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a股上市晶元龍頭股票
擴展閱讀
設計總院股票歷史股價 2023-08-31 22:08:17
股票開通otc有風險嗎 2023-08-31 22:03:12
短線買股票一天最好時間 2023-08-31 22:02:59

a股上市晶元龍頭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2-21 03:53:20

1. 晶元股票有哪些

1、士蘭微(600198):晶元概念龍頭股。公司擁有多項核心專利技術,並參與承建無線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新一代移動通信無線網路與晶元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2、ST大唐(600460):晶元概念龍頭股。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全面掌握上述核心技術的晶元廠家。
3、ST丹邦(002618):晶元概念龍頭股。公司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從柔性材料到柔性封裝基板到晶元封裝組件等產業鏈的核心技術,為客戶提供設計、製造、服務的完整柔性互聯及封裝解決方案。
拓展資料:
國產晶元龍頭股
A股半導體晶元相關的股票很多,能算得上龍頭的大部分都是市值比較高、發展比較好的企業。國產半導體晶元龍頭企業股票有比亞迪、中芯國際、韋爾股份、國電南瑞、卓勝微、TCL科技、三安光電、北方華創、中環股份、聞泰科技、長電科技、盛邦股份等,這些都能算得上是龍頭股票,具體的詳情看下面。
1、比亞迪(002594),目前市值4948億,比亞迪半導體主要業務覆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C,智能感測器及光電半導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擁有包含晶元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和下游應用在內的一體化經營全產業鏈。
2、中芯國際(688981),目前市值4292億,公司是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而集成電路是指採用一定的工藝將數以億計的晶體管、三極體、二極體等半導體器件與電阻、電容、電感等基礎電子元件連接並集成在小塊基板上然後封裝在一個管殼內成為具備復雜電路功能的一種微型電子器件或部件。封裝後的集成電路通常稱為晶元。
3、韋爾股份 (603501),目前市值2474億,公司主營業務為半導體分立器件和電源管理IC等半導體產品的研發設計以及被動件(包括電阻、電容、電感等)、結構器件、分立器件和IC等半導體產品的分銷業務。
4、卓勝微(300782),目前市值1362億,公司主營業務為射頻前端晶元的研究開發與銷售主要向市場提供射頻開關射頻低雜訊放大器等射頻前端晶元產品並提供IP授權,應用於智能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
5、TCL科技(000100),2020年半年報顯示公司收購天津中環電信息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其主要資產為「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權「中環半導體」核心業務為半導體矽片材料和光伏材料及組件。

2. 科創板迎來AI晶元龍頭股「拓荒者」寒武紀搶跑千億藍海市場

7月20日,AI晶元明星企業寒武紀正式登陸科創板。發行價64.39元/股。至此,創立4年、68天過會的「AI晶元獨角獸」與投資者們在二級市場初次會面,A股市場迎來了AI晶元龍頭股。

寒武紀早已聲名在外:處在人工智慧這一「風口」,卻甚少在公眾面前主動展示自己,被視作低調的「實幹家」,但由於產品過硬,行業地位頗高,談及AI晶元必然要提及寒武紀,正如其名字是地質紀元上的開創意味,寒武紀是國內AI晶元的拓荒者。

於資本市場而言,寒武紀上市意味著科創板注冊制對於「優秀企業」的評判標准走向多元化,意味著創新物種開始在國內資本市場生根發芽。於寒武紀而言,上市不是目的,而是走向公眾的手段,有益於遠大目標的實現,從而吸引更多人才的加盟——毫無疑問,創新型企業走向星辰大海最重要的資本之一就是人才。

「我們有遠大的志向,但長跑才剛剛開始。」三年營收50倍增長,手握40億元現金,處於「新基建」機會窗口,正如其創始人陳天石所言,寒武紀站在遠大征程的起點,而未來是一片藍海。

投資者等來科創板AI晶元龍頭股

2016年3月,陳天石創辦寒武紀,2020年3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受理寒武紀的科創板上市申請。四年時間,硬 科技 明星企業通過注冊制走向公眾投資者。

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寒武紀底蘊深厚,技術與產品性能高居全球領先水平。券商研報介紹,寒武紀是目前國際上少數幾家全面系統掌握了智能晶元及其基礎系統軟體研發和產品化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公司憑借領先的核心技術,較早實現了多項技術的產品化,專門設計的通用型智能晶元架構已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寒武紀正處於快速發展期。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其營業收入分別為784.33萬元、1.17億元和4.44億元,2018年度和2019年度較前年增幅分別為1392.05%及279.35%,將2019年的營收與2017年作對比,寒武紀在3年間實現了55.6倍的營收增長。

招股書顯示,寒武紀此次公開發行4010萬股,占公司發行後總股本的10.02%,規模並不大。寒武紀募資了25.8億元,主要來自保薦機構跟投子公司和其他戰略投資者,後者包括聯想(北京)有限公司、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和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均為與寒武紀具有戰略合作關系或長期合作願景的大型企業及其下屬企業。

相較於中芯國際等 歷史 較長的晶元企業,寒武紀的成功上市開創了硬 科技 獨角獸企業在注冊制下成功上市的先河,攪動了一池春水。

長期以來,A股市場有著嚴格且固定的審核標准,這使得一些獨具創新型的 科技 企業無法登陸A股市場,轉求納斯達克等更加「寬容」的市場環境。而一些A股上市公司,盡管上市時盈利能力達標,但不乏上市後業績「變臉」,且後續發展乏力的例證,這並非投資者願意看到的場景。

璞玉並不以當下的盈利能力作為唯一標准,如何留住可能偉大的企業?設立科創板實行注冊製成為眾望所歸的轉折點。寒武紀雖然尚未盈利,但其主要產品性能在與國內外主要競爭對手ARM、英偉達、英特爾以及華為海思的對比中不分上下,部分指標甚至領先對手,展示出了強大的發展潛力。

長跑型選手「放長線釣大魚」

寒武紀本次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新一代雲端訓練晶元及系統項目、新一代雲端推理晶元及系統項目、新一代邊緣端人工智慧晶元及系統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自成立以來,寒武紀快速實現了技術的產業化輸出,先後推出了用於終端場景的寒武紀1A、寒武紀1H、寒武紀1M系列晶元、基於思元100和思元270晶元的雲端智能加速卡系列產品以及基於思元220晶元的邊緣智能加速卡。

2017年寒武紀將1A處理器IP授權華為海思使用,搭載在華為Mate10手機上,是全球首款AI手機晶元。思元系列產品也已應用於浪潮、聯想等多家伺服器廠商的產品中,思元270晶元獲得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領先 科技 成果獎。截至2020年2月29日,寒武紀已獲授權的境內外專利有65項,PCT專利申請120項。

在人工智慧晶元設計初創企業中,寒武紀是少數已實現產品成功流片且規模化應用的公司之一,這亦是其大手筆投入研發的成果。招股書顯示,寒武紀2017至2019年研發支出分別為0.3億元、2.4億元、5.43億元,研發投入營收佔比連續3年超過了100%,處於行業的較高水平。目前,寒武紀共有研發人員680名,占總員工的79.25%,碩士及以上的人員佔比超過60%。

對於晶元企業而言,如寒武紀一般巨額的研發投入並不罕見——不論是設計還是流片,晶元企業都需要大量資金,「燒錢」是晶元企業的共同屬性。按照普遍的流程,晶元研發不僅耗資巨大,耗時也較長,研究成品還需「Design in」,得到客戶的響應與支持,磨合後方可進入大規模出貨的營收創造階段。

硬 科技 企業與互聯網企業有著本質的不同,這首先體現在回收研發成本的周期上,不過更需要看到得是,晶元企業一旦研發成功,護城河便是難以輕易被超越的,因此回報也將如研發投入一樣,是巨量且長期的。

研發投入換取的「效率」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陳天石曾表示:「晶元這個賽道,比的就是出產品的速度,以及產品好不好用。」寒武紀進入賽道比較早,幸運地佔了先機,產品又得到了客戶的認可,在研發效率上已經經過市場的驗證,成立四年,寒武紀每年都會推出和迭代新產品,相較於其他國外晶元設計公司與A股上市晶元設計公司以平均約每1-3年的迭代周期,寒武紀的研發能力表現突出。而相較於科創板企業的平均毛利率53.49%,寒武紀的綜合毛利率也高過平均值。

不過,通往偉大晶元公司的賽程很長,更加需要長跑型選手,投資者也需要建立「放長線釣大魚」的投資心態。寒武紀在招股書中坦言虧損還將持續一段時間,這也是晶元企業的正常生長進程,尤其AI晶元是人工智慧產業的引擎,也是技術要求和附加值最高的環節,為了在以後「釣到更大的魚」,寒武紀必須持續研發、快速迭代,而耐心的投資者將享受到最大的利益。

AI晶元領跑者「橫著長」的生態路徑

當部分初創企業靠著一顆晶元艱難維生時,寒武紀已經做出了一把晶元,這是「領跑者」的優勢積累。

寒武紀的業務大致分為四部分:智能計算集群、AI推理晶元、IP授權、AI訓練晶元。其中前三部分業務在2019年分別產生2.96億元、7888萬元和6877萬元收入,毛利率分別為58.23%、78.23%、99.77%。第四部分業務AI訓練晶元是技術的制高點,產品於2020年推出,預計2021年產生收入。

與華為的合作是寒武紀聲名鵲起的因素之一,這證實了寒武紀的產品可靠性,而華為選擇自研道路,也同時證明了AI晶元這一賽道的重要性。

研報顯示,2020年僅智能手機、AR/ VR、無人機等在內的消費電子市場AI智能晶元需求量預計就達到26.11億美元,而智能駕駛有望帶來更廣闊的市場需求。IDC預測,雲端推理和訓練對應的智能晶元市場,預計將從2017年的26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136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39.22%。ABI Research預計,邊緣智能晶元市場規模將從2019年的26億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76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23.93%。

對於寒武紀而言,與華為的友好競爭有益於長期發展。目前,寒武紀已不存在向單個客戶銷售比例超過公司銷售總額50%的情況。而從寒武紀的收入結構變化可見,其2017-2018年99%的收入來自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2019年新增雲端智能晶元及加速卡、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業務收入,業務走向多元化。

寒武紀定位於中立、獨立的晶元企業,走的是生態型發展路線,而今,經過四年發展,寒武紀「雲邊端」三條產品線已經完備,接下來仍將不斷迭代升級,未來,如英偉達等企業一樣,寒武紀將構建出獨有的生態,並延伸至交通、教育、醫療等多個細分領域。

「雲邊端一體的作用就是讓開發者省力省心,讓我們自己也省力省心。雲邊端一體意味著,部署在不同場景的晶元在硬體層具有統一的指令集和架構,在軟體層具備統一的應用開發環境。這能減少公司和開發者研發不同種類晶元時的成本,是我們生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陳天石介紹寒武紀的業務架構時表示。

人工智慧時代,新的巨頭正在成長,毋庸置疑,寒武紀是種子選手。超過40億元現金儲備以及25億元募集資金加持,寒武紀無疑是AI計算晶元初創企業中資金實力較雄厚之一,這是其鞏固優勢的基礎。面對征途,寒武紀手握成熟且性能領先的產品,以及生態的雛形,藍海就在前方,只待乘風破浪。 文/慧瑾

每日經濟新聞

3. 半導體GPU晶元龍頭股,自主可控的GPU晶元企業,業績穩增長

A股上市公司GPU晶元龍頭股景嘉微整體保持中期波段震盪格局,沒有教好的長期持續性,周期性結構較為明顯,據大數據統計,主力籌碼約為57%,主力控盤比率約為50%, 趨勢研判及多空研判方面可以參考13日EXPMA及35日EXPMA,13日EXPMA作為中短期多空參考,35日EXPMA作為中期多空參考。

4. 半導體晶元稀缺龍頭股,國產替代已見成效,業績營收穩定增長

半導體晶元材料是半導體產業鏈中細分最廣,半導體晶元材料主要分為圓晶製造材料和封裝材料,具體而言, 晶圓製造材料包括光刻膠,光刻膠試劑,矽片,SOI,掩模,電子氣體,工藝化學品,靶材,CMP材料(拋光液和拋光墊)和其他材料,封裝材料包括引線框,包裝基板,陶瓷基板,鍵合線,封裝材料,晶元鍵合材料和其他封裝材料 ,每種材料都包含數十種甚至數百種特定產品。

安集 科技 的主要業務是關鍵半導體晶元材料的研發生產,目前的產品包括不同系列的 半導體晶元化學機械拋光液和光刻膠去除劑 ,主要用於半導體晶元製造和高級半導體晶元封裝領域, 公司成功地打破了國外製造商在半導體晶元領域對化學機械拋光液的壟斷,實現了國產替代 ,並使中國企業在該領域具有獨立的供應能力,公司的10-7nm技術節點產品正在開發中。

化學機械拋光(CMP) 是在半導體晶元製造過程中使晶片表面平坦化的關鍵過程,與傳統的純機械或純化學拋光方法不同,CMP工藝將表面化學和機械拋光相結合,以微米/納米級去除晶片表面上的不同材料,從而達到晶片表面的高度,用以保證平坦化效果使下一個光刻工藝得以進行。 CMP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在納米研磨劑的機械研磨作用和納米研磨劑的機械研磨作用之間的高度有機結合的情況下,拋光的晶片在一定壓力下並在存在拋光液的情況下相對於拋光墊移動,在各種化學試劑的化學作用下,使拋光後的晶片表面滿足高平整度,低表面粗糙度和低缺陷的要求。根據不同工藝和技術節點的要求,每個晶片在生產過程中將經歷數個甚至數十個CMP拋光工藝步驟。

光刻膠去除劑 是一種高端的濕化學葯品,用於在光刻工藝中去除光刻膠殘留物,在晶圓光刻工藝結束時,必須使用光刻膠去除劑才能完全去除殘留的光刻膠,然後再進入下一個工藝。對於這種工藝,目前只有少數國內供應商具有供應能力,公司的光刻膠去除劑可根據不同的應用領域分為三個主要系列,包括:集成電路製造系列,晶圓級封裝系列和LED / OLED系列。

安集 科技 目前的客戶主要是中國領先的集成電路製造商,先進的封裝製造商和LED / OLED製造商,包括中芯國際,長江存儲/武漢新芯,華虹集團,華潤微電子,士蘭微,長電 科技 、華天 科技 、通富微電、晶方 科技 、三安光電、和輝光電和中國台灣的台積電、聯電、升陽 半導體、日月光、矽片等; 按份額比例佔比前五的客戶分別為中芯國際(約60%)、台積電(約8%)、長江存儲(約7%)、華潤微電子(約4%)和華虹半導體(約4%)。

長期以來,全球化學機械拋光液市場主要由美國和日本公司壟斷,包括CabotMicroelectronics,美國Versum和日本Fujimi。作為一家國內公司, 安集 科技 成功打破了國外壟斷,並搶佔了一定的市場份額,目前半導體晶元拋光液產品約佔全球市場份額的2.5%,盡管與全球巨頭的差距仍然很大,但已逐漸開始實現國內替代並建立國際聲譽 ;公司布局的另一個產品領域光刻膠去除劑,目前國內同樣也主要依賴於進口,除美國的Versum和Entegris外, 光刻膠去除劑的細分主要公司還包括安集科 科技 和上海新陽。

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09億元,同比增長50.39%;凈利潤1.14億元,同比增長145.49%;第三季度收入為1.17億,同比增長53.50%。

A股上市公司半導體晶元材料龍頭股安集 科技 目前處於震盪走勢,據大數據統計主力籌碼約為23.5%,主力控盤比率約為27.9%,主力籌碼及控盤比率略顯不足; 個股趨勢股性可以參考5日均線與60日均線組合,當5日均線與60日均線處於多頭排列且方向均為向上時,以5日均線作為多空參考。

5. 晶元概念股票龍頭股有哪些 晶元上市公司

1、中穎電子:在家電主控晶元、鋰電管理晶元和AMOLED顯屏驅動晶元方面技術積累深厚:AMOLED顯示驅動晶元是國內唯一取得了量產的供應商;家電類晶元產品是國內許多一線品牌大廠的主要供應商。

2、上海貝嶺:主營集成電路晶元的設計和產品應用開發。

3、東軟載波:國內領先的多種通信晶元製造商和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擁有窄帶載波、寬頻載波和無線晶元技術及相關產品的企業。

公司打造「晶元、軟體、終端、系統、信息服務」全產業鏈布局,在集成電路設計、智能電網、能源管理、智能家居、信息安全等領域已形成完整的產品線。

4、士蘭微:國內最大的集成電路IDM廠商,在功率器件、模擬電路、感測器等領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入股安路科技,快速切入高端晶元市場。

5、曉程科技:主要致力於電力線載波晶元等系列集成電路產品的設計、開發,並銷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集成電路與電能表等產品,為用戶提供相關技術服務和完整的解決方案。

6. 量子晶元概念股龍頭 相關量子概念股一覽

提到晶元,現在一般都是硅基電子晶元,而隨著量子領域的發展和國內「九章」量子計算機的問世讓人們開始關注起來量子晶元,量子晶元概念股也比較受爭議,下面為大家簡單整理幾只相關股票。

國盾量子(688027):是中國商業化量子信息技術(QIT)的先驅和領導者,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基於QIT的ICT安全產品和服務的製造商和供應商之一。基於量子科技的持續創新和開放合作,公司致力於在電信基礎設施、企業網路、雲計算以及大數據技術和服務領域提供具有競爭力的量子安全解決方案 QIT 組合。

光迅科技(002281):光迅是國內產品線最齊全以及A股市場稀缺的具有光晶元設計、生產能力的龍頭光器件廠商。據統計,公司的銷售額占國內光通信用光電子器件市場15%的份額。與國盾量子合作成立量子晶元光晶元公司,占股45%。

中國長城(000066):中國長城量子實驗室是中國長城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湖南知名高校共建的量子實驗室,主要開展基於光量子和拓撲超導量子計算的基礎科研,量子軟體及控制系統研究,以及量子晶元加工制備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三力士(002224):基金重點聚焦投資量子通信干線網路建設,衛星新興業務應用,量子器件製造,量子計算等領域,促進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並帶動公司量子產業的轉型發展。

凱樂科技(600260 )。公司主要從事專網通信產品、通信光纖、光纜、通信硅管、量子保密通信等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公司量子通信業務方面主要從事量子通信技術在數據鏈產品,及專網通信產品的產業化應用。

目前來看量子晶元發展沒那麼簡單和快速,相關概念股受量子晶元概念影響不大,如果投資者要考慮投資相關概念股票,那麼就要做好長期投入的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