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入門 » 慕課概念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慕課概念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3-31 19:08:39

① 我選的超星慕課股市入門看了一大半了,現在打開來發現課程全部鎖了,沒解鎖看不了,怎麼辦

新夢想教育課程

② 慕課與moodle的區別和優勢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不是「慕課」的優勢
如果認為學生獨自觀看視頻是自學,那麼學生在課堂上聽老師講授是不是自學?如果不是自學,難道是什麼人替學生學嗎?肯定不是。只是說「慕課」模式下,學生是通過觀看視頻的表演來自學,而在課堂上學生是通過觀看真人的表演來自學。兩者相比,沒有誰優誰劣的問題。
所謂的「自學能力」應該是指一種學習意識、一種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比如上課要精力集中,認真聽講做筆記,不懂的要問,還要認真做作業和大量閱讀參考書等等。培養這樣一些所謂的「自學能力」並不是「慕課」技術所特有的優勢,課堂教學也需要學生具有這樣的能力,或者說也在培養學生這樣的能力。
如果說「慕課」技術在教會學生知識之外,還特別培養了學生什麼東西的話,應該說它只是更加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先學後教」不是「慕課」的優勢
首先,「先教後學」、「先學後教」的提法本身不成立。教和學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沒有學,老師教誰呢;沒有教,學生怎麼學?教和學同時發生,是不可能在時間順序上分出先後的。其次,認為「先學後教」優於「先教後學」,其實是假設存在第二次教和學的機會。所謂「先學後教」的優勢,並非顛倒了教和學的順序帶來的,而是因為存在了教兩遍、同時學兩遍可能性。寒暑假的銜接班也許是所謂的「先學後教」的成功模式,但這是佔用了學生寒暑假的休息時間創造出來的。假期先學一遍,開學以後再學一遍,那效果自然好。但在正常的學期期間,我們可以鼓勵學生提前預習,問題是我們有成建制地、大面積地實施這種教兩遍、同時學兩遍的時間和機會嗎?如果要求學生在家裡學習第一遍的時候必須非常認真、非常完備,那麼自然就會佔用做作業的時間,如果把做家庭作業的時間置換到課堂上,那麼課堂上還會有教和學第二遍的機會嗎?肯定就不會再有了。
「慕課」的優勢是教學資源的「精品化」和「精細化」
必須得承認,不同老師的教學水平是不一樣的。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名師和大家最多隻能教2個班,只能有100名學生受益。但是有了「慕課」技術,這方面的觀念就受到了挑戰。我們可以聘請最優秀、最擅長的老師來進行內容的規劃和腳本的設計,然後經過集體討論和共同創作之後,拿出最優秀的教學資源來。其次,中學階段的教學工作一般3年一個輪回,3年之後課堂上老師即興發揮,一定會出現許多「丟三落四」和「顛三倒四」的現象,講10遍,恐怕每遍的情況都不一樣。過去這種現象不會引起關注,但是「慕課」模式下,它就成了問題。因為「慕課」視頻是經過精心編排和反復推敲的,講什麼、不講什麼,先講什麼、後講什麼,都把分寸拿捏到了最佳狀態,這樣得到的教學資源一定是最「精細化」的,教學效果一定也是最好的。「精品化」和「精細化」的資源不僅可以使100名學生受益,全校、全省乃至全國的學生都可以同步受益。在這種情況下,實驗班或非實驗班、重點學校或非重點學校,還有那麼重要嗎?家長還需要舍近求遠、花高價買學區房,為子女搏得一份稀缺的升學機會嗎?可能情況就不會那麼嚴重了。所以「慕課」技術的這一優勢,可能會成為優質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助推器。
「慕課」的優勢是教學過程的「個別化」和「個性化」
在傳統的課堂上,任課教師只能以單一的教學計劃和推進策略,來面對全班50個不同的學生個體。教師講出一句話、一個概念、一種方法,學生即便沒聽到或者沒聽懂,也無法讓老師停下來,無法讓老師再講一遍。說一個學生的成績不理想,其實很大程度上是這樣一種學習過程不斷累積的結果。觀看「慕課」視頻就不一樣了,學生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讓「老師」停下來,也可以讓「老師」再講一遍或再講很多遍,一切等他理解了、明白了,再繼續進行。這樣的一種改變,對教學效果和學生成績的影響有多大?真是大得不可估量。
「慕課」的優勢是教學活動的「交互性」和學生的高度「可參與性」
過去對於「慕課」視頻,大家更多關注的是「微小化」和「碎片化」,但從實踐情況看,「慕課」視頻的「交互性」和學生的「可參與性」更為重要。即通過設計和開發「互動式」或「互動式」的「慕課」視頻,把傳統的教學過程變成了一種高密度的、「一對一」的「聊天」和互動過程。筆者將這種「慕課」技術叫作「聊課」技術。在「聊課」平台上,教師可以像在課堂上一樣,在視頻講授過程中提出各種的問題,每個學生各自做出回答,學生各種不同的答案均由電腦自動批改。只有學生回答正確之後,視頻才會自動向下播放。這樣的技術運用既可督促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精力高度集中,又可以讓學生全程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動腦又動手,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這種「一對一」互動過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是不可能實現的。

Moodle 的優勢
一、通過moodle教學平台能夠實現了師生之間點對點的指導,了解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在網路環境下,教師可以面向全體學生講授,也可以單獨輔導,盡可能地實現因材施教,師生之間討論、答疑以及生生之間學習交流都是通過計算機來實現的,減少了老師講的過程,給學生更多交互學習的空間。教師也可以就學生所反饋問題及時調整教學,也可以對個別學生進行單獨輔導。
二、Moodle教學平台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學生完成作品之後可以及時把作品上傳,教師能夠隨時看到同學的作業,在平台上進行評定,寫出修改建議,了解教學效果,隨時把評判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學生刷新頁面之後就能及時看到,進行修改。
三、Moodle教學管理平台促進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投票、討論區和問卷調查是對學生的心得、成績、學習情況的反饋最好的形式,用這些方式,學生不會感覺到壓力,也不會緊張和害羞,這也是在網路上教學互動的一大好處。這些互動活動中,學生和老師是在平等的條件下對話的,雖然不是面對面,但更可以增進了解。Moodle教學管理平台還有一個很大的功能就是讓每個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和同學進行交流

③ 什麼是慕課

慕課,英文簡稱為MOOC,是英文直譯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縮寫。

這是最近幾年興起的一種在線教育方式,裡面涵蓋了一些重點學府的課程,比如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的課程,內容面也廣,幾乎各個專業都有,經濟學、建築、計算機等等都有課程。

課程主要以視頻的方式進行講解,並配有講義和作業。只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學完課程,按時提交作業並且參加期末考試,成績合格後還有電子版的結業證書。

這種形式對現在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除了自己專業的課程外,還可以廣泛的學習其他感興趣的課程。而且基本上不會受到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因為每次開課的時間都是很長的。只要你願意去學習,時間肯定是有的,不管是在教室或者宿舍,都可以學習。

(3)慕課概念股票擴展閱讀:

所謂「慕課」(MOOC),顧名思義,「M」代表Massive(大規模),與傳統課程只有幾十個或幾百個學生不同,一門MOOCs課程動輒上萬人,最多達16萬人;第二個字母「O」代表Open(開放),以興趣導向,

凡是想學習的,都可以進來學,不分國籍,只需一個郵箱,就可注冊參與;第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在線),學習在網上完成,無需旅行,不受時空限制;第四個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課程的意思。

MOOC 是以連通主義理論和網路化學習的開放教育學為基礎的。這些課程跟傳統的大學課程一樣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從初學者成長為高級人才。課程的范圍不僅覆蓋了廣泛的科技學科,比如數學、統計、計算機科學、自然科學和工程學,也包括了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

慕課課程並不提供學分,也不算在本科或研究生學位里。絕大多數課程都是免費的。Coursera 的部分課程提供收費服務「Signature Track」,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購買。你也可以免費學習有這個服務的課程,並得到證書。

主要特點:

1、大規模的:不是個人發布的一兩門課程:「大規模網路開放課程」(MOOC)是指那些由參與者發布的課程,只有這些課程是大型的或者叫大規模的,它才是典型的的MOOC。

2、開放課程:尊崇創用共享(CC)協議;只有當課程是開放的,它才可以稱之為MOOC。

3、網路課程:不是面對面的課程;這些課程材料散布於互聯網上。人們上課地點不受局限。無論你身在何處,都可以花最少的錢享受美國大學的一流課程,只需要一台電腦和網路聯接即可。

④ 什麼是慕課慕課理論最早由誰於什麼時候提出

慕課,是新近涌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它發展於過去的那種發布資源、學習管理系統以及將學習管理系統與更多的開放網路資源綜合起來的新的課程開發模式MOOC有短暫的歷史,但是卻有一個不短的孕育發展歷程。准確地說,它可追溯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1962年,美國發明家和知識創新者 Douglas Engelbart 提出來一項研究計劃,題目叫《增進人類智慧:斯坦福研究院的一個概念框架》,在這個研究計劃中, Douglas Engelbart 強調了將計算機作為一種增進智慧的協作工具來加以應用的可能性。也正是在這個研究計劃中,Engelbart 提倡個人計算機的廣泛傳播,並解釋了如何將個人計算機與「互聯的計算機網路」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一種大規模的、世界性的信息分享的效應。

自那時起,許多熱衷計算機的認識和教育變革家們,比如伊萬·伊里奇,發表了大量的學術期刊文章、白皮書、和研究報告,在這些文獻中,極力推進教育過程的開放,號召人們,將計算機技術作為一種改革「破碎的教育系統」的手段應用於學習過程之中。

⑤ 慕課對於創業企業來說,起步階段使用哪種融資方式最便捷

摘要 1)種子階段企業的中小企業融資

⑥ 慕校和慕課有啥不同之處

慕校和慕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舉例告訴你吧,如果說慕課是一個娃,那麼慕校就是娃他媽。如果說慕課是標清版,那麼慕校就是高清版。這兩個的區別就是本質和功能方面的區別。如果你使用慕課考試成績能夠達到60分的話,那麼使用慕校就有可能達到90分,其實一句話概括就是慕校的教學效果要比慕課高上好幾個層次。

⑦ 慕課證書被國家承認嗎

承認如下:

嚴格來說,是不承認的。中國大學MOOC的證書,部分企業認可,但是不屬於國家教育序列的。大型開放式網路課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針對高等教育,並且像真正的大學一樣,有一套自己的學習和管理系統。再者,它們的課程都是免費的。

發展歷程:

雖然大量公開免費線上教學課程是2000年之後才發展出來的概念,其理論基礎深植於資訊時代之前。最遠可追溯至1960年代。1961年4月22日巴克敏斯特·富勒針對教育科技的工業化規模發表了一個演講。

1962年,美國發明家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向史丹福研究中心提出一個研究「擴大人類智力之概念綱領」,並在其中強調使用電腦輔助學習的可能性。在此計劃書里,恩格爾巴特提倡電腦個人化、並解釋使用個人電腦搭配電腦間的網路為何將造成巨大、擴及世界規模的交換資訊潮。

⑧ 慕課的優勢在哪裡

慕課的優勢在於將教學資源精品化,資源化必須得承認,不同老師的教學水平是不一樣的。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名師和大家最多隻能教2個班,只能有100名學生受益。但是有了「慕課」技術,這方面的觀念就受到了挑戰。我們可以聘請最優秀、最擅長的老師來進行內容的規劃和腳本的設計,然後經過集體討論和共同創作之後,拿出最優秀的教學資源來。另外一個優勢在於「個別化」和「個性化、在傳統的課堂上,任課教師只能以單一的教學計劃和推進策略,來面對全班50個不同的學生個體。教師講出一句話、一個概念、一種方法,學生即便沒聽到或者沒聽懂,也無法讓老師停下來,無法讓老師再講一遍。說一個學生的成績不理想,其實很大程度上是這樣一種學習過程不斷累積的結果。

⑨ 智慧教育概念股有哪些

隨著「互聯網+」被納入國家戰略,互聯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激情」改造著各行各業。

盡管信息技術早已進入校園,在線教育網路和課程建設一茬又一茬,但以教師講台授課為主的教學形式沒有改變,或許PPT代替了黑板,學生手裡多了Pad,但課堂仍舊是那樣的課堂。究其原因,是互聯網對教育的沖擊力度還不足以從根本上改變教育的傳統生態。

「但現在不一樣了。」華東師范大學考試與評價研究院院長、慕課中心主任陳玉琨說,「進入新時期,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等技術革命正把教育帶向教學自組織、學習社交化、思維可視化的4.0時代。」

「互聯網+教育」勢必給傳統班級制教育帶來深刻革命,但其並不是傳統教育的掘墓人,而是傳統教育改造升級的推動力。政府、學校、家庭應以開放的心態迎接「互聯網+教育」帶來的歷史性機遇和挑戰。

互聯網切中傳統教育「痛點」
一間教室、一位老師、一塊黑板,這是傳統的課堂,是千百年來人們學習知識的最主要形式。時至今日,課堂模式的某些弊端日益凸顯。

——教學模式過「死」。教師一板一眼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受教學計劃限制,教室講課時通常圍繞教案進行,什麼時間講課,什麼時間提問,給學生多少時間回答問題等都經過預先設計,「填鴨式」課堂難免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

——教學組織過於「被動」。傳統的課堂教學,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往往處於緊張狀態,學生學習方式較為被動並缺乏個體性,課堂上很少有思維的交鋒和智慧的碰撞,學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

——太注重「應試」。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主要看掌握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也基本上是看教師的教學成績。偏重結果評價而忽視過程評價造成的結果是:壓抑了學生學習的自信與積極性,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能力得不到應有的培養。

此外,在大學,長期擴招導致課堂越變越大,一個老師經常要面對上百個學生,校區間相隔太遠也造成教學效率下降。而且,培養一名好老師並非一朝一夕,使不少高校面臨師資隊伍和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的現狀。

「互聯網正好切中了傳統教育的痛點。」陳玉琨說,正如印刷術的發明大大推動了學堂教育的發展,互聯網作為一種全新的媒介,也將從時間和空間上解決傳統教育無法解決的問題。

一是打破了權威對知識的壟斷,讓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使人們隨時隨事隨地都能獲取想要的學習資源。二是教師和學生的界限不再涇渭分明,教師僅是「較早獲取知識」的那個人,因此教師的自身定位要從「學生學習的教練」變成「夥伴和引路人」。三是極大地放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價值,一個優秀教師甚至可以服務幾十萬名學生,傳統的因地域和師資差別導致的教育鴻溝理論上也將逐步縮小甚至填平。此外,互聯網將加速教育自我進化,傳統教育中低效率、不公平的一面將被逐漸剔除,使教育生態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

華東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思維可視化教學實驗中心主任劉濯源提出,教育4.0就是在信息智能文明時代,以滿足學習者心智發展為主要教育目標,以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為信息載體和傳遞方式,以教學權威組織結合自主學習社群為組織形式的教育新形態。

上海交通大學慕課研究院院長助理余建波表示,教育4.0時代的「互聯網+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質特性的基礎上,用互聯網思維及行為模式重塑教育教學模式、內容、工具、方法的過程,是一個質變的過程。

「大數據下的教育」存在幾多變局
一次跟蹤試驗中,陳玉琨發掘了數據對教學研究的非凡效果:大部分學生學習在線數學視頻課程的順序是循序漸進的,但在課程進行數周後,學生們跳回了第3課。分析發現,第3課是一堂數學知識的復習課,顯然是學生對自己的解題能力信心不足。由此,陳玉琨知道了要在何處增加更多的知識回顧。

「教師通過數據分析結果,可以即時進行教學控制和教學反思,學生也可以盡快發現學習中的不足。」陳玉琨說,基於大數據應用,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得以實現,教師也能針對不同學生制定個性化教學方案,不會再忽視某一個學生。

「國內高校從多年慕課實踐中得到的最大收獲是:盡管慕課仍強調『講壇上的賢能教育』,但它能產生大數據,數據能揭示什麼樣的學習是有效率的,進而引發教學角色、課程模式、評價方式的徹底變革。」余建波說。

大數據應用是教育4.0的表徵之一。「互聯網+教育」或將帶來以下幾方面的變革。

一是教學模式從固定時空教學向線上線下混合型轉變。可以不再是先教後學,學生先不受時空所限自主學習,再把問題帶到課堂,在老師帶領下進行探究學習,這將有助於提高教學有效性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能力。

二是課程更加媒體化、可視化、智能化。在保障知識體系科學完整的基礎上,各領域前沿知識可藉助互聯網快速刷新學校教材和課程,改變課程內容更新慢的現狀。同時,更先進的課程外在封裝形式將使學習內容更直觀清晰,更人性化,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三是更多免費教育平台得以搭建。要想實現教育更高水平的均衡,優質教育資源的平等共享尤為重要。專家表示,互聯網教育的未來不再是將傳統課件搬上網路,而是打造一個匯聚更多優質課程的免費社區平台,讓學習者在強烈的學習氛圍、真實有效的互動中實現自我增值。

四是互聯網教育實現更多社會認證。人們自然希望學習完線上課程後,獲得相應的社會認可。眼下,美國個別高校已為出色的慕課學習者頒發文憑,業內人士稱,未來將有與互聯網學習內容相匹配的證書得到認可。

冷思考:學校、教師還需做點什麼?
大勢不可逆轉,如何面對機遇與挑戰?上海世界外國語中學副董事長徐儉表示,教育信息化推行以來,對我國教育教學變革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形式主義。部分中小學所謂的「校校通」、「班班通」只是將傳統的教育模式和體系搬到互聯網上,並無結構性變革,沒有教育理念的創新。

他認為,「互聯網+」時代,教師首先需主動轉變觀念,以平等視角對待學生,這是實現良性互動的保證。其次,教師本身是最好的課程,要賦予所授課程個性和風格,帶入真情實感,使自己成為無法被技術取代的教師。

與此同時,學校和教師都要真正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用戶思維,關切、理解學生的需求,提升信息化應用能力;藉助大數據應用促進管理決策的科學化、授課形式差異化及評價方式的「綠色多元」。

互聯網作為一種強大的外部力量,被寄望於隨著「互聯網+」被納入國家戰略,互聯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激情」改造著各行各業。

盡管信息技術早已進入校園,在線教育網路和課程建設一茬又一茬,但以教師講台授課為主的教學形式沒有改變,或許PPT代替了黑板,學生手裡多了Pad,但課堂仍舊是那樣的課堂。究其原因,是互聯網對教育的沖擊力度還不足以從根本上改變教育的傳統生態。

「但現在不一樣了。」華東師范大學考試與評價研究院院長、慕課中心主任陳玉琨說,「進入新時期,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等技術革命正把教育帶向教學自組織、學習社交化、思維可視化的4.0時代。」

「互聯網+教育」勢必給傳統班級制教育帶來深刻革命,但其並不是傳統教育的掘墓人,而是傳統教育改造升級的推動力。政府、學校、家庭應以開放的心態迎接「互聯網+教育」帶來的歷史性機遇和挑戰。

互聯網切中傳統教育「痛點」
一間教室、一位老師、一塊黑板,這是傳統的課堂,是千百年來人們學習知識的最主要形式。時至今日,課堂模式的某些弊端日益凸顯。

——教學模式過「死」。教師一板一眼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受教學計劃限制,教室講課時通常圍繞教案進行,什麼時間講課,什麼時間提問,給學生多少時間回答問題等都經過預先設計,「填鴨式」課堂難免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

——教學組織過於「被動」。傳統的課堂教學,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往往處於緊張狀態,學生學習方式較為被動並缺乏個體性,課堂上很少有思維的交鋒和智慧的碰撞,學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

——太注重「應試」。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主要看掌握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也基本上是看教師的教學成績。偏重結果評價而忽視過程評價造成的結果是:壓抑了學生學習的自信與積極性,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能力得不到應有的培養。

此外,在大學,長期擴招導致課堂越變越大,一個老師經常要面對上百個學生,校區間相隔太遠也造成教學效率下降。而且,培養一名好老師並非一朝一夕,使不少高校面臨師資隊伍和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的現狀。

「互聯網正好切中了傳統教育的痛點。」陳玉琨說,正如印刷術的發明大大推動了學堂教育的發展,互聯網作為一種全新的媒介,也將從時間和空間上解決傳統教育無法解決的問題。

一是打破了權威對知識的壟斷,讓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使人們隨時隨事隨地都能獲取想要的學習資源。二是教師和學生的界限不再涇渭分明,教師僅是「較早獲取知識」的那個人,因此教師的自身定位要從「學生學習的教練」變成「夥伴和引路人」。三是極大地放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價值,一個優秀教師甚至可以服務幾十萬名學生,傳統的因地域和師資差別導致的教育鴻溝理論上也將逐步縮小甚至填平。此外,互聯網將加速教育自我進化,傳統教育中低效率、不公平的一面將被逐漸剔除,使教育生態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

華東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思維可視化教學實驗中心主任劉濯源提出,教育4.0就是在信息智能文明時代,以滿足學習者心智發展為主要教育目標,以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為信息載體和傳遞方式,以教學權威組織結合自主學習社群為組織形式的教育新形態。

上海交通大學慕課研究院院長助理余建波表示,教育4.0時代的「互聯網+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質特性的基礎上,用互聯網思維及行為模式重塑教育教學模式、內容、工具、方法的過程,是一個質變的過程。

「大數據下的教育」存在幾多變局
一次跟蹤試驗中,陳玉琨發掘了數據對教學研究的非凡效果:大部分學生學習在線數學視頻課程的順序是循序漸進的,但在課程進行數周後,學生們跳回了第3課。分析發現,第3課是一堂數學知識的復習課,顯然是學生對自己的解題能力信心不足。由此,陳玉琨知道了要在何處增加更多的知識回顧。

「教師通過數據分析結果,可以即時進行教學控制和教學反思,學生也可以盡快發現學習中的不足。」陳玉琨說,基於大數據應用,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得以實現,教師也能針對不同學生制定個性化教學方案,不會再忽視某一個學生。

「國內高校從多年慕課實踐中得到的最大收獲是:盡管慕課仍強調『講壇上的賢能教育』,但它能產生大數據,數據能揭示什麼樣的學習是有效率的,進而引發教學角色、課程模式、評價方式的徹底變革。」余建波說。

大數據應用是教育4.0的表徵之一。「互聯網+教育」或將帶來以下幾方面的變革。
一是教學模式從固定時空教學向線上線下混合型轉變。可以不再是先教後學,學生先不受時空所限自主學習,再把問題帶到課堂,在老師帶領下進行探究學習,這將有助於提高教學有效性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能力。

二是課程更加媒體化、可視化、智能化。在保障知識體系科學完整的基礎上,各領域前沿知識可藉助互聯網快速刷新學校教材和課程,改變課程內容更新慢的現狀。同時,更先進的課程外在封裝形式將使學習內容更直觀清晰,更人性化,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三是更多免費教育平台得以搭建。要想實現教育更高水平的均衡,優質教育資源的平等共享尤為重要。專家表示,互聯網教育的未來不再是將傳統課件搬上網路,而是打造一個匯聚更多優質課程的免費社區平台,讓學習者在強烈的學習氛圍、真實有效的互動中實現自我增值。

四是互聯網教育實現更多社會認證。人們自然希望學習完線上課程後,獲得相應的社會認可。眼下,美國個別高校已為出色的慕課學習者頒發文憑,業內人士稱,未來將有與互聯網學習內容相匹配的證書得到認可。

冷思考:學校、教師還需做點什麼?
大勢不可逆轉,如何面對機遇與挑戰?上海世界外國語中學副董事長徐儉表示,教育信息化推行以來,對我國教育教學變革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形式主義。部分中小學所謂的「校校通」、「班班通」只是將傳統的教育模式和體系搬到互聯網上,並無結構性變革,沒有教育理念的創新。

他認為,「互聯網+」時代,教師首先需主動轉變觀念,以平等視角對待學生,這是實現良性互動的保證。其次,教師本身是最好的課程,要賦予所授課程個性和風格,帶入真情實感,使自己成為無法被技術取代的教師。

與此同時,學校和教師都要真正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用戶思維,關切、理解學生的需求,提升信息化應用能力;藉助大數據應用促進管理決策的科學化、授課形式差異化及評價方式的「綠色多元」。

互聯網作為一種強大的外部力量,被寄望於改變我國基礎教育「圍繞指揮棒教學」的功利化趨向,但這一目標還需教育行政部門主動作為,如鼓勵教師對教學的研究投入,注重教育教學方式創新,加快建立現代學校制度,改革考試選拔制度等,營造出按教育規律辦學、以教育質量與教育服務吸引人的良性氛圍。

此外,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了一批「O2O」互聯網教育企業的興起,作為推動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它們的地位應當予以尊重和保護。

改變我國基礎教育「圍繞指揮棒教學」的功利化趨向,但這一目標還需教育行政部門主動作為,如鼓勵教師對教學的研究投入,注重教育教學方式創新,加快建立現代學校制度,改革考試選拔制度等,營造出按教育規律辦學、以教育質量與教育服務吸引人的良性氛圍。

此外,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了一批「O2O」互聯網教育企業的興起,作為推動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它們的地位應當予以尊重和保護。
金鵬信息智慧教育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