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盈虧 » 非典股票跌停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非典股票跌停

發布時間: 2022-03-01 06:07:15

㈠ 歷史上中國股票數次大跌的數據圖

我也想找歷史上中國股票數次大跌數據圖!最好是有大盤和個股的!
可惜,這個工作量大,又沒有什麼實質用途,相信沒有人做的!

㈡ 03年非典那段時間股市什麼情況

整體大跌 生物制葯類 和醫療器械類

㈢ 疫情對股市的走勢有什麼影響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物價的增長,一些人在目前的崗位上賺取的薪水已經無法支撐日常生活,為了讓全家能有更好的生活,許多人還是另闢新路,炒股就是許多人選擇的致富之法。許多人通過炒股確實賺到了錢,但是也有很多人賠了很多錢,股市的行情風雲變幻,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國家的政策、自然災害、企業的變化等,其中疫情對股市的走勢影響深刻。

雖然疫情會給股市帶來動盪,但是我們也要抓住有利時機,在疫情期間,購買一些特需類的股票,這樣不僅不會賠錢,還會大賺一筆。

㈣ 2003年非典環保股怎麼樣

003年非得把返點股怎麼樣?你炒股的嗎?現在還有非典環保股,這種股票嗎?哎呀,股票的話,如果你不懂的話,還是不要亂買

㈤ 2021醫葯股暴跌真實原因

自2月下旬以來,醫葯板塊大幅下跌,許多醫葯股經歷了股價波動。

1、機構對第三輪葯品采購即將開始的消息持謹慎態度

新一輪集中徵收政策規定的葯品品種由25個增加到35個。當然,對老百姓來說,希望葯品能進入醫療保險目錄,這樣就可以用更少的錢買到。但是對於葯企來說,如果葯品進入醫保目錄,是造福於民的,但是如果不進入醫保目錄,就是負面的,所以很矛盾。機構對這件事也很敏感。

2、a股市場有了新的熱點

a股市場出現了一個新的熱點,就是超賣。最近漲幅榜單漲幅最大的是最近的大漲幅,這種情況會持續到大盤結束,因為機構的資金是用來追超賣的,醫葯的炒作會減少,醫葯系列的市場就結束了。

3、公共衛生事件逐步得到控制

對醫葯、口罩,防護服、醫療等的需求。已經大幅上漲,而醫葯股已經被風吹動,導致了良好的投機。之前也有類似的情況,比如2003年的非典,期間醫葯行業備受關注。一些醫葯股,甚至是漲停,生產的壁壘極高的股票,也出現了許多牛市。但當公共衛生事件逐漸得到控制時,醫葯的炒作效果會明顯下降,醫葯市場開始調整,此時部分醫葯類股會暴跌。

(5)非典股票跌停擴展閱讀:
11 月 18 日,國家發壟斷局正式掛牌成立,由市場監管總局下設的司局升級為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原來,反壟斷機構屬於正廳級單位,而現在屬於獨立的副部級單位。

成立當天,反壟斷局的「第一刀」砍向了醫葯行業——出台《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於原料葯領域的反壟斷指南》。

該指南劍指近來年原料葯屢禁不止的壟斷行為,今年至少有 4 家企業因此受罰——包括先聲制葯、天葯股份、先鋒葯業、寧衛醫葯,罰款金額分別為 1 億元、4402 萬元、1104 萬元、658 萬元。

原料葯領域壟斷行為多發,跟原料葯生產環節高度集中有很大的關系。據悉,中國成品葯有 1500 種原料葯,其中有 50 種只有 1 家企業取得審批資格可以生產,44 種只有 2 家企業可以生產,40 種只有 3 家企業可以生產。

壟斷之下,必然帶來價格的虛高。

㈥ 2003年非典時滬指走勢

2003年滬市股票走勢並不好,只有醫葯類股票走出一波上漲行情,當時天壇生物幾乎翻翻。

㈦ 怎麼股市一旦出現暴跌,股災,都追是證監會除外

追查中國式股災的元兇

什麼是「中國式股災」?簡言之,就是不顧二級市場死活只顧一級市場融資、無視二級市場投資者利益和二級市場投資功能建設、一味超極限發揮股市融資功能、毫無止境地擴容造成的中國股市災難性持續暴跌——題記。

如果說2007年12月上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股市步入中期調整定下了基調,那麼,從緊的貨幣政策還不至於造成中國式股災慘然發生、持續發生;如果說始於2005年8月的股權分置改革讓超過萬億股的存量「大小非」解禁出籠,對滬深兩地市場整體估值體系形成沖擊,但是,假如證監會像大禹治水一樣疏堵有方,也不至於中國式股災慘然發生、持續發生;如果說始於2006年6月23日的國企大盤股發行上市擴容不幸成為「中國股市不能承受之重」,但是,假如證監會對「增量大小非」能夠做到心中有數、對機構投資者助漲助跌的過激市場行為能夠掌控,那麼,也不至於造成中國式股災慘然發生、持續發生;如果說一定要找出2008年以來中國式股災慘然發生、持續發生的「元兇」,那麼,這個「元兇」不是美國次貸危機,也不是「大小非」、公募基金、保險資金等「市場主力」,而是一向對市場動態反應遲鈍的中國證監會。

試問,2007年股市行情向好的時候,中國遠洋、中國人壽等「601板塊」個股以奇高的市盈率從一級市場圈錢成功遭遇二級市場機構投資者瘋狂拉抬之際,證監會有作為嗎?2007年國慶節之後,中國神華玩弄「帽子戲法」,超級大盤股集體演繹藍籌飆升的中國神話,證監會有作為嗎?2007年11月,券商和投研機構集體吹噓「亞洲最賺錢的公司」、中國石油天價開盤之際,證監會有作為嗎?2008年1月,滬深股指回落整理後上行趨勢明顯,半路上突然殺出個中國平安恐嚇式的再融資事件,導致上證指數連續大跌兩天,先後跌去266.07點或5.14%、354.69點或7.22%,證監會有作為嗎?2008年2月,浦發銀行為虎作倀「再融資門」,上證指數走出五連陰,暴跌趨勢確立,證監會有作為嗎?2008年5月20日,「全國哀悼日」期間,有公募基金無視公德公然砸盤出貨,導致滬指暴跌161.60點或4.46%、深指暴跌747.78點或5.67%,證監會有作為嗎?2008年6月,上證指數走出歷史上罕見的「十連陰」、降低印花稅營造的「政策底」——滬指3000點慘然下破,證監會有作為嗎?2008年8月8日,百年一遇的北京奧運會開幕,當天滬指大跌121.86點或4.47%,周一再度大跌135.65點或5.21%,證監會有作為嗎?2008年9月,上證指數逼近2001年高點2245點的時候,證監會有作為嗎?2008年9月5日,上證指數跳空跌破2245點以後,證監會有作為嗎?不能說沒有,但是,《上市公司股東發行可交換公司債券的規定(徵求意見稿)》能抵擋住空頭殺跌的力量嗎?能抵消「招商證券IPO周一過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嗎?似乎不能。

更加可怕的是,作為中國證券市場最高層的監管機構,中國證監會非但沒有出台強有力的救市、治市措施扭轉滬深兩地市場持續暴跌的頹勢,而且每每在節骨眼上「添亂」。不是這樣嗎?2008年年初,中國經濟遭遇「雪災」襲擊,作為證監會副主席的范福春頻繁在「兩會」期間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對股市走向影響幾何?對機構投資者以及中小投資者做多中國股市的信心影響幾何?而在中國股市已經完全喪失了投融資功能(買就套、新股IPO或上市股指就暴跌)、滬深兩地市場集體患上了極其嚴重的「再融資恐懼症」和「融資恐懼症」之後,中國證監會竟然還在「霸王硬上弓」,竟然還在我行我素、按部就班地進行著市場擴容和「大小非」批量生產,這不能不說是導致中國式股災慘然發生、持續發生的最主要原因。

中國平安、浦發銀行等「再融資門」罪魁禍首我們就不提了,那是上市公司決策層愚蠢之極的「搬起石頭砸自己腳」行為。現在讓我們回過頭、按照國企大盤股IPO或上市的時間順序看看,是不是證監會盲目的、殺雞取卵式的市場擴容行為造成了中國式股災的慘然發生、持續發生——2008年2月下旬,中國股市在經歷了「再融資門」股票恐嚇之後驚魂甫定,2月25日中國鐵建刊登首次公開發行A股公告,當天滬指大跌177.76點或4.07%,最低見4123.31點;2008年3月10日,中國鐵建24.5億A股上市,當天滬指大跌154.22點或3.59%,中國股市跌勢加速;2008年4月9日,金鉬股份5.38億A股IPO,當天滬指大跌198.63點,多頭在滬指3500點一帶構築的防禦工事被徹底瓦解;2008年4月16日,紫金礦業14億A股IPO,空頭連續三天大開殺戒,一舉擊穿3000點政策底;2008年5月30日,中國建築發布120億股A股「招魂書」,降稅政策營造的反彈趨勢被終結,6月3日起滬指走出「十連陰」;2008年6月下旬和7月,證監會暫停國企大盤股IPO,開始「君子動口不動手」式的「維穩」,高端媒體開始輿論救市,滬深大盤止跌回穩,成交持續活躍;2008年8月5日,拼裝版的中國南車24億A股IPO,橫盤築底行情徹底完蛋,8月8日迎來百年一遇的「綠色奧運」,滬深大盤連續暴跌兩天,股指破位下行;2008年8月18日,毫無資產質量可言的中國南車登陸上交所,國企大盤股濫發、新股上市提速等市場預期終結上證指數「底部四星級」走勢,當天滬指大跌130.74點或5.33%,最低見2284.58點;2008年9月5日,中國證監會特批招商證券IPO,當天上證指數跳空大跌74.05點或3.25%開盤,不費吹灰之力就將2001年的「小山頭」2245點夷為平地,最低見2199.36點……接下來,誰將繼續給中國股市致命一擊?是中國建築、光大證券、招商證券……還是新的國企大盤股IPO?但無論是誰,中國證監會都難脫干係。

應該說,2008年以來中國式股災慘然發生、持續發生不完全屬於中國證監會「不作為」或者「反作為」的過錯,畢竟,證監會雖然高高在上,但也有「難言之隱」——2006年下半年完成中國銀行、中國國航、工商銀行、廣深鐵路等11家國企大盤股上市融資,2007年完成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交通銀行、中國遠洋、中國神華、中國石油、中國中鐵、建設銀行等25家國企大盤股上市融資,2008年以來因為股市行情低迷不振,才剛剛完成了中煤能源、中國鐵建、金鉬股份、紫金礦業、中國南車等5家國企大盤股上市融資,按照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的說法,「企業融資的願望仍然強烈、市場對新股的投資意願也很強烈,有大量的資金在追逐新股」,這不是「難言之隱」又是什麼呢?但是,這位新聞發言人唯獨忘了或者忽略了,「大量的資金」在一級市場申購或配售到新股之後到二級市場瘋狂拋售對市場信心打擊有多大。別的暫且不提,單說「亞洲最賺錢的公司」中石油上市後套牢一大片,投資者怨聲載道,不就是最明顯、最值得引以為戒的例證嗎?

當然,剔除中國證監會「不作為」或者「反作為」的因素,導致2008年以來中國式股災慘然發生、持續發生的主要原因還有美國次貸危機、國內自然災害、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等外部因素和上市公司「鐵公雞」、機構投資者助漲助跌、「大小非」限售股解禁瘋狂拋售、市場風險防範體系不健全等內部因素。但是,誰又能否認,相比中國證監會「不作為」或者「反作為」,這些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不過是「小巫見大巫」呢?

2007年8月24日,上證指數站穩5000點,一和家家寫下了《滬指5500點:喪鍾為誰而鳴》;2007年10月11日,中國神華在其董事長暗示作用下玩弄「帽子戲法」助長機構投資者惡炒超級大盤股成瘋,一和家家寫下了《權重股發飆和狼來了密切相關》;2007年10月15日,上證指數登上6000點險峰,一和家家寫下了《誰在忽悠中國股市》;2007年11月5日,滬深股市第一權重股中石油上市,一和家家寫下了《一隻老鼠壞了滿鍋湯》;2008年1月21日,中國平安發布巨額再融資公告,次日一和家家寫下了《中國股災就這樣來臨》和《從平安圈錢看監管態度》兩篇文章;2008年2月15日,中國鐵建刊登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意向書,一和家家寫下了《暫停新股發行勢在必行》;2008年2月25日,浦發銀行增發導致大盤連續暴跌,一和家家寫下了《中國股市追殺融資門》;2008年3月28日,中石油「護發」成功,一和家家寫下了憂患股改成果毀於一旦的博客文章《從哪裡開始在哪裡結束》;2008年4月24日,財政部降低股票交易印花稅,滬深兩地市場爆發井噴行情,千股漲停之際,一和家家寫下了《降低印花稅能改變什麼》;2008年5月14日,「4·24行情」面臨「大小非」減持和基金拋售壓力,一和家家寫下了《尚福林應該對非典負責》;2008年6月12日,機構投資者砸盤出貨成瘋,一和家家寫下了《治市救市亟需殺一儆百》;2008年6月19日,上證指數「十連陰」後再度單日暴跌高達6.54%,一和家家寫下了悲戚戚的博文《股民遭遇股災無人救助》;2008年8月17日,「8·18大跌」前夕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答記者問,一和家家就此寫下了《維穩新政是否重大利空》;2008年8月19日,證監會頒布「現金分紅」新政之前,一和家家有感於中國的上市公司「鐵公雞」現象,寫下了《別逼散戶為全流通買單》……但是,寫了這么多有什麼用呢?要知道,我們的證監會是不屑於聽取市場聲音的,中國式股災照樣還會持續發生、不斷發生。

㈧ 醫葯採集為什麼會導致股價下跌

醫葯集采為什麼會導致股價下跌?
這次集采對制葯企業影響會逐漸轉正。此次集采大多數葯品品種,在這之前均是外企主導品種。在有國產替代品背景下,受集采負面影響最嚴重的是國外葯企,中國制葯企業反而是受益者。
雖然如此,但中標的多家公司近日股價並不好看。從以往中標企業來看,公司面臨不中標以及中標後產品價格下降,導致經營業績增長放緩甚至下滑的可能。總而言之,中不中都是個問題。

葯品集采是什麼意思?
葯品集采其實就是葯品集中采購的意思,是為了加強對醫療機構葯品集中招標采購的監督管理,遏制葯品購銷中可能存在的不法行為,保證醫療機構葯品集中招標采購工作規范有序進行而制定的采購規定。
醫療機構葯品集中招標采購必須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社會和輿論的監督。葯品集中招標采購當事人必須嚴格遵守醫療機構葯品集中招標采購相關法規政策和工作規范。

葯品集采有什麼好處?
有以下幾種好處:
1、葯品降價保質。具體來說,可以擠出葯價水分、減輕用葯負擔,促進葯品可及性,提高用葯質量,增強保障水平。
2、帶量采購,招采合一。國家組織葯品集中采購,核心就是以合同形式承諾在采購周期內完成約定采購量,通過以量換價、確保使用,明確葯企市場預期,使其不必再為葯品進醫院而做各種營銷工作,降低銷售費用,真正擠掉葯價虛高空間。
3、政府組織,聯盟采購。通過制定規則、強化保障,引導企業以成本和質量為基礎開展公平競爭,持續完善以市場為主導的葯品價格形成機制。同時使得質量和療效類似的葯品「同台競爭」,避免了招標競價過程中出現的「劣葯驅逐良葯」現象。
4、改善行業生態、降成本促研發。部分企業在集采中,多個產品中選,由於采購執行度高,銷售成本大幅下降,貨款及時回籠,給了企業很大的信心,同時積極創新研發新產品,研發積極性大大提高。
5、降銷售成本、穩市場預期、促產品研發,集中采購像一根杠桿,撬動行業變革,改變了醫葯行業生態。

㈨ 為什麼非典令股市大跌

股市對經濟的反應有提前性,如果經濟預期良好,則股市上漲,反之下跌。
非典時期,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轉,導致經濟預期變壞,因此股市下跌。

㈩ 2003年的非典什麼股票最受益

任何一次流行病爆發,當然是醫葯類股票最受益,當時非典期間漲得最好的股票有海王生物、天壇生物、白雲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