创。在财伐解体命令正式出台之后不久,三菱集团的第四代社长长岩崎小弥太也随之愤恨而终。并且,岩崎家族的所有股份全部移交给整理委员会,三菱集团总公司解散。三菱商社在收到占领军队的指令后也被迫解散,三菱重工、三菱矿业也因为经济力过度集中而被分割。
在经历了如此巨大的变动后,三菱又重新作为企业集团出现于世,以1950年朝鲜战争为契机,日本的大企业在战争的破坏与战后的混乱当中重整进行合并。所以原三菱财伐旗下的公司群进行合并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结果。
三菱集团的总经理会议即星期五会议的成员目前有29家公司,是三菱集团的直系企业。此外,三菱集团也包括三菱广告委员会这个组织。但是它的成员是星期五会议成员以外的十七家公司,即三菱醋酸纤维、三菱液化瓦斯、大日本涂料、三菱原子燃料、三菱马洛里冶金工业、大日日本电线、三菱垫肩、东洋制作所、三菱原子工业、三菱履带、三菱精工、三菱事务机械、三菱汽车销售、三菱钻石信用、三菱宇宙软件、三菱矿石送输、三菱综合研究所,这些公司也都是三菱集团的成员,此外也存着许多三菱系统或者被看作是准三菱系统的公司。
三菱的标志是岩崎家族的家族标志“三段菱”和土佐藩主山内家族的家族标志“ 三菱集团
三柏菱”的结合,后来逐渐演变成今天的三菱标志,于明治43年(1910年)以现在的形式用于三菱合资公司的英文版营业指南书上。 三菱(MITSUBISHI)的三个菱形标志原为九十九商会的船旗志,这是19世纪70年代的一家轮船公司,许多三菱公司都是以该公司发展起来的。现在,这个标志是三菱组织中各公司全体职工自豪的象征。并且、对世界各地的顾客来说,这个标志是产品维修保养、质量和服务的保证。
过去七十五年的作品,如Diamante、GTO、Galant、Mirage,RVR,Pajero等车 三菱集团
款,奠定了三菱在车坛上的菱钻形象。现在,这个标志是三菱组织中各公司全体职工的象征。 就专业眼光来看,三菱汽车只是三菱企业的一个部门,却是日本汽车业界,拥有最强研发实力的一家车厂。因为三菱企业的源头-日本邮船、三菱仓库及三菱商社,都是拥有百年商誉的日本“重量级”企业,投资范围及于造船及其他重工业,保险和银行,原子能研究及电脑电子工程,更包括日本的太空研究计画的主干-太空火箭的设计和制造。 如今拥有一百一十五家关系企业及分支机械的三菱集团,奠基于一八七零年的十月,岩崎弥太郎在土佐藩设立的九十九商会,当时是贩售铸铁制成的“天水桶”。一八七二年一月,九十九商会改名三川商会,次年的三月,又改称为三菱商社,“三菱”的召即沿用迄今。
‘伍’ 三菱集团的集团介绍
战争奠定家业
要追溯三菱集团的历史,不妨从众所周知的三菱标志开始。
三菱的标志源于两个部分:“mits”表示“三”,“bishi”表示“菱角”,是当时岩崎家族的族徽“三段菱”和土佐藩主山内家族的族徽“三柏菱”的结合。
与其他家族企业不同,曾经发展为日本“第一财阀”的三菱集团并不是岩崎家族白手起家打造的,而是岩崎弥太郎从政府手里接管过来的。
故事要从岩崎弥太郎的经历说起。1834年,弥太郎出生在一个“地下浪人”家庭。这样社会下层的身份,刺激了弥太郎为改善社会地位而不断奋发图强。
日本地少人多,拥有可耕作的良田是各级政府梦寐以求的事情。或许,商人的才能是天生的。一日与弟弟垂钓,面对着宽广河面的弥太郎突发灵感:如果能在河岸筑堤,拦河造田,一方面能够抵御洪水,一方面还能增加良田。有了这个想法,岩崎兄弟俩立即将申请方案向本藩郡公报批,并很快获得批准。1864年,拦河造田大功告成,当年即获粮、棉丰收。自此,河边几百公亩的田产给弥太郎带来了丰厚的收入,甚至为他捞到了“政治资本”:因造田有功,弥太郎被任命为高知城奉行所的下级官员。明治维新后,又被从长崎调至土佐藩的开成馆商会,任命为开成馆代理干事。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推崇商业。新政府认为,藩营事业会挤压民间企业的生存空间,决定废止藩营事业。在这样的历史契机下,1871年,弥太郎完全接管了政府经营的“大贩商会”,以“九十九商会”作为自己的商号,将商会里的船买下,开始经营大阪-东京、神户-高知的海上运输业。这些船上的标志,就是今天的三菱标志。1873年,弥太郎将商会改名为“三菱商会”。自此,他彻底脱下官服,本着“以在野之心”的诚信精神,专心从事海运事业。
成立之初的三菱商会规模不大,不及三井商会,但凭借着良好的信誉,弥太郎给自己的事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873年,庇护三井商会的政治势力失势,三菱商会等到了翻盘的机会。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岛,弥太郎借机向内阁大臣请示承揽一切军需输送工作。为保障运输,日本政府用771万日元买下13艘汽船借给三菱商会,同时,将其竞争对手的18艘商船也无条件的借给三菱商会。此外,每年还给予三菱25万元的补助金。
1877年日本国内西南战争爆发,国务卿大久保利通决定,以15年分期贷款偿还的方式,借给弥太郎345万日元资金,购买10艘船,让三菱商社全面协助军事运输。战争结束后,这些船被政府悉数送给了三菱公司。在西南战争的8个月时间里,日本政府用在船运上的费用高达1300万日元,相当于战争总费用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被三菱公司收入囊中。当时,三菱拥有的汽船达到61艘,吨位高达35464吨,占日本全国汽船总吨数的73%,三菱公司一跃成为海上霸王。
不过,为了遏制三菱集团的过分膨胀,明治政府严禁三菱发展海运以外的事业。但这不妨碍弥太郎的野心扩张,他以汽船为中心,将事业范围扩大到汇兑业、海上保险业、仓储业等。在三菱公司进行押汇的货物都由三菱的船只来运送,由三菱负责保险,收在三菱仓库之中,借此,三菱的汇兑、保险、运输、仓储等方面的利润成倍增长。
家族地位之战
19世纪80年代的日本政局动荡不已,这直接波及了三菱集团的命运。1881年,三菱集团的支持者,也是当权者大隈重信被反对派排挤,被迫下台,另一位弥太郎的支持者大久保利通也被杀。这意味着,明治政府内部已经无人能关照弥太郎的三菱。
于是,三菱集团的形势急转直下,名誉扫地,在野的朝臣斥三菱集团是一夜暴富的国贼。同时,与三井集团息息相关的井上、同县、伊藤等政治人物开始掌权。对弥太郎而言,捍卫家族地位的战争开始了。
为了遏制三菱集团联合下台的官员纠集起来颠覆政权,1882年,明治当局计划成立一家击垮三菱公司的大海运公司。于是,由井上家族赞助,政府官员负责出面组织,一家规模空前的大公司——共同运输公司就此诞生。在陆续吞并了几家规模不大的帆船会社之后,共同运输公司向英国订购了最新式的船只,所开设的航线与三菱公司完全一致。彼时的《东京日报》对此有这样一段描述:“两家公司一起由神户出航之后,为了抢先到达目的地,船员与船长都绑上头巾,不计成本,拼命将煤炭铲入火炉中,双方都不肯认输,在海上进行马拉松赛跑。到达纪州藩时,火炉内的火力强到烟囱烧得赤红,船员却不因烟囱可取代火炉的暖气而高兴,因为,当时船内已达灼热难耐之温,由陆地遥遥望去,好像看到两只火龙在竞速一般,情况十分可怕。”
为了客源,竞争可谓惨烈异常,两家公司都不惜把船费降到不能再降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弥太郎将公司重组,裁撤冗员,削减开支以应对危机。这招着实有效。1884年,三菱公司每吨汽船的平均收入为100日元,而共同公司只有50元。虽说取得了表面上的胜利,但竞争让三菱集团元气大伤,不仅停运了香港至琉球的航线,所有的三菱兑换所也被迫停业。好在,共同公司也是损兵折将,其股票在1884年陷入毫无红利的境地,持股人竞相抛售。弥太郎抓住机会,秘密收购了这些股票,不久便控制了其过半的股权。当时的日本经济十分颓废,因此,为了提振经济,由政府出面斡旋,1885年2月5日,两家公司在运费、出发时刻、承包人、船员雇用等方面达成了临时协定。
但是,因为饮酒过量,积劳成疾,岩崎弥太郎在签订协定的两天后撒手人寰。他的弟弟岩崎弥之助登上了三菱集团的权力顶峰。
弥之助曾在美国留学,善于用全新的思维方式谋划公司的前途与未来。首先,凭借三菱集团在共同公司所占的股份,他大胆的将三菱商会的主体船运公司与共同公司合并,成立日本游船公司,并巧妙地使这个新公司的控制权转到三菱人手里。
船运公司剥离出去之后,弥之助开始大胆向其他领域扩张。他在多地买矿,同时致力于金属矿业的经营,为了运营矿产,他还大量铺设坑道和铁轨,大胆运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煤和铜矿业成为了弥之助时代三菱集团最大的收入来源。
押宝矿产成功后,弥之助出人意料地将矿业收入反哺到造船业上,将长崎造船厂打造成为了“东方最大的造船厂”。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放松了对三菱的限制,允许它往银行业发展。弥之助抓住机会,很快在金融业站稳了脚跟。所以,从20世纪初开始,矿业、造船业以及银行业成为振兴三菱的三大支柱。弥之助以此为基础,带领三菱不断向房地产、综合商社、铁路、电机、重工业、制纸等多个方面进军。
有评论称,弥之助是明治中期经济界人士中最现代化的经营者,他脱离了弥太郎时期的“官商”身份,舍弃过于专断的做法,以组织人身份重新建设三菱,使原为“海上王国”的三菱转为“陆上王国”,使新三菱成为庞大的企业联盟。
家族制度终结
1893年12月,弥之助辞去三菱社长职务,将公司交给弥太郎的儿子岩崎久弥,令其担任社长。同时,遵照弥太郎遗愿,弥之助“清算”家产,不仅将岩崎家在三菱中所拥有的权益,全部划归久弥,还让弥太郎一支成为家族的本家,自己一支仅为家族分支——分支所分得的公共财产只有本家的四分之一以下。
当时的全球商业世界是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资本家辈出的时代。顺应趋势,1893年,日本商法(旧商法)开始施行,三菱改组为合资公司。年仅28岁的家族第三代领导人岩崎久弥就任公司总裁。在其担任三菱总裁的20多年,恰逢日本近代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时期。
岩崎久弥实现了公司各事业多元化发展。他更积极地收购各地矿山,于1905年在神户新办了造船厂。通过参与商业区建设,久弥进一步进军房地产业,涉足焦炭生产业务,并在朝鲜半岛北部从事炼钢业务。
1908年,为控制成本,岩崎久弥采取各项措施进行权限转让,其中包括授予各部门一定程度的可自由利用资本的权力。这种制度的推行最终导致三菱合资公司被划分为银行部、造船部、总务部、矿山部、营业部、煤矿部等8个部门,这正是今天所谓业务部制度的前身。这一阶段被誉为岩崎家四代经营中“起、承、转、合”过程中“转”的部分,是三菱走向“组织化”的历史转折点。
1916年,岩崎弥之助的长子——岩崎小弥太从堂兄久弥手中接过了三菱总裁的重担,成为企业的第四代领导人。
小弥太是三菱组织化的真正实现者。他上任伊始,就让三菱的各事业部独立,通过公开募股,吸收岩崎家族以外的资本。为加强对各项事业的控制,1934年,小弥太将原三菱的造船、重机械、飞机等事业部合并,成立了“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之后,采用现代股份制,先后设立11家独立的公司,每家公司公开出售一部分股票,而通过三菱总公司,小弥太对全盘事业保持了无可争辩的控制权。二战战败后,日本财阀被要求解散,三菱公司被分割成139个公司,且不许用“三菱”标志。但即使这样,岩崎家族仍保有三菱各公司47.8%的股份。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放松了对日本的经济管制,财阀集团借势重新崛起。“三菱商事株式会社”也于1954年获得新生。但是,日本的《反垄断法》规定,不允许某一股东持有公司50%以上的控股,家族股份比例不能超过5%,自此,家族控股、家族管理不复存在,三菱集团转变为完全的股份制结构。
但这不妨碍三菱集团业务的飞速发展。重新集合的“三菱”旗帜下的品牌有日本邮船、三菱重工、三菱商事、三菱综合材料、东京三菱银行、三菱地所等28家公司。1969年,三菱旗下10个公司的销售额差不多等于日本国家一年的预算。1970年,三菱集团44个公司的总资产占日本全部企业总资产的1/10。
目前,岩崎家族的后代已经不再担任三菱集团的董事长,这一职位都是聘请职业经理人担当。而且,岩崎家族坦承,经过研究发现,其家族中接近600个子孙里,没有一个够资格来领导三菱。
‘陆’ 三星集团和三菱集团,谁更有实力
这两个没有可比性...三星主营手机、处理器和手机屏幕显示器之类的电子产品,鬼子的三菱重工涉及的产业太多了,从军用到民用几乎都涉及,看你所说的实力是基于集团的股票市值还是科研实力了
‘柒’ 在上海上市的生产三菱电梯的是哪个股票
上海机电(600835) 公司以机械制造为主,主要产品为电梯、制冷空调、印刷包装机械、工程机械等。产品在市场口碑良好,其三菱电梯2007年销售量超过2.7万台,较上年增长超过26%,商用制冷空调的年增长率在10%,公司目前市场份额保持在15%等,公司资产优良稳定发展
‘捌’ 三菱重工股票代码
三菱在纽交所的股票代码为MUGF。
三菱集团(Mitsubishi Group)是由原先日本三菱财阀解体后的公司共同组成的一个松散的实体,Mitsubishi这个名字中的mitsu表示“三”,而bishi表示“菱角”。
第一家三菱企业是岩崎弥太郎于1870年接手日本官方经营的长崎造船厂,1873年造船厂更名为三菱商会。接着三菱开始涉足采矿、造船、银行、保险、仓储和贸易,随后又经营纸、钢铁、玻璃、电气设备、飞机、石油和房地产。现在三菱已建立起一系列的企业,在日本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玖’ 三菱公司有多大,都干什么的
1870年,由土佐省政府建立的一家小型船务和贸易公司“九十九商会”选用了一面有三个菱形的旗帜作为它的船队的标志。三年后,这家公司的名称改为“三菱商会”以符合这个显眼的标记。 1893年,由于《贸易法》的修订,三菱株式会社(“三菱股份有限公司”)于此成立。它着手在广泛的领域内树立信誉,这些领域包括造船、钢铁、银行、采矿、保险和贸易等。1918年,三菱株式会社的贸易部重新改组,成为独立的“三菱商事会社”(三菱贸易公司)。 从1918年到1945年三菱商事会社随着日本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使它的业务多样化。在此期间,这个不断发展的企业变成了“三菱精神”的摇篮,这种精神态度反映在三条原则上:“企业对社会负有责任”、“诚实”和“以贸易促进国际间的沟通”,这个宗旨直到今日还继续是三菱商事制定方针的依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三菱商事会社把它的业务分散给100多个独立的企业,后来,经过数次合并终于在1954年,成立了三菱商事——综合商社,也就是今天三菱商事的前身。 三菱商事除了对日本快速的工业经济成长作出贡献以外,还扩大了它的国际业务,积极从事海外投资。1989年,以前只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开始在伦敦和巴黎的证券交易所上市。 三菱商事是日本最大的综合贸易公司(亦即“综合商社”),经营从茶叶到电讯器材等种类繁多的货物和服务。除了贸易之外,也筹创、促进、协调各种全球规模的计划及企业机构。三菱商事扮演催化剂的角色,把技能集中于销售、信息、金融、投资及组织等方面,以确保其在全世界的伙伴们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三菱信奉:“无论我们如何改变角色或功能,都将致力于建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三菱集团内的各公司均为资产独立、经营独立的企业,其大部分都是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的公司。每个公司均自主管理,各有其自己的公司策略目标、方针及业务计划。虽然这些公司有共同的名称和渊源,且有时候在某些方面进行合作,但是全球经济急速变化的现象,往往使各公司相互竞争——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其他竞争对手。 三菱商事的服务网遍及全球,摇篮有将近240个据点及约14,000名职员。公司的活动日益增多的重要比例是在日本国内市场以外之地进行的。三菱商事也在60多个国家进行投资,籍以加强公司的全球网络。身为一家真正的跨国公司,无论在何处从事业务,对促进世界的自由贸易和均衡的经济发展,均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菱是一家十分重视环境问题,且关心环境保护的公司。在办公室中,认真奉行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政策;在业务活动中,则使用全球最先进的环境技术和设备。在所有的商业活动中极为小心地依照我们的基本原则,以确保良好的环境保护和发展计划得以确实执行。该公司还积极参与了诸如在马来西亚、智利和巴西等地的实验性重新造林方案等的国际合作规划案。他们明白,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们不但在这里工作,也居住在其中,因此应当用心维护环境。
‘拾’ 广东三菱汽车公司股票什么时候上市
不会单独上市的,广汽三菱是A股上市公司“广汽集团(601238)”与日本三菱重工合资的企业,作为上市公司下属合资企业,最多就是注入资产到“广汽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