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科创板、香港、纳斯达克上市应该怎么选择啊
科创板一出,对于想要冲击资本市场的企业来说,又多了一个重要的选择。
那问题来了,多了一个选择后,科创板、香港、纳斯达克,你的企业该选哪一个市场首发?
第一步:对比上市条件,更符合哪个市场?
在市场看来,科创板重大的进步包括首次将核准制改为注册制;允许同股不同权、VIE架构及红筹股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上市;定价机制采用询价机制,进一步实现市场化;交易规则进一步放宽。这些条件的放宽也使科创板进一步向港股和纳斯达克市场的机制靠拢。
从上市的财务指标来看,科创板的一大突破是打破了盈利的桎梏。但科创板对于其市值规模的要求并不低。一些企业可能会面临一个尴尬的情况,即非盈利时期需要资金支持时会因为市值规模而被挡在科创板门外。
另外,对于红筹企业来说,从制度设计上,科创板衔接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8]21号),为红筹企业提供了无需拆红筹直接境内上市的机会。但总体而言,红筹企业的科创板上市门槛仍然较高。
与其他两个资本市场相比,科创板的上市财务指标与香港主板更为靠拢,不过香港主板在去年新规中对于未通过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企业门槛大幅降低,并允许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和已经在欧美上市的创新型企业在港二次上市。
而香港创业板对上市企业的门槛就更低了。根据香港创业板上市规则,其对拟上市企业无任何盈利要求,仅要求上市时的预期最低市值为1.5亿港元;公众持有的股本证券最少由100个人持有;以及前两个财政年度经营所得的净现金流入总额必须最少达3000万港元。
相较而言,纳斯达克的分层则更为丰富。根据纳斯达克的上市指引,纳斯达克市场共有三个分层市场,针对不同的层级给予不同的约束条件。具体来说,“全球精选市场”吸引大盘蓝筹企业和其他两个层次中已经发展起来的企业;“资本市场”主要吸引规模较小、风险较高的企业;还有介于两者之间、吸引中等规模企业的“全球资本市场”。从纳斯达克三层次中的“资本市场”的上市规则来看,上市财务要求已经非常低了。
国元证券数据显示,纳斯达克市场2016年IPO数量只有70家,但退市企业却有244家,相当于当年IPO数量的3倍多。近年来,纳斯达克退市率最低的一年发生在2014年,但也达到了32%。
企业在选择上市地点时,是否符合当地市场的上市条件是头等大事。
第二步:哪个市场会有较高估值
如果在各地均符合上市条件,那对于企业来说,第二步就要看看在哪个市场会有较高的估值。
在科创板火箭速度推进之下,多家公司表明自己已开始进行科创板上市准备工作,其中也不乏已在其他地区上市的企业或筹备港股或美股上市的、想要回归科创板怀抱的企业。另外,根据市场上了解到的情况,也有已经够上主板申请条件但如今在科创板和主板之间做着选择题的企业。
这些企业考虑科创板的原因中显然也包括对于科创板估值情况的良好预期。
事实上,相似的情况在香港市场上一度上演,但目前看似乎并不美好。去年,港交所允许同股不同权等创新型企业在香港上市之后,市场当时一片看好,众多独角兽和新经济股票也扎堆赴港上市。但有数据统计,截至去年10月上旬,港股市场共完成超过160只新股IPO,其中有超过120只破发,破发率超过75%。
对于科创板也是如此。在初始阶段,科创板也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市场和投资人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充分了解这个市场,这也是正常的发展规律。不过,科创板有一大亮点不可忽视,即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的跟投机制,由于保荐机构需要自己真金白银地进行跟投,因此这会使得定价在拟发行人和券商之间有一定的博弈,保荐人在其中可以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
另外,不同的市场由于投资偏好的差异对不同行业也会有一定估值的区别对待。具有冒险精神的纳斯达克市场投资人对高科技股就比较有好感,也将纳斯达克塑造成了科技股的高估值“天堂”;而香港市场对奢侈品类股票则有一定的偏好,这和其贸易港口的城市功能有关。
第三步:“软环境”也是很现实的考虑
而第三步,企业需要考虑一些例如融资成本、上市后的维护成本、监管环境、法律环境、股东退出等“软环境”。
在融资成本方面,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如果选择去香港或纳斯达克上市,那么在投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这“上市三大件”的选择范围十分有限,且收费较高,并且在上市后也需要中介机构帮助递交当地证券监管部门要求的文件,融资成本较高。
而如果选择在科创板上市,那么中介机构的选择可以拓展到很多规模不大的本土机构,融资成本较低。
例如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对其CFO的要求较高,通常需要有融资背景、最好投行出身、对公司业务了解、具有财务知识,同时也要英语表达流利,因为需要与投资人做沟通,而这些英语沟通按照纳斯达克市场的要求是有语音录音发布在网站上的。具有这样素质的人才,其薪资水平相当之高。
在监管环境方面,如果选择美国市场,可能需要面对其对于中概股越来越严格的监管。2013年,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已经与财政部、证监会签署了执法合作备忘录,可以在证监会允许的范围和形式下共享赴美上市中国企业的审计工作底稿。而香港市场则并没有此类机制。
在法律环境上,美国的“萨班斯法案”等对于造假上市等违法行为的处罚相当严重,而美国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也已非常成熟。
股东退出上,在非红筹架构或者VIE模式下,如果选择在纳斯达克上市,那股东上市前持有的内资股在上市后无法退出。在境内上市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而在香港“全流通”试点下这个问题以后也会逐步解决。
另外,美国的做空机构也不是“好惹的”,中概股被做空机构狙击的事件已经屡次发生。
㈡ 哪些企业能上科创版
最新发布的《注册管理办法》以136字明确了哪些企业可上科创板—— 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应当符合科创板定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具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市场认可度高,社会形象良好,具有较强成长性的企业。 《注册管理办法》要求,发行人申请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发行条件; (二)发行后股本总额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 (三)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 (四)市值及财务指标符合本规则规定的标准; (五)本所规定的其他上市条件。
㈢ 科创板的概念股票
科创板是在上海交易所设立的,按照命名习惯,上海交易所的上市股票都是以6开头的。那么估计科创板的股票也是以6开头的。
㈣ 股票账户可以进行上海科创板交易吗
不可以的。
㈤ 科创板股票首纳入全球指数,它是谁
北京时间2月19日晚,全球第二大指数编制公司富时罗素公布全球股票(GEIS)指数调整结果,总计新增129只A股股票。此次指数调整最大的看点是,科创板股票首次走向全球指数,11只科创板股票纳入富时罗素全球股票指数。
㈥ 请分析蚂蚁集团为何选择科创板和港交所这两个金融市场发行股票
能发信息吗,以及它为什么在科创板和港交所两个群有什么发行股票。我认为蚂蚁集团是属于万亿级的资金的。他选择科创板,属于是丈夫在政府20%的。
㈦ 沪深300未来会纳入科创板股票吗
沪深300指数的成份股选择是有一套系统的,达到目标要求都有可能纳入,同时也会剔除已经达不到要求的股票。
科创板股票也一样。
㈧ 科创板股票交易规则,与其他板块股票交易有何不同
科创板现在现已有股票上市了,出资者也能够在这个板块进行买卖。不过,由于科创板与A股其他的板块不同,买卖规则天然也有所改动,接下来咱们就来了解一下科创板股票买卖规则,看一看都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㈨ 科创板是沪市还是深市股票
科创板属于沪市
一、 首先0和3开头的股票都是沪市A股,并且科创板打新也是按照沪市市值计算的。
二、 目前要参与科创板打新,要求投资者前20个交易日沪市的市值日均在1万元或以上,这样每5000元市值可申购500股,上海市场持仓市值越高,科创板可以申购的额度也越高。
拓展资料:
1.科创版申购条件:
投资者需向其委托的证券公司申请,在已有沪市A股证券账户上开通科创板股票交易权限,开通权限后投资者即可在各大交易软件中申购科创板股票了。
科创板开通的两个基本条件为: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参与证券交易24个月以上。
市场发展看,科创板应成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创新的“试验田”。监管部门已明确,科创板是资本市场的增量改革。
2.科创版的全称是“科技创新版”
科创版有以下几个特点:
1.科创版主要是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市场,重点面向的是满足规范性及创新型、科技型特征,没有进入成熟期但具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
2.科创版会早于主板市场实施股份发行注册制,将会建立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挂牌审核机制,由中介机构和挂牌企业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3.科创版对个人投资者是有一定门槛的,有50万元以上的金融资产,其中包括投资者的的股票、银行存款、理财产品。
截至7月22日,科创板上市公司313家,总市值逼近5万亿元,平均市盈率74.47倍。作为注册制的先行者,科创板两年以来的成功实践,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全面深化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收获了多维度创新成果,政策与制度建设层面愈加完善。两周年以来,科创板共有61家保荐机构一路为科创企业“风雨护航”。其中,中信证券80家、华泰联合证券55家、海通证券53家、中金公司51家、中信建投51家,位列保荐机构保荐科创板企业项目数量的前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