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区块 » 零壹空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股票
扩展阅读
设计总院股票历史股价 2023-08-31 22:08:17
股票开通otc有风险吗 2023-08-31 22:03:12
短线买股票一天最好时间 2023-08-31 22:02:59

零壹空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股票

发布时间: 2022-07-04 12:12:33

① 科技股龙头有哪些股票

科技股主要有两类,一种是软科技、另外一种是硬科技。其中软科技是指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这些领域的股票,硬科技是指集成电路、国产通信设备产业、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股票。
软技术个股有:中国软件、恒生电子、金山办公、创业慧康等。
硬科技个股有:中兴通讯、吴通控股、金信诺、长电科技,江丰电子等这些科技股票。
拓展资料
科技股为了确立一个能反映资讯科技发展的市场指标,恒指服务公司2000年4月25日宣布推出恒生资讯科技股指数(科技股指数)及恒生资讯科技股组合指数(组合指数)。
所谓科技股,简单地说就是指那些产品和服务具有高技术含量,在行业领域领先的企业的股票。
比如:从事电信服务、电信设备制造、计算机软硬件、新材料、新能源、航天航空、有线数字电视、生物医药制品的服务与生产等等的公司通称为科技行业。科技股在市场上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很难区分。
市场对科技股分类十分模糊,恒指服务公司采纳FTSE全球行业分类方法,以其收入主要来源作分类。获选进入该指数成份股的公司必须属于以下行业:固网电讯、无线电讯、电脑硬件(不包括键盘及鼠标等)、半导体、电讯产品(不包括家用电讯)、电脑支援、互联网、软件、电子商贸。这是根据Classification System的资讯科技及电讯行业分类。
基本面是支撑股价上涨的根本因素,展望未来,科技股具有业绩高成长空间。从宏观面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触底,但全面复苏还有待时日,要完全走出困境则必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而科技则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手段。
股价推升空间大 与其他题材有很大不同的是,科技类股的股价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在股价定位上往往不受市盈率这类估值指标的限制。
如上一轮1999年科技股飙升的主流是网络股,当时市场甚至以网站的点击率来衡量企业的未来成长,使得股价炒作起来没有太大的限制。当前包括物联网、低碳经济等科技题材类个股也类似,由于属于新兴行业,未来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业绩存在几何级成长的可能性,所以不能按照当前业绩来限定其合理的估值价位,股价也就具有了巨大的上涨想象空间。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情况来看,其个股的市盈率往往明显高于主板市场。
A股创业板和中小板中的个股市盈率水平也明显高于主板。此外,在过去一年多的市场行情中,科技题材类个股股价表现并非是最突出的,因此只要业绩出现复苏迹象,资金就可能积极参与其中,使其股价出现惊人的表现。

② 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业火箭叫什么

重庆两江之星。

5月8日,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壹空间”)正式宣布,“重庆两江之星”将于5月17日左右在西北某基地点火升空(最终发射时间根据天气微调)。这标志着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业火箭发射进入倒计时。

“重庆两江之星”为零壹空间OS-X系列火箭的首飞箭,箭长9米,而其所使用的核心电气产品——一体化综合控制机也为零壹空间自主研制。综控机的重量仅有1.8公斤,相较以往产品缩减至十分之一。本次还搭载了无线传输技术验证,后续一旦得到持续应用,电气系统规模和成本还将进一步大幅下降。

③ 民营火箭创始人畅想了什么

民营火箭创始人畅想:坐火箭从北京到广州20分钟

“坐火箭从北京到广州20分钟”

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用火箭成功发射 创始人舒畅讲述商用火箭从0到1的故事

5月17日7:33,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OS-X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在中国西北某基地成功发射。这是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用火箭,其首飞成功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让创始人舒畅获得了很多掌声。

首飞成功后,舒畅比之前更加忙碌,各种调研、考察以及媒体的采访接踵而至,“首飞成功是商业火箭的从0到1,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多的技术更多的创新从0到1”。

舒畅定了个规矩,在公司不允许叫“总”,而是直呼其名,谁称呼其为“舒总”,就要在公司群里发红包。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兼CEO,舒畅没有给自己单独设一间办公室,而是和其他员工一样,在偌大的办公区中有一个小小的“格子间”。这名32岁的年轻人有着过硬的技术功底、理科男的缜密逻辑、良好的口才以及毫无架子的真诚。

大学曾创业做外卖平台

“我们要打造的就是平等、有话直说的文化。”舒畅认为,创新是商业火箭公司的生命,而创新从一开始就是容易被质疑的,所以要鼓励大家把观点亮出来。因此只有当整个公司形成一种保护“有话直说”的氛围,大家才会敢把想法说出来。

在2015年创建公司的时候,舒畅年仅29岁,为什么是他?为什么要造火箭?这还要从舒畅在大学时期就种下的创业梦说起。

舒畅本科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飞行器设计专业,因为觉得设计战斗机特别酷炫,所以他学的是战斗机设计。大学时代的他学习很刻苦,那时候他一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经济、历史甚至包括医学等各种书籍都看。

“坦白说那时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后适合做什么,所以才天天看书。”舒畅认真剖析自己:有理工男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善于言辞、善于跟人打交道,综合素质较好,最后得出结论:“我是适合创业的。”在大二下学期,舒畅确定了自己要创业,并立刻开始尝试。

第一次创业是做夏令营,舒畅将高中母校和北京高校的资源联合起来,做的夏令营活动取得了成功。后来,舒畅又发现了大学生对外卖的需求,很多学生认为外出吃饭浪费时间,如果给他们送餐并加上一些跑腿费,他们是愿意接受的。在对大学生外卖需求市场进行了调研之后,舒畅从老家拉来了一些朋友,跟着自己创业送外卖。

“那时候还不懂互联网,就靠着小灵通,接到订单再去买去送,每一单加一两块跑腿费。”做了一段时间,舒畅发现,做不下去了。他认为,这次创业失败是输在了自己能力不足,不懂互联网,不懂融资。但这次经历让舒畅坚定了创业的决心。

本科毕业后,为了弥补自己不懂经济不懂投融资的“短板”,舒畅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攻读经济学硕士,在北大读硕士期间,舒畅热衷于去报告厅听企业家们的演讲,在激励自己的同时努力获得创业所需要的资本和资源。

商业火箭从0到1

硕士毕业后,舒畅进入了航天科技集团,主要负责产业投资。2014年底,国家下发文件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卫星研制领域,“军民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国商业航天的政策窗口逐步开启。舒畅敏锐地嗅到了商业航天的风口,他想要投资一家民营航天企业,但找了一圈后发现,市场上并没有这样的公司。“我为什么不能自己来干?”

2015年8月,舒畅开始组建团队。如今舒畅公司的总裁马超是舒畅在北航的师兄,也是他的辅导员,博士毕业后便进入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一直从事国家重大科研工程,三十出头已经是单位重点培养的年轻领导干部。马超对舒畅要自己造火箭的计划很认同,但由于自己手中做的事情也很有成就感,因此一开始拒绝了舒畅。

最终让马超下决心加入的反而是困难和挫折,很多人对舒畅要自己造火箭不屑一顾,“不要拿美国来对比,国情不同,中国不可能造出私营火箭”。这刺激了马超,他跟舒畅说:“以前没觉得这件事多有挑战,现在我们非得把这枚火箭打上天不可。”

如今,舒畅的团队已有120多人,大多数都是85后,舒畅求才若渴,公司仍在大量招人。“我们需要聪明人,因为爱动脑筋的人总是不断有创新的点子。”让舒畅最为感动的是,一位同事曾经拉着他的手说,“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我一定会跟着公司走下去。”

走自主研发的路

火箭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组建团队后,舒畅最大的难题就是融资。“一听说我们要造火箭,一些人甚至把我当成骗子”,谈起早期融资的经历,舒畅坦言碰了很多钉子。“那时候我才29岁,还长着一张娃娃脸,说要在中国造商业火箭,别人觉得不靠谱也属正常”。舒畅坦然回顾着那时的窘迫,“好在我们每个阶段都熬过来了”。

公司成立之后,舒畅带领团队立刻着手做方案设计然后进行认证。他们认为,“穿新鞋,走老路”将是商业航天的末路,舒畅决定走自主研发的路,这意味着长时间的付出。而首飞火箭上的“黑科技”就是对团队付出最好的回报,“发动机、综控机、无线通信、飞控软件等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可以说,火箭上的心脏、大脑、小脑都是我们自己掌握的。”

首飞前半个月,核心研发团队已进驻发射基地,开始进行高强度的准备工作,半夜下班甚至通宵都很平常,其间一位同事过生日,当大家把生日蛋糕推出来的时候,这位同事流鼻血了。首飞成功后,研发团队所有人都哭了,自己造的火箭飞上了天,这种成就感无与伦比。

舒畅对公司名字好不好非常在意。当初在给公司起名时,舒畅左思右想,有一天晚上舒畅躺在床上,手里有本书,是风靡创投圈的《从0到1》,书中认为,必须要有梦想,要不断创新,让未来与众不同并且更加美好,从0到1,才能创造无限的价值。

舒畅当时就决定了公司的名字——零壹空间,做中国商业火箭的从0到1,做商业火箭创新的从0到1。有了这个想法后,舒畅大半夜兴奋地给好多人发了微信,问他们对这个名字的看法,有很多人觉得不错,也有建议他,苹果公司这么牛,你不如叫梨公司,很有特点也很容易记住。但舒畅认为,名字原本没意义,因为公司有价值才得到大家的认可,名字才有价值。“把本来没有意义的名字变成大家都认可的名字,作为创业者很有成就感。”

让火箭成为交通工具

首飞成功后,有人称这是“中国版SpaceX”,舒畅则认为,自己走的是一条和SpaceX差异化发展的路。“我们现在做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主要是针对500公斤以下的小卫星,SpaceX针对的是一吨级以上的大卫星。”

目前舒畅公司有M和X两个系列的火箭,M系列运载火箭为小卫星客户提供发射服务;X系列火箭是为航空航天技术验证量身打造的专用飞行试验平台,成功填补了我国在航天飞行试验专业、开放、低成本的助推火箭的空白,全面助力航空航天前沿技术实践与转化。舒畅告诉记者,今年公司至少还有三次火箭发射计划。

实际上,舒畅更想做航天领域的华为。“这符合中国国情,我们不造梦,我们是实干派,希望能实实在在改变很多人的生活。”

对大众而言,火箭发射、航空航天神秘而遥远,发射商业火箭能给大众带来便利吗?对此疑问,舒畅举例解释,比如火箭发射卫星信号,解决了飞机、大海中上网的问题,这是目前已经实现的。“再大胆一点设想,一枚火箭从北京飞到广州大约只需要20多分钟,如果我们把成本降下来,火箭能不能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舒畅坚信,未来取代飞机的一定是火箭,不断的创新将带来变革。

为了实现梦想,作为创始人的舒畅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每天18小时,一周六天都是处于工作状态,还经常飞来飞去出差。在舒畅办公桌的最显眼位置上摆放着他们自主研制的火箭模型,在模型旁边,是一家三口的照片,舒畅抱着女儿,紧挨着太太,笑容灿烂。

“前几天在天桥下有一个可以上台唱歌的活动,4岁的女儿不敢上去,我就上去唱了,唱完再鼓励她。”尽管因为工作太忙陪伴女儿的时间不多,但舒畅尽量让自己能够成为孩子的榜样,“有一个为梦想努力奋斗的爸爸,我希望她能感到骄傲。”

对话

5~10年在细分领域成为龙头企业

广州日报:怎么看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前景?

舒畅:2015年是我国商业航天元年,这一年成立了若干家卫星公司、火箭公司,行业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公司的卫星还没来得及上天,火箭还没拿出产品,与国外差距很大。

广州日报:你对年轻人创业有什么建议?

舒畅:自带梦想和情怀的创业,能够激励很多年轻人做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现在我们的创业氛围很好,因而年轻人更要做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未来会有很多新技术,新变革,一定会有大量的人来质疑,希望年轻人能坚持梦想,把科技创新做到新的层次。

④ 中国允许拥有私人火箭公司吗比如像马斯克SPACE X 太空探索公司这样,可以研制并发射火箭,飞船

不允许,航空航天是只有国有企业才能够从事的行业。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环境下航空航天这样的重要军工行业是不允许私有经济涉足的。

⑤ 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零壹”),在重庆市政府及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由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与重庆两江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商业火箭项目正式落户两江新区。重庆零壹组建了国内卓越的商业火箭研发队伍,核心技术人员均来自于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的总体设计单位以及中航工业、中国科学院等相关单位,拥有丰富的全流程型号研制经验。同时重庆零壹还聚集了航空、计算机、金融、汽车等各领域的优秀人才,打造了一支复合型火箭研发和运营管理队伍。不仅如此,重庆零壹还将在重庆打造国内首个商
法定代表人:舒畅
成立时间:2012-12-12
注册资本:16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00108000119563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迎龙大道19号

⑥ 民营自研商业火箭是什么

相信小伙伴们都知道,美国的民营太空发射公司创始人“钢铁侠”马斯克和Space X,重庆两江新区也有这样一家“胆儿肥”的民企欲后来居上。5月8日,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壹空间”)正式宣布,“重庆两江之星”将于5月17日左右在西北某基地点火升空(最终发射时间根据天气微调)。这标志着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业火箭发射进入倒计时。

计划5月17日首飞

零壹空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舒畅透露,目前火箭完成了发射前所有的测试和总装合练,分段的部装已经在北京完成,并开始往中国西北部的试验场进行分段运输,正进行最后紧张的发射前准备工作,计划在今年5月17日首飞。

火箭主体涂装重庆元素

箭身主体涂装由“重庆两江之星”文字和包围文字的两部分曲线图案组成,这上下两部分曲线图案分别代表了长江和嘉陵江,也就是重庆两江,这两部分选取了重庆两江新区标识的颜色,让人能够直观感受到这枚火箭是为重庆两江新区量身打造的。流畅的线型具有速度感和动感,象征重庆两江新区和零壹空间奋发向上的劲头势不可挡。

研发团队重庆人占了一半

作为国内首家从事商业火箭研发的民企,目前,零壹空间的团队100多人,年底将达到200多人的规模。现在研发团队占到一半。

即将首飞的“重庆两江之星”火箭研发制造团队里,就有不少来自重庆的工程师。目前零壹团队里重庆籍员工占比超过30%,总共11人的总装团队里,其中8人都来自重庆。这枚火箭可谓是货真价实的“重庆造”。

舒畅说,现在公司也在不断招收优质的应届生,如重庆大学就是良好的人才储备基地。加之重庆本来就有雄厚的制造基础,所以总装工程师、总装工人、测试工程师,都是面向重庆本地招聘。

在北京,零壹空间的总部里,重庆籍员工占到了30%,舒畅说等今年年底重庆的制造基地建成后,重庆籍的人才都会回来。

联合国内高校发起“飞行联盟”

零壹空间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相关领域十多所顶级高校发起了“先进空天技术验证飞行联盟”。

该平台是一个创新、共享、开放的前沿科技验证平台,可为航空航天高新技术研究提供飞行试验服务,具有快速响应,服务定制化和低成本、高可靠的特点。“飞行联盟”将以开放合作的态度吸纳更多高校,并将向国外扩展,共同提升空天领域的前沿技术水平。

此次与“重庆两江之星”一同首飞的,还有10所国内航空航天类顶尖高校校徽,以及“飞行联盟”的标志。

计划

空间站货运太空旅游

都要试一试

舒畅透露,在市场方面,除现场签约客户,零壹空间还与多家海内外客户签订发射协议。

目前,M系列火箭订单已排至2020年,X系列火箭订单已排至2019年,并与欧洲、亚洲多家卫星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0年预计将实现年产30发以上M系列火箭和20发以上X系列火箭的能力。

零壹空间是国内目前唯一能提供卫星组网专享发射服务和快速补网的民营企业,其研发的M系列火箭专注于微小卫星精准迅捷组网发射,计划将于今年年底前后首飞。

商报记者了解到,位于两江新区航空产业园的零壹空间研发制造基地,初期投资2.5亿元,占地100亩,将建设研发中心、数字化智能制造总装中心、测试中心、飞行器控制与仿真中心和专用实验室等,建成达产后年产值15亿人民币。

基地一期50亩已开工建设,预计年内投用,将形成年产30发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及试验能力。“今年年底重庆智能制造基地将建成投用,主要承担火箭总装工作,同时重庆基地也是整个公司的研发副中心。”舒畅表示。

舒畅还称,目前已经成立了电子公司,正在跟重庆谈合作。预计到2020年,OS-X火箭能达到30~50发的这样一个规模。届时相信能吸引更多涉及卫星应用等领域的企业来渝布局。

“我们既然能把火箭送上去,那么未来我们会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例如空间站的货运,美国的SpaceX公司目前已经在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货运,我们国家的空间站是2022年建成,届时在空间站货运方面也将有市场空间。再比如现在也有很多公司在研究太空旅游计划,这都是我们未来一定会进入的领域。”舒畅说。

⑦ 中国首台商用火箭液体姿控发动机整机试车是怎样获得成功的

2018年1月22日,由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壹空间)自主研制的中国首台商用火箭液体姿控发动机整机试车成功。继2017年12月圆满完成固体火箭发动机整体试车后,零壹空间又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观察者网此前报道中的那个“漂亮的小东西”,终于成功地证明了自己。

本次试验的姿控发动机

试车结果表明推力室稳态和脉冲工作性能稳定、系统参数调整计算正确,验证了姿控动力系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为2018年即将首飞的OS-M火箭动力系统及OS-X系列亚轨道飞行器验证平台配套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姿控发动机具有比冲高、推力配置灵活、可多次启动等特点,一般用于运载火箭末级、上面级、导弹和卫星等飞行器的姿态控制和末速度修正;此外还可以用于空间飞行器对接、离轨和再入飞行、空间碎片减缓控制等多种用途,是火箭末级和空间飞行器不可或缺的动力系统产品。

⑧ 中国民营火箭公司和SpaceX有可比性吗

今年5月,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顺利升空,成功将孟加拉国的第一颗卫星送入太空。SpaceX作为行业标杆,已领先一步迈入了商业变现的阶段。

以零壹空间为代表的国内民营公司也希望能在低成本上打开局面。零壹空间CEO舒畅曾提出,要集中精力做全世界总价最低的火箭,专门针对500公斤以下的小微型,把它做到极致。就像小米手机,当苹果卖5000块钱的时候它卖1999块钱,舒畅在火箭领域也希望能够做到这样。

而近年来国内立方星等微小卫星技术的进步,一下子打开了轻量卫星的市场需求,这给零壹空间这样的民营火箭公司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遇。虽然中国的民营公司在技术水平上和SpaceX还相距甚远,但在商业模式上,二者仍有相似之处。

来源:新华网

⑨ 嘉宸基金是和Star VC都在投资零壹空间吗

‎对的呢,‎真是件值得兴‎奋的事情,‎本人一直关注祖国‎航天事业‎,有了嘉‎宸基金这‎样有实力的企业助阵,‎相信强强联手,可‎以打造一个可以‎和SpaceX分庭抗礼的中‎国商业‎航天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