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商業銀行增加資本的具體案例,比如哪年什麼銀行通過發行新股等增加了多少資本
商業銀行如何增加資本金;本案例目的在於說明資產增長模型的應用,研究我國銀;外源資本是商業銀行資本金的重要渠道,對於提高銀行;但是隨著銀行資產規模的擴張,資本充足率會不斷降低;一、案情;某銀行年末加權風險資產30440億元,資本凈額2;1.提高股本收益率;為保持銀行股票價格的穩定,銀行在報告年度不發行;新股,資本增長全部靠內源資本解決,如果上年30%;計算過程商業銀行如何增加資本金
本案例目的在於說明資產增長模型的應用,研究我國銀行資本金來源渠道,強調銀行增加內源資本對提高資本充足率、增強銀行競爭能力的重要性。
外源資本是商業銀行資本金的重要渠道,對於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銀行資產規模的擴張,資本充足率會不斷降低。隨著國有商業銀行資產規模的不斷擴張,資本充足率的降低將是不可避免的。外源資本是銀行補充資本的最優來源嗎?從下面的案例可以看出,銀行資本來源渠道很多,其中內源資本尤為重要,不可忽視。
一、案情
某銀行年末加權風險資產30 440億元,資本凈額 2 283億元,資本充足率為7.5%,管理當局要求在報告期未必須將資本充足率提高到8%,否則將暫停該行銀行業務市場准人。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研究後提出以下幾個方案:
1.提高股本收益率。
為保持銀行股票價格的穩定,銀行在報告年度不發行
新股,資本增長全部靠內源資本解決,如果上年30%的紅利分配比率不變,銀行應當賺取多大的資本收益率,才能支持資本增長的要求。
計算過程如下:
報告年度資本增長11.415億元(即2 283*0.5%=11.415),根據資產增長模型:
資本增長額=期初資本額*資本收益率*留存收益比率
內源資本增長率=資本收益率*留存收益率 =資本收益率*(1—紅利分配比率)
5%=X*(1—30%)
X=5%÷70%=0.071428 結果表明,報告年度股本收益率要增長7.1428%,該銀行資本充足率才能達到監管當局的要求。
2.縮減加權風險資產規模。
如果報告年度股本收益率不能達到預測的增長率,銀行還可以通過縮減資產規模的途徑提高資本充足率。很顯然,加權風險資產應控制為:
8%=2 286/X
X=2 286÷8%=28 575(億元)
也就是說,加權資產減少1 865(30440-28575)億元,才能達到法律要求的資本充足率指標。顯然此方案不可取,因為風險資產的減少往往會導致銀行資產收益率的降低,銀行正常的財務指標將難以實現。
3.提高資產收益率。
在紅利分配保持上年度增長水平的條件下,如果不減少加權風險資產規模,必須提高資產收益率,保證內源資本的增長需要。若本年度資產收益率達到多少才能滿足資本充足率要求。根據資產增長模型:
ROA=(E1/A1)* G l /{(1+G)*(1-D)}
因加權資產規模不變,無法知道資產增長率,根據資產增長模型的假設,用資本增長率來計算Gl。
Gl=(8%*加權風險資產-7.5%*加權風險資產)/7.5%*加權風險資產=6.67%
ROA=(E1/A1)* G l /{(1+G)*(1-D)}
=8%*6.67%/(1+6.67%)*(1-30%) =0.715%
其中Gl為持續增長率,ROA為資產收益率,E1/A1
為資本充足率,D為紅利分配比率。
4.降低紅利分配比率。
如果銀行資產收益率只能達到0.70%,必須降低紅利分配比率到多少才能滿足資本充足率要求。
根據資產增長模型:D=1—[Gl*E1/A1]/ROA*(1+ Gl)=28.5379474%=28.53%
在資產收益率為0.70%的情況下,紅利分配比率減低到 28.53%,才能滿足資本充足率的要求。
二、思考題 1.銀行董事會預測報告年度資產增長率為11.73%,資產收益率為0.99%,紅利支付比率為30%,並認為降低紅利分配比率會引起銀行股票價格下跌,銀行能否達到8%的資本充足率?請提出你的設計方案。
2.你認為上述方案中哪一種方案對銀行最優? 3.對已上市銀行來說,在股票市場發行新股增加資本金還需要內源資本嗎?為什麼?
三、案例分析
1.銀行董事會預測報告年度資產增長率為11.73%、資產收益率為0.99%、紅利支付比率為30%,並認為降低紅利分配比率會引起銀行股票價格下跌,銀行要達到8%的資本充足率,方案只有一個,就是增加外源資本。可以發行普通股、優先股和可轉換債券,也可以通過銀行固定資產售後回租,減少固定資產增加資本金。
2.外源資本並非增加資本金的惟一途徑。銀行資本金的增加,主要來源應當是內源資本。其優點在於,可以降低資本成本,原有股東的股權又不會被稀釋,可以保持股票價格的相對穩定,有利於銀行經營。 3.我國從2004年起,銀監會規定對上市銀行資本充足率實行按季考核,上市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必須在所有時點上滿足8%的最低要求,一經發現達不到監管要求,將暫停該行機構業務市場准人。銀行為滿足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往往更多採取在資本市場籌集外源資本這種簡便易行的方案,但是其副作用不容忽視。如2003年1月,浦東發展銀行增發3億A股,募集資金25.35億元;2月,民生銀行發行40億元可轉債;8月,華夏銀行首發新股融資56億元;10月,招商銀行在巨額融資僅一年後,其發行不超過100億元可轉債議案又獲股東大會審議通過。11月,浦東發展銀行發行期限為5年的60億元可轉債,結
果證交所銀行股票價格大幅度下跌。銀行之所以大量發行可轉債,主要是迫於資產規模的擴張超過了資本金的增長導致資本充足率降低的困境。對於國有商業銀行而言,同樣要特別重視內源資本的作用,在國內外銀行激烈競爭的經營環境中,商業銀行必須深人研究資產增長的.限制條件,正確處理資產增長、收益增長、紅利分配與資本金增長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穩健經營、降低風險。
Ⅱ 請分析公司發行股票上市的利弊得失
發行股票上市的利弊得失具體如下:
一、股票上市的優勢:
1、股票上市最明顯的優點就在於能夠通過上市獲得大量的資金。通過公開發售股票(股權),公司能募集到可用於多種目的的資金,包括增長和擴張、清償債務、市場營銷、研究和發展、公司並購。公司還可以通過發行債券、股權再融資或定向增發(PIPE)再次從公開市場募集到更多資金。
2、上市可以幫助公司獲得聲望和國際信任度,伴隨公司上市的宣傳效應對於其產品和服務的營銷非常有效。而且,受到更多的關注常常會促進新的商業或戰略聯盟的形成,吸引潛在的合夥人和合並對象。
3、上市會立刻給股東帶來流動性,從而提高了公司的價值。對於上市公司的財務透明和公司治理的要求也有助於提高其估值。
4、上市為公司的股票創造了一個流動性遠好於私人企業股權的公開市場。投資者、機構、建立者和所有者的股權都獲得了流動性,股權的買賣變得更加方便。
5、上市公司可以使用股票和股票期權來吸引並留住有才乾的員工。股票持有權提高員工的忠誠度並阻止員工離開公司而成為競爭者。
二、股票上市的弊端:
1、上市需要披露公司運營和政策中的專有信息。公司的財務信息可以從公開途徑獲取,有可能給競爭者帶來知己知彼的戰略優勢。因此,必須建立確保公司專有信息保密性的相關機制。
2、失去保密性、公司的上市過程包含了對公司和業務歷史的大量的「盡職調查」。這需要對公司的所有商業交易進行徹底的分析,包括私人契約和承諾,以及諸如營業執照、許可和稅務等的規章事務。
3、上市公司必須不斷的向所在交易所和各種監管部門提交報告。在美國,上市公司不僅要向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報告,而且還要遵守證券法的相關條款以及全美證券交易者協會的交易指南。
4、盈利壓力和失去控制權的風險上市公司的股東有權參與管理層的選舉,在特定情況下甚至可以取代公司的建立者。即使不出現這種情況,上市公司也會受制於董事會的監督,而董事會出於股東的利益可能會改變建立者的原定戰略方向或否決其決定。
5、公司高管、其管理層以及相關群體都對上市過程及公告文件中的誤導性陳述或遺漏負有責任。而且,管理層可能還會由於違反受信責任、自我交易等罪名遭到股東的法律訴訟,無論這些罪名是否成立。
(2)成功發行股票的案例分析擴展閱讀:
股票上市須遵守的原則:
1、公開性
公開性原則是股票上市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它要求股票必須公開發行,而且上市公司需連續的、及時地公開公司的財務報表、經營狀況及其他相關的資料與信息,使投資者能夠獲得足夠的信息進行分析和選擇,以維護投資者的利益。
2、公正性
參與證券交易活動的每一個人、每一個機構或部門,均需站在公正、客觀的立場上反映情況,不得有隱瞞、欺詐或弄虛作假等致他人於誤境的行為。
3、公平性
指股票上市交易中的各方,包括各證券商、經紀人和投資者,在買賣交易活動中的條件和機會應該是均等的。
4、自願性
指在股票交易的各種形式中,必須以自願為前提,不能硬性攤派、橫加阻攔,也不能附加任何條件。
Ⅲ 股票籌資方式的案例分析
個案評析:
出租汽車行業的特點是投資周期短、現金流量大、資金回收快、收益穩定。因此競爭也是異常激烈的,在眾多的競爭對手中,如何體現自己的優勢所在呢?浦東強生不僅僅局限於一般性的生產經營,將企業經營的手段提高到產權組織、經營的高度。通過資產重組,迅速擴大規模,取得了關鍵性的競爭優勢。因為規模比較大的企業,相對而言具有非常顯著的優勢。
從成本的角度來講:計程車企業隨著營運車輛的增多,其車輛包租率將會提高,管理費用的比重下降,保險、修理等費用也會因處理量大而較低廉。
從提高服務質量的角度來講:規模大的公司通過雄厚的實力保障了其強大的經營管理能力。比如在保持良好的車容車貌;執行標准服務;公開承諾,接受社會監督等方面,規模大的企業均起到示範帶頭作用,樹立起了自己的品牌。
從提高經營水平的角度來講:象浦東強生這樣的大企業在投資加強無線調度能力,使用IC卡繳費,與銀行聯網,駕駛員通過銀行向公司交納營業款等方面也是遙遙領先,不僅走在國內同行業的前面,而且正在向國際標准靠攏。
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講:以上海市為例,由於計程車行業企業過多過濫,既浪費資源,增加道路壓力,又不利於推動城市交通發展。上海市政府已通過了一系列措施,將重點扶持10家2000輛以上的大型出租汽車企業。規模大的企業,由於對整個行業、市場舉足輕重,易得政策之優惠、便利。
目前,上海市有三家出租汽車公司上市,分別是大眾出租、浦東大眾和浦東強生,分別擁有車輛1800輛、450輛和2100輛 。浦東強生通過用利用配股資金收購母公司資產的方式,大大節約了運營成本,使得營業成本遠遠低於大眾出租和浦東大眾。
當然,長期置於集團母公司的庇護之下,也可能會使企業缺乏積極進取的開拓精神和自主投資的決策能力。從浦東強生近年來資產負債率明顯低於大眾出租和浦東大眾這一事實就可以看出浦東強生的經營穩健有餘而開拓不足。但總的權衡利弊得失,浦東強生的資產重組方案稱得上是相當成功的。
附表:
大眾出租 浦東大眾 浦東強生
車輛數 1800 450 2100
營運成本 71.99% 69.68% 56.28%
資產負債率 26.85% 32.25% 11.60%
Ⅳ 經濟法案例分析題,速求答案。 要詳細解答。
第三個問題
6月2日生效
建華應承擔還款責任
在金城無償還能力是由建華一公司承擔,因為連帶保證人是必須承擔還款怎人,但是建華有權向金城繼續索要欠款,在合同中應該有體現
Ⅳ 請問有沒有這樣的上市公司融資案例:發行債券與發行股票同時進行。謝謝!
債券融資和股票融資是企業直接融資的兩種方式,在國際成熟的資本市場上,債券融資往往更受企業的青睞,企業的債券融資額通常是股權融資的3~10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企業債券融資同股票融資相比,在財務上具有許多優勢。
1.債券融資的稅盾作用。債券的稅盾作用來自於債務利息和股利的支出順序不同,世界各國稅法基本上都准予利息支出在稅前列支,而股息則在稅後支付。這對企業而言相當於債券籌資成本中的相當一部分是由國家負擔的,因而負債經營能為企業帶來稅收節約價值。我國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3%,也就意味著企業舉債成本中有將近1/3是由國家承擔,因此,企業舉債可以合理地避稅,從而使企業的每股稅後利潤增加。
2.債券融資的財務杠桿作用。所謂財務杠桿是指企業負債對經營成果具有放大作用。股票融資可以增加企業的資本金和抗風險能力,但股票融資同時也使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增加,其結果是通過股票發行籌集資金所產生的收益或虧損會被全體股東所均攤。
債券融資則不然,企業發行債券除了按事先確定的票面利率支付利息外(衍生品種除外),其餘的經營成果將為原來的股東所分享。如果納稅付息前利潤率高於利率,負債經營就可以增加稅後利潤,從而形成財富從債權人到股東之間的轉移,使股東收益增加。
3.債券融資的資本結構優化作用。羅斯的信號傳遞理論認為,企業的價值與負債率正相關,越是高質量的企業,負債率越高。邁爾斯和麥吉勒夫的強弱順勢理論也認為,企業發行新股,市場價值將下降。R·W·Masulis的實證研究表明,當企業發行債券回購股份時,股票價格上升,而當發行股票來還債時,股票價格下降。由此可見,企業發行債券不能僅僅看作企業單純的融資行為,更為重要的是企業對自身資本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是為了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一種資本結構決策。
4.債券融資的激勵作用。債務的存在類似一項擔保機制,由於存在無法償還債務的財務危機風險甚至破產風險,經理人員必須努力做好投資決策,並帶領員工努力工作以降低風險。相反,如果不發行債券,企業就不會有破產風險,經理人員也喪失了擴大利潤的積極性,市場對企業的評價也相應降低。債務融資還能避免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從而改善公司治理。
5.債券融資有利於股權控制。企業通過發行債券籌集資金,只要企業按合同歸還本息,控制權仍掌握在原來的股東手中,企業股東並不會因為發行債券而使其地位受到挑戰。對於債券的投資者,它只享有按期收回投資本息的權利而不能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和管理,因而不會導致股權的分散,有利於股東對公司經營權和管理決策的控制。只有在企業無法如期歸還本息時,控制權才會受到影響。
以上分析表明,企業債券較股票融資而言,存在諸多優勢。因而就資本市場而言,一國應優先發展其企業債券市場。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企業從股票市場贖回了6000億美元的股票,同時在債券市場增加了10000億美元的債券,發行債券已成為大多數美國企業外部融資的主要渠道,股票市場已成為次要的資金來源了。
Ⅵ 某股份有限公司經批准發行普通股10000萬股,每股面值為1元,每股發行價格為1.5元。股票發行成功
借:銀行存款149000000
貸:股本100000000
資本公積49000000
Ⅶ 1. 證券法案例分析 案例: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決定以發行債券的方式向社會籌集資金
1、是。內幕交易的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特定主體,是知悉內幕信息的人,即內幕人員。所謂內幕人員,是指證券、期貨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員或者非法獲取證券、期貨交易內幕信息的人員。依本條第3款及《證券法》第68條的規定,內幕人員是指由於持有發行人的證券,或者在發行人或者與發行人有密切聯系的公司中擔任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由於其會員地位、管理地位、監督地位和職業地位,或者作為雇員、專業顧問履行職務,能夠接觸或者獲得內幕信息的人員,包括:
1、發行股票或者公司債券的公司董事、監事、經理、副經理及有關的高級管理人員;
2、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東;
3、發行股票公司的控股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
4、由於所任公司職務可以獲取公司有關證券交易信息的人員;
5、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工作人員以及由於法定的職責對證券交易進行管理的其他人員;
6、由於法定職責而參與證券交易的社會中介機構或者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交易服務機構的有關人員;
7、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人員,
2、構成內幕交易罪。符合內幕交易罪的構成要件。
Ⅷ 請問為什麼發行股票,也能進行吸收合並企業通俗舉例子解釋下。
首先需要了解資本市場上最常用的兩種收購方式就是現金收購和股權收購。
現金收購簡單明了,就不說了。股權收購主要又有增發新股和換股兩種手段。看一個國內比較著名的平安收購深發展案例就可以大致明白
2010年前,平安集團持有深發展4.68%股份
2010年5月,平安集團向當時的深發展大股東新橋定向增發約3億股,新橋以其所持有的約5.2億股深發展股份作為支付對價,交易完成後,平安集團持有深發展21.4%股份
2010年7月,深發展向平安人壽定向增發約3.8億股,平安人壽出資約70億認購。由於平安人壽是平安集團的控股子公司,交易完成後,平安集團共持有深發展29.99%股份
2010年9月,平安集團宣布,以平安銀行90.75%的股權以及26.9億現金交換深發展16.39億股份。交易完成後,平安集團擁有深發展52.38%股份,深發展成為其控股子公司。而深發展擁有原平安銀行90.75%股份,成為平安銀行母公司。即,平安集團控股深發展,深發展控股平安銀行。
這次經典的收購案例中有現金收購、有被收購方發行股票,有收購方發行股票,有股權交換,最終都是為完成收購目的服務的