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区块 » 中影集团股票吧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中影集团股票吧

发布时间: 2023-01-16 18:27:02

1. 电影投资靠不靠谱

正规影视投资所具备的条件:

1、拍摄许可证、国家电影局备案、电影项目纸质合同,电影项目书,银行开户的对公账户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

2、每部电影都是需要进过国家电影局审核,备案,颁发电影拍摄许可证才能拍摄;

3、前两天有位朋友过来问我,投资电影签订的是电子合同行吗?“不行”,电子合同是不具备法律效应的,不管投资什么电影,签订的一是纸质合同;

4、项目书虽然不是一定要有的,但是项目的内容是我们唯一能接触到的关于电影项目的直观的资料,一个电影项目的题材,简介,演员阵容,主创团队等都是在项目书中体现;

5、对公账户,只要你的钱是打入投资项目的对公账户,投资资金就是收到银行部门监管,资金安全有保障;投资电影决不能打到私人账户;

2. 华谊兄弟从当初的龙头公司,到如今的债台高筑,究竟经历了什么

截至2018年年底,华谊兄弟的总资产为185.4亿元,与初期相比下降了8%,净资产为87.03亿元,比初期下降了9.92%。对比华谊兄弟巅峰时期的市值,目前已出现了断崖式的额下跌。

这是华谊兄弟子上市以来的第一次巨额亏损。盈利能力下滑和信誉减值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华谊兄弟在1月23日跟阿里签署协议,向阿里借款7亿元,还款期限5年,每年支付利息。上市公司借款度日,可想而知华谊现在的资金问题有多紧张。

要说华谊兄弟的兴起,就离不开冯小刚这个人。1994年王中军和王中磊兄弟两人合伙成立了华谊兄弟。1997年因为冯小刚的贺岁片《甲方乙方》成功打入电影行业,混得风生水起。随后华谊兄弟开展了电影电视、艺人经纪、音乐、 娱乐 等领域的业务。九年后成立了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开始了华谊最巅峰的时代。

2006年到2008年之间,国产电影票房排行前十的收入中,华谊占了15.57%,仅次于中影集团。2009年华谊兄弟在深交所上市,股票开盘即大涨。截至收盘当天,华谊兄弟的股价为70.81元,上涨了147.8%。

然而风光背后总是暗藏着危机。随着华谊兄弟股票的上涨,就有专家指出华谊兄弟提前透支了三年的股价。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当初的风光也抵不过现实,华谊兄弟早就不是那个市值超800亿的影视巨头了。

其实华谊的危机早就有了端倪。最早出现问题的就是明星业务这一块。曾经的华谊兄弟拥有这影视圈的半壁江山,明星艺人包括黄晓明、李冰冰、周迅、邓超等76位明星,在 娱乐 圈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然而好景不长。先是着名经纪人王军花合约期满带着一批艺人离开了华谊,包括陈道明、夏雨、梁家辉等人。接着在2010年左右,章子怡、李冰冰、周迅等人又纷纷离开华谊自立门户。当家明星的接连离去,给华谊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毕竟艺人经纪和相关的业务收入占到了华谊兄弟总收入的31.1%。将近三分之一的占比,确实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此外,提到华谊的关键人物就不得不提到冯小刚。王中磊说过:“华谊的天下,有一半是冯小刚打下的。”影视方面也是华谊兄弟最重要的一部分的收入。2012年,冯小刚的电影《1942》电影票房不理想,华谊兄弟的市值两天内就蒸发了13个亿。随后发行的多部电影都没有出现亮眼的票房成绩。

电影投资本身就有很大的风险,拍好了赚得盆满钵满;拍不好就血本无归。随着电影票房的不理想和众多明星的离开,华谊兄弟开始打算改变过度依赖电影票房的局面。

2013年,华谊兄弟开始推出了自己新的战略计划:去电影单一化。开始发展互联网、实景 娱乐 等业务。实景业务的代表就是华谊兄弟电影世界。但是文旅项目并不好做,而且占用巨资,短期内都不会有显着的收益。

华谊兄弟的去电影化并不成功,电影方面的发展也陷入困境。2014年华谊的电影发行份额仅有2%,十部电影中最高的一部电影票房只有2.3亿。2015年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好转,仅有一部《寻龙诀》表现较好。同年年底,华谊兄弟开始回归电影行业。

想要重新开始电影,首先要有演员有导演。鉴于华谊之前的当家明星都离开了,华谊开始着手解决演员的问题。首先华谊兄弟以7.56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浙江东阳浩瀚 娱乐 有限公司。华谊花了百倍溢价收购这家公司,主要是因为这家公司有多位明星股东,包括李晨、杨颖、冯绍峰、杜淳等。

重新发展电影之后,华谊兄弟在电影方面有了一些起色。《芳华》、《前任3》等电影给华谊带来了几十亿的票房收入。2017年华谊的全年营收达38.7亿元,同比上涨了10.49%。

除了影视、艺人方面,华谊兄弟的股价情况也不容乐观。去年6月开始,华谊兄弟的股价就出现了低迷状态,市值跌了110亿元左右。

此前多方面发展不利,2019年华谊兄弟将着手进行资产处置。逐渐剥离发展不良的板块,回笼资金,重新回到影视制作方面,提高作品的内容。

这个问题,给你看张图吧。

10年,华谊的负债从1.62亿增加到100亿,增加了60多倍!

10年,华谊的净利润从5800多万增长到12.18亿,增长了仅20倍,但在近几年开始出现严重下滑, 特别是伴随着负债的进一步降低,净利润竟然就出现了亏损 。

所以, 基本可以得出,前10年的高利润增长是通过高负债、高财务杠杆换来的 。在宏观经济全面去杠杆的环境下,只要一动杠杆,利润必然出现崩跌。

这一点也可以从华谊连年高企的财务费用得到佐证。10年,华谊财务费用从300多万,增长到了3个多亿,增长了100倍。

在这么高的财务杠杆的作用下,华谊仍然没有保持一个稳定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反而呈现的是连年下滑的净资产收益率。也就是说,华谊这些年,当财务杠杆越加越大的时候,它的赚钱能力反而下降了。

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称它是一家好公司吗?还是行业的龙头吗?

以上是华谊在财务上,自己给自己挖的坑。

另一方面,会看华谊的 历史 ,也就只有那么几部经典作品,《士兵突击》、《集结号》、《天下无贼》,后来的作品还有几部能达到这几部高度的?

影视业开始刚开放时一窝蜂虚假繁荣景象。现在影视开始回落了。就算你是神仙也无法挽回这种局面。政府稳定压倒一切。自然影响到影视业的投资生存环境。国产片每年几百部都是亏损的。投资 娱乐 公司又有多少钱亏呢?

当下是中国影视业的寒冬,据说曾经几百个项目同时拍摄的横店,现在不到十个项目还在拍摄,好似“死”城一般。

曾经有2万多个影视传媒公司,这一年多来,倒闭了三分之一,而且还在继续不断地倒闭之中。

上市的30来家影视传媒公司之中,除了欢瑞世纪,大多在亏损之中,华谊是中国民营影视公司的老大,目前情况的确很不乐观,特别《八佰》的撤档,真可谓雪上加霜。

3月28日,华谊兄弟(300027.SZ)发布的2016年财报显示,营收35亿,同比下降9.55%;净利润8.08亿,同比下降17.21%。

上市八年以来,华谊兄弟首次出现业绩下降。是偶然的“马失前蹄”,还是积弊终于“显山露水”?

失去“王座”

想要知道谁是电影领域的王者非常简单,只要看当下票房、口碑最旺的几部影片是谁家出品的即可,比如拍出《甲方乙方》、《非诚勿扰》的华谊兄弟。

从2014年开始,华谊兄弟逐渐失去王者地位,集中表现为两点:寄予厚望的大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能“一炮打响”,比如《摇滚藏獒》、《我不是潘金莲》;在产业链中的角色时常显得无足轻重,比如《寻龙诀》、《魔兽》。

2013年

回过头来看,2013年竟然是华谊电影事业的巅峰。《2013年度报告》提到的影片有《十二生肖》、《西游降魔篇》、《大明猩》、《忠烈杨家将》、《海啸奇迹》、《控制》、《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私人订制》等8部。除《海啸奇迹》之外,7部影片总票房为31.2亿(数据来自《猫眼专业版》)。

2013年,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的总票房分别为31.2亿和23.2亿元,华谊兄弟领先34.5%。

2014年

2014年,华谊兄弟的电影事业出现断崖式下跌。《2014年度报告》提到《私人订制》、《前任攻略》、《喜羊羊与灰太狼之飞马奇遇记》、《人间小团圆》、《白日焰火》、《整容日记》、《有一天》、《一个人的武林》、《撒娇女人最好命》、《微爱之渐入佳境》等7部“主要影片”。此外,华谊兄弟还参与了《整容日记》和《死亡派对》的发行。

2013年7部片子31.2亿票房,2014年10部片子还不到9.9亿。其中,一手包办出品及发行的《有一天》上映15天仅获199.6万票房。

2014年,光线传媒投资发行的12部影片总票房达31.4亿,相当于华谊兄弟的三倍。其中《爸爸去哪儿》、《分手大师》、《匆匆那年》分别为6.97亿、6.65亿和5.89亿,而华谊兄弟全年只拿出一部票房超过2亿的片子。

没想到光线传媒会超越华谊兄弟,更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

2015年

2014年,华谊丢掉票房冠军而且输得很难看,或许是“大意失荆州”吧。

2015年初,王中磊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翻篇儿,赶紧翻篇儿!2015年对我来说才是最值得期待的一年。”

在《2015年度报告》中,华谊兄弟提到的影片有13部之多:《微爱之渐入佳境》、《功夫3D》、《奔跑吧兄弟》、《天降雄师》、《失孤》、《少年班》、《栀子花开》、《命中注定》、《三城记》、《前任2备胎反击战》《坏蛋必须死》、《寻龙诀》、《老炮儿》。

13部影片的总票房约为43亿,算是打了个“翻身仗”。

在王中磊期待的2015年,华谊兄弟打的是带引号的“翻身仗”?

首先,《寻龙诀》、《奔跑吧!兄弟》均由万达影视主导,华谊跻身“联合出品”、“联合发行”之列(当时华谊与万达尚未交恶),两部影片对华谊2015年的票房贡献达18.47亿。《微爱之渐入佳境》的8900万票房是2014年的“长尾”。剔除这三部影片,2015年华谊兄弟总票房仅为23.2亿。

其次,光线传媒2015年票房达56亿。虽然光线也有“水分”,但“掺水VS掺水”、43亿对56亿,华谊未能夺回电影票房冠军。

最后,华谊兄弟占主导地位且票房较佳的只有《前任2》和《老炮儿》,两部影片票房分别为2.52亿和9.03亿。而光线传媒一部《港囧》的票房就超过16亿。

2016年

2016年,华谊的几部“重头戏”——《老炮儿》、《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取得较好的口碑,票房却不及预期。《我不是潘金莲》未突破5亿、《罗曼蒂克消亡史》仅为1.23亿(跨年放映)。

《2016年度报告》提到的影片有:《寻龙诀》、《老炮儿》、《纽约纽约》、《灵偶契约》、《奔爱》、《魔兽》、《摇滚藏獒》、《陆垚知马俐》、《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等10部,总票房31亿。

在一些媒体上,华谊兄弟号称“全球总票房65亿”。#比光线传媒多1个亿#

华谊兄弟没敢在财报里提这个65亿,因31亿国内票房中,《魔兽》已经占了47.5%,而34亿海外票房基本全是《魔兽》。

剔除这部由环球影业、传奇影业、暴雪 娱乐 们主导的美国大片,华谊兄弟的全球票房还不到17亿。“蹭大片”的粉饰能力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事不过三,华谊已经失去曾经的江湖地位而且看不到翻盘的迹象。

财务数据折射出“去电影化”

2014年之前,华谊兄弟的自身定位是“影视 娱乐 ”公司,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和影院都是一级主营业务,财报会披露每项业务的收入、成本。

2014年之后,华谊兄弟不想只做影视,要扩大自己的业务版图,改变公司内外对华谊的认知。于是影视 娱乐 、互联网 娱乐 、品牌授权成为并驾齐驱的“三大主业”。电影及衍生、电视剧及衍生、艺人经纪、电影院成为“影视 娱乐 ”的子项,不再单独披露营收和成本。

2011年到2013年:电影板块举足轻重

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是华谊兄弟的“三驾马车”(后来被统统归入“影视 娱乐 ”板块)。

电影业务不仅带来丰厚收入还为华谊赢得巨大声誉,成为支撑上市公司数百亿市值的核心因素。

艺人经纪业务收益不高,且逐年下降。其实,华谊涉足此项业务不为赚钱,而是想在艺人培养、管理上插一手,多少借鉴了香港TVB(邵逸夫开培训班、办选美、搞艺人经纪)。尽管艺人成长过程中需要大量帮助、指导,但“家长制”艺人管理模式不一定适于个人利益最大化诉求——华谊的经纪公司能帮助艺人与华谊博弈?

2013年,电影板块营收突破10亿,同比增幅达76.4%。电视剧与电影业务相得益彰。2013年,电视剧板块营收突破5亿,同比增幅36.1%。

在电影业务达到“巅峰”的这一年,华谊兄弟市值于9月创下368亿新高,距创业板第一仅一步之遥。

按照后来的划分,2011年、2012年、2013年“影视 娱乐 ”板块营收占比分别为91.4%、97.5%、97.6%。

电影产业链很长,电影公司可选择参与一个或多个环节,如出品、制作、发行。出品还是联合出品、发行还是联合发行,显示参与者充当的是主角还是配角。

角色不同,经济效益自然大不相同。

因此,给华谊带来声望和营收的电影业务,在利润方面却有些起伏不定:

2011年,电影业务毛利润仅为6800万,而电视剧业务毛利高达2.37亿;

2012年,电影、电视剧毛利润分别为2.16亿、2.13亿,几乎相等;

2013年,电影业务异军突起,实现毛利润5.94亿。

2012年,华谊兄弟“电影及衍生”业务毛利润率为35.3%,2013年为54.9%。一般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毛利润率升降一二个百分点都是大事儿,电影公司却一下子波动了20个百分点!

感到影视业务“靠天吃饭”或许是华谊多元化的缘由之一,殊不知其它行业也要靠天吃饭,比如网络 游戏 。

2014年到2016年:影视板块权重下降

重新划分后,“影视 娱乐 ”板块的佳作少、票房不理想,与行业影响力下降对应的是营收增长缓慢。

早在2013年,电影、电视剧、经纪、影院四项业务营收合计已达19.67亿。从2013年到2016年,华谊兄弟影视业务营收增长了30.6%,年复合增长率仅9.3%。

“互联网 娱乐 ”曾被寄予厚望,这个板块主要包括以“华谊创星”为平台的多屏互动业务和“广州银汉 科技 ”的手游业务。2014年,华谊兄弟“互联网 娱乐 ”一飞冲天,取得7.78亿营收,同比增长3222%。表现最抢眼的是银汉 科技 ,5月份开始并表,半年报显示收入近7500万元。

2014年11月,华谊兄弟完成36亿元的定向增发,认购者包括阿里(8.08%)、腾讯(8.08%)及中国平安(2%)。

虽然电影业务被光线传媒抢了风头,却同时获得“AT”认可,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015年,互联网 娱乐 板块营收进一步增至8.61亿,同比增幅收窄至32.57%。2016年,营收只有6.76亿,同比下降21.47%。#不知AT投资华谊是看上了电影还是 游戏 ?#

“品牌授权”本质上是影视产品的“长尾”收入,“影视 娱乐 ”板块黯淡,品牌授权业务的想象空间有限。

2016年报显示,“影视 娱乐 板块”收入25.69亿,同比下降9.3%。

2014年、2015年、2016年,“影视 娱乐 ”板块营收占比分别为50.3%、73.1%、74.0%。

概括地说,多元化努力取得的进展就是将影视 娱乐 营收占比从95%以上降至75%以下。

三大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盈利能力也出现下滑。

2016年“影视 娱乐 ”板块毛利润为10亿元,毛利润率39%。而合并前的2013年,电影及衍生、电视剧及衍生、艺人经纪、电影院等四项业务毛利润共计10.7亿,毛利润率为54.8%。

除了拍电影,在其它领域都是“跑龙套”

1)20次减持掌趣 科技

2010年6月,华谊兄弟以1.485亿元代价获得掌趣 科技 22%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13年5月13日,华谊兄弟所持掌趣 科技 15.73%股权解禁。当天华谊兄弟就减持套现9280万,隔日又套现1.925亿。#完全不顾吃相#

截至2016年末,华谊兄弟累计持减掌趣 科技 20次,合共套现23.77亿元。其中2016年套现12.76亿,确认“投资收益”7.45亿,相当于2016财年净利润的92.2%!

20轮减持过后,华谊兄弟仅持有掌趣 科技 1.4%股权。按掌趣 科技 目前股价,华谊兄弟所持股票市值约为3.4亿,最多还能吃一年老本儿。

除了每年卖些掌趣 科技 换钱,华谊兄弟还于2014年8月出清耀莱影城股权(对价4.64亿)。

发展了N多年,华谊旗下影院才不过19家。饱尝渠道之苦后,华谊兄弟开始加大终端布局力度,计划5年内跻身院线前列并一口气成立“华谊”、“华影“两家电影发行公司。#早干什么去了#

2016年参与10部电影的制作、出品或者发行,整个公司忙了一年才获得10亿毛利润,而12次减持掌趣 科技 却赚到7.45亿净利润。但人们对华谊的尊重、市值对华谊的估值还要看10部片子,而不是12次减持掌趣 科技 。

2)副业不能挑大梁

除了收获,华谊兄弟倒是没有忘忘记耕耘,仅2015年新增投资就有孚惠成长资管中心(投资2亿)、北京华远嘉利房地产开发(投资4亿)、上海刃游网络 科技 发展(增资3000万)、东阳美拉传媒(以1.05亿元收购)、东阳浩瀚影视 娱乐 (以7.56亿元收购)、北京英雄互娱 科技 (1.9亿)。#不知收成如何#

王氏兄弟有商人的精明。收购的华谊浩瀚时与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等明星股东签下对赌协议。明星们保证五年内每年净利润9000万和15%的年增长,不足部分需自掏腰包补上。对冯小刚与东阳美拉,则要求每年一亿元净利润和15%的年增长。

失去“影视 娱乐 ”领域龙头地位,凭资金规模和行业经验,华谊兄弟在资管、网游、房地产领域只能充当无足轻重的“小龙套”。

以 游戏 为例,2015 年全产业收入达 1400 亿,其中腾讯、网易分别为 400 亿、150亿,华谊只有不到 10 亿。

即便侥幸获得高于“影视 娱乐 ”的收入,华谊兄弟凭副业也难以赢得尊重及估值上的加分。

洗钱胜利,留下一地鸡毛,佩服

实际上华谊用错了人,冰冰,其实解释一下就是凉凉,何况两个冰冰!不凉才怪!!!!!

3. 投资电影靠谱吗会不会是个骗子啊

听说电影投资有骗局?

行业都有骗局,都是以高收益为诱饵,勾引投资者的贪心,骗取你的金钱,损害行业名誉。投资电影行业认证出品公司营业资质、打款使用公司对公账户、签订企业合同,时时关注影片进度,基本可以避开投资骗局,如果公司承诺已高日息周息月息返利,这种情况你就要小心谨慎,多以app形式行骗,网络已曝光,因为票房分红利润是电影上映3个月左右才会进入你签订合同上预留的银行账号里。


需要说明的是,正规电影投资公司是不会到处宣扬影视骗局这种词眼的,真正扰乱行业的,一般是不会考虑行业的长远发展,所以,那种到处散发骗局说辞来吸引人的,大家要注意了。

个人投资影视合法吗?

合法的!之前很多导演有好的剧本没钱拍摄,导致很多优秀剧本流产,最后通过众筹达成所愿,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6年的《大鱼海棠》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这两部影片火爆后,2016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发》,2017年3月份正式实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电影投资中,而出品方也选择了出让影片的部分版权对外招募联合出品人,达到已投资带动宣传的目的。

电影投资靠谱吗?

第一:电影在国家广电总局备案

第二:项目由政策扶持,属于合规合法,公开透明。

第三:投资是对公账户,对公账户跟银行合作

监管,随时可查到流水明细。

第四:投资前后可随时上公司总部实地考察。

第五:投资后签订合同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所有的交易流程都是公开、透明的,广电局可查。

银狐影视有风控团队,会对项目进行严格筛选。项目资质齐全情况下,出品方是最大的投资人,肯定会尽最大努力把影视项目做好,投资模式属于风险共担。

需要强调的是一个靠谱的投资平台至关重要,专业化的影视投资平台,专业的影视投资专家,优质的片子,丰富的资源,透明化的过程,都会帮助最大化的降低你的风险。通过出品公司直接转让电影份额来投资,和出品公司签订纸质合同,上面有正规合法的法律条款,签字按手印加盖公司公章,保证了客户的利益。

4. 电影投资靠谱吗

可靠。

我认为影视投资在于投资者是否选择的是正规真实的投资平台。目前国家政策是鼓励个人参与到电影投资的,除了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之外,更重要的目标是实现全民富裕。

投资电影的风口一直都在,抓住这个机会既能积累财富,为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也为中华的崛起出一份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7、在合同一年到期后,结算第二笔视频网站播放总点击量版权收益分红。

8、投资完成。

5. 我想投资电影,有没有靠谱的影视公司推荐一下

首先你想投资电影,你要先选择电影项目,才去看电影的出品公司靠谱不靠谱,要从以下几点去考虑

怎么辨别电影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呢?如何防止被骗?

投资什么样的电影可以赚钱?

咱们要学会结合题材、成本、阵容、制造团队、宣传力度、上映档期等多种因素归纳考虑,再去决议是否要投资

1.电影题材方面:一部好的体裁是电影投资成功的第一步,现在商场反映来看“喜剧”“军事”“写实题材”较受欢迎;
2.收益是核心:按照票房的分账比例计算,院线票房必须到达成本的2.5-3倍,影片才达成基本的效果。我们要搞弄清楚这个电影,值不值得这个成本,再去考虑是否要参与投资。
3.明星阵容:跟着观众的观影条件越来越高,合适的电影选择合适的演员,才是最大程度的确保电影的质量。
4.主创团队:如今的电影市场,喜欢有名气的导演团队等等。因为这些人不仅在影片制造上有自己关于电影的把握度,资源可以尽其所用,达到宣发团队和明星的宣传效果;
5.档期:一部电影在制造完成后除了本身的质量外,最关键的因素莫过于排片的档期了。对于影片片的片商和投资者来说,档期就是票房收入的关键,选择一个合适的档期,在确保电影质量的同时,在宣传上下足功夫,做好各类噱头,形成热点!才能与同期上映的电影中脱颖而出!


电影投资骗局的特征:

1.转私家账户不投

2.签电子合同不投

3.众筹电影不投,周期长

4.上映过的电影不投

5.广电局没有备案和审批的不投

6.平台充值的不投

7.周期返利商城形式不投

8.V信美女加错人的是骗子 ,不投

9. 股票群转电影投资的是骗局 ,不投

10.叔叔舅舅是高管,帮助申请的是骗子,不投

以我多年的从影经验看,参与认购流程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

1.了解项目(我们选择一部电影,往往要从它的题材,主演,导演,编剧,档期,制片方实力,宣发实力,成本,等元素来进行综合判断)

2.确定投资份额(认购电影份额,会直接关系到你投资收益,建议在经济实力允许的情况下结合影片自身优势谨慎决定。)

3.向出品方对公账户转账认购(一定要强调一点是:打款到影视公司的对公账户,是受银行监管的,每一笔资金都安全可控,极大的保护了资金的安全。)

4.邮寄合同(一式两份,这里要强调,必须签订纸质合同而不是电子合同,注意条款是纸质合同是受法律保护的,而电子合同不具有法律效益)

5.等待院线上映

6.中影集团统计结算,按投资比例分红(电影上映后等分红→会计律师所计算好分红→打款到合同上的银行卡上)

6. 中国电影600977股票到底有什么优势

中国电影600977
市值行业排名位列“分众传媒,万达院线,东方明珠,江苏有线”之后,第五位。
净利润行业排名位列“东方明珠,中文传媒”之后,第三位。
中国电影拥有“中字头”背景
上市伊始,虽然只发行了25%的流通股,还是受到了追捧,分别有如下大笔买入:
20160816:买入989万(上海)
20160818:买入1483万(成都、宁波)
20160822:买入9346万(上海、深圳、清远、南京)
20160825:买入22306万(嘉兴、杭州、台州、上海)
20160829:买入5210万(杭州、武汉、福州)

7. 有实力的传媒公司都有哪些

1、中影集团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成立于1999年2月。中影集团是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而且是中国产量最大的电影公司。由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中国电影器材公司。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华韵影视光盘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单位组成。中影集团拥有全资分子公司15个,主要控股、参股公司近30个,1个电影频道。

2、光线传媒

光线传媒成立于1998年,经过19年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传媒娱乐集团 。主营业务包括电视节目制作与发行,电影投资、制作、宣发,电视剧投资、发行,艺人经纪,新媒体互联网、游戏等。

其日播娱乐资讯节目《中国娱乐报道》、《音乐风云榜》均已连续播出10年以上,发行的电影《泰囧》(12.66亿)《致青春》(7.26亿)成为现象级影片。

2012、2013年投资制作发行影片20部,总票房超过40亿。自有品牌手游《分手大师》已于2014年6月上线。2016年《美人鱼》影片票房突破30亿刷新华语电影票房纪录。

近二年,光线传媒成立彩条屋计划,并先后发行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精灵王座》等动画电影。光线通过持续的改进和创新,始终领导行业潮流,光线引人注目的E标已经成为娱乐界着名标志之一。

3、华谊兄弟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民营娱乐集团,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1998年投资着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正式进入电影行业。

因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随后全面进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2009年9月27日,证监会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公告,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得通过,这意味着华谊兄弟成为了首家获准公开发行股票的娱乐公司; 也迈出了其境内上市至关重要的一步。

4、博纳影业

博纳影业集团是首家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代码BONA)的中国内地影视集团,是中国一家全产业链布局的、具有发行能力的影视内容制作公司。业务板块主要包括影视制作、影视发行、影院投资、院线管理、广告营销、艺人经纪等等。

5、万达影视传媒

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隶属于万达集团,成立于2009年,影视传媒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万达集团正式进军影视行业,开展影视投资、制作、发行、放映及后产品等全产业链业务。

万达集团以三年作为影视传媒公司的考核周期,力争做到行业第一。2017年11月,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获2017年中国版权最具影响力企业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