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票出現大單1444代表什麼意思
資深市場人士提醒投資者,1444是一個典型的盤口語言,經驗上掛出144、14、444這樣單子的股票基本都會隨後出現大幅下跌。每次反抽都是清倉良機,海苔徹底棄庄徹底邊緣化!
有些個股的走勢讓不少人感到疑惑,一方面它全天都不漲,大家都認為它走弱的時候收盤突然出現大單買入,另一方面有些個股明明跌停了,但是收盤的時候偏偏有大單把它撬開了。那麼這說明什麼?
收盤最後一筆大買單說明什麼?
收盤最後一筆大買單說明三個問題:第一是個股臨近收盤的時候,突發利好消息,所以主力資金的迅速拉抬導致個股走強。第二是主力資金做收盤價的需求,當它拉升收盤價後,個股明日的開盤價相對來說就比較高。第三是主力資金出貨的要求,有些主力資金會在收盤前迅速拉高股價,然後在尾盤競價的時候出貨。
一般來說,收盤前出現大單往往意味著主力資金出現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意圖,所以我們在這里需要加倍小心接下來股票的變化。若是市場在第二日大跌,那麼很明顯今日收盤的大單是為了出貨。若是明天市場進一步大漲,甚至個股漲停,那麼今日尾盤極有可能是主力搶籌形成的。
綜上所述,這就是收盤最後一筆大買單說明的含義。
B. 小老闆海苔老闆 創始人
小老闆海藻的創始人是Itipa Kopenwinch。
AitthipatKulapongvanich,出生於1984年,是泰國最著名的海藻品牌小老闆海藻的創始人兼CEO。2010年和2011年,小老闆海苔總營業額超過10億泰銖(泰銖和人民幣價值接近5: 1)。2010年至今,增長率達到30%。它不僅是泰國排名第一的海藻品牌,還出口到20多個國家。《乾杯》雜志率先獨家專訪「小老闆」,一探他海藻億萬的傳奇之路。他的故事還被拍成了電影《海藻億萬富翁》。2012年1月13日上映。
C. 小老闆海苔是哪個國家
泰國。
2012年,小老闆海苔在泰國曼谷已擁有18間品牌旗艦店,為了打響國際知名度,首度找韓國團體BEAST代言廣告。高柏雄透露,小老闆海苔已准備在泰國股票上市。
創始人故事翻拍電源:《海苔億萬富翁》
集結以《音為愛》紅透半邊天的潛力新人帕查拉(Pachara Chirathivat)領銜主演,透過溫暖而細膩的筆調,娓娓道出一位年僅27歲的青年實業家,究竟如何打造出泰國第一大海苔品牌,邁向億萬富翁之路?
這是一部關於失去而再度擁有,感人至深並激勵人心的故事,不僅體現人們追求夢想時都曾經歷過的挫敗與掙扎,更讓我們看到逆境中求生存的堅毅勇氣。
D. 分享 | 海苔「小老闆」的億萬富翁之路
推薦一部電影,關於創業故事。
大概是上周末看的電影《海苔億萬富翁》(又名:《億萬少年的頂級機密》),感慨頗深。明明是一部創業勵志片,結果我被情節渲染地居然哭了哭了了......關於電影的各種藝術表現手法,吃瓜群眾表示解讀不出來。僅從故事情節上來看,卻是真的有共鳴。
該片通過泰國海苔大亨的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他個人的勵志故事。
泰國海苔大亨是誰?
你可能沒聽過伊提帕‧柯彭溫奇(Aitthipat Kulapongvanich),但你八成認得帶著瓜皮帽的紅衣小人偶、吃過來自泰國的「小老闆海苔」。
對!就是它!我就很愛吃......咸鹹的脆脆的。
伊提帕原本只是個愛逃學打電玩的叛逆少年,雖然當時父母經營的事業受1997年金融風暴波及,但靠著販賣在線游戲的寶物,月賺40萬泰銖,他不必向家裡拿錢就能過活。然而隨著家境每況愈下,2002年家中不但宣告破產,負債更高達4,000萬泰銖,伊提帕再也不能「置身事外」,這才激發他休學創業、扭轉家中經濟的抱負。
他在接受新加坡媒體采訪時,曾回憶人生中最難受的一天,是回家看到媽媽因債主追上門來而痛哭,他忍不住自問:「我該做什麼,才能讓媽媽不再掉眼淚?」
當時18歲的伊提帕有天走在曼谷中國城,觀察到自己和不少華裔泰國人喜歡吃的「糖炒栗子」,竟只有在中國城才買得到。身為泰國華僑第二代的他尋思,如果將糖炒栗子引進大家常去的量販店,要買就方便多了,這讓他有了第一次創業的點子。
伊提帕決定針對華裔泰國人營銷,果然一炮而紅。一年半之內,他的糖炒栗子商店在泰國最大幾間量販店,如TESCO Lotus和Big C,開了30間連鎖店,除了現炒糖炒栗子,還兼賣其他零嘴。
只是好景不長,2003年,TESCO Lotus的新執行長勒令伊提帕不得在賣場炒栗子,讓氣味影響環境。迫於無奈,他只好請人先在外面炒好後,再送進賣場。但不是現炒的栗子,滋味不好,營業額因此瞬間減半。被迫另尋出路的伊提帕,轉而注意到店裡有種「炸厚片海苔」賣得特別好,於是決定再接再厲,瞄準泰國剛起步的海苔消費市場。
一個20歲的大男孩,面對接二連三的變故,努力站起,卻又不斷摔倒,伊提帕沒有失志投降。他告訴自己以正面的態度看待:「這些挑戰對我來說都是『機會』,讓我開發自己的能力、學會長大。」
從糖炒栗子轉到海苔,伊提帕的商人眼光再次淋漓盡致地發揮。為擴大客群,他決定另創品牌,並鎖定泰國便利商店龍頭7-ELEVEn作為通路首選。
「小老闆」(Tao Kae Noi)之名,則來自爸爸當時的取笑:「我們兒子要當小老闆啦!」伊提帕解釋。
小老闆海苔在台灣的代理商,優協賣場協銷企劃公司總經理高柏雄觀察,伊提帕的努力與鍥而不舍,和其他成功企業家沒什麼兩樣,但在泰國能有上億規模,7-ELEVEn是他重要的貴人及推手。
2008年,伊提帕接受暹羅商業銀行和朱拉隆功大學薩新商學院合頒的「優秀在地企業精神」獎項(來年獲獎的包括台灣人熟知的曼谷包品牌NaRaYa)。得獎前,伊提帕受邀參加泰國商務部與7-ELEVEn合辦的講座,對外分享自己向7-ELEVEn提案無人理會,還慘遭批評「包裝太丑」的經歷。
當時,他提案帶去的海苔「只用塑料袋裝、外面貼上貼紙,就像菜市場賣的一樣」,當然不得7-ELEVEn青睞。花了2個月徹頭徹尾修改後,再次叩關才傳來捷報,「7-ELEVEn說他們很感興趣,問我願不願意在他們的3,000家超商中販賣?」
拿到7-ELEVEn這個超大通路的訂單,伊提帕卻沒能松一口氣,因為產品「量產」的考驗立刻接踵而至。完全沒有食品生產線管理經驗的他,必須在2個月內籌錢、設立工廠,並設法讓產品通過7-ELEVEn要求的GMP認證。
他寫好營運企劃書提出貸款申請,銀行卻以他太年輕為由拒絕,他只好賣掉糖炒栗子的事業來籌資。而在工廠營運與食品認證這兩門課上,伊提帕完全是靠自學、發問、不斷打聽,才一步一步過關,讓小老闆海苔在3,000家7-ELEVEn成功上架。
宛如「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考驗的不僅是伊提帕的經營智慧,更是膽識與堅持。
「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心態。你必須相信自己辦得到,並願意為它掙扎。假如等錢都到位才創業,也許我根本不會再有如此大好的機會,」伊提帕說,這也是他當時在講座上留給有意創業者最衷心的建議。
也就是這股信念,深深觸動導演松耀司,讓他決定以鏡頭重新詮釋伊提帕走過的軌跡。
「做這些決定時,他腦子里究竟在想些什麼?」松耀司談起拍攝動機時說。誰說一定要當醫生、做律師才能賺大錢?他希望讓觀眾看到即使只憑著鬥志,主角小塔(Tob,伊提帕的昵稱)也可以靠海苔揚名立萬。
對這部電影,伊提帕表示,雖然只有7成符合事實,不過更要緊的是,觀眾能從他的故事中找到靈感。「主角做過好事、也做過壞事,這就是長大的過程,」伊提帕最想分享的是:人生很短,要盡快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且不要一味聽別人的話,「要傾聽自己的聲音,永遠不要失去自己的心。」
在沒人認同他從大學休學、或是糖炒栗子事業受阻時,伊提帕都一度想過放棄,但他對事業的熱情和家人的支持,讓他最後終於沒有退縮。「做生意就像打電玩一樣,要一關一關打上去,想成為最高等級的贏家,就必須持續玩下去,」伊提帕說。
2012年,小老闆海苔在泰國曼谷已擁有18間品牌旗艦店,為了打響國際知名度,首度找韓國團體BEAST代言廣告。高柏雄透露,小老闆海苔已准備在泰國股票上市,預計2012年到2013年間完成作業。
從電玩小子到海苔億萬富翁,伊提帕再次改寫一般人對創業之路的既定想像,「小老闆」正一步一步邁向他的「大老闆」之路。
從《社交網路》到《中國合夥人》,總有太多的成功人士的故事被搬上熒幕,它們是青春勵志、飽含正能量的代名詞。但絕大多數的成功都是天時地利人和兼備的情況下,再加點運氣成分催化而成的,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卻非如此。主人公不是出自名校,也沒有資源,甚至他的事業談不上顛覆性,僅僅是聽起來很傳統的零售業。當然,他也並沒有一開始就受到幸運女神的垂涎,而是在一步步試錯中找對了自己的事業方向並篤定踐行。
雖然好像很「狗血」,但又那麼地貼近生活。
因為在那個台式電腦於城鎮間剛剛很流行的年代裡,我也曾見證過親弟弟通過玩游戲賣裝備、代練等方式掙到零花錢。我也同樣能感受到,父母事業不順所可能帶來的窘迫感。以及,作為子女很難在父母面前通過「做生意」這一看似前衛的方式證明到自己的能力。因為這一決策在某些時候確實挑戰到父母之輩的經驗主義權威?所以家人的支持,在某種程度上很重要。本科期間,合夥開餐館那會兒。我是先做了決定,再打電話回家通知的爸媽。結果我媽似乎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反應激烈。
後來有了一點點現金流,有了利潤。他們才終於算平復了心情......期末考那段時間,如果不是弟弟和媽媽來學校幫忙,我也確實分身乏術。雖然這個社會,確實給予了女性更多既定的標簽。但我仍然想要盡可能地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而前提是,需要亮出成績。
以上,讓我覺得關於「小老闆」海苔的故事既真實又深刻。影片中的很多細節,會讓人捕捉到主人公刻苦、好學的品質,也更加相信堅持的力量,相信努力就會成功。他們經得住被世界拒絕,也同樣配得上被世界尊敬。
最後,祝願廣大沉迷游戲的青年都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