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被合並方的會計分錄怎麼寫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被合並方的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貸:股本/實收資本
貸:資本公積-股本溢價(資本溢價)
只是股東之間權益轉讓,則會計分錄
借:股本/實收資本---xx股東
貸:股本/實收資本---xxx股東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的處理原則
對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可將其看做是兩個或多個參與合並企業權益的重新整合,原因在於從最終控制方的角度來看,該類企業合並一定程度上並不會造成構成企業集團整體的經濟利益流入和流出,最終控制方在合並前後實際控制的經濟資源並沒有發生變化。有關交易事項不能作為出售或購買來處理。
對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在合並中不涉及自少數股東手中購買股權的情況下,合並方應遵循以下原則進行相關的處理:
(1)合並方在合並中確認取得的被合並方的資產和負債僅限於被合並方賬面上原已確認的資產和負債,合並中不產生新的資產和負債。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從最終控制方的角度來看,其在企業合並發生前後能夠控制的凈資產價值量並沒有發生變化,因此,即便是在合並過程中,取得的凈資產入賬價值與支付的合並對價賬面價值之間存在差額,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中一般也不產生新的商譽因素,即不確認新的資產,但被合並方在企業合並前賬面上原已確認的商譽應作為合並中取得的資產確認。
(2)合並方在合並中取得的被合並方各項資產和負債應維持其在被合並方的原賬面價值不變。
被合並方在企業合並前採用的會計政策與合並方不一致的,應基於重要性原則,首先統一會計政策,即合並方應當按照本企業會計政策對被合並方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並以調整後的賬面價值作為有關資產和負債的入賬價值。進行上述調整的一個基本原因是將該項合並中涉及的合並方及被合並方作為一個整體對待,對於一個完整的會計主體,其對相關交易和事項應當採用相對統一的會計政策,在此基礎上反映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3)合並方在合並中取得的凈資產的入賬價值相對於為進行企業合並支付的對價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不作為資產的處置損益,不影響企業合並當期的利潤表,有關差額應調整所有者權益相關項目。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本質上不作為購買,而是兩個或多個會計主體權益的整合。合並方在企業合並中取得的價值量相對於所放棄價值量之間存在差額的,應當調整所有者權益。在根據合並差額調整合並方的所有者權益時,應首先調整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的余額不足沖減的,應沖減留存收益。
(4)對於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並,應視同合並後形成的報告主體自最終控制方開始實施控制時一直是一體化存續下來的,體現在其合並財務報表上,即由合並後形成的母子公司構成的報告主體,無論是其資產規模還是其經營成果都應持續計算。
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無論該項合並發生在報告期的哪一時點,合並利潤表、合並現金流量表均反映的是由母公司構成的報告主體自合並當期期初至合並日實現的損益及現金流量情況,相對應地,合並資產負債表的留存收益項目,應當反映母公司如果一直作為一個整體運行至合並日應實現的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的情況。
對於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並,在合並當期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應當對合並資產負債表的期初數進行調整,同時應當對比較報表的相關項目進行調整,視同合並後的報告主體在以前期間一直存在。
㈡ 同一控制下發行股票實現企業合並應如何進行賬務處理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是指參與合並的企業在合並前後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且該控制並非暫時性的合並。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一般發生於企業集團內部,這些合並在母公司控制下,實現企業集團內部的資源整合;吸收合並是指合並方通過企業合並取得被合並方的全部凈資產,合並後被合並方被注銷法人資格,被合並方原持有的資產、負債在合並後成為合並方的資產、負債。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的規定,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吸收合並,合並方對於合並日取得的被合並方資產、負債應按其在被合並方的原賬面價值確認;合並方對於合並中取得的被合並方凈資產賬面價值與支付的合並對價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溢價),資本公積(資本溢價)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合並方為進行企業合並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包括為進行企業合並支付的審計費用、評估費用、法律服務費用等,應當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為企業合並發行的債券或承擔其他債務支付的手續費、傭金等,應當計入所發行債券及其他債務的初始計量金額。企業合並中發行權益性證券發生的手續費、傭金等費用,應當抵減權益性證券溢價收入(資本公積),溢價收入不足沖減的,沖減留存收益。
㈢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控股合並的具體會計處理
通常情況下,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是指發生在同一企業集團內部企業之間的合並。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因為是集團內部的合並,所以強調的是一個賬面價值的概念,可以理解為內部交易。
對於控股合並,長期股權投資應該按照被合並方的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入賬;而吸收合並則按照資產、負債等的賬面價值入賬。以支付現金、非現金資產作為合並對價的,以所取得的對方賬面凈資產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成本,差額調整資本公積和留存收益;為合並發生的直接相關稅費計入當期損益。
控股合並
例1甲公司2008年初投資集團內乙公司取得80%股權,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為1500萬元,公允價值為1800萬元。甲公司為合並付出銀行存款200萬元,並定向發行股票面值900萬元,公允價值1200萬元,支付相關稅費50萬元,假定無證券溢價收入,「盈餘公積」賬戶余額為150萬元;另外甲公司為企業合並支付評估費等相關稅費100萬元。所得稅率為25%,不考慮所得稅以外的稅金。單位為萬元。
解析:
甲購買同一集團內乙公司 80%股權,屬於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並。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進行過程中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的費用,應於發生時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借記「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非同一控制下,作為合並成本。但以下兩種情況除外:
以發行債券方式進行的企業合並,與發行債券相關的傭金、手續費等應計入負債的初始計量金額中。債券折價發行的,該部分費用應增加折價的金額;債券溢價發行的,該部分費用應減少溢價的金額。
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並對價的,所發行權益性證券相關的傭金、手續費等不管其是否與企業合並直接相關,均應自所發行權益性證券的發行收入中扣減,有溢價的,從溢價收入中扣除;無溢價或溢價金額不足以扣減的,應當沖減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賬務處理:
長期股權投資入賬價值=1500×80%=1200
借:長期股權投資 1200 管理費用 100 盈餘公積 50
貸:銀行存款 350 股本 900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100
稅務處理:
甲企業支付給被合並企業乙的非股權支付額200萬元,高於所支付的股權票面價值的20%(200/900=22%),稅務上作為應稅合並處理,長期段權投資的成本應按公允價值確定計稅基礎。
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為1200萬元,計稅基礎為1800×80%=1440,產生可抵扣的暫時性差異240萬元,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8號一所得稅》規定:與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事項相關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應計入所有者權益。
所得稅會計處理: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60 貸:資本公積 60
吸收合並
同一控制下吸收合並和控股合並一樣遵循賬面價值這一本質。合並日合並方會計處理:借記「被合並方可辨認資產原賬面價值」,貸記「被合並方可辨認負債原賬面價值」,貸記「資本公積」(或借方差額,借方差額不足沖減的,沖減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例2甲、乙同受一母公司控制。2008年12月1日,甲公司支付合並對價2500萬元吸收合並乙公司。合並日乙公司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為3000萬元,公允價值為4000萬元。負債賬面價值為800萬元,公允價值為800萬元。凈資產賬面價值為2200萬元,公允價值為3200萬元。甲公司「資本公積一股本溢價」賬戶余額為350萬元,所得稅率為25%。不考慮所得稅以外的稅金,合並雙方採用的會計政策相同。
解析:
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並,不確認長期股權投資,也不確認商譽,而是將差額沖減「資本公積」。
借:各項資產3000(實際上應該借記乙公司賬面上的各項資產賬面價值)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300
貸:各項負債800(實際上應該貸記乙公司賬面上的各項負債賬面價值)
銀行存款 2500
財稅差異:根據國稅發[2000]119號規定,以上合並不屬於免稅合並,被合並各項資產和負債應按公允價值作為計稅基礎,則資產的賬面價值3000萬元,小於計稅基礎4000萬元,產生可抵扣的暫時性差異1000萬元,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250萬元。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50
貸:資本公積 250
㈣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的具體會計處理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採用權益結合法。權益結合法的會計處理分以下幾個步驟:
(1)所有者權益合並。這是權益結合法會計處理的關鍵。應借記長期投資(被並企業凈資產賬面價值),貸記股本(股票面值)、資本公積、留存利潤等賬戶。
資本公積有時在借方,有時在貸方,留存利潤有時小於或等於被並企業賬面價值上的留存利潤數,這些變化主要取決於實施合並企業對被企業發行股票數額的變化。
當發行股票面值總額小於等於被並企業賬面投入資本(即原股本數加資本公積數)時,資本公積在貸方,留存利潤數等於被並企業賬面數。
當發行股票面值總額大於被並企業投入資本時,則會出現資本公積在借方、留存利潤數額小於等於被並企業賬面數額的現象。
其具體數額的確定,則取決於下列沖銷每一所有者權益項目的順序及數額:被並企業發行在外股票的面值;被並企業資本公積;實施合並企業的資本公積;被並企業的留存利潤;購買企業的留存利潤。
(2)合並費用的處理。借記有關費用,貸記銀行存款等賬戶。
(3)投資數額的分配。借記各項資產及銷售成本(被並企業賬上的數額)等項目,貸記負債以及銷售收入(被並企業賬上的數額)、長期投資等賬戶。
這里資產、負債等項目均以賬面價值入賬。權益結合法以賬面價值記錄並入的凈資產,賬上也不確認商譽,但不等於說被並企業原來賬面上不確實的數額不能予以調整。諸如待攤費用等項目,若在實施合並企業已無價值,仍應予以注銷。
(4)發行股票購買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擴展閱讀:
辦理合並登記
合並登記依照合並中不同公司的生滅變化經可分為三種情況辦理工商登記:
1、設立登記。企業設立登記是企業從事經營活動的前提,非經設立登記,並領取營業執照,不得從事商業活動。
2、變更登記。存續企業合並並行為的完成,使其股東、公司章程、資本結構均發生了重大變化,需辦理變更登記。
3、注銷登記。無論新設合並、吸收合並都必須導致其中一方或多方當事公司主體資格的消滅。這也是中國《公司法》第109條規定法定解散的情形之一,因此必須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注銷登記。
㈤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
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並
長期股權投資的確認和計量
借:長期股權投資(合並日於享有被合並方相對於最終控制方而言的賬面價值的份額)
應收股利(享有被投資單位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
貸:有關資產、負債(支付的合並對價的賬面價值)
股本(發行股票面值總額)
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倒擠)
【提示】「資本公積」也可能在借方。當資本公積在借方時,表示沖減母公司的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的余額不足沖減的,應沖減留存收益(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並
借:資產(被合並方賬面價值)
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不足沖減部分沖減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貸:負債(被合並方賬面價值)
資產(合並方非現金資產賬面價值)
銀行存款
股本
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
【提示1】合並方向被合並方原股東支付對價,取得的是被合並方的資產和負債,上述分錄中不會涉及被合並方的所有者權益。
【提示2】吸收合並編制的是個別財務報表,不存在合並財務報表問題。
關注環球網校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
㈥ 發行股票進行企業合並是怎麼回事
9000萬元*80%-2000萬股*1元/股=7200-2000=5200萬元
同一控制下合並,按帳面價值入帳,且與合並有關的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借:長期股權投資7200萬元
投資收益50萬元
貸:股本2000萬元
資本公積5200萬元
銀行存款50萬元
㈦ 兩次購買股票成為同意控制下企業合並,第二次發行股票的相關稅費是否計入成本
主要是因為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應用的是權益結合法,即參與合並的各方的資產和負債繼續按原來的賬面價值記錄。
所以對於發行方,以發行股票來取得長股投,股票也得按照賬面價值來計量,也就是發行數量*每股面值,在數值上等於股本。
如果是以發行價格來確定,體現了購買資產即股票的公允價值,不就是購買法了嗎。
㈧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 交易費用放在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發生的交易費用一般要放在管理費用中核算。
借:管理費用
貸:銀行存款 ,計入損益。
對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在合並中不涉及自少數股東手中購買股權的情況下,合並方應遵循以下原則進行相關的處理:
(1)合並方在合並中確認取得的被合並方的資產和負債僅限於被合並方賬面上原已確認的資產和負債,合並中不產生新的資產和負債。
(2)合並方在合並中取得的被合並方各項資產和負債應維持其在被合並方的原賬面價值不變。
被合並方在企業合並前採用的會計政策與合並方不一致的,應基於重要性原則,首先統一會計政策,即合並方應當按照本企業會計政策對被合並方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並以調整後的賬面價值作為有關資產和負債的入賬價值。
(8)發行股票購買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擴展閱讀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進行過程中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應於發生時予以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借記「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但以下兩種情況除外:
(1)以發行債券方式進行的企業合並,與發行債券相關的傭金、手續費等應按照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原則進行核算。該部分費用雖然與籌集用於企業合並的對價直接相關,但其核算應遵照金融工具准則的原則,有關的費用應計入負債的初始計量金額中。
(2)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並對價的,與所發行權益性證券相關的傭金、手續費等應按照金融工具列報的原則來處理。即與發行權益性證券相關的費用不管是否與企業合並直接相關,均應自所發行權益性證券的發行收入中扣減,在權益性工具發行有溢價的情況下,自溢價收入中扣除,在權益性證券發行無溢價或溢價金額不足以扣減的情況下,應當沖減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㈨ 為什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長期股權投資成本與支付賬面之間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
因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可以看成是以價值較低的權益性債券買入價值較高的長期股權投資。被合並企業取得合並企業的權益性債券,相當於對合並企業進行投資,出資額就是長期股權投資。合並企業取得價值較高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差額就是資本公積---股本溢價/資本溢價。
拓展資料:合並方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或承擔債務方式作為合並對價的,應當在合並日按照取得 被合並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 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以及所承擔債務 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 資本公積;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不足沖減的,調整 留存收益。
合並方的一般會計分錄如下:
①借:長期股權投資(合並當日被投資方賬面凈資產×合並方取得的股份比例) 貸:股本或實收資本(發行股份的面值或新增的實收資本)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或資本溢價 (當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成本大於股份面值時擠入貸方,反之擠入借方,如果資本公積不夠沖減的則調減留存收益)
②如果是定向增發股份,另行支付發行費用時: 借: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盈餘公積、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銀行存款。
合並直接費用及證券發行費用的會計處理原則:
①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中,合並方發生的審計、法律服務、評估咨詢等 中介費用以及其他相關直接費用,應當於發生時直接計入 管理費用。
② 股票發行費用應沖減「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如果溢價不夠沖或無溢價時則沖減 留存收益。
③ 債券發行費用應沖減「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即沖減溢價或追加折價。
㈩ 同一控制下吸收企業合並,A企業用股票購買B企業的凈資產,做賬時,為什麼A企業的股本會增加
發行了股票自然要增加所有者權益,按股票的面值增加股本科目按發行價與面值的差入資本公積即股票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