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央銀行作為證券發行主體,我們可以買到中央銀行股票嗎
未上市的,普通投資者買不了!
2. 中央銀行買賣證券的形式是什麼
中央銀行買賣證券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一次性買賣。當中央銀行認為需要增加或壓縮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時,就會一次性購買或出售某種證券,中央銀行直到購足或售足為止。另一種是附有回購協議的買賣。中央銀行即在購買時就定下協議,賣者必須在指定的日期按商定價格再購回所賣出的證券;反之.在出冉時,中央銀行就在指定的時間按商定價格收回那些出售的證券。
一、證券,是多種經濟權益憑證的統稱,也指專門的種類產品,是用來證明券票持有人享有的某種特定權益的法律憑證。證券主要包括資本證券、貨幣證券和商品證券等。狹義上的證券主要指的是證券市場中的證券產品,其中包括產權市場產品如股票,債權市場產品如債券,衍生市場產品如股票期貨、期權、利率期貨等。
二、證券實質上是具有財產屬性的民事權利,證券的特點在於把民事權利表現在證券上,使權利與證券相結合,權利體現為證券,即權利的證券化。它是權利人行使權利的方式和過程用證券形式表現出來的一種法律現象,是投資者投資財產符號化的一種社會現象,是社會信用發達的一種標志和結果。證券必須與某種特定的表現形式相聯系。在證券的發展過程中,最早表彰證券權利的基本方式是紙張,在專用的紙單上藉助文字或圖形來表示特定化的權利。
三、因此證券也被稱為「書據」、「書證」。但隨著經濟的飛速前進,尤其是電子技術和信息網路的發展,現代社會出現了證券的「無紙化」,證券投資者已幾乎不再擁有任何實物券形態的證券,其所持有的證券數量或者證券權利均相應地記載於投資者賬戶中。「證券有紙化」向「證券無紙化」的發展過程,揭示了現代證券概念與傳統證券概念的巨大差異。
四、證券的活力就在於證券的流通性。傳統的民事權利始終面臨轉讓上的諸多障礙,就民事財產權利而言,由於並不涉及人格及身份,其轉讓在性質上並無不可,但其轉讓是個復雜的民事行為。證券持有人的最終目的是獲得收益,這是證券持有人投資證券的直接動因。一方面,證券本身是一種財產性權利,反映了特定的財產權,證券持有人可通過行使該項財產權而獲得收益,如取得股息收入(股票)或者取得利息收入(債券);另一方面,證券持有人可以通過轉讓證券獲得收益,如二級市場上的低價買入、高價賣出,證券持有人可通過差價而獲得收益,尤其是投機收益。
3. 中央銀行證券買賣業務與貸款業務有何異同
相同之處:
1、效果相同:央行買進證券相當於增加貸款,而拋售證券相當於貸款回收。
2、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相同:買入證券會增加基礎貨幣量,拋售證券則會減少基礎貨幣量。
3、二者皆為調控貨幣供應量的工具。
不同之處:
中央銀行就是一行政管理機構,其在證券市場上買賣證券屬於公開市場業務,用來調節信用規模、貨幣供給量和利率以實現其金融控制和調節的活動;商業銀行則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可以發行證券,但是不可以經營證券,在我國金融機構實行的是分業經營。
拓展資料:
中央銀行(Central Bank)是國家中居主導地位的金融中心機構,是國家干預和調控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負責制定並執行國家貨幣信用政策,獨具貨幣發行權,實行金融監管。中國的中央銀行為中國人民銀行,簡稱央行。
中央銀行的主要業務有:貨幣發行、集中存款准備金、貸款、再貼現、證券、黃金占款和外匯占款、為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辦理資金的劃撥清算和資金轉移的業務等。
職能的變化:
(1)由一般貨幣發行向國家壟斷發行轉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對中央銀行的認識有所深化,從而強化了對它的控制。這大大加快了中央銀行的國有化進程,由此實現了中央銀行由一般的發行銀行向國家壟斷發行即真正的發行銀行轉化。
(2)由代理政府國庫款項收支向政府的銀行轉化。隨著中央銀行國有化進程的加快,中央銀行對國家負責,許多國家的銀行法規明確規定了中央銀行作為政府代理的身份,從而實現了中央銀行向政府銀行的轉化。
(3)由集中保管准備金向銀行的銀行轉化。進入20世紀中葉,中央銀行不與普通商業銀行爭利益,行使管理一般銀行的職能並成為金融體系的中心機構,這標志著它向銀行的銀行轉化。
(4)由貨幣政策的一般運用向綜合配套運用轉化。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離不開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總目標,在具體運用中大大加強並注重其綜合功能的發揮,即由過去的一般性運用向綜合配套運用轉化。
(5)各國中央銀行的金融合作加強。隨著各國商品經濟和國際貿易的發展,為保證各國國際收支平衡和經濟穩定,各國中央銀行為了共同抵禦風險,加強金融監管,彼此之間的合作越來越緊密 。
4. 中央銀行證券買賣業務的意義是什麼
中央銀行證券買賣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買賣有價證券的行為。
中央銀行這種證券買賣的行為並不是為了營利,它最重要的意義在於通過買賣投放或回籠基礎貨幣,影響金融體系的流動性,調節和控制貨幣供應量,實現體系內流動性總量適度、變化平穩、結構合理和貨幣市場利率基本穩定的目標。
證券買賣業務是中央銀行的主要資產業務之具有操作靈活、主動性強等優點,其重要性已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央銀行買賣證券是為了調節和控制貨幣供應量,實現貨幣政策目標,而不是為了贏利。
中央銀行買賣證券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一次性買賣。當中央銀行認為需要增加或壓縮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時,就會一次性購買或出售某種證券,中央銀行直到購足或售足為止。另一種是附有回購協議的買賣。中央銀行即在購買時就定下協議,賣者必須在指定的日期按商定價格再購回所賣出的證券;反之.在出冉時,中央銀行就在指定的時間按商定價格收回那些出售的證券。這種形式一般用於對商業銀行的准備金的臨時性調節。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賣的證券主要是政府債券、國庫券以及其他市場性非常高的有價證券。由於各國的國情不同,因此,各國法律規定中央銀行可以買賣的證券種類也不同。
1.美國公開市場的證券業務:由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直接領導,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具體操作。從眾多的證券交易機構中選擇幾十家初級交易商進行政府證券的買賣。操作方式主要有永久性儲備調節,即單向的購入或售出債券;臨時性儲備調節,即通過回購協議和等量售出——購入交易進行雙向操作。
2.中國人民銀行的證券買賣業務:1994年4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開始在上海銀行間外匯市場買賣外匯進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開始通過融資券的買賣試行公開市場業務;1996年4月9日,才正式啟動中央銀行國債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工具是國債、中央銀行融資券、政策金融債,交易主體是國債一級交易商,而不是個人和企業事業單位。
5. 中央銀行能發行證券嗎
首先債券屬於證券,是有價證券的一種。但是兩者不能劃等號
政府債券的發行主體是政府。它是指政府財政部門或其他代理機構為籌集資金,以政府名義發行的債券,主要包括國庫券和公債兩大類。一般國庫券是由財政部發行,用以彌補財政收支不平衡;公債是指為籌集建設資金而發行的一種債券。有時也將兩者統稱為公債。中央政府發行的稱中央政府債券(國家公債),地方政府發行的稱地方政府債券(地方公債)。
國庫券的發行主體是中央政府.因為發行國庫券的目的是籌集財政資金.主體是財政部,也就是中央政府.中央銀行只是代理國庫的金融管理機構.
6. 中央銀行的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簡答
中央銀行的資產項目包括:
1、貼現及放款:中央銀行作為最後貸款者對商業銀行提供資金融通,主要的方式包括再貼現和再貸款。還有財政部門的借款和在國外金融機構的資產。
2、各種證券:主要指中央銀行的證券買賣。中央銀行持有 的證券一般都是信用等級比較高的政府證券。中央銀行持有證券和從事公開市場業務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通過證券買賣對貨幣供應量進行調節。
3、黃金和外匯儲備:黃金和外匯儲備是穩定幣值的重要手段,也是國際間支付的重要儲備。中央銀行承擔為國家管理黃金和外匯儲備的責任,也是中央銀行的重要資金運用。
4、其他資產:主要包括待收款項和固定資產
•中央銀行的負債項目包括:
1、流通中貨幣:作為發行的銀行,發行貨幣是中央銀行的基本職能,也是中央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通過再貼現、再貸款、購買有價證券和收購黃金外匯投入市場,成為流通中貨幣,成為中央銀行對公眾的負債。
2、各項存款:包括政府和公共機構存款;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存款。作為國家的銀行,政府通常會賦予中央銀行代理國庫的職責,政府和公共機構存款由中央銀行辦理。作為銀行的銀行,中央銀行的金融機構存款包括了商業銀行繳存准備金和用於票據清算的活期存款。
3、其他負債:包括對國際金融機構的負債或中央銀行發行債券。
7. 中央銀行在證券市場上以什麼操作作為政策手段買賣政府證券
1.中央銀行以公開市場操作作為政策手段,通過買賣政府債券或金融債券,影響貨幣供應量或利率水平,進行宏觀調控。 考點 政府機構類投資者。
2.中央銀行的主要業務有:貨幣發行、集中存款准備金、貸款、再貼現、證券、黃金占款和外匯占款、為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辦理資金的劃撥清算和資金轉移的業務等。
拓展資料:
產生背景
(1)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 18世紀初,西方國家開始了工業革命,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商品經濟的迅速擴大,促使貨幣經營業越來越普遍,而且日益有利可圖,由此產生了對貨幣財富進行控制的慾望。中央銀行產生於17世紀後半期,形成於19世紀初葉,它產生的經濟背景如下:經濟發展
(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頻繁出現資本主義經濟自身的固有矛盾必然導致連續不斷的經濟危機。面對當時狀況,資產階級政府開始從貨幣制度上尋找原因,企圖通過發行銀行券來控制、避免和挽救頻繁的經濟危機。
(3)商業銀行的普遍設立,伴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銀行業也逐步興盛起來。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興起在推動歐洲大陸的貨幣兌換商轉變成商業銀行的同時也加速了新銀行的涌現。
(4)貨幣信用與經濟關系普遍化。資本主義產業革命促使生產力空前提高,生產力的提高又促使資本主義銀行信用業蓬勃發展。主要表現為一是銀行經營機構不斷增加;二是銀行業逐步走向聯合、集中和壟斷。
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經濟危機的頻繁發生,銀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既為中央銀行的產生奠定了經濟基礎,又為中央銀行的產生提供了客觀要求。
8. 中央銀行股票 中國
1.我國央行不發行股票,證券(包含股票基金債券)是證監會管理的,在上交所和深交所發行上市和交易。2.我國央行不直接持有股票,央行的功能是控制發行貨幣,債券(國債為主)3。國債發行主體是國家機構,有財政部,鐵道部等。4央行負責國債的管理。
9. 央行發行了股票嗎要是有的話在哪裡上市的啊
中國的央行是中國人民銀行,它是管理銀行的銀行。本質是行政機關,跟財政部、建設部的功能差不多,統管全國銀行。行政機關本身是不能發行股票的,因為不是企業。但是他們管理的企業是可以發行股票上市融資的。例如人民銀行管轄的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目前中國A股市場上有12家銀行上市。
10. 中央銀行可不可以發行股票
不可以,
發行股票的必須具有一下兩個條件:
1 是股份制有限責任公司
2 經證管機構認證後才可在指定的證交所發行。
首先,中央銀行是國家機構,負責發行貨幣,調控貨幣政策,而不是公司 ,其次,任何沒有經過認證的公司都不可以發行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