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盈虧 » 高中政治股票價格計算題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高中政治股票價格計算題

發布時間: 2022-04-27 01:14:02

⑴ 政治題:股票價格計算

股票價格=股票票面額×預期股息率/銀行存款利率
1000×10×2.5%/2%=12500

⑵ 關於高中政治里股票的計算題

股票價格等於股息/銀行利率=25*0.1/0.05=50元*200=10000元,
當金融危機影響銀行利率下降,25*0.1/0.025*200=20000元,所以升值10000

⑶ 有關高中政治第一冊_政治經濟學的所有計算公式,尤其是通脹&通緊以及貨幣貶值的…謝謝了~

經濟常識中的計算題整體上可歸為兩類:一是顯形計算題,即進行具體數字運算的計算題;二是隱性計算題,即無需進行運算的計算題。下面對經濟常識幾種常見的計算題進行歸納並舉例分析。一、關於商品價值量的計算問題關於商品價值量的計算問題關鍵要注意:商品價值量只與「社會的」有關,和「個別的」無關。商品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和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同時,要注意對題中的數量進行觀察、計算。例1. 如果現在1隻羊=2袋大米符合等價交換原則,現在生產羊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了二倍,生產大米的社會勞動生產率不變,那麼,一隻羊可以換( )A.1袋大米 B.4袋大米 C.3袋大米 D.2/3袋大米解析:例1生產羊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了二倍,說明羊的價值量在原有的基礎上減少二倍,而且,生產大米的社會勞動生產率不變,說明大米的價值量就不變,那麼1隻羊= 2/3袋大米。正確答案是D。二、關於紙幣發行量或紙幣購買力的計算問題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但不可以任意發行紙幣,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次數。國家有權決定紙幣的面額,但不能決定紙幣的購買力,紙幣的購買力是在市場競爭中實現的。例2. 某國待售商品1000億件,平均每件商品價格10元,據測定該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當年該國流通中需要貨幣量是______億元,當年該國政府實際發行了4000億元紙幣,這時的1元錢相當______元紙幣,這會引發______。下列答案正確的是( )A.4000、0.25、購買力降低 B.2000、0.5、通貨膨脹C.2000、2、紙幣升值 D.2000、0.5、購買力提高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的價格總額/貨幣流通次數=(待售商品數量ⅹ商品價格水平)/貨幣流通次數。由此公式可知,這一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1000ⅹ10)/5=2000億元。而這一年實際發行的紙幣量為4000億元,為實際需要貨幣量的2倍,所以會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導致通貨膨脹,此時1元錢的購買力只相當於2000/4000=0.5元。該題正確答案為B。三、關於分配方式的計算問題我國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起來的分配製度。例3. 甲在國有企業工作,年薪4萬元;甲利用空閑時間在民營企業兼職,年薪1萬元;甲購買股票,年終分得紅利1萬元。甲出租住房,年收入1萬元。甲一年的勞動收入為________。( )A.4萬元 B.5萬元 C.6萬元 D.7萬元解析:解答此題的關鍵在於把握「勞動收入」,即通過付出勞動而取得的收入。試題中,甲的年薪是勞動收入,即4+1=5萬元。甲的紅利收入和出租住房的收入都是非勞動收入。該題正確答案為B。四、關於股票價格的計算問題有關股票的計算題,是學習中的一個難點,現結合例題,就兩種常見的股票收益計算方法作簡要分析。例4. 某酒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A種股票發行7200萬股,當年每股預測收益0.48元,發行價7.34元,上市首日開盤價16.5元,最高價17元,收盤價15.2元,當年銀行存款利息率為年息4%,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假如在該股票上市第一天就以最高價把100股原始股全部賣掉,可以獲利_______,總收入為 ________。( )A.966元 1700元 B.1200元 966元 C.48元 1200元 D.786元 48 元 解析:這一類主要計算股票收益。一定數量股票以一定價格(如:開盤價、最高價、收盤價等)賣出的獲利情況,計算方法是:收益=(賣出價-發行價)×賣出數量。依據公式獲利=(17-7.34)×100=966(元)。一定價格賣出後的總收入,應該是總收入=本錢+收益,即總收入=7.34×100+966=1700(元)。正確答案為A。2.如果沒有其他因素的影響,當年購買100股股票的價格為( )A.12元 B.1200元 C.48元 D.4800元3.如果每股票面金額7.34元不變,並預期每股每年獲得4.8%的股息,那麼一年後,某人購買100股股票的價格是( )A.724元 B.1650元 C.1520元 D.881元解析:這一類題是計算股票價格。解答這類題的關鍵在於把握股票價格的計算方法,股票價格=預期股息/銀行年利率,其中銀行年利率是一定的。預期股息是計算的重點,預期股息材料一般以兩種方式告知:一是直接告知,如解答第2題時,原材料直接告知「當年每股預測收益0.48元」,可以直接套用公式,100股股票的價格=0.48/4%×100=1200(元),正確答案為B。二是間接告知,第3題中的「預期每股每年獲得4.8%的股息」就是間接告知。這樣情況要分兩步計算,首先要算出預期股息,然後再套用公式算出結果。預期股息=股票價格×預期股息率,根據題設可知預期股息=7.34×4.8%,那麼100股股票的價格=(7.34×4.8%)/4%×100≈881(元)。正確答案為D。五、關於企業經濟效益的計算問題所謂企業的經濟效益,就是企業的生產總值同生產成本之間的比例關系,用公式表示分別是:經濟效益=生產總值/生產成本。例5. 下列情況說明企業經濟效益提高的是( )A.去年投入資金200萬元,獲利140萬元;今年投入資金300萬元,獲利160萬元。B.由於經濟結構調整,企業資金減少1/2,利潤總量減少1/3。C.佔用資金比以前增加10%,利潤總量增加5%。D.資金增加10%,利潤總量也增加10%。解析:該題考查對經濟效益的理解,資金利潤率和成本利潤率是衡量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A項,資金利潤率70%變為60%,經濟效益下降。B項,利潤減少的幅度低於資金減少的幅度,經濟效益提高,應選。C項,利潤增加的幅度低於成本增加的幅度,經濟效益下降。D項,利潤增加的幅度等於成本增加的幅度,經濟效益不變。六、關於社會總產值、國民收入的計算問題社會總產值就是把一個國家一定時期內(通常是一年),由各個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者生產出來的產品的價值總和。在社會總產品中,扣除已經消耗的生產資料,餘下的那部分凈產品,用貨幣表示就是凈產值,稱作國民收入。例6. 某國物質生產部門一年內生產過程中消耗的生產資料價值為4000億元,物質生產部門勞動者工資為800億元,上繳國家的稅金為500億元,企業利潤為200億元,該國當年創造的國民收入是( )A. 5500億元 B. 4700億元 C.1500億元 D. 700億元解析:國民收入是勞動者新創造的社會財富,從價值形態看就是凈產值。國民收入=社會總產值-消耗的生產資料價值=工人工資+企業利潤+上繳稅金,因此,該題中國民收入應是800+500+200=1500(億元),應選C。七、關於增值稅的計算問題增值稅是將納稅人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增值額作為征稅對象的一種稅。例7. 某服裝廠從紡織廠購進一批布料,服裝廠應付的款項共計9945元,其中布料的銷售價格為8500元。紡織廠銷售這批布料應繳納的增值稅為1445元(8500元乘以17%的增值稅率)。這筆增值稅由紡織廠上繳國家,並在開具給服裝廠的增值稅發票上明示。服裝廠將這批布料加工成服裝出售給百貨商場,服裝的銷售價格為15000元。服裝廠應繳納的增值稅是( )A.1105元 B.1445元 C.1200元 D.2550元解析:解答此題有兩種方法:第一,找出增值額部分,即15000-8500=6500(元),然後用增值部分乘以稅率,即6500ⅹ17%=1105(元);第二,企業商品銷售額乘以稅率,減去上一環節已納稅金,即15000ⅹ17%-1445=1105(元)。因此正確答案為A。八、關於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問題稅法規定個人所得稅的征稅范圍包括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任職、受雇的其他所得。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涉及稅率的問題,所謂稅率是征稅額與征稅對象或記稅的比例,是計算稅額的尺度。個人所得稅主要採用的是累進稅率,即隨著征稅對象的數額增大,稅額的徵收比例也隨之提高。例8. 如果某工程師的月工資為5 000元,則其個人所得稅為_____級數全月應納稅所得稅稅率(%)1X≤500元52500<X≤2000元1032000<X≤5000元15
A.385元 B.505元 C.480元 D.750元解析:首先確定應征稅額:收入扣除費用。依照《稅法》規定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去費用1600元後的余額,為應稅額。所以該工程師的應稅額為:5000-1600=3400元。其次明確稅率(題中已經給出)。關鍵是分段計算:不超過500元部分:500×5%=25元超過500元至2000元部分:1500×10%=150元超過2000元至5000元部分:1400×15%=210元累計稅額:25+150+210=385元,這是該工程師應交納的個人所得稅,因此正確答案為A。九、關於存款利息的計算問題利息是借款人因使用借入的貨幣而支付給貸款人的報酬。它是根據利息率來計算的,一定時期存款或貸款利息的多少,取決於利息率的高低。計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息率×存(貸)款時間。例9. 張某原有定期一年的2萬元人民幣存款,年利率為1.98%,利息稅率為20%,國家上調銀行存貸款利率後,一年期存款利率為2.25%,利息稅率不變。在新的利率制度下,張某將2萬元人民幣存入銀行,一年後可以多拿利息( )A. 90元 B. 79.2元 C. 53.2元 D. 43.2元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記憶和應用能力。解答此題要注意「一年後可以多拿利息」的設問。計算方法:20000×(2.25% - 1.98%)×(1-20%)=43.2(元)。十、關於外匯匯率的計算問題在解決關於外匯匯率的計算問題時,要注意區別人民幣外匯匯率和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外匯匯率是以外幣為基礎兌換人民幣的比率,可表示為:人民幣外匯匯率即外幣對人民幣的匯率=外幣/人民幣。人民幣匯率是以人民幣為基礎兌換外幣的比率,可表示為:人民幣匯率即人民幣對外幣的匯率=人民幣/外幣。例10. 2005年1月5日和2006年1月5日100元外幣對人民幣的匯價表美元歐元日元人民幣2005年1月5日827.701047.617.732006年1月5日827.651114.748.0535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下列反映人民幣幣值與外匯匯率之間關系的曲線走勢圖正確的是( )
A B C D解析:匯率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我國通常用100單位外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量的人民幣。如果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匯匯率升高,人民幣貶值;反之,外匯匯率跌落,人民幣升值。因此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民幣幣值與外匯匯率之間成反比例關系,因此正確答案應當選擇B項。A項是正比例關系,它表示人民幣幣值越高,外匯匯率也越高;C項是二次函數關系;D項是弦或餘弦函數的圖示。

⑷ 高中政治必修一的計算題公式

我以前回答過的:

高中常用政治計算公式:
1通貨膨脹後的貨幣值(商品價格)=原貨幣 價值(商品原價格)/(1十通脹率)
2通貨緊縮後貨幣值=原貨幣價值/(l十緊 縮率) 3商品價格總額=待售商品量x價格水平
4流通中所需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 流通速度
5社會生產率提高後的商品價值量=原商 品的價值量/(l十提高的勞動生產率)
6社會勞動生產率降低後的商品價值量= 原商品價值量/(l一降低的勞動生產率)
7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總額/家庭或個人 消費支出總額x100% 8存款利息=本金x利息率x存款期限
9每股股票價格=(預期股息率x股票面額)/銀行利率
10利潤=總收入一成本

⑸ 高考中政治方面所需要的計算公式(全)

一般高考用不到的

⑹ 求高中政治計算題所有的公式。

公式1:紙幣發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①紙幣貶值率: 紙幣發行量= 流通所需要的貨量÷(1-紙幣貶值率) 流通所需要的貨量= 紙幣發行量×(1-紙幣貶值率)
②通貨膨脹率: 紙幣發行量= 流通所需要的貨量×(1+通貨膨脹率) 流通所需要的貨量= 紙幣發行量÷(1+通貨膨脹)
公式2:貨幣發行量(幣值)變化引起商品價格變化方面的計算
①紙幣貶值率: 現期物價水平= 基期物價水平÷(1-紙幣貶值率) 基期物價水平= 現期物價水平×(1-紙幣貶值率)
②通貨膨脹率: 現期物價水平= 基期物價水平×(1+通貨膨脹率)
基期物價水平= 現期物價水平÷(1+通貨膨脹率)
公式3: 使用價值總量(商品數量)=上一年度商品數量×[ 1+本年度勞動者增加幅度(%)]×[ 1+本年度勞動生產率提高幅度(%)]
公式4:
價值量(單位商品價值量)=上一年度商品價值量÷(1+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幅度(%))
價值量(單位商品價值量)=商品的價值總額÷使用價值總量(商品數量) 公式5: 價值總額=單位商品價值量×商品數量
價格總額=單位商品價格量×商品數量
單位商品價格=價格總額÷商品數量
注①.使用價值:一般是計算商品的總件數。與勞動生產率呈正比關系。假設原來生產x件,當勞動生產率提高50%時,現在每天生產的使用價值(商品數量)=X*(1+50%)
②.價值:一般是單位商品的價值。與勞動生產率呈反比關系,與個別勞動生產率無關。假設原來M商品價值為x元/件,現在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50%,則M商品的價值=x/(1+50%)
③. 交換價值:由於價值與交換價值大小相等,因此計算交換價值,就是變相計算價值,因此,只要計算出價值,也就計算出交換價值。
④. 價格: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價格由價值決定,價格的大小與價值大小成正比,與貨幣價值成反比。價格=單位商品價值/單位貨幣價值。
⑤. 價值總額: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價格總額=使用價值量(商品總件數)×單位商品價值量
⑥.價格總額: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價格總額=使用價值量(商品總件數)×單位商品價格 公
式6: 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待售商品量*商品價格水平)÷貨幣流通速度(次數) 註: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為限度,若過量發行則會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居民購買力下降,引發通貨膨脹。
公式7:貨幣貶值幅度=多發行的貨幣量/實際發行的貨幣量
公式8::物價上漲幅度=多發行的貨幣量/實際所需的貨幣量
公式9::多發行的貨幣量=實際發行的貨幣量-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
公式:10:計算股票價格
1.股票價格=預期股息/銀行存款利息率
2. 股票價格=預期股息率*股票票面額/銀行存款利息率
3. 預期股息=單股股票發行價(股票票面額)*預期收益率
公式11:計算按生產要素分配收入、按勞分配收入、勞動收入
①勞動收入包括:按勞分配所得、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所得和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
②按勞分配所得包括:公有制中的工資、獎金、崗位津貼等。按勞分配的前提是在公有制范圍內。
③按生產要素分配:
含義:是生產要素所有者憑借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參與收益分配。種類: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
④非勞動收入則包括:利息收入、紅利、風險收入、租金(財產收入) 、社會保障收入等。
⑤財產性收入: 一般指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 不動產(如房屋、車輛、土地、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
公式12:計算利息、匯率 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註:匯率與幣值的變化表 公式13:計算恩格爾系數、基尼系數 恩格爾系數=家庭食品支出/家庭消費總支出*% :

⑺ 高中政治中經濟的計算題類型

一)關於流通中實際所需貨幣量(紙幣發行量)或紙幣購買力的計算

例1:如果在一年裡全社會用現金支付的銷售商品總量為5000億件,平均價格水平為8元,在這一年裡貨幣平均周轉5次。那麼,這一年裡貨幣發行量應為 億元。如果這一年實際發行了16000億元紙幣,這時的1元錢相當於 元,這會引起 。

A.8000 0.5 通貨膨脹 B.4000 0.25 購買力降低

C.16000 2 紙幣升值 D.2000 3 購買力提高

【解析】根據流通中實際所需貨幣量的計算公式:流通中實際所需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次數=(待售商品數量×商品價格水平)/貨幣流通次數,可知,這一年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為:(5000×8)/5=8000(億元),而這一年實際發行紙幣為16000億元,為實際所需貨幣量的2倍,所以會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導致通貨膨脹,此時1元錢的購買力只相當於8000/16000=0.5(元)。

(二)關於貨幣升值(貶值)或匯率升降的計算題

例題2:在國際外匯市場,2007年7月份,美元對換日元的比率為100美元=14000日元,到了2008年1月,匯率是100日元=0.909美元。這就是說( )

①日元升值了②美元升值了 ③日元對美元的匯率下降了④美元對日元的匯率下降了

A.① ③ B.② ③ C.① ④ D.② ④

【解析】解答此題,首先將題中等式:100美元=14000日元,折算成:100日元=0.714美元,由此看出:2008年1月與此2007年7月相比,100日元換得的美元更多了,即意味著美元貶值,日元升值,日元對美元的匯率提高了,美元對日元的匯率降低了。

例3:(全國高考文科綜合天津卷26)天津「泥人張」彩塑形神畢肖、栩栩如生,被譽為民族藝術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愛。如果該商品以人民幣表示的出口價格上漲5%,其它條件不變,美元貶值後該商品以美元標價為( )

A.上漲不足5% B.上漲5%以上 C.下降不足5% D.下降5%以上

【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匯率的有關知識。美元貶值後,即我國人民幣匯率上升,意味著等量的人民幣將會換得更多的美元,以人民幣表示的出口價格上漲5%,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用美元來表示其價格,則上漲在5%以上。此題正確答案為B。或者這樣理解:人民幣比美元可以表示為 X:Y=(1+5%)X:(1+5%)Y 美元貶值後意味著數量X的人民幣換得的美元在數量Y以上,數量(1+5%)X的人民幣換得美元在數量(1+5%)Y以上,即在美元貶值後,增加5%的人民幣意味著增加5%以上的美元。

例4:(全國高考文科綜合重慶卷)我國某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按10美元/件的價格售出100萬件某商品,該企業生產該商品的成本為人民幣14元/件。假設結算當日的匯率是1美元兌換人民幣7元,則該企業可以獲得利潤為人民幣( )

A、1400萬元 B、5600萬元 C、7000萬元 D、9800萬元

【解析】本小題主要考查了外匯匯率、企業的經濟效益等知識點。首先,結合匯率知識算出用人民幣表示的每件商品價格為10×7=70,其次算出該企業的生產總值為70×100萬=7000萬,最後減去成本就是利潤,7000萬—14×100萬=5600萬。

(三)關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計算

例5:(全國高考海南政治卷第1卷第2題)假設某國生產M商品的企業只有甲乙兩家。2007年甲企業的產量為10萬件,每件商品的生產時間為6小時;乙企業的產量為8萬件,每件商品的生產時間為10小時。如果2008年甲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20%,其他條件不變,則2008年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 )

A.5小時 B.7小時 C.7.5小時 D.8小時

【解析】本小題主要考查了對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含義的理解。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勞動熟練程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從題中可知生產M商品的甲乙兩家企業都是在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要求出2008年單位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也就是要求出在社會平均勞動熟練程度下生產單位商品M的勞動時間。首先要計算出甲乙兩家企業2008年生產M商品的數量和,10×(1+20%)+8=20萬件。並計算出2008年兩企業生產所有商品所耗費的總時間 6÷(1+20%)×12萬+10×8萬=140萬小時。最後就可算出2008年每件M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140萬÷20萬=7小時。

(四)關於價值量的計算

例6:(補充題)生產同樣一個茶杯,甲耗費3小時勞動時間,乙耗費2小時勞動時間,丙耗費1小時勞動時間,則三人生產出來的茶杯的價值量( )

A.同樣大 B.甲比乙大,乙比丙大

C.丙比乙大,乙比甲大 D.甲、乙、丙之間不能比較

(五)關於恩格爾系數的計算

例7:(2008廣東卷9)甲省和乙省的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5.3%和36.1%,這表明( )

A.從收入水平來看,甲省城鎮居民略高於乙省城鎮居民

B.從收入水平來看,乙省城鎮居民略高於甲省城鎮居民

C.從生活水平來看,甲省城鎮居民略高於乙省城鎮居民

D.從生活水平來看,乙省城鎮居民略高於甲省城鎮居民

【解析】國際上常用恩格爾系數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狀況,生活越貧困,恩格爾系數就越大,反之,恩格爾系數就越小。

例8:(補充題)2006年上海市居民家庭消費支出構成狀況為:交通、通訊、教育及醫療佔33.4%;衣著及家庭用品佔14.0%;食品佔37.2%;其他佔15.4%。該市城市居民的恩格爾系數是多少?

(六)關於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的計算

例9:(07年全國卷)假定生產一件甲商品的社會要勞動時間為2小時,價值為40 元。如果生產者A生產該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為1小時,A在4小時內生產的使用價值總量、生產出的商品的交換價值總量和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分別是( )

A.2 80 40 B.2 40 20 C .4 80 20 D.4 160 40

【解析】該題考查考生對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關系的理解,對商品價值量與個別勞動時間的關系的理解,涉及價值總量、交換價值總量和使用價值總量的認識。可以分三步解決:第一步,先求出勞動生產率提高後4小時所生產的商品總數。根據題意可知,生產者A在4小時內生產的商品數量為4件,即使用價值總量為4。第二步求出4件商品的價值總量,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題目中的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而社會勞動生產率未變,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未變,所以,單位商品的價值量仍為40元,價值總量應該為4×40=160元。第三步求出交換價值總量。商品價值總量160元,按照等價交換原則,商品的交換價值總量也因該是160元。

例10:(高考文科綜合全國卷Ι)假設2007年某國一單位M商品,其價值用該國貨幣表示為15元。如果2008年生產M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生產率提高50%,且該國的貨幣價值下降20%(貶值2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2008年一單位M商品的價值用貨幣表示為( )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知識點,商品的價值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單位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商品價值總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以及社會勞動生產率無關,幣值的大小與商品價格的高低成反比。本題把數學知識與政治經濟學知識做了有機的結合。具有很大的迷惑性。這是今年高考中考生認為比較難的一道選擇題。下面用兩種不同的方法進行解答。方法一:解答此題,首先要明白「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50%」時,單位商品價值量為15÷(1+50%)=10(元)。其次,貨幣貶值20%,意味著等量貨幣只具有了原來80%的購買力,故該國的貨幣價值下降20%(貶值2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2008年一單位M商品的價值用貨幣表示為:10÷(1-20%)=12.5。方法二:運用數學方法進行計算,假設2007年該國在單位時間內能夠生產x件商品,價格為15元。現在,由於生產該種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50%,那麼,單位時間內該國能夠生產(1+50%)x件商品,假設每件M商品價格為y元。又因為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總量不變,所以15X=(1+50%)xy,從而得出:y=10(元),即在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後、貨幣貶值前,該國一單位M商品的價格為10元,由於現在該國貨幣價值下降(貶值)20%,即2008年1元的實際購買力只相當於2007年的0.8元,注意此時不能簡單地認為就是在10元的基礎上增加20%。假設在貨幣貶值前,一單位M商品的價格10元只相當於貶值後的N元,那麼用比例關系表示,可以看出,1:0.8=N:10(注意等式前後的比例相等)通過計算,得出:N=12.5(元)。

例11:(全國高考文科綜合北京卷)2006年、某商品價值為1元。2007年,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5%,其它條件不變,該商品的價值是( )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解析】此題相對於全國卷Ι和四川卷要容易的多。此題考查價值總額,單位商品價值量,及其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的關系。把1元看成1單位商品的價值量,社會必要勞動生產率提高25%,即商品數量為1+25%,價值總量依然為1元,則單位商品價值量為1元÷(1+25%)=0.80元。

例12:(全國高考文科綜合四川卷)假設某國2007年生產M商品10億件,單位商品的價格為10元,M商品的價值總額和價格總額均為100億元。如果2008年從事M商品生產的勞動者數量增加10%,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10%,其它條件不變,則2008年M商品的價值總額和價格總額分別為( )

A.100億元和110億元 B.110億元和110億元

C.110億元和121億元 D.121億元和121億元

【解析】此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有:勞動生產率,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價值總額的關系,價格和價值的關系。如果把2007年M商品的價值總額100億元看成一個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其它條件不變,2008年勞動者數量增加10%,即為M商品的使用價值量增加10%,使用價值總量為1+10%,則2008年M商品的價值總額為100億×(1+10%)=110億元。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10%,M商品的價值總額不變,但M商品數量增加10%,即現在的數量為1+10%。把110億元看成1單位商品價格總額,則1+10%個單位的M商品的價格總額為110億×(1+10%)=121億元。即M商品在2008年的價值總額=100億×(1+10%)=110億;價格總額=100×(1+10%)×(1+10%)=121億。

例13:(全國高考文科綜合寧夏卷)某國2007年生產M商品10億件,價值總額為100億元。如果2008年從事M商品生產的勞動者數量增加10%,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20%,其它條件不變,則2008年M商品的價值總額為( )

A.110億元 B.120億元 C.130億元 D.132億元

(七)關於存款(債券)利息或銀行利潤的計算題

例14:某居民將2萬元人民幣存入銀行,存期為1年,年利率為2.25%,到期扣除利息稅(稅率為5%)後可得到利息為( )元。

A、20360 B、 427.5 C 、360 D、450

【解析】解答此題,可根據公式:稅後利息=本金×利率×(1—利息稅率)=20000×2.25%×(1—5%)=427.5(元)。

例15:某商業銀行在2007年吸收存款2000萬元,發放貸款1500元,那一年銀行存、貸款利率分別是3%和8%,其中各種開支50萬元。請問該銀行2000年利潤是多少?

(八)關於分配方式的計算題

例16:某員工在外資企業工作,年薪5萬元;利用業余時間在民營企業兼職,年薪2萬元;購買股票,年終分得紅利1萬元;出租住房,年收入2萬元。該員工一年的勞動收入為 。

A、10萬元 B、9萬元 C、8萬元 D、7萬元

【解析】解答此題的關鍵在於把握「勞動收入」,即通過付出勞動而取得的收入。試題中,只有年薪才是勞動收入,即5+2=7(萬元)。紅利收入和出租住房的收入都是非勞動收入,不合題意。

例17:某公有制企業職工劉國慶每月工資800元,獎金200元,投入10000元作為企業的股份,每年可得股息2400元,同時劉國慶以技術入股,每年可得股息12000元。劉國慶臨街還有門面2間,每月要得租金600元。請問劉國慶每月的按勞分配收入是多少?按生產要素分配收入是多少?

(九)關於個人所得稅的計算題

例18:如果某員工月工資為6000元,那麼他每月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為 。

A、300元 B、440元 C、475元 D、600元

級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1
不超過500元的部分
5

2
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3
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4
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註: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是指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2000元後的余額)

【解析】解答此題,首先要算出該員工的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為:6000—2000=4000(元);其次,根據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分段進行計算,得出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500×5%=25(元),1500×10%=150(元),2000×15%=300(元),25+150+300=475(元)。

(十)關於股票價格的計算題

例19:某股票的上市流通盤為2000萬股,當預期股息為0.4元時,股票的市場價格為20元。如果銀行利息率提高1倍,當預期股息為0.6元時,該股票的市場價格是( )

A、15元 B、20元 C、30元 D、40元

【解析】解答此題需三步:首先,明確股票價格計算公式:股票價格=預期股息/銀行利息率;其次,根據公式算出銀行利息率,即銀行利息率=預期股息/股票價格=0.4/20=2%;再次,根據公式算出股票價格,即股票價格=預期股息/銀行利息率=0.6/(2%+2%)=15(元)。

通過對高考計算題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考更加註重對教材基礎知識的考查,這是歷年高考政治試題命制過程中比較穩定的方面;高考作為選拔性考試更加突出對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考查,考查學生對學科基本理論的理解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查綜合運用和調動各方面知識的能力,這便是當前高考試題最容易求新求變的方面。在高考中政治學科以計算題形式出現的試題,作為一種趨勢將長期貫徹,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高考政治中出現的計算題就是考察學生對最基本經濟學原理的理解和運用。我們在平常的學習或復習中要強調這方面的練習,復習中要進行強化訓練。

⑻ 求解一道有關於股票的高中政治題

這道題的理論依據是「股價=股息/利率」這一個公式。
在銀行提高利率前銀行利息率=0.6/30=2%。
故此依據後來的情況其股價=0.8/(2%+2%)=20港元。

⑼ 高中政治教材中的股票價格(已知銀行利率變化幅度)怎樣計算

股票價格=預期股息/銀行利率
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預期股息率為3%,當其他條件不變,同期銀行存款利率從2.5%降為2%時
股票價格為:1000×100元 ×3%/2%-1000×100×3%/2.5%=3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