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華為的晶元產能受限,絕版晶元會不會把牙膏全部擠出來了
前不久余承東在公共場合認可華為到9月15以後就不可以再生產驍龍高檔晶元了。全世界都在為青龍9000變成絕響而感到失望。
打開網路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那時候華為境遇盡管很艱辛,可是第三方晶元經銷商早已談得差不多了。一方面,在付款18億美金以後,與高通的專利糾紛獲得調解。而高通也在積極主動奔波,號召放寬對華為晶元的限定。另一方面,與聯發科簽署1.兩億顆晶元的股票大單,解決了全年度60%的晶元供貨。
突發性禁令,華為選購晶元的門路被封禁
8月16日美國對於華為忽然公布新禁令:要是應用美國技術性生產製造出去的晶元,務必歷經美國批准才可以賣給華為。這對華為而言相當於瓢潑大雨,這代表著華為根據第三方經銷商處理高檔晶元難題的門路也被斷開。
因為美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較早,在晶元生產製造的上下游,美國技術處於壟斷性影響力,因此 在現行標準的社會分工體制內,全世界的晶元企業多多少少都採用美國的技術性。
受這一信息的危害,先前與華為簽署1.兩億顆晶元合同書的聯發科今天股票一瞬間股票跌停,由於新禁令下,聯發科也不可以給華為供應。大夥兒很有可能不清楚,聯發科實際上和華為華為海思一樣,只做晶元設計方案,而晶元生產製造也是交到台積電。在設計過程中,聯發科應用了美國的EDA手機軟體,加工過程中,台積電一樣應用了美國的技術性和原材料。新禁令下,華為很有可能很難買到聯發科的晶元了。
新禁令下,華為的何去何從?
新禁令下華為該如何走呢?最先,今年5月份的禁令以後,包含台積電、三星以內的晶元生產商都無法避開美國技術性協助華為代工生產晶元,因此 找尋代工企業生產製造青龍晶元的路子走堵塞;
次之,從現階段狀況看來,華為積極向第三方晶元公司選購晶元的門路早已被封禁。上文大家早已說過,現階段全世界沒有徹底不應用美國技術性的高檔晶元企業。
如今唯一的很有可能便是受影響的生產商相近高通、聯發科、台積電積極主動奔波,為華為爭得獨特批准,這自然也是仰人鼻息,由於獨特批准隨時隨地很有可能被剪斷。
華為任正非的提早合理布局有遠見卓識
盡管高檔晶元的斷供很有可能會危害到華為的現階段的主營業務。可是從華為近些年的合理布局看來,迫不得已欽佩華為任正非的目光,由於大家看到了華為在遷移業務流程方位。
堅信前不久,大家都了解,華為顧客業務流程CEO余承東忽然跑去給比亞迪汽車「漢」站口。這是由於華為已經積極主動合理布局車聯網平台。
而在晶元行業華為也公布新方案,轉為製造規定沒那麼高的顯示屏晶元;在顧客業務流程華為啟動「南泥灣」新項目,在智慧屏和電腦上行業解決美國技術性,這種新項目應用的晶元製造規定也不高,華為的方案具有可行性分析。
無論如何,在重重的施壓下,生存下去最重要,期待華為可以度過困境!
舉報/反饋
Ⅱ 北大荒是如何變成北大倉的
北大荒位於東北黑龍江省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面積543.9萬公頃。這里夏季降水豐沛,草類茂盛,而冬季封凍,使土壤積累大量腐殖質。這片「一腳踩得出油」的黑土地,成了中國的「土中之王」。
然而,由於地處邊疆,冬季天寒地凍,使這里人煙稀少。特別是地勢低窪、排水不暢的沼澤地,更是一片荒蕪,人稱「北大荒」。當地民謠唱道:「北大荒,北大荒,又是兔子又是狼,光長野草不打糧。」
新中國成立60年來,14萬復轉軍人,5萬大學生,54萬城市知識青年……先後到這里墾荒,把自己的青春、智慧、生命融入這片荒原。他們的艱苦奮斗,終於使北大荒變成北大倉:如今,這里每年產糧200多億斤,是中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
最早的拓荒者
1947年6月,新中國誕生前的艱難歲月里,中共東北局為鞏固東北解放區,支援解放戰爭,組織3000多名解放軍官兵和地方青年,先後在北大荒建起通北、查哈陽、鶴立等農場,播下農墾的第一顆種子。
在鶴立農場,呂凱聽說我們要采訪第一代墾荒人,搖搖頭說:「我爹那輩的都走了。他們是剛建場就來的,是最早的拓荒者。」呂凱8歲時牽著娘的手,走了100多公里山路找到在農場當連長的爹。他說,「當年兩大間泥草屋住著4戶人家,晚上睡覺住南北炕,中間掛個大被單子。我爹他們開荒種地真是太辛苦了。農忙的時候等不到機車,爹就帶著人拉犁種地、拉滾子平地。這邊機車剛將荒甸子開出來,跟著就拿根木棍子,在翻起的土裡戳個眼,丟兩粒種子下去,腳踩平就種上了。」
在黑龍江農墾總局宣傳部查資料時,張雅文副部長提起1962年中國發行的1元人民幣正面印的女拖拉機手圖像:「她叫梁軍,不僅是我們北大荒最早的拓荒者,還是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呢。」
在哈爾濱一棟居民樓客廳,今年79歲的梁軍指著當年記者拍攝她開拖拉機的照片,講起開墾北大荒的往事:1948年,正在德都萌芽師范學校讀書的梁軍,報名去北安農場學開拖拉機。領導見到這個全班唯一的女孩,就問:「女孩子也來學開拖拉機,你能堅持下來嗎?」梁軍答道:「人家蘇聯電影里女的還開坦克打德國鬼子呢,我也能開拖拉機開荒種地。」原來,蘇聯電影《巾幗英雄》中的格琳娜和芭莎,成了她敬仰的明星。
幾個月後,梁軍學到了扎實的駕駛和維修技術。畢業那天,她和兩位男學員組成機務組,開著從蘇聯引進的拖拉機,回到萌芽農場。他們人歇車不歇,起早貪黑墾荒,一個春季墾出3000多畝,搶播1900多畝小麥,受到農場總局嘉獎。她的故事傳開後,又有幾位姑娘來北大荒學開拖拉機。在梁軍的倡議下,北大荒成立了中國第一支女子拖拉機隊。
十萬官兵開墾荒原
1954年3月,從抗美援朝戰場回國的志願軍鐵道兵5師,到黑龍江省湯旺河修森林鐵路。時任鐵道兵司令員的王震到這里視察。這位曾率紅二方面軍長征的將軍,1941年至1944年帶領359旅官兵到南泥灣開荒種糧,為陝北抗日根據地度過艱苦歲月立下功勞。在北大荒,他抓起一把黑土捏了捏說:「這土多肥呀!比南泥灣強多了。」這時,一批鐵道兵官兵到了退役年齡需要安置,王震便動員他們去建設機械化農場,墾荒種糧。經調查勘測,1955年元旦,第一個以鐵道兵番號命名的850農場,在虎林縣西崗成立。軍墾人開始在荒原上蓋泥草房,開荒、播種14.4萬畝,當年便自給盈利。
試驗成功後,王震向中央提出大規模開發北大荒的建議,獲得了批准。1956年,他以鐵道兵司令員和中央農墾部長的身份,在密山成立鐵道兵農墾局。同時,鐵道兵8個師的1.7萬多復轉官兵,從南方各地來到北大荒,並先後建起852、853等十幾個農場。沉寂的遼闊荒原,響起了機車的轟鳴和勞動的號子。
在852農場,當年的「老鐵道兵」、80多歲的葉劍青,回憶當年轉戰幾千里到這里開荒種地的情景,「那時真是苦啊,天氣格外冷,氣溫在攝氏零下40多度。晚上住的是臨時搭建的馬架子,冷得無法入睡,或者說根本不敢入睡,經常有睡著了就再也醒不過來的戰士。5個人把被子壘在一塊,擠在一起相互取暖……」
然而,樂觀主義和奉獻精神,使墾荒大軍鬥志昂揚地開發荒原。「早起三點半,歸來星滿天。啃著冰凍饃,雪花湯就飯。走著創業路,不怕萬重難。吃苦為人民,樂在苦中間。」葉劍青說,「國家和人民需要糧食,需要開發北大荒這座糧倉。北大荒那時是一無所有,可正因為如此才派我們來啊!」這就是北大荒人的精神。
1958年,8.1萬陸海空軍轉業官兵,加上隨軍家屬共10萬人,乘火車、汽車,從廣東、四川、雲南、貴州、江蘇、上海等地,直奔北大荒,展示了中國墾荒史上最壯麗的畫卷。
在852農場,正在自家樓下菜園伺弄西紅柿、豆角的王志民,是1958年的老軍墾。那年一張動員令,使他和1000多名戰友告別大連海軍部隊,來到密山縣。「那個春天老下雨,剛解凍的鄉路踩上去跟醬缸似的,想去下邊的開荒點別提多艱難了。」王志民回憶道,5月的一天,他在車站廣場,聽到王震上將對滯留在密山縣城的二萬多轉業官兵說:「我們到這里來只有一個目標,就是開發北大荒。老天爺下雨,路上都是泥水很難走下去。可是紅軍就是這樣過草地的,所以才有了我們鋼鐵般的軍隊……我看咱們明天就走,有車沒車也要走,我不相信困難能擋住我們的進軍……」
第二天清晨,王志民他們背上行李,跳上馬車,在泥濘鄉路走了兩天,來到852農場。他們走進老鐵道兵搭蓋的馬架子,屋裡兩邊用木板搭的床鋪上,鋪著草席,手摸上去濕乎乎的……5月正是開荒播種的季節,在老兵指導下,王志民他們跟著拖拉機耥好的壟上點種子,再用腳踩實。這時,荒原上的牛虻、小咬也十分猖狂,追著人叮咬,趕走這幾個,又飛來幾十個……
54萬知青在北大荒
1968年12月,20歲的北京青年趙林,告別家人來到北大荒。響應毛澤東主席「上山下鄉」的號召,有54萬北京、上海、杭州、哈爾濱知識青年來開發建設北大荒。
這年,黑龍江墾區農場改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實行半軍事化、半農耕的管理機制。在佳木斯,趙林坐上接知青的敞篷汽車,頂著凜冽寒風,來到三師853團四營三連。老軍墾們像父兄那樣照顧離家千里的孩子們,把泥草房的火炕燒得暖烘烘的,教他們如何適應北大荒的寒冬生活……連長還下令說:「元旦春節的時候,你們給弄點節目吧。大冷天的,城裡的娃子們就別出工了。活呢,就讓老職工干。」高大、帥氣的趙林,被指定扮演現代京劇《紅燈記》里的李玉和。排練、表演文藝節目,讓孩子們與老軍墾度過了一個充滿歌聲和歡笑的春節。
荒原上的冰雪剛剛化盡,知青們背上行李,坐上拖拉機,開向荒原深處。本來讓趙林在機務排開拖拉機的,「可這小子不聽話,為了愛情說什麼也不在機務排干,非要去生產排挨累。還別說,這兩人後來還真成了。」趙林當年的師傅閻兆清說。
趙林相中的是一位文文靜靜的寧波姑娘。夏鋤時,男知青力氣大,鋤地快,女知青落在他們後面。趙林看好這機會,每次鋤完自己那壠,立刻接著寧波姑娘的那壠往回鋤。漸漸地,日久生情,愛情在北大荒開花了。7年後,趙林與那位寧波姑娘在一間土坯房裡舉行了婚禮。
1978年,知青大批回城。趙林與媳婦是1979年才回城的。作為新一代拓荒者,知青們把一生最美好的時光和青春,獻給這片荒原。盡管他們回城了,但仍魂牽夢繞北大荒。趙林說,「我在北大荒流汗流淚,幹了整整10年,我常在夢里又回到這里,好像有一種東西永遠也帶不走似的。」現在,每年都有許多當年知青重回北大荒,踏訪曾經耕耘過的黑土地,與老朋友歡聚。
犁開北大荒的新時代
改革開放以來,勇於開拓的北大荒人,犁開了一個新時代,使北大荒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
三江平原上的七星農場,第43作業站的農機站,大馬力拖拉機、水稻插秧機、聯合收割機、噴灌機……一應俱全。
在紅星農場,於建華場長說,通過採用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IS農田地理信息系統和RS遙感系統,農場的現代農業機械集衛星定位、自動導航、精量播種、變數施肥於一體,可以一次完成深松、淺翻、整地、播種、合墒、鎮壓等六項作業,還能根據地塊的高低、土壤肥力和濕度,自動進行變數播種、施肥。
在854農場,職工崔永龍的40多台套從種到收一整套世界先進農機具,簡直可以開一個農機博覽會。他還為自己的大馬力機車裝備了衛星定位系統,正因為有了這些智能農機,農場2萬畝耕地的所有生產活動,只需7名工人就行了。他指著遠方正在作業的「龐然大物」說,今年氣候異常,災害太多,要不是靠這「大玩意」,別說增產增收,連種子都難下地。他今年種的3000畝大麥,是春天僅有的兩個好天搶種的。夏旱持續一個多月,到了收獲期,又來雨了。還是用了2個整天,就全部在雨季前收獲入倉了。接著又利用2個晴好天氣完成淺翻深松,全部起上台田,為明年播種提前作好了准備。
問及收成狀況,崔永龍說,「大麥產量,收到手的,平均畝產275公斤。地頭交貨,直接賣給北大荒麥芽公司。按目前市場收購價每市斤0.8元,收入30萬元打不住。」
852農場的周玉芝,父母都是來自山東的老農墾。1985年她與青梅竹馬的張秀國結婚成家後不久,正趕上農場搞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時糧食價格低迷,耕地包不出去,她咬咬牙承包1000畝,種了大豆。她嘗試用科學種田方法實行田間管理,獲得好收成,秋上賣大豆賺了5萬元。嘗到了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甜頭,2004年,周玉芝承包耕地5100畝。經過努力,2007年秋天收獲大豆660噸,玉米890噸,紅小豆100噸。
經過幾年摸索,周玉芝探索出一套科學種大豆的新方法:地壟口上苗帶加寬,促苗早發,促苗早熟,控制高度,控制倒伏等等。她種的大豆畝產不斷提高:400斤,510斤,550斤……
與周玉芝一樣,北大荒人的第二代組織家庭時,百分之九十選擇同為老農墾的子女。而第二代的子女,那些時尚的80後、90後青年,他們也大多像父輩那樣,耕耘在北大荒黑土地上。
不過,與老輩相比,他們不忘艱苦奮斗精神,又採用先進技術和科學方法,不但使北大荒變成北大倉--1949年產糧0.22億斤,2008年增至284億斤,還讓北大倉變為北大商。近十來年,北大荒集團的品牌產品越來越多:「北大荒牌」的胚芽米、營養米、有機米、米糠油,享譽全國;「完達山」乳業,在中國乳品行業排名第6位;「九三油脂」,其天然維生素E和大豆異黃酮等大豆深加工產品,達世界先進水平……而2002年在A股上市的北大荒股票,和近期發行的短期債券,則為實現農場股份制改革和資本市場融資取得了重大突破。
Ⅲ 延安: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的資料
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黃河的一條支流,它流經延安。當年人們常在延河邊上漫步,討論革命的道理。棗園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約七公里,曾是黨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為人民服務》等著作就是在這里寫的。南泥灣在延安南部。當年八路軍120師359旅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在這里墾荒種糧,開展大生產運動。著名的歌曲《南泥灣》就是歌頌359旅的,教師唱給學生聽,加深理解詩句內涵。楊家嶺在延安西北,距離市中心約三公里,那裡有中央禮堂和中央辦公樓,許多重要的會議曾在這里召開。作者追尋的是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嘻嘻
編輯於 2019-12-02
查看全部18個回答
持有陝西煤業新消息_此股或將迎來大轉折
根據文中提到的風景區景點為您推薦
陝西煤業新消息新消息_已被機構看好,看清陝西煤業新消息大盤走勢!輸入股票代碼,3秒領取診股報告。
股票漲跌走勢廣告
上饒要買房的注意了,新開10個樓盤,戶型好、首付低、優惠大
新上房源版本2.1.1
北京無限光場科技有限公司
隱私
許可權
立即下載
幸福里廣告
更多專家
延安: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的資料
專家1對1在線解答問題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馬上提問
最美的花火 咨詢一個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lanqiuwangzi 咨詢一個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garlic 咨詢一個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188****8493 咨詢一個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籃球大圖 咨詢一個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動物樂園 咨詢一個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AKA 咨詢一個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上饒高加索一口價299元 純血統 視頻挑選 貨到付款
0-6月齡狗狗任選低價急售 CKU認證犬舍 血統純正 附帶血統證明 防疫健全 有任何問題可退換 支持視頻選狗 憑截圖加V信送1年狗糧和全套養殖工具 先到先得
廣告2021-12-02
延安: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的資料?
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黃河的一條支流,它流經延安。當年人們常在延河邊上漫步,討論革命的道理。棗園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約七公里,曾是黨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為人民服務》等著作就是在這里寫的。南泥灣在延安南部。當年八路軍120師359旅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在這里墾荒種糧,開展大生產運動。著名的歌曲《南泥灣》就是歌頌359旅的,教師唱給學生聽,加深理解詩句內涵。楊家嶺在延安西北,距離市中心約三公里,那裡有中央禮堂和中央辦公樓,許多重要的會議曾在這里召開。作者追尋的是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中共中央書記處舊址——棗園 佔地面積80畝,1953年修復,1959年開放參觀共展出文物815件,位於延安城西北15華里處.是書記處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駐地,開放參觀的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張聞天的舊居及書記處小禮堂、幸福渠等.書記處在這里繼續領導了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籌備了黨的「七大」,並領導全國軍民爭取民主、和平、同美蔣反動派進行了斗爭,為粉碎國民黨發動的全面內戰作了充分准備. 楊家嶺舊址 中共中央舊址――楊家嶺,佔地面積101畝,1953年修復,1959年開放參觀,共展出文物772件.位於延安城西北3公里處. 是中共中央1938年至1947年的所在地.1938年11月,因日本飛機轟炸延安,中央機關由城內搬到楊家嶺.中央書記處、辦公廳、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運會、婦委、青委等單位均設在這里.黨中央在這里居住期間,領導了大生運動和延安整風運動;召開了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著名的延安文藝座談會也是在這里舉行的.1943年10月,中央書記由此遷駐棗園,中央其他單位仍留住這里. 南泥灣 南泥灣是位於延安城東南45公里處的一條狹窄溪谷,此地野獸出沒,杳無人煙.1941年春,由於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對陝甘寧邊區及抗日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所以,中共中央命令八路軍三五九旅進駐南泥灣,實行屯墾,生產自救.沒有房,自己動手挖窯洞;沒有菜,挖野菜吃;沒有工具,就自製鋤、鏟,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在荒山野嶺種上了莊稼.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長率領的三五九旅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把荊棘遍野、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處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好江南.現在,南泥灣供遊人參觀的有當年開墾的大片梯田、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展覽館、毛澤東同志視察南泥灣時的舊居、九龍泉和烈士紀念碑.其中「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展覽館」通過實物、圖片詳細介紹了當年南泥灣大生產運動的經過.
241贊·995瀏覽2020-11-24
關於延安以及延安的棗園、南泥灣、楊家嶺的資料
延安 延安市,簡稱「延」,陝西省地級市,是天下第一陵——中華民族始祖黃帝陵寢黃帝陵所在地 ,是民族聖地、中國革命聖地,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延安位於陝西省北部,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的中南地區,省會西安以北371千米。 北連榆林,南接關中咸陽、銅川、渭南三市,東隔黃河與山西臨汾、呂梁相望,西鄰甘肅慶陽。介於北緯35°21′-37°31′,東經107°41′-110°31′之間,東西寬256千米,南北長236千米,總面積37037平方千米,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 棗園 棗園曾經是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城西北8公里處。棗園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園,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後,為中央社會部駐地,遂改名為「延園」,現舊址大門石柱兩側尚有康生所書「延園」二字。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書記處由楊家嶺遷駐此地。同時還有章丘市棗園街道,鎮平縣棗園鎮以及興化市棗園居。 南泥灣 南泥灣,是延安旅遊名勝景點之一,位於陝西省西安——黃帝陵——延安——南泥灣——黃河壺口瀑布——西安旅遊環線上。 百年前,這里人煙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產和經濟都十分繁榮。到了清朝中期,清統治者挑起回漢民族糾紛,互相殘殺,使這里變成野草叢生、荊棘遍野,人跡稀少,野獸出沒的荒涼之地。 楊家嶺 楊家嶺是中共中央領導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間的住處。當年這里還曾進行過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整風運動,現在主要有中共中央七大會址、延安文藝座談會會址兩處可供參觀,在會址後面的小山坡上,散落著一排窯洞,這就是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領導同志們當年的住所。 (3)南泥灣項目龍頭股票擴展閱讀 延安古稱膚施、延州,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人文始祖黃帝曾居住在這一帶。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勝利到達吳起鎮,延安成為中國革命的落腳點和出發點,是全國革命根據地城市中舊址保存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布局最為完整的城市。 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生活戰鬥了十三個春秋,領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583贊·7,787瀏覽2019-07-20
有關延安的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的資料
中共中央書記處舊址——棗園 佔地面積80畝,1953年修復,1959年開放參觀共展出文物815件,位於延安城西北15華里處。是書記處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駐地,開放參觀的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張聞天的舊居及書記處小禮堂、幸福渠等。書記處在這里繼續領導了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籌備了黨的「七大」,並領導全國軍民爭取民主、和平、同美蔣反動派進行了斗爭,為粉碎國民黨發動的全面內戰作了充分准備。 楊家嶺舊址 中共中央舊址――楊家嶺,佔地面積101畝,1953年修復,1959年開放參觀,共展出文物772件。位於延安城西北3公里處。 是中共中央1938年至1947年的所在地。1938年11月,因日本飛機轟炸延安,中央機關由城內搬到楊家嶺。中央書記處、辦公廳、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運會、婦委、青委等單位均設在這里。黨中央在這里居住期間,領導了大生運動和延安整風運動;召開了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著名的延安文藝座談會也是在這里舉行的。1943年10月,中央書記由此遷駐棗園,中央其他單位仍留住這里。 南泥灣 南泥灣是位於延安城東南45公里處的一條狹窄溪谷,此地野獸出沒,杳無人煙。 1941年春,由於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對陝甘寧邊區及抗日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所以,中共中央命令八路軍三五九旅進駐南泥灣,實行屯墾,生產自救。沒有房,自己動手挖窯洞;沒有菜,挖野菜吃;沒有工具,就自製鋤、鏟,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在荒山野嶺種上了莊稼。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長率領的三五九旅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把荊棘遍野、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處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好江南。 現在,南泥灣供遊人參觀的有當年開墾的大片梯田、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展覽館、毛澤東同志視察南泥灣時的舊居、九龍泉和烈士紀念碑。其中「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展覽館」通過實物、圖片詳細介紹了當年南泥灣大生產運動的經過。
307贊·4,223瀏覽2016-11-26
延安: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的資料 — 找答案,就來「問一問」
6250位專家解答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廷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的革命歷史資料?
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黃河的一條支流,它流經延安。當年人們常在延河邊上漫步,討論革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