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海天味業股票代碼
海天味業股票代碼:603288。海天是國內專業的調味品生產企業,歷史悠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公布的"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之一,產品涵蓋了醬油、蚝油、醋、調味醬、雞精、味精、油類、小調味品等八大系列200多個規格和品種。1994年海天成功轉制,成全球大型的專業調味品生產和營銷企業。
自1990年代始,海天已連續多年保持醬油產銷量全國第一的紀錄,並且一直保持比較高的增長速度,是國內調味品行業名副其實的第一品牌。2005年10月28日,海天(高明)調味食品有限公司盛大落成,全部建成投產後調味品年產量將超過200萬噸,是全球最大的調味品綜合生產基地;是中國第一個現代高科技與傳統釀造工藝完美結合的典範,標志著中國調味業向集團化、產業化經營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② 曾比肩海天味業,如今淪為ST,昔日「醬油第一股」是怎麼涼的
說到「醬油第一股」,你大概率會首先想到海天味業。無論是從市值還是業績規模上看,海天憑借5000億市值+200億的年收入穩坐龍頭寶座,是A股「醬香 科技 」陣營的核心成員。
但要是從上市時間上看,2012年登陸A股的加加食品才是真正的「醬油第一股」。如今的加加身陷質押風波、業績原地踏步,還被戴上了ST的帽子。
同樣是做醬油,加加為什麼混得這么慘?這家ST企業又能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一、風光無限的醬油第一股
加加醬油的創始人是楊振,據說加加醬油的出現完全是個意外。上世紀90年代,市面上的大多數醬油的瓶口非常不好開,需要用利器捅破內蓋。楊振發現了醬油瓶蓋這個商機,自己發明了一種可以直接拉開內蓋、非常方便好開的瓶蓋,並申請了發明專利想賣給企業。
結果問了一圈,沒人願買楊老闆的小發明。 於是他乾脆從頭做起,自己研究醬油的做法,為了能用上自己的瓶蓋乾脆從頭建立了一個醬油廠…… 1997年加加醬油在湖南成立,憑借高端的定位與轟炸式的營銷很快走向了全國。
2003年,加加斥巨資4800萬元把廣告打上了央視,成功將品牌知名度打到了全國。接下來的幾年,加加繼續在央視投放廣告,在市場上穩居行業前三。 到2012年公司已經實現營業收入16.57億元,並在當年上市,比海天都早了兩年。
二、上市即巔峰
沒想到,2012年加加一上市就已經達到了巔峰狀態,此後公司的業績一直原地踏步,毫無長進。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海天,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12年以來海天的凈利潤增長率始終穩定在20%左右,而加加的增速不僅上躥下跳,還經常會出現負數。
在資本市場上,公司的市值也沒有像成長白馬股那樣穩步上升。 更慘的是,加加去年還因為違規擔保時間戴上了ST的帽子。
2020年6月11日,加加食品自爆公司存在違規擔保的情況。控股股東和卓越投資在沒有走賬的前提下對外擔保了4.66億元,占公司凈資產的19.9%。次日公司停牌,之後就被戴上了其他風險警示的帽子,到現在也沒摘下來……
三、致命的多元化
加加被ST充分說明了企業內部的管理是存在問題的,但這次擔保事件並非加加逐漸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而是企業內部問題累積多年後的一次體現。
要問加加為什麼會從當年無比風光的醬油第一股變成今天這樣,根本原因還是企業自己沒有走對「多元化」這條路。 過早進行多元化的惡果始終在限制加加的正常發展,主要體現在這兩個方面。
1.過早的品類多元化
在之前的文章中跟大家說過,現在大多數成功的大消費企業都有一個強有力的產品矩陣,這些矩陣大多呈現「一超多強」的格局。 以海天為例,公司的尖端產品就是海天醬油,每年的醬油銷售收入佔比達到60%。同時公司還有蚝油、醬類、醋等「多強」產品。
如果加加在做好醬油產品的同時,向其他品類擴張是沒任何問題的,但是這一步邁得太早了。從加加的收入構成上看,公司對於醬油業務並不專一,僅有一半的收入來自醬油。
要知道,海天的醬油業務收入佔比從70%降到60%用了10年,而加加的產品矩陣從2008年開始就長這樣了。 在主力醬油沒有在市場上站穩之前就區發展其他業務,導致加加現在面臨「一超」不夠超、「多強」也都不夠強的尷尬局面。 各個產品都沒能在細分市場中打出一片天地,也導致整個品牌的知名度在逐漸下降。
2.失敗的多元化並購
眼看自己搞多元化不成功,加加還想著靠收購來實現多元。結果,經歷了三次失敗的並購之後,耗費了公司大量的精力與成本。
①2015年加加向雲廚電商增資5000萬元,發展與主業毫不相關的鮮肉配送、日用品零售業務。結果這些業務並未盈利,兩年後加加不得不將公司白送給了別人。
②2017年加加收購辣妹子食品公司,想發展辣椒醬等調料業務。但經過半年的談判無法與對方達成一致,以失敗告終。
③2018年,賬上貨幣資金不到2億元的加加又要斥巨資48億元收購金槍魚釣公司,發展金槍魚業務,但因控制權等問題又沒有談攏……
幾番折騰下來,加加不僅沒收購到好公司,連自己的主業也越做越涼了。
四、最後
加加告訴我們,如果在主業未穩的狀態下就急於求成,反而會因小失大、本末倒置。守住主業是企業基業長青的根本,在此基礎上多元化發展是企業實現二次成長的重要途徑,就像海天,只要選對了路穩扎穩打,「打醬油」的生意也能比肩茅台~
③ 同花順軟體在哪裡輸入股票代碼查看個股啊要非常詳細的喔,因為本人是新手。
同花順軟體查看個股方法:
1.打開同花順軟體、登陸帳戶;
2.登陸後,在上面搜索欄中,直接輸入股票名稱的首字母,或股票代碼。
3.點擊後面的搜索就可以。
如:查看青島雙星:在搜索欄中輸入四個漢字的拼音的第一個字母:qdsx,或者其代碼000599,點搜索就可以。
④ 海天味業股票怎麼了
海天味業股價大跌超9%。
海天味業一夕之間從高處墜落,令人唏謹橡噓不已!全景復盤「雙標門」,還要從網紅辛吉飛說起,正是這位網紅在網上爆料海天醬油有致癌添加劑甲苯酸鈉,海天醬油才會成為眾矢之的!食品安全問題是原則性問題,是底線問題!食品安全大於天,這是大家的共識!調味品是我們每天一日三餐都會用到的,調味品出現問題,可以說是相當可怕的!
正是因為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海天醬油事件才會一再或晌襲發酵,最終海天醬油疑似「雙標」一事也被網友爆了出來!海天醬油可謂是百口莫辯,連發三次聲明都無法衫兄平息輿論,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消費者盛怒之下,海天醬油已經是避無可避,在此次食品安全事件當中,不只是海天醬油,整個調味品生產行業都遭受到了質疑!添加劑,防腐劑符合相關標准就可以了嗎?
甲苯酸鈉到底會不會致癌,達到多少微克就會致癌?這些是消費者非常想知道的,只可惜海天味業並未從這些角度給消費者解惑,也正是如此,消費者至今對於添加劑一事都耿耿於懷,擔憂不已!
⑤ 海天味業股票是多少多少錢一股
海天味業前兩天剛進行了路演,因為前段時間IPO才重啟,所以推遲了。股票代碼已經出來了,是603288,不過還沒有正式上市,這兩天完成詢價,繳款就能安排正式上市了,所以價錢要過幾天才知道。應該前景挺好的,畢竟是行業老大,網上好多新聞都說被看好呢,可惜木有錢,不然也想買點兒。
⑥ 十大食品龍頭股
十大食品龍頭股:
1、海天味業:食品製造業龍頭股。公司一直專注於調味品的生產和銷售。公司目前生產的調味品涵蓋了醬油、調味醬、蚝油、雞精雞粉、味精、調味汁等多個系列,其中醬油、調味醬、蚝油是目前公司最主要的產品。公司一貫將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放在經營工作的首位,連續多年獲得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頒發的中國食品工業質量效益卓越獎,並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評為食品安全信用等級A級企業。
2、貴州茅台:白酒龍頭,近5年國內沒有其他的白酒企業能撼動其地位。
3、雪天鹽業:根據《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食鹽行業屬於「製造業」中的食品製造業,小工業鹽、兩鹼用鹽屬於「製造業」中的「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
4、伊利股份:國內乳企第一品牌,旗下冰淇淋市場佔有率第一。
5、有友食品:根據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及《國民經濟分類》,公司屬於製造業中的食品製造業。
6、絕味食品:國內各地多家門店,鴨脖市場佔有率第一且營業額第一。
7、廣州酒家:2017年6月27日在上交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碼603043,成為廣東省上市飲食集團,主營業務包括餐飲服務和食品製作,目前擁有餐飲品牌「廣州酒家」「天極品」「西西地」「好有形」,食品品牌「利口福」「秋之風」,擁有15間廣州酒家餐飲店,2間西西地西式簡餐,1間「好有形」融合餐廳,1個大型食品加工基地以及160多家食品連鎖餅屋。
庄園牧場:根據證監會行業分類,屬於食品製造業。
8、良品鋪子:休閑食品行業龍
9、蔚藍生物:根據《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公司所處酶制劑、微生態行業為製造業之食品製造業,所處動物保健行業為製造業之醫葯製造業。
10、千禾味業:調味品,食品添加劑龍頭。
⑦ 宋清輝:海天味業不足兩月市值縮水近500億 該股價具有較大的泡沫
餐飲渠道受限或拖累2020年業績 海天味業不足兩月市值縮水近500億
財聯社(北京,記者 楊澤世)訊,曾因市值反超萬科A而風光一時的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603288.SH,以下簡稱「海天味業」),近期股價接連受挫,不僅跌回百元以內,市值也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蒸發掉近500億元。 對此,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向財聯社記者直言,「顯而易見,該公司股價具有較大的泡沫。」
高管頻繁減持,市值大幅縮水
「做醬油」的海天味業曾上演了市值「神話」。2019年8月29日,其市值突破3000億元大關,實現了對地產龍頭萬科A的反超,從而引發熱議。
近期,在股市波動加大的情況下,該公司股價下滑趨勢明顯。3月19日,海天味業報收93.4元/股,下跌3.71%,較今年1月21日112.7元/股的盤中高點,累計下跌17.13%;市值則降至2522億元,不到兩個月蒸發掉近500億元。
此外,該公司高管的頻繁減持引發監管層關注。3月4日,中國證監會廣東監管局對海天味業前監事陳伯旦陵林下發警示函,稱後者作為海天味業時任監事,將持有的公司股票賣出後不足六個月買入,構成短線交易,違反相關規定。
該公司在通報中稱,陳伯林因「家屬誤操作」,在減持公司股份套現1178.47萬元的同時,誤買入公司股票2000股,構成短線操作。
該事件的發生,也令海天味業董監高接連減持公司股票的舉動再次被聚焦。據媒體統計,2018年8月-2019年11月,該公司高管累計減持40次,共計套現1.6億元,其中,2019年套現1.32億元。
「高管減持一般出於幾方面原因考慮,有些是為法人治理結構的優化,有些是出於個人需求。」某投資機構投資總監連冠坤表示,「如果是比較多的高管減持已經達到需要披露的標准,則需謹慎,這對市場是個利空消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作高管短期或長期內不太看好公司發展,畢竟高管最了解自身公司。」
資料顯示,海天味業曾於2019年1月12日披露此前部分董事、監事減持股份結果稱,橋悄在減持計劃實施期間內,董事吳振興、陳軍陽、陳伯林通過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34.3577萬股、8.0868萬股和8.01萬股,減持總金額分別為2452.43萬元、586.09萬元和599.87萬元。同年11月,該公司稱有5位董事再度減持,累計減持總金額超過1億元。
不僅如此,機構減持同樣引發市場猜測。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基金持股數為2687.79萬股,相比2018年12月31日的5464.82萬股,同比下滑逾50%。
值得一提的是,同花順數據顯示,海天味業於3月17日現身滬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位居滬股通港資成交額第8位,買入1.37億,賣出4.49億,凈賣出3.12億,凈賣出額占該股當日總成交量的40.39%。
餐飲渠道受沖擊,單品增長空間受限
突如其來的疫情令餐飲行業損失巨大,從而也波及到以餐飲渠道為主的海天味業。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海天味業在2017年餐飲渠道占總收入的比例為60%。
東北證券研報也指出,目前調味品企業餐飲渠道的訂單普遍受到一個月左右的影響,中炬高新、海天味業等餐飲渠道佔比相對較高的企業,一季度目標達成率存在較大難度。光大證券更是預估,此次疫情減少調味品廠商的收入大致為235億元左右。
「海天味業餐飲渠道占整體份額較大,疫情在短期內會對其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也將間接影響其2020年業績。」宋清輝稱。
「短期影響產生波動,是正常的;長期來看影響則不會很大。海天味業是領域內頭部企業,有足夠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快速調整好自己的節奏,或許可以跑的更快。」連冠坤表示。
也有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海天味業近幾年模消戚的穩定增長得益於餐飲行業的發展,疫情帶來家庭消費的增長可以抵消部分餐飲消費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比較有限,該公司未來的業績增速可能會放緩,且其單品的增長空間受限。
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海天味業分別實現營收124.59億元、145.84億元和170.3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31%、17.06%和16.80%;凈利潤分別為28.43億元、35.31億元和43.6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29%、24.21%和23.60%。
具體來看,該公司主要產品在2018年的表現,醬油、蚝油分別同比增長15.85%和26.02%;調味醬品類僅同比增長2.55%,較2017年12.45%的增速有明顯放緩。海天味業曾表示,通過產品結構規格的優化,將加大力度對醬類市場渠道進行調整。
業內人士指出,占其6成營收的醬油品類雖仍有雙位數增長,而近兩年庫存的明顯增加也在傳遞出一種危機。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海天味業醬油產品庫存分別為4.45萬噸、6.88萬噸和10.65萬噸;2018年其醬油生產191.57萬噸,同比增長15.37%,銷售量為187.80萬噸,同比增長14.78%,未能消化全部生產量,庫存量同比增長54.80%。
而前瞻數據院2019年1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2018年醬油產量增長速度為23.9%、4.4%、8.1%、-5.5%和4%,產量一直保持在1000萬噸左右。
「海天味業在醬油和調味品市場的增長空間有限,除非引入新的第三方服務或者開發其他渠道,否則很難再有大作為。」連冠坤指出,醬油和調味品市場的技術迭代較為緩慢,很難出現顛覆性事件,也不太可能出現一個突破性的技術使產品品質更上一層樓。原標題:餐飲渠道受限或拖累2020年業績 海天味業不足兩月市值縮水近500億
⑧ 海天味業股票代碼
海天味業股票代碼為[603288],海天味業更多數據可下載廣發證券理財軟體易淘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