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样选择偏股和公募基金解析QFII十四年投资路径
本文通过对QFII和公募基金行业配置的统计分析和持股偏好的计量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行业配置方面。QFII和公募基金大多根据宏观经济周期和行业景气周期进行股票配置,均将宏观产业政策和传统优势产业作为投资的主线之一,但也存在几点差异:
(1)公募基金重仓行业的选择比QFII更加灵活,但QFII更加注重行业的安全性,对风险的规避意识更强。
(2)QFII行业分析能力强,对中长线的投资机会把握比较精准。
(3)QFII对政策的理解能力比公募基金强。
2、持股偏好方面。
(1)QFII的持股偏好
QFII在股市上涨阶段重视企业的成长性、运营能力、偿债能力三个基本面因子和估值水平,偏好每股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同比增长率和存货周转率较高、低资产负债率、低市净率的上市公司。QFII在股市盘整阶段的持股偏好与下跌阶段大体一致,均关注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公司治理水平、市场表现,偏好高净资产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低资产负债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及上季度股价波动较小的企业,不同的是,QFII在下跌阶段还看重公司的低估值,在盘整市中还青睐总资产规模大的上市公司。
(2)公募基金的持股偏好
公募基金除了在上涨、下跌和盘整三个阶段均偏好成长性较好的中小股本上市公司外,在下跌阶段还偏好总资产规模大的企业,在盘整阶段开始关注公司的盈利能力,重视股票价格的波动风险,偏好高净资产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和上季度股票价格标准差较小的上市公司,投资风格趋于谨慎。
中国上市公司研究院
我国不断提高对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开放程度,这有利于A股与国际市场接轨,吸引更多海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数据显示,2016年一、二、三季度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A股持仓市值分别为1004.68亿元、1089.82亿元、1233.57亿元。截至2016年年底,通过证监会资格认定的QFII已达308家,获批额度为873.10亿美元。随着中国证券市场逐步规范,机构投资者将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包括QFII及国内基金的规模必将不断扩大,其对市场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因此有必要对机构的投资路径进行研究。
本文对QFII自2003年首次亮相以来股票持仓的行业配置和持股偏好进行研究,将其与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专业投资机构——公募基金进行对比分析,给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持股行业集中度分析
将QFII与公募基金2003年以来各年年报中行业持仓的市值进行统计和排序,按持仓市值占比由高到底列出前五大重仓行业,计算该报告期第一大行业持仓市值占比、前三大行业持仓市值占比及前五大行业持仓市值占比,如表1所示。
QFII持股的行业集中度比公募基金高。按申万一级行业划分,共28个行业,2003~2015年年报中,QFII在前五大行业的持仓市值占比在53%~91%之间,均值为73.85%;公募基金持仓市值占比在37%~59%之间,均值为45.89%。此外,QFII第一大行业持仓市值占比也明显高于公募基金的持仓比例。QFII持股的行业集中度较高,行业分布较不均匀,其偏向于重仓持有自己所看好的少数几个行业,这可能与QFII的全球化配置有关,往往只选取该地区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和股票进行关注。
QFII在行情好时持股的行业集中度有所降低。2005年下半年股市探底998点后,出现了超级大牛市,直至2007年10月上证指数才见顶,QFII在这段时间内持股的行业集中度有所降低。统计数据表明,2005~2007年年报中QFII在前五大行业的持仓市值分别为56.01%、63.89%、53.69%,对比2003~2015年前五大行业的持仓市值占比的均值73.85%,其持股的行业集中度明显降低。当行情不好时,QFII把银行股作为首要的避险品种,随着银行仓位配置的增加,集中度也随之提高,加剧了其与公募基金持股的行业集中度的差距。
持仓行业特征分析
QFII比公募基金更加注重行业的安全性,对风险的规避意识更强。QFll重仓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相对安全、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弱的本国传统优势行业。2010~2015年年报显示,QFII前五大重仓行业主要为银行、医药生物、食品饮料、交通运输、家用电器等行业,这些行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具有市盈率低且股息率高的特征,体现了QFII的价值投资理念。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QFII始终把银行作为其第一大重仓行业,除了银行的低估值和投资价值外,更多地体现了QFII的风险偏好。中国传统行业面临困境,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逐步提高,但QFII的投资风格依然较为保守,继续偏好蓝筹股尤其是银行股。
2013~2016年报显示,公募基金在前五大重仓行业中出现了电子、传媒、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这些行业的股票在创业板的牛市中表现亮丽,但2015年6月股市大跌以来,高科技股票跌幅巨大,总体表现比蓝筹股要糟糕许多。QFII虽然没有重仓传媒、计算机等行业,错过了2013年以来的行情,但是也规避了2015年6月以来的大跌,投资风格相对稳健。
QFII能够根据宏观经济周期和行业景气周期提前布局其看好的行业。瑞士银行是2003年5月第一家获得资格的QFII机构,2003年年报显示其已经重仓刚上市不久的两只黄金股——中金黄金(600489)和山东黄金(600547),公募基金当时还没有关注到这两只股票,随着黄金价格的不断上涨,中金黄金、山东黄金的业绩突飞猛进,股价也随之爆涨。2003年、2004年,QFII认为通讯行业具有高成长性且国内的通讯运营商具有垄断性,能够自行定价带来高额利润,通讯行业连续两年为其第一大重仓行业,代表个股为中兴通讯(000063)。公募基金虽也配置通讯行业股票,但持仓比例不高。
2004年开始,我国的消费开始强劲增长,同时国家对一些资源类行业加强宏观调控,QFII投资策略开始由资源类向消费行业转变,重仓行业中出现了食品饮料,代表个股为燕京啤酒(000729)、贵州茅台(600519)等。公募基金则后知后觉,2006年才开始重仓食品饮料行业。2005年、2006年QFII重仓行业中分别出现了建筑材料和房地产,代表个股为万科A,开始看好房地产的投资机会。
QFII在行业的选择方面,比较注重中国的国情,同时对政策的理解能力比公募基金强。中国在2001年底加入了WTO,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进出口业务持续增长,交通运输行业的投资价值得以体现,QFII刚刚进入A股市场就相继买入上港集团(600018)、中集集团(000039)、盐田港(000088)等港口运输类龙头个股。2005年上半年A股正处于熊市的最恐慌阶段,市场普遍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持怀疑态度,6月6日上证指数下探至998.23点,有极度悲观地认为A股可能会跌至600多点,然而2005年半年报显示,QFII已经出现在紫江企业(600210)、三一重工(600031)等股改试点股的流通股股东名单中,跑在了市场的前面。当股改概念被市场爆炒后,公募基金等国内机构投资者才开始布局,这说明QFII对政策的理解能力比国内机构投资者要强。
QFII对周期性行业拐点及股市大行情的判断较为准确。2005年开始,公墓基金认为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对钢铁行业的发展前景不看好,2005年年报显示,2004年公募基金重仓持有的钢铁股已经消失了,而QFII却把钢铁行业作为第一大重仓行业。在随后启动的2006年大牛市中,钢铁行业平均涨幅远高于上证指数。此外,QFII只有在2007年将采掘行业作为前五大重仓行业,而公募基金直至2011年才将采掘行业才从的前五大重仓行业中剔除。QFII除了行业研究能力突出外,其对大行情的判断也比较准确。例如,2005年年报显示,QFII持仓市值比2004年增长196.62%,在股市底部加仓明显,而公募基金持仓市值才增长8.97%。在的牛市中,QFII在2014年的持仓市值同比增幅也明显高于公募基金。
持股偏好分析
本文以季度为单位,选取2014年7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共9个报告期为研究范围。在这两年多的时间内,上证指数经历了上涨、下跌、盘整三个完整的周期,2014年三季度至2015年二季度为上涨阶段、2015年三季度至2016年一季度为下跌阶段、2016年二季度至三季度为盘整阶段。
影响持股偏好的主要因素有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成长性、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公司规模、公司治理、估值水平和市场表现等多个方面。本文以QFII和公募基金对上市公司的相对持股比例(又称超配比例)作为因变量,该值为上市公司在QFII(公募基金)持股总市值中占有的比重与该上市公司流通市值在当期占全部A股流通总市值比重之比,该比值越大,表示其越看好该公司。以净资产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每股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同比增长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总股本、总资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上季度股票价格标准差等指标为自变量,分别对QFII和公募基金在上涨、下跌、盘整三个不同市场环境中的持股偏好进行回归分析。
由于QFll和公募基金每季度投资的股票众多,而本文的研究重点是他们对重仓股的投资偏好,故只选择了各季度机构超配比例排名靠前的100家上市公司(不含银行、证券和保险类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分析。通过对多个变量的逐步回归和统计检验,得到以下结论。
一、上涨阶段
1、QFII的持股偏好
显着影响QFII超配比例的变量为每股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同比增长率、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及市净率。
(1)超配比例与每股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同比增长率、存货周转率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这说明QFII坚持价值投资,关注反映公司成长性、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的指标。每股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同比增长率越高,公司成长性越好。存货周转率指标的好坏反映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也就越强。资产负债率是反映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资产负债率过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会增加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QFII对高资产负债率的公司也相应的降低了超配比例。QFII看重上市公司基本面,注重自上而下的选股方式,重点选择我国优势行业,如家用电器、食品饮料、汽车等行业,代表个股分别为苏泊尔(002032)、黑芝麻(000716)、福耀玻璃(600660)。其中,苏泊尔2014年三季度至2015年二季度四个季度每股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7.45%、17.37%、21.74%、19.12%,成长性较好;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3.46%、35.50%、31.45%、31.80%,也处于较低水平。
(2)超配比例与市净率负相关。市净率是股票价格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比值低意味着投资风险小,如果上市公司倒闭,清偿的时候可以收回更多成本,安全边际较高。QFII投资风格稳健,偏好低市净率的股票。代表个股有华域汽车(600741)、上汽集团(600104),市净率均在2倍以下。
2、公募基金的持股偏好
显着影响公募基金超配比例的变量为每股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同比增长率、存货周转率、总股本、市盈率。
(1)超配比例与每股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同比增长率、存货周转率正相关,与QFII在股市上涨阶段的偏好一致。代表个股有明家联合、金证股份(600446)、福瑞股份(300049),其中,明家联合2014年三季度至2015年二季度四个季度每股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10.17%、112.50%、5614.29%、500%,业绩增长明显。
(2)超配比例与总股本负相关。这说明公募基金偏好股本较小的上市公司。在股市上涨阶段,样本公司共400家,其中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企业共计364家,占比高达91%。在股市上涨阶段,公募基金一直以看好新兴产业的成长性为由炒作创业板。
(3)超配比例与市盈率正相关。高市盈率的上市公司反映了市场对其未来成长前景的看好,一般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且股本不大。在上涨行情中,短时间内股价表现突出的股票往往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如三七互娱,2014年底的动态市盈率高达3000多倍,随着业绩的增长,2015年一季度市盈率降至500倍左右,市盈率不到40倍。不过,公募基金偏好高市盈率股票追求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同时,也承受着因高成长预期不能兑现而导致股价暴跌的风险。
二、下跌阶段
1、QFII的持股偏好
显着影响QFII超配比例的变量为净资产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市盈率、市销率及上季度股票价格标准差。
(1)超配比例与净资产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市场低迷时,QFII在控制较高资产负债率公司持仓比例的同时,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长期来看,净资产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是最能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在股市下跌阶段,QFII增加了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行业的配置,如贵州茅台(600519)、恒瑞医药(600276)等个股持续维持较高的净资产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水平,使得其股价表现亮丽。
(2)超配比例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负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低从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反映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一般掌握着控制权,容易利用其控股地位从上市公司转移资产和利润,从而损害了中小股东和上市公司的利益,不利于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因此,QFII不倾向于投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
(3)超配比例与市盈率、市销率负相关。市盈率是投资者耳熟能详的估值指标,一般来说,市盈率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较高。市销率是总市值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是一个将企业价值与主营业务收入挂钩的指标。一般来说,在同行业中,市销率越低的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越大。将市盈率与市销率“双剑合璧”,能够寻找到“攻守兼备”的优质股。在股市低迷期,QFII也偏好低市盈率、低市销率的“双低”蓝筹股,体现了控制风险的能力。例如美的集团在2015年9月30日的市盈率为8.81倍,市销率为0.73倍;格力电器(000651)2016年3月31日市盈率为8.10倍,市销率为0.94倍,股价表现均不错。
(4)超配比例与上季度股票价格标准差负相关。股票价格的标准差越小,说明股价波动较小,走势相对平稳。QFII在股市下跌阶段偏好上季度股价标准差小的上市公司说明其规避风险的意识较强。
2、公募基金的持股偏好
显着影响公募基金超配比例的变量为总股本、总资产、市净率。
(1)超配比例与总股本负相关,与总资产正相关。在股市下跌阶段,公募基金还是偏好流动性较差中小股本的上市公司,风险偏好较高。不过,公募基金在高配中小股本上市公司时,也看重企业的总资产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风险。例如,天齐锂业(002466)在2015年9月30日总股本为2.61亿股,总资产较高为73.92亿元。
(2)超配比例与市净率正相关。公募基金偏好市净率高反映其对公司成长性更为看重。
三、盘整阶段
1、QFII的持股偏好
QFII的持股偏好与下跌阶段大体一致,同样偏好高净资产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低资产负债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及上季度股价波动较小的上市公司;不同的是,QFII在盘整市中还青睐总资产规模大的企业,这是因为总资产规模大的上市公司通常是行业龙头,具有比较优势,兼具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性和成长性。
2、公募基金的持股偏好
公募基金在偏好中小股本、高市净率上市公司,注重企业成长性的同时,开始关注公司的盈利能力,重视股票价格的波动风险,超配高净资产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和上季度股票价格标准差较小的上市公司,投资风格趋于谨慎。
上一篇:私募基金转公募基金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要“私转公”
下一篇:公募FOF——投资者学习资产配置的最好工具
② 炒股票一年的收益率百分之多少算高另外我想知道一些名人的炒股收益率,例如巴菲特、索罗斯等投资大师的
巴菲特20%多一点,曾经连续10年时间复合收益率年均30%;邓普顿15%左右;索罗斯稍微少点,但是曾经5年年均50%;波顿17%左右。这些都是股神级的高手。
以上数据是偶多年读书的印象,不是精确数据。
印象中06,07年华夏基金的王亚伟连续2年都有差不多100%收益(翻倍)。只有两年,恐怕只是运气。
炒股票长期收益率平均水平大概有10%,能达到20年年复合收益率15%可以成名立万。
普通散户中的高手差不多是这个水平。
高手中的高手20%以上,但是很难撑到40年,否则就成中国巴菲特了。
举例:第1年赚100%,第2年赚100%,第3年亏50%,第4年保本,四年下来复合年收益率只有20%,可见持续每年赚20%不是那么容易的。
不要说“我不会亏50%那么多”,一年内翻番也没那么常见!
③ 股票一般收益率是多少
具体要看股票的数据
股票收益率(stock yield),是指投资于股票所获得的收益总额与原始投资额的比率。股票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因为购买股票所带来的收益。股票绝对收益率是股息,相对收益是股票收益率。
衡量股票投资收益的水平指标主要有股利收益率与持有期收益率和拆股后持有期收益率等。
拓展资料
1.股利收益率
股利收益率,又称获利率,是指股份公司以现金形式派发的股息或红利与股票市场价格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该收益率可用计算已得的股利收益率,也能用于预测未来可能的股利收益率。
2.持有期收益率
持有期收益率指投资者持有股票期间的股息收入和买卖差价之和与股票买入价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股票还没有到期日的,投资者持有股票时间短则几天、长则为数年,持有期收益率就是反映投资者在一定持有期中的全部股利收入以及资本利得占投资本金的比重。持有期收益率是投资者最关心的指标之一,但如果要将其与债券收益率、银行利率等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作一比较,须注意时间可比性,即要将持有期收益率转化成年率。
3.持有期回收率
持有期回收率说的是投资者持有股票期间的现金股利收入和股票卖出价之和与股票买入价比率。本指标主要反映其投资回收情况,如果投资者买入股票后股价下跌或操作不当,均有可能出现股票卖出价低于其买入价,甚至出现了持有期收益率为负值的情况,此时,持有期回收率能作为持有期收益率的补充指标,计算投资本金的回收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4.拆股后的持有期收益率
投资者在买入股票后,在该股份公司发放股票股利或进行股票分割(即拆股)的情况下,股票的市场的市场价格及其投资者持股数量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在拆股后对股票价格及其股票数量作相应调整,以计算拆股后的持有期收益率。其计算公式为:(收盘价格-开盘价格)/开盘价格股票收益率的计算公式 股票收益率= 收益额 /原始投资额其中:收益额=收回投资额+全部股利-(原始投资额+全部佣金+税款)
④ 买股票年收益一般多少
10%左右。
从长期来说股票投资收益率多少合适就非常容易得到容易了,不考虑到市场环境的原因,只要能够达到8%到15%的就可以了。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公式是年利润或者平均年利润与投资总额的比例,因此企业只有通过降低自己的销售成本而提高利润来提高收益率。这一计算比较具有主观性,这之中忽视掉了时间因素的价格,因此如果计算个人股票投资收益率多少合适的时候就是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考虑。
股票利益一般20%就不错了。不过个人投资者投资股票年化收益20%是比较困难的,股票收益率=(卖出股票所得到的资金-买入股票时所花费的资金)/买入股票时所花费的资金×100%,股票收益率会直接显示在持仓中,不需要投资者手动计算。股利收益率,又称获利率,是指股份公司以现金形式派发的股息或红利与股票市场价格的比率。该收益率可用于计算已得的股利收益率,也可用于预测未来可能的股利收益率。
买股票最关心的是能获得多少收益。具体来说,就是红利和股票市价的升值部分。由于股息是股票的名义收益,而股票价格则是经常变化的,因此比较起来,股票持有者对股票价格变动带来的预期收益比对股息更为关心。股票收益率=收益额/原始投资额。
拓展资料
股票具有如下四条性质:
第一,股票是有价证券,反映着股票的持有人对公司的权利;第二,股票是证权证券。股票表现的是股东的权利,公司股票发生转移时,公司股东的权益也即随之转移;第三,股票是要式证券,记载的内容和事项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第四,股票是流通证券。股票可以在证券交易市场依法进行交易。
⑤ 央行发布2021年金融市场运行情况,上证指数收于3639点,涨幅为4.8%
据悉,央行发布2021年金融市场运行情况:2021年,债券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国债收益率整体震荡下行;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投资者结构进一步多元化;货币市场交易量持续增加,银行间衍生品市场成交量保持增长;股票市场主要股指上涨,两市成交金额增长明显。
2021年,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61.9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8.0%。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53.1万亿元,同比增长9.2%。交易所市场发行8.7万亿元,同比增长1.0%。2021年,国债发行6.7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7.5万亿元,金融债券发行9.6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14.8万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8815.3亿元,同业存单发行21.8万亿元。
截至2021年12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33.5万亿元,同比增长16.5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14.7万亿元,交易所市场托管余额18.8万亿元。商业银行柜台债券托管余额599.9亿元。
2021年12月末,1年、3年、5年、7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2.24%、2.46%、2.61%、2.78%、2.78%,分别较2020年同期下行23bp、36bp、34bp、39bp、36bp。2021年末,中债国债总指数收盘价为206.6,较2020年同期上涨11.4;中债新综合全价指数收盘价为121.5,较2020年同期上涨2.5。
2021年12月,银行间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02%,较2020年同期上行72个基点;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09%,较2020年同期上行73个基点。
截至2021年末,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为4.1万亿元,占中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的比重为3.1%。其中,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为4.0万亿元。分券种看,境外机构持有国债2.5万亿元、占比61.3%,政策性金融债1.1万亿元、占比27.3%。
2021年末,按法人机构(管理人维度)统计,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持有人共计1885家。从持债规模看,前50名投资者持债占比56.8%,主要集中在基金公司、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前200名投资者持债占比86.2%。单只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持有人数量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中位值分别为75、1、11、10家,持有人20家以内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只数占比为93.0%。从交易规模看,2021年,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前50名投资者交易占比67.4%,主要集中在证券公司、股份制商业银行、基金公司和城市商业银行;前200名投资者交易占比92.4%。
2021年,银行间货币市场成交共计1164.0万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质押式回购成交1040.5万亿元,同比增长9.2%;买断式回购成交4.7万亿元,同比下降32.6%;同业拆借成交118.8万亿元,同比下降19.2%。交易所标准券回购成交350.2万亿元,同比增长21.8%。
2021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214.5万亿元,日均成交8578.0亿元;单笔成交量主要分布在500-5000万元,单笔平均成交量4995.0万元。交易所债券市场现券成交28.9万亿元,日均成交1190.4亿元。柜台债券市场累计成交170.6万笔,成交金额4988.8亿元。2021年末,开办柜台债券业务的商业银行共27家,较2020年同期增加3家。
2021年,银行间本币衍生品市场共成交21.4万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利率互换名义本金总额21.1万亿元,同比增长7.5%;标准债券远期成交2614.8亿元,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创设名义本金295.2亿元,信用违约互换名义本金36.3亿元。国债期货共成交27.5万亿元,同比增长4.3%。互换利率有所下降,2021年末,1年期FR007互换利率收盘价(均值)为2.21%,较2020年末下降27个基点;5年期FR007互换利率收盘价(均值)为2.56%,较2020年末下降28个基点。
2021年末,上证指数收于3639.8点,较2020年末上涨166.7点,涨幅为4.8%;深证成指收于14857.4点,较2020年末上涨386.7点,涨幅为2.7%。两市全年成交额258.0万亿元,同比增长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