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入門 » 華為麒麟概念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華為麒麟概念股票

發布時間: 2022-10-20 01:20:48

❶ 華為汽車股票代碼

BK0984。
華為汽車是華為選擇了北汽、長安和廣汽三家車企作為戰略合作夥伴,用了華為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車,經華為授權使用HI標識,代表HuaweiInside。
【拓展資料】
一、發布歷程
2019年1月28日,北汽新能源與華為簽署全面業務合作協議,聯合設立"1873戴維森創新實驗室",共同開發面向下一代的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技術。2020年10月,搭載了華為智能網聯、智能電動的解決方案的ARCFOX極狐αT上市交付,開啟了5G智能汽車時代。
2021年4月17日晚,搭載華為自動駕駛系統的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在2021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以下簡稱「上海車展」)開幕前上市。
2021年4月20日,華為與賽力斯聯合打造的賽力斯華為智選SF5正式入駐位於上海的華為體驗店。該車於4月21日起開始預訂。除上海之外,賽力斯華為智選SF5還將陸續入駐深圳、成都、杭州的華為旗艦店,以及華為在全國的5000餘家體驗店。
2021年11月19日,極狐阿爾法S全新HI量產版亮相,極狐阿爾法S全新HI量產版是首款搭載華為智能座艙-鴻蒙車機OS高端純電量產轎車,首款搭載華為HI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量產車,全球首款支持城市道路智能駕駛的量產車。
2021年12月23日,華為與賽力斯聯合推出的全新高端品牌AITO,開啟了其首款車型問界M5的預售,新車預售價格區間為25萬~32萬元。據悉,新車定位中型豪華SUV,搭載HUAWEIDriveONE純電驅增程平台,是首款搭載華為HarmonyOS智能座艙的車型,並搭載了華為自研的車載地圖PetalMaps。
二、首輛汽車
2021年4月17日,北汽旗下新能源品牌極狐聯合華為在上海發布首款Huaweiinside智能豪華純電轎車北汽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全系列採用華為快充技術,充電10分鍾,可以增加續航197公里。智能座艙搭載鴻蒙OS操作系統,搭載華為麒麟車載晶元。

❷ 為什麼2022年還有麒麟晶元機器上市,華為究竟還有多少晶元

我認為華為公司有很多晶元,但是有多少晶元。這應該是屬於行業秘密,作為一個外人是不可能得知的。

晶元在我們生活當中凸顯出來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了,比如我們所使用的手機,以及其他尖端的精密設備。如果缺少了晶元,那麼我們的所有設備就變得一文不值。因此晶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國家要想實現晶元的自主研究和生產,完全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晶元的研究和製造,在難度方面上,並不亞於製造一顆較為精密的原子彈。原子彈很多國家都有能力製造,但是晶元卻並沒有這樣的能力。

華為究竟還有多少晶元?

很多人對於華為公司有多少庫存晶元表示強烈的好奇心。但是我認為,華為公司晶元庫存的多少,完全取決於國外歐美國家制裁何時能夠停止。如果華為公司晶元研究再創新高,並且突破了西方的技術封鎖。那麼這也意味著,西方的新一輪制裁完全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反而會起到相應的逆反效果,導致國產晶元的研究能力不斷提升。

❸ 華為麒麟9000解讀

麒麟9000是全球第一款採用5nm製程工藝的5G SoC,5nm工藝為目前最先進的技術,麒麟9000和蘋果A14採用了這一工藝。不過和麒麟990 5G一樣,麒麟9000將5G基帶和晶元集成,相比於基帶外掛的形式能夠騰出更多空間,有著更高的能效。

在一顆小小的麒麟9000晶元里,晶體管數量達到了153億個,這里有CPU、GPU、NPU、ISP和通信Modem等等部分。盡管5G Modem還是那個熟悉的巴龍5000,但華為對其進行了優化。

巴龍5000支持雙載波特性,中國國內的5G頻率有著最多的頻譜,三大運營商組建5G網路讓巴龍5000有了更高的發揮空間。麒麟9000支持200M的雙載波聚合,在Sub-6G SA網路中,麒麟9000理論下行峰值速率可達4.6Gbps,上行峰值可達2.5Gbps。這一數值是驍龍865+和A 14的2倍。

當然這只是理論數值,實際生活中可能會因為環境而有所變化。華為在杭州通過中國移動網路做了一個時延的現網外場測試,結果顯示麒麟9000小於30ms的在網率有83%。這意味著使用麒麟9000的手機可擁有更穩定的5G網路。

CPU方面,麒麟9000採用了三叢架構,即1個A77超大核(3.13GHz),3個A77大核(2.54GHz),4個A55小核。GPU的提升相對更加明顯,麒麟9000的GPU從上一代的16核Mali G76提升到24核G78,相比驍龍865+,性能提升52%,能效提升50%。

這樣的提升能夠在用戶玩游戲的整體體驗,比如畫面更加清晰、穩定、耗電更少,這同時意味著麒麟9000能讓用戶有更多的游戲時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麒麟9000

❹ 麒麟晶元不是華為自主研發的嗎為什麼會被美國斷供

華為有多牛?

麒麟晶元當然是華為自主研發的。

麒麟晶元的設計部分是華為自主研發,製造部分屬於重資產領域,不但需要相當大的投資,還有技術和設備(光刻機)等因素。

就連現在的蘋果都沒達到這個水平,更何況是華為了,所以華為需要台積電來代工完成。

台積電有多牛?

全世界最牛的幾種晶元,高通驍龍、蘋果A系、華為麒麟,都是由台積電製造生產的。

台積電生產晶元最重要的光刻機,就來自荷蘭阿斯麥。

荷蘭阿斯麥光刻機有多牛?

現在生產7納米、5納米晶元的光刻機,只有荷蘭阿斯麥才能製造。

那麼中國購買荷蘭光刻機自己製造晶元不行嗎?

你能想到,中國也能想到。

據外媒報道,中國希望從荷蘭的光刻機巨頭阿斯麥購買價值1.5億美元的、用來生產尖端微處理器晶元的光刻機。

然而,在美國的壓力下,荷蘭沒有簽發出口給中國的許可證。因此,與阿斯麥的合作交易也只能就此作罷。

現在中國的光刻機技術最先進的應該是28納米左右的水平。

現在中國的光刻機技術最先進的應該是28納米左右的水平。

不得不承認,在晶元產業,西方國家領先我們太多,我們要一步一個腳印,縮小與西方國家差距的同時,創造我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把自己牢牢嵌入到產業鏈中,讓產業鏈離不開我們,讓西方國家不得不與我們合作。

我們同時擁有極大的市場與人才儲備,中國晶元產業,未來可期!

❺ 華為的麒麟處理器為什麼不能大規模量產賣給國內廠家

因為華為的麒麟處理器是華為獨有的,有助於提升華為的產品實力。而且華為只有對晶元的設計有能力,沒有晶元製造能力,所以只能代其他公司進行生產,產能有限。還有就是如果將麒麟晶元賣給其他廠商,不僅會降低華為的品牌影響力,還會影響華為的定價策略,進而影響華為的營收和利潤,因此從這幾點原因分析,華為不向其他廠商銷售麒麟晶元是必然的選擇。

❻ 華為系高管終出走,「AI晶元第一股」寒武紀何以「隕落」

曾被投資者冠以「國內NPU第一股」的寒武紀因與華為合作關系的破裂而跌落神壇,如今公司核心技術人員梁軍也選擇出走。隨著這位「華為系」高管的出走,或意味著寒武紀與華為正式分道揚鑣。

寒武紀與華為的「聯姻」走向末路。


3月14日晚間,寒武紀發布了一項重磅的人事變動公告。公告稱,公司核心技術骨幹CTO梁軍由於「與公司存在分歧」,已於2月10日通知公司解除勞動合同,離職後,其不再擔任任何職務。


CTO梁軍被外界視為寒武紀與華為「聯姻」的重要紐帶,隨著梁軍出走,或意味著寒武紀與華為正式分道揚鑣。


一年多以前,寒武紀登陸科創板時曾備受矚目,首日股價漲幅一度超過300%,市值突破千億。然而不到兩年時間,被冠以「國內AI晶元第一股」名號的寒武紀迅速跌下神壇。


股東大幅減持、股價創出 歷史 新低、首席技術官出走……寒武紀,曾經風光無兩的獨角獸,怎麼了?


華為系梁軍出走, 「聯姻」正式破裂


「梁軍的離職不會影響公司的技術創新,不會對公司整體研發實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雙方也不存在知識產權的糾紛,公司知識產權完整性不會受影響……」


盡管寒武紀用了一連串否定句對外積極表態,梁軍出走的消息還是重錘寒武紀。


梁軍辭任的消息發布後,次日,寒武紀股價收跌18.38%,市值蒸發超36億,總市值僅餘260.57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梁軍於2003年加入華為,後成為海思的技術專家,負責過海思團隊在手機soc設計、網路晶元架構設計等,2017年從華為跳出後加盟寒武紀,任副總經理和CTO。



作為華為的舊部,梁軍在加盟寒武紀的第一年,寒武紀就與華為終端晶元展開IP授權,市場中有聲音指出,梁軍在這場合作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抱上華為「大腿」後,寒武紀的業績迎來了暴發式的增長,更為公司日後的上市打下基礎。


根據公司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年到2019年,寒武紀對華為海思終端智能處理器 IP 授權業務的銷售金額為 771.27 萬元、1.14億元和以及6365.80 萬元,佔到公司終端智能處理器 IP 授權業務銷售收入比例的 100.00%、97.94%和 92.56%。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2017和2018年度,寒武紀的主營收入里,終端IP佔比高達98.33%和99.69%。可以說,沒有華為,寒武紀的AI晶元的商業化進程不會走的如此順遂。


對於一家創業公司而言,業內泰斗的或關乎公司的生死存亡。或是為了留住梁軍,2020年12月,寒武紀曾經向梁軍授予了10萬股激勵性股票。根據協議,梁軍在離職後已獲授未歸屬的8萬股作廢失效,以公司當前的股價65.22元/股計算,這部分股票的價值在522萬元左右。


此外,梁軍手中持有的北京艾溪 科技 37.6%的股權,也需要按照一定的實繳成本疊加5%利息的回購價格,進行轉讓。 換言之,梁軍此番離職近乎凈身出戶。出於何種原因,竟讓這樣一位業界大拿選擇出走?


權宜之計,

「備胎」寒武紀慘遭拋棄


外部推測,在華為脫離寒武紀自研人工智慧晶元後,寒武紀已經成了華為的「棄子」,梁軍的出走實則是在寒武紀身上看不到出路而做出的自救行為。


在2019年的一場峰會上,寒武紀一位高管透露,寒武紀在和很多互聯網頭部企業做技術評測,其中包括快手、滴滴。 但一位曾在滴滴雲就職的業內人士表示,在他任職期間,雖然有合作,但實際上並沒有具體項目使用,因為產品「不好用」。


此外,寒武紀此前宣稱,其晶元在網路有落地。雖然該消息屬實,但根據業內人士的觀點顯示,網路所採用的晶元數量只有百塊左右量級,並未用在核心業務上。


「寒武紀技術上不弱,但是產品也談不上比傳統大廠更好。」大型互聯網公司這樣的客戶,第一訴求是安全穩定,為什麼放棄那些成熟晶元,而去用一個小公司、未經檢驗的晶元?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手中產品在商業化進程中頻頻遇困,寒武紀當初又是如何獲得華為青睞的?或者說,華為與寒武紀的合作從一開始便只是一個權宜之計?


2016年,寒武紀推出首款AI處理器Cambricon-1A,確立中國第一AI獨角獸公司的地位,彼時AI概念正風靡全球。


時隔不久,2017年,手機巨頭蘋果便將這項紅極一時的ai晶元技術搬到了即將發布的iPhone11身上。


華為自然不願在這場智能化的浪潮中落後,為了搶奪「全球首款內置獨立npu智能機」的名號,華為決定在麒麟970晶元中集成寒武紀的AI處理器IP。


只是,華為在此後的宣傳活動中卻一直淡化其AI處理器的出處,同時有跡象表明,華為採用寒武紀AI技術開發麒麟970的2017年, 華為海思一直與ARM合作研發基於ARM Trillinum框架的AI技術。


風險正在醞釀。華為海思在2018年發布了雲端及邊緣晶元,此後便一直致力於覆蓋數據中心、邊緣端及消費終端的全場景,而這恰巧也是寒武紀的業務線。這也意味著,未來在終端、雲端、邊緣端人工智慧晶元產品領域,華為海思與寒武紀的正面交鋒不可避免。


此後不久,2018年10月,華為宣布採取自主研發的「達芬奇架構」,2019年華為麒麟810處理器便搭載了自研AI晶元。


華為有了自己的AI晶元, 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寒武紀2019年的業務結構發生了一次大換血,由華為撐起的ip授權業務的收入發生斷崖式下滑,寒武紀的主要收入來源變成了智能計算系統集成。


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戶,對寒武紀而言,無疑是巨大損失,寒武紀也直言「公司短期內難以拓展一家在采購規模上足以替代公司華為的客戶。」


成也華為, 敗也華為


根據公司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年,寒武紀的終端智能處理器IP許可銷售收入在出現同比下滑, 僅為6877.12萬元,在主營業務收入中的佔比也下降至15.49%。而這個數字在2017、2018年分別為98.34%和97.63%。


此外,根據彼時公司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公司科創板上市的募投項目中也並無任何IP研發的內容。


這也引得上交所的問詢,函中上交所要求寒武紀說明:「該部分業務的未來經營計劃以及可持續性,是否存在逐步放棄該部分業務的趨勢。」


要知道,僅僅過去了一年的時間,公司賴以生存的主營業務就已經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業務。


沒了華為業務的支撐,寒武紀只能另尋他路,而公司的第二大股東中科院成了不二的選擇。


2019年4月25日,珠海橫琴新區管委會與中科院計算機所簽訂合作協議,建設橫琴先進智能計算中心項目。


而這個項目則是代替了IP授權業務成了支撐公司的「脊柱」。除了橫琴項目之外,寒武紀2019年還簽約拿下了西安市西咸新區灃東人工智慧計算創新中心的項目。


比較公司2019年的財務數據以及珠海橫琴和西安灃東兩個政府IDC項目貢獻的業績體量後不難發現,在2019年這兩個項目為寒武紀貢獻了約80%的收入,其中橫琴項目貢獻了60%的收入。


這兩個項目雖然收入豐厚,但背後的關聯關系和地方引資招商的戰略考量因素,卻讓商業上的價值大打折扣。


一家晶元公司儼然成了一家idc承包「關系戶」,不過,在這兩個政府idc項目的滋養下,公司順利登陸A股市場。


只是登陸A股後,二級市場中的投資者對公司的高估值並不買單。公司自上市第四日觸及股價 歷史 高點297.77元/股後便開始一路回落。截止發稿,公司股價報66.25元/股,較最高價跌幅接近8成。


短期而言,公司的基本面也難言反轉。根據寒武紀發布的2021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21年營業收入為7.21億元,同比增長57.12%;同時歸母凈虧損8.47億元,上年同期歸母凈虧損4.35億元,同比擴大94.98%。

❼ 網路安全概念股龍頭股有哪些

一、啟明星辰002439(國產軟體+網路安全)
啟明星辰是國內成立最早、最具實力並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綜合性信息網路安全企業;為企業級用戶提供網路安全軟/硬體產品、可信安全管理平台、安全服務與解決方案,用戶覆蓋政府、軍隊、電信、金融、製造業、能源、交通、傳媒、教育等各個行業領域;已完成大部分產品的虛擬化、雲化工作,並推出滿足政務雲/行業雲、運營商雲平台、大數據應用、智慧城市、態勢感知、移動互聯安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障等新需求的新產品與解決方案公。主要安全業務領域:防火牆&NGFW、網路隔離(網閘)、入侵檢測(IDS)/入侵防禦(IPS)、統一威脅管理(UTM)、資料庫安全、數據防泄密DLP、VPN、漏洞掃描、SOC&NGSOC、評估加固&安全運維。
二、衛士通002688(國產操作系統+網路安全)
中國電科集團全資控股中國網安旗下上市平台,網安子集團資產整合窗口;旗下三十所和三十三所分別從事加密和電磁安全業務;極少數具有國家級網路入侵檢測發現和對抗能力的公司;母公司網安通過合作和收購,逐步完成涵蓋「晶元一軟體一平台一整機一系統」的信息安全完整產業鏈布局;母公司網安牽頭成立中央企業網路安全產業聯盟的成立;18年1月,控股股東中國網安與招商局集團簽署業內首個網路信息安全整體保障服務合同;18年5月,控股股東與阿里雲聯合打造「網安飛天」安全雲平台. 衛士通尊御系列安全手機以「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為原則,採用國產高性能密碼晶元和手機晶元,搭載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VOLTE加密通信系統及中國移動和密話業務,為用戶提供從硬體到軟體、從底層到應用層、從端到雲的一體化安全解決方案。可有效滿足普通大眾用戶安全通信需求,亦可滿足國家政府部門及行業用戶移動辦公、電子政務、應急指揮、搶險救災等業務中的移動信息安全需求。
三、三六零601360(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和移動安全提供商)
360是中國網路安全絕對龍頭;360安全衛士、360手機衛士等安全產品擁有數億用戶;為上百萬家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提供包括安全咨詢、安全運維、安全培訓等全方位安全服務;與國防科工局信息中心簽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終端安全、虛擬化安全、工控安全安全態勢感知等技術領域,以及人才培養、網路信息安全規劃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目前已有七成智能和電動車企業都在與360合作,以解決汽車系統被攻破帶來的安全隱患。360安全創新中心由互聯網安全公司360組建,下設國家網路安全研究院、企業網路安全研究院、個人網路安全研究院三大研究院,是具備全球影響力的亞太區域網路安全創新中心。主要安全業務領域:防火牆&NGFW、網路隔離(網閘)、統一威脅管理(UTM)、終端防護&防病毒、終端檢測響應(EDR)、VPN、代碼審計、Web應用防火牆(WAF)、移動APP安全、移動終端安全、威脅情報、大數據安全、APT、SOC&NGSOC、滲透測試服務。
四、綠盟科技300369(雲計算+網路安全)
企業級網路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統一威脅管理(UTM)、入侵防禦&檢測(IDS&IPS)領域內龍頭;擁有國內最權威的中文漏洞庫;主要服務於政府、電信運營商、金融等領域的企業級用戶;國內最早在雲安全領域布局的企業,與騰訊雲、阿里雲、亞馬遜、華為企業雲等公有雲服務商開展合作,開展雲上安全服務,並提供雲安全解決方案。 綠盟科技作為國家級應急響應支撐單位,深入研究政府行業信息安全的發展及趨勢,針對國家和行業的政策合規要求及電子政務的特點,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在信息系統等級保護、電子政務網路安全、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等方面具有獨到見解
五、中孚信息300659(國產軟體+網路安全)
公司專注於信息安全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為信息安全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及信息安全服務;主要產品及服務包括信息安全保密產品、商用密碼產品、信息安全服務2018年8月22日晚公告,公司與中標軟體在打造國產平台的安全保密整體解決方案、產品互認證、產品研發技術交流以及重大科研與產業化項目等方面開展戰略合作,以共同推進中標系列操作系統和公司系列產品在關鍵行業和重要領域的深入應用,共建國產信息安全生態圈。2018年4月消息,中孚信息並購武漢劍通信息,資料顯示,劍通信息主營業務為移動網數據採集分析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產品相關的安裝、調試和培訓等服務,主要產品為移動網數據採集分析產品,主要應用於信息安全領域,其終端用戶主要為公安、海關、檢察院等政府機關。公司是專注於信息安全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為信息安全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及信息安全服務。公司主要產品及服務包含信息安全保密產品,商用密碼產品,信息安全服務。
六、深信服300474(晶元+網路安全)
深信服科技有限公司,於2000年成立於深圳,是一家安全與雲計算解決方案供應商,在全球設有49個分支機構,公司經營范圍包括計算機軟硬體的技術開發、銷售及相關技術服務;網路產品的技術開發、銷售及相關技術服務等。主要安全業務領域:防火牆&NGFW、統一威脅管理(UTM)、上網行為管理、VPN、移動終端安全。
七、中國軟體600536(國產操作系統+網路安全)
擁有完整的從操作系統等基礎軟體、中間件、安全產品到應用系統的業務鏈條,覆蓋稅務、黨政、交通、知識產權、金融、能源等國民經濟重要領域;唯一擁有LINUX操作系統的企業;持有中標軟體50%股權,其產品包括中標麒麟伺服器操作系統、桌面操作系統、高可用軟體、涉密虛擬化軟體等系列產品 中軟防水壩數據防泄漏系統是公司自主研發的企業級數據安全產品,支持Windows全系、Linux、Android、iOS等多操作系統,同時支持雲環境下的數據安全防護,為企業級客戶提供新一代數據失泄密防護解決方案。報告期內,中軟防水壩系列產品廣泛應用於政府、央企、金融、製造業和研究院所等多個行業,對千萬台終端數據實施安全防護,為國家多個重要領域的數據安全保駕護航。新推出的防水壩9.0版本在穩定性、兼容性和功能完善上均有明顯提升,在技術上進一步提升了產品品質;同時進一步加強市場拓展,開拓了新的銷售渠道。
公司子公司擬增資邁普通信,成為其大股東,以布局自主可控網路系統業務,完善網路信息安全產業鏈條。

❽ 華為晶元沒有「絕版」,麒麟990A正式誕生,新業務已走向正軌

相信在很多人眼裡,華為最核心的技術就是掌握了晶元的研發能力,不少消費者都是因為了解華為麒麟晶元,進而更深層次地了解華為手機的,主要就是很了解搭載在智能手機上面的麒麟晶元。

華為自研晶元的能力之所以如此強,是因為很早之前華為就成立了專門的研發部門,後來又獨立成為了海思。

海思這家公司已經成立快20年了,多年來累積的經驗,最終成為了技術爆發的關鍵。

毫不誇張地說,海思的晶元研發能力已經是世界一流水平了,特別是大家現在很熟悉的麒麟9000晶元,強大的實力,以至於讓蘋果A14、驍龍888並列成為了全球最強晶元。

然而令人感到可惜的是,隨著2020年9月15日一紙禁令生效,華為缺少了代工廠的支持,導致麒麟晶元無法再正常生產,因為 華為雖然掌握了研發晶元的實力,但中國大陸的半導體供應鏈還是普遍比較落後的。

過去華為只負責設計晶元,生產代工則交給了中國台灣的台積電,其實包括蘋果、高通等眾多廠商,也同樣是將訂單交給台積電代工的,華為只是以全球通用的方式生產晶元。

美國不正當的打壓,導致台積電無法再給華為代工晶元。正因為這樣, 麒麟9000也被華為稱為了「最後一款晶元」 ,這難免讓很多國人感到惋惜。難道華為自研晶元之路就此終止了嗎?

就在近日,華為的一個動作又讓我們重新燃起了希望,因為 海思旗下迎來了一個全新的面孔,一款採用了全新架構的麒麟990A晶元正式誕生, 該晶元被應用在了智能電動 汽車 之上。

筆者了解到,麒麟990A定位車規級A晶元,與手機端的麒麟990系列是完全不同的。

這顆晶元採用4核泰山V120(小)4核基於ARM V7A系列Vortex A55組成CPU,GPU部分則是採用Mali-G76。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還給這顆晶元增加了達芬奇架構的算力晶元,分別是 2個D110+1個D100大小核,可以提供3.5TOPs的算力。

記得此前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表示 ,只要養得起,華為一直會養著海思晶元。 並稱這是華為的火種,是戰略的一部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華為果然沒有騙人,麒麟晶元還會繼續做下去。

所以海思團隊應該沒有停止,麒麟晶元也還在繼續,或許此後待時機成熟,還會有手機端的晶元更新,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另一方面,華為手機產品線很快也會迎來更新, P50系列基本已經確定會在今年6月份發布,現在這款手機已經進入到了最後准備期, 屆時會搭載華為自研的鴻蒙系統亮相。

同時,P50系列將 繼續搭載麒麟9000系列晶元,有望配備更強的液態鏡頭,進而讓影像實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總之華為的業務如今都在走向正規,麒麟晶元沒有終止,P50系列手機進入到了最後准備階段,鴻蒙OS手機版也即將迎來,又能給華為築起一道堅韌的技術護城河。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4月17日, 北汽新能源推出的一款極狐阿爾法S,這輛車搭載了華為HI解決方案,同時也是首款搭載華為激光雷達方案的智能電動車。

阿爾法S最大的亮點就是搭載了華為自動駕駛技術, 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了可以全程由車輛自行判斷路況,自己駕駛的級別, 當然價格也相當昂貴,基礎版定價就接近39萬元人民幣。

可見在全新的業務領域,華為也在非常積極地布局,雖然手機業務受到了一定的阻力,但我相信 已經走向正軌的華為,很快會在新業務上,彌補手機業務的造成的虧損。

你看好華為接下來的發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談談你的看法吧!

❾ 以華為現在的實力,麒麟晶元一旦回歸,市場格局會有何變化

麒麟晶元又有了新的發展方向那麼如果麒麟晶元回歸了以現在華為實力,手機的市場格局會有哪些變化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1、華為手機的銷量將會再翻一番

華為目前的手機晶元採用了的是高通的4g版晶元但這依舊不影響華為手機的銷量如果華為的麒麟晶元將會繼續回歸的話那麼華為手機的整體銷量肯定將會再翻一番。

2、華為手機的影響力可能會超越蘋果

如果華為手機的麒麟晶元重新回歸的話那麼華為在全球的高端旗艦市場的影響力可能會在超越蘋果,畢竟沒有5g的華為依舊能和蘋果扳手腕。

3、高通公司的晶元或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如果這次麒麟晶元如果回歸市場的話那麼高通公司的手機晶元會將受到很嚴重的降維打擊,因為麒麟晶元的影響力還是要比高通更加具有代表性所以這次麒麟晶元回歸可能會取代高通晶元龍頭的位置。

麒麟晶元的回歸帶來最明顯的市場格局就是華為的高端市場影響力會超越蘋果,也會讓高通公司的晶元不會再有那麼強的統治地位所以麒麟晶元的重新回歸還是非常值得我們期待的畢竟是我們的民族企業。上面這些內容也只是小編我的個人意見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