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戰講了什麼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軸心國(
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基本信息欄
中文名:第二次世界大戰
時間: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結果:同盟國獲勝
傷亡情況:7000萬人死亡
性質:正義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轉折:斯大林格勒戰役,阿拉曼戰役
戰後世界格局:歐洲霸權結束,美蘇成為超級大國地點:西歐、東歐、東亞、東南亞、北非、北美、近東、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
參戰方:同盟國,軸心國及其仆從國
傷亡情況:6100萬人以上(同盟國)
主要指揮官:丘吉爾、斯大林、羅斯福等
開始標志: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
出現主要科技:原子彈,電子計算機,火箭,雷達基本簡介
時間(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於1939年9月1日德國和蘇聯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以英國為首的大英帝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於1939年8月23日和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後,也陸續佔領或者吞並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英聯邦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沿海地區和大西洋海域發生多起軍事碰撞,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大陸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國入侵的主要力量之一。[1]
1941年6月22日,歐洲軸心國集團決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此舉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7日,已經加入軸心國的日本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在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坐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庫爾斯克會戰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布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辟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攻擊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面臨隨時會被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之中。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後,1945年8月15日日本跟進宣布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也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沖突;同時戰勝的同盟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也促使美國和蘇聯二者成為彼此對立的超級大國,並在戰爭結束後展開了長達46年的冷戰局勢。與此同時過去各個歐洲大國的影響力則逐漸下降,促使各個亞洲與非洲殖民地出現非殖民化的運動,陸陸續續有許多地方宣告獨立。而為了面對戰爭所帶來的破壞,各個國家也開始為自身的產業推出振興經濟措施;另外為了能夠穩定各國之間的外交關系,歐洲也開始推動歐洲一體化的目標。
戰爭起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徹底改變了協約國和同盟國的政治版圖,其中作為戰勝國的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希臘和羅馬尼亞獲得領土作為賠償,並且立即於這些領土上設立新的地方行政區劃以進行有效的管理,而戰敗的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則紛紛宣告瓦解。另外一方面在1917年時俄國的布爾什維克黨成功自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奪取了俄羅斯帝國的政權,也讓原本作為參戰國之一的俄羅斯帝國跟著宣告結束。
盡管在戰爭結束後社會開始出現追求和平主義的聲音,許多歐洲國家仍充斥著民族統一主義和復仇主義的民族情節且越來越深化。特別是德國在簽署《凡爾賽條約》後喪失大量領土、殖民地以及其自身的經濟優勢,使得德國社會對於領土收復以及復仇的思想更趨強化。然而由於《凡爾賽條約》的種種限制,德國仍然失去包括德國自身13%的領土以及所有海外殖民地,過去德國在戰爭期間吞並的他國領土也被迫允許獨立,並以戰爭開銷與賠償為由徵收巨額賠款。條約中更進一步限制德國軍事力量的規模以及配備,包括了撤除空軍以及撤銷參謀部。而與此同時俄國內戰漸趨緩和,並且另外成立蘇聯掌管政權。
1918年到1919年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導致德意志帝國瓦解並由另外建立的民主政府取代,新成立的德國政府後來又被稱作魏瑪共和國。然而在戰間期的這段時間,剛剛成立的魏瑪共和國便面臨了國內右派與左派各自支持者的權力爭奪沖突。另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期,與英國和法國簽署1915年倫敦條約的義大利以獲得領土為條件決定轉而投靠協約國集團,但是義大利的民族主義者不滿在戰爭結束後兩國並沒有遵守領土轉移的承諾,隨後因為這次領土擴展事件反而讓義大利社會爆發沖突。而從1922年到1925年開始,以本尼托·墨索里尼為首的法西斯黨成功於義大利獲得執政權力,並且以民族主義與極權主義廢除了原本的代議制民主結構,不斷打壓義大利當地的社會主義、左派和自由主義的的活動;同時義大利政府也積極展開許多外交策略,期望能夠將義大利發展成為世界大國之一,而成為「新羅馬帝國」。另一方面在德國,以阿道夫·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則開始嘗試在德國建立一個法西斯政府。伴隨著經濟大恐慌爆發之後,德國社會開始支持納粹黨執政,到了1933年希特勒便被任命為德國總理。在國會縱火案發生後希特勒開始大力提拔納粹黨成員擔任政府重要官員,並開始將德國塑造成極權的一黨制國家。
中國國民黨則為了能夠清除地方軍閥的勢力,在1920年代中期由蔣中正領導國民革命軍開始自南向北展開北伐,最終在名義上統一中華民國。然而北伐結束後國民黨便與原本一同合作的中國共產黨發生沖突,中國很快又再度陷入內戰中。1931年大日本帝國內軍國主義正趨高漲,帝國政府開始策劃如何能夠有效掌控中國領土並且獲取自然資源,進而藉此發展出足夠的實力來掌管亞洲地區。日本故意藉由九一八事變作為借口進而入侵滿洲,並隨即另外建立作為傀儡政權的偽滿洲國。此時蔣以「先安內,後攘外」的姑息態度回應日本的入侵行為,繼續剿共戰爭,另一方面則期望國際聯盟協助處理日軍進佔中國領土的問題,但日本在遭到國際聯盟譴責行為後隨即宣布退出該組織。在這之後日本又發動了一連串的挑釁行為如上海、熱河、河北,一直到1933年中日簽署《塘沽協定》雙方才一度宣告停戰。不過中國仍組織志願部隊繼續在滿州、察哈爾和綏遠等地抵抗日軍入侵。
盡管阿道夫·希特勒曾在1923年時發起一場以失敗告結的政變嘗試推翻德國政府,他仍然成功地於1933年通過合法選舉成為德國總理。他宣布廢除民主制度,同時藉由民族主義的風潮提出要重新修正世界秩序,並很快便開始大規模地重整軍備。與此同時法國為了確保義大利仍然與其同一陣線,允許義大利將衣索比亞列為自己的殖民地。然而在希特勒的主導下,德國於1935年再度合並原本作為德國領土的薩爾盆地地區,而在獲得民意支持的情況下德國隨後推翻《凡爾賽條約》且加速重整軍備的計劃,甚至以大規模徵兵的方式擴充部隊兵力,而這些強調國家主權的舉動也更加加深了德國社會對於希特勒的聲望。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了能夠抗衡德國不斷發展,英國、法國和義大利決定成立斯特雷薩陣線(Stresa
Front)。另外蘇聯也懷疑德國的目標也包括佔領東歐的廣大領土,為此蘇聯與法國也簽署《法蘇互助條約》(Franco-Soviet Treaty of
Mutual
Assistance);然而盡管《法蘇互助條約》已經簽署,該協議仍然堅持必須要經過國際聯盟的討論才能針對入侵行為有所因應,這使得這一條約基本上並無威嚇力。而在1935年6月,英國甚至與德國簽署了《英德海軍協定》,更加緩和了先前《凡爾賽條約》的部分限制。而美國則於同年8月通過了中立法案,表示不會干涉美洲以外的國際事務。這也促使義大利於同年10月時入侵衣索比亞,德國是少數願意表態支持義大利入侵舉動的歐洲國家,這也使得義大利在稍後德國吞並奧地利並未表示反對。
盡管1936年3月希特勒不顧《凡爾賽條約》和《洛迦諾公約》而進駐萊茵蘭,但是其他歐洲列強對於此事並未多加干涉。同年7月時西班牙內戰爆發,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公開支持主張法西斯獨裁的佛朗哥部隊和蘇聯支持的西班牙第二共和國軍隊交戰,這次雙方沖突也成了德國和義大利測試新型武器與作戰方式的地方,最終佛朗哥部隊於1939年初成功贏得內戰。1936年10月,德國和義大利組成了柏林-羅馬軸心。1個月後德國和日本簽署了《反共產國際協定》,義大利則在隔年也加入其中。這時中國也發生了西安事變後,國民黨和共產黨軍隊同意停火並組織統一戰線來反對日本入侵。
開始標志
1938年9月30日,英、法與德、意召開慕尼黑會議,英法為了自己的利益,出賣捷克斯洛伐克,簽訂了《關於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台德領土給德國的協定》,1939年8月23日蘇聯與納粹德國在莫斯科簽訂的一份秘密協議《蘇德互不侵犯條約》,1939年9月1日04:40,德軍的軍隊閃擊入侵波蘭。英國和法國給予納粹德國48小時限期撤出波蘭領土。因為德國沒有理會英法的警告,英國和法國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國宣戰,二戰從此爆發。
結束標志
1945年5月8日,蘇聯和波蘭部隊攻克柏林,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並簽署投降書;美國分別在日本的廣島(8月6日)和長崎(8月9日)投下了兩顆原子彈。日本帝國在8月15日正式宣布投降,並於1945年9月2日簽署投降書,廣播世界。
結束時間節點:1945年5月7日時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凱特爾元帥、什圖姆普弗上將、弗雷德堡海軍上將在柏林軍事工程學院的食堂大廳內,向蘇聯及其盟國正式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則前往漢斯簽署《德國無條件投降書》(German
Instrument of
Surrender);不過正式的文件則是5月8日於柏林重新簽署,也因此5月8日這一天也被訂定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戰勝利紀念日。不過蘇聯在簽署投降書後仍然遭到德國中央集團軍反擊,並一直到5月11日才宣告結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並於9月2日在美國戰艦密蘇里號甲板上簽署《降伏文書》,這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宣告結束。
兩大陣營
同盟國陣營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澳大利亞、法國(自由法國臨時政府)、波蘭、加拿大、紐西蘭、英屬印度、南非聯邦、丹麥、挪威、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希臘、南斯拉夫、巴拿馬、哥斯大黎加、多米尼加、薩爾瓦多、海地、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瓜地馬拉、古巴、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菲律賓聯邦、墨西哥、巴西、衣索比亞、伊拉克、玻利維亞、哥倫比亞、伊朗、賴比瑞亞、秘魯、羅馬尼亞、厄瓜多、巴拉圭、烏拉圭、委內瑞拉、土耳其、埃及、黎巴嫩、敘利亞、沙烏地阿拉伯、阿根廷、智利(義大利、芬蘭、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亞在退出軸心國陣營之後也加入了同盟國)。
軸心國陣營
納粹德國(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義大利王國、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傀儡政府)、克羅埃西亞(傀儡政府)。
仆從國及軸心國的盟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芬蘭、偽滿洲國、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維希法國、泰國、自由印度臨時政府、中國南京汪精衛偽國民政府、冀東防共自治政府、緬甸巴莫政權、菲律賓勞雷爾政權、塞爾維亞救國政府、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
二戰的深遠影響
1945年9月2日的東京受降儀式在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美國駐日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向全世界人民發表講話:「今天,槍炮沉沒了,一場大悲劇結束了。一個偉大的勝利贏得了。天空不再降臨死亡,海洋只用於貿易交往,人們在陽光下可以到處行走。全世界一片安寧和平,神聖的使命已經完成。……我們體驗了失敗的痛苦和勝利的喜悅,從中領悟到決不能走回頭路。我們必須前進,在和平中維護在戰爭中贏得的東西……」
第二次世界大戰推動了文明進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人類進入宇航時代和核時代第三次科技革命至今方興未艾。同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也給人們留下了慘痛的記憶、傳奇的故事、深刻的真理以及許多耐人尋味的未解之謎。
二戰之後,在和平的環境中,德國人再次創造了經濟奇跡。經過一代人的努力,這個歷經兩次大戰重創的國家,發展成為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而作為歐盟的重要成員國,它也找到了通過振興歐洲來壯大自己的強國之路
矗立的柏林牆
戰後,美蘇兩國開始冷戰,日本接受美國改造,天皇和神道至高無上的地位開始動搖,美國積極幫助日本恢復經濟,日本成為美國的戰略合作夥伴。德國被英、美、法、蘇分別佔領,蘇占區成立民主德國,而英、美、法三國佔領區合並成聯邦德國,柏林牆把柏林分為東柏林和西柏林,兩德分裂開始。
1945年5月初鄧尼茨以元首身份下令德軍停止向除蘇軍以外所有盟軍停止攻擊並投降,1945年5月9日凌晨,納粹德國正式向盟軍投降。德國在整整26年後,又一次成為世界大戰的戰敗國。
也正是由於這次世界大戰的慘烈,為了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中英美蘇法為首的同盟國在1945年10月24日發起成立了聯合國,中美蘇英法則成為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貳』 世界上股市最早是那一年和什麼國家開始的
最早的股份公司、產生於17世紀初荷蘭和英國成立的海外貿易公司。這些公司通過募集股份資本而建立,具有明顯的股份公司特徵:具有法人地位:成立董事會:股東大會是公司最高權力機構;按股分紅;實行有限責任制。股份公司的成功經營和迅速發展,使更多的企業群起效仿,在荷蘭和英國掀起了成立股份公司的浪潮。到1695年。英國成立了約100家新股份公司。
18世紀下半時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大機器生產逐步取代了工場手工業。在這場變革中,股份制立下了汗馬功勞。 隨著工業革命向其他國家擴展,股份制也傳遍了資本主義世界。
19世紀中葉,美國產生了一大批靠發行股票和債券籌資的築路公司、運輸公司、采礦公司和銀行,股份制逐步進入了主要經濟領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製造業產值的90%由股份公司創造。19世紀後半葉,股份制傳入日本和中國。日本明治維新後出現了一批股份公司。我國在洋務運動時期建立了一批官辦和官商合辦的股份制企業,1873年成立的輪船招商局,發行了中國自己最早的股票。
股票的出現,促使股票交易所產生。早在1611年,就有一些商人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買賣海外貿易公司的股票。形成了股票交易所的雛形,1773年,在倫敦柴思胡同的約那森咖啡館正式成立了英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以後演變為倫敦證券交易所,1792年。24名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的一棵梧桐樹下訂立協定。形成了經紀人聯盟,它就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前身,1878年,東京股票交易所正式創立。它是東京證券交易所的前身。1891年。香港成立了香港股票經紀協會,後發展為香港證券交易所,1914年,中國當時的北洋政府頒布證券交易所法,1917年成立了北京證券交易所。
進入20世世紀之後。股票市場發展迅速,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股票市場
(1)自由放任階段(1900~1929年)。20世紀前30年中,美英等國的股份公司迅速增加,使股票市場規模和籌資能力迅速擴大。 一方面發行市場迅速擴大,流通市場空前繁榮,交易量直線上升。另一方面由於缺乏監管,股票欺詐和市場操縱時有發生,自由放任帶來了嚴重的過度投機。當時主要股票市場的股票價格普遍被抬高到極不合理的程度,遠遠超過其實際價值。1929年10月29日.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嚴重的金融危機,作為經濟晴雨表的各國股票市場相繼出現了暴跌,投資者損失慘重。 (2〕法制建設階段(1930~1969年),1929年經濟危機之後,各國政府對股票市場開始全面加強法制和規范化建設。以美國為例,政府開始從法律上對證券市場加以嚴格管理,制定了《1933年證券法》、(1934年證券交易法)等一系列嚴密可行的證券法律。美國1934年成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直接對股票市場進行監督和管理,為美國證券市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證券市場奠定了基礎。 其他有關國家的證券法制建設也不斷加強,股票市場逐漸規范。
(3)迅速發展階段(自1970年以來)。進入20世紀70年代之後,隨著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經濟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的提高,東南亞和拉美發展中國家經濟的蓬勃興起。以及現代電腦、通信和網路技術的進步,股票市場步入了迅速發展的階段。l986年全球股票市場的市值總額為6.51萬億美元,全球上市公司總數為2.82萬家,到1995年年底市值總額上升到17.79萬億美元。10年間市值增長了近3倍、上市公司增加了1萬多家、達到3.89萬家。 1996年,全球股票市值繼續上升,達到20.29萬億美元。在主要發達國家,證券化率(股票市價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已經達到較高的程度,1995年,美國、日本和英國的證券化率分別達到95.5%、83.5%和121.7%。發展中國家的股票市場成長也相當迅速。新興市場的股票市價總值從1986年的0.24萬億美元增長到1995年的1.9萬億美元,10年間增長了近7倍。在股票中場規模擴大的同時,交易活動也日趨活躍,1986年,全球股票中場的交易金額為3.57萬億美元,1995年達到11.66萬億美元。
『叄』 德國有幾個證券交易市場
一個,在美茵河畔法蘭克福(Frankfurt am Maine),指數的名字叫DAX,據說只有30隻股票。。。
『肆』 股票市場是哪一年成立的
你問哪一個啊
1602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正式印製了世界上最早的股票——東印度公司股票。
1680年全球第一家股票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在荷蘭成立。
1685年德國柏林證券交易所成立。目前在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是最大的證券交易所,也是歐洲證券交易中心之一。
1724年法國巴黎證券交易所成立。
1773年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的前身在「喬納森咖啡館」成立。
1790年成立了美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費城證券交易所。
1792年,「由每日聚集在一棵梧桐樹下的商人」建立了現今全球最著名的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
1877年瑞士蘇黎世證券交易所成立。
1878年日本東京、名古屋成立了股票交易所。戰後,1948年東京證券交易所重建和恢復。
1914年香港證券交易所成立。其後60年代末、70年代初,又成立了遠東、金銀、九龍等證券交易所。1980年,上述四家交易所合並成立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
1956年韓國達議股票交易所成立。
1962年台灣證券交易所成。
1971年美國「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即納斯達克市場成立。
1973年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成立。
1990年、1991年中國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
『伍』 德國證券交易所 請問這個概念是什麼意思我知道德國有名的有法蘭克福交易所。這是一個所嗎
沒聽過「德國證券交易所」這種說法。聽說過的證券交易所都是以所在城市命名的
如「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
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德語:Frankfurter
Wertpapierbörse,縮寫:FWB;英語:Frankfurt
Stock
Exchange)是世界四大證券交易所之一。也是德國最大的證券交易所。而其他德國證券交易所是設在柏林(合並與不來梅在2003年),杜塞爾多夫,漢堡,漢諾威,慕尼黑,斯圖加特。
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是由德國證券交易所擁有及營運。
『陸』 AB的歷史
1978年前泛美航空機師Kim Lundgren及John D. MacDonald在美國俄勒岡州成立了提供包機服務的柏林航空,並在美國聯邦航空局注冊。至1990年10月底冷戰結束前,柏林航空一直使用Air Berlin USA的名稱。 1985年,柏林航空將總部設於柏林—泰格爾機場。
西柏林在冷戰時期(1945年4月8日-1990年10月2日)有著特殊的法律地位並實施空中戒嚴,所有來往於這個德國分裂前的首都和現任首都西半部的航權僅對二戰中的三個西方戰勝國的航空公司開放,即僅限於總部位於美國、英國和法國的公司。此外,所有飛行進出西柏林空中走廊的盟軍飛機的機組人員,即飛行員、飛行工程師、領航員等,必須持有美國、英國或法國護照。
柏林航空的首架飛機是波音707-320,一架從環球航空臨時獲得的二手飛機。 這架飛機常駐在柏林—泰格爾機場,它被分配執行一個利潤豐厚的包機航班中,柏林航空承包了當時柏林旅行社翹楚Berliner Flug Ring到地中海的加那利群島的團隊旅遊包機航線。柏林航空是在另一個包機公司Aeroamerica與旅行社的合作期滿後獲得這一合同的。 除了經營這項團隊旅遊的包機服務,柏林航空還在1980年代初期開通了從柏林—泰格爾經停布魯塞爾至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的每周定期航線。
柏林航空早期還通過收購更多的二手波音707飛機進行擴張,並在1981年春天更換了更現代的二手波音737-200高級型執行更多的由柏林出發的團隊旅遊航班。 最後,柏林航空在1980年代末過渡到完全由全新波音737-300/400所組成的機隊,這也與它們的新塗裝一致。
隨著1990年10月3日兩德的統一,德國投資者收購了該公司,並委任前LTU國際經理約阿西姆·胡諾德為新公司CEO。該航空公司根據德國法律重新注冊並改為現名。 公司還加入了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並於1997年開始開設定期航班飛往歐洲的商業樞紐,如倫敦、蘇黎世、維也納和巴塞羅那等。2004年1月,柏林航空宣布與前一級方程式賽車手尼基·勞達新成立的航空公司尼基航空合作,並持有後者24%的股份。
2006年,柏林航空成功完成了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的首次公開募股。共向市面發行了4250萬股票,公司聲稱籌集超過4億歐元的現金,用以擴大運營及購買飛機。隨後柏林航空又宣布已經得到DBA航空100%的股份,並在2006年8月正式完成收購。2007年3月,柏林航空又接管了德國包機航空公司LTU國際,從而成為歐洲第四大航空集團(在客運方面),2006年實現運送旅客2210萬人次。同時,柏林航空還從瑞士旅行集團Hotelplan購入瑞士航空公司Belair的49%的股權。
2009年3月底,TUI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與柏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交叉持有對方子公司19%的股份。在德國反壟斷委員會的批准下,所有TUIfly的城市航線今後將交由柏林航空通過長期濕租運營。
『柒』 關於德國的常識有哪些
國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 of Germany)
首都:柏林
面積:35.7萬平方千米
人口:8231萬(2006年)
民族:德意志民族占人口總數的90%以上,少數民族有丹麥人、荷蘭人、吉卜賽人、義大利人、希臘人和奧地利人等。
語言:通用德語
貨幣:歐元
德國位於歐洲中部,是東西歐往來的必經通道,又是南北歐交流的陸上捷徑,獨具歐洲陸上交通的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素有「歐洲的心臟」之稱。它北瀕北海和波羅的海,南靠阿爾卑斯山脈,陸疆與9個國家交界。它們是丹麥、波蘭、捷克、瑞士、奧地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另外還隔北海與英國相望。北海的北弗里西亞群島、東弗里西亞群島、黑爾戈蘭島和迪訥島,波羅的海的費馬恩島也都是德國領土。地形南高北低,分為5個地形區:北部的北海沿岸多沙丘和沼澤,波羅的海沿岸沙地、岩石各半,沙嘴、潟湖眾多;北德平原:中德山地西南部萊茵斷裂谷地區;南部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區。阿爾卑斯山脈的主峰楚格峰海拔2963米,為全國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萊茵河、威悉河、易北河、埃姆斯河和多瑙河。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默湖、維爾姆湖等。德國礦產以煤為主。居世界前列。森林覆蓋面積1.61億畝,佔全國面積的30.7%。德國屬溫帶氣候,但西北部為海洋性氣候。往東、南逐步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年降水量為400~1000毫米。
柏林
柏林是德國的首都,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之一。位於德國東部,施普雷河注入哈弗爾河的河口處。面積889平方千米,市內地勢平坦。柏林作為藝術和戲劇城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有著名的柏林愛樂交響樂團、柏林歌劇院、森林舞台,還有擁有2.5萬個座位的露天劇場。柏林還是歐洲主要的會議和博覽會城市之一,有建於1861~1869年的絳色市政廳。還有擁有800年歷史的聖母教堂、歷史悠久的洪堡大學等名勝古跡。柏林是歐洲的重要交通樞紐和河港,交通十分便利。
慕尼黑
慕尼黑是德國的第三大城市,位於阿爾卑斯山北麓前沿地帶的中部,多瑙河的支流從城邊流過,歷來是南歐通往中歐和北歐的交通要道。慕尼黑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是德國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被稱為德國非公開的首都。慕尼黑也以美術和藝術城著稱。全市有43座陳列館、博物館和美術館。慕尼黑的工業也很發達,主要有電子電器、光學儀器、汽車製造、啤酒釀造、軍事工業等。電子工業的迅速發展使它獲得了巴伐利亞矽谷的稱號。慕尼黑最為人們所熟知的當然還是啤酒,慕尼黑啤酒品質優良,口感醇正,蜚聲世界。而這里每年一度的啤酒節也以其獨特的形式和盛大的場面吸引著全世界的遊客,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馬爾蒂啤酒館。
漢堡
漢堡是德國最大的港口城市,歐洲第四大港。位於易北河、阿爾卑斯河與比勒河三河匯合處。12世紀的時候這里就有一個貿易中心。漢堡的交通非常發達,是歐洲重要的交通樞紐。漢堡的工商業很發達,主要有造船、石油煉制、冶金、機械、化學、食品、橡膠等工業部門。漢堡是德國最重要的外貿中心。專門從事對外貿易的機構達2000家以上。漢堡是北德的文化中心,市內有始建於1678年的州立歌劇院以及德國話劇院、塔萊亞劇場和6座博物館。
「金融城」:法蘭克福
法蘭克福是黑森州最大的城市。位於中部萊茵河的支流美因河畔,海拔103米,是德國的歷史名城,德國金融資本的大本營。也是國際上重要的金融中心和歐洲大陸最大的航空港。德國的國家銀行、德意志聯邦銀行、德意志銀行、德累斯頓銀行和商業銀行的總部。以及近150家德國銀行和110家外國銀行的總部;都設在法蘭克福,有銀行城之稱。其中德意志銀行、德累斯頓銀行和商業銀行是德國的三大銀行,它們以法蘭克福為基地,操縱著德國的經濟命脈。這里還有1879年初建、1950年重建的股票交易所和唯一的黃金市場,控制著歐洲市場黃金價格的漲落。因此金融中心是該城最重要的職能。另外,法蘭克福早在760年前就已發展展覽業。現在是國際展覽業中心之一,展覽會大廈高257米,是歐洲最高的辦公室。
魏瑪
魏瑪代表著古典文化的傳統,被人們贊譽為德國的雅典。許多世紀以來。這個城市是藝術、文化和政治領域創新思潮的發祥地。安徒生曾說過。魏瑪不是一座有公園的城市,而一座有城市的公園。在魏瑪,歌德、席勒、弗朗茨·里斯特和尼采等名人都在這里留下了他們的足跡。1919年德國國民議會在魏瑪制定了第一部共和憲法,民族劇院就是通過該憲法的會場。人們把這個憲法稱為魏瑪憲法。依憲成立的共和國為魏瑪共和國。14年後,希特勒上台,扼殺了魏瑪共和國。希特勒時期是魏瑪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在這個文化古城西北8千米的布痕瓦爾德設立了臭名昭著的集中營,五六萬人在那裡喪生。現在這個集中營遺址已辟為控訴法西斯罪行的紀念館。
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又名聖彼得大教堂。位於德國北萊茵一威斯特法倫州,是德國最大的教堂。科隆大教堂始建於1248年,後幾經重修和擴建。教堂採用哥特式建築手法,是中世紀歐洲哥特式建築藝術的典範之作。整個教堂由磨光的石塊砌成,佔地8000平方米,包括正廳、多個禮拜堂和眾多塔樓。大教堂還是一座藝術的寶庫,內收藏著雕塑、壁畫、手工藝品等大量的藝術珍品,其中以15世紀早期科隆畫派畫家斯蒂芬·洛赫納的壁畫最為著名。
柏林牆
柏林牆是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圍繞西柏林建造的界牆。於1961年8月13日動工興建,後經過多次改建,是二戰後柏林歷史的見證。柏林牆是一條窄長的帶狀禁區,由12千米長的水泥牆和137千米長的鐵絲網組成,包括253個岸望台、270個警犬樁、136個碉堡。另外,還建了很長的鐵柵欄、自動射擊系統和巡邏道,具有一觸即發出信號的報警作用。柏林牆還設有7個過境通道,其中有一個專為盟軍、外交官和外國記者使用。波茨坦廣場和勃蘭登堡門一帶是柏林牆最壯觀的兩個地段。柏林牆於1989年被推倒。兩德統一後,又在原來的位置重建一堵象徵性的柏林牆。如今的柏林牆只有70米,但保留了原來柏林牆的舊貌,人們通過參觀可以重新憶起那段歷史。
多瑙河
多瑙河是歐洲第二大河,被人贊美為「藍色的多瑙河」。發源於德國西南部,自西向東流經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烏克蘭,在羅馬尼亞的蘇利納附近注入黑海。它流經9個國家,是世界上幹流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全長2850千米,流域面積81.7萬平方千米。上游流經崎嶇的山區。河道狹窄,中遊河谷較寬。河道曲折。
『捌』 駐馬店哪裡可以股票開戶
營業部簡介: 民生證券駐馬店營業部是經證監會正式批准掛牌,經營證券業務的金融機構。證券經營許可證編號Z24641010,業務范圍:證券代理買賣;代理還本付息、分紅派息;證券代保管、鑒證;代理登記開戶。同時,駐馬店營業部還經營B股業務,為廣大外匯持有人提供了廣闊的投資空間。開業幾年來,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駐馬店營業部規模不斷壯大,已擁有客戶10000多人,經證監會批准成立的西平服務部也已頗具規模。 股市投資,機會稍縱既逝,交易速度迅捷才是券商最有說服力的優勢。民生證券駐馬店營業部獨有的深、滬兩市的獨立席位,雙向衛星直接接收和報盤,更是其它營業部難以匹敵的,可以讓客戶得到無比迅捷的交易條件。 駐馬店營業部不僅環境優越、設備先進,服務更是高人一籌。在我部可直接開設深、滬股票帳戶,當天便可辦好所有開戶手續進行交易。同時我部與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聯手了長城借記卡、牡丹靈通卡轉款業務,使您遠在九縣一市都可以進行資金存取和劃轉;與電信局聯手電筒話委託和網上交易等業務,讓您充分享受網路時代為您帶來的便捷,把大戶室搬回家,足不出戶便可進行股票交易。為了方便客戶的咨詢,我們及時開通了800免費咨詢電話:8008834698,歡迎您隨時垂詢。 為了方便客戶的資金存取及劃轉,營業部開通了各種交易方式下的自助銀證轉帳功能。 2001年5月,民生證券的網上交易正式通過了中國證監會的審批,這無疑為民生證券駐馬店營業部的網上交易增加了合法的保證。 民生證券駐馬店營業部全體員工將以飽滿的熱情迎接您的到來! 歡迎前來民生證券駐馬店營業部開戶服務!
聯系地址:河南省駐馬店交通路999號民生證券駐馬店營業部
業務范圍:股票開戶
營業部簡介: 中原證券駐馬店解放路營業部屬於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分支機構,位於駐馬店市中心解放路中段(市公安局對面)。營業部自成立以來,以規范發展、穩健經營為指導思想,嚴格執行中國證監會各項制度規定,大力倡導「客戶為本、服務增值」的理念,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薄弱到壯大的良好發展態勢。營業部擁有證券投資者2萬余戶,資產總量超21億元人民幣,員工37名,2009年在按照公司形象手冊要求進行標准化裝修後營業面積達1300平米。同時營業部積極申請各項業務資格,可辦理業務包括:證券的代理買賣;代辦系統主辦券商業務(三板業務);中間介紹業務(股指期貨和商品期貨業務);創業板業務以及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代銷業務等。營業部秉承「誠實、穩健、創新、高效」的原則,為客戶提供安全快捷的交易平台,並提供包括「財富中原」、「投資學院」「網路咨詢」等服務產品,謀求與客戶的共同成長。歡迎前來咨詢中原證券駐馬店解放路營業部開戶服務。
聯系地址:駐馬店市中心解放路中段(原市公安局對面)中原證券駐馬店解放路營業部
業務范圍:股票開戶 融資融券
營業部簡介: 廣發證券駐馬店雪松證券營業部位於駐馬店市雪松大道1709號尚城華府1號樓1、2兩層,交通便捷,營業面積500平方米,環境舒適幽雅,設備先進可靠。設有VIP室,大戶室和中戶區,擁有先進的千兆網路交換體系,滬深兩市均採用雙向衛星通訊,跑道暢通,確保您交易迅捷和安全。擁有廣發金管家內參、港澳資訊、先進的IPTV視頻廣播系統、定期的研究報告,為您的資產保值增值提供保障!
聯系地址:駐馬店市雪松大道尚城華府1號樓
業務范圍:股票開戶 融資融券
營業部簡介: 方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中國人民銀行浙江省分行出資設立浙江省證券公司。1990年4月公司恢復成立,由中國人民銀行浙江省分行獨資改為股份制專業證券公司。其前身為浙江省證券公司。2002年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受讓浙江證券有限責任公司51%的股份,成為其控股股東。2003年「浙江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更名為「方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公司於2010年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並於2011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601901)。中國首批綜合類證券公司,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司地址在湖南省長沙市,現有4300名以上員工。 公司已設立合資投行、期貨、直投、合資基金等四家子公司,並持有盛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現擁有營業網點近200家。2008年方正證券吸收合並泰陽證券。通過多年積累,方正證券及其子公司取得了多項業務牌照,范圍涵蓋:證券經紀、期貨經紀、投資銀行、證券自營、資產管理、研究咨詢、IB業務、QFII業務、融資融券、直投業務、證券投資基金業務、場外市場業務、質押式報價回購業務、代銷金融產品業務、受託管理保險資金業務及證監會核準的其他業務。 配合公司五大業務板塊、多項業務發展需要,公司設立了輻射全國的財富管理中心和電子商務平台、電話理財中心,重要渠道已覆蓋國內大型投資基金、金融機構、知名企業投資者和海外大型QFII等。公司擁有的營業網點分布在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的重要中心城市,尤其在湖南、浙江兩省擁有絕對區域優勢。
聯系地址:駐馬店置地大道與文明路交叉口西柏林建國酒店西
業務范圍:股票開戶 融資融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