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家裡桌子上、紙上會莫名的出現小紅螞蟻,捏死還有一股難聞的氣味
這是紅螞蟻,一般來說,紅螞蟻是隨著家庭裝修、裝潢帶入居民家中的。
首先,要在源頭上切斷紅螞蟻進家的可能性。這就要求居民做到:在家庭裝飾前,要對家裝材料進行處理或清掃,避免將螞蟻帶入室內。因為家中最吸引螞蟻的是香甜油膩的食物,所以要及時收好食物,妥善保管廚房、儲藏室的食品,蜂蜜等要加蓋保存,使紅螞蟻無機可乘。另外,還要保持室內清潔衛生,堵塞室內各種縫隙、孔洞,防止螞蟻進入室內築巢、繁衍。
影響
1、在中國屬於室內優勢種群,數量最多。這種螞蟻比室外螞蟻小,只有3—4毫米,全身淡黃色至紅色。紅螞蟻一般選擇接近食物、水源的縫隙中築巢,食性雜,但是比較喜歡甜食和肉
製品。在室內,如果發現成群結隊的螞蟻,說明此處已經蟻滿為患。
2、紅螞蟻每個巢穴中有數個蟻後,繁殖力較強。它們在有傳染性的物體上(如用過的外科敷料、廁所內的物品)爬行,會直接攜帶多種病菌(如傷寒、痢疾、鼠疫等桿菌)。當它們取食人的食物時,就會把病菌帶到食物上,從而引發多種疾病。
3、紅螞蟻在受到外來刺激時,在自我保護意識下會利用本身尖利的嘴巴叮咬人畜,被叮咬後會有癢痛感,並伴有淡淡臭氣產生,所以身居室內的人們發現紅螞蟻時不宜用手觸碰,否則容易被叮咬或造成其攜帶病菌的傳染。
⑵ 最近幾天家裡發現好多這種蟲 咬人 捏死手上有股難聞的味道 特別小 深紅色的
紅火蟻(學名: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拉丁名意指「無敵的」螞蟻,難以防治而得名。其通用名,火蟻,則指被其蜇傷後會出現火灼感。紅火蟻分布廣泛,為極具破壞力入侵生物之一。在中國紅火蟻是入侵生物。
紅火蟻是螞蟻的一種,屬於社會性昆蟲,有多個品級,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蟻、雄蟻和工蟻(發育不全無生殖能力的雌蟻)。其中的工蟻又可分為一至多型,多型時包括大型工蟻(兵蟻)和小型工蟻。工蟻有腹柄結2個;觸角一般10節,末2節成錘棒狀;唇基兩側有縱脊向前延伸成齒。雌蟻和雄蟻有單眼,雌蟻觸角一般11節,雄蟻觸角一般12節。並胸腹節不具刺或齒。
⑶ 家裡出來密密麻麻極小極小的小螞蟻,碾死還有股難聞的味道,用甜味引殺幾次,但還有。怎麼辦
不能用糖,用糖他是嗅覺很敏銳的,會招惹很多,主要是放一點滅害靈就可以了,也有那種專門去除螞蟻蟑螂的葯撒在門口就可以了。
螞蟻已知最早在白堊紀就出現,可能是從侏羅紀出現的原始胡蜂演變出來的,主要區別是螞蟻的觸角是明顯的膝狀彎曲,胡蜂的腹部是一個整體。螞蟻一般都沒有翅膀,只有雄蟻和雌蟻(雌蟻具有生育能力,但只能繁殖出雄性繁殖蟻)在交配時有翅膀,雌蟻交配後翅膀即脫落。
螞蟻是一種有社會性的生活習性的昆蟲,和胡蜂是近親。頭部通常闊大,觸角膝狀,4—13節。復眼小,退縮,單眼3個,位於頭頂。口器和足均發達,跗節5節。
有性個體有翅2對,工蟻通常無翅。基部腹節顯著緊縮,形成腹柄。腹柄1—2節,每節背面上有1—2個結節狀突起。多數種類具有多型現象,屬社會性昆蟲。有些種類肉食性,捕食昆蟲、蜘蛛及其它小動物;有些為植食性,取食種子、菌類及其它植物質;有的為雜食性。
社會特性
螞蟻為典型的社會性群體。具有社會性的3大要素:同種個體間能相互合作照顧幼體;具明確的勞動分工;在蟻群內至少二個世代重疊(不排除個別情況),且子代能在一段時間內照顧上一代。
螞蟻絕對是建築專家,蟻巢內有許多分室,這些分室各有用處。蟻窩牢固、安全、舒服,道路四通八達,錯綜復雜。蟻窩外面還有一圈土,還有一些儲備食物的地方,裡面通風、涼快、冬暖夏涼,食物不易壞掉。
螞蟻也是動物世界赫赫有名的建築師。它們利用顎部在地下挖洞,通過一粒一粒搬運沙土,建造它們的蟻穴。蟻穴的「房間」將一直保持建造之初的形態,除非土壤嚴重干化。螞蟻研究專家沃爾特·奇爾蓋爾對蟻穴進行建模。他將液態金屬、石臘或者正畸石膏灌入入侵紅火蟻蟻穴,凝固定型之後挖出。
⑷ 《生物入侵者》教學設計
生物入侵者
教學目標:
1、了解生態環境知識。
2、培養學生關注身邊生活的科學意識。
3、重點了解生物入侵的危害,了解科學的引進生物物種。
教學重點:
1、1、了解生態環境知識。
2、培養學生關注身邊生活的科學意識。
教學難點:
生物入侵者的概念及其危害。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設想:
在自然的環境中,生物除了遷徙性動物,變動並不大,都是生活在一個比較穩定的環境。但是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長途的旅行越來越頻繁,生物入侵現象越來越多,對人類產生的損害也越來越大。19世紀,有位歐洲的爵士在美洲有一塊領地,這為爵士非常喜歡打獵,而美洲的當地又沒有野豬。這位爵士就從歐洲帶了滿滿的一船野豬到美洲飼養。後來這位爵士死後,家人把這篇領地給賣了。結果,這些野豬沒有人看管,就逃走了。由於沒有天敵。野豬越繁衍越多,對當地的畜牧業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危害。由於找不到足夠的食物,這些野豬就捕捉綿羊。給農民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在夏威夷,由於野貓的入侵,給當地的鳥類帶來了幾乎是毀滅性的災害。另外,大洋州的野兔,我們一些地方出現的食人魚等都給當地的生物平衡性帶來了巨大的破壞。這篇文章在教學上可以以事例講析為主。
課前准備: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者根據拼音寫漢字:
驚(y )( )、繁(y n)( )、貿( )易、斑(l n)( )、(x y )( )、(h o)( )資、檢(y )( )、(q )( )息、鳥(ch o)( )、平(h ng)( )、(y )( )棄、物(j ng)( )天擇、( )( )運、( )( )制、無動於衷( )、(y n ni ng)( )
2、需要掌握的多音字:
(1)難: ( ) ( )
(2)量: ( ) ( )
3、辨析形似字:
(1)斕 ( )瀾 ( )
(2)扼 ( )厄 ( )
(3)侵 ( )浸 ( )
(4)競 ( )競 ( )
4、詞語積累
(1)尋常:平常。(2)難以估量:不容易估計到。(3)安家落戶:在他鄉安置家庭並定居。落戶,在他鄉安家長期居住。(4)種種:各種各樣。(5)於預:過問(別人的事);(6)失衡:失去平衡:(7)節制:限制或控制。(8)困擾:圍困並攪擾;(9)劫掠:掠奪:(10)棲息:本指鳥停在樹上,泛指居住或停留。(11)趕盡殺絕:驅除干凈,徹底消滅。比喻殘忍狠毒,不留餘地。(12)與日俱減: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減少。與,跟著;俱,一起,、(13)扼制:抑制,控制。(14)在劫難逃:舊時迷信的人認為命中註定要遭受的災難是無法逃脫的。現用來指某種災害不可避免。劫,大災難。(15)歸咎:歸罪。咎,過失,罪過,(16)防範:防備,戒備。(17)斑斕:燦爛多彩。(18)束手無策:像手被捆住一樣,一點辦法都沒有;策,計謀。(19)遵循:遵照。(20)為所欲為:想干什麼就干什麼,任意行事。(21)厄運: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運。(22)無動於衷:一點也不動心,不為感情所動。衷,內心。(23)監控:監測和控制。(24)醞釀:造酒的發酵過程。比喻做准備工作。
教學過程:
導入:教師講幾個生物入侵的例子來作為導入。
(一)文章整體把握:
文章主旨和結構
本文介紹的是關於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以引起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
全文一共8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解釋什麼是「生物入侵者」,文章首先從日常生活人手,引出本文話題,接著為「生物入侵者」下定義,並用一個遞進復句,點出其嚴重危害:「它們不僅會破壞某個地區原有的生態系統,而且還可能給人類社會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
1、根據第①段內容的表述,給「生物入侵者」下一個定義
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通過非自然途徑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並對新的生態系統產生破壞的生物
2、第一自然段中的破折號起什麼作用?
答:解釋說明。
3、為什麼把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移民」稱為「入侵者」?
答:因為他們不僅破壞原有的生態系統,而且還可能給人類社會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
第二部分(第2—4段),具體寫什麼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第2段先指出在「人類文明的早期,陸路和航海技術尚不發達,自然界中的生態平衡並沒有受到太大破壞」,用蒲公英種子遷移的例子來說明這屬於自然途徑,而「沒有人為干預」正照應上段的「非自然途徑」,所以像早期物種遷移不在「生物入侵者」之列。第3段主要說明「如果—…個物種在新的生存環境中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以及天敵傷害等諸多因素制約,它很可能會無節制地繁衍」,接著用幾只斑貝的遷移事例,說明它們「無節制地繁衍」,並用「耗資十億美元」與「幾只」對比,來突出其危害及造成的經濟損失之重大,第4段先用一個過渡句,引出本段要說明「生物入侵者」對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構成極大威脅的問題。與上一段所談內容比較而言,這種「威脅」更令生物學家們擔心。作者舉出「棕樹蛇隨一艘軍用貨船落戶關島」的事例,用「捕食」、「偷襲」、「吞食」等動詞來說明棕樹蛇對其他物種的嚴重威脅,並用「不僅如此」一詞指出其已造成的破壞。下文說其潛在的威脅更大。
根據第②段內容,試推斷「生物入侵」是怎樣造成的?
答:交通工具的發達導致。
5、第二自然段中的「凡此種種」指代哪些內容?在文中用「 」線標出。
答:在自然條件下,一顆蒲公英的種子……安家落戶……
6、第③段使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
答: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
7、第③段舉「斑貝」的例子是要說明什麼?
答:說明物種在新的生存環境中若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以及天敵傷害等諸多因素制約,可能會無節制地繁衍,給人類造成危害和損失。
8、「到目前為止,人們為了清理和更換管道已耗資數十億美元。」句子中的加點詞語能不能刪去,為什麼?
答:不能夠,如果刪去,說明人們在清理和更換管道上只花了十億元,與實際情況不符,反之,更能夠體現說明文語言的准確嚴密性。
9、第④段中「「生物入侵者」在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對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構成極大威脅。」在文中起何作用?
答: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10、第④段舉出棕樹蛇的例子是要說明什麼?
答:說明「生物入侵者」會對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構成威脅。
11、閱讀第四自然段,概括出「生物人侵者」有哪些危害?
答:①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 ②對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構成極大威脅。12.統括下文。
12、聯系整個選文,說說第①段中「它們不僅會破壞某個地區原有的生態系統,而且還可能給人類社會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 」這句話在全文起什麼作用?
答:領起下文。
13、針對「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提出一條或幾條防範措施。
答:①加大宣傳人們防範「生物入侵者」的意識。②嚴格出入境檢驗、檢疫工作。
第三部分(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作者通過對「生物入侵者」的詳細介紹,並舉出恰當的事例加以說明,使人們深刻地認識到了它的嚴重危害,自然會聯想到造成「生物入侵」的原因是什麼.因此作者也就順理成章地引出了本段要說明的問題。這樣巧妙地安排,把讀者的認識引向深入,電的確引人人勝:造成生物入侵的原因應當「歸咎於日益繁榮的國際貿易」,途徑是它們正是搭乘跨國貿易的「便車」達到「偷渡」目的的。雖然海關「嚴加防範」,但「很難保證沒有漏網之『蟲」』,說明「生物入侵者」的侵入防不勝防,也使每位讀者在頭腦中畫出了問號:對待「生物入侵者」應當怎麼辦?
第四部分(第6—7段),寫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這兩段寫人們的認識,有同有異;其中一些學者主張人類不應該過多地干預生物物種的遷移過程,經過「物競天擇」.可以制約「生物入侵者」的危害,達到新的生態平衡;更多的學者則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聽任「生物入侵者」自由發展會給當地生態和人類生活造成嚴重危害。段尾處運用列數字的方法.具體地說明了「生物入侵者」造成的重大經濟損失,並運用反問句,鮮明有力地表明大多數人的觀點。
第五部分(第8段),寫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者」都在採取相應的措施。舉出美國對此採取措施的事例,以說明人類已開始採取相應措施,使讀者形成較完整的認識過程。
1.面對「生物入侵」這一問題,學術界有兩種態度,他們的依據分別是什麼?
答:一種依據是生態平衡的原則;另一種則是認為自然調節的過程太漫長,人類社會會損失慘重。
2.「生物入侵」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危害是什麼?
答:一種是某些本土物種滅絕,一種是耗費大量錢財。
3.生物學與生態學有什麼區別?
答:生物學:研究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學科,包括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古生物學等。生態學:研究生物之間及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
4.文中提到的生物物種的遷移與我們平常所說的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完全一致嗎?
答:不完全一致。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常態下的物種遷移是純自然的,不依賴外界的力量,而文中提到的這種生物物種遷移則是被人為力量造成的不符合正常的自然界物種繁衍的法則與規律。
5.作者用什麼說明方法來談「生物入侵者」給人類造成的危害的?
答:舉例子與列數字。
6、調查一下你的身邊,看看有沒有生物入侵的現象?
答:略
7、通過本文的學習,請你想想如何在利用生物資源的同時,避免產生生物入侵的危害?
答:略
文章結構思路:
《生物入侵者》
(一)引出話題:什麼是「生物人侵者」(1自然段)
(二)介紹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一層:(2段)生物在自然條件下遷移、繁衍不會造成生
態系統的嚴重失衡。
二層:(3-4段)以斑貝、天牛、紅螞蟻、棕樹蛇為例,
說明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
態環境中會造成人侵現象及其危害。
(三)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5段)
(四)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6-7段)
(五)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者」都在採取相應的措施(8自然段
(二)寫作特點:
1、整體邏輯順序
第一步給「生物入侵者」下定義,這是認識事物的前提;文中第2段排除了古代生物的「自然途徑遷移」,使概念的外延更明確。第二步,說明「生物入侵者」兩大危害——給人類社會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和對某個地區原生態系統的嚴重破壞,這是「入侵者」這一貶義詞語的自然延伸。第三步由害及因——日益繁榮的國際貿易,引導讀者由表及裡,由物及人,由自然而社會地深化認識。第四步,介紹學者對「生物入侵者」的基本認識和對策,使讀者的認識進入「改造世界」的層次,從而使整個認識過程體現出邏輯性。
2.局部邏輯順序
第4段中「尤令生物學家們擔心」一句體現出程度差異,這正是安排述說兩種危害的順序的邏輯依據;第5段舉例說明「生物入侵者」日益猖獗的原因,作者先說「新鮮水果和蔬菜」,因為它們數量大,危害重;次說「跨國寵物貿易」,因為這是「近年來」發生的,數量和程度都居次位。這種根據不同程度安排材料的寫法,是常見的邏輯順序法。文章結尾介紹美國的兩條對策,先寫加強對交通部門的監控,再寫制定跨部門的監控計劃,也體現了由易到難的邏輯順序。
3.事例安排有詳有略
本文舉例子安排詳略有別,舉二戰期間棕樹蛇落戶關島的例子十分詳細,因為這個例子非常典型,而又是多數讀者不了解的。而對「地中海果蠅」則一提而過,因為有段時間對地中海果蠅的報道充斥著媒體,人們已知之較多。看來.說明文詳略的安排,既要考慮說明對象的特點,又要兼顧讀者的知識背景。
(三)重點語句:
重點語句分析
1.它們不僅會破壞某個地區原有的生態系統,而且還可能給人類社會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
這是一個遞進復句,說明了「生物入侵者」對人類的危害。文章第4段說明了「生物入侵者」對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構成極大威脅。文中舉了棕樹蛇落戶關島的事例,「從二戰至今,關島本地的11種鳥類中已有9種被棕樹蛇趕盡殺絕,僅存的兩種鳥類的數量也在與日俱減,隨時有絕種的危險」,用這個數字的急劇變化,說明了「生物入侵者」對「某個地區原有的生態系統」的嚴重破壞。另外,文章第3段介紹了「幾只」斑貝遷移到北美大陸後,無節制地繁衍,為了清除它,耗資「數十億美元」。這兩個數字的懸殊,自然使人想到「生物入侵者」對人類的危害之大,非常有說服力。
全文正是圍繞著「生物入侵者」的這兩大危害,來提出相應的問題: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和途徑,生物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目前世界採取的相應措施。
2.如果一個物種在新的生存環境中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以及天敵傷害等諸多因素制約,它很可能會無節制地繁衍。
生物的自然存在和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這種規律是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所總結的「物競天擇」和「適者生存」。某一地區的物種都是當地生物鏈的一環,經歷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形成一種平衡狀態。如果由於人為的干預打破了這種平衡,等於破壞了生物鏈的平衡狀態,一個物種「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必然會瘋狂地繁衍,無法加以節制,造成難以估量的後果。
(四)指點迷津
①為什麼對發現一兩只從未見過的甲蟲這種普通人不會感到驚訝的事情,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會認為這「不是件尋常的小事」?
普通人發現一兩只從未見過的甲蟲,只會感到新奇,不會考慮更多的問題;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對此就會考慮許多問題:甲蟲是從哪裡來的?甲蟲是如何到這里來的?甲蟲的生態是怎樣的?甲蟲是否會對當地生態和人類生活帶來影響?等等。他們是不會視而不見的。
②如何理解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
文章第2段已經寫到,生物種類的自然繁衍和遷移,由於進行緩慢,並受到時間和空間跨度的限制,不會造成生態環境的失衡。如果這種遷移是由於人類的跨地域活動造成的,那麼它們的遷移速度就會極大地加快,也會很容易地突破時間和空間跨度的限制,後果就不堪設想了。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時,應充分考慮「人為干預」。
③為什麼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生物的自然存在和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這種規律就是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所總結的「物競天擇」和「適者生存」。某一地區的物種都是當地生物鏈的一環,經歷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形成一種平衡狀態。如果由於人為的干預打破了這種平衡,等於破壞了生物鏈的平衡狀態.就可能產生兩種後果:一種是經過一個較長時期達到新的平衡狀態;另一種就是產生「生物人侵者」,給當地生態和人類生活帶來危害。
(五)課後練習:
課後習題解答
(一)本文是按照邏輯順序進行說明的。文章從解釋「生物入侵者」這個概念人手,介紹了「生物入侵者」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作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科學界對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見解和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者」所採取的措施。
(二)1.列數字實際上是一種用事實進行說明的方法。數字化的事實也能引發讀者的想像。例如:「從二戰至今,關島本地的11種鳥類中已有9種被棕樹蛇王盡殺絕,僅存的兩種鳥類的數量也在與日俱減,隨時有絕種的危險。」僅僅在20世紀40年代至今的60年間,關島鳥類就由11種減少到兩種,這個數字的變化清楚說明「生物入侵者」對自然生態的危害;」到目前為止,人們為了清理和更換管道已耗資數十億美元。」「僅在美國,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高達兩千多億美元……」這兩句話中的數字,自然使人想到「生物入侵者」對人類危害之大。
2。舉例子是為了支撐觀點,使之更具說服力。例如:舉出蒲公英和山間溪水中的魚蝦的繁殖時間和空間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為了證明「在人類文明的早期,陸路和航海技術尚不發達,自然界中的生態平衡並沒有受到太大破壞」這種說法;舉出歐洲斑貝、亞洲天牛和南美紅螞蟻對北美洲的入侵,有力地說明「生物入侵者」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危害;舉出棕樹蛇幾乎滅絕關島鳥類的例子,說明「生物入侵者」對自然生態的破壞;舉出新鮮水果、蔬菜和跨國寵物的例子,是為了說明形成」生物入侵者」的人為的原因;舉出美國眾議院通過加強對可能夾帶外來物種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門監控議案的例子,說明目前世界各國對待「生物入侵者」都採取了相應的措施。
3.打比方是為了使說明更形象、;例如:「生物入侵者」這個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義,它告訴讀者這一類「入侵者」的「移民」行為,是會對人類和自然造成危害的;把登陸北美的歐洲斑貝比成「偷渡者」,說明它們在不知不覺中登上北美大陸,並給人造成危害;把害蟲隨貿易途徑傳遍全世界比喻為「搭乘跨國貿易的『便車』」,十分形象。
一.自主探究一二三
1.重點字詞大集中
①讀准下列的字音
劫掠(lüě) 棲息(qī) 藩籬(fān) 歸咎(jiù)
②解釋下列的詞語
歸咎:歸罪。
藩籬:籬笆。比喻門戶或屏障。
嘯聚山林 互相招呼著在有山有樹林的地方聚合起來。
失衡:失去平衡。
劫掠: 用武力掠奪。
棲息:停留,休息。(多指鳥類)
監控 監測的控制。
在劫難逃 命中註定要遭受,逃也逃不脫。現指壞事情一定要發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
五彩斑斕 五彩:指青、黃、白、赤、黑五種顏色。泛指各種顏色燦爛而多彩。
物競天擇: 自然界中萬物都在為生存而競爭。優秀者生存,劣者淘汰,這是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進化論中的觀點。
束手無策:比喻無能為力或沒有辦法。束手,捆住了手。
為所欲為:原意是做自己要做的事。現指想干什麼就干什麼,多指干壞事。為,做。欲,想。
始料不及:當初沒有估計到這種結局。料,預料,估計。及,到。
厄運:困苦的遭遇。
醞釀:本指造酒時的發酵過程,用來比喻事前考慮或磋商,使認識統一。
2.背景資料全搜索
梅濤,當代科普作家.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介紹關於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移遷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的事理性說明文。
科技高度發達的21世紀,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環境問題已成了擺在人類面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生態問題則又是當今世界環境問題的中心議題。希望學習《生物入侵者》此文能促使我們提高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文章結構巧圖解
二.課文全發散
1.整體感知
〔主題〕
本文是一篇介紹關於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移遷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的事理性說明文。文章從解釋「生物入侵者」這個概念入手,介紹了「生物入侵者」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作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科學界對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見解和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者」所採取的措施。
〔層次〕
引出話題( 1 ) 介紹什麼是生物入侵者。
擺出現象(2—4) 生物入侵者與非生物入侵者的介紹。
探究原因( 5 ) 新鮮水果、蔬菜貿易,跨國寵物貿易。
揭示態度(6-7) 兩種不同態度(截然相反)。
採取措施( 8 ) 通過議案、成立部門。
〔說明順序〕
本文是按照邏輯順序進行說明的。首先引出話題(議題),接著擺出現象,再探討因果,最後討論對策。基本上是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路展開的。
2.問題探究
⑴.為什麼對發現一兩只從未見過的甲蟲這種普通人不會感到驚訝的事情,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會認為這「不是件尋常小事」?
明確:普通人發現一兩只從未見過的甲蟲,只會感到新奇,不會考慮更多的問題;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對此就會考慮許多問題:甲蟲是從哪裡來的?甲蟲是如何到這里來的?甲蟲的生態是怎樣的?甲蟲是否會對當地生態和人類生活帶來影響?等等。他們是不會視而不見的。
⑵.如何理解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
明確:文章第2段已經寫到,生物種類的自然繁衍和遷移,由於進行緩慢,並受到時間和空間跨度的限制,不會造成生態環境的失衡。如果這種遷移是由於人類的跨地域活動造成的,那麼它們的遷移速度就會極大地加快,也會很容易地突破時間和空間跨度的限制,後果就不堪設想了。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時,應充分考慮「人為干預」。
⑶.為什麼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明確:生物的自然存在和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這種規律就是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所總結的「物競天擇」和「適者生存」。某一地區的物種都是當地生物鏈的一環,經歷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形成一種平衡狀態。如果由於人為的干預打破了這種平衡,等於破壞了生物鏈的平衡狀態,就可能產生兩種後果:一種是經過一個較長時期達到新的平衡狀態;另一種就是產生「生物入侵者」,給當地生態和人類生活帶來危害。
⑷你知道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嗎?你在生活中發現過生物入侵的現象嗎?
明確:
①在我國,一種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蘆極大地減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積,當地氣候明顯乾燥,湖中的68種魚已有38種不復存在。
②在西歐,一種北美蝦病正在侵襲當地蝦,造成當地蝦在許多河流中消失。
③在地中海和亞得里亞海,一種太平洋海藻覆蓋了3000公頃的海底。
④從東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區,一種來源於南亞的ALANG草侵入了數百萬公頃的熱帶森林,嚴重影響了當地樹木的自然更新。
⑤澳大利亞的一種可能來自巴布亞紐幾內亞地區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來,導致數千公頃的森林被毀。這種真菌對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樹種和矮小的灌木。
⑥在紐西蘭,一種來源於澳大利亞的夜間活動的袋鼠,估計每晚可吃掉21噸當地的森林。
⑦來源於巴布亞紐幾內亞地區的棕色樹蛇,使太平洋關島上11種鳥和一些蜥蜴、蝙蝠在野外絕跡。
⑸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說明本文所介紹的有關生物入侵者的知識。
明確: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們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對被入侵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種性構成極大的威脅。那麼這些生物入侵者是通過什麼途徑入侵的呢?為什麼會增多呢?由於日益繁榮的國際貿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國貿易的「便車」,「偷渡」入境;此外,跨國寵物貿易也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目前,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態度:一部分人認為,經過「物競天擇」,可以制約「生物入侵者」的危害,達到新的生態平衡;另一部分人認為聽任「生物入侵者」自由發展會給當地生態和人類生活造成嚴重危害。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者」都在採取相應的措施。
三.合作學習A與B
A.課內知識總結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簡言之,一篇文章主要「寫什麼」,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比如說記事的文章,大致要知道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有哪些人參與了這件事,事情的起因是什麼,經過、結果又怎樣。又如寫人的文章,大致要了解這是怎樣的一個人,主要表現在什麼地方。再如狀物的文章,就得知道這個事物的形狀、顏色、大小,有什麼特徵。寫景的文章,就應該了解是怎樣的景色等等。
在閱讀中,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就能簡明的理解課文的要旨,為進一步領會文章中心,概括中心思想打下基礎。因此,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有利於提高我們的分析、理解、概括能力,有助於面對大自然,人類最應該做的就是:
(選自《網路知識》2004年第五期,有刪改)
1. 根據選文,說說枯木有何妙用?
2. 選文寫了兩場與枯木相關的生態災難,請分別用一個詞加以概括。
① ②
3. 讀了這篇文章,你對大自然有什麼新的認識?
4. 根據你對文章的理解,在文末填上一句話,說說人與自然如何相處。
答案與提示:1.為害蟲的天敵——鳥兒、螞蟻提供了築巢、棲居、休息、覓食和避難的重要場所,而鳥兒、螞蟻的存在又有力地遏制了害蟲的繁衍。(維持生態平衡。) 2.①火災 ②蟲害(蟲災) 3.自然界中哪怕是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合理性;大自然總會用—只無形的手,去巧妙地調節和平衡各種生物之間的關系。 4.尊重自然的法則和規律,與自然和諧相處。
⑸ 如何對紅火蟻進行生物防治
入侵紅火蟻是當今世上最可怕的入侵螞蟻之一,現已擴散至北美洲、亞洲和澳洲的許多地方。憑借驚人的競爭力和適應性,它們每到一地,往往能夠迅速建立起強大的生態優勢,排擠和取代本地蟻種和節肢動物,最終造成當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的嚴重下降。
面對這種嚴峻局面,許多螞蟻專家都在著手研究本地螞蟻和紅火蟻之間的競爭關系,他們希望能夠找出一些足以抗衡紅火蟻的本地蟻種,從而優化紅火蟻的防治策略,抑制紅火蟻的擴散傳播。
阿氏盤腹蟻
那些對抗指數小於1的蟻種,往往和紅火蟻占據不同的棲息地,比如說北美的盤腹蟻雖然在所有生境都有分布,但它們尤其喜歡森林生態系統,而紅火蟻則不太喜愛林地,也許是在長期的相互作用和取代後形成了一種平衡。針對這種情況,為了治理紅火蟻,有學者提出一種方案,即人工設計一個動物群落,在已被入侵的地區引入強力的、足以抗衡紅火蟻的蟻種作為它的競爭對手,比如本文中比較厲害的蟻種。當然,這種方法可能是非常危險的,必須確保被引入的物種不會像紅火蟻一般製造生態災難,在未來,還需要對這些蟻種進行嚴格的行為、生態和系統研究。
雖然有些種類的螞蟻在數量相當的公平較量下可以打敗紅火蟻,但它們的自然群落都太小,而且與紅火蟻生活在不同生境,難以起到在野外防治紅火蟻的作用。看來,紅火蟻能入侵幾大洲並泛濫到如此程度,確實有其厲害之處啊。
表中還有種叫新黑毛蟻的螞蟻也能打敗紅火蟻,我在別的文章里講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