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票的價格和態勢是由什麼來決定的
你好,以下是股票的價格和態勢的一點規律分析:
一、股價移動規律
1、股價應在多空雙方取得均衡的位置下下來回波動。
2、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後,股價將尋找新的平衡位置。可以用下面的表示方法具體描述股價移動的規律:持續整理,保持平衡打破平衡,新的平衡再打破平衡,再找新的平衡……股價的移動就是按這個規律循環往復,不斷地進行的。股市中的勝利者往往是在原來的平衡快要打破之前或者是在打破的過程中,採取行動而獲得收益的。原平衡已經打破,新的平衡已經找到,這時才進行行動,就已經晚了。
二、支撐線和壓力線
支撐線又稱為抵抗線。當股價跌到某個價位附近時,股價停止下跌,甚至有可能還有回升,這是因為多方在此買進造成的。支撐線起阻止股價繼續下跌的作用。壓力線又稱為阻力線。當股價上漲到某價位附近時,股價會停止上漲,甚至回落,這是因為空方在此價位拋出造成的。壓力線起阻止股價繼續上升的作用。
特別注意:前期的高點和低點都是很重要的壓力和支撐。一個支撐線和壓力線對當前時期影響的重要性有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股價在這個區域持續的時間的長短,二是股價在這個區域的伴隨的成交量大小,三是這個支撐區域或壓力區域發生的時間距離當前這個時期的遠近。很顯然,持續的時間越長,伴隨的成交量越大,離現在越近,則這個支撐或壓力區域對當前的影響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三、趨勢線和軌道線
1、趨勢線
趨勢線是衡量價格的趨勢的,由趨勢線的方向可以明確地看出股價的趨勢。在上升趨勢中,將兩個低點連成一條直線,就得到上升趨勢線;在下降趨勢中,將兩個高點連成一條直線,就得到了下降趨勢線。上升趨勢線是支撐線的一種,下降趨勢線是壓力線的一種。我們很容易畫出趨勢線,這並不意味著趨勢線已經被我們掌握了,我們畫出一條直線後,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回答。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我們畫出的這條直線是否具有使用價值,以這條線作為我們今後預測股市的參考是否具有很高的准確性?要得到一條真正起作用的趨勢線,要經多方面的驗證才能最終確認,首先,必須確實有趨勢存在。一般說來,所畫出的直線被觸及的次數越多,其作為趨勢線的有效性被得到確認,這條直線延續的時間越長,這條直線越具有有效性。趨勢線有兩種作用:(1)對股價今後的變動起約束作用;(2)趨勢線被突破後,就說明股價下一步的趨勢將要反向,越重要越有效的趨勢線被突破,其轉勢的信號越強烈。
應用趨勢線的最為關鍵的問題是:怎麼才算對趨勢線的突破?沒有一個截然醒目數字告訴我們,這樣算突破,那樣不算突破。這裡麵包含有很多的人為因素,或者說是主觀成份。這里只提供幾個判斷是否有效的參考意見,以便在具體判斷中進行考慮。(1)收盤價突破趨勢比日內的最高最低的突破趨勢線重要。(2)穿越趨勢線後,離趨勢線越遠,突破越有效。人們可以根據各個股票的具體情況中,自已制定一個界限,一般是用突破的幅度,如3%。(3)穿越趨勢線後,在趨勢線的另一方停留的時間越長,突破越有效。
2、軌道線
軌道線又稱通道線或管道線,是基於趨勢線的一種方法兩條平行線組成一軌道,這就是常說的上升和下降軌道即趨勢線的平行線。平行線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管道線持續的時間越長,其意義越重大,一個長期的上升通道和下降通道被有效突破,它將代表著一個新的趨勢的開始。(2)上升通道下軌被擊穿後會出現對其下軌的反拉行情,下降通道的上軌被有效突破會出現對下降通道上軌的回抽行情。(3)上升通道的上軌被擊穿為賣出信號,反之,下降通道的下軌被擊穿為買入信號。
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
Ⅱ 股票價格由什麼決定
股票價格就是交易所大廳里時刻出現的成交價。
P1、P2是報價。P1是賣方的報價,就是賣方想賣的價格;P2是買方的,就是您打算以多少錢買一支股的價格。P2大於P1,按P1成交,P1就是成交價。P2=P1,則按照報價的時間順序成交,誰先報誰先成交,P1、P2都是成交價。P2<P1,則無法成交。
股票漲跌是由無數因素引起的,總體分類為兩個:一是影響短中期價格的因素,例如心理變化、群體行為、內部消息、政策變化、新聞輿論、自然災害、火星撞地球、50億光年外的一個電子發生躍遷、李世民強奸母豬、玉皇大帝拉屎等等,甚至某人放個屁,某女來了月經都能影響價格波動。人類是無法掌握這種波動的。這些因素導致價格變化非常癲狂,股票的上漲都能成為上漲的原因。股市裡什麼事都會發生,包括理所當然的事。二是影響長期價格走勢的因素,主要是企業的分紅和社會的無風險收益。這種波動是緩慢的、理性的。正是多到人類根本無法計算總量的因素影響到人類的判斷。因素是不斷變化的,人的判斷肯定也不斷變化,最終通過每個人報的價導致價格的波動。
新聞已經發生一般馬上就影響股票。股票對新聞的反映周期很難說,是隨機的,有時長有時短。
股票的知識很多,入門知識很簡單,您可以上網查,不展開說了。例如股票分為A股、B股,交易所於產權交易所的區別,上證和深證交易所的區別等,都很簡單,網上都有。
簡單聊聊,供您參考。文字所限,抱歉!
Ⅲ 股票價格由什麼決定
影響股票價格的幾種因素
一、內部因素。
二、經濟因素。
三、政治因素。
四、市場因素。
五、心理因素。
影響股價變動的其他因素
政治及其他不可抗力的影響
。
1.政治因素
對股票價格的影響很大,往往很難預料,主要有:戰爭。政權更迭、領袖更替等政治事件。政府重大經濟政策的出台、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的制定、重要法規的頒布等。國際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因發生不可預料和不可抵抗的自然災害或不幸事件,給公司帶來重大財產損失而又得不到相應賠償,股價會下跌。
2.心理因素
投資者的心理變化對股價變動影響很大。
穩定市場的政策與制度安排
為保證證券市場的穩定,各國的證券監管機構和證券交易所會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和作出一定的制度安排。
3.人為操縱因素
人為操縱往往會引起股票價格短期的劇烈波動。因大多數投資者不明真相,操縱者乘機渾水摸魚,非法牟利。人為操縱會影響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違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一旦查明,操縱者會受到行政處罰或法律制裁。
Ⅳ 股票的價格由什麼決定
股票價格的漲跌簡單來說,供求決定價格,買的人多價格就漲,賣的人多價格就跌。做成買賣不平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影響股市的政策面、基本面、技術面、資金面、消息面等,是利空還是利多,升多了會有所調整,跌多了也會出現反彈,這是不變的規律。投資者的心態不穩也會助長下跌的,還有的是對上市公司發展預期是好是壞,也會造成股票價格的漲跌。也有的是主力洗盤打壓下跌,就是主力莊家為了達到炒作股票的目的,在市場大幅震盪時,讓持有股票的散戶使其賣出股票,以便在低位大量買進,達到其手中擁有能夠決定該股票價格走勢的大量籌碼。直至所擁有股票數量足夠多時,再將股價向上拉升,從而獲取較高利潤。
Ⅳ 哪個指標可以作為股票價格的底線
第一個底線,凈資產。如果股票以底於凈資產的價格交易,那確實會產生比較大的估值吸引力,當然,這個底線也並不能保證你就不會虧損,但是一般而言,只要你有對此有信心,堅持持有,總一天市場會發現該股票的價值,或者公司本身也會用一次業績大幅上揚而引起投資者注意。你一定會對我講的「總有一天」產生了比較大的質疑,但確實只能說「總有一天」,這是我說估值是一非常個人化的問題的原因了。但為什麼凈資產可以作為底線之一呢?你想,你相當於以企業家一樣成本購買了這家公司部分股份,那你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關於以凈資產作為底線我們可以看兩個具體的案例,一個案例是花旗銀行,因為在此次次貸危機中損失慘重,花旗銀行的股價也大幅下跌,成為了道瓊斯指數中市凈率最低的公司,但是其股價跌破凈資產的時間也很短。另一個用市凈率投資的例子可以說是世人皆知了,即巴菲特投資中石油:2003年4月1日中石油的股價為1.65港元,總資產為5097.6億港元,而市值僅為2901億港元。而與此同時,埃克森美孚的股價為35.65美元,總資產為1625億美元,市值為2385億美元。因此巴菲特在當時買進中石油難道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嗎?
第二個底線,股息率。首先,我要說凈資產估值作為投資底線是最安全,也最簡單,非常好操作,但是機會並不多,回報率也不是最高的。我個人認為,股息率是估值也非常值得參考的一個估值底線,何謂股息率?即股息/股票價格。我認為如果可持續的股息率能夠超過定期存款利率,這個股票就會很有吸引力。為什麼?因為買這樣的股票不僅能獲得股價上升的好處,還可以獲得相當於定期存款收益。如果股價下跌,你做什麼,那你買進更多,忘了那些所謂專家的預言吧,你已經有自己的獨立判斷了,因為你買入這樣的股票可以獲得比銀行定期存款更高的利息,還會享受到股票這種高風險投資帶來風險收益。但是用股息率法要注意我講的可持續,如果這個公司是處於周期性行業,股息波動很大,那就不好用了,另外用這個工具本質是還是基於對公司的研究。
第三個底線,市盈率。市盈率是使用得最多的估值工具了,每個人都或多或少使用過。對於我而言,曾經比較偏好市盈率低的股票,因為至少讓我看上去很快能將投資的錢賺回來。一般低於10倍的市盈率對我就很有吸引力了,熊市的時候,低於10倍的市盈率的公司遍地都是,此時如果你挑到一個增長快速的公司,那就太幸運了!當然,你也許覺得十年還是太長,不管如何這是個人偏好問題,也許5倍,那五年公司就把投資的錢賺回來了,不會有那麼便宜的事吧?誰說一定沒有,在熊市裡沒有不可能!如果你的底線就是5倍市盈率,那你就專門找5倍以下的唄,也許會有那麼一天,A股遍地都是5倍市盈率的公司,呵呵。最後,但不是最不重要的,我講的市盈利都是指可持續的主營業務的,並不包括營業外的、不可持續的收入,你看,又有工作要做了吧。很多朋友總想一勞永逸,想找到一個捷徑,然後迅速就成為投資高手。看了我今天說的,你不會還那麼天真吧!投資就是研究、研究、再研究!而且沒有人會幫助你,也不能相信任何人,專家也好、政府官員也好、媒體也罷,他們都不會對你的投資負責的。
Ⅵ 股票的價格是由什麼定的
理論上講是供求關系決定的股價價格,還有什麼業績、盈利預期、利好信息、投資者信心等等諸多因素都會起作用的,但我認為這是作為中長期投資股票需要考慮的條件;短期的股票價格是由資金的流入和流出決定的,有資金流入群毆推動股價,就算是垃圾股也一樣上的了天,反之,若是資金流出,就算是行業龍頭的股票也會跌跌不休的;比如:600150的中國船舶股票,每股收益2.94元,凈資產14.87元,總股本6.63億,流通盤1.47億,但股價才38.7元;而002153的石基信息股票,每股收益0.54元,凈資產4.98元,總股本1.12億,流通盤0.36億,但股價卻高達48.1元;所以就短期而言,決定股價的重要因素就是看有沒有資金在炒作,有資金炒作股票價格就會漲的離奇,就算是「雞」也能炒成「鳳凰」,沒有資金炒作哪怕是「鳳凰」照樣跌成「雞」的。
Ⅶ 股票中一股的價格以什麼來衡量
個票的價格是供求關系直接決定的。
通俗來說,個股股份總數有限,當買的人多,價格就高了。
決定供求關系的因素無非是企業利潤預期,以及機會預期。
相應的指標有市盈率(股票市價/利潤)
例如說貴州茅台,
去年利潤4.03元,
例如你買的價格為100元,那就是將近25倍市盈率了。
比同期活期甚至定期所得高。
如果企業以後會有更多的利潤,那麼股票價格就會漲。
機會預期,就是以後這個企業可能被重組等等。
或者由於大盤漲帶動個股漲的可能,都有。
投機嘛,無限可能盡在中國股市
分析的就這么多,
Ⅷ 股票的價格是由什麼來決定的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可能會從政策、資金、國際環境等等來找答案,這是不錯的,尤其是政策因素的影響,永遠是伴隨著股市運行的;資金就更不用說了,有資金流入,股市當然上漲,流出即下跌了;國際環境——包括匯率、主要股票、期貨市場價格變化、戰爭等等都會影響到國內股票市場。但是,很多人都忽視了重要的一點:股票市場具有它自身的運行規律! 股票的買和賣,其實就是買賣雙方的心理博弈,成交價格是買賣雙方的利益平衡點,所有的因素最終都通過買賣雙方的心理反映到價格上來。所以,股票市場的運行是以市場信心為基礎的。是市場心理的具體反映:低買高賣、快漲回調、急跌反抽,這都能解釋為:市場上取得某種共識——平衡!雖然在股票市場中,不平衡是常態,但是偏離平衡太遠了,它就要回歸平衡,就象鍾擺一樣,這就是規律。所有的因素都在這個基礎上發揮作用,你可以打破趨勢的進程,但不可以改變趨勢。這就是規律的作用!例如:上升趨勢中,1996.12底由於滬市上漲過猛,中央發了個文件,造成連續三天大跌,絕大部分股票三天內以跌停收盤,但是市場該漲的還是要漲,不會因為政策因素而轉向,97年上半年一直繼續在漲;同樣,在2242點以後,下降趨勢出現後,政府也多次出台了救市政策,但是均未奏效,原因就是市場還沒有回歸到位! 簡單而言,影響股票市場的因素既有基本面的因素,也有市場其本身的運行規律,有些時候基本面因素影響大一些,更多的時候規律所起的作用大一些。 對於大盤而言,高位容易形成頭部,低位容易產生底部。 應該說,市場的高與低是相對的,原來的高位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變成低位,同樣,原來的低位也可以變成高位,但是在一個時間序列(一波牛市行情)里,高的就是高的,低的就是低的。有人要問:為什麼不能創新高?問得好。資金停止流入了當然就不能創新高了。又問:資金為什麼停止流入?答:因為覺得市場價格在高位,沒有盈利空間。再問:如何判斷市場在高位?答:市場心理影響到市場信心。 在股票市場上混的,都或多或少想從過去探知現在,從歷史推導未來,那麼,大盤的運行軌跡、時間、關鍵點位、支撐與壓力等等,都會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思維,影響我們的判斷,因為市場相信:歷史會重演——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而已,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高位和低位,而主流意見就是真理。 頭部因資金不再流入而形成,底部是資金流出萎縮而產生;頭部與底部之間是趨勢。 當空頭趨勢形成時,資金在流出,持幣者是不會介入的,只有在資金流出枯竭時,也就是成交量萎縮時,資金才會大規模入市,並且一舉扭轉趨勢。 確定多頭趨勢以後,在沒有形成頭部之前,它會繼續上漲,資金會不斷地流入。 需要明確一點是資金與趨勢的關系。 資金在空頭市場末期的流入,改變了市場的趨勢,使之由下降轉變為上升,由此看來,適乎是資金在主導著趨勢。其實不然,市場不平衡是常態,在空頭運行地極點後,市場已經具備反向修正的條件,資金乘勢入場形成合力,趨勢形成後又吸引更多的資金進來,將市場推高。如果資金是在多空平衡點上入場會怎麼樣呢?會形成盤整,也就吸引不了其他資金進來。所以說,資金和市場的關系是,兩者互相影響,但是先有趨勢後有資金。(這一點,在樓市也適用,政府總是以為房價高是抄家的緣故,其實房價不漲,誰去抄?)沒有趨勢肯定沒有資金。 資金是影響股票市場漲跌的直接因素,但是,決定資金流入與流出的是市場信心。 人的心理活動影響了判斷,判斷決定了行為,行為又導致了後果。 如果覺得上面說的還有點道理的話,現在做個小測驗。 1、假設你有一筆錢要投入股票市場,在綜合了軌跡、時間、成交量等等歷史因素後,你認為在什麼點位介入比較保險?(安全第一,盈利第二原則) 2、如果覺得目前的點位是底部,那麼現在的成交量是否已經達到萎縮的地步?也就是說:資金流出枯竭了!如果真的是,當然離底部不遠,如果否,就慢慢地等吧
Ⅸ 股票的價格由什麼決定的
所有的價格升降都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
股票說到底是一種商品,一種以貨幣標價的特殊商品,所以股票市場的升跌和買賣雙方有關,也和市場貨幣供應量有關。
從買賣雙方來看,當買方力量大於賣方,也就是覺得股市未來值得投資的人大於看淡後市的人就會出現需求大於供給,多數人願意出比現價更高的價格買股票,個股價格就會上升帶動股市指數上升,出現牛市。反之當看淡後市的人大於看好後市的人,就有人低價拋售股票,個股價格下降帶動股市指數下降。一般買賣雙方力量變化和宏觀經濟走勢有關,宏觀經濟趨緩,投資者預計對未來經濟走勢悲觀就會拋售股票,反之則持有股票。所以股票市場可以預先反映經濟走勢,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
從貨幣供應量來看,如果國家出於刺激經濟增長的需要降低銀行利率,投資於銀行得到的收益就會下降,部分資金就會從銀行儲蓄流出去尋找更高的投資回報,市場貨幣供應量增加,其中一部分就會被投資於有價證券主要是投資股票市場。舉個例子:原來有100億資金來買100億股,現在多了100億流入證券市場但股票數量不變,股票價格肯定會上升。所以市場貨幣供應量增加會刺激股市上漲。反之如果貨幣供應量減少,股票價格必然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