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盈虧 » 瑞風新能源股票價格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瑞風新能源股票價格

發布時間: 2022-04-19 05:36:41

① 江淮汽車股價漲停!大眾中國增資江淮控股和江淮大眾定格

繼5月29日,有關媒體便傳出大眾將投資10億歐元獲得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及同時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後,有關大眾和江淮的收購再獲進展。

12月3日,江淮汽車董事會披露公告稱,大眾中國投資對江汽控股的增資和大眾中國投資、江淮汽車對江淮大眾的增資事項已完成工商登記變更。其中,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其中大眾中國投資對江汽控股增資人民幣2,382,732,197元,大眾中國投資對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首期增資人民幣1,609,560,932元,兩項交易同時已完成。

而借大眾增資江淮汽車的東風,江淮汽車自身也在積極謀求轉變,在乘用車領域將"去JAC"化,重造大眾"思皓"品牌,進一步推動江淮乘用車品牌年輕化。據江淮汽車透漏,未來幾年,將依託全新模塊化平台,推出多款全新車型和改款車型:入門級緊湊型SUV——X5、A級SUV——S811、純電A級SUV——X811、A+級SUV、全新中級轎車以及現有重點新品改款,達標一個,共標一個,滿足用戶出行解決方案。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則表示:"此次投資將進一步深化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實現本土化及可持續移動出行的戰略。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也將給予大眾汽車集團更多機遇。"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② 股票中,低碳新能源類的低價股票有哪些,請教!!

和訊;給你個鏈接你自己看http://news.hexun.com/2010-03-02/122816419_10.html
核心提示:天威保變(600550,股吧)、孚日股份(002083,股吧)、岷江水電(600131,股吧)、生益科技(600183,股吧)、維科精華(600152,股吧)、安泰科技(000969,股吧)、長城電工(600192,股吧)、樂山電力(600644,股吧)、華東科技(000727,股吧)、春蘭股份、威遠生化(600803,股吧)、力諾太陽(600885,股吧)、西藏葯業(600211,股吧)、新華光(600184,股吧)、特變電工(600089,股吧)、航天機電(600151,股吧)、南玻A、交大南洋(600661,股吧)、杉杉股份(600884,股吧)、王府井(600859,股吧)、風帆股份(600482,股吧)、金山股份(600396,股吧)、湘電股份(600416,股吧)、粵電力A
[節能環保]

中原環保(000544,股吧)、菲達環保(600526,股吧)、創業環保(600874,股吧)、龍凈環保(600388,股吧)、合加資源(000826,股吧)、泰達股份(000652,股吧)、ST方源、長征電氣(600112,股吧)、岷江水電(600131,股吧)、華儀電氣(600290,股吧)、中環股份(002129,股吧)、東方電氣(600875,股吧)、金風科技(002202,股吧)、天威保變(600550,股吧)、有研硅股(600206,股吧)、魯能泰山(000720,股吧)、大港股份(002077,股吧)、樂山電力(600644,股吧)、匯通集團(000415,股吧)、長城電工(600192,股吧)、鑫茂科技(000836,股吧)、京能熱電(600578,股吧)、東源電器(002074,股吧)、天奇股份(002009,股吧)、美菱電器(000521,股吧)、通威股份(600438,股吧)、北海國發(600538,股吧)、特變電工(600089,股吧)、湘電股份(600416,股吧)、贛能股份(000899,股吧)、粵電力A

[太陽能]

天威保變(600550,股吧)、孚日股份(002083,股吧)、岷江水電(600131,股吧)、生益科技(600183,股吧)、維科精華(600152,股吧)、安泰科技(000969,股吧)、長城電工(600192,股吧)、樂山電力(600644,股吧)、華東科技(000727,股吧)、

春蘭股份、威遠生化(600803,股吧)、力諾太陽(600885,股吧)、西藏葯業(600211,股吧)、新華光(600184,股吧)特變電工(600089,股吧)、航天機電(600151,股吧)、南玻A、交大南洋(600661,股吧)、杉杉股份(600884,股吧)、

王府井(600859,股吧)、風帆股份(600482,股吧)、金山股份(600396,股吧)、湘電股份(600416,股吧)、粵電力A

[核能]

中核科技(000777,股吧)、中成股份(000151,股吧)、申能股份(600642,股吧)、京能熱電

[乙醇汽油]

豐原生化(000930,股吧)、華潤生化、廣東甘化(000576,股吧)、華資實業(600191,股吧)、榮華實業(600311,股吧)、華冠科技

[氫能]

同濟科技(600846,股吧)、中炬高新(600872,股吧)、春蘭股份、力元新材

[鋰電池]

稀土高科、澳柯瑪(600336,股吧)、杉杉股份(600884,股吧)、TCL集團、維科精華

[垃圾發電]

哈投股份(600864,股吧)、東湖高新(600133,股吧)、凱迪電力(000939,股吧)、泰達股份

[節能LED照明]

方大A、聯創光電(600363,股吧)、華微電子(600360,股吧)、上海科技、長電科技(600584,股吧)、ST福日

③ 新能源的股票有哪些股票代碼

1.新能源概念股票有:
(1)鵬輝能源( 300438)(2)江淮汽車( 600418)(3)廣州發展( 600098)(4)天能重工( 300569)(5)天通股份( 600330)(6)德方納米( 300769)
從近五年總資產收益率來看,近五年總資產收益率均值為5.63%,過去五年總資產收益率最低為2020年的1.04%,最高為2017年的8.99%。 廣州鵬輝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創業板,股票代碼300438),主要生產聚合物鋰離子、鋰離子、鎳氫等二次充電電池,鋰鐵、鋰錳、鋰亞硫醯氯、鋅空等一次電池,產品廣泛應用於移動電源、航模、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汽車啟動電源、通信基站後備電源、風光儲能及家庭儲能電池系統解決方案,並率先實現規模化生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主要技術指標處於國內、國際領先水平。
2.新能源板塊的太陽能主要股票有:
天 威 600550、小 天 鵝 000418、岷江水電 600131、生益科技 600192、維科精華 600152
安泰科技 000969、長城電工 600192、樂山電力 600644、華東科技 000727、春蘭股份 600854
3.新能源概念股是:新能源汽車概念股是一種存在於概念中的股票。中國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的資深專家、科技部部長萬鋼提出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為:到2012年,國內有10%新生產的汽車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按屆時汽車年產輛為1000萬輛算,我國新能源汽車要達到年產100萬輛的規模。
拓展資料:
1.股市中題材股和概念股的區別是什麼?
概念不同:概念股是指具有某種特別內涵的股票,與業績股相對而言的。題材股是有炒作題材的股票。
特徵不同:題材股通常是由於一些突發事件、重大事件或特有現象而使部分個股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題材),這些題材可供炒作者借題發揮,可以引起市場大眾跟風。概念股是依靠某一種題材比如資產重組概念,三通概念等支撐價格。
炒作不同:題材股和概念股一般是缺乏實質業績,受消息或政策的驅動炒作,通常時間不會太長,題材通常是炒作某個政策消息,概念通常屬於公司產品屬於某種類型進行炒作。

④ 江淮汽車股票為什麼從2020年5月30號至6月30號股價翻了一番

因為蔚來汽車要和江淮合作在合肥投資興建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對江淮汽車來說是大利好。

⑤ 三贏大眾混改江淮

前天,大眾宣布將投資9.86億歐元,以增資擴股的方式購入江淮汽車集團50%的股份,並增持合資車企江淮大眾股份至75%,將大眾新能源汽車總部和基地落戶合肥。
同時,大眾投資11億歐元購得電池生產企業國軒高科26%的股份,成為了其最大股東。
安徽汽車工業的大盤,忽然就因為大眾、江淮和國軒高科這場三人戲,變得有看頭了起來。
01
大眾汽車的戰略布局
大眾顯然是三者中的最大贏家。
江淮汽車總市值不足百億,幾乎是國內最便宜的、沒有其它國外車企合資的汽車廠商,但卻具備完整的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生產能力,坐擁80萬輛產能,同時大量產能閑置。
國軒高科則是僅次於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國內動力電池市場上排名第三的供應商。如果單看電池界的後起之秀磷酸鐵鋰電池,國軒高科的技術水平和裝機量甚至優於寧德時代和比亞迪。
而它們都被大眾「收入囊中」。
隨之而來的好處顯而易見。
比如其一,鋪開大眾的商用車布局。
大眾對江淮背後的中國商用車市場一直有所覬覦。
原因很簡單,江淮的乘用車業務稱不上佼佼者,商用車業務卻絕對頭部,其中中高端輕卡更連續多年行業出口第一。反觀大眾,雖然大眾商用車在海外銷量不錯,但在中國的布局卻幾乎空白。
能在中國商用車市場分一杯羹,是大眾一直以來的期望。
江淮在商用車領域的積累和優勢,正中大眾下懷。此前也有知情人士透露,大眾入股江淮,皮卡或是MPV可能是最先實現合作的細分領域。
其二,推動大眾的新能源進程。
大眾此次的投資重點之一,就是增持江淮大眾的股份至75%,獲得了江淮大眾的絕對話語權,決策和行動上能比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更加自由。
而江淮大眾的主打合作項目,就是新能源汽車。
大眾計劃在未來十年生產2600萬輛新能源汽車,其中一半在中國生產,將中國建成其全球電動汽車的產銷基地。所以近兩年,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都加快了在新能源領域的投放,一汽-大眾佛山工廠將在今年引入MEB電動平台,上汽大眾新能源工廠也已於去年落成。但饒是如此,與大眾新能源的規劃產能仍相去甚遠。
江淮工廠的全部產能高達80萬輛,2019年年產量卻只有42萬輛,所以對大眾而言,江淮大眾顯然是最好不過的新能源發力點,能給大眾新能源帶去更大的發揮空間。
更何況江淮也是國內較為老牌的新能源企業,不但有著多年的自主開發積累,曾經江淮iEV系列更一度位居國內純電動車銷量第一。這些經驗對大眾而言都是多多益善。
其三,彌補大眾電池產業鏈的短板。
拿下國軒高科26%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其實是大眾汽車此次投資尤有意義的一點。
一方面,大眾計劃未來十年在中國生產1300萬輛新能源汽車,這意味著其對動力電池的需求量非常巨大。
大眾官方透露過,僅在亞洲市場,大眾對電池的需求從2025年開始就將增至每年150GWh。面對這種緊迫需求,其背後的動力電池企業顯得至關重要。
因為對大眾來說,如若控股一家電池企業,既能降低電池采購成本,又能穩固供應鏈體系。這是主機廠理應保持的對自己掌控核心部件的要求和警惕。
大眾是吃過電池虧的。
去年3月,大眾與韓國SK創新簽署了一份電池供應協議,卻不料想因此激怒了原供應商LG化學。後者不但威脅斷供大眾電池,還取消了與其在德國合建電池工廠的合資項目。而由於原材料缺乏,大眾自己在德國是沒有電池工廠的。
所以奧迪e-tron就遭遇過直接因電池斷供產生的交付難題。
大眾由此看得非常清楚,在新能源賽道上,一定要通過資源整合,保證自我供應鏈的充足。
而中國的電池產業鏈,是全世界最完備的國家之一。
另一方面,國軒高科在動力電池產業的地位與技術優勢不容小覷。
從動力電池裝機量來看的話,國軒高科排名全國第三。但它的潛力肉眼可見。
國軒高科的技術優勢和研發重點在磷酸鐵鋰電池,它們是國內極少率先將乘用車磷酸鐵鋰PACK能量密度提升至140Wh/kg的企業之一。
根據國金證券的研究報告,隨著電池補貼的逐漸退坡,磷酸鐵鋰電池的成本優勢正逐漸凸顯,因此磷酸鐵鋰在乘用車的應用已經開始轉暖;再加上越高的能量密度越意味著越高的補貼,隨著時間推移,走在技術前沿的國軒高科顯然將迎來發展拐點。
更何況對大眾來說,國軒高科與江淮汽車都位於合肥,非常有利於其在新能源產業布局方面形成聯動,發揮1+1>2的作用。
總之,如此三板斧後,大眾不但在中國形成了乘用車、商用車和電動車的全面布局,更在新能源產業鏈的核心鏈條上掌握了直接資源和話語權。
就像大眾桑塔納開啟了中國真正的燃油車時代、並讓大眾在中國建成了最為成熟且穩定的合資聯盟一樣,我們彷彿看到一個嶄新的新能源時代,也正由大眾悄悄開啟。
02
江淮的反擊
江淮同樣能從這樣一場合作中建成自己的絕地反擊。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自從大眾即將入股的消息傳出,江淮汽車的股票已經在7個交易日里實現了6次漲停,市值幾乎翻了一倍。而且其實,自從2017年江淮大眾合資公司成立,江淮股價的每一次漲停就幾乎都和大眾有關。
更長遠的影響則在企業根部。
近些年的江淮並不太平。
2019年,江淮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9.78億元,這已經是其連續第三年扣非凈利潤為負。可以說,近幾年江淮的盈利能力並不強,基本上都是依靠政府補貼在生存。
但江淮的實力不該如此。
從生產軍用卡車、客車貨車底盤,到生產輕卡、輕客,到商轉乘、新能源,再到與大眾、蔚來合資,江淮大約是中國涉足汽車品類最多、且經典車型最多的品牌之一。即便聚焦在新能源領域,江淮的生產范圍也涵蓋乘用車、輕型商用車、多功能商用車、客車等各個車型。
幾十年來,其在品牌寬度和厚度上的積累都是說來話長的。
但要想品牌向上、木秀於林,江淮和所有中國品牌一樣,都缺少一些汽車生產必需的高端技術和足夠的品牌力。
而大眾入股的意義就在於此,既可以讓其閑置產能充分利用,又可以藉助大眾的技術和影響提升自身技術水平,實現品牌向上。
此前江淮汽車就從與江淮大眾共線生產的過程中,吸收了不少江淮沒有的技術。
比如用於淋雨檢測的濕度檢測儀,是江淮此前沒有應用過的儀器,也就是盲點。它的功能是在淋雨狀態下,對看不見的積水區域做100%的覆蓋檢測,提升整車淋雨品質。
再比如過去整車下線後,江淮內部的質檢部門會對品控做把關,或全檢、或抽檢,總歸是內部解決,但後來在大眾的要求下,江淮引入了第三方公司福邁迪做全線質檢。福邁迪是什麼概念呢?賓士、寶馬、沃爾沃、福特等品牌的部分車型都是外包給福邁迪做質檢的。
用江淮工程師自己的話來說,大眾對生產線的規矩和要求就是兩個字:極苛。
後來,這些大眾技術和標准也都在江淮自己原有的生產線嚴格執行。
共線生產都能技術吸收如此,直接入股就更不必說了。
按照大眾目前的規劃,未來將給到江淮大眾4~5個純電動產品,目標是在2025年實現20~25萬輛的生產量,營收300億元;在2029年實現35~40萬輛的生產量,營收500億元。
如是,在這一過程中,江淮的技術水平得到了提升,製造經驗也愈加豐富,那麼品牌力提升,還會遠么?
03
安徽的潛力
安徽汽車工業坐擁奇瑞、江淮,放在全國來看其實底子雖厚,卻一直不溫不火。
而這一次,新能源汽車或許將成為安徽尤其是合肥的翻身機會。
有人說大眾入駐後合肥會成為中國的狼堡,但我以為狼堡或許也仍不夠。
因為從此以後,這里既有科大訊飛這樣的人工智慧龍頭,又有國軒高科這樣排名國內前三的電池企業,既有蔚來這樣的造車新勢力代表,又有大眾這樣的世界汽車三大巨頭。
可以說,合肥打造的新能源汽車朋友圈,已經站在了全國鄙視鏈的頂端,再加上其本來就有長三角一體化的區域經濟優勢,未來新能源產業形成規模,計日可期。
想想就連大眾汽車CEO迪斯都信心十足地表示:「要將安徽打造成中國新的電動汽車中心。」安徽自己的野心,更不言而喻。
幸運的是,所有的橫空出世,都是厚積薄發,多年苦功積攢,安徽汽車的工業實力,已能撐起這份野心。
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天之後,這里將迎來最好的時機。
期待新能源大幕拉開後的嶄新安徽。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⑥ 江淮汽車股票屬於新能源股票嗎

江淮汽車不是新能源概念的。

從他的業務范圍就可以看出來,而且新能源概念板塊里也沒有該股。

⑦ 江淮汽車現在能買嗎江淮汽車最新股價是多少錢600418 江淮汽車千股千評

近些年來,全球多個國家就發布了將來幾年或十幾年後禁止出售燃油車後,新能源汽車是很多知名品牌車企紛紛轉向的研發方向。因此能源汽車領域得到了前所未見的發展紅利和前景,並且現在大家才剛剛接觸新能源汽車領域,該行業的發展和研發發展潛力將會非常大。


投資者能否一起搭上這趟駛往未來的"列車"呢?藉此機會,今天跟大家一起聊聊汽車行業的上市公司—江淮汽車!


在開始研究江淮汽車之前,我把這份最近整理的汽車行業龍頭股名單給大家瀏覽一下,想了解的小夥伴不妨戳一戳下方鏈接吧:寶藏資料:汽車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於1964年,是一家集全系列商用車、乘用車及動力總成研產銷和服務於一體的汽車企業集團。如今公司是安徽省12家重點企業集團之一,同時位列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汽車品牌前5強,研發、生產和銷售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等是公司的緊要營業范圍。


粗略講述了江淮汽車的公司情況後,我們來看下江淮汽車公司有什麼亮點,值不值得我們投入?


亮點一:細分市場領先優勢


2017年的報顯指出,公司實現售出輕型貨車19.1萬輛,銷量在同行業該領域名列前茅。並且在逆勢中的MPV銷量猛增,全年的銷量突破了6.65萬輛。公司在出口方面非常優秀,汽車出口總量在同行業內排第四。其中輕卡和高端輕卡出口還是一樣的給力,保持第一的位置,SUV出口數量突破了4萬輛,位列行業出口第一。


公司的MPV及輕卡給國內外市場都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力,有利於公司在該細分領域的穩定地位和擴張。


亮點二:新能源車先發優勢


江淮汽車在2017年,全年銷售新能源乘用車總計2.83萬輛,和往常相比增長了53.86%。另外公司還有著新能源技術積累、市場推廣、合資合作方面的過人之處。同時公司分別在電池系統、電機電控兩個方面和華霆動力、巨一自動化共同合作開了合資公司。


這時候,公司更是與大眾的合資公司、蔚來汽車均有合夥進行新能源汽車的生產項目,動機是公司將來在新能源領域可以有市場先機。


不過因為篇幅有局限,更多關於江淮汽車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學姐都已經匯總好了,點擊鏈接來看看吧:【深度研報】江淮汽車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2021年是中國的汽車品牌從奔跑追趕世界品牌到齊頭並進一起跑,迎頭趕上對手的至關重要的一年。中國汽車在世界領域中不斷占據技術和先發制勝優勢,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在我國得到政府的鼓勵和市場的贊譽,在將來,中國汽車銷量和認知度將有很大的希望超越歐美日國家的絕大多數著名的老車企。


括而言之,江淮汽車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項目中的研發技術已被全國知名汽車廠商認可,之後有望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引領者之一!


但文章存在時滯性,倘如想更准確地去了解到江淮汽車行情,可以點擊此鏈接瞧瞧,有專業的投顧可以幫你診斷股票,看下江淮汽車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江淮汽車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0-28,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⑧ 為何大眾「勒緊褲腰帶」也要狂砸10億歐元入股江淮

2020年5月29日,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與德國大眾汽車集團戰略合資合作協議簽署暨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德國大眾汽車將投資10億歐元,獲得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時增持電動汽車合資企業江淮大眾股份至75%,並獲得合資公司管理權。大眾集團承諾,在大眾中國投資成為江淮大眾75%的控股股東後,將進一步細化優化江淮大眾的產品組合框架,進一步推動集團在中國的電動化戰略。深入合作推動大眾汽車在中國的電動化戰略落實。
自2020年5月20日至6月4日,江淮汽車(600418.SH)已經七次漲停,從5月29日大眾入股江淮汽車一事塵埃落定後,短短5天已經為江淮股價帶來近100億的市值增長,這不僅僅只是打響跨國企業參與國有車企混改的第一場戰役,同時也蘊藏著大眾汽車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野心。
要知道其實在疫情期間,大眾已經蒙受了巨大損失,根據其公布的財報,這家企業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現金流已經達到了負25億歐元。與此同時,在英國、德國等地,大眾在「排放門」官司中相繼敗訴,即將面臨大規模群體性賠償。即便「口袋」已經如此緊張,大眾仍然豪砸10億歐元入股江淮,這盤棋的魅力究竟有多大,能讓大眾不惜「勒緊褲腰帶」也要下完?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選擇江淮
眾所周知,大眾在中國有三個合資夥伴,除了江淮汽車,另外兩個分別是一汽集團和上汽集團。汽大眾成立於1985年,上汽集團和大眾各持股50%,旗下包含斯柯達、桑塔納、帕薩特等眾多熱銷車型;一汽-大眾成立於1991年,一汽集團和大眾、奧迪分別持股60%、30%、10%,旗下包含奧迪、邁騰、高爾夫等大量熱門車型;江淮大眾成立於2017年,江淮汽車和大眾各持股50%,旗下僅有思皓一個品牌和2019年9月才上市的一款思皓E20X純電動車型。江淮大眾似乎成為了那眾望所歸的「軟柿子」。
而在小編看來其實江淮汽車的造車水平在自主品牌陣營中,其實並不那麼耀眼,江淮汽車自身的經營狀況也不佳。近年來江淮汽車業績持續下滑,曾經聲勢浩大的「商轉乘」戰略,最終也因乘用車銷量不斷下滑而宣告失敗。2019?年,江淮汽車盈利1億元,但這個數據是加上了政府補貼11億元後的結果,如果只看扣非凈利潤,虧損達9.78?億元。另據了解,自2017年以來,江淮汽車已經連續三年扣非凈利潤為虧損,合計虧損29.48億元。三年來江淮汽車共計收到29.97億元政府補助,占公司歸母權益的23.79%。綜合以上因素不難發現,成立時間最短、合資公司和中方公司經營均較差的江淮汽車無疑最為弱勢,方便大眾「下手」。
第二個問題:大眾「圖」啥
提到我們國內的新能源汽車,近年來的發展可以說是像「雨後春筍」一般,特別是在限行限購的大城市,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更是極其火爆。在國家政策這塊,新能源汽車是能夠免費獲得限行城市新能源牌照的(北京能夠直接獲得搖號機會),而且還能享受國家的高額補貼。每次說起新能源汽車,可能大部分消費者都會想到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不可否認,這兩家車企在營銷上確實下了很大功夫,不過,要是說起新能源的技術,江淮汽車可以算是自主品牌中的鼻祖。
早在2009年,江淮汽車就提出了iEV純電動驅動路線,堅持迭代研發,構建五層次研發體系,到2010年的時候正式確立了純電動驅動路線,並在當年將591台新能源產品投放到市場。截止今年,通過11年7代技術研發,識別、攻關和積累了決定電動車產品成熟的核心技術,最終構建了國內最為成熟的iEV電動車技術平台。
而大眾除入局江淮混改外,大眾集團還投資約11億歐元,獲得了國內電池生產企業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26%的股份,並成為其大股東。在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迪斯看來,選擇中國第三大電池供應商國軒高科來投資,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國軒高科與江淮大眾同在安徽合肥,從地緣來看,能夠產生非常好的物流和研發協同效應,通過合作,把安徽省以及合肥市打造成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重要基地。不難看出,此次大眾投資重心放在新能源汽車這塊「蛋糕」上,並且早前業內普遍認為,與大眾"聯姻"的主角會是江淮大眾。只是誰也沒有想到,大眾的胃口豈止是江淮大眾,而是整個江淮汽車集團。
再說說江淮的商用車領域,與自己的乘用車領域的慘淡不同,江淮在2019年商用車市場領域可算是風生水起,大家請看上圖,在其他家甚至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下,江淮汽車在商用車領域同比增長高達43%,位居銷量排行第六名,大眾是否也看上這塊「大蛋糕」我們還不得而知,但你要說大眾沒「惦記」,可能大家也不信。
第三個問題:江淮為什麼會「委曲求全」
之前我們也分析了江淮自身的經營狀況不佳,近三年來江淮汽車乘用車板塊銷量分別同比下降39.5%、12%、17.8%。到了2020年一季度,江淮乘用車銷量僅2.7萬輛。如果沒有諸如政府補助等非經常性損益的「幫忙」,江淮汽車恐怕會走入「退市整理」階段。
為了自救,江淮汽車甚至走上了變賣資產的道路。2019年9月,江淮汽車公告擬協議轉讓所持安凱客車的股份。協議轉讓完成後,江淮汽車將不再是安凱客車的控股股東。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眾宣布入主江淮之前,江淮汽車市凈率僅為0.74,已經「破凈」,即市值已經低於凈資產。這說明,資本市場對江淮幾乎沒什麼信心了。
一個僅靠政府補貼勉強存活的企業,有什麼理由不"背水一戰"呢?而就在一年前,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率團來到西班牙巴塞羅那,與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迪斯博士共同敲定了建設合肥智慧城市的項目。其中的參與方就包括了大眾中國及旗下全資子公司逸駕智能、合肥市政府及江淮汽車。我們不妨大膽猜測,大眾參股江淮汽車,背後或許可能是地方政府的授意。
第四個問題:江淮將會能得到什麼
5月29日,大眾集團正式宣布入股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並將其在江淮大眾合資公司中的股比提升至75%。作為交換,大眾不但要付給江淮10億歐元,還承諾給江淮大眾升級工廠。最為重要的是,大眾承諾會將集團內部的「主流品牌」,及一系列新能源產品授權給江淮大眾生產。只不過這所謂的「主流品牌」指的是誰呢?
若寬泛的理解,大眾集團下屬的主流品牌有大眾、奧迪、斯柯達、西雅特,其中西雅特已經在2個月前被迪斯親口否決;奧迪則由於其豪華屬性,授權給江淮大眾的可能性也不大,如此看來,「主流品牌」的有力競爭者就只有斯柯達品牌和大眾品牌了。
如若再結合大眾集團近期的新聞來看,這個潛在品牌的目標就會被鎖定在大眾品牌上,因為在迪斯宣布西雅特暫停入華後,由西雅特品牌一直主導的,內部代號為「MEB Entry」的入門版MEB純電動車項目,就被分配給了大眾品牌執行。大眾品牌極有可能帶著入門版MEB電動車項目,為江淮大眾打開大門。通過變革江淮大眾管理模式,大眾汽車集團將推動合資企業業務向前邁進,將進一步強化正在推進的電動化戰略。據了解,江淮大眾計劃到2025年再推出5款純電動汽車,同時建立、完善電動汽車工廠和研發中心。
第五個問題:10億歐元價格是否合適
入主江淮汽車和增資江淮大眾,大眾方面花了10億歐元,相當於約79億元人民幣。這個價格是否合適?其實,這點大家不用擔心,像這樣的外資花錢買了國有國企的股份情況,國企的個股股份,作價都是由國資委指定的資產評估公司來評定,類似賣便宜了、賤賣了都是不可以的,因為不是自己想開價多少就是多少,就連里外勾結什麼的也行不通,同時像這樣的情況,自然會考慮未來的增值,所以在小編看來,這個價格應該是綜合利弊的出來的一個合理價值。
而跨國公司進入混改,不僅帶來了資本,還會帶來技術、管理經驗等,對江淮汽車來講是重大利好,對大眾而言,無論是增資江淮汽車,還是參股國軒動力電池企業,都是期望對中國的電動車市場進行戰略布局。
車事總結:在愛情之中,不宜討論誰的付出、收獲更多,但在「大眾入局江淮混改」上,卻有必要談個清楚,因為這並不是一個引「狼」入室,這可能是一個罕見的多方共贏案例,布局中國商用車市場、佔領入門級電動車市場,這兩件事已經足以解釋為何大眾要在困難時期「勒緊褲腰帶」瘋狂砸錢了;而江淮汽車在這次股權變更後也會擁有強大的背書,以後產品再度宣傳「德系品質」的時候也會更加名正言順,這筆交易可謂雙贏。而且不僅僅江淮、大眾雙贏,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也公開表示「大眾入股江淮對蔚來來說具有正面影響」;就連購買了江淮汽車股票的吃瓜群眾也賺的盆滿缽滿。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⑨ 江淮與大眾合資生產新能源汽車為什麼股價不漲

慢慢來不要著急
馬上👍

⑩ 中方股比降為25%,江淮新能源路在何方

屆時,思浩品牌的新能源車與燃油車將共享模塊化平台,而整合後的產品矩陣不但提升了市場競爭力,同時也符合江淮、大眾雙方的預期。

對於當下的江淮汽車而言,大眾所佔股比的上升弊大於利,顯然是可以接受的。

寫在最後:

不管大眾股比如何變化,江淮汽車更多的是應該在賺錢的同時,提升自身的產品競爭力。只有自己真正站起來了,才能夠走出往日的頹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否則,不管是江淮還是華晨,都將是同樣的結果。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